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_秦汉第5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2单元第5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安徽马鞍山二中高二期末)如表是西汉时期先后推行的经济政策(部分).由表格信息可知,西汉时期()A.经济政策不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B.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了经济正常发展C.商业政策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D.经济政策的着眼点发生了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中高祖、文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府经济政策的着眼点是恢复经济,而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内容是加强对经济控制,着眼点是充实国库,打击商业资本,故D项正确。
汉武帝推行的经济政策有利于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排除A项;文帝时期的措施并非抑商,排除B项;材料中商业政策无法体现很强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排除C项.2.(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如“第五访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栾布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等。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土地集中日益严重C.租佃关系普及深化D.水陆交通长足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可知,百姓缺乏土地的现象很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导致土地高度集中,B项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排除A项;租佃关系普及是在明朝以后,排除C项;材料与水陆交通无关,排除D项.3.(2019·安徽六安市一中高三返校考)下表是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情况由此可以推知()A.西南农业普遍实现精耕细作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领先全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末年铁器已在西南地区使用,故C项正确。
仅仅铁器的广泛分布并不意味着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实现,A项错误;仅仅根据材料不能得出铁器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生产工具这一结论,故B项错误;表中内容看不出西南地区冶炼技术水平领先全国,故D项错误。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秦汉时期的 经济、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了解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成果;了解秦汉时期思想文 化领域的新变化。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表格。写在作业本上。
农业
秦汉经济
手工业
商业
造纸术
医学
秦汉科技
数学
天文学
思想
秦汉文化
史学
艺术
宗教
壹 秦汉经济
(一)农业
犁壁
(二)史学
1.《史记》:西汉·司马迁,记载黄帝到 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
2.《汉书》:东汉·班固,记载西汉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三)艺术 1.青铜铸像 水平高超
武威铜奔马 (“马踏飞燕”)
彩绘铜马车
2.绘画艺术发达
彩色帛画
(四)宗教
1.佛教
众 生 平 等
菩提达摩:生于南天竺, 南朝梁时自印度航海来到 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 到处以禅法教人,被后人 尊为中国禅宗始祖。
二牛抬杠
耧车
秦渠,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 相传因始凿于秦而得名。渠口 在青铜峡北,引黄河水向东北 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
江南运河,为京杭运河的南段,北宋称运河, 南宋称浙西运河,后人称江南运河,因全部 在长江以南而名。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3世 纪)开始,历代开凿、疏浚,至隋炀帝大业 六年(610年)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 古道,形成今江南运河。
天文学 西汉 《太初历》 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东汉 张衡
最早解释“月食”;浑天仪、地动仪
叁 秦汉文化
(一)思想
1.儒家思想 董仲舒主张尊崇儒术,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吸收先秦诸子思 想,提出大一统论和天人感应说。
2021高考历史考试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5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ppt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 成与发展——秦汉
历史
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 思想与科技文化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一 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 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 01 _耧__车___。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曹魏时改 制的翻车用于灌溉;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坑杀,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
三 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1.董仲舒的新儒学
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
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1背景②威政胁治着:西诸汉侯的国稳势定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③思想:汉初道家“ 01 _无__为__而__治___”的思想已不能满足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①汉代商人成为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
(1)主要表现②人汉群代之对一外。贸易发展,形成中外贸易的通道
——陆上和海上“ 06 _丝__绸__之__路___”。
①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 07 __管__理__机__构___。 (2)政府管理②汉武帝时,打击富商大贾、推行发展
官营商业的政策。
二 “焚书坑儒”——儒学的重大挫折
(3)医学②《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编写,被誉为“万世
宝典”。
3.书法艺术
字体
时间
小篆
创始于 06 _秦__代___
始于 07 _秦__,成熟通行于 隶书 08 _汉__魏___时代
高中课件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

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
(3)意义:
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管理,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政局稳定。
②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流官制取代世官制;
地缘国家取代血缘国家。)
③基层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国家因而掌握了稳定的赋税、徭役与兵源。
④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不断加
义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汉景帝开始
“削藩”;汉武帝设立内外朝改革中枢体制、颁布《推恩令》与《附益之法》 加强中央集权。
东汉时期:“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加强监察制度。
【把握主线】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是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奠基时期。
一奠定基础。
(4)社会心理:人民渴望统一。墨子“非攻”代表平民要求
(5)秦的优势: 商鞅变法 ,使秦国从落后国家成为强国之一;秦王嬴政
雄才大略。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2.概况:
(1)东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混乱局面,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定都咸阳。
【研读教材】 知识梳理
高考一轮通史复习资料
三、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4.监察制度:
(1)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设立刺史(中央派到地方监察
官,监察地方(郡守、国)
(2)设立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和京城周边的地方官。
5.选官制度:
(1)内容:地方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以德行和才能为主要标准。
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无藏盖。
高三一轮复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思想(通史复习)

楚前 汉 战 争年 西 汉 建 立
汉文 高景 祖之 刘治 邦
年 王 莽 篡 夺 政 权
202
60
119
138
主题三 东汉的统治:(公元25年-----公元220年)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出 年现 *“ 刘光 秀武 建中 立兴 东” 汉 党锢之祸 班甘 超英 出出 使使 西大 域秦 蔡 伦 改 进 造 纸 术 184
【阶段特征】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 期: •◇:表现: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奠定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封建经济恢复发展; •3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科技文化大发展。 •4外交:“中华文化圈“酝酿和扩大;丝绸之路开通。
秦朝时期的经济
• 农业:秦朝——“泰半之赋”(农民将收成的三分 重 之二上缴给国家。) • 徭役——秦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徭役主 要适用于大型工程或者统治者的奢侈宫殿工程 过度 等。) • 工商业——A秦朝统一货币(半两钱)和度量衡, 促进经济发展和全国统一 B“市”——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陶制容器中。
建立
恢复 和 发展(休 养生息政 策)
衰亡
汉武帝的大一统
8 前 董 仲 舒 年 建 张 议 骞 设 出 立 使 太 西 学 域
与汉 匈武 奴帝 三派 次卫 大青 战、 霍 去 病 前 年 * 张 骞 第 二 次 出 使 西 域 西前 域 开年 始* 正设 式西 归域 属都 中护 央* 政标 权志 着
③文化: 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 化交流。创造灿烂的文明,保障中华文明的延续。
④外交:保障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利于集中 力量抵御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
2019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

思考:董仲舒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三、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 竹木简、帛。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 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 样估计都不会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 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美]德克· 卜德《中国物品西传考》 造纸术问世前人类的书写材料 古埃及纸草: 易断裂,难以保存 巴比伦泥板: 笨重 印度桦树皮: 不易保存 希腊羊皮: 昂贵 甲骨;青铜;竹木简;丝絮 中国: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汉代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2.备考策略:(1)首先应该抓住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 大一统,从政治的大一统、思想文化的大一统等角度归 纳相知识,形成秦汉时期总的时代特点。 (2)秦汉政治是相似的,但是,秦汉的经济和文化却差 异很大,学习中注意归验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 影响,并能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价值趋向。
一、秦朝文化
统一文字
(1)小篆: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 于图案美。 (2)隶书:始于秦朝,成 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 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 定。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 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 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 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 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 《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 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第二年,两个儒生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 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 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焚书坑”及“坑儒谷”遗址坑杀。此 即为“坑儒”。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秦汉的经济、文化与科技

二、丝绸之路与欧亚大陆其他商路(选必3,P49-52) 1.丝绸之路 (1)概念: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是东西方经济和 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张骞通西域
地位
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时间
公元前138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 影响
贸易的繁荣
1.汉朝经济措施及特点。 2.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的措施及意义。 3.古代丝绸之路的整体特点及历史价值。 4.两汉文化时代特征。
内容导航
主题一 秦汉的经济 主题二 两汉的文化 落实典题演练 课时精练
主题一 秦 汉 的 经 济
梳理 夯实必备知识
一、秦汉时期的经济 1.农业
秦汉
耕作方式 水利灌溉 技术体系
12345
2.(2022·6月浙江选考)中国是纸的发明地,敬惜字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知书写用纸的发明可能是在
√A.西汉
B.唐代
C.北宋
D.元代
由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家在西安灞桥、甘肃天水、敦煌等地几次发现 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这证明在西汉时已出 现书写用纸,A项正确。
本题题干情境呈现了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
汉代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情境重在构建在 情境设置
秦、汉的时代背景下,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解题指津
中国古代农耕技术主要是铁犁牛耕,排除A项 汉代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不会因为商业而专门设立 易错排查 相马课,排除B项
西汉 教育(选必3, P77)
儒学独尊
中央官学:汉朝设立的太学,是古代 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地方官学:自汉朝开始设立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九章算术》
(4)天文学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了我国第一 部较为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 正月为岁首。
·公元前28年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被公 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
·东汉科学家张衡从太阳、月球、地球 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进行了最早的 科学解释。
《太初历》
03
秦汉文化
1.儒家思想 董仲舒主张 尊崇儒术,他以 尊崇儒术 为基础,吸收先秦 诸子思想,提出大一统论 和 天人感应说 。
4.绘画
青铜铸像:秦始皇陵彩绘铜车 马、武威铜奔马。
马踏飞燕
绘画艺术:墓室壁画、帛画等 出土遗存精品众多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 色帛画,描绘细致,色彩绚烂, 是汉代帛画的珍品。
马王堆汉墓帛画
5.宗教
外来宗教: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至洛阳。
本土宗教: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春秋战国的道家思 白马寺 想和民间风俗密切相关。
2.唯物主义 思想
王充 写下《论衡》一书,对社会上宣扬神灵怪异的学说 展开了深刻的批判。 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 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 “人死不为鬼”。
尊崇儒术
3.史学 《· 史记》:司马迁 所著,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史记共130篇,50多万字,以 人物传记为主,编年纪事为辅,叙述了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他叙事条 理清晰,写人栩栩如生,文笔简洁,立 意高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后成为成为后来历代王朝 编写史书的典范。 · 《汉书》: 班固 所著,记载西汉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 文化
目录
CONTEN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一、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①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图示总结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3.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①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1.秦朝“焚书坑儒”原因(1)秦王朝的建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就需要统一的学术形态。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时宜内容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术音述,术士,即儒士)的事件影响“焚书坑儒”事件的影响是极为消极的,表明秦王朝在文化领域由博采先秦诸子学术向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转型,新官学的内容也由综合宽容转向了专制2.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③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易错提醒“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的本质目的相同“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
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
3.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②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③教育教科书: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中央: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轻巧识记董仲舒的新儒学三、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造纸术①概况: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意义: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数学:《九章算术》①概况: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
②影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3)农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4)医学①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2.文学:汉赋(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3.绘画(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2)代表:《夫妇宴饮图》。
归纳总结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其次是青铜器和玉石器。
春秋时期,竹木简牍盛行,丝帛也成为书写材料。
由于简牍笨重、丝帛昂贵,汉代人发明并改进造纸术,纸在我国逐渐普及并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考点一秦汉时期的经济1.田庄经济田庄是汉代以来地主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它占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众多的依附人口,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实体。
田庄就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甚至是“独立王国”。
2.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2)海上丝绸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
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
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1.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2)汉代“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3)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4)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针对练1(2019·邹城高三期中,5)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
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答案 C解析“丝绸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等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的发达、商业贸易的繁荣,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佛教之路”的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通道,故A、B项不够全面,选择C项;丝绸一直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丝绸之路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对当时西部地区的影响(1)政治方面:张骞通西域后,各地方政权相继遣使跟汉通好,汉也派使者互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各项事务,进一步增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自此,今新疆直接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经济方面:丝绸之路是陆路通往西方的必经之路,商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多边贸易的增多推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并为民族融合提供了契机。
考点二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与影响1.天人感应董仲舒把“天”视为具有人格的神,认为“天”像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
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如果皇帝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皇帝勤政爱民,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资鼓励。
天人感应一方面给予了皇帝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力,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使其不能为所欲为。
2.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
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
针对练2(2018·济宁一模,25)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刑而降宥之”,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
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
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儒家伦理已渗入法律中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答案 A解析因父亲被侮辱而犯罪可以从轻处罚,体现了法律对儒家思想的肯定,其本质上反映出儒家伦理已渗入法律中,故选A项。
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故B、C两项排除;材料信息并未提及司法程序,故D项排除。
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2.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董仲舒新儒学先秦儒学重点讨论神学问题讨论现实问题功能为现实政治服务是对“真理”的追求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地位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想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与家国情怀董仲舒提出的“三纲”结合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的伦理思想和韩非子“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的伦理观念,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看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苔布皮革千石。
——《汉书·货殖列传》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
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手工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产品交易量大,质量高;纺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外销。
材料二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
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
“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和“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
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
“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刑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基本特征》要求: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法治观念。
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德主刑辅;以儒家经典为指导;法源于君;注重社会等级。
材料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