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浅谈当前生态环境与保护

社会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浅谈当前生态环境与保护北京金三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申起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通过长期对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的考察后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观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心思想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文明生态等多个方面,为我国接下来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习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发展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在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的背景下,我们国家为发展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并满足大量游玩旅客的心理,达到人和生态环境和平共处的目的,推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文对环境保护做了简要地分析,并提出了维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旨在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当前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生态环境;具体措施一、生态环境的意义由各种各样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组成的生态系统我们将其称为生态环境,动物、植物和水分、大气等自然因素都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活动是相依相扶的关系,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所有能够影响人类生存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同样,人类的生存活动也在时时刻刻的影响着生态环境。
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等都是对人类生存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的资源,而这些资源的总和就称为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二、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由于过去我国采用的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进行发展生产的方式,环境问题成为了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中共十八大中提出的我国现今最大的一个发展问题就是生态文明遭到严重破坏的问题。
我国现有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是较为传统的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自认资源国有制等体制综合的制度。
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差的状况下,我国定制了符合当今状况的环境改革制度,但是在这些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政府等相关部门在这一方面的职能大幅度降低。
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

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是一项涉及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综合性工作。
城市园林设计不仅要考虑城市美观与功能,还需要注重园林植物的保护,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城市园林建设和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视。
城市园林设计是指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将城市中的绿地、公园、广场等区域进行美化和改造,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品质。
城市园林设计要注重人文关怀。
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需求,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需求。
可以通过增加绿化带、开放空地等方式,让城市居民更加接近大自然,增加绿色空间的利用率。
设计公园和广场时,要合理规划路径、休息区域、游憩设施等,让人们在绿地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休息,提升城市的宜居性。
城市园林设计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园林设计也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要尽可能保留现有的绿化植被,尤其是老树和成熟的植物,避免因为城市建设而将它们移除或者伐掉。
城市园林设计还要注重植被的合理布局,避免植被带成为“死角”,导致空间浪费和生态环境下降。
城市园林设计还应该注重雨水的自然净化和保水功能,增加水体景观等,提高城市的生态景观品质。
城市园林设计还要注重科技创新。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绿化植物选育、自然景观模拟等技术手段,提升城市园林设计的水平与品质。
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如自动喷灌系统、节水灌溉系统、景观照明系统等,提高城市绿化的效益,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升城市绿化管理的水平。
园林植物保护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体,承担着净化空气、保护土壤、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重要功能。
对园林植物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要注重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与研究。
生态环境知识:绿化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绿化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家园里的绿化面积逐渐减少,城市建设规划与开发却不断扩大,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绿化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在这里,我们将从绿化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论述。
绿化环境绿化环境是指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绿化设施建设,为城市和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美丽、健康的自然环境,同时保障生态平衡。
城市的绿化环境包括城市公园、绿化带、街道绿化、建筑绿化、居民社区绿化等。
绿化环境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还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绿化能够改善城市气候状况,降低气温,减少空气污染,缓冲降雨,保证自然水循环。
其次,绿化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品质,优化生活空间,减少城市噪音,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
再者,绿化环境能够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增加城市生态多样性,为城市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和依据。
但是,当前我国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城市绿化数量不足、品种单一是主要问题之一。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城市建设占地过多,绿化空间受限,推动城市“绿色转型”过程需要继续加强;另一方面是由于市民对园林绿化认知程度不够,树种的选择范围窄,认为绿化主要是为了美化城市,而忽略了绿化更为重要的功能。
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必须进一步完善绿化系统、改善生态环境。
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加大城市绿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质量和功能;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市民生态意识,提升整体绿化素养,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采取相应措施,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使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种群及其生态系统得以生存、繁衍和发展。
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既是我们生存条件的保障,也是政府责任的体现。
生态环境保护包括多个方面,涉及到水、空气和土壤等方面,是一个复杂而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工程。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1

(一)园林绿化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环境质量越来越低,污染严重,社会各界开始对城市园林的绿化重视起来,城市园林绿化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简单说明了我国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阐述了城市园林绿化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园林绿化建设概述1.1园林绿化建设特征园林绿化建设就是构建社会、自然、人类三者和谐发展的植物群落,其能够促进社会与生态发展一致进步,为人类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
园林绿化建设主要包含以下特征:1)能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周围的自然气候进行调节,减少噪音的影响,净化空气;2)具备艺术价值与观赏性,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起到美化调节的作用。
给周边的居民构建适宜的生活休闲平台;3)园林绿化建设中利用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给群众构建舒适、休闲的生态环境[2]。
通过植物配置与园林规划来体现地域风俗,宣传当地地域特色。
1.2园林绿化的意义在城市生态平衡逐渐遭到破坏的现代社会,如果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能够达到40%左右就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回归自然,提高绿化率已经成为了人类居住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仅是针对城市中原有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实行保护,更为重要的是在城市环境中实现自然的再创造,扩大园林植被的积蓄与利用。
因此可以看出,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单单能够强化城市园林植被数量群体效应,还能够稳定城市的总体生态环境。
(二)目前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城镇人口剧增,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受到严重威胁,随之而来的垃圾、有害气体、噪音等也急剧增多,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能被动地等待自然界的恩赐,必须主动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因此,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由于其污染物的含量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所以使大气质量恶化,进而威胁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
生态园林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生态园林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
〔1〕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③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浅谈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浅谈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摘要:城市的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和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美化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将城市园林的建设当做是净化环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城市的绿化建设能够吸收一部分的噪音和灰尘,城市的环境质量也能有所改善。
基于此,本文对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园林绿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生态环境与人类后代的延续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生态环境的大肆破坏的危害性是十分严重的,所以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势在必行的。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园林绿化建设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对园林绿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条捷径。
1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1.1净化空气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配置各种各样的树木草地,从而为城市营造大面积的人工绿地。
在城市中,各类人工绿地,以大量的叶面及稠密的枝干阻止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同时还能够吸收人类正常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大量毒气和有害气体,从而对空气进行有效净化。
绿色植被是净化大气特殊的过滤器,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降低大气温室气体含量有着很大帮助。
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每1hm2树木,1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324t,产生氧气216t。
1hm2阔叶林在生长季节,1天就可以吸收1t以上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3t的氧气。
1.2调节生态小气候人类正常生产生活以及植物生长发育,都会对周围小气候产生深刻影响。
绿色植被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叶子的蒸腾作用,能够对周围气温和空气湿度进行有效调节,同时还能更好的吸收太阳光线进行光合作用,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效用。
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出行,城市气温维持在27℃以上时,草坪表面温℃仅为20~24℃。
同时,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比陆地球场表面温度要提高4℃以上。
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

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摘要:生态环境与人类后代的延续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生态环境的大肆破坏的危害性是十分严重的,所以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势在必行的。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园林绿化建设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对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条捷径。
关键词: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关系一、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建设主要基础设施,所以讲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充分进行发挥,能提高经济效益,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当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园林绿化建设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将细节问题进行处理,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过程当中需要遵从以下几点:(1)明确施工实际状况,尽量在选择上追求合理性。
(2)设计过程当中需要结合设计线路进行确定工程施工要求,选择更加符合的园林系统运行要求。
(3)园林设计过程当中需要将不利因素进行考量,例如:地质环境等,充分对成本控制。
所以设计时需要明确设计要点,将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逐渐完善,除此之外还要根据类型进行重点考虑,增强园林设计合理性,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园林绿化建设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一)调节气候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要对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还应该通过人工的方式来强化生态系统,还建设一些和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生态园林。
高大乔木具有良好的蒸腾作用,能够调节气流,在夏季对于降低城市气温,缓解热效应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多在道路旁边种植树木,尽量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到内部,为城市创造通风条件的同时,也能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二)降低噪声,检测环境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建设工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噪声,这些噪声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

环境生态huan jing sheng tai156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冯松摘要:在城市不断增加人员数目的同时,开始逐渐膨胀城市规模,恶化周边环境。
破坏环境的直观表现形式为全球气候变暖,促使人们开始了解到保护环境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方法包括园林绿化建设,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需通过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维持实际关联。
本文主要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园林绿化的相关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建设;关系随着不断完善科学技术和发展经济水平,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了环境问题。
现阶段,全球社会都开始重点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可对国家发展进行衡量,还可以辅助人们维持正常生活。
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保证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满足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需求。
一、保护城市环境和建设生态园林的相关性生态环境会直接联系到人类的存活和繁衍,经济水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包括保护生态环境,想要维持良好的生态建设,需将园林绿化建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城市景观工程的组成部分包括园林绿化工程,依据科学理念搭配不同植被,可有效利用资源,丰富周边环境。
建立生态文明型社会的前提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相关路径,维持和谐发展的城市环境,稳定高效建设。
二、保护城市环境和建设生态园林中出现的不足(一)未明确规划建设生态园林的长远计划政府部门在建设城市环境和生态园林中,并未重点关注其长远发展。
虽然现阶段已经明确绿化城市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但在日常操作中仍未明确规划建设生态园林的长远计划,出现在建设城市中未完善布局、未合理划分功能区域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城市园林绿化工作[1]。
针对现有情况,工作人员应对该问题加强关注,并合理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推动生态园林绿化工作进程。
(二)设计理念过于盲目,并未与城市环境相结合在建设生态园林绿化工程时,设计者很难融合城市环境与园林景观,从而带给观赏者的感受是格格不入的,无法在生态园林中得到放松,还有一些设计师并未考量到有一些植物是否适合园林中的生长环境,以至于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存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摘要:经济繁荣发展与科学进步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还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不仅仅是衡量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准,更为重要的是生态环境维持人类正常生活发展的根本基础。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外在需求,也是人类生存的内在需求。
园林绿化建设是人类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其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环境,协调人民的生活行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文章主要阐述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0.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脚步不断
加快,工业生产废弃物品、生活垃圾对城市构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废品、废水、废弃给城市环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必经阶段,其不仅带来了更加集中的发展机会,同时还带来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温室效应、噪音污染等等。
为了更加和谐的实现生态平衡,提升人们的生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园林绿化建设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1]。
园林绿化建设
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绿化水平,扩大绿化面积,给城市与群众带来和谐的生存环境。
1.园林绿化建设概述
1.1园林绿化建设特征
园林绿化建设就是构建社会、自然、人类三者和谐发展的植物群落,其能够促进社会与生态发展一致进步,为人类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
园林绿化建设主要包含以下特征:1)能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周围的自然气候进行调节,减少噪音的影响,净化空气;2)具备艺术价值与观赏性,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起到美化调节的作用。
给周边的居民构建适宜的生活休闲平台;3)园林绿化建设中利用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给群众构建舒适、休闲的生态环境[2]。
通过植物配置与园林规划来体现地域风俗,宣传当地地域特色。
1.2园林绿化的意义
在城市生态平衡逐渐遭到破坏的现代社会,如果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能够达到40%左右就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所
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回归自然,提高绿化率已经成为了人类居住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仅是针对城市中原有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实行保护,更为重要的是在城市环境中实现自然的再创造,扩大园林植被的积蓄与利用。
因此可以看出,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单单能够强化城市
园林植被数量群体效应,还能够稳定城市的总体生态环境[3]。
2.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1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2.1.1净化空气
园林绿化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飘尘等,还能够分解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例如洋槐能够分解氟化氢,夹竹桃、龙柏能够吸收有毒气体。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降低二氧化碳对大气的污染。
2.1.2调节气候
园林绿化能够调节空气温度。
在夏天植被和树木可以遮阳,有效的反射太阳辐射,减少阳光直射地面面积;树木叶片可蒸发水分,让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从而加重空气湿度[4]。
2.1.3降低噪音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可以通过树枝与树干来吸收噪音。
据有关数据显示,40m宽的林带可以减少10-15分贝的噪音。
园林绿化植物可以起到消音器的作用,避免群众遭受噪音困扰。
2.2改善环境质量
2.2.1增加绿化面积
园林绿化中的绿色植物与树木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美化城市形象,创造最佳的社会与生态效益。
改善人们生活
环境,充分体现城市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程度。
2.2.2突出环境特色
园林绿化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可以将符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移植,在尊重植物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加以组合中职,同时将当地的民俗、文化、历史融入园林绿化中,从而构建出不同风格与特色的园林绿化景观。
让城市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3.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下园林绿化建设建议
3.1坚持生态平衡需求,布置园林绿地
生态平衡是园林绿化植物设计中的重要原则。
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段。
在园林绿化中植物运用的灵活与否直接影响着园林的绿化水平和绿化质量。
因此在布置园林绿地过程中要坚持生态平衡需求的原则,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当地环境气候生存的五种。
注重植物造景,将园林小品加以点缀,发扬我国古典园林的表现手法,结合当地植物特色来突出植物本身活泼、明快、独具生命力的特色[5]。
3.2遵循生态原则,设计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要遵循当地的生态原则,凸显当地的风格特色。
不论是行道树、绿地、庭院,亦或是公园,都可以根据当地地理环境特色与人文环境来构建符合生态原则的绿化。
在公园或大块绿地中可以种植大面积草坪,形成单一的
绿色基调,进而再以组团式种植树丛或建筑小品来进行点缀。
还可以使用片状植物来营造大气、轻快的风格。
园林绿化以往在植物配置方面更多的注重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都忽略了当地特色植物的种植。
因此在园林绿化过程中要进一步的纵向发展,着眼于当地的生态特色与缓解需求,根据实际情况来构建独具特色的园林,打造不同的景观特色。
在街道绿化中,关于植物的配置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冲破单一的模式,使用双株、三株等多种形式。
3.3拓展城市空间,提高绿化水平
从人群呼吸碳氧失衡的现象出发,城市园林绿地人均应达到10m2以上。
结合生产生活方面的二氧化碳排放,人均园林绿地面积应扩大至30-40m2.而目前我国人均绿地水平仅仅为7.7m2,离标准面积还有很大的距离。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绿化力度,提高绿地率。
在城市人口集中,绿化空间有限的基础上强化群众生态绿化意识,发展垂直绿化形式。
例如可以在墙面、屋顶和阳台上进行绿化。
着重注意宣传生物多样性,构建物种多样化的和谐绿地体系。
有关专家认为,由多个种群所构成的植物群落相对于单一的群落来说能够发挥更大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并且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4..结束语
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是处于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
园林绿化建设能够有效的帮助人们培养环境保护
意识,其自身的设计与施工过程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净化和保护。
园林绿化建设给城市的生态健康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
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能够起到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还能够更加充分的展示地域特色个性,实现人文性与景观性的同一。
园林绿化设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的重要措施,因此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深入研究探索,给和谐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宋文学.正确处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J].内蒙古林业,2011,(04):28.
[2]沈芳.西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现代园艺,2012,(08):156+158.
[3]成国兴,杨倩,张宜权.浅谈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1):66-67.
[4]段新平.关于园林绿化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几点思考[J].门窗,2013,(12):235.
[5]刘扬,樊国盛,高成广.人与自然山水和谐的新思维――城乡一体的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C].Proceedings of the 11th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Symposium of China,Japan and Korea2008.
作者简介:辛春旭(1973.4),男,汉族,内蒙古鄂尔多
斯人,工程师,园林本科,单位: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管委会生态环保专业,研究方向: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