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区规划图(2017年—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石景山区国家森林城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

• 结合石景山区自然山水格局、森林资源特点和城市发展定位,依托现 有“山、水、轴、链、园”生态体系,对区域内山体、森林、河流、 绿地等生态载体进行整合,调整布局,力求均衡,形成“山环水绕, 绿轴穿城,绿链串园”的森林城市空间布局。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 契机,加速实现石景山区山水融城、绿树环绕、林园相嵌按照“补齐短板、增加容量、优化结构、提升品质、突出特色”的思 路,通过永定河森林景观建设、沟渠沿岸生态景观建设和西山森林质 量提升三项重点任务实现山环水绕;通过西轴线森林景观建设实现绿 轴穿城;通过大尺度城市森林建设、首钢森林园区建设、社区森林景 观建设、绿道网络建设、城市森林创新示范五项重点任务实现绿链串 园。通过生态文化建设和支持保障体系建设两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提升 创建质量和保障创建效果。
• 三、评价标准和建设重点
• 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石景山区涉及31项指标。 确定的建设重点为:改善城市森林分布格局、提升线性绿色空间质量,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加强森林城市建设宣传。
• 四、建设理念
• “森林石景山,生态复兴城”
• 五、 规划期限
• 规划基础期为2017年;创建期为2018-2020年:通过各项重点工程建 设,使石景山区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2021年建成森 林城市,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提升期为2021-2025年:通过继 续实施总体规划,并确保通过国家森林城市三年复核;巩固期为 2026-2035年:通过持续建设确保石景山区森林城市建设质量与水平 进一步提升。
• 六、创建目标
• 立足我区山水资源和绿化优势,围绕《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中森 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组织管理五大体系,按照 “补齐短板、增加容量、优化结构、提升品质、突出特色”的思路, 加速实现我区山水融城、绿树环绕、林园相嵌、水清林茂的宜居森林 之城格局。2018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020年实现指标达标 与超越,市域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3%以上, 城区树冠覆盖率达到25%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 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城区覆盖率达100%,城乡居民每万人 拥有的绿道长度达0.5公里以上。2021年通过国家评审验收并获得 “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23年石景山区拆迁方案

2023年石景山区拆迁方案一、征收主体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负责本项目公房征收与补偿工作,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办公室组织实施本项目公房征收与补偿工作,北京市石景山区房屋征收事务中心受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办公室委托,承担本项目公房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
二、征收范围a区:北起阜石路、南至石景山园南区南二街、西至北辛安路、东至北辛安东路、国地与集地交界线(不包含集地);b区:北起阜石路、南至石景山路、西起北辛安路、东至特钢厂区。
具体以本项目规划批准文件为准。
三、被征收人被征收人是指按照房改政策购房后的公房承租人,所有权人不明确地按相关证明文件确定。
四、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以房改售房合同或产权单位出具的证明为准,无上述证明文件的以入户调查实际测量的建筑面积确定。
私自建设的房屋不予补偿。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办公室张贴《房屋征收暂停办理事项公告》以后,违反规定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部分,不予补偿。
五、征收补偿方式及标准本项目采用货币补偿、房屋产权调换两种补偿方式。
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
(一)货币补偿补偿补助总款=被征收房屋价值补偿+搬迁费+临时安置费+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外迁补助费+其他补助费(二)房屋产权调换1、产权调换房屋本项目产权调换房屋位于北辛安安置房小区。
产权调换房屋为期房,临时安置期限为36个月。
安置房a区房屋为普通商品房,安置房b区房屋为“按经济适用住房管理”的商品房。
2、补偿补助总款补偿补助总款=被征收房屋价值补偿+搬迁费+临时安置费+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其他补助费3、产权调换房屋面积被征收人可选购的产权调换房屋面积为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的0.2倍+政策性补助面积45建筑平方米,超出部分不得大于本项目产权调换房屋最小户型面积。
4、产权调换房屋购买价格(1)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的0.2倍部分,在签约期限内按照优惠价格4500元/建筑平方米购买,在签约期限届满后,按照7000元/建筑平方米购买;(2)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部分按本项目基准价格购买;(3)超出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的0.2倍+政策性补助面积的部分,按照本项目标准房地产价格购买。
首钢搬迁_北京石景山“一二三六”规划CRD

首钢搬迁北京石景山“一二三六”规划CRD 焦点房地产网 2008年02月18日10:18 北京商报冯秀英CRD“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重大项目和功能区建设取得突破,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建设初见成效;□第二步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产业转型成效显现,城市服务功能显著提升,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的地位基本确立;□第三步到2020年,区域功能全面转型,新型主导产业形成规模,产业体系更加完善,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基本建成。
连续推广两年的“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CRD”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前不久,一个以打造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为主线,逐步形成“一二三六”的产业发展格局,已在石景山区形成共识,并将统领着石景山未来8年的产业方向。
“一二三六” 产业发展格局,即:一个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两个休闲旅游区:东部现代娱乐旅游区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三个产业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首钢新兴产业基地产业培育基地六个商务功能区:北京国际雕塑园地下商务区银河商务区京燕商务区京西会展商务区TSM时代购物花园商务区苹果园交通枢纽商务区科技园区——激活一个新产业2006年1月17日,国家发改委批准石景山园加入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也由原来0.8平方公里扩充到3.45平方公里,分为北Ⅰ、北Ⅱ和南区三个区域,其中包括原八大处高科技园区产业园、北方微电子基地生产园、研发园以及新扩充的北辛安园。
石景山园的功能定位是:以数字娱乐为特色的创意产业核心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为主的科技产业先导区;以新材料、节能环保、光机电为主的新兴产业发展区。
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成为特色鲜明、经济发达、配套完备、服务优良、生态环保的石景山CRD科技园。
目前,以数字娱乐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石景山科技园区的先导产业。
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

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2.17•【字号】•【施行日期】2022.0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序言201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高点定位、周密部署,组织制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方案(2017年—2020年)》并全面推动实施。
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既定目标,首都规划建设管理取得显著成就,首都城市发展方式实现深刻转型,实现了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的良好开局。
2021年至2025年是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努力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
要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担当作为,科学决策。
《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以下简称近期规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持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推动一张蓝图干到底。
近期规划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刻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突出政治中心和突出人民群众,统筹当前和长远,统筹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首都新发展格局。
石景山区五里坨隆恩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

目录一.确定研究设计范围 (1)二.规划定位研究 (4)三.设计立意与原则 (6)四.规划设计布局模式 (7)五.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8)六.景观绿化系统规划 (10)七.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1)八.用地平衡表及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12)石景山区五里坨龙恩寺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概述1 规划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85—2002,J185—200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97《公园设计规划》 GB50298—1999《北京市石景山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202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 规划范围本方案规划设计范围南起潭峪路,北至山脚下,东起秀府边界,西至隆恩寺路。
规划设计总用地为65公顷。
3 现状分析·区位关系龙恩寺居住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部的五里坨村。
距苹果园地铁站约30分钟车程。
基地背靠连绵的群山,南邻熙熙攘攘的居住区,区位环境独特,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道路交通基地紧邻109国道和五环路,规划中的六环路将使区域交通更加便捷。
地块外围是两条城市道路:隆恩寺路和潭峪路。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以在本地块中设计了一条由西至南的城市干道,以求连通隆恩寺路和潭峪路。
·用地分析本基地东西宽960米,南北长890米,总用地约为65公顷,其中保留用地为0.56公顷。
基地地表被大面积的绿色植被覆盖,其中多为自然生长的灌木。
其余为当地居民种植的果树。
种植分散,面积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地块中还有一定面积的居住和工业用地,布局杂乱、无序,在用地性质上应进行调整。
·气候特征本地块处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性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京地区属暧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春秋短暂、冬夏漫长。
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较寒冷,干燥少雪;年平均气温为11.7度。
北京13个区分区规划-密云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

北京13个区分区规划-密云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密云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 2035年)2019年11月序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密云区委、区政府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编制了《密云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以下简称“分区规划”)。
分区规划是对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定位、任务的深化落实,是指导密云区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
分区规划编制工作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紧密对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生态立区为根本,坚持绿色发展,守护好绿水青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创新、和谐、富裕的美丽新密云。
保障以山水林田湖草为核心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传承历史文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城乡统筹,构建和谐共生的城乡关系。
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坚持开门编制规划,汇聚各方智慧,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目录总则 (1)第一章落实功能定位,明确发展目标与规模 (3)第一节功能定位 (3)第二节发展目标 (5)第三节城市规模 (6)第二章完善功能和空间体系,加强全域空间管控 (9)第一节优化空间结构和城乡体系 (9)第二节建设功能齐全、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新城 (11)第三节实现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 (13)第四节落实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管控 (14)第三章珍惜山水林田湖草,构筑高质量生态空间 (16)第一节构建全区生态安全格局,确保首都绿色屏障 (16)第二节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证安全水环境 (17) 第三节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19)第四节构建大山林地、大水源地的生态景观格局 (20)第五节强化科学安全的环境污染防治体系 (22)第六节探索共建区域协同治理机制 (26)第四章生产空间绿色创新,实现区域产业协同 (28)第一节坚持绿色创新的发展思路 (28)第二节实施腾笼换鸟,积极引导存量用地转型升级 (29)第三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聚力重点功能区 (30)第五章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4)第一节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职住平衡发展 (34)第二节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36)第三节构建复合完善、优质便捷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 (41)第六章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强化山水城市特色 (44)第一节构建“一个重点、三个层次”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44) 第二节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全域旅游服务“金名片” (47)第三节塑造望山见水、绿城共融、舒朗有致的城市风貌 (48) 第七章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55)第一节构建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55)第二节提升市政基础设施运行保障能力 (60)第三节建设稳定高效的城市安全体系 (66)第四节建设科技惠民、共享便捷的智慧城市 (69)第五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地下空间 (70)第八章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72)第一节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72)第二节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 (73)第三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76)第九章明确实施路径,促进减量提质发展 (79)第一节明确减量任务,促进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发展 (79)第二节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治理,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81)第三节划分规划单元,加强规划实施统筹引导 (82)第十章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84)第一节健全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管控体系 (84)第二节完善精治共治法治的城市治理体系 (85)第三节加强城市体检评估,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86)第四节健全规划实施问责制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87)附表密云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 (89)附图 (91)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坚持生态立区,守护绿水青山,构建首都北部生态屏障。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
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12、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
13、重点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和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