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放射性核素的医学应用)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内 容和要求 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申请人在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应从事本专业(放射医学、核医学、超声医学三者之一)临床工作三年以上,完成本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新进展。 一、影像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影像医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2)影像医学诊断仪器的基本构成、部件名称、功能及成像原理。 (3)人体各系统影像学应用解剖,各种影像学象征与病理的关系。 (4)人体各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及CT诊断,鉴别诊断。 2、熟悉 (1)介入放射的原理,以及对常见、多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理。 (2)造影剂副反应的处理和抢救治疗。 (3)相关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1、了解 (1)放射防护知识、规则和要求。

(2)影像学新进展。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X线造影与检查技术。 (2)检查技术。 (3)消化道检查技术。 (4)人体各系统急诊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诊断及鉴别诊断。 (5)造影剂副反应的处理与抢救技术。 2、熟悉X线投照技术。 二、核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放射性核物理知识及各项成像原理。 (2)核医学各项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的原理,以及出现反应时的处理抢救方法。 (3)心、脑、肺、肝胆、肠胃、骨骼系等脏器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影像特征。 (4)各项核医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放射性核素治疗甲亢、甲癌、骨肿瘤的原理。 2、熟悉相关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3、了解放射防护基本常识和防护规则与要求。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放射性药物的标记、分装、测量、注射方法与技术。 (2)体外分析技术及质控。 (3)核医学仪器的操作,包括摆位、采集、图像处理和核素治疗的技术。 (4)核医学仪器的基本校正。 (5)独立正确分析各项核医学检查结果,书写报告。 2、熟悉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原则和规定。 三、超声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超声医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2)超声影像医学成像原理以及相关物理基础知识。 (3)超声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优选及综合使用。 (4)人体解剖,尤其要求对局部解剖、断面解剖有深入了解。对全身正常声像图、常见病理超声征象的成像理论有正确认识。 (5)全身常见疾病的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6)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 (1)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核医学重点归纳.(精选)

绪论 1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2核医学的内容出来显像外还有器官功能测定、体外分析法、放射性核素治疗 第一章 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和127I; 2、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 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 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 Tc、99Tc 。 4、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 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5、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 为放射性核素 6、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 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7、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核外的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 的过程 8、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 对于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源,每个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衰变,但不是所有原子在同一时刻都发生衰变,某一时刻仅有极少数原子发生衰变。放射性核素衰变是随机的、自发的按一定的速率进行,各种放射性核素都有自己特有的衰变速度。放射性核素原子随时间而呈指数规律减少,其表达式为: N=N e-λt 指数衰减规律: N = N e-λt N 0: (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9、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 0衰变到N 的1/2所需的时间 10、放射性活度(A) 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1Bq=1次× S-1 1Ci=3.7×1010 Bq 1Ci=1000mCi 11、比放射性活度定义:单位质量或体积中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 单位: Bq/kg; Bq/m3; Bq/l 12、电离当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是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是电子脱离原子轨道 而发生电离 13、激发如果核外电子获得的能量不足以使其形成自由电子,只能有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 能量较高的轨道 14、散射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的过程 15、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 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 16、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得距离,当其 能量耗尽是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 17、光电效应光子同(整个)原子作用把自己的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壳层中某一电子获得动 能克服原子束缚跑出来,成为自由电子,光子本身消失了。

(医疗知识)核医学知识点笔记复习整理

四、心血管系统 心肌灌注显像显像剂:99m Tc-MIBI 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显像剂:18F-FDG 极坐标靶心图:影像的中心为心尖,周边为基底,上部为前壁,下部为下壁和后壁,左侧为前、后间壁,右侧为前、后侧壁。 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临床应用: 1、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评价 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 ①心肌缺血的典型表现是负荷试验心肌灌注影像出现显像分布稀疏或缺损,而静息或再分布影像呈正常或明显充填,提示为可逆性心肌缺血。 ②可以准确评价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程度和冠脉的储备功能。 ③可检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 ⑵冠心病危险度分级。 Ⅰ高危的影像有以下特征: ①在两支以上冠状动脉供血区出现多发性可逆性缺损或出现较大范围的不可逆性灌注。 ②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有较大范围的可逆性灌注缺损。 ③运动负荷后心肌显像剂肺摄取增加。 ④运动后左心室立即呈暂时性扩大或右心室暂时性显影。 ⑤左主干冠状动脉分布区的可逆性灌注缺损。 ⑥休息时LVEF降低。 Ⅱ若低危表现或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提示心脏事件年发生率低于1%,预后良好。

⑶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在冠心病概率较低的人群中阳性结果预测价值为36%,而在冠心病概率较高的人群中阳性结果预测价值为99%。 ⑷缺血性心脏病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前表现为病变部位可逆性缺损,治疗后择期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如出现可逆性损伤,则高度提示再狭窄或治疗无效。如出现正常,则提示血管通畅,治疗有效。 2、心肌梗死的评价 ⑴急性心梗的诊断。 ①负荷/静息心肌灌注图像表现为病变部位不可逆损伤。 ②可较准确地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大小和并发症的缺血面积。 ③急性心梗是负荷试验的禁忌症,只能做静息显像。心梗6h后即可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灌注异常。 ⑵急性胸痛的评估。 ①在急性心梗的患者,一般静息心肌显像时都会发现有灌注缺损。 ②临床上急诊心肌显像为正常的患者中,几乎没有急性心梗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而心肌显像为异常的患者,80%以上的病人后来证实为急性心梗可不稳定性心绞痛。 ⑶指导溶栓治疗。 治疗前的病变部位存在放射性缺损区。治疗后显像,如果显示缺损区缩小或消失,治疗有效;如果显示缺损区无缩小,治疗无效。 ⑷急性心梗预后的早期估计。 ①所谓高危患者的指征主要包括梗死周围有明显的残留缺血灶(危险心肌),急性梗死的远处出现缺血(多支血管病变)和心肌显像剂摄取增高等。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核试题库_川大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复习提纲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性核素 凡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量状态均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核素。按其能量状态,分为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指能自发的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的改变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即能进行放射性核衰变的核素。 2、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化学元素的多种原子,在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其化学行为几乎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不同。 3、天然放射性本底 天然放射性本底是指在辐射测量中,被测源之外的其它天然辐射源,包括宇宙射线和来自天然放射性核素如钾-40、碳-14、镭-226、钍-232及衰变产物等所产生的总辐射水平。 4、甲状腺冷结节 甲状腺结节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放射性减低或缺损,表明结节组织分化不良,无功能或功能低下,常见于甲状腺囊肿、钙化、纤维化、出血、甲状腺癌等,此类结节恶变率较高。 5、甲状腺热结节 甲状腺结节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放射性增高,表明结节组织功能亢进,常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6、利尿肾图 应用利尿剂通过利尿作用得到的肾图称利尿肾图。有助于鉴别机械性尿路梗阻和非梗阻性尿路扩张,非梗阻性尿路扩张患者利尿肾图表现为C段曲线迅速下降,机械性梗阻患者利尿肾图与与常规肾图无显著变化。 7、三时相骨显像 显像仪置低能通用型准直器,成人静脉“弹丸式”注射99TC-MDP15-25mci,即刻开始显像采集,首先以1帧/1-3秒速度采集60s,获得动脉灌注像即“血流相”

然后以1帧/分或300-500k/帧采集1-5帧,获得血池相,2-6小时后采集静态显像,为“延迟相”,通常称为三时相骨显像。 8、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9、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脑梗死时,梗死区同侧或对侧的局部脑组织呈现低血流灌注,而此类低血流灌注并非是由于脑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而是一种血管神经反应。最常见到的是“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CD),即:运动皮质的脑卒中将干扰皮质脑桥小脑束的传导,引起病变对侧小脑半球的血流与放射性代谢的减低。 10、肺灌注显像 经肺静脉注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的放射性颗粒后,这些颗粒与肺动脉血混合均匀并随机地一过性嵌顿在毛细血管或肺小动脉内,其在肺内的分布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通过体外测定肺内放射性分布并进行肺显像即可反映局部肺血流灌注情况,故称肺灌注显像。 11、骨显像的“过度曝光征” 即超级骨显像,是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异常浓聚,组织本地很低,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脏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等患者,产生的机制可能为疾病引起的全身骨骼广泛性反应性成骨,引入体内的显像剂多为代谢旺盛的骨骼摄取,很少经泌尿系统排泄。 12、放射化学纯度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放射性活度占该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放化纯度(%)=标记物的放射性活度/样品总的放射性活度x100% 13、肝血池显像中的过度填充 肝血池显像平衡相病变部位放射性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有时可近于心血池,这种现象称“过度填充”,常见于肝血管瘤,可显示放射性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血管瘤体影像。 14、放射免疫分析中的非特异结合率

核医学职称考试知识点: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表现

核医学职称考试知识点: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表 现 核医学职称考试知识点: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表现 1.患者有长期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史。 发病年龄一般大于30岁。女性多于男性。甲状腺肿大程度不一,多不对称。结节数目及大小不等,一般为多发性结节,早期也可能 只有一个结节。结节质软或稍硬,光滑,无触痛。有时结节境界不清,触摸甲状腺表面仅有不规则或分叶状感觉。病情进展缓慢,多 数患者无症状。较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引起压迫症状,出现呼吸 困难、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结节内急性出血可致肿块突然增大 及疼痛,症状可于几天内消退,增大的肿块可在几周或更长时间内 减小。 2.结节性甲状腺肿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Plummer病)时,患者 有乏力、体重下降、心悸、心律失常、怕热多汗、易激动等症状, 但甲状腺局部无血管杂音及震颤,突眼少见,手指震颤亦少见。老 年患者症状常不典型。 3.患者有无接受放射线史,口服药物史及家族史,患者来自地区是否为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等。一般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较长, 无压迫症状,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患者多不在意,无意中发现 甲状腺结节而来就诊检查。 4.如为热结节又称毒性结节时,患者年龄多在40~50岁以上, 结节性质为中等硬度,有甲亢症状,甚至发生心房纤维性颤动及其 他心律失常表现,如有出血时可有痛感,甚至发热。结节较大时可 发生压迫症状,如发音障碍,呼吸不畅,胸闷、气短及刺激性咳嗽 等症状。

5.如来自碘缺乏地区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其甲状腺功能可有低下表现,临床上也可发生心率减慢,水肿与皮肤粗糙及贫血表现等。少数患者也可癌变。结节性质为温结节者比较多见,可用甲状腺制剂治疗,肿大的腺体可呈缩小。冷结节比较少见,有临床甲减者可用甲状腺制剂治疗,但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2020年整理】核医学大型影像设备发展趋势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核医学大型影像设备发展趋势

核医学大型影像设备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各种“组学”、“工程学”和“循证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从原始的“经验化治疗”、“同类疾病统一治疗”发展成为“个体化治疗”的分子病因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1]。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是在体准确识别病因靶[2]。因此,多种影像技术(设备)融合的分子影像技术,已经成为并将在未来20-30年内继续成为医学影像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根据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2010年普查结果,参考近期文献和与国外专家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重点介绍PET/CT 和PET/MR的技术进展。 关键词:核医学,PET/CT;PET/MR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第一章融合影像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 (3) 第二章 PET/CT设备的发展 (3) 第三章 PET/MR融合技术 (4) 3.1 PET/MR与PET/CT的比较 (4) 3.2 PET/MR的临床价值 (4) 3.3 PET/MR的技术难点与要求 (5) 五、关于融合设备未来的预测 (5)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融合影像技术发展的基本条件 1.以PET/CT为代表的融合影像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材料、制造、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不断为PET/CT技术发展注入活力;生物技术、药学、医学的进步,使PET/CT的科学和临床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分子影像显示体内疾病靶分子的能力,源于所选用的分子探针。各种“组学”、“工程学”发现的病因靶,经过处理、筛选,与信号源连接形成分子探针,能够在体内与病因靶动态结合,同时能释放信号用于测定和成像。多种物质可作为信号源(如纳米粒子、微泡、发光物质与磁物质等),但以放射性核素,特别是正电子类核素标记技术最成熟。其发展快、应用广、效果肯定,是PET/CT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的重要条件。分子探针是融合影像技术今后的主要发展重点之一。 3.PET/CT的价格较高,必须严格适应证,充分考虑价格益比。大量数据证明,通过PET/CT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和及时监测疗效,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为国家和社会节省卫生资源。多项大样本(数万例)研究证实,PET/CT对各种肿瘤的临床决策影响率均超过30%。目前国内PET/CT服务价格偏高,无医疗保险覆盖,阻碍PET/CT推广。组织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得循证医学证据,适当降低收费,争取医疗保险支持,对中国PET/CT事业发展十分重要。 4.知识结构和人员素质是保证融合影像诊断准确性的基本条件。PET和CT的融合产生了影像判断的革命性转变。根据图像模式的转变,拓宽相关影像专业知识,重视使用、操作、判断的规范,特别是对所有相关技术人员的不断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临床路径,结合医疗保险是确保PET/CT技术健康发展、正确使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PET/CT设备的发展 提高采集速度,最大程度利用分子探针的信息,减少处理的复杂性,改进同步采集能力,制造最大程度发挥PET/CT技术潜能的设备,并通过融合、多探针方式满足临床不同需要,是PET/CT在今后15-20年内的主要发展方向。 1.改善探测元器件。探测器负责捕捉正电子湮灭光子、能量转换及光电转换,并输出电脉冲,是PET的“眼球”。 晶体:将高能光子转变为可探测的低能光子。理想的晶体性能包括:入射光子阻滞率高、初级闪烁光子量大、光衰减快、光子输出量高、能量合适、光衰减小等。早期的碘化钠、锗酸铋等,均未满足上述需求。 光电元件:将晶体输出的低能光子转化成电信号。光电倍增管的型号增益达106-107倍。线性好,技术成熟。近年来还有位置敏感型、多道型等上市,在3-5年内,PMT任可以保持主力地位,但PMT存在工作电压高、体积大、速递慢、易受磁场干扰等缺点。 理论上讲,光电元件与晶体块最好是1:1配置,因工艺和价格显示,PMT无法达到这一配比,所有才有组块式,anger式和四分式等设计。 2.获得更多测量信息。探测器输出的幸好,经过分析、甄别、校正、最后通过图像重建实现成像。这一过程中电路、程序可以加以改进,以提高整机性能。 TOF技术:是通过测定湮灭光子到达对向放置探测器的时间差别判定湮灭事件位置的技术。根据光速(2.9*108m/S)可以换算出:光子到达时间差1ns=29.9cm空间差。 作业深度:与晶体不垂直的高能射线可能斜穿透数个晶体后才能被吸收,其吸收点与实际入射点位置信息偏离,成为作用深度。利用入射光自在晶体不同深度作用产生的点扩展函数,可以确定作用深度。

临床核医学应用范围

【核医学系列】: 核素显像在骨关节系统的临床应用 优点: 1.*灵敏度高 ------多用于骨关节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2.全身骨显像一次检查可以显示全身骨骼的病理改变 3.能反映各个局部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变化 4.能显示骨骼的形态学改变 缺点: *非特异性: 显示骨组织结构性变化不如X线、CT 、MRI精细、准确 解剖与生理基础 骨依形态可分为以下4类: 长骨(主要分布于四肢) 短骨(如腕部和足后半部的骨) 扁骨(颅的顶骨、胸骨、肋骨等) 不规则骨(如髋骨、蝶骨) 按其在体内的位置划分为2类: 中轴骨:颅骨、脊椎骨、胸骨、肋骨、骨盆 附肢骨:肩胛骨、锁骨和四肢骨 骨组织的基本成分是骨细胞、骨胶纤维和骨基质

骨细胞包括成 骨细胞(由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形成骨胶纤维的有机基质) 骨细胞(生成骨的无机基质) 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 成人骨大约由1/3的有机质和2/3的无机质构成 有机质的主要成分是骨胶原,约占90% 无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钙盐,包括羟基磷灰石晶体 显像剂: 99mTc-MDP 显像原理 通过化学吸附与羟基磷灰石晶体表面结合 与有机质结合,与未成熟的骨胶原结合较强 显像剂在骨骼中聚集 与骨骼代谢活跃程度有关 其局部血流状况有关 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关 99mTc-MDP在体内稳定,血液清除快,骨骼摄取快 2-3小时被骨摄取的百分比约50%-60% 99mTc-MDP主要由肾脏排出 3小时经尿排出30%-40%,24小时内排出50-75%

基本不经肠道排泄 99mTc-MDP给药剂量 成人:20-30 m Ci 因不同仪器和显像条件而异 显像方法 动态骨显像(Bone Dynamic Imaging)三相骨显像(3 Phase Bone) 四相骨显像(4 Phase Bone) 静态骨显像(Bone Static Imaging) 局部骨显像(Regional Bone) 全身骨显像(Whole Body Bone Scan)断层骨显像(Bone Tomography) 骨显像的影响因素 显像剂的质量 全身治疗 饮水状态 肾功能 散射物质 伪影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I.考试范围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基础知识及各系统大体解剖、正常影像解剖和变异。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X 线、DSA、CT、MRI、B 超、核医学)的特点、基本成像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图像质量控制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比剂的使用、毒副作用的表现及抢救原则。了解各种介入治疗方法的治疗原则、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各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学改变、临床特点、实验室相关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治疗原则及相关临床学科知识,掌握并能综合应用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各系统少见疾病或疑难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II.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影像医学中最主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运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要求】主要测试考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对医学影像学领域中最主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综合判断和评 论的正确程度3.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180 分钟(试卷满分为100 分)。三、题型分数比例 选择题A1 型选择题85 题约42.5% A2 型选择题40 题约20% B 型选择题50 题约25% X 型选择题25 题约12.5% IV.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放射医学 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1. X 线成像(掌握)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识记) 3.计算 机断层成像(CT)(掌握) 4.磁共振成像(MRI)(掌握) 二、呼吸系统 1.检查方法(掌握)? 2.正常影像解剖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掌握) 3.肺部肿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 4.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等)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 5.气管和支气管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6.支气管及肺先天性病变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7.胸部外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8.肺间质性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核医学重点总结

第一张绪论 核医学概念:利用放射性示踪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研究疾病机制和诊断疾病的学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制品进行内照射治疗和近距离治疗的学科。 第二章核医学物理基础、设备和辐射防护 衰变类型:α衰变(产生α粒子);β–衰变(产生βˉ粒子(电子));β+衰变(正电子衰变)与电子不同的是带有正电荷;电子俘获;γ衰变。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 电子俘获:质子从核外取得电子变为中子。由于外层电子与内层能量差,形成的新核素的不稳定常产生:特征性X射线-能量转化;俄歇电子:能量 使电子脱离轨道。 衰变规律:放射性核素原子数随时间以指数规律减少。指数衰减规律 e-λt N = N (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0: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作用、激发作用)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 辐射防护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总之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非随机效应有阈值正相关; 随机效应无阈值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基本原则: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外照射防护措施:1.时间2.距离3.屏蔽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对机体变化:按效应出现的对象,分为躯体效应(somatic effect)及遗传效应(genetic effect)。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为近期效应(short-term effect)及远期效应( long-term effect)。按效应发生的规律,分为随机效应(stochastic effect)及非随机效应( non-stochastic effect)。 2、正电子显像常用标记核素 11C、13N、15O和18F 18F-FDG半衰期:110分钟 第四章放射性示踪与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制备1.核反应堆制备。 2.医用回旋加速器制备。3.放射性核素发生器(长半衰期核素产生短半衰期核素)。应用最广的是99Mo(钼)66h-99mTc

影像核医学试题及答案

影像核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 6.阳性显像 2.临床核医学 7.单光子显像 3.放射性药物 8.分子影像学 4.放射化学纯度 9.放射性核素治疗 5.平面显像 10.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三、填空 1.核医学在内容上分为和两部分。 2.诊断核医学包括以和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和以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 3.放射性药物包括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药物。 4.99Yc m核性能优良,为发射体,能量为,物理半衰期为。 5.临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和 获得。

6.核医学显像仪器主要包括、、和。 7.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中主要机制有:、、、、和等。 8.根据显像的部位、影像的采集及显示时间、方式、核射线的种类,放射性核素显像可分为:、、、、、、和。 9.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 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法方法。 10.放射性核素治疗常用的方法有:、 , 、等。 11.医学中常用的核素发生器有:和等。 12.分子影像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人体的、、 及变化,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进行无创、实时的,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正电子

2.放射性核素显像最主要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俄歇电子 3.以下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A.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 B.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 C.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 D.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和细微结构 E.本显像为无创性检查 4.下面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 γ闪烁探测器由锗酸铋(BGO)晶体、光电倍增管和前置放大器组成 B. γ照相机不可进行动态和全身显像 C.SPECT是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必配的设备 D.PET仪器性能不如SPECT E.液体闪烁计数器主要测量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 5.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描述 A.Roentgen发现X射线 B.Becqueral发现铀盐的放射性 C.Curie夫妇成功提取放射性钋和镭 D.Joliot和Curie 首次成功获得人工放射性核素 E.Yalow和Berson开创了化学发光体外分析技术

核医学应用论文

目录 Abstract ······························································································································· 1前言 ································································································································· 1.1选题背景··························· 1.2核医学技术成像原理······················2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 ······························································································· 2.1PET成像机理························· 2.2PET工作原理························· 2.2.1晶体探测器功能及晶体材料················· 2.2.2数据采集、处理原理···················· 2.2.3 PET 的图像重建······················ 2.2.4 数据校正························· 2.3优缺点···························· 2.4小结·····························3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 3.1基本原理··························· 3.2SPECT获得人体图像方法···················· 3.2.1倾斜的扇形束投影····················· 3.2.2求出完整的透射投影数据·················· 3.2.3 重建图像的解析算法···················· 3.3优缺点···························· 3.4小结·····························4核医学成像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4.1PET/CT 技术在肺癌诊断上的临床应用·············· 技术应用方法························· 4.1.2 结果··························· 4.2 PET/ CT应用于肿瘤学的优势·················5结论与展望 ························································································································致谢····································································································································参考文献······························································································································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xzhmu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Medical Imaging and Nuclear Medicine (专业代码100207) Ⅰ.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高层次专门人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学术学位培养目标如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尚医德医风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了解和掌握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在导师指导下能进行科研设计,确立科研路线及分析方法、总结科研结果,并训练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3.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国内外进展,在临床工作上,能掌握基本操作及常见病的诊断。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5.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学习年限为三年。 第一学期集中学习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等,参加研究生学术例会。 第二至四学期开始临床培训,为期12个月。第一学期结束前开始作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及评议。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评议。 第五至六学期进行科学研究和答辩12个月。第二学期中期举行预答辩,6月初举行答辩。 研究生第二、三年级均不享受寒暑假,两年中休假日为40天,即每年20天,由研究生申请,导师安排。具体培养进程参照研究生学院颁发的《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进程表》。 三、研究方向 1.影像诊断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放射诊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3.介入放射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4.超声诊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5.临床核医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包括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不同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以下各类课程)。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

核医学知识点整理

核医学整理 核医学显像 核医学的PET、SPECT显像侧重于显示功能、血流、代谢、受体、配体等的改变,能早期为临床、科研提供有用的信息。 1.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仪(如SPECT)对选择性聚集在或流经特定脏器或病变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发 射出的具一定穿透力的射线进行探测后以一定的方式在体外成像,借以判断脏器或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代谢及其功能变化,从而对疾病实现定位、定性、定量诊断的目的。 2.基本条件:用于示踪的放射性核素能够在靶组织或器官中与邻近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分布的差异。 3.用于显像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通称为显像剂(imaging agent),显像剂在机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 显像的主要机制 4.诊断和治疗用(含正电子)体内放射性药品浓集原理 1)合成代谢 2)细胞吞噬 3)循环通路:血管、蛛网膜下腔或消化道,暂时性嵌顿。 4)选择性浓聚 5)选择性排泄 6)通透弥散 7)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 8)被动扩散 9)生物转化 10)特异性结合 11)竞争性结合 12)途径和容积指示 5.核医学仪器的基本结构: 探头、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甄别器、定标电路、数字显示器 常用显像仪器:γ照相机、SPECT、PET等。 二、分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显像剂和示踪剂)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放射性药品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品。

γ射线能量为:141KeV 三、SPECT显像方法: 1.每例检查均需使用显像剂 2.给药方式:iv,po,吸入,灌肠,皮下注射等 3.仪器:SPECT 4.给药后等待检查时间:即刻,20--30min, 1h, 2--3h 5.每次机器检查时间:1—20min 6.检查次数:1—10次 (一)显像的方式和种类 1、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和病变处的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可采集足够的放射性计数用以成像,影像清晰可靠,可详细观察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脏器的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计算出一些定量参数, 如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参数影像或称功能影像). 2、动态显像: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即电影显示;利用感兴趣区技术提取每帧影像中同一个感兴趣区域内的放射性计数,生成时间--放射性曲线。 3、局部显像:信息量大,图像清晰,临床最为常用。 4、全身显像:利用放射性探测器沿体表匀速移动,注射一次显像剂即可全身显像,常用于全身骨显像、探寻肿瘤或炎性病灶等。 5、平面显像:将放射性探测器置于体表一定位置,是脏器或组织某一方位在放射性探测器的投影即放射性叠加构成。 6、断层显像:用可旋转的或环形的探测器在体表连续或间断采集多体位平面影像数据,可检出较小的病变,并可进行较为精确的定量分析,研究脏器局部血流量和代谢率。 7、早期显像:显像剂注入人体后2h内,主要反映脏器血流灌注、血管床和早期功能状况。 8、延迟显像:显像剂注入人体2h后,或在常规显像时间之后延迟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一些病变细胞吸收功能差,早期显像血液本底较高,图像显示不清,延迟显像可降低本底,给病灶足够时间吸收显像剂。或由于显像剂被靶组织摄取缓慢,周围的非靶组织的清除也较慢,需足够时间让显像剂从非靶组织洗脱。 9、阳性显像/热区显像: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病灶呈“热区”改变,如心肌梗死灶显像、亲肿瘤显像、放射性免疫显像等。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这种显像的敏感性较阴性显像为高。 10、阴性显像/冷区显像:显像剂主要被有功能的正常组织摄取,病变组织基本不摄取,病变呈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如心肌灌注显像、肝胶体显像、甲状腺显像等。 11、静息显像:受检者无生理刺激或药物干扰的安静状态下。 12、负荷显像/介入显像:在药物或生理性活动干预下,以增加脏器的功能或负荷,观察其应激能力,可判断脏器或组织的血流灌注储备功能,增加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间放射性分布的差异。 13、单光子显像:如γ照相机、SPECT,临床最常用。 14、正电子显像:如PET、符合线路SPECT。探测的是正电子产生湮没辐射时发出的一对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光子。用于代谢、受体和神经递质显像。 【PET和SPECT比较】 ?PET使用正电子核素显像,多是组成人体的固有元素,半衰期超短,可以进行SPECT所不能进行的代谢显像,在短时间内多次显像,更真实、更直接反应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灵敏度、分辨率高,能准确进行各种定量分析。 ?SPECT结构较简单,价格低,所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半衰期相对较长,使用方便,放射性药物的来源较广,不需要配置加速器,容易推广普及。但空间分辨率不高。 ?PET只能进行正电子核素显像,中、低能核素显像只能用SPECT仪进行。 四、SPECT检查种类

核医学名词解释

核医学名词解释 1.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或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领域研究的学科。 2.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3.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4.ECT: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 5.放射性核素:不稳定核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各种射线同时变成另一种核素,称为放 射性核素。 6.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同时转变成别的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放 射性核衰变,简称核衰变。 7.半衰期(T1/2):指放射性核素数目因衰变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物理半衰 期,常用来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 8.生物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放射性活度(A):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是一个反映放射性强弱的 常用物理量。其SI单位是贝克(Bq),定义为每秒一次衰变。即1Bq=1s 旧制单位是居里(Ci),1居里表示每秒×1010次衰变。居里与贝 克的换算关系:1Ci=×1010 Bq;1mCi=37MBq;1Bq=。 10.母牛:即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是一种从较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母体核素中分离出由它衰变 而产生的较短半衰期子体放射性核素的一种装置,常用的是99Mo——99M Tc发生 器。 11.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的化学分子作为示踪剂,应用核射线探 测仪器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射 线,来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的踪迹,达到示踪目的,用于研究 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的客观存在及其变 化规律的一类核医学技术。 12.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达到高峰处于较为稳定状态进行的显像称 为静态显像,是最常用的显像方法之一。 13.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人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种连续影 像或系列影像,称为动态显像。 14.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是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且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 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灶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 改变的显像。 15.阴性显像:又称冷区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有功能的正常组织摄取,而病变组织基本不 摄取,在静态影像上表现为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病变部位呈放射性分布稀 疏或缺损。 16.体外放射分析:是指在体外条件下,以结合反应为基础,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为踪剂, 以放射测量为定量手段,对体内微量物证进行定量检测的技术的总称。 17.RIA:即放射性免疫技术,是在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中,加入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 与有限量的特异性抗体发生竞争结合,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体系中的标记 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游离标记抗原分离,并测定其放射性,从而测出待测抗原的含 量。 18.IRMA:即免疫放射分析技术,是把放射性核素标记到抗体上,然后以过量的标记抗体 与待测抗原结合,将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未结合的标记抗体分离,通过放 射测量求的待测抗原的含量。

2015考研南开大学医学院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试科目及研究方向考研真题解析

1/15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1c6509379.html, 1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天津地区15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 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2007 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8年天津地区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天津分校王老师与大家分享资料 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天津分校王老师。 2015考研南开大学医学院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试科目及研究方向考研真题解析 105107影像医学 与核医学(专业学 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④--无专业硕士。不允许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强军计划和国防生报考。本专业只招收本科专业为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生。医学院专业硕士(含各个专业学位)共招生 15名,不含在医学院计划录取的33人中。_01神经影像诊断 与磁共振应用 _02腹盆部疾病的 影像诊断

2/15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1c6509379.html, 2 人其实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否认,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好习惯和坏习惯,正是这些好习惯,帮助我们开发出更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站在考研的角度上,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共通之处的。在此王老师谈谈考研路上特别需要的那些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复习计划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在复习计划里一定要明确一点:多长时间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并且要尽量将这样的计划做细一些,最好细致到一周内(甚至一天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这样详细的计划会让你的复习更有目标感,落实起来有据可依也会更好。此外,在制定复习计划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科目,为薄弱科目的复习多安排些时间。总之,考研复习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制定完复习计划之后,一定要严格执行,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复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复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复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复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复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的复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