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第六章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

二 、 植 物
对 养 分 的
吸 收
三
、
四
影 响 植 物
、 施 肥
吸
的
收
基
养
本
分 的 条
原 理
件
五 、 如 何 合 理 施 肥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营养元素
一、植物体的元素组成及含量
烘干 新鲜植株
75~95%水分 煅烧 5~25%干物质
95%以上以气体挥发 5%以下为灰分元素
灰分元素:Ca、Mg 、K 、Si 、P 、 S 、 Fe 、 Mn 、 Zn 、 Cu 、 Mo 、 B 、 Cl 、 Na 、 Al 、 Co 、 Ni 、 V 、 Se等70多种元素。
习惯上可分为水分自由空间和杜南自由空间
水分自由空间——是指被水分占据并能和外部介质溶液达 到物理化学平衡的那部分质外体区域
杜南自由空间——是指质外体中因受电荷影响,养分离子 不能自由移 动和的那部分区域
根系对养分的被动吸收
被动吸收(非代谢吸收):溶质分子或离子无选择性 地顺着浓度差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的过程。
影响因素:土壤水分含量 养分离子的扩散系数
土壤质地
土壤温度
迁移的离子:磷、钾、氮
扩散速率主要取决于扩散系数。
不同迁移方式对小麦根系养分的相对贡献*
耕层有效养 养分 分含量
(kg/ha)
钙
4000
镁
800
钾
300
磷
100
氮
500
植物吸收 总量
(kg/ha) 45 35 110 30 190
养分供应量(kg/ha) 截获 质流 扩散
共质体途径: (1)运输部位:根毛区 (2)运输方式:扩散、原生质流动 (3)运输的养分种类:NO3- 、H2PO4- 、
第六章 外科患者的代谢及营养支持护理教案

参考书目:《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护理学》郭书芹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后作业
1.记忆本章重点内容.
2.完成本章课后护资体验。
教学内容
情景导入
患者李某,男性,60岁。食道癌晚期,吞咽困难,无法正常饮食。查体:神志清楚,消瘦,贫血貌。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3)重症胰腺炎。
(4)高分解代谢状态,如大面积பைடு நூலகம்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者。
2.禁忌症
(1)早期复苏阶段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存在严重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的病人;
(2)严重肝功能障碍的病人;
(3)急性肾功能障碍病人;
工作任务
1.正确为李某进行护理评估。
2.正确为李某进行营养支持。
第一节外科患者的代谢及营养支持概述
一、机体正常的物质与能量代谢
(一)能量需求
(二)维生素
(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二、机体饥饿、创伤的代谢改变
1.饥饿状态下的代谢变化特点
2.严重创伤或感染时的代谢变化特点
(1)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形成高血糖
(2)蛋白质分解加速,出现负氮平衡
教 案
系部:
教研室
课程名称
外科护理
学时
层次、专业
授课方式
多媒体
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章节
第六章外科患者的代谢及营养支持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2.熟悉外科病人代谢特点及护理诊断。
《基础营养学》课程笔记

《基础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生活中的营养学一、引言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如何被人体吸收、利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影响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食物的营养价值1. 营养素的分类- 碳水化合物: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包括糖类、淀粉和纤维。
- 蛋白质:构成身体组织的基础,参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 脂类:重要的能量来源,构成细胞膜,参与激素的合成。
- 维生素:调节身体代谢,维持身体健康。
- 矿物质:构成骨骼和牙齿,参与生理功能的调节。
- 水:生命的基础,参与身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2. 营养价值评估- 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因为它们在膳食中摄入量较大。
- 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因为它们在膳食中只需要少量。
- 食物的营养密度:指食物中营养素含量与食物能量的比值,越高表明食物的营养价值越高。
三、饮食搭配原则1. 平衡膳食- 食物多样:每天应摄入多种食物,以确保获得所有必需营养素。
- 营养均衡:合理分配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保持能量和营养素的平衡。
- 适量摄入: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因素,确定食物的摄入量。
2. 膳食宝塔- 第一层:谷薯类,提供碳水化合物。
- 第二层:蔬菜水果类,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
- 第三层:畜禽鱼蛋类,提供蛋白质和脂肪。
- 第四层:奶类及大豆坚果类,提供钙、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
- 第五层:油脂盐糖类,应适量摄入。
四、地方美食营养与膳食搭配1. 地方美食特点-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美食反映了当地的气候、文化和食材特点。
- 营养成分:地方美食往往具有独特的营养成分,如四川菜的辛辣,广东菜的清淡。
2. 膳食搭配建议- 结合地方特色:在享受地方美食时,应考虑与其他食物的搭配,以补充可能缺乏的营养素。
- 注意营养平衡:例如,吃油腻的川菜时,可以搭配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消化。
五、世界美食营养与饮食搭配1. 世界美食特点- 多样性:世界各地的美食种类繁多,营养成分各异。
鱼类生理学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营养

三、基础代谢(标准代谢)
(一)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
指动物在清晨、清醒、静卧、空腹,未作肌肉活动, 无神经紧张等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指在基
础状态下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
(二)静止能量代谢
在畜舍或实验条件下,家畜在清晨进食前,处于静卧状态 时的能量代谢水平。它包括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产生的 能量以及可能用于生产和调节体温产生的热量等。
蛋白质 通常很少 生物活性物质
一、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2.能量在体内转移
摄取能量
排泄物(10%)
吸收能量
维持能量(36%)(基础代谢 和特殊动力作用)
生长利用能量(54%)
活动能量(50.3%) 贮藏能量(3.7%)
发热能量(86.3%)
一、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3.饲料总能的去路
日粮总能 → 可消化能 → 代谢能 →净能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营养
目的要求:了解能量的来源、去路、各种 营养素代谢及其营养意义、能量代谢及影 响因素。掌握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1.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营养物质 提供能量(%) 特 点
糖 类 60-70
有氧氧化产能多,要方式
脂 肪 30-40
贮存, 6倍于糖元
(三)鱼类的标准代谢
四、影响代谢率的因素
1.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2.运动的影响
运动或劳动 躺卧 开会 洗衣 踢足球… 产热量(Kg/m2· min)2.73 3.40 9.89 24.98
3.环境温度 4.神经紧张 5.溶解氧的影响 6.昼夜影响
气象学:第六章 能量平衡

本章主要内容
§1 下垫面的能量平衡
下垫面的能量平衡方程、下垫面能量平衡各分量 的变化
§2 地球的能量平衡 §3 森林的能量平衡
森林的能量平衡方程、森林能量平衡各分量的变 化
本章重点
一、下垫面能量平衡方程
B=LE+P+Qs+IA B为净辐射,P为感热能量,Qs为土壤热通量,
LE为潜热通量,IA为植物新陈代谢能通量 在自然界中IA很小,只占净辐射的1%左右, 可忽略,于是:
森林蒸散量接近水面蒸发,比田野大 10~30%,见表。平均来说:E森=E田+0.1Q; 森林蒸散中的60%以上为植物蒸腾,LE0随 树种、林龄、林分密度、叶面积系数等林分 因子而变化。
森林作用层的感热通量大于其它植被( 粗糙 度的影响)
森林作用层贮热量的变化和植物新陈代谢能 通量均很小,前者约占8%,后者约占1%。
B=LE+P+Qs
以上未考虑冰、雪融解的能量消耗,水 冻结时的能量收入,降水水滴温度与下 垫面温度不同输送的正的或负的能通量, 生物氧化的能量收入,以及洋流、潮汐、 风水平输送的能量等,对于长时间平均 来说,它们与能量平衡主要项目相比较 是相当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年平均:B=LE+P
沙漠地区:B=P
林地作用层的能量平衡方程:Bs=LEs+Ps+Qs+IAs ≈ LEs+Ps+Qs
林木层的能量平衡方程:BD=LED+PD+QD+IAD
B0 LED PD
林
冠
森
BD
QD
IAD
作 用
林
层
作
用 层
Bs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案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认识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内容:1. 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营养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2. 介绍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
作业:1. 列举出你认为重要的营养物质。
2. 了解这些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2. 认识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教学内容:1. 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作用。
2.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2. 讨论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作业:1. 描述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2. 列举出五种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第三章:蛋白质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作用。
2. 认识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定义和作用。
2.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蛋白质的作用。
2. 讨论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作业:1. 描述蛋白质的作用。
2. 列举出五种含有蛋白质的食物。
第四章:脂肪教学目标:1. 了解脂肪的作用。
2. 认识脂肪的食物来源。
教学内容:1. 脂肪的定义和作用。
2. 脂肪的食物来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脂肪的作用。
2. 讨论脂肪的食物来源。
作业:1. 描述脂肪的作用。
2. 列举出五种含有脂肪的食物。
第五章:维生素和矿物质教学目标:1. 了解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
2. 认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来源。
教学内容:1.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定义和作用。
2.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来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
2. 讨论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来源。
作业:1. 描述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
2. 列举出五种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第六章:水教学目标:1. 理解水对人体的作用。
2. 认识到每天需要摄入足够的水。
教学内容:1. 水对人体的必要性。
《基础营养学》预习笔记

《基础营养学》预习笔记第一章:绪论一、营养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营养学是一门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人体对这些营养成分的摄取、消化、吸收、代谢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科学。
2. 核心概念:- 营养素:指食物中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组织、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
- 膳食: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
- 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两种情况,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营养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代文明中,如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已有关于食物治疗疾病的记载。
- “药食同源”的观念在古代就已形成,食物被视为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2. 近代阶段:- 18世纪末至19世纪,科学家们开始通过实验研究食物的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发现。
- 1900年,发现了第一种维生素——维生素B1,随后其他维生素相继被发现。
3. 现代阶段:- 20世纪中叶,营养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 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4. 我国营养学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系统研究营养学。
- 1989年,我国发布了第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三、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 食物营养成分的分析和评价。
- 营养素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生理功能。
- 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 营养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 营养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2.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等,用于研究营养素的生物学效应。
- 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人群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状况,探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 营养干预研究: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营养干预,观察其对健康的影响。
- 营养评价:使用膳食调查、人体测量、生化指标等方法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
运动营养学(第二版)第六章运动员膳食营养

• 部分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
一、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
(一)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特点(马拉松跑、长跑、长距离自 行车、长距离滑雪、长距离游泳和现代体育项目铁人三项等)
运动强度相对较小、持续时间相对 较长
运动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能源物质 的有氧氧化
运动过程中能源物质尤其是肌糖原 含量减少、体液丢失和体温升高
采用习惯的膳食种类,保证高碳水化合物 膳食
增加碱性食物供给,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等 酸性食物,增加碱储备,膳食液体食物
作好比赛前的十天至两周内的膳食调整, 纠正体内维生素缺乏
饮食内容要具有运动项目针对性
• 运动员膳食营养制定的依据与措施
(二)运动员比赛当日的膳食营养措施
1、比赛 当日的膳 食营养原 则和措施
耐力性项目比赛应进行赛前补糖,为避免胰 岛素效应,补糖的时间应在赛前15~30min内 进行
• 运动员膳食营养制定的依据与措施
3、比赛前 2~3小时的 膳食营养原 则和措施
赛前2~3h完成最后一 餐饮食,以确保比赛 时的胃排空时间,食 物质量的调配应随比 赛项目、任务及时间 拟定。膳食内容包括 水果、果汁、米饭、 鱼肉、熟玉米、面包、 含糖运动饮料等。
训练过程中需要运动员高度集中精力,造成运动员长 时间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
• 部分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
(二)灵敏、技巧性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安排
食物脂肪供应比例控制在30%以下
普通训练时的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量的12 %~15%,减体重训练期间可适当增加到15%~20%
应注意维生素B1 和维生素C的补充,适当增加维生素A的 补充量
• 部分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
(二)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单位:大卡 (千卡 Kilocalorie )Calorie
食物卡路里表
负卡路里食物 蔬菜、水果和果仁类食物 具备低热量、高水分、高纤维的特性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卡路里和减肥
➢ 控制能量摄入并适当锻炼是一种相当有效 的减肥方法。
➢ 其机理是,当每日摄入的能量不足于提供 身体的能量消耗,人体就会调用其内存储 的糖类和脂肪,当脂肪被分解并为身体提 供能量时,减肥过程就开始了
第六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6.1 能量与能量单位 6.2 能量平衡 6.3 产能营养素的能量 6.4 人体能量的消耗 6.5 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6.1 能量与能量单位
6.1.1 能量的来源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通常主要由食物
来提供。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素当中只 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能够在体 内产生能量,营养学上将这三种营养素 称为“产能营养素”。另外,酒中的乙 醇也能提供较高的热能。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体表面积× BMR ×24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年龄
男
(岁) KJ/m2 Kcal/m2
1 221.8 53.0 3 214.6 51.3 5 206.3 49.3 7 197.7 47.3 9 189.9 45.2 11 179.9 43.0 13 177.0 42.3 15 174.9 41.8 17 170.7 40.8 19 164.0 39.2 20 161.5 38.6 25 156.9 37.5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消瘦的危害
➢ 影响生长发育、消瘦 ➢ 体质差,抵抗力弱,易患疾病 ➢ 贫血、神经衰弱、皮肤干燥 ➢ 脉搏缓慢、工作能力下降、体温低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能量代谢与平衡
• 评价指标:
➢ BMI(体质指数)>24(体重kg/身高m2) ➢ WHR(腰臀比) ㄑ0.8
(4)生长发育能(儿童、孕妇等)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图解
(对儿童、孕妇、乳母等)
生长 发育 食物特殊 动力作用
体力活动
基础代谢
➢ 热能消耗 =需要=基础代谢+活动+食物热效应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6.4.1 基础代谢能
(1)基础代谢
➢ 是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具体地说,它是在机 体处于清醒、空腹(进食后12~16h)、静卧状态,环境温 度18~25℃时所需能量的消耗。 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消耗。一般占全天消耗 的60%~70% 体温、呼吸、血液循环、腺体分泌、肌肉一定紧张度等。
➢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单位时间内 人体所消耗的基础代谢能,其表示方法一般为每平方米体表 面积(或每千克体重)的能量消耗。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2)基础代谢能量消耗(basic energy expenditure, BEE)的测定 ➢ 用体表面积计算: 体表面积(m2)=0.00659×身高(cm)+0.0126×体 重(kg)-0.1603
• 能量摄入是否平衡, 主要看体重变化
➢ 要求:ㄑ1KG/周;ㄑ2KG/年
• 通过控制能量摄入来调节体重,而不是 脂肪摄入量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6.3 产能营养素的能量
➢ 6.3.1 食物能值 食物彻底燃烧时所测定的能值。又称
“总能值”或“物理燃烧值”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乙醇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能量的转移、贮存与利用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6.1.2 能量单位
能量是一个系统作功的能力。
单位:
• 焦或焦耳(joule,J),千焦(kJ)和兆焦 (MJ)
• 卡(calorie,cal)或千卡(kcal) 换算的关系:1 kcal = 4.184 kJ
• 卡路里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 如果消耗的大于摄入:体重减轻、消瘦 ➢ 如果消耗的小于摄入:肥胖超重 ➢ 二者对成年人都有害健康 ➢ 对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摄入稍大于消耗,
才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各国的饮食习惯?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肥胖的危害
➢ 肥胖给身体带来的危害至少有: 1.增加心脑和血管的负担,导致动脉硬化,其结果可引起心 室肥大,继而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和高血压,脑溢血等 心脑血管疾病。 2.导致便秘,诱发肠癌。 3.形成脂肪肝,导致胆石症。 4.影响呼吸运动,导致气短、乏力甚至缺氧、发绀等肺部疾 患。 5.导致胰腺炎,糖尿病、腰痛和变型关节炎的发生。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6.3.3 产能营养素能值的测定
用氧弹热量计(bomb calorimeter)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6.4 人体能量消耗的构成
➢ 人体每日能量的消耗主要由四方面构成
(1)基础代谢能 (2)体力活动能 (3)食物特殊动力能
➢ 对于婴幼儿、儿童、孕妇、乳母,能量的消 耗还应包括机体生长、乳汁分泌等特殊生理 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6.1.3 能量系数
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 产生的热能值
碳水化合物:4千卡 脂肪:9千卡 蛋白质:4千卡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6.2 能量平衡
6.2.1能量平衡的定义
➢ 体内消耗的能量必须从外界摄入食物才得以补偿, 使机体消耗的和摄入的能量趋于相等,营养学上 称为能量平衡。
5.65 kcal/g 9.45 kcal/g 4.1 kcal/g 7.1 kcal/g
23.6 kJ/g 39.5 kJ/g 17.2 kJ/g 29.7 kJ/g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6.3.2 生理能值
➢ 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 热能值,即能量系数。
碳水化合物-4.0kcal(16.7kJ) 脂肪-9.0kcal(37.6kJ) 蛋白质-4.0kcal (16.74kJ) 乙醇-7.1kcal(29.7kJ)
➢ 摄入的能量来自食物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中的化 学能。
➢ 消耗的能量用于体温维持、大脑活动、神经传导、 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腺体分泌、体内物质的合 成和肌肉的收缩等
第六章营养与能量平衡
➢ 能量平衡也并不是要求一个人每天消耗的 和摄入的能量都必须相等,而是要求成年 人在5~7天内其消耗的与摄入的能量的平均 值趋于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