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和导线测量方案

合集下载

导线测量—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导线测量—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603644
CD 603644 603801 1 17
f CD
60 6 147
f 容 60 n
12560627
坐标方位角
5
2364428
2110753
1002711
二、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点号
1
A
B
1
2
3
4
C
D
坐标
方位角
5
距离
m
6
2110753
1002711
125.36
107.31
64.81
107.27
64.83
98.76
144.63
17.92
30.88
97.12
97.10
141.29
17.89
30.92

= 4 + 180° −


= +6 × 180°
− ෍ 测
二、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写成一般公式为:
式中


= 始 + × 180° − ෍ 测
始 ——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


——终边的推算坐标方位角
若观测左角,则


= 始 + × 180° + ෍ 测
坐标值

m ∆x/m ∆y/m ∆x/m ∆y/m x/m y/m 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25.36
98.76
144.63
116.44
156.25
603801
A
1536.86 837.54 B

附合导线控制测量在施工中的应用及误差分析

附合导线控制测量在施工中的应用及误差分析

附合导线控制测量在施工中的应用及误差分析【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主要论述了线路平面控制测量中附合导线的布点、外业测量、坐标计算及精度评定,并对导线测量中经常遇到的误差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附合导线应用导线测量误差分析0、引言施工放样准确是一切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平面控制网的选择和精度又直接影响着施工放样的准确程度。

以下结合西康二线XKS-1标段(K56+200-D1K65+600段)工程详细介绍附合控制导线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及误差分析。

1、工程概况西康二线XKS-1标段四分部施工长度6.4 Km,其中桥梁7座,跨线桥2座以及3.3Km路基,由于本段施工范围地处秦岭山前地带,地形高差起伏较大,根据现场实际地形条件我们采用附合导线作为控制网测量。

2、导线控制测量的方法及步骤2.1选点及标石埋设根据设计院提供的GPS控制点ZD31-5,ZD31-6及ZD36-2,ZD36-3的坐标,导线网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尽可能保证相差不大,相邻点之间布设在通视条件良好且远离施工现场的地方。

加密控制点的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

2.2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要求一级导线测量测角中误差mβ=±5",测距中误差ms=15mm, 方位角闭合差10√n秒(n为测站数),相对闭合差1/15000。

2.3水平角及边长测量本工程由于地形情况,附合导线分两条进行联测,一条由ZD31-5,ZD31-6开始,经XK1、-XK22附合至ZD36-2,ZD36-3,另一条由ZD36-2,ZD36-3开始,经XK22-XK1附合至ZD31-5,ZD31-6。

控制测量前所采用的仪器经专业检测合格,导线水平角采用拓普康GTS-722全站仪, 仪器精度:2〃/2〃。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一级导线的要求:一测回内2c互差≤18〃,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12〃。

在外业测量的过程中,如果一测回2C互差或者同方向各测回互差超限,则需对该测回或该测站重测,直到满足规范要求,再进行下个测回或测站的测量,依次类推直到把所有导线点测完。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1.数据整理:将所有野外测量得到的数据整理并记录在测量数据表中,包括所有测角、测距的观测值和对应的仪器误差。

2.角度计算:按照附合导线中的角度连接关系,计算方位角、前方差以及前后角差等。

首先,计算第一站的初始方位角,即参考方位角。

其次,计算后续各站的方位角,可以使用闭合导线平差法或者条件方程平差法。

最后,计算前后角差,验证闭合条件是否满足。

3.距离计算:根据实地测距所得的观测值,考虑仪器误差等因素,计算出各测线的长度。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计算法、估计法和逐差法。

4.坐标计算:根据已知的控制点坐标和测量所得的距离和角度,计算出各测站点的坐标。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方位角距离平差法和三角测量法等。

5.平差计算:根据所得的测角、测距和坐标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得到更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常用的平差方法有角度平差、距离平差和坐标平差等。

6.误差分析: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包括观测误差和计算误差。

观测误差一般通过残差分析来评估,计算误差可以通过方差分析和误差传递公式来分析。

7.结果检查: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验证闭合导线是否满足精度要求,是否存在明显的错误。

若检查发现有误,需要重新检查数据,重新计算。

8.输出成果:将最终的计算结果进行整理和输出,包括测线图、测量报告和计算表格等。

以上是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方法步骤。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和要求,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的计算和处理,如高程计算、误差传递分析等。

因此,在进行内业计算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和适当调整。

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步骤

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步骤

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步骤
附合导线测量是导线测量的一种,它是由两个或更多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一系列观测站,最终附合到另一个已知控制点上的导线测量。

下面是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一般步骤:
1. 准备工作:检查外业观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包括观测角度、边长和高差等数据。

2.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根据附合导线的转角观测值,计算出角度闭合差。

如果角度闭合差超过允许的限值,需要进行调整。

3.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根据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和转角观测值,依次推算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4. 坐标增量的计算:根据各导线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出各点之间的坐标增量。

5. 坐标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计算出各个点的坐标闭合差,检查是否符合限差要求。

如果超过限差,需要进行调整。

6. 坐标计算:根据经过调整后的坐标增量,计算出各点的坐标。

7. 精度评定:计算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合差、测角中误差等精度指标,评定导线测量的精度。

8. 成果整理:整理计算结果,编写附合导线测量的技术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可能会因使用的测量仪器、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时,应参考相应的规范和技术手册,并确保使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参数。

附合导线测量方法

附合导线测量方法

附合导线测量方法
附合导线测量方法是测量电力系统中电流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在电力系统中添加一个或多个附合导线,使电流经过这些附合导线,再由这些附合导线中的电场感应出电压。

通过测量这些感应出的电压,便可计算出电流的大小。

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两种附合导线测量方法:
1. 单导线法:在电力系统中添加一个附合导线,在该附合导线和被测电流之间加装一个电阻,再通过测量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即可计算出电流的大小。

2. 双导线法:在电力系统中添加两个平行的附合导线,通过测量这两个附合导线之间的电压差,即可计算出电流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附合导线测量方法只适用于交流电流的测量,而不能用于直流电流的测量。

附合导线测量

附合导线测量

附 合
点号
观测左角 ( °′ ″ ) 改正数 ( ″) 方位角 ( °′ ″ )
导 线 计 算 表
坐标增量(m) △X △Y 改正数(mm) 改正后坐标增量(m) X Y △X △Y 平差后坐标(m) X Y
平距(m)
XY63 XY62 SY01 SY02 SY03 XCE1 XY66 XY65 fβ=Σfβ测-Σfβ理 fβ=11″ fβ允 = ±10√n = ±24″ fβ<fβ允,符合一级导线要求 fx=715.373 -(3531924.0823531208.677) fx=-0.032 176°22′45″ 96°57′20″ 172°23′31″ 1.833 1.833 1.833 86°07′37.95″ 82°30′21.17″ 183.864 23.98 182.293 6 6 7 10 3 -1 -1 -1 -2 -2 23.986 182.292 180.29 -1.697
87°25′07.28″
3531924.082 518616.09

3531938.854 518943.753 fy=0.852 -(518616.09-518615.245) fy=0.00 7 f=√(fx*fx+fy*fy)=0.033 K=f/ΣD=1/28978<1/20000 符合精度要求
江苏科兴第四期测量业务培训 —附合导线控制网
编制 :张伟 日期:2014年12月26日
内容
一、附合导线测量定义 二、相关知识点
三、外业测量 四、内业数据处理
一、附合导线测量的定义
附合导线是由一个已知边出发开始测量,经过若干未 知点,到达另一个已知边,通过外业测量得出各控制点之 间的距离以及观测边之间的夹角,内业计算出各加密点得 坐标值。

附合导线测量

附合导线测量

附合导线测量----cfe80c9a-7165-11ec-9ecc-7cb59b590d7d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工程测量→ 第六章→ 第二节导线测量第二节导线测量一、导线测量概述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导线边)。

导线测量——根据一定要求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点,按相邻顺序连接成虚线,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角,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导线的布设形式:附接导线、闭合导线、分支导线和导线网。

自由导线网钢尺量距各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表6j-1测图根电磁波测距技术要求二、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2.导线边长测量光电测距(测距仪、全仪)、钢尺量距当导线跨越河流或其他障碍物时,可采用连接距离作为辅助点的方法。

(α+β+γ)-180o改正内角,再计算fg边边长:FG=bsinα/sinγ3。

横向转角测量一般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用测回法测量,两个以上方向组成角也可用方向法。

导体的转角可分为左角和右角。

当与高级控制点连接时,需要进行连接测量。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思路:① 水平角β的观测值,计算方位角α②由方位角α及边长d,计算坐标增量δx、δy;③由坐标增量δx、δy,计算x、y。

(计算前仔细核对现场工作记录,满足规范公差要求后方可进行现场工作计算)坐标正算(由α、d,求x、y)已知a(XA,ya),DAB,αAB,求点bxb,Yb的坐标。

坐标增量:待求点的坐标:(一)闭合导线计算图6-10是实测图根闭合导线示意图,图中各项数据是从外业观测手簿中获得的。

12边坐标方位:12=125°30′00〃;点1的坐标:X1=500.00,Y1=500.00。

结合本例,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如下:准备工作:填表,如表6-5中填入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n带边缘形状的闭合导线的内角和理论值:(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示例:Fβ=σβ测量-(n-2)×180o=359o59'10(2)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公式可查规范)角度测量符合要求,否则角度测量不合格,则1)对计算进行全面检查,若计算没有问题,2)对角度进行重测本例:根据表6-5,Fβ=-50〃,=±120″则fβ(根导线)如果:F≤ fβ如果不是,则:3)角度闭合差fβ的调整:假定调整前提是:假定所有角的观测误差是相等的,(n——角度测量的数量)角度改正数计算,按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余数分给短边构成的角。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

测绘中级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

第三节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 、y 。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然后绘制计算略图,将各项数据注在图上的相应位置,如图6-11所示。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1.坐标正算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 起点A 的坐标为(x A ,y A ),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 AB 和αAB,需计算y图6-10 坐标增量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

直线两端点A 、B 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 AB 、Δy AB 表示。

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6-1)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 和cos 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表6-5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则B 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AB AB A AB A B AB AB A AB A B D y y y y D x x x x ααsin cos(6-2)例6-1 已知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456380m 62.135︒==AB AB D ,,若A 点的坐标为m 82.658m 56.435==A A y x ,,试计算终点B 的坐标。

解 根据式(6-2)得m 62.792456380sin m 62.135m 82.658sin m 68.457456380cos m 62.135m 56.435cos ='''︒⨯+=+=='''︒⨯+=+=AB AB A B AB AB A B D y y D x x αα 2.坐标反算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太湖路道路改造工程







编制:
复核:
批准:
编制日期:年月日
东太湖路(吴中片区)道路改造工程导线控制点
闭合导线测量方案
一、工程简介:
东太湖路道路建设工程(吴中片区)东太湖路(苏旺路~苏震桃快速路)位于吴中区,东起苏震桃快速路,西至苏旺路。

道路大致呈东西走向,全长约1.96公里。

本工程主要由排水和道路、桥梁三个单位工程组成。

二、复测依据:
1、东太湖路工程设计图纸。

2、《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00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三、导线复测
1、导线复测方案设计说明
1.1 起算基点、基线边选定
起始点:1B1、终算点1B3。

起始方向边:1B1、1B2、
1.2 导线点布设
原交桩点:1B1、1B2、1B3、2B3计4个点,由于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B2、1B3 不通视,增加 JM1、JM2、JM3、JM4, 共计
8 个点。

1.3 导线形式布置:
闭合合导线:路线
1B1、1B2、JM1、JM2、JM3、JM4、1B3、2B3(见图)
1.4 复测方法
(1)水平角观测:按照《规范》采用一级导线标准测
设两个测回, 各测回互差小于 12〞。

(2)距离观测:每条边往返各观测 2 个测回,取平均
值作为观测边长。

水平角方向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精度
等级 半测回归零差
(″)
一测回内 2C
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
回较差(″)
.5观测人员、仪器配置、
(1)人员:由具有多年丰富工程测量经验的工程师负
责组织进行,另配多名辅助人员。

(2)仪器:采用MTS-602L全站仪,测角精度
2.0″,测距标称精度2mm+2ppm*D。

2、观测数据成果
观测数据资料统计:共6个测站点,观测8个水
平角,7条导线边,观测边总长1814.85m平均边长
259.26m。

3、平差计算成果
采用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系统ESDPS 4.0专业版软
件进行精确平差,具体成果见平差成果资料。

4、复测总结
根据平差计算成果,本次地面控制点精密导线复测
其全长相对中误差为1:79000,小于1:15000,满足
第4页,共7页
规范要求。

四、水准复测
1、水准复测说明
水准复测按四等水准要求进行,共计12个水准高程点,从1B3到1B1,经过
ZD1、JM4、JM3、JM2、ZD2、1B2、ZD3、ZD4、ZD5、ZD6、1B1组成
附合水准路线。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视线前后视的前后视视线离黑红面黑、红面水准仪
等级长度距离较差的距离地面的读数较所测高差型号
(m)(m)较差累最低高差(mm)较差(mm)
2、平差计算成果
经内业计算,本次附合高程测量闭合差为2mm<±20
L=±20×1.22181/2=±22mm,满足规范要求。

六、组织机构与仪器配置:
1、组织机构:
施工测量管理工作由工程师刘玉华负责具体实施,由测量陈东林、束家奇等负责具体测量工作。

各最后由工程师刘玉华检查复核。

2、设备配置:
无线对讲机3通信联络
七、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
1、控制点布置及测设:
根据本工程桩位的布局和特点,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依据业主提供的高级控制点根据施工测量的需要在天鹅南路邻近线路设置加密控制点L1、L2、L3、L4(具体位置见平面布置示意图)。

加密控制点设立在不受施工影响又兼顾施工放样的需要,并用红油漆作明显标记,以便保护和检测。

2、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高程控制点以2B1点进行引测到施工区附近拟定的水准点
L1、L2、L4、L3上,作标记加以保护,并于2B3闭合,(具体布置
见高程控制网示意图)。

并按闭合路线进行测量和校核,闭合差
4mm。

以上各项工作完成以后由测量监理进行检查,待检查完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八、附件:
1、导线控制点及水准点测量记录。

(附后)
2、导线控制点及水准点计算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