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公输》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公输》
1.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吾义固不杀人。
译:我坚持道义,一定不会杀人。
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译:楚国有的是土地,却缺少民众,如今去杀自己缺少的民众而去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
4.胡不见我于王?
译: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5.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译: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了攻城的巧妙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抵挡了他。
6.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译:我知道用来抵抗你的方法了,我不说。
7.我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译:我知道你用来抵抗我的方法了,我不说。
8.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第一册1、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原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原文: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原文: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翻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原文: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一.《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考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三峡》原文: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
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
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东西。
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
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译文: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
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
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1]原文: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⑩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未下夕舂⑧,始极其浓媚⑨。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⑩,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曹刿论战》★★★★ 1、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2、肉食者...(位高禄厚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3、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4、何以.(凭,用)战?——您凭借什么作战?5、衣食所安.(养生),弗.(不)敢专.(独占)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6、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民弗从也。
——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7、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以少报多)也,必以信.(语言真实)。
——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
8、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9、小大之狱.(案件),虽不能察.(弄清楚),必以情.(实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但是)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10、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属.(类)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12、公将鼓.(击鼓)之。
——庄公想要击鼓进军。
13、齐师败绩..(溃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齐军)。
——齐军溃败。
鲁庄公正要驱车追赶齐军。
14、遂.(于是)逐.(追击)齐师。
——于是追击齐国的军队。
15、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
——已经战胜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16、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17、一鼓作.(振作)气.(士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士气正旺盛),故克之。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唐雎不辱使命》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2、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而安陵君却凭借着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亦头抢地耳。
译: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7、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译: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了。
8、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中考文言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

《中考文言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夫子哂之。
“冉求,你怎么样?”“求,尔何知?”(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赤,你怎么样?”“赤,尔何如?”(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点,你怎么样?”“点,尔何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文本译文原文文本(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中考冲刺文言文《论语十二章》翻译句子练习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令人感到快乐的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疑惑了。
(4)吾日三省吾身。
译文: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强迫其改变志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狼》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受到两狼的攻击。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译: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正想要上路,转身看到柴草堆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意图要从柴草堆中打洞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二、《桃花源记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渔人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桃源人)见了渔人,竟然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看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见。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率领妻子儿女同乡的人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渔人一五一十把自己所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个朝代了。
三、《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间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可以弹奏朴素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四、《爱莲说》1、世人盛爱牡丹。
译:世人大部分都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五、《三峡》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常常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六、《与朱元思书》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使人看了产生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那些像鸢一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自己热衷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七、《马说》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鞭打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八、《送东阳马生序》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物可以享用。
3、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他们的意思。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九、《小石潭记》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不动。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那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十、《隆中对》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译: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同意这种看法。
2、将军岂愿见之乎?译: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呢?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这个人只可以去拜访,不可以委屈召他上门,将军您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4、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译:如果能在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内部革新政治。
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将军您亲自统领益州的大军向秦川进军,百姓谁敢不用箪装着食物用壶盛着酒水来迎接将军您呢?十一、《出师表》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啊。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
3、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如有做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4、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之间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6、先帝不以臣卑鄙,枉自猥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译: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译:希望陛下托付给我去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大任,如果没有成效,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
9、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译: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深深追念先帝遗诏的旨意。
十二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要降临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们的体肤饿瘦,使他们受到贫困之苦,使他们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强,增加他们所不具备的才能。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十三、《鱼我所欲也》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够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凭借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万钟的优厚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原先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译:假使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十四、《曹刿论战》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