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8篇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8篇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8篇《自由落体运动》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材简析本章讲述运动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动力学知识和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的基础。

2、自由落体这一节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基本的运动形式,这一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可强化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认识;启下,为以后学习抛体运动(例如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等)打下基础。

教材先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提出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然后通过实验对现象进行定量探究分析,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二)、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和难点目标要求:1、认知目标(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及推理归纳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标掊养学会认识事物时善于抓主要矛盾,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物理发展史,学习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加强师生互动和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规律2、难点是演示实验的技巧把握和规律的得出二、说教法1、关于教学方法鉴于当前教学现状,很多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注重知识本身,而忽视主动探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我将采用实验启法式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来实现各项教学目标,可采用“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理论推导归纳概括”的教学思路。

2、关于演示实验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正确观点,而实际实验时有很多实验现象符合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这些实验要做,不能回避,因为真理是不怕考验的,这样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一定要全面,抓主要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培养归纳总结科学规律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

高中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

高中物理教案:自由落体运动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

2.难点: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小球、尺子、计时器。

2.教学资源:PPT、板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物理时,研究过哪些与运动有关的概念和规律?2.引导学生回顾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二、新课讲解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仅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什么?物体仅受重力作用,且从静止开始下落。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大小约为9.8m/s ²。

(2)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为:h=1/2gt²。

(3)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为:v=gt。

3.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1)求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根据位移公式,可以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2h/g)。

(2)求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v=gt。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一个物体从高空自由落体,求落地时的速度。

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落地时的速度。

设物体从高空下落的高度为h,落地时的速度为v,则有v=gt。

由于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所以t=√(2h/g)。

将t代入速度公式,得到v=g√(2h/g)=√(2gh)。

2.案例二:一个物体从高空自由落体,求落地时的时间。

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求出落地时的时间。

设物体从高空下落的高度为h,落地时的时间为t,则有h=1/2gt²。

解这个方程,得到t=√(2h/g)。

四、课堂练习(1)一个物体从高空自由落体,下落高度为10m,求落地时的速度。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3.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运动规律的推导。

2.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运动学知识,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自由落体运动吗?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2.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特点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3.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和时间关系。

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位移h与时间t的关系为h=1/2gt^2。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v=gt。

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下落的高度、速度等。

例题讲解:一个物体从高度h自由落下,求落地时的速度。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自由落体运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可以举例说明。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们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运动规律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课堂练习题的设计较为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4.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疑问,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高一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教学重点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教学方法1、以物理情景导入目标――合作体验――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2、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学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分析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金属片,纸片,打点计时器,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同)★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合作实验,分析总结得出: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和所受重力无关。

让学生通过小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共同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让学生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理论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苹果落地”视频)导入新课二、进行新课1、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活动:演示纸片与金属片的.下落过程,提出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活动:为了研究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是否有关,老师给同学们提供金属片、纸片,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点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得出结论:质量并不是决定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020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形成条件和运动性质。

(3)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2)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2)让学生认真体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思维方法:“观察--推理—假设、猜想—实验验证”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和规律;教学难点: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 ;实验教具:薄纸片和石头、牛顿管、打点计时器、直尺、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知识。

速度公式: EMBED Equation.DSMT4位移公式: EMBED Equation.DSMT4速度位移公式: EMBED Equation.DSMT4推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s1= s2=…= aT2二、导入新课举例:用手握住的石头处于静止状态。

(老师提问)松手后石头的运动情况如何?(学生活动)思考与讨论并猜想。

V0=0,石头竖直下落。

(老师演示)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

(学生活动)石头下落时做V0=0的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

过渡引言: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认识这一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三、新课教学1、演示实验一:粉笔头与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

现象:粉笔头比纸片下落得快。

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

教师介绍: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对落体运动的观察、研究,得出“物体下落快慢由物体重力决定”即“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篇1整体设计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在知识上它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在方法上浸透着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

在整个必修一教学的安排上,匀变速运动的教学重点在于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新课教学那么要向学生介绍用现代先进教学仪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特征,有利于学生站在一个现代新科技的角度观望历史人物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体会近代物理的先驱伽利略是如何进展研究的——这是向高中学生首次介绍伽利略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它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引入课题和分析^p 论证课题;二是介绍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的本卷须知。

这两个问题是统一的,前者是教学的组织,即课程进展的形式;后者是课题内容本身,这两者的结合便是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得出。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逻辑推理才能;2、进展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才能;3、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进步学生的解题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实验和课本中的小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求规律,做到师生默契配合、情理交融,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到达最正确的学习心理状态。

2、利用课后的阅读材料,介绍伽利略上百次的对落体运动本质规律的探究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挖掘德育教育的素材。

课前准备木架、小球、细线、牛顿管、硬币、羽毛、纸片〔多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教师两手分别拿一小球和纸片,从一样的高度释放两物体。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篇一:自由落体运动(公开课)沈琼璋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产生的条件;(3)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定量)。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体,研究物体下落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自由落体的特征是初速度为零,中受重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

2、难点是规律的得出,介绍伽利略的实验验证及巧妙的推理。

三、教具1、硬币、与硬币等大的纸片、正方形等大的纸片和薄纸板、抽气机、牛顿管2、多媒体教学软件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知识那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应遵循哪些规律呢?1、规律Vt=V0+atS=V0t+1/2at22、推论:(1)Vt2-V02=2aS(2)V0=0S1:S2:S3??=1:4:9??SⅠ:SⅡ:SⅢ??=1:3:5??(3)Sn-Sn-1=ΔS=at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断判方法之一(二)、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一种非常常见的运动(板书)1、物体的下落运动举例:粉笔头下落、树上苹果下落等等问:从运动轨迹看,落体运动有什么特点呢?生:都是沿直线下落。

(板书)(1)沿直线下落的运动问:不同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是重的物体下落快呢,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生甲:重的下落快。

生乙:轻的下落快。

(教师通过实验设疑)[演示1]:现在我取一枚硬币和一张与硬币等大的纸片,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硬币先于纸片落地。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的概念,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的定义2.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4. 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方法5. 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自由落体运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自由落体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特点。

3. 讲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4. 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并讲解计算方法。

5.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自由落体运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运动过程。

6.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题,检查学生掌握公式和计算方法的情况。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评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动画:用于演示自由落体运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教学课件:展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 实际案例:提供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际问题,供学生讨论和解决。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自由落体的定义和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第二课时: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 第三课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自由落体运动,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记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采取实验室的基本实验仪器—打点记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定量地测定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探究运动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4.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5.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制定探究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学重点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自由落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自由落体的特征是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为自由落体加速度g)。

教学难点是演示实验的技巧及规律的得出,介绍伽利略的实验验证及巧妙的推理。

教具牛顿管、硬币、小纸片、打点记时器、刻度尺、铁架台、纸带、重物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复习提问s1∶s2∶s3=1∶4∶9sⅠ∶sⅡ∶sⅢ=1∶3∶5引入新课演示:多种小物体的下落。

我们都见过雨滴、雪片从天而降,树叶飘落,苹果坠地以及石子落入水井中,上述物体都是受到重力作用而竖直下落的。

落体运动:指出在地面附近的任何物体,脱离支持物后,竖直落向地面的运动叫做落体运动。

研究落体运动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我们通过坠落的石子来测量井口到水面的深度;飞机空投人员和货物时使用降落伞以减小着地速度等都用上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引入新课历史回顾及实验演示1:取一枚硬币,一枚与硬币等大的纸片,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观察下落情况。

结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1.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认识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7世纪,这种观念统治了人们两千多年之久。

2.伽利略(Galileo)的贡献(1638年)两个物体m A>m B分别由同一高度下落,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当把两物体捆在一起仍从同一高度下落情况会是怎样呢?结论:①整体分析:当把两个物体捆在一起时m C=m A+m B,因为新组成的物体比上述两个物体中的任一个都重从而下落的应最快。

②局部分析:A物体下落的快,受到一个下落得慢的物体B的作用,结果就像一个大人拉着小孩向前跑,比单独大人跑要慢,比小孩单独跑要快一样,他们的共同速度应介于A、B两物体之间即v A>v C>v B。

伽利略用归谬法巧妙地否定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从而得出结论:重物体不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问题:到底是谁的观点对呢?我们可做个简易实验,试试看。

演示2:取一颗小石子,一张比小石子重的大纸片,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观察下落情况。

结论:“观察出小石子先着地,得出物体越轻下落越快。

”演示3:取两张完全相同的大纸片,它们的重力是相同的,这样重力对下落的作用是相同的(采用控制变量法),再把其中的一张捏成纸团,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结论:“观察到纸团先着地,重力相同的两个物体下落快慢可能不同。

”物体下落的快慢和物体的轻重关系比较复杂,既不能说越重越快,也不能说越轻越快,重力相同的两个物体下落快慢可能不同。

那么,除了物体的重力外,影响以上各实验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还可能有什么呢?学生讨论分析分析前面各实验现象的原因得出是空气阻力的影响。

影响空气阻力大小的因素太复杂(物体形状、速度大小、空气密度等),引导得出最好先研究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的落体运动。

问题与假设空气阻力是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重要因素,若消除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下落快慢会怎样呢?思维敏捷的学生对观察、实验得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会作出各种假设,学生们争论不休,期盼结论。

演示4:取一枚硬币,一枚与硬币等大的纸片,将纸片捏成团。

让硬币与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

现象:观察到在空气阻力可忽略时,两者几乎同时着地。

演示5:通过牛顿管来演示羽毛和钱币下落的快慢现象:没有抽气时,羽毛比钱币下落慢得多,尽量抽空管内空气后,两者几乎同步下落,同时落到牛顿管的下端,硬币落下有声,眼可直接观察鸡毛下落。

结论: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没有空气阻力时,羽毛和钱币下落一样快。

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在实际问题中有空气时,物体的密度不太小,速度不太大(H不太高),在空气阻力远小于物体的重力,空气阻力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时,落体运动可以近似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3.推论:在没有空气阻力时,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情况都相同。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说明下一节有关于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请同学们阅读)从实验中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变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呢?是一般的变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呢?(展示重物自由下落时打点计时器打下的一条纸带)从纸带可以看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小球下落的位移越来越大,表明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演示实验)利用重物自由下落时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测出有关的数据,利用结论ΔS=SⅡ-SⅠ=SⅢ-SⅡ=…=aT2,定量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并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在处理纸带是可以利用投影,教师测量数据,让学生自己处理并得出结果)(教师小结)1.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通过不同重量的物体在被抽掉空气的玻璃管内下落的情况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没有空气阻力时,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情况都相同,所以它们从静止开始在相同时间里下落的位移必定相同,根据公式S=at2/2,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在同一地点的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均相同。

2.自由落体加速度:(1)在同一地点,不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时的加速度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变化的快慢都一样。

我们平时看到轻重不同,密度不同的物体下落时的快慢不同,加速度不同,那是因为它们受到的阻力不同的缘故。

(2)不同的地理位置,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同,其大小与物体所在地球上的位置有关,与离地面的高度也有关。

在通常情况下,重力加速度取g=9.8m/s2,粗略计算时g取g=10m/s2。

(3)重力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与重力方向相同。

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把V0取零,并且用g来代替加速度a就行了。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规律:速度变化规律V t=gt位移变化规律S=gt2/22.推论:V t2=2gsV=Vt/2=V t中3.特点:V1∶V2∶V3…=1∶2∶3…S1∶S2∶S3…=12∶22∶32…S Ⅰ∶S Ⅱ∶S Ⅲ… =1∶3∶5…ΔS =S Ⅱ-S Ⅰ=S Ⅲ-S Ⅱ=…=gT 2例1。

物体从离地h 高处下落,它在落地前的1s 内下落35m,求物体下落时的高度及下落时间。

解析:设下落时间为t ,则有:最后1s 内的位移便是ts 内的位移与(t -1)s 内的位移之差:∆s=21gt 2-21g(t -1)2代入数据:35=5t 2-t(t -1)2得t =4s下落时的高度h=21gt 2=80m 例2:长为L 的细杆AB,从静步开始竖直落下,求它全部通过距下端h 处的p 点所用时间是多少?解析:由于细杆上各点运动状态完全相同,可以将整个杆转化为一个点,例如只研究A 点的运动。

B 下落h 时,杆开始过P 点,A 点下落h+L 时,杆完全过P 点。

从A 点开始下落至杆全部通过P 点所用时间为t 1 =gL h )(2+ A 点下落h 所用时间,t 2 =g h 2 ∴杆通过P 点所用的时间,t=t 1 – t 2 =gh g L h 2)(2-+ 通过草图分清各阶段运动,然后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求解。

巩固应用1.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详见教材)(学生对这个小实验兴趣极大,个个跃跃欲试,可多做几位,g 取10m/s2,教师必须先测算出一些数据,做好准备)2.某人要测一座高塔的高度,从这座塔顶上静止释放一个小石块,测得石块从释放到落地时间是3.0s,问塔有多高?g取10m/s2。

3.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2倍,甲从H米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米高处与甲同时自由下落,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过程中,下落1s末时,它们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4.一个自由落体落至地面前最后一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全程的一半,求它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解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n秒通过的路程为s N,n秒内通过的路程为s n,则物体在n-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s n-1,则根据题意,得【课堂小结】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有着普遍的意义。

2.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我们运用了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方法,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况入手,抓住影响运动的主要因素,去掉次要的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建立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并且研究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理想化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用到。

3.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简单的基本的运动形式,抛体运动可以看成是另一个运动形式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也就是说自由落体是研究其他抛体运动的基础,一定要抓住其产生的条件和运动规律。

四.作业课本47页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