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山沟里的孩子_北师大版(无答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山沟里的孩子》教案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辽宁省鞍山市逸夫小学毕凤君课题:《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背景分析:山沟里的孩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读书。
《山沟里的孩子》是一篇叙事散文,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的去上学的情景。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动人,是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一篇好范文。
通过本文的学习,教育学生向大山里的孩子学习,为了家乡幸福美好的明天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结合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带来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请大家欣赏。
[播放《上学歌》]2.说说平时你是怎么去上学的?正如歌中唱的,我们每天都在小鸟欢快的叫声中,在父母的呵护下,高高兴兴地去上学,那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和我们一样幸福呢?3.对,有灾区的小朋友,还有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请大家再来看一组图片。
点击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i?ct=201326592&cl=2&lm=-1&st=-1 &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C9%BD%B9% B5%C0%EF%B5%C4%BA%A2%D7%D3&s=0)4.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板书),看看山沟里的孩子是怎样学习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画完的同学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些字词,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看看谁的方法好。
3.下面我们通过读词语比赛来检验一下我们同学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山沟里的孩子》(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这篇文章用清新抒情的语言讲述了山沟里的孩子披星戴月上学、放学的情景。
山沟里的色彩也在孩子们的脚下犹如魔术般变幻,含蓄而深沉地突现了孩子们上学的艰辛,更表现出他们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
设计理念:此设计将学生的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以读代讲,以读促讲,力求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从读中悟情,从读中明理,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6个字,学会8个生字,培养独立识字的习惯。
2、能用简单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结构,能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积累词语。
4、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告诉我们多读书能够使自己变得有气质有修养有风度,可见读书多么的重要。
你们喜欢读书吗?读过什么书?(推荐阅读好书: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阿凡提的故事》;科普故事《神奇的校车》;小说《格列佛游记》)二、创境激情,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照片,这组照片是记者前往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区大方县的几所学校所拍下来的,你们想看吗?要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结:你们可见过这样破旧的教室,这样简陋的课桌椅,但孩子们早已习以为常了,只要能念书,只要能学到知识,什么困难,他们都不在乎!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新课《山沟里的孩子》,一起走进山沟里的孩子。
(板书课题)1、齐读课题2、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三、检查预习情况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回去预习了,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达到老师提的三个预习要求了呢?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1、要求理解的字:下面带点的字是本课要求会认会读的字,谁能准确无误地把它们读一读呢?拥抱笼罩清辉埋藏钥匙黎明面貌羊栏2、本课生字:下面带点的字是本课的生字,谁敢再来挑战一下?脚步匆匆傍晚夜雾智慧辛勤启程3、重点指导书写3个生字“匆、慧、勤”①形近字比较:匆与勿②猜谜语:老师这边有一个谜语,同学们猜一猜,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哪个生字?(谜面“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慧)③勤:(勤字容易写错,写时应注意什么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4、巩固本课生字:把本课的8个生字各写三遍,并给生字组词。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山沟里的孩子》导学案

课题:《山沟里的孩子》课型:预习+展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情况。
4.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5.联系生活,对比体会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难刻苦。
重点: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难点: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预习导学:一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山沟里的孩子决心从收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刻苦学习的经过,他们要起早贪黑地走山路,到学校读书。
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自己优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而受到启发向小朋友学习,认真刻苦读书掌握更大的本领。
1.拼音写词语。
yào shi xīn qín qǐchénɡlǒnɡ zhào()()()()zhì huìhuái zhe ɡuàzi miàn mào()()()()2.读一读,填一填:“罩”查部,画,音序是。
“慧”查部,画,音序是。
“程”查部,画,音序是。
3.照样子,写词语。
黑洞洞日日夜夜4.按课文内容填空,然后回答问题。
(1)野葡萄由变了,牵牛花由变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也由变了。
(2)山楂果由变了,路边的草垛由变了,男孩子身上的褂子也由变了。
这两句话里用得最多的表示颜色的词是,说明了。
精彩展示:5.除了时间以外,你还能从文中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山里孩子上学的艰辛?6.理解课文:(1)传说,山沟里埋藏着一把金钥匙,谁能找到它,谁就能打开智慧的宝库,改变山沟的面貌。
这句话里的“金钥匙”指的是:。
(2)山沟里的孩子们就是怀着这样的理想,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辛苦刻苦地寻找。
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理想是:。
8.说说省略号省略的句子,畅想一下未来的山村学校是什么样的?找出反映山里孩子上学情况的句子。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山沟里的孩子》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山沟里的孩子》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沟里的孩子》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沟里的孩子》这篇用清新抒情的语言讲述了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翻越岭上学、放学的情景。
沟里的色彩也在孩子们的脚下犹如魔术般变幻,含蓄而深沉地突现了孩子们上学的艰辛,更表现出他们对学习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学会8个生字,培养独立识字的习惯。
2、能联系上下,理解“拥抱、笼罩、清辉、埋藏、钥匙、面貌、启程”等词语的含义,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了解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翻越岭去上学的情景,学习他们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刻苦学习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体会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词语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时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五 读书:山沟里的孩子》 赛课导学案_2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用富有情感的语句,生动地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克服重重困难去上学的情景,赞颂了山里的孩子们不怕困难、为改变山沟的穷面貌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去上学的情景。
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
3、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情导课师: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大约几点起床,怎么到学校来上学?生答。
师:你们是这样上学的,不过生活在山沟里的孩子可没有你们幸运,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上学的?二、重点学习第一部分(一)师:请大家打开语文书45页,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课文。
出示学习要求:请一位同学读。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默读1——5自然段。
思考:山沟里的孩子每天上学遇到什么困难?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在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谈谈你的感受。
选出重点发言人实行汇报。
6分钟内完成。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一生说——其他同学补充——另一生说……——评出重点发言人)2、教师巡视、适当指导3、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时间长、路难走、不安全)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乐读,师范读,个别读,小组读,全班齐读)1、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背着书包上学校去。
2、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
1)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吗?生:山楂果由红变黑了,路边的草垛由黄变黑了,男孩子身上的褂子也由蓝变黑了。
师:它们的句式结构相似,内容对应,两句话重复而有变化。
2)体会“黑”所描写的情景,以“黑”为线索的作用。
师:你发现哪个表示颜色的词用得最多?生:黑师:一个黑字,让你想到了山沟里的孩子在上学路上怎么样?生答。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 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词。
2 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
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
4 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在杜重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掌握“笼罩、启程”等词。
2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 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导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 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2 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 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2 学生分段,理清结构。
3 说说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 老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 认真地将课文浏览一遍。
2 说说:山沟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3 找出文中描写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的句子读一读。
小组讨论、交流: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面对的?4 指导朗读,学生怎么感悟就怎么读。
5 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六、七段)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讨论感悟后,有感情地朗读。
激发学生想想:看看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用一段话补充一下吗?1 师小结。
五齐读课文,全面感受课文内容。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再读课文,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2 完成语文天地中的—3 会写本课生字。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五 读书:山沟里的孩子》 公开课导学案_6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预习时,通过学生自主努力,自己使用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13个生字的读音,会写9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自己的情感来。
3、通过对课文所描述的孩子上学、回家情景的段落的感情朗读,感悟山沟里的孩子热爱学习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创境激情。
1、师:同学们,三年多来,咱们班的同学不怕酷暑严寒,不顾雨雪风霜,每天按时到校上课,那么孩子们,平时你们每天大约几点起床,怎么到学校来上学?2、师:可生活在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呢?因为在他们山区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山沟里埋藏着一把金钥匙,谁找到它,谁就能打开智慧的宝库,改变山沟的面貌。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一把怎样的金钥匙吗?今天,我们就走进山区去了解那里的孩子。
板书:山沟里的孩子(出示课件)3、读课题,想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师: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也正是老师想知道的,那咱们就一块儿学习这篇课文,看能不能解答这些问题呢?(二)多种形式读文,巩固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己先检查一下生字都会读了没有,字音读得准确不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重点检查课文读得是否准确、流利3、出示课件词语(三)自由读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同桌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
(四)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对,这篇课文就是写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情景。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孩子们上学过程中的重重困难。
(五)品读语言,体会困难1、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孩子们上学时的样子和心情。
2、交流。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孩子们上学时的样子和心情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下面的句子朗读、体会:(1)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背着书包上学校去。
师:你能把这句话读成一个词吗?(板书:翻山越岭)是啊,山沟里的孩子他们走的是崎岖的山路,需要翻山越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沟里的孩子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山沟里孩子的上学情况。
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读自悟,在读中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联系生活实际,对比体会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辛与刻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难和他们的崇高理想。
2、教育学生学习他们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立志学习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1、能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含义,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山里的孩子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及远大理想。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求学的艰辛,学习他们为了实现美好理想而刻苦学习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早上是怎么上学的?下午放学又是怎样回家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们是怎么上学的,相信大家一定能有所感悟。
板书题目,生齐读。
(二)、展示目标(同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出示小黑板)
1、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将课文分为两大段,阐述分段的依据。
(二)依据自学提纲自学
1、认真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从文中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学生认读。
3、小声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依据是什么?
三、探究训练
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相信大家的收获很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1、我会读
拥抱钥匙面貌黎明匆匆
傍晚智慧辛勤启程笼罩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并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匆”与“勿”,“傍”与”“膀”,“辛”与“幸”。
)
2、我会填
()的红日()的宝库()的黎明
3.师生交流、探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能将课文分成两大部分吗?依据是什么?(针对不同分法,集体讨论、评议:那种分法比较合理、正确。
)
4、教师小结:大部分同学分得很准确!第一部分为第1—5自然段,主要写山沟里的
孩子们起早贪黑,翻山越岭,艰难上学。
第二部分为第6—7自然段,主要写山沟里的孩子们为改变山沟的穷面貌而刻苦学习。
5、教师:让大家怀着敬佩而快乐的心情,齐读课文吧!
四、堂清检测
1、比一比,并组词。
匆()傍()智()辛()
勿()膀()知()幸()
2、解释
笼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堂清反馈:
板书设计:
山沟里的孩子
清晨上学去
傍晚回家
(翻山越岭起早贪黑)
学习反思:(优点、不足、改进设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山沟里孩子的上学情况,感受山沟里孩子上学的艰难。
3、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重点难点: 目标2、3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沟里的孩子》,这节课我们继续饱含深情走进山沟里,去感受一下山沟里孩子上学的艰难。
(二)展示目标(见课时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山沟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他们遇到了那些困难?
2、山沟里的孩子又是怎样面对这些困难的?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等词语的含义。
(二)、依据自学提纲自主学习
三、探究训练
(一)、体会山里的孩子上学的艰难
1、时间长。
早晨,天还没有亮就出发了,这时“山沟里还黑着”。
晚上放学回家时,“夜雾笼罩着他们”,“山沟里的路黑黑的”。
2、路不好走。
不但路途遥远,还得翻山越岭。
早晨,“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晚上,“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
3、不十分安全。
山高,路远,天黑,远处还有狼。
(二)孩子们是怎样面对这些困难的。
1、从文中画出表现孩子们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词句,多读一读,加以体会。
(远远近近,脚步匆匆;远远近近,说说笑笑)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的句子。
3、读后,谈谈感受:你们平时是怎样上学的?当你了解到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情况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地去上学,他们面对种种困难,仍然乐观向上、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这种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习6、7 自然段,理解“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1、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为了什么?
(交流、反馈,评议补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金钥匙“指的是知识。
“理想的灿烂的黎明”是表明作者对山沟里的孩子寄予无限的期望和祝福。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四、总结升华
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山沟里的孩子们上学的艰难和他们不怕困难为改变山沟的面貌而刻苦学习的精神,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五、堂清检测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远—()清晨—()
日—()黑夜—()
2、山沟里的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中,遇到了()、()、()等困难。
3、文中的“金钥匙”是指();“理想的灿烂的黎明”是()。
4、课文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你能说出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吗?
堂清反馈:
板书设计:
时间长
山沟里的孩子路不好走(勇敢、乐观、理想远大)
不十分安全
学习反思:(优点、不足、改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