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水肥管理
小麦水肥管理

小麦水肥管理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而水肥管理是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小麦的水肥需求、水肥管理技术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供有关小麦水肥管理的参考和指导。
一、小麦的水肥需求小麦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关键生育期。
水分对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保证小麦的生长需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此外,小麦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也较大,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提高小麦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二、水肥管理技术1. 灌溉技术(1)确定灌溉时机。
小麦生长期不同阶段的水需求不同,应根据生育期的不同确定灌溉时机。
一般来说,小麦从拔节期到抽穗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灌溉,确保土壤含水量充足。
(2)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根据地形、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水特点等,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
常用的灌溉方式有喷灌、滴灌和渗灌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2. 施肥技术(1)合理施肥量。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小麦生长需求,合理确定施肥量。
一般来说,小麦生长期的氮肥需求较大,要注意适时补充;磷、钾肥也要根据土壤状况进行适量施用。
(2)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
常用的施肥方法有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
基肥是在播种前施用,追肥是在生长期适时进行,叶面喷施可以补充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
三、注意事项1. 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时机。
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等因素,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的时机。
避免过量灌溉和过量施肥,导致水肥浪费和环境污染。
2. 控制灌溉和施肥量。
根据小麦的水肥需求和土壤特点,合理控制灌溉和施肥量,避免浪费和过度施肥造成的营养失衡。
3. 考虑小麦的生长环境。
小麦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但也有一定的生长环境要求。
要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当调整水肥管理措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4. 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
小麦田的水肥管理

小麦田的水肥管理农业是人类的重要产业之一,而水肥管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水肥管理方面也是十分重要。
本文将针对小麦田的水肥管理进行详细论述,以提供相关从业人员和农民朋友们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灌溉管理在小麦田的水肥管理中,灌溉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正确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保证小麦作物充分吸收水分,保持土壤湿度适宜,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1. 灌溉时机灌溉的时机是关键。
一般来说,小麦在拔节-孕穗期、银苞期和灌浆期是需求灌水的关键时段。
定量的补充灌水可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 灌溉量灌溉量应根据小麦生长期的需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来确定。
早期生育期较为干旱,灌溉量可适量增加;中后期较为潮湿,灌溉量可适量减少。
要注意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量。
3. 灌溉方式小麦田的灌溉方式主要有地下滴灌、喷灌和渠道灌溉等。
各种方式各有优势,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分浪费。
二、施肥管理适量合理的施肥是保证小麦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肥料配方和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1. 基肥施用基肥是指在整地前或整地后施用的肥料,主要目的是提供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营养元素。
一般可以选择有机肥、磷肥、钾肥等进行基肥施用,具体用量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来确定。
2. 追肥施用追肥是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作物的营养需求和土壤肥力情况进行的补充施肥。
追肥要根据不同生长期和地理条件来确定施肥时间和用量,避免施肥过多或过少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3. 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是一种有效的施肥方式。
通过叶面喷施,可以使肥料迅速被小麦叶片吸收利用,提高施肥效果。
叶面喷施还可以防治一些病虫害,起到保护作物的作用。
三、水肥调控技术除了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管理,水肥调控技术也是提高小麦田水肥利用率的关键。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水肥调控技术:1. 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利用滴灌管埋设在地下膜下,将水肥直接送到作物根系附近。
水肥一体化操作规程

水肥一体化操作规程水肥一体化是指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通过合理调节和控制灌溉和施肥的时机、方法、剂量等,使水肥资源得到最佳利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肥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种植技术。
下面是水肥一体化的操作规程,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水肥浪费和环境污染。
一、灌溉和施肥的时机1. 选择适宜的时机灌溉和施肥,根据农作物生长季节、生育期、土壤湿度等因素进行,避免水肥的过量或不足。
2. 在农作物生长旺盛期进行主要的灌溉和施肥,如拔节期、抽雄期等,以满足农作物的需水需肥。
3. 避免在农作物生长停滞期和果实成熟期过量灌溉和施肥,以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口感。
二、灌溉和施肥的方法1. 灌溉采用滴灌或喷灌等省水、减排、高效的灌溉方式,避免使用浇灌或泵送等大量浪费水资源的灌溉方式。
2. 施肥采用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农作物对不同类型肥料的需求量进行施肥。
3. 在施肥时尽量避免过度施肥,以防止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4. 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以减少土壤的负荷和环境污染。
三、灌溉和施肥的剂量1. 根据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和生长阶段确定灌溉和施肥的剂量,确保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营养。
2. 根据土壤的质地、肥力和含水量等情况调整灌溉和施肥的剂量,避免水分和营养的过剩或不足。
3. 尽量避免使用大量化学肥料,适量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以减少化学肥料对环境的影响。
四、留意农作物的反应1. 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颜色变化,根据农作物的反应调整灌溉和施肥的剂量和时机。
2. 注意农作物的叶片形态和质地,以判断农作物的营养状态和需水需肥情况。
3. 注意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五、加强管理和记录1. 对农作物的灌溉和施肥进行科学化管理,制定灌溉和施肥的计划和安排,确保水肥一体化的操作规程的落实。
2. 定期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和灌溉施肥的记录,以便进行效果评估和调整。
水肥管理内容

水肥管理内容是指在农田灌溉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施肥和灌水管理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种管理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壤调理:包括土壤通气、保水、保肥和改善土壤结构等,以
提高土壤肥力和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要。
2.施肥管理: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科学合理地
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量,并合理配比,以提高养分利用率和减
少浪费。
3.灌水管理: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状况,科学合理
地确定灌水量和灌水时间,保证土壤含水量适宜,以提高产量
和品质。
4.病虫害防治:及时识别和防治各种病虫害,保证农作物的健康
生长和产量。
5.农药和化肥使用安全管理:制定合理的农药和化肥使用计划,
注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和频率,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证农
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水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农田水肥管理制度范本

农田水肥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田水肥管理,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农田的水肥管理工作,包括水资源配置和利用、农田施肥技术和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农田水肥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合理、节约高效、绿色环保”的原则。
第四条农田水肥管理应依法管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第五条农田水肥管理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并参与协同管理。
第二章农田水资源管理第六条农田水资源管理应坚持节约用水和科学施水原则,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第七条农田水资源管理涉及用水计划编制、水资源配置和管理等内容。
第八条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农作物需水量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灌溉。
第九条水资源配置应优先满足农田灌溉需求,合理安排农田灌溉水量。
第十条农田灌溉应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方法,确保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供给。
第三章农田施肥管理第十一条农田施肥管理应坚持“肥水同源、科学施肥、绿色环保”的原则,合理施用肥料。
第十二条农田施肥管理包括肥料选择、施肥原则和施肥技术等内容。
第十三条农田施肥应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和土壤养分情况进行施肥计划,并合理安排施肥时机和用量。
第十四条施肥应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比例,避免施用过量或不均衡的肥料。
第十五条农田应定期进行土壤养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施肥计划,确保作物生长需要。
第十六条农田施肥应注意避免土壤污染和农作物残留物,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农田水肥管理考核第十七条农田水肥管理工作应进行年度考核评估,包括农田水资源利用率、农田用水效益、施肥效果等内容。
第十八条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农田水肥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用于改进和完善管理措施。
第十九条不合格的农田水肥管理工作应及时整改,确保农田水肥管理的持续改进。
第五章农田水肥管理责任第二十条农田水肥管理责任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规定。
第二十一条全国各级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田水肥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和农田管理者的水肥管理意识和能力。
农业生产水肥管理

农业生产水肥管理农业生产水肥管理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水和肥料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两个要素,它们的合理管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水肥管理的重要性、水肥管理的方法和水肥管理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水肥管理的重要性水肥管理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水和肥料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两个要素,它们的供应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其次,水肥管理的好坏还会影响到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如果水肥管理不当,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造成土地贫瘠,同时还会对水源和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合理的水肥管理是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二、水肥管理的方法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水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施肥时,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
同时,还应注意肥料的施放时间和方式,避免浪费和污染。
2.科学浇水科学浇水也是水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浇水时,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含水量,选择合适的浇水量和浇水时间。
同时,还应注意浇水的方式和方法,避免造成水分浪费和土壤的水分过度饱和。
3.循环利用水肥循环利用水肥是水肥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同时,还可以采用有机肥料、绿肥等措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流失。
三、水肥管理的注意事项1.避免过量施肥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造成土地贫瘠,同时还会对水源和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施肥时应注意适量施肥,避免过量施肥。
2.避免浪费水资源水是宝贵的资源,应该珍惜和节约。
在农业生产中,应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同时还应注意浇水的方式和方法,避免造成水分浪费和土壤的水分过度饱和。
3.避免污染环境水肥管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注意选择环保型肥料和农药,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农业生产中的水肥管理

农业生产中的水肥管理标题:农业生产中的水肥管理:优化农作物产量与资源利用的关键引言:水肥管理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水肥管理能够优化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风险。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肥管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关键措施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水肥管理的重要性1.1 水肥管理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营养元素的供应与平衡1.2 水肥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肥料的合理使用与环境保护二、水肥管理的关键措施2.1 土壤水分管理- 土壤水分监测与调控- 集雨与灌溉系统的优化2.2 肥料的施用与调控- 肥料种类与比例的选择- 肥料施用技术与方法的改进三、未来发展方向3.1 智能化水肥管理技术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在水肥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化方案3.2 微生物与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应用- 共生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使用生物肥料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结论:水肥管理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有效的水肥管理措施,我们可以优化资源利用、减少农药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应该加强智能化水肥管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进一步研究微生物与生物肥料在水肥管理中的作用,以推动农业生产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观点与理解:我认为水肥管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作为你的文章写手,通过研究和撰写这篇文章,我对水肥管理的综合理解深化了。
我相信,合理的水肥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水肥管理技术和生物肥料的应用将会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趋势,推动农业走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
不同种植园的水肥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不同种植园的水肥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 水管理:确保提供足够的水量,但避免过度灌溉。
定期检查土壤湿度并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浇水。
可以考虑使用滴灌或喷灌系统,以减少水的浪费并提高利用率。
2. 肥料管理:选择适合作物需要的肥料种类,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调整肥料的配比。
遵循合理施肥原则,进行分次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作物生长不良。
3. 土壤保持:实施土壤覆盖措施,例如覆盖有机物质或覆盖膜,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侵蚀。
定期进行土壤翻耕和松土操作,保持土壤的松散度和通气性。
4. 监测与记录:建立水肥管理的记录系统,记录每次的施肥和浇水情况,以及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水肥管理策略。
5. 预防病虫害:定期巡视种植园,检查作物的病虫害情况。
采取预防措施,例如轮作、合理间隔种植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土肥技术7,土壤保肥性.指土壤保蓄,吸收养分的能力.它主要有生物,机械,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等几种保肥机制.其中最主要是物理化学的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许多颗粒非常非常小(直径在1-100毫微米),称作土壤胶体,它有巨大的表面积,常带有负电荷,可以同施到土壤中肥料分解的阳离子交换吸附,而起到保肥蓄肥,减少流失的作用.8,土壤供肥性.肥沃的土壤既能保肥,又能及时供肥,做到"需肥能供,余肥能保,供保协调,肥力稳长".不少土壤不能很好协调这对矛盾,如我市水稻土最主要的土种青紫泥田,它往往保肥性好,但供肥性相对较差,前期不易早发;反之,山区砂土性质则相反,往往保肥性差,如大量施用肥料易流失,但供肥性相对较好,前期易早发,但后期易脱肥早衰.改良土壤主要通过增施有机肥或客土来协调这对矛盾.9,土壤酸碱度(即pH值).如山区红黄土壤多为酸性土,要施用石灰和增施有机肥来改良.沿海土壤多为微碱性土壤,一般多采用灌水洗盐或种水生作物(如水稻)等措施来改良.2,耕层深厚,犁底层适中.高产土壤必须有深厚的耕作层和适宜的犁底层.耕作层一般要求在15-20厘米,土层疏松,微团粒结构多,有大量的锈纹和鲜明的鳝血斑块.土壤质地要求砂粘适中,如过砂,作物易早发,但保肥性差,后期易脱力早衰;如过粘,保肥性好,但作物早发慢,后期又易贪青迟熟.犁底层一般要求在10-15厘米,适宜的犁底层有利于土壤保肥保水,又不致于因过厚造成耕层滞水,产生次生潜育层,毒害根系..三,水旱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通过"二旱一水"(即大麦-玉米-晚稻)种植比"一旱二水"(即大麦-早稻-晚稻)土壤容重减小,非毛管孔隙度增加,耕性变好.3,物理性质好.复合肥大多成颗粒状,结构稳定,便于贮藏和运输,施用方便.应用复合肥,可较有效地防止笑苗哭稻,缺素,中毒,肥害等情况的出现.但复合肥也存在养分含量固定,不能同时满足各种作物和土壤的需要;施用技术要求不能同时达到,如磷宜基施,氮宜追施;有的复合肥目前价格偏高等不足之处.总的讲,复合肥的优点是明显的,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农户的欢迎.三,复合肥的识别因个别厂商不法经营,在市场上常常出现伪劣复合肥料,因此如何识别真假复合肥是一项重要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看:即简易识别法.外包装袋上是否符合复合肥包装要求,三证(生产许可证,肥料登记证,产品标准)是否齐全,有效,字体是否清晰;颗粒是否均匀,不能出现未成粒及面粉状,手碰不易碎,光滑有感,颜色一致单纯,不能有杂色出现.二搓:即手捏感觉法.真正的复合肥经过一套复杂程序,或挤压或园盘造粒而成,且经一定温度熔融冷却再烘干而成,颗粒固性较好,硬度强而一致,手捏不轻易碎,碎后有粘着感,并可见晶体状原物.否则,至少视为不合格产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三嗅:即嗅味法.用手拿一小撮复合肥放在鼻前嗅一嗅,如嗅到氨味,则为低浓度复合肥,内含碳铵,若出现其它异味,则可至少怀疑为不合格产品;25%以上合格的复合肥一般具有成份稳定,不会分解也不会出现异味,高浓度复合肥也不能出现氨味.还可放在铁皮上火烧嗅味,有氨味说明含有氮,出现黄色火焰表明含有钾的成份.四溶:即溶解性.优质复合肥水溶性较好,浸于水中,绝大部分能溶解,即使有少量沉淀物也较细小,而假冒伪劣的则难溶于水,残渣粗糙而坚硬.当然,若在条件许可下,经实验室的化验测定会更好,更踏实.3,按复合肥性质选购.按标准生产的复合肥不论是高浓度,低浓度,还是三元,二元复合肥,其浓度百分比均指氮,磷,钾的含量,不包括中量元素及微量元素,个别不规范的表示法将大中微量元素全部包含,这是不允许的.还要特别提醒的是,复合肥中的钾有两种,一种是氯化钾复合肥,其含有氯离子,对忌氯作物如葡萄,甘蔗,马铃薯,烟草,甜菜等不宜使用;另一种是硫酸钾复合肥,它的适用范围较广,一般作物均可施用,对烟草,甜菜等特色农作物效果更佳,但价格亦偏高些,同时也要注意标签含硫成份,个别厂商在标签上标有个"S"(硫),但不一定是硫酸钾,千万要认定硫酸钾复合肥字样才对.4,第七节微肥应用技术目前公认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硼,锌,铜,钼,氯.在这公认的16 种元素中,根据其存在的数量和植物需要的多寡划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二类.微量元素是指植物体内含量或需要量非常微小的化学元素,它们是铁,锰,硼,锌,铜,钼,氯7种.微量元素肥料(简称为微肥),是指含有微量营养元素的肥料,微肥有单质微肥和复合微肥.作物对微量元素需要量虽然很少,但是,它们同常量元素一样,对作物有同等的重要性,不可互相代替.针对缺素土壤和敏感植物施用微肥,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微肥的施用,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发挥其肥效.但实践证明,当土壤微量元素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时,过多地施用微肥将是无益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一,硼硼的生理作用是促进作物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促进作物体内糖分的合成与运输,促进分生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在所有微量元素中,本市的缺硼最为普遍.作物缺硼时首先表现在生长点和繁殖器官,不同作物缺硼的表现不完全相同,十字花科作物缺硼易花而不实,油菜缺硼时,苗期出现叶片发黄褪绿,根茎增粗,皮层粗糙开裂等症状,而花期表现为植株分枝增多,开花迟早不齐,整个花期延长,只开花不结荚或少结荚,少量荚果呈弯曲,胖肚畸形,子粒大小不匀;大小麦缺硼时雄蕊发育不良,花丝不能伸长,花药瘦小,空秕,呈弯月形,不能开裂而不能撒粉,形成空秕穗;蔬菜缺硼时,常表现植株生长不良,畸形,纤细,卷曲,坏死;萝卜缺硼易空心,黑心,烂心,表皮粗糙开裂;大头菜缺硼易硬心,变黑;莴笋缺硼心叶坏死,铁心,表皮开裂;黄瓜,番茄,茄子缺硼时果皮表面会木栓化.这都将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土壤的有效硼含量丰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差异也较大.(1)与成土母质关系最为密切,浅海沉积和湖海沉积物发育的滨海平原和水网平原的土壤有效硼含量较高,大多在0.3毫克/千克左右;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次之,平均含量为0.14毫克/千克;而由玄武岩,花岗岩,凝灰岩,片麻岩等残积,坡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效硼含量都很低,平均含量仅为0.08毫克/千克,因此我市缺硼现象大多发生在后二类土壤上;(2)与土壤质地有关,土壤砂性重,有效硼淋溶损失多,如溪江两岸淋溶强的砂性土也常会发生缺硼现象;(3)与土壤的干湿程度有关,多年实践证明,在同样土壤条件下,如遇长期干旱缺硼现象发生就会严重.对缺硼土壤和对硼敏感性作物如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施用硼肥,将会大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明显改善产品品质.油菜施硼可在苗期,抽苔期,花期各喷一次;大小麦在苗期和抽穗期各喷一次;棉花蕾期,初花期,花铃期各喷一次;豆科作物苗期,开花期各喷一次;蔬菜以叶喷施为主,苗期,花期可各喷一次.需注意的是,在配制硼砂水溶液时,要充分搅拌,待硼砂全部溶解后(可用热水),再倒入喷雾器,切勿将硼砂直接装入喷雾器,以免影响喷施效果和局部受硼毒害.二,锌锌主要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特别是能催化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碳酸酐酶以及大量脱氢酶的主要组成成分,所以锌能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锌能调节体内各种代谢过程,锌参与植物生长素和蛋白质的合成,锌还能提高植物的耐旱和抗病能力.植物缺锌时叶片明显变小,枝条顶端节间明显缩短,小叶丛生,出现矮化和小叶病,并表现出叶片的脉间失绿或白化症状.作物缺锌在本市也常发生,主要发生在水稻和玉米上,其中又以水稻缺锌较为普遍.水稻(主要是早稻)缺锌一般在移栽后两周到一个月内出现,初期在部分叶片主脉出现失绿白化,继而出现棕色锈状斑点,稍后斑点扩展连结,形成红棕或赤褐色的条纹或斑块,出叶速度显著减慢,新出叶叶片变小,并褪绿发白,株高和分蘖明显降低.玉米缺锌主要表现为叶片黄白化,症状从出苗一周后就有叶脉浅黄色到白色的条纹或斑点,严重缺锌时,叶片为半透明状,并沿失绿条纹裂开坏死,新叶为白色,老叶的叶鞘会变成紫褐色.锌肥的主要品种为硫酸锌.可采用基施,种子处理,蘸秧根,追肥等多种方法施用.缺锌早稻一般在分蘖期喷施1-2次,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各喷施一次,番茄宜在坐果后和采果初期各喷一次,大白菜宜在苗期,莲座期和结球初期各喷一次.三,铜铜是很多主要酶类的活化剂,参与氮的代谢,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铜参与叶绿素的合成并提高光合作用的活力;铜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延缓组织的衰老;铜还能影响花的发育和结实.作物缺铜首先是抑制光合作用的活性,使叶片畸形和失绿,由于铜在植物体内移动能力差,因此症状主要表现在新叶,顶端上,新叶会失绿,叶尖发白卷曲,顶端生长停止枯萎;缺铜会抑制木质化,使叶,茎弯曲畸形;缺铜还能影响花粉,胚珠的发育,降低花粉的生命力;同时缺铜的植物,抗病性差,容易发生白粉病.单子叶植物如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等对铜比较敏感,小麦缺铜表现早期为叶色浅,叶缘失绿,叶顶变白卷曲成螺旋状,上部叶片凋萎,抽穗困难,花而不实,粒少;水稻缺铜表现为叶顶失绿,发展到中脉两边,顶部棕色坏死,新叶不展成针状,基部枯死;玉米缺铜表现为上部幼叶变黄,生长矮化,叶顶部严重失绿坏死.。
对缺铜的小麦等禾谷类作物在分蘖盛期至孕穗期喷施1-2次就可矫治缺铜现象,增产幅度大.作物对铜的忍耐能力有限,过量施用或施用浓度过高容易产生铜中毒,症状是新叶失绿,失绿状况表观上与缺铁症类似,老叶坏死,叶柄和叶的背面出现紫红色,根部表现为根的伸长受阻变短. 四,铁铁在植物体内是一些酶的组成部分,铁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形成;能促进氮素代谢正常进行;能增强植株抗病性.因铁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所以缺铁主要表现叶片失绿黄化,甚至变成白色.铁在植物体内是不易移动的元素,因此缺铁时,首先在植株的顶端等幼嫩部位表现出来.缺铁初期或缺铁不甚严重时,叶肉部分首先失绿变成淡绿色,淡黄绿色,黄色,甚至白绿色,而叶脉仍保持绿色,形成网状.随着缺铁时间的延长或缺铁加重,叶脉的绿色也会逐渐变淡并逐渐消失,使整个叶片呈黄色甚至白色,有时会出现棕褐色斑点,最后叶片脱落,嫩枝死亡。
水稻亚铁毒害主要表现为下部叶片脉间出现小褐斑点,斑点从尖端向基部蔓延,有点似缺钾症,根发黑或腐烂,分蘖少,生长缓慢.对铁中毒的田块,只要采取开沟排水搁田的措施,以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使亚铁氧化为植物不能吸收的高价铁,毒害现象便能解除.五,钼钼是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能促进豆科作物根瘤固氮菌的固氮,氮素的代谢和磷的吸收,增强光合作用,并减轻土壤中活性铝毒害,钼还促进植物对铁的吸收和运输,利于糖类的形成与转化,增强抗旱,抗寒,抗病能力.作物表现严重缺钼症状的现象在本市很少发现,一般作物缺钼时叶色退淡,叶缘和叶脉间的叶肉呈黄色斑状,叶边弯曲,叶边向上卷,生长不良.豆科作物缺钼时,根瘤菌发育不良,固氮能力下降,造成氮素营养缺乏.豌豆,蚕豆缺钼时,叶色黄绿,根瘤不发达,老叶枯萎上卷,严重时叶缘呈焦状;番茄缺钼时,老叶先退绿,叶缘和叶脉间的叶肉呈黄色斑状,叶边向上卷,叶尖萎焦,渐向内移,严重者死亡,轻者仅开花结实受到影响.据试验,施用钼肥增产效果较好的作物,主要是紫云英,苜蓿,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钼肥的主要品种为钼酸铵.六,锰和氯锰是叶绿体的组成物质,又在叶绿素合成中起催化作用,锰在光合作用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缺锰时叶绿素减少,光合强度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减少;锰又是许多酶的组成或酶系统的活化剂;锰能改善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锰可促进花粉花芽和花粉管的伸长及种实膨大;锰能促进种子萌发,有利于生长发育.氯在光合作用中,作为锰的辅助因子参与水的光解反应.在缺氯的条件下,植物细胞的增殖速度降低,叶面积减少,生长量明显下降;氯对气孔的开张关闭有调节作用,从而能增强植物的抗旱能力;有抑制病害的发生作用;氯在作物体内的流动性很强,能调节细胞的渗透压和膨压.中量元素:种植的大白菜多次出现 "焦心"现象,在大白菜苗期和结球初期喷施0.3%的碳酸钙等含钙叶面肥后能有效防治"焦心"现象,因此可以断定,大白菜出现的"焦心"现象主要因缺钙引起.但化验土壤有效钙,含量不低,分析原因可能因土壤各种养分含量不平衡,造成作物吸收钙营养困难,造成生理缺钙.最近在沙性较重的土壤上,也有少量水稻缺镁,缺硫现象,但只要常施用含镁,含硫的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肥料,缺镁,缺硫现象便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