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案(下)

合集下载

2019.9齐鲁书社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2019.9齐鲁书社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2019-2020上学期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教师姓名:全册备课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

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

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

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使学生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理论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

三、实施原则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针。

2、整体性原则:传统文化教学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弘扬传统文化精神3、特色性原则:创新学校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继承中挖掘新意,通过传统文化来领导新事物。

用融合的手段为我校教书育人注入生机与活力。

四、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掌握1000条成语,300余首古诗词,熟练背诵经典篇目。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诗词等知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2)运用游戏、表演、绘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成语故事1.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讲解。

2. 学习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和用法。

第2课:传统节日1.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2. 学习相关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第3课:诗词欣赏1. 学习古诗《静夜思》、《春晓》等。

2. 分析诗词的意境和韵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4课:传统艺术1. 介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国画、剪纸等。

2. 学生动手实践,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第5课:民间故事1. 讲解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情节。

2. 学习民间故事的特点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

3. 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话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2. 辅助材料:PPT、图片、视频等。

3.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进程第1周:成语故事1. 讲解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2. 学习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和用法。

第2周:传统节日1.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2. 学习相关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传承和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庆祝方式。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3. 常见的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特点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庆祝方式和习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节日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3. 常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及其代表作品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发展及其影响。

最新一年级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案(共39页)

最新一年级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案(共39页)

一年级齐鲁书社(s hūs hè)传统文化教案........................................第一(dìyī)单元知礼守规第一课正衣冠(yī guān) 重仪表教学(jiāo xué)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zhèngquè)、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míng bai)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在家需要注意什么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衣帽服饰,懂得爱护和珍惜,取放要有定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方便,减少许多麻烦。

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pīnyīn)读课文。

1、自由(zìyóu)读,指名读。

指导。

2、边读边想:对于学生来说,衣冠服饰在于(zàiyú)什么?平时,应该怎么做?3、小组讨论,交流(jiāoliú)。

4、全班交流(jiāoliú),指导。

(1)衣冠不在名贵华丽,而在于整齐和整洁。

(2)平时,要爱护衣物,不要随便弄脏,破了要缝补。

衣帽脱下后,要放在固定的地方。

三)、读刘琎束带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刘琎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3、你平时(píngshí)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小组(xiǎozǔ)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tuò zhǎn)活动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2、自我(zìwǒ)评价。

3、读背《弟子规》中的“置冠服,---------”。

第二课步从容(cóngróng) 立端正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文学、艺术、哲学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哲学等2. 各个领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各个领域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各个组成部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的代表作品和影响。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全册备课学情分析:一年级下学期的传统文化学习从教材的第17课开始。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期末测试情况看,成绩优异。

本学期要继续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初步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

教材分析:一年级学习传统文化,包罗蒙书诵读、诗歌诵读、民间工艺、齐鲁名人等,从中可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1.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2.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1.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第一周 17 孟子第二周 18 曾子第三周 19 墨子第四周 20 杂诗第五周 21 偶成第六周 22 明日歌第七周 23 盘古开天第八周 24 夸父追日第九周 25 嫦娥奔月第十周 26 精卫填海第十一周 27 春节第十二周 28 元宵节第十三周 29 清明节第十四周 30 孔庙与孔林 31 孔府第十五周 32 泰山 33 趵突泉第十六周 34蓬莱与崂山第十七周复习第十八周复习第十九周期末测试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三、组织交流1.同桌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一年级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案(下)(完整资料).doc

一年级齐鲁书社传统文化教案(下)(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三单元入则孝亲第九课父母呼应勿缓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明白孝顺是做子女的本分的道理。

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白孝顺是做子女的本分的道理。

课前准备:预读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孝顺父母的人就是失去了起码的做人资格。

做子女的如果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就没有真正尽到子女的本分。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父母呼应勿缓”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父母叫我们,我们有没有马上答应,父母叫我们去做的事我们有没有拖延或者偷懒。

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父母喊我快起床。

(2)父母让我来帮忙。

(3)父母叫我去学习。

三)、读孟母断织教子和小猪乐乐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孟母为什么这样做?小猪乐乐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2、自我评价。

3、读背“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第十课顺乎亲以为子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明白仁爱之心必须从爱亲人开始的道理。

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白孝顺是做人的根本道理。

课前准备:预读陆绩怀橘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孝顺父母的人就是失去了起码的做人资格。

做子女的如果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就没有真正尽到子女的本分。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顺乎亲以为子”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有没有做到孝顺父母,如果没有应该怎么做?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爸爸妈妈请休息。

(2)我给妈妈倒杯茶。

(3)爸爸妈妈请先吃。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共五篇]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共五篇]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共五篇]第一篇: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9《幼女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乞巧》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乞巧节的相关资料。

《陶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陶者》,作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入则孝亲
第九课父母呼应勿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明白孝顺是做子女的本分的道理。

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孝顺是做子女的本分的道理。

课前准备:预读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不孝顺父母的人就是失去了起码的做人资格。

做子女的如果不能顺从父母的
心意,就没有真正尽到子女的本分。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父母呼应勿缓”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父母叫我们,我们有没有马上答应,父母叫我们去做的事我们有
没有拖延或者偷懒。

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父母喊我快起床。

(2)父母让我来帮忙。

(3)父母叫我去学习。

三)、读孟母断织教子和小猪乐乐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孟母为什么这样做?小猪乐乐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第十课顺乎亲以为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3使学生明白仁爱之心必须从爱亲人开始的道理。

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孝顺是做人的根本道理。

课前准备:预读陆绩怀橘的故事。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