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空气的成分教学课件设计

合集下载

空气的主要成分PPT课件(初中科学)

空气的主要成分PPT课件(初中科学)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掀开谜底:
空气
• 空气无色、无气味、无味道。 • 生物体的生存需要空气。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空气的主要成分
二氧化碳 0.03% 稀有气体 0.94% 水汽和其他微粒
氧 21%
氮 78%
这是几百年来科学家用智慧、 辛勤、汗水,探究得到的心血!
白 磷
• 白磷燃烧,消耗什么气体? 氧气 • 打开止水夹,水为什么会注入集气瓶中? • 经计算,水约占集气瓶中百分之几? • 水的体积就是什么的体积? 氧气
研究空气的科学家们
拉瓦锡
(1743—1794)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 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 汞放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 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 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 少了1/5。他研究了剩余的气体,发现这 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又不能支持 燃烧。
活动7.2:找出空气的成分
2. ◇实验目的是什么?
找出空气中有没有二氧化碳。
◇出现什么现象,说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怎样能使很多空气进入到石灰水中?
如:反复挤 压洗耳球
实验结论: 空气中有二氧化碳,但是含量很少。
活动7.2:找出空气的成分
3. 找出空气中有没有水蒸气 ◇用什么方法检验空气中有没有水蒸气?
空气的组成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灰尘? • 其他?
无色、无味
如何用实验 进行探究呢?
活动7.1: 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检验的气体
检验方法
1 澄清石灰水
(没有变化/变浑浊)

初中化学_空气的成分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化学_空气的成分教学课件设计

【示范题】 (2015·庆阳中考改编)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下列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 是 (C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中的红磷可用木炭来代替 C.该实验能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红磷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大于1/5
【示范题】(双选)(2015·烟台中考)用如图所示 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 误的是( A D )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认识空气的组成, 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 法。 2.在分析空气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混合物、纯 净物的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要对科学家锲而不舍的努力和 严谨的科学作风抱以崇敬和学习的态度。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空气成分(体积分数)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 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5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将一只硬质玻璃管注满水(两端用橡皮塞封住)。然后 打开上端橡皮塞,将水倒入量筒中,记录体积。
2.在另一只干燥的硬质玻璃管中装入铜粉,两端塞上带玻 璃导管的橡皮塞。其中一端用小气球密封。移动注射器活 塞,在注射器中留有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与硬质 玻璃管另一端连接。根据酒精灯高度,将玻璃管固定在铁 架台上。
没有用酒精灯小心均匀 的加热药品部位并不断 推拉注射器的活塞
反应时间太短,没有反应完全
未等装置冷却读数
【知识拓展】中考中常见的其他实验装置
相同原理: 可燃物与空气中 的氧气反应消耗 氧气,使密闭容 器中气体减少, 减少的气体体积

八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教学课件

八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教学课件
物的燃烧。这种气体被人们称之为 氮气。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
拉瓦锡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未收集起来放 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 (能 维持生命(shēngmìng)活动和供给呼吸)而且 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气体 体积。
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
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 样。 于是拉瓦锡得出结论:
氧气(O2) 21%; 混合物。
2、二氧化碳(CO2);
水蒸气(H2O);
氧气(O2)
3、B 4、C 5、B
6、A 7、D
8(1)①③⑤⑧⑨(2)②④⑥⑦⑩
第二十页,共二十三页。
创新
题 (chuàngxīn)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燃烧匙内盛有足量的红磷。 ①先让夹子夹紧(jiā jǐn)橡皮管;
多识一点(yī diǎn)
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在研究中发现,
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比其它方法 得到的氮气每升要少0.0067g,尽管这一差值非常微小,但他没有放过。他怀疑从空气中获得 的氮气里一定还含有尚未被发现的新气体。
后与英国化学家拉姆塞合作,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894年
发现空气中的另一成分——氩气
即是氧气的体积。
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供你参考 : (cānkǎo)
• ①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固气

• ②木炭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固气

• ③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固气

• ④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气液

九年级化学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优秀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优秀课件

臭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温 室 效 应
酸雨 臭氧空洞 温室效应Βιβλιοθήκη 二氧化硫 氟利昂等 二氧化碳
大气污染
粉尘: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物
一氧化碳
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煤、石油等燃烧产生
污 染
的废气、废渣

汽车尾气
如何防治空气污染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开发 新能源 •禁止燃烧散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禁止燃烧垃圾 •使用无铅汽油 •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酸雨 臭氧空洞
温室效应
3.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煤燃烧排放的烟气 CO2 SO2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NO2
土地荒漠化引起的沙尘暴
保护空气
人为的污染源有哪些?你知道污染空气 的物质有那些?
工业污染、生活污染、 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硫化氢、 二氧化氮、氟氯烃致冷剂等等
高硫煤 二氧化硫 亚硫酸 硫酸 酸雨
推拉注射器活塞。 ⑥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 注射器内。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铜粉取一平药匙
铜粉全部变黑 停止加热
实验报告
1、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前铜粉的颜色为 色,实验
后变为 色,
具支试 反应前 反应后 反应消耗 氧气占空
管这的容说明注铜射器与 注射器 发的生氧气了体化学气反的响体积。
……
实验反思
防止或减少上述误差的方法:
① 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 参加足量的铜粉
不断推拉注射器 加热足够的时间。 ⑤ 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时开始挤压气球 ⑥ 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开始读数

空气的成分PPT课件(14)

空气的成分PPT课件(14)

气体体积 气体体积 的体积
mlmlຫໍສະໝຸດ ml初中化学教学课件
实验步骤
1.在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 已留有30ml空气
2.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30秒 3.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3分钟
记录铜丝表面的变化 4.停止加热,冷却2-3分钟 5.将气体全部推至一支注射器中
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
第四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4-1-1空气的成分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
【新课引入】
【思考】空气是人
类和一切动植物维持 生命所必需的,这主 要指的是空气中的什 么成分?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
1. 空气的成分: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约占4/5) 和氧气(约占1/5)组成
2. 拉瓦锡空气成分的测定:
原理:汞 + 氧气 加 热 氧化汞(固体)
3、密封不好 外界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内 集气瓶内气压变化减小 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减小 即: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你一定不要做丑恶的人,但是世态炎凉,你也别太善良!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过于善良就是一种懦弱和无能!
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为目标,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正视自己的问题,设法解决它,这是成功的捷径。谁能塌下心来把目光凝集在一个个小 漏洞、小障碍上,谁就先迈出了一大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 ,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体叫氮气;符号:N2 约占空气体 积的4/5 .
思考:氮气具有哪些性质?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

《空气的成分》空气、物质的构成PPT教学课件

《空气的成分》空气、物质的构成PPT教学课件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 如:纯水、硫和蔗糖等
课堂小结
空气的成分
空气的成分
氮气的用途 稀有气体的用途
氮 氧 稀有 二氧 其 保 制 制造
气 气 气体 化碳 他 护 氮 低温
78 21 0.94 0.03 0.03 气 肥 环境
%% % % %

保电探 护光空一页 下一页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2)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 变化,用来制取人类有用的新物质。
制造氮肥
合成染料
制造炸药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2.稀有气体
(1)稀有气体一般不 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 称为“惰性气体”。
焊接保护气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节 空气的成分
-.
内容提要
1
空气有哪些成分
2 氮气和稀有气体有用吗
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进入 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思考2】水为什么能够进入集气瓶中?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知能训练 上一页 下一页
3.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铁丝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 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 “惰性气体”

初中化学_空气的成分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化学_空气的成分教学课件设计

A、氧气体积分数大大低于21%
B、氮气体积分数大大超过78%
C、氧气体积分数仍约为21%,但空气稀薄
D、CO2气体含量大大增多
3、现有以下物质:①空气 ②氧气 ③食盐水 ④蒸馏水 ⑤自来
水 ⑥冰水混合物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以下相
同),属于纯净物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4、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先在集气瓶 里加入少量水,做上标记。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 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教师寄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愿你用钉子精神去钻研 去思考,从而去收获去成功!
•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空气中所含成分及其含量。 2.学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初步感受定量实验研究
物质的方法。
• 学习重难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方法。
• 预习导学
认真阅读教材78-79页,完成下面习题。
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后,
发现红磷有剩余,冷却,打开
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
气瓶中,液面上升一个格。
(1)已知红磷燃烧时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 Nhomakorabea式

(2)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约 占4/5。能够得出该结论主要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出其 中的两点:




(3)小刚同学用蜡烛代替红磷(提示:蜡烛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
和水)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实验完毕,最终进入集气
瓶中的水只占总体积的1/10,请你帮助他分析产生误差的主要原

九年级化学空气的成分PPT课件

九年级化学空气的成分PPT课件

油矿,产生一种气体,用光谱鉴定为氦。由于他先后发现氦、
氖、氪、氩、氙,获得了190- 4年诺贝尔化学奖。
7
拉姆塞
雷利
-
8
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氧气(O2)
氮气(一N百2份)体7积8的%空气 21%
稀有气 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
水蒸气和杂质 0.03%
9
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和氮气
方法:分离液化空气法 原理:液态氧和氮的沸气发现的百年之后,英国化学家雷利
(Rayleigh,J.W.S.1842-1919),一方面从空气中除掉氧气、二
氧化碳、水蒸气得到氮气;另一方面从氮化物分解制得氮气。
他把这两种来源不同的氮气进行比较,发现在正常状态下前者
的密度是1.2572克/升,后者的密度是1.2508克
盛液态氮的钢瓶漆成黑色,
盛液氧的钢瓶漆成蓝色
-
10
-
11
-
12
-
13
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 利用空气制造氮肥 ❖ 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
-
14

中考资源网期待着您的投稿!
-
15
; 广州陶粒 广州陶粒厂 广东陶粒厂;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
1
与大家分享自己已经 了解的空气知识。
-
2
-
3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4
拉瓦锡(1743—1794)
-
5
一、氮气的发现 氮气在大气中虽多于氧气,由于它的性质不活泼,所以人们在认识氧气之后才认识 氮气的。不过它的发现却早于氧气。1755年英国化学家布拉克(Black,J.17281799)发现碳酸气之后不久,发现木炭在玻璃罩内燃烧后所生成的碳酸气,即使用 苛性钾溶液吸收后仍然有较大量的空气剩下来。后来他的学生D·卢瑟福 (Rutherford,D.1749-1819)继续用动物做实验,把老鼠放进封闭的玻璃罩里直至其 死后,发现玻璃罩中空气体积减少1/10;若将剩余的气体再用苛性钾溶液吸收, 则会继续减少1/11的体积。D·卢瑟福发现老鼠不能生存的空气里燃烧蜡烛,仍 然可以见到微弱的烛光;待蜡烛熄灭后,往其中放入少量的磷,磷仍能燃烧一会, 对除掉空气中的助燃气来说,效果是好的。把磷燃烧后剩余的气体进行研究,D·卢 瑟福发现这气体不能维持生命,具有灭火性质,也不溶于苛性钾溶洲,因此命名为 “浊气”或“毒气”。在同一年,普利斯特里作类似的燃烧实验,发现使1/5的 空气变为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同D·卢瑟福都 是深信燃素学说的,因此他们把剩下来的气体叫做“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 1772年化学家舍勒也从事这一研究。他用硫肝(硫酸与铁粉的混合物)吸收空 气中的助燃气而取得了氮气。经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气体较空气轻;能灭火, 颇似碳酸气,其效力没有碳酸气显著。他是第一个认为氮气是空气成为之一的人。 只要把空气中的助燃气吸收,就能制得较纯-的氮气。“氮”这个名字,是后来拉瓦 6 锡给它取的,意思是无益于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956年到1961年间,日本的经 济尤其是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发展较 快,工业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严重污 染,有的城市终年烟雾不散,空气 中二氧化碳和金属微尘含量超标5 倍以上,1970年癌症和气喘病患者 剧增。
(3)博帕尔事故,1984年12月,印度中邦博帕尔 市美国联合碳化和物公司所属的一家制药厂, 发生地下储罐毒气泄漏,引起一次重大公害事 故,泄漏的毒物为异氰甲脂,是制造农药杀虫 剂等化工产品的中间产物。这种毒气少量摄入 会引起肺炎,大剂量摄入就会在喉部和肺部引 起糜烂和炎症,急剧呛咳,最后窒息致死。这 次事故使2500人死亡,20多万人不同程度中毒, 其中10万人可能终身残废。毒气泄漏使大批植 物和水潭受到污染,大量牲畜和其他动物死亡, 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是全世界有史以来 最严重的一次工业污染事件。
推测并说出一条

作业:
同步4-1第一课时 请试着再设计一套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实验装置
实验中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 一,又是为什么?
装置无法始终密封
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可以将空气的各种成分分离
1.氧气的用途:(氧气有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性质)
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 急救、金属切割
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 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 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 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
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 氮气,其密度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 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二)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加热
反应原理:汞 + 氧气 → 氧化汞
空气污染事件
(1)1952年冬,伦敦天气阴冷潮湿,家 家烧煤取暖,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由于无风,烟雾下压,多天不散,许多 人出现胸闷、喉痛、咳嗽,年老体弱者 死亡4000多人。后来,伦敦逐渐用天然 气和电力取代煤烟,1956年又制定了洁 净空气法,禁止使用污染性燃料,空气 质量大为改观。通过使用无铅汽油和催 化式排气净化器限制车辆尾气排放,伦 敦的空气进一步净化,目前已达几百年 来的最好水平。
(3)为什么红磷要足量?
某组同学实验后,整理的实验数据如下:

1
2
3
4
5
6
广口瓶容积 20 ml 20 ml 20 ml 20 ml 20 ml 20 ml
进入水的体 4 ml 2.5 ml 4 ml 6 ml 4.5 ml 4 ml 积
(4)其中第2次实验,明显小于五分之一, 可能的原因是
(5)瓶内剩余的气体可能有哪些性质?请你
装置漏气 红磷量不足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方法小结
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
通过化学方法,将混合物中某种成分 反应掉,利用体积差或质量差,测得 该成分的含量
巩固提升
(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

冷却至室温,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
约占其容积的 ,说明瓶内氧气体
积约为 。
(2)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能得到什 么结论?
富氧炼钢、火箭发射助燃剂
2.氮气的用途:
食品防腐、液态氮气作冷冻剂、工业上 制作化肥和硝酸的原料
3.稀有气体的用途: 做保护气、多种用途电光源
三、关注空气质量
有害气体 主要空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氮(NO2) 一氧化碳(CO)
烟尘(可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颗粒物)
实验探究: 通风不畅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
资料卡
蜡烛、木炭、 纸燃烧生成二 氧化碳
该实验药品的选择依据:
1.不生成新气体 2.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红磷
实验一: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放热、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文字表达式
点燃 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实验中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 你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一)空气的成分
氮气(N2) 氧气(O2)
78%(体积分数) 21 %
约4/5 约1/5
想一想
(1)在空气成分的研究中哪几位科学家做 出过重要的贡献?其主要成果是什么?
(2)关于空气成分发现史,你还有那些了 解?有何感想?
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 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 了稀有气体氩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