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及道路景观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说明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说明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 说明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概述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要素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实施与管理建议
01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概述
设计目标和原则
目标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目标是打造安全、舒适、美观和富有地 域特色的道路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采用循环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等节水技 术,减少水景运行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
在水景周边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护栏、 警示标识等,确保市民在水景区域游玩时 的安全。
03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设计
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同时,注重提升市民的行走体验和视觉享受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长廊。
原则
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和整体协 调等原则。具体来说,要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满 足人的需求,体现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设计流程和方法
流程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现场调研、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评估优化和施工图设计等环节。设计过程中 需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护自然生态。
自然融入
更加强调自然元素的融入,如利 用本地植物、创建生物栖息地,
促进生物多样性。
雨洪管理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雨 洪管理,通过植被、水体和地形 设计,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
透和净化。
智能技术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01
02
03
智能灌溉系统
采用传感器和气象数据, 实时监测植物需水量和土 壤湿度,实现精准灌溉。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段对城市道路进行美化和提升,使其成为城市的亮点和吸引力。

它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城市形象,还对居民的生活品质、交通流畅度和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应该秉持以下几个理念。

首先,人性化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和感受。

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应该有足够的宽度,不仅可以起到观赏的作用,还可以提供阴凉和休息的场所。

同时,应该加强道路与人行道之间的联系,为行人提供便利和安全。

其次,环境友好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选择适宜的绿植和材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绿化带的设计要注重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性,选择具有较强抗污染能力和空气净化能力的植物,增强道路沿线的空气质量。

再次,文化传承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注重体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色,通过景观元素的设置,让居民和游客感受到城市的独特魅力。

可以在绿化带中设置雕塑、艺术装置等文化元素,同时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打造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道路景观。

最后,创意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注重创意,通过独特的设计手法和元素的运用,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为城市增添新鲜感和活力。

可以尝试利用光影、水景、音乐等元素,创造出
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让行人在行走的过程中产生美的享受。

总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通过创意设计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

通过这些理念的贯彻,可以大大提升城市道路的品质和吸引力,为居民和游客创造更加宜居和宜游的环境。

某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方案的

某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方案的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22-0235-02某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方案的研究王青乐(山东省栖霞市交通运输局,山东栖霞265300)摘要:以某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根据公路建设特点及沿线公路建设布局,就公路景观设计理念、原则及表现手法作了简要叙述,对公路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U418.9文献标识码:A1项目概况本工程路线起点设于浑源县王庄堡镇,设王庄堡枢纽接在建的灵山高速公路,路线向西跨唐河、S203后沿蚂蚁河北侧山坡布线,经洪水、岭顶、寨头,在西河口村北以短隧道下穿国家级文物明长城后,以桥梁的形式跨蚂蚁河,后设太安岭长隧道进入繁峙县境内,经刘家窑新村北、神沟村南,在万民庄新村南设大营互通与S240相接,经北辛庄南、安乐庄南、银沟村北、中虎峪、宏道村北后,在东沿口村南设五台山北互通与108国道相接。

经泉沟村、小砂河、西砂河、石塔沟、兴旺庄、下双井后路线沿108国道北侧布设,经下茹越乡北、福连坊村北后,在楼岗村南到达本项目终点,与拟建的繁峙至大营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58.564km。

2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及表现手法本着“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设计理念,结合本项目路域特征,在施工图设计时,我们运用了以下理念、原则和表现手法:1)引入“先保护、再恢复”的理念进行公路绿化。

2)遵循“自然式设计”与“乡土化设计”原则,摒弃以往“园林化”的概念。

尽量避免人工痕迹。

3)对公路边坡环保和景观问题,采取“边坡调查”+“边坡分类”+“边坡综合防护及处置措施”的方案,明确“系统稳定、景观协调、经济合理”的边坡防护目标。

4)针对地域特点进行绿化植物选择,“适地适树”选用乡土树种为主。

5)路侧及取弃土场绿化采用“露、透、封、诱”的设计手段,突出自然景观。

6)互通景观设计运用“自然式”绿化设计手法,融入自然生态环境。

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景观设计说明范文景观设计说明。

一、设计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绿化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城市中,绿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次景观设计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打造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景观。

二、设计原则。

1. 生态原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保留现有的植被和地形,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 安全原则,考虑到市民的安全和便利,设计合理的行人通道和交通设施,确保景区内的游客能够安全游玩。

3. 美观原则,注重景观的美感和艺术性,通过植物的搭配和景观的布局,打造出宜人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4. 亲水原则,利用水资源打造出水景,增加景区的观赏性和活力,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设计内容。

1. 植物景观,在景区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以打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让市民在繁忙的都市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2. 水景设计,利用现有的水体资源,打造出人工湖泊和小溪流,增加景区的亲水性,为市民提供嬉水的场所。

3. 休闲设施,在景区内设置休息亭、长椅和凉亭,为游客提供休息和遮阳的场所,同时也增加景区的观赏性。

4. 公共艺术,在景区内布置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品,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增加游客的参观体验。

5. 灯光设计,在夜晚,通过灯光的照明,打造出浪漫的夜景,增加景区的夜间游览价值。

四、设计效果。

1.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景观设计,使城市的绿化水平大幅提升,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2. 丰富市民休闲方式,景区内的休闲设施和植物景观丰富了市民的休闲方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

3. 增加游客吸引力,优美的景观设计和丰富的游览设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总结。

通过本次景观设计,我们成功地打造了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级公路绿化设计说明

一级公路绿化设计说明

说明一、公路工程及设施与沿线自然景观的协调情况及采取的措施1、路线及总体①在公路布设与方案比价时,全面考虑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尽量节省耕地,绕避重要的文物古迹区、水源及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点;顾及与水利设施、电力电讯等的位置关系、减少拆迁和占地。

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定线时充分利用地形,避免大填大切,少占农田,充分利用山地和荒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及征地拆迁数量。

②环境敏感点附近路段,宜采用较高平、纵线形技术指标。

③注意路线平、纵面线形合理组合。

努力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保持视线的连续性,满足汽车行驶安全和驾驶人员视觉和心理反应的要求。

○4考虑到路线前半段处于地势平坦的大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土地资源有限,土源紧缺等特点,路线设计推荐采用低路堤方案。

路线纵断面设计在满足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路堤高度,减少路基土方数量。

2、路基及排水设计应结合公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从环保要求做到:①对取土场,应考虑其位置、形式、数量等对植被生态、农田河道等的影响。

②做好路基边坡防护与排水的综合设计为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营,防止路基边坡受到冲刷和水土流失,在路基设计中采用了拱型骨架护坡、浆砌片石菱形网格护坡、植灌(草)等多种防护形式。

路基设计通过设置边沟、排水沟等与桥涵等构造物构成排水系统,在路线通过农田区段,为了减少路面污水对农作物的危害,在路基两侧设置排水沟、边沟以截流路面污水,以避免对沿线耕地造成污染。

③路基取土设计为了尽量少占农田,同时避免取土坑积水,利于复耕,本项目设计根据地表土地质情况和地下水位深度确定采用沿线取土和利用远运挖方的方式。

沿线取土坑尽可能设置在荒坡河滩上4、环境敏感区的保护本公路沿线的环境敏感点主要为学校和居民区,路线在经过以上路段时,尽可能采用平缓的纵坡、争取良好的通视条件,减少废气的排放。

并在路侧设置隔音墙和加强绿化,尽量减少车辆噪音对沿线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①合理设计路线线位;②敏感区在离路边60~100m范围内,且规模较大的村镇、居民点等,采用声屏障降噪隔音。

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生态环境保护

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生态环境保护

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城市空间组成部分的市政道路绿化工程,除满足交通功能、划分街坊、方便建筑布图、提供公用设施用地外,还应考虑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

本文就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中的原则1、满足交通安全并适应当地环境的原则。

满足交通安全是景观美化的基本要求,只有达到这点才能使行人、汽车等活动安全进行。

在不适宜的地段大量建设壮丽景观,过往汽车和行人在此容易停留欣赏,这对该段市政道路绿化工程的交通造成影响,车流拥堵、交通不便、交通安全隐患增加。

有些美化市政道路绿化工程的树种结出的果实可能会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主要是花朵、果实掉落砸中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使司机惊吓和影响其视线。

例如,木棉树、绿化芒作为很多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选择的树种,木棉花朵、芒果对行车安全构成的威胁要加以衡量。

一些市政道路绿化工程大规模种植落叶型树种,进入冬季便一直掉落树叶直到所有叶子都掉光,这样的情况在冬季不但产生不了美化效果而且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大片不断掉落的树叶会影响司机的注意力和视线,因此行道树应交叉搭配常青树,从而减少交通隐患。

在市政道路绿化工程交叉口或汽车要转弯处,应避免布置成高大密集,影响司机转向视线的景观。

2、在设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本身就是为改善人们生活环境而设计,主要体现在:(1)在路旁景观或景观结点处设置供行人休憩的凳椅,通过多设置人景的步行道来增加景观的亲和力,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

(2)市政道路绿化工程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交通目的和方式不一,有乘坐机动车的、有步行人群,故人群是以不同的速度来欣赏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

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视觉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产生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征来设计景观。

3、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设计要保持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原则。

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景观不但要有本身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而且要融入整个城市环境中去,与整个城市环境保持一致。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方案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方案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方案1. 概述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方案是为了改善城市道路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设计的。

本方案旨在通过合理植被布局、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等措施,打造宜人的道路绿化景观,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交通的场所。

2. 设计原那么在进行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那么:2.1 生态环境保护原那么设计方案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存城市内的原生植被和自然景观,并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

2.2 人性化设计原那么设计应考虑行人和驾驶员的需求,提供舒适的行走和驾驶环境。

同时,在绿化设计中要有足够的座椅、草坪和休闲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2.3 美学原那么设计应注重道路绿化景观的美学价值,通过合理的景观布局、植物选择和色彩搭配,营造出美丽宜人的景观效果。

3. 设计内容3.1 植被布局设计方案中的植被布局应结合道路规划和周边环境特点进行,利用适宜的植物种类和规模,营造绿化隔离带和景观廊道。

植被的选择应考虑四季常绿或欣赏植物,使得道路绿化景观具有长期欣赏价值。

3.2 水景设计在道路绿化景观中,可以设置适量的水景,如喷泉、人工湖泊等。

水景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气候和空气质量。

3.3 道路照明为了保证道路的平安性和美观性,设计中需要考虑道路照明的布局和灯光效果。

合理的照明设计不仅有利于行人和驾驶员的视觉,还可以营造出浪漫且平安的夜间景观。

3.4 噪音控制设计中应考虑降低道路交通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可以采用隔音墙、绿化带等措施来减少噪音的传播,创造宁静的道路环境。

4. 实施与维护4.1 实施方案设计方案的实施应制定详细的方案,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同时,需要考虑资金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配备。

4.2 维护管理设计方案的维护管理是确保道路绿化景观持续美观的关键。

需要建立专门的维护队伍,定期进行植物养护、景观修剪和设施维修等工作,保证道路绿化景观的长期可持续开展。

道路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道路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建筑材料
选择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破坏。
提升城市形象
01
02
03
景观美化
通过景观设计和绿化措施 ,提升道路的美观度和绿 化率,为城市增添绿意和 美感。
文化传承
将地方文化和历史元素融 入道路景观设计,彰显城 市特色和历史底蕴。
城市名片
打造具有代表性的道路景 观,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 名片,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和吸引力。
鼓励公众参与设计
让公众参与到道路景观设计中来,广泛征求意见和 建议,使设计更加符合公众需求和期望。
建立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公众对已建成的道 路景观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促进设计 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创造宜人的道路空间和景观。
02
地域特色
强调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将地方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打造具
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景观。
03
生态优先
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实现道路建设的可
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道路环境保护 和景观设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众的 环保意识。
生态工程技术
未来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如 湿地修复、雨水收集等,实现道 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新型材料应用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进步,将会有 更多环保、耐久、美观的新型材 料应用于道路建设中,提升道路 景观的质量和持久性。
设计理念更新
01
人文关怀
未来的道路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关注人的需求和情感体验,
05
道路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13环境保护及道路景观设计
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道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运营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实施和保护环境的相互关系。

因此,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减少环境污染,防止水土流失,促进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6.12.1设计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

具体如下:
(1)环境保护设计应贯穿于项目各阶段或主体工程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使道路、桥涵、互通立交和沿线设施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2)路线布设尽量与沿线地形、地物、环境、文物、景观及城市规划相协调,少占地、少拆迁,减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3)做好道路绿化、美化设计,结合沿线地形、地物、地质等不同情况,种植各种适生的灌木、乔木和花卉;路基防护以植草为主,尽量减小大面积浆砌片石而造成的视觉污染。

(4)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使施工对沿线环境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

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地域特点,在路线布设与横断面布置时尽量结合地形、地貌,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现
1
有的植被资源。

绿化设计在满足基本防护功能,达到相关标准的前提下,着重恢复和重建景观,防止水土流失,尽可能美化路容路貌,改善行车环境;同时解决好沿线噪声治理和污水处理问题,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道路环境质量。

景观、绿化设计首先要服从道路的交通功能,使行车视线通畅。

突出绿地内交通标志,诱导行车,保证行车安全。

植物配置上同时考虑其功能性和景观性,尽量做到“常绿树与落叶树结合、快长树与慢长树结合,乔、灌、草相结合”。

注意选用季相不同的植物,利用叶、花、果、枝条形成色彩对比强烈、层次丰富的景观,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4.6.12.2环境保护设计及措施
(1) 总体平面布置
在道路平面布置设计时,全面考虑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尽量节省耕地、林地,绕避重要的工业园区及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点;顾及与水利设施、电力电讯等的位置关系,减少拆迁和占地,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3) 路基设计
施工料场,应考虑其位置、开采方式、数量等对坡面植被、河道等的影响。

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充分利用挖方调运土方,减少废方。

对弃方的位置、数量应考虑其对自然环境、水土流失的影响等,并进行防护和绿化设计。

(4) 做好路基路面的防护与排水、桥涵系统的综合设计
为防止路基边坡受到冲刷和水土流失,在路基防护设计中采用柔性支挡、浆砌片石拱型骨架护坡、浆砌片石人字骨架护坡、
2
六棱预制块骨架护坡、植草等多种防护型式。

(5)防噪音及绿化设计
对环境敏感的居民区等位置,采取设声屏障、栽植路侧树木等措施,降低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6.12.3道路景观及绿化设计
(1)道路景观及绿化设计目标
创造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型交通环境。

(2)道路景观及绿化设计原则
1)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管理方便为原则。

2)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畅通为原则。

3)贯彻从区域范围及整体环境着手的原则。

4)注重生态的原则。

5)尊重自然的原则。

6)因地制宜的原则。

(3)道路景观设计方案及要点
在生态环境设计中,既要兼顾周边用地功能需求,也要综合考虑城市景观整体规划。

建立以"以人为本,人文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景观轴。

(4)道路绿化设计方案及要点
绿化有利于防止污染。

绿化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减弱噪声、美化环境、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因此绿化是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之一。

为保护道路沿线自然生态环境、强化道路绿化景观和视觉立体景观,在设计中加强点、线、面结合,重点突出。

使道路绿化与自然环境景观溶为一体,达到道路建设与自然生态相协调。

1)以人为本。

在满足各种交通要求的前提下,创造出合理有
3
序、安全舒适、富有人性的道路空间。

2)道路绿化设计力求简洁、大方、明快、多层次,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以生态和景观功能作为设计重点。

路侧绿化带内植物设计主要体现简洁明快,以低矮的灌木造景为主,配置多色彩、多层次的低矮花灌木,反映低矮花灌木之间高低错落及绚丽多彩的变化,保持道路空间通透开朗的景观视觉效果。

同时应用高低不同的植物进行搭配,避免夜间行车灯光相互间干扰。

3)以植物景观设计为主,植物选用上以乔木为主,并且多品种、多层次,避免造成植物种类单一的脆弱生态环境。

中央绿化分隔带采用规则式的造景手法,种植树冠疏朗通透的乔木和灌木、地被,形成整洁明快的景观。

4)设计中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使之更具地方特色,植物要具有防尘、防噪、抗污染和水土保持等特点,使之成为以植物景观设计为主的生态型景观大道。

中央绿化分隔带起到分隔组织交通与保障安全的作用,绿化设计要注意进行防眩种植和防尘、防噪声的种植。

绿化植物品种选型注重乔、灌、草相结合,具体选种如下:乔木:羊蹄甲、凤凰木、大叶丁香、香樟、南洋楹、鸡蛋花等;
灌木:黄金榕、福建茶、红花夹竹桃、花叶假连翘、鸭脚木、红叶石楠等;
草花:巴西野牡丹、花生藤、紫花马缨丹、七彩竹芋、长春花、一串红、马尼拉草等。

4.6.13水土保持
4
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项目所在地有关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

4.6.13.1水保调查、分析研究工作
(1) 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水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踏勘现场,了解地方关于农业、旅游、防洪和水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规划。

(2) 调查沿线水文、气象、植被、地面物质组成、土地使用情况和水土保持措施,确定道路建设的防治责任范围。

(3) 根据调查资料,开展水土流失的预测工作,拟定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目标,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水土流分区,并分区设计水土保持植物和工程等防治措施,编制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布设水土流失监测点和检测方案。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