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相关史料解读

合集下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以和平共处为基础,相互尊重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互不侵犯领土完整的五项原则。

这一原则体现了国家间和平相处的基本要求,促进了国际关系的稳定与发展。

以下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的阐述。

第一,互相尊重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互相尊重为基础,要求各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尊重对方的独立自主。

这意味着每个国家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定内外政策,其他国家应该尊重并不干涉。

第二,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国家间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

国家间的差距可能会导致不平等的待遇,而平等互利的原则确保了各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利益。

相互合作与互惠互利是国家间和平相处的基础,这种互利关系有助于建立信任、增进合作。

第三,互不侵犯领土完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各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互不侵犯对方的领土完整。

国家间领土完整的尊重是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侵犯他国领土是和平共处的基本要求之一第四,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各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互不干涉对方的内政。

每个国家有权利自主决定自己的内政事务,其他国家不应干涉他国的内政。

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独立。

第五,和平解决争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平解决争端为目标。

当国家之间存在争端和矛盾时,应该通过对话、协商、调解等和平方式来解决。

任何形式的武力威胁和使用都是不可接受的,并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加以化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体现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发展的精神。

这一原则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它鼓励各国遵循国际法和国际规则,遵守国际义务,增强国家间的互信,促进经济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在当前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日益紧密的国际关系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各国应该坚持公平正义、和平发展的原则,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平等和稳定发展的方向前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史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史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史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中国对待其他国家的态度和行动的基本准则。

这五项原则分别是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些原则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关系,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第一项。

这意味着各国应相互尊重彼此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得以武力侵犯他国领土。

中国历史上遭受了多次外国侵略,因此深知领土完整和主权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端,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

互不侵犯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第二项。

这意味着各国应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立和自主,不得以武力侵犯他国。

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发展,反对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

中国的发展受益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也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行动。

互不干涉内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第三项。

这意味着各国应尊重彼此的内政权,不干涉他国的内政事务。

中国一直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彼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干涉他国的内政事务。

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以武力或经济制裁等手段干涉他国内政。

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第四项。

这意味着各国应平等对待彼此,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秉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平共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

这意味着各国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建立和发展和平友好的关系。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积极推动国际社会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争端。

中国一直以和平国家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和实践,为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这五项原则不仅反映了中国的外交理念和价值观,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发展的普遍追求。

论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论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论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

自提出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赞赏。

本文将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展开论述。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当时全球正处于冷战时期,国际局势非常复杂。

为了走一条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道路,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1. 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意味着各国应该彼此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坚持不以领土作为扩张和霸权的手段,维护各国的独立、自主和平等地位。

2. 互不侵犯互不侵犯,是指各国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害对方的领土、领海、领空和其他主权权利,尊重对方的领土完整和主权。

3. 互不干涉内政互不干涉内政,意味着各国之间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对方的内政,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对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内政事务。

4. 平等互利平等互利,是指各国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互利合作,相互尊重和接受各自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道路,建立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5. 和平共处和平共处,是指各国之间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分歧,遵循和平共处的原则,推动各方以对话协商、和平解决问题。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看似简单,实际上却蕴含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 推进国际关系的和平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强调的是和平、相互尊重、互利合作的核心价值,以和平共处为准则,取代了以往国际关系中互相猜忌、互相攻击的格局,宣示了中国愿意作为一个平等、友好、互利共赢的国家,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并肩前行的决心。

这也是中国推进全球多边主义、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贡献。

2. 具有现实与实践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不仅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更是维护国际社会和平共处的重要法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核心内容初中历史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核心内容初中历史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提出的外交政策原则,核心内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第一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意味着国与国之间应相互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领土完整,不以任何形式侵犯他国的领土和主权。

这一原则为国际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不侵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第二项是互不侵犯。

这是指国家之间不得以武力手段侵犯他国领土或进行侵略行为。

这一原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和平的共同追求,实现了不侵犯他国的共识,有利于建立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三、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第三项是互不干涉内政。

国家之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涉他国的内政,尊重每个国家的自主权利和社会制度。

这一原则为国际社会的和平共处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有助于实现国际社会的和平共处。

四、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第四项是平等互利。

国家之间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这一原则体现了国际社会之间合作的精神,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推动和平共处的实现。

五、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第五项是和平共处。

这是指国家之间应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和争端,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

这一原则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有助于实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总结来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提出的外交政策原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这五项原则的核心内容涵盖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对于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国能够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推动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则,也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准则。

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对国际关系的态度和立场,体现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责任。

这些原则旨在维护国际关系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体现了我国积极追求和平、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

运用唯物史观解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运用唯物史观解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运用唯物史观解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8江苏高考,12,3分]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

”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结合材料信息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可知,邓小平强调的是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应坚持平等互利、互相尊重,A项正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创了中苏友好的新局面,B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C项说法错误;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与材料中邓小平的论断无直接对应关系,D项错误。

A
第1页共1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和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和内容

1954年,我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包括:1. 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即国家之间应相互尊重对方的领土和主权,不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自主权。

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第一项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

2. 互不侵犯和互不干涉内政:即国家之间应相互尊重对方的独立和自主,不得干涉他国内政,不得侵犯他国领土,不得动辄使用武力解决问题。

3. 平等互利:即国家之间应平等相待,互相谦让,互相尊重对方的意愿和利益,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4. 和平共处:即国家之间应和平相处,不得动辄使用武力解决问题,而应通过对话协商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5. 互相合作、共同拓展:即国家间应进行合作,共同发展,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共同拓展自身利益。

时至今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然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准则,被广泛奉行和遵循。

这五项原则涵盖了国际关系中相互尊重、互不侵犯、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提出的,但其普遍性和适用性一点都不逊色于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在现今国际社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深入人心,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

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着一些局部冲突和地区动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的基础上,各国应通力合作,推动国际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政府于1954年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国际外交政策原则,涵盖了国家间相互尊重、互不侵犯、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

这五项原则虽然最初是在中印两国建交过程中提出的,但其普遍性和适用性一点都不逊色于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许多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国家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史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史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史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的外交政策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石。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史实,以准确无误的事实为依据,展示这一原则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1954年首次提出的,它包括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解决争端。

这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和平稳定而做出的重要决策。

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之一。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犯和领土割让,这使得中国人民对领土完整和主权的重视格外强烈。

中国主张各国应相互尊重彼此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这一原则旨在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

互不侵犯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历史上也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和侵犯,这使得中国人民对于和平与安全的重视尤为突出。

互不侵犯原则要求各国不得侵犯他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互不干涉内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又一重要内容。

中国坚持主权平等和非干涉原则,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自主决定自己的内政。

这一原则旨在维护国家的独立和自主,促进国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平等互利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原则之一。

中国主张各国在国际事务中应平等相待,互利共赢。

这一原则旨在促进国际关系的平等与公正,推动各国间的合作与交流。

和平解决争端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主张各国应通过对话和谈判等和平手段解决争端,避免使用武力或其他暴力手段。

和平解决争端原则旨在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总的来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五项原则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原则和准则,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的指导性原则,于1954年首次在《中印关于和平共处的互相尊重的五项原则的共同声明》中提出,并在此后被广泛接受和推广。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包括:
1.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各国应相互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侵犯别国领土。

2. 互不侵犯:各国应互相尊重彼此的领土和领海,并保持互不侵犯的原则。

不通过武力征服、侵略或控制别国。

3. 平等互利:各国应平等对待,互相维护国家的合法权益。

在国际事务中,各国应遵守平等互利的原则,推动多边合作,促进各国的共同利益。

4. 和平解决争端:各国应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相互之间不使用武力,不威胁使用武力,不进行侵略战争。

5. 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各国应互相尊重彼此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不通过恶意破坏或分裂别国来达到自身利益。

这些原则强调了国家主权平等、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互不干涉等原则,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和平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国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史料解读1.中苏结盟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

……第三条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第四条缔约国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

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是巩固革命胜利的两个基本条件。

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

──《毛泽东外交文选》材料三五年来的事实证明,中苏两大国的友好同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中苏两国一贯奉行的和平政策,得到了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由于中苏两国和其他爱好和平国家的努力,在朝鲜和印度支那的战争停止了,远东的紧张局势有了一定的和缓。

──《周恩来外交文选》【解读】苏联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0月2日,在新中国成立第二天,苏联政府致电表示决定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时宣布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两国正式建交。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率团访问苏联。

1950年2月14日,周恩来同苏联外长维辛斯基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互助条约》(以下简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了1945年8月14日中国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订的、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首次重大胜利,揭开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序幕。

材料一是该条约的摘录,材料二选自毛泽东1950年4月11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是周恩来在1955年2月14日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五周年宴会上的讲话。

这些文献的要点是:①中苏双方将一致制止日本及其盟国的侵略行动。

②中苏双方共同参加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活动。

③中苏双方承诺不采取任何联合他国反对对方的行动或措施。

④中苏双方共同磋商解决有关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

⑤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不干涉对方内政基础上,发展两国经济、文化方面的互助与合作。

通过这些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与苏联结盟:①有利于中苏两国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

②有利于在平等基础上加强中苏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③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④有利于我国放手进行国内经济建设。

⑤有利于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

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

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象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

只有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选集》下卷【解读】中国与印度于1950年4月建交,但两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1953年12月31日到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就两国在中国西藏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

上述资料是周恩来在谈判开始时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节录。

在这次谈话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印度方面的赞同,后来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写入了1954年4月29日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从而首次在国际条约上成为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

周恩来这段讲话的要点是:①中方对中印关系的日益好转充满信心。

②中国相信两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③新中国确立了以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

④只有在上述原则基础上通过谈判才有可能使中印两大邻国间存在的矛盾得以解决。

资料显示:①只要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不仅可以解决两国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②在五项原则基础上通过谈判而非军事的方式协商解决国家间的争议,表明新中国从成立之初就奉行和平的外交方针。

3.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成功范例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

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运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实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关于中国和印度所协议的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各项原则,即(甲)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

两国总理同意这些原则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解读】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28日和29日分别与印、缅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

这两份声明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认为指导中印、中缅国家关系的原则,并提出将它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原则的倡议。

其要点是:①中印、中缅国家总理重申以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处理彼此间国家关系的准则。

②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处理中印、中缅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各自国家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

③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准则,有助于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增强互信、化解疑虑,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通过这些资料反映出: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中国与印度、缅甸之间的国家关系,有利于和平协商和解决彼此间存在的边界问题,避免冲突,维护地区和平。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家关系,推动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③中国处理与印度、缅甸的关系,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平等、和平地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材料一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

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解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来已经半个多世纪了。

在这期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非但没有被时代所淘汰,反而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国际关系准则,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

上述材料分别是1984年10月31日邓小平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谈话摘录和2004年6月28日温家宝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摘录。

其要点是:①建立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基础之上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各种类型国家关系的最好方式。

它反映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②与“大家庭”“集团政治”“势力范围”等方式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③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核心的是要互相尊重主权平等,在此基础上才能保障国家间互利合作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这些资料还显示: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和人民寻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和要求。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规律。

③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才有可能,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