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人口与环境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 人文地理 第三单元 人口、城市和环境(一) 单元复习

高三地理 人文地理  第三单元  人口、城市和环境(一) 单元复习

人文地理第三单元人口、城市和环境(一)一、考试内容(一)人口和城市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我国的人口政策;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人口的迁移:国际人口的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城市化和国土开发;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

3、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制定城市规划,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4、我国城市的发展:1949年以来城市发展的特点。

(二)人类和环境1、环境和环境问题:地理环境的概念。

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环境问题的产生。

2、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人类是通过发展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

二、知识结构梳理三、重难点解析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的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原因,还有社会经济因素;有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等等。

学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不要停留在记住有哪些因素,要对这些因素理解,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特点,气候、地形、位置特点,进行实例分析。

例如: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黑河—腾冲线以东以南地区人口稠密,该线以西以北地区人口稀少。

从自然条件来讲我国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气候以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为主,适合农业耕种。

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一直比较落后。

又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人口分布不均,人口都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其他广大地区人口非常稀少。

从自然条件看加拿大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寒冷人口稀少;澳大利亚西部是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人口稀少;巴西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潮湿炎热人口稀少。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这三个国家的东南部都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沿海的港口都是殖民主义者最先登陆的地方,所以人口相对集中。

对于人口分布应该怎样评价,究竟是人口密度大合理,还是人口密度小合理?是不是人口分布不均就不合理,人口分布均匀就合理?怎样回答这些问题呢?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的有关理论,还应该结合实例进行讨论和探讨,才能真正有所认识。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1第一节人口再生产知识要点: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难点解析: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发达国家:现代型 (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过渡型 (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全世界:过渡型 (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例题分析: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A. 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 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C. 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D. 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解析: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日本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定高于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逐年减少造成的,发达国家的程度应该高于发展中国家。

选择B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2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知识要点: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难点解析二: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①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②死亡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制约作用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例题分析:判断对错①人口数量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答:错误,造成环境污染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素质,因此人口数量只是原因之一②死亡率高的地方,生育率往往也高答:正确,死亡率高,往往说明生产力水平、文明程度都较低,在此情况下,生育率会偏高。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人口与地理环境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人口与地理环境

3.我国人口迁移 (1)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2)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我国 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3)当代我国人口迁移:大批剩余劳动力迁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 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01 夯实 必备知识 02 提升 关键能力 03 培育 学科素养
01
一、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 (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 (2)特征:极不平衡。
①亚洲人口最多。图中 a东亚、b南亚、东南亚,以及 c西欧地区和 d北美东北部是 人口密集区。
②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2016 年,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有 13 个。 ③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④世界人口近 90%分布在北半球,并且主要集中在 10°N~50°N 的区域。 ⑤世界有 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 500 m 以下的低地和平原 地区。 ⑥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 200 km 以内的地带。
三、人口容量 1.人口增长 (1)人口发展的总趋势:不断增长。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 、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 政治制度等。 (3)世界人口增长: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 迁出率 有关。 2.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产生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__需__求__与日俱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___人__均____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
由图可知,人口密度西密东疏,东北部最小;发达国家人口 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大

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人口与环境

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人口与环境

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人口与环境【知识网络】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3.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考点透视】1.人口再生产(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死亡率很高,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较高 过渡型: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 现代型:出生率很低,死亡率有所回升,自然增长率低(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分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2.人口素质与环境(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人口身休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且影响越来越大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次生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方面对环境的污染(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环境 因素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典例精析】例1:下图是“世界人口增长图”,读后回答 (1)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的增长发生的变化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图1 曲线图
图 2 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
图3 四边形人口统计图
(1)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
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
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
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
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


_低__
(现代型)
[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 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现代型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较低的,在进入现代型 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老年人口比重大,而引起老年人 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爆炸” _2_0_世__纪__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状况。
利用要求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良__性__循__环__关 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3.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容口量特概点念 一:: 个在 国临一 家界定 或性的 地、自 区相然 所对资 能性源 容、和 纳警的经戒济最性社高会人条口件数下量, (2)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 经济效益 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 境、资源所能容纳的 人口规模 和 经济规模 的大小。
2.环境的限制性——自然资源对人口的限制
产生的 原因
①由于世界人口的_急__剧__增__长__,社会经济发展对 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②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种资源的_人__均__消__耗__量__显著增加;③自然资源 的有限性

高考总复习《选考地理》人口与环境

高考总复习《选考地理》人口与环境

二、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三、人口容量的特点 1.临界性: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则表明 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 基本协调 。 2.相对性: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 _科__学__技__术__水__平__下,或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的人口 容量都不相同。 3.警戒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 _人__口__容__量___,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然增长率
与以_手__工_劳__动__ 为基础的自然
经济相适应
非洲的坦 桑尼亚、
肯尼亚 等国
人口增长 所处 模式 时期
特点
成因
典型分布地区
“高 —低— 高” 模式
过 渡 模 式
18世 纪中 期以

高出生 生 产 力 水平 明 显
率、低 提 高 , 医 疗 卫 生
死__亡自率然高、
事 粮
业迅速发展, 食产量大幅度
3.(2017·浙江 4 月选考)二孩是指育龄妇女生育的第二个孩子。
下图为 2015 年我国某城市育龄妇女生育率和二孩生育率
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孩生育率对生育率曲线的影响最大 ②平均初婚年
龄对二孩生育率影响不大 ③二孩生育率与人口自然增
长率负相关 ④二孩生育率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A.①②
增长率 _增__加__
18世纪中期~ 19世纪末20世 纪初的欧洲; 20世纪50年代 以后,大多数 发展中国家
“低 —低— 低” 模式
现代科学知识的
现 代 模 式
低出生 普 及 和 医疗 卫 生
现代 (目前)
率、低 死亡率低、 __自然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口与环境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口与环境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人口与环境一. 本周教学内容:人口与环境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1. 环境人口容量2.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环境的关系3.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二)难点分析、判读各种图表资料,说明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 复习要点:(一)人口再生产1.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1)定义:人口内部的这种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影响因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人口再生产类型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高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高完成现代型的转变应是出生率的下降2. 分布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1)发达国家:现代型(2)发展中国家:过渡型但内部也有差异(二)人口数量与环境1. 人口数量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我们主要考虑的因素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的迁移)2.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之比)决定出生率死亡率(1)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自然因素影响是极小(2)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自然因素也明显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直接、间接)影响生病率和死亡率。

环境污染:造成死亡率上升3. 人类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不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因素,但很重要(三)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1. 概念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和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 影响因素(1)资源是首要因素:资源多,环境人口容量就大(2)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是重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高,获取资源多,环境人口容量就大地区开放程度大,环境人口容量就小消费水平高环境人口容量就小3.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土地资源)(1)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不确定性:现有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的变化,人口消费水平变化相对确定性:(一定历史条件)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假定技术水平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通常把一种或某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人口与环境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人口与环境一、课标呈现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结合史料,结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人口分布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举例气候气温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半数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降水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水源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土壤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大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影响人口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崛起为一座新城市2.人文因素人文因素影响及实例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政治因素战争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版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政策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如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5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文化因素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清远市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之人口与环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8题;共36分)
1. (4分) (2018高一下·江西期中) 人口净迁入率是指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

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人口数量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人口增长类型与③地区相似的国家可能是()
A . 菲律宾
B . 印度
C . 德国
D . 中国
2. (4分) (2017高一下·新干月考) 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
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 (1)→(2)
B . (2)→(3)
C . (3)→(4)
D . (4)→(5)
(2)
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
A . 尼日利亚
B . 韩国
C . 古巴
D . 澳大利亚
(3)
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
A . (1)
B . (2)
C . (4)
D . (5)
3. (6分)右图表示某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中甲处向外凸,原因可能是()
A . 传统思想严重
B . 难民迁入
C . 外籍工人迁入
D . 城市化发展
4. (6分) (2018高二下·杭州期末)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

户籍人口是指在居住地登记了户籍的人口。

下图为杭州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统计数据,表格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数据。

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表可推测,目前杭州市()
A . 是现代移民城市
B . 第一产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较高
C . 处于工业化阶段
D . 第三产业劳动力生产效益最高
(2)杭州市城镇化与第二,三产业的关系是()
A . 城镇化速度快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B . 城镇化一直靠第二产业推动为主
C . 城镇化水平等于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相加
D . 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有部分不属于城镇人口
5. (6分)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

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

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
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 . 1950—1960年
B . 1960—1970年
C . 2000—2010年
D . 2040—2050年
(2)
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 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 . 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 . 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 . 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3)
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 . ①③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⑥
D . ②⑤⑥
6. (4分) (2014高一下·衡水月考) 2010年6月5日召开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人居环境”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回答下题.
(1)
目前发展中国家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
A . 从农村到城市
B . 从城市到农村
C . 从城市到城市
D . 从农村到农村
(2)
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对城市的有利影响是()
A . 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B .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C . 繁荣城市第三产业
D . 加大城市交通压力
(3)
为保证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对我国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应采取的措施()
A . 严格限制农民进城
B . 提高农民素质,合理控制规模
C . 只允许进入小城市,不准进入大城市
D . 大力发展城市房地产,满足农民进城居住
7. (2分) (2019高一下·石河子月考) 基于粤、苏、贵、桂四省级行政区域1990年的老年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省际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2050年这四个省级行政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图中变化趋势的最主要直接因素是()
A . 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B . 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 . 省际人口迁移差异
D .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今后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①城镇②农村③发达省份④欠发达省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8. (4分)二战后,下列地区为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的是()
A . 欧洲
B . 拉丁美洲
C . 西亚和北非
D . 北美
二、综合题 (共5题;共66分)
9. (10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过程,城市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城市问题。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6—2004年福州市非农业人口与耕地、建设用地变化图。

材料二:表2为1996年和2004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状况。

(1)
简述1996年—2004年该市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过程;分析在这一阶段该市的城市化特点。

(2)
分析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对策。

10. (12分) (2017高三下·衡阳模拟) 马达加斯加是非洲最大的岛屿,它于1.6亿年前与非洲大陆分离,岛上物种丰富,70%以上的动植物世界上独有的。

该岛国经济落后,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咖啡等为主,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首都塔那那利佛为中心的中央高原上,目前马达加斯加局势处于动荡之中。

我国自从与马达加斯加建交后,对其投资不断增加。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简图,依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物种丰富且独特的原因。

(2)
该国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中央高原上,试分析原因。

(3)
我国到马达加斯加投资农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11. (9分)(2017·南昌模拟) 下图为非洲赤道低压带1月和7月平均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判断N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成因。

(2)
推测P、Q两地7月的水温高低,并分析原因。

(3)
描述1月赤道低压带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12. (15分) (2017高二下·宜昌期末) 斯里兰卡是南亚地区的热带岛国,位于印度洋海上。

该国的水系为放射状水系。

经济以农业为主,而该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是锡兰红茶。

该国亦为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

斯里兰卡是一个宝石富集的岛屿,世界前五名的宝石生产大国,被誉为“宝石岛”。

每年宝石出口可以达5亿美元的出口值,红宝石、蓝宝石及猫眼最出名。

(1)分析斯里兰卡茶叶种植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2)分析斯里兰卡发展宝石加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到斯里兰卡投资,试分析对斯里兰卡宝石行业而言中国商人的投资带来的有利条件。

13. (20分)(2016·南昌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缅甸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经变质作用而形成。

清代,缅甸主要是人工在旱季
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国并
被加工、销售。

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

材料二:缅甸地图
(1)
简析缅甸首都从仰光迁到内比都的原因。

(2)
从工业区位角度分析,仰光较内比都的优势。

(3)
分析“水石”采集集中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8题;共36分)
1-1、
1-2、
2-1、
2-2、
2-3、
3-1、
4-1、
4-2、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8-1、
二、综合题 (共5题;共66分)
9-1、
9-2、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12-1、
12-2、
12-3、
13-1、
13-2、
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