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方法1

合集下载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方法与步骤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方法与步骤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它可以用于测量大地水准线或者测量封闭曲线的导线,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测量方法。

下面将从测量方法和测量步骤两个方面对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进行详细介绍。

一、测量方法1.选择合适的全站仪首先要选择一台精度高、性能稳定的全站仪,确保全站仪的仪器误差和观测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设置测量基准点在测量区域选择合适的基准点,确保基准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闭合导线测量奠定基础。

3.设置测量工作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全站仪的测量工作模式,包括水平测量和垂直测量两种模式,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安装、调试全站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和三脚架,安装全站仪,并对全站仪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根据测量要求,进行闭合导线测量,确保测量的精度和完整性。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单站测量或者双站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测量步骤1.准备工作在开始测量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天气条件,清理基准点和测量点,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设置基准点在测量区域选择合适的基准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固定基准点和移动基准点,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安装全站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和三脚架,安装全站仪,并对全站仪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选择测量模式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包括水平测量和垂直测量两种模式,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根据测量要求,开始闭合导线测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单站测量或者双站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它可以用于测量大地水准线或者测量封闭曲线的导线,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测量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全站仪、设置测量基准点、设置测量工作模式、安装、调试全站仪和开始测量等步骤,可以确保闭合导线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上方法和步骤,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导线测量技术步骤与注意事项

导线测量技术步骤与注意事项

导线测量技术步骤与注意事项引言:导线测量技术是在电力系统和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保导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故障。

本文将介绍导线测量的技术步骤和一些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导线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待测的导线进行彻底的视觉检查,确保导线表面没有明显的损坏和腐蚀。

其次,要对测试仪器进行校验和检查,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要准备好所需的测量设备和记录表格,以便及时记录和整理测试数据。

二、准确测量导线长度导线长度是导线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准确测量导线长度的步骤如下:1. 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导线的实时长度。

这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来实现,具体方法根据导线类型和测量要求而定。

2.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拉伸和压缩导线,因为这些因素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3. 在进行测量之前,应将导线彻底拉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测量完成后,要及时记录测量结果,并与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比较,以判断导线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三、充分考虑导线电阻导线的电阻是导线测量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为了准确测量导线电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测量之前,要确保导线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避免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2. 使用专业的电阻测量仪器,避免由于仪器误差引起的测量误差。

3. 为了减少接触电阻的影响,应在导线两端使用合适的电缆夹具,并确保夹具与导线的接触良好。

4. 测量时要注意避免电流超出导线额定电流,以免导线发热造成测量结果的偏差。

四、记得检查绝缘性能绝缘性能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是导线测量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参数。

以下是关于检查导线绝缘性能的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导线绝缘材料是否存在老化和损坏,如有需要及时更换。

2. 在测量之前,要将导线的绝缘层清洁干净,以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3. 测量导线绝缘阻抗时,要使用合适的绝缘测试仪器,并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全站仪导线测量方法与步骤

全站仪导线测量方法与步骤

全站仪导线测量方法与步骤导线测量简介导线测量是土建工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用于确定土地上某个位置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坐标。

其中,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它集合了全站仪、测角仪和测距仪的功能,在工地上广泛应用于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的测量。

本文将介绍全站仪导线测量的方法和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操作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

设备准备在开始导线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设备: - 全站仪(电子水平仪、测角仪、测距仪) - 三角架 - 测量杆 - 基准尺 - 水平棒 - 笔和纸测量步骤以下是全站仪导线测量的具体步骤:1. 设置基准点首先,我们需要在工地上确定一个基准点。

基准点通常位于工程的中心,并且需要平坦稳定。

将全站仪放置在基准点上,并使用三角架稳固地支撑。

2. 校准全站仪在开始实际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对全站仪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校准过程包括水平仪准直、测角仪旋转轴的垂直校准和测距仪的零位校准。

校准的具体方法可以参考全站仪的使用手册。

3. 设置遥控器将遥控器连接到全站仪上,并设置所需的测量参数,包括测量单位、测量模式等。

4. 定位测量点使用基准尺在基准点上测量出水平面上的标高,并在纸上做好记录。

根据设计图纸或工程要求,在工地上标出需要测量的各个点位,这些点位将作为导线测量的目标点。

5. 建立参考线测量点位之间的导线测量需建立参考线,以确保测量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选择两个连续的测量点位,并使用水平棒等工具将它们之间建立起一条直线。

参考线的建立需要尽量减小地形起伏和障碍物的影响。

6. 进行导线测量将全站仪移至第一个测量点位上,并将其准确对准。

采用遥控器或全站仪的触摸屏,启动测量程序,测量出该点位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坐标,并记录下来。

然后,将全站仪移至下一个测量点位,重复这个测量过程,直到测量完所有点位。

7. 数据处理与分析完成测量后,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并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简述导线测量的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简述导线测量的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简述导线测量的的外业测量步骤及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导线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地理测量方法,通常用于测量地面上的距离、高度、角度等参数。

下面将介绍导线测量的外业测量步骤和内业计算的主要公式。

一、外业测量步骤:
1、布设基准点。

在测量区域内选取两个以上的基准点,并用经纬仪等仪器测定它们的坐标。

2、设置测站。

根据需要,在基准点的周围设置若干个测站,每个测站都需要用三角板等仪器测定其方位角。

3、拉设导线。

在相邻的两个测站之间拉设导线,测量线路长度和方向。

4、测量角度。

在每个测站上,用经纬仪等仪器测量每个导线的方位角和垂直角。

5、测量高差。

在相邻的两个测站之间测量高差。

6、记录数据。

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测量表格中。

二、内业计算主要公式:
1、导线长度计算公式:
L = √(ΔN²+ ΔE²+ ΔH²)
其中,ΔN、ΔE、ΔH分别为相邻两个测站的高程差、东坐标差和北坐标差。

2、方位角计算公式:
tan(α) = ΔE / ΔN,其中α为相邻两个测站的方位角。

3、垂直角计算公式:
sin(β) = ΔH / L,其中β为相邻两个测站的垂直角。

4、高差计算公式:
Δh = hi - hj + Li sin(β) - Lj sin(β')
其中,hi、hj为相邻两个测站的高程,Li、Lj分别为对应的测站间距离,β和β’为两个测站上的垂直角。

导线测量需要精确的仪器和操作,通常用于土地测绘、建筑测量等领域,对于测量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如何进行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的计算

如何进行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的计算

如何进行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的计算导线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任务,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测量工程、电力工程等领域。

而三角测量是导线测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可以用于测量难以直接测量的距离、高度等。

导线测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测量两个点的距离和方位角,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导线的长度和坐标。

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三角函数来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测得两个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这些数据可以用极坐标法表示,其中距离是点到某一原点的距离,方位角是从某一基准方向起始,逆时针旋转的角度。

在进行计算之前,我们需要将测得的数据转换为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

具体方法是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两个点的x、y坐标,然后通过向量运算得出导线的坐标和长度。

这个过程中,常用到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假设测量的起始点为A(x1, y1),测得的距离为d1,方位角为α1;终点为B(x2, y2),测得的距离为d2,方位角为α2。

2. 将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可得到两个点的x、y坐标:- A点:x1 = d1 * cos(α1),y1 = d1 * sin(α1)- B点:x2 = d2 * cos(α2),y2 = d2 * sin(α2)3. 利用向量运算,计算出导线的坐标差值dx和dy:- dx = x2 - x1- dy = y2 - y14. 计算导线的长度L:- L = sqrt(dx^2 + dy^2)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导线的长度和坐标。

这些数据对于土木工程和测量工程中的定位、设计和施工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测量中,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还需要进行误差校正和数据处理。

在进行计算之前,需要对仪器和测量数据进行检查,排除人为误差和仪器偏差带来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进行数据的平差处理,使用各种数学模型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导线测量的方法

导线测量的方法

导线测量的方法
1. 电桥法:通过比较两路电势的大小,确定未知电阻的值。

适用于较高的精度要求和电阻值较大的情况。

2. 比较法:将待测导线与已知导线相比较,通过观察电压表或电流表示数的差异确定待测导线的电阻值。

3. 望远镜法:利用望远镜对电阻线进行观察,通过细微的线形变化确定电阻值。

适用于较小的电阻线或者需要进行高精度测量时使用。

4. 滑动法:利用滑动触点在导线上测量电势差,确定导线电阻值。

它适用于测量导线长度较短,电阻值变化较大的情况下。

5. 均压法:将待测导线接到两个均分的电池中,再在导线两端接入电压表测量电势差,通过计算得到电阻值。

适用于电阻值较小或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步骤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步骤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步骤
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是一种用于确定地面上任何两点之间的距离、高程和方位的测量方法。

下面是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的详细步骤。

1.设置仪器:在测量前,先设置全站仪高度和仪器水平。

仪器水平可以使用内置的气泡水平仪或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校准。

2.选择目标点:在进行闭合导线测量时,需要选择至少两个目标点。

这些点应该位于你所要测量的区域内,并且应该足够平坦和稳定,以确保精确测量。

3.测量第一个目标点:使用全站仪,测量第一个目标点的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

在测量垂直角时,应该确保测量棒的底部是水平的,并且与目标点的水平面垂直。

4.测量第二个目标点:从第一个目标点移动到第二个目标点,并使用全站仪测量其水平角、垂直角和距离。

在测量垂直角和水平角时,应该确保测量棒的底部是水平的,并且与目标点的水平面垂直。

5.计算闭合差:在完成第二个目标点的测量后,计算闭合差。

闭合差是指从第一个目标点到第二个目标点的距离与从第二个目标点到第一个目标点的距离之间的差异。

如果闭合差小于仪器的规定误差,则说明测量结果是可靠的。

6.记录和分析数据:在完成测量后,应该记录所有数据并进行分析。

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来计算距离、高程和方位。

7.纠正误差:如果发现测量结果存在误差,则需要进行纠正。

可以通过重新校准仪器、更换测量棒或调整目标点的位置来纠正误差。

8.再次测量:在纠正误差后,应该再次进行测量以确保测量结果是准确的。

总之,全站仪闭合导线测量需要仔细的准备和技术知识,但可以提供精确的测量结果,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测量任务。

电线电缆的基本测试方法

电线电缆的基本测试方法

电线电缆的基本测试方法二、电线电缆的基本测试方法基本结构(一)导线1、导体电阻:除TPT、TS和TST等锡芯电线外,UL不要求测量电线电缆产品的导体电阻。

2、线径:通常电线电缆的线径都是偶数AWG,如18AWG、16AWG等,奇数AWG电线属于特殊例外。

3、决定导体截面积的方法有二种:A、测量每一根绞合芯线截面积之和,测量时至少要取7根苡线直径的平均值作为平均芯线直径。

D以Mils计算:导体截面积CMA=nd2(CMA:Circular Mil Area)以毫米计算:导体=0.7854*nd2其中n为导体结构中芯线的根数。

芯线直径的测量:根据UL1581第200节,每根芯线直径须使用精度达到0.01mm(0.001英寸),两个端面都是平面的千分尺进行测量。

B、称重法,见UL1581第210节。

测量过程中发现测量值小于要求值(UL1581,Table20.1),可用两种方法中的另一种加以证实。

(注:DC电阻测量法不能用来作为测量CMA的最终判断标准)。

导体绝缘厚度1、测量工具:千分尺常用的千分尺,测量端面均为平面,最小读数:0.01mm端面为1.98*9.5mm,荷重10g的荷重千分尺(导体绝缘厚度)平均绝缘厚度的测量:距端线10英寸开始,每10英寸为一个测量点,测量5个点处导线的外径,导体的直径。

绝缘厚度=(导线外径-导体直径)/2将5个点处的绝缘厚度平均即得到平均绝缘厚度。

最小绝缘厚度的测量:测量工具:pin-gauge千分尺,注意此方法适用于18AWG或更大线径的导线结构。

截取一段抽出芯线导体的绝缘体,将其放置在千分尺的pin上。

测量时先将荷重轻轻抬起,并缓慢转动绝缘体,读取最小值即视作导线绝缘体最小厚度。

对于小于18AWG的导线,可采用读数显微镜方法。

2、测量工具,读数显微镜取样时,小心抽取全部导体芯线,沿导线绝缘体方向垂直切片,在显微镜下测量最薄处的厚度,作为导体绝缘层的最小厚度。

通常将读数显微镜(精度为0.001mm)的测量结果作为最终的参考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线测量(I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1 表中n 为测站数。

1、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2、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II )水平角观测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 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 互差的限值。

2 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 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

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

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 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

度盘配置应符合附录C 的规定。

5 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3.3.9 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右角。

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

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

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0之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3.3.1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2倍。

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2 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

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

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限制。

3 如受外界因素(如地震)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4 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

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

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

角度元素应量至15ˊ,长度元素应量至1mm。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 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3 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

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

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III)距离测量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应采用中、短程全站仪或电磁波测距仪测距,一组以下也可采用普通钢尺量距。

规范对中、短程测距仪器的划分:短程为3km以下,中程为3~15km。

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按(3.3.16)式表示。

m D = a+b×D (3.3.16)式中,m D—测距中误差(㎜)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km)D—测距长度(km)测距仪器及相关的气象仪表,应及时校验。

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表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

各等级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8的规定。

表3.3.18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 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2 困难情况下,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

3.3.19 测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测站对中误差和反光镜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

2 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如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

3 四等及以上等级控制网的边长测量,应分别量取两端点观测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

4 测量气象元素的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读数前应将温度计悬挂在离开地面和人体1.5m 以外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且读数精确至0.2℃;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滞阻,且读数精确至50Pa 。

5 当测距边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的高差进行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高差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第4.3.2和和4.3.3条中五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1倍执行。

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

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限差。

(VI )导线测量数据处理当观测数据中含有偏心测量成果时,应首先进行归心改正计算。

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的斜距,须经气象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

2 两点间的高差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

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时,基高差应进行大气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

3 水平距离可按(3.3.23)式计算: D P =22h S - (3.3.23)式中,D P ---测线的水平距离(m )S---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m )h---仪器的发射中心与反光镜的反射中心之间的高差(m ) 3.3.24 导线网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应按(3.3.24)式计算; m β =⎥⎦⎤⎢⎣⎡n f f N ββ1 (3.3.24) 式中,f β---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或附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秒)n---计算f β时的相应测站数; N---闭合环及附合导线的总数。

测距边的精度评定,应按(3.3.25-1)、(3.3.25-2)式计算;当网中的边长相差不大时,可按(3.3.25-3)式计算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1 单位权中误差:μ =[]nPdd 2 3.3.25-1式中,d —各边往、返测的距离较差(㎜) n —测距边数;P —各边距离的先验权,其值为21Dσ,σD 为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计算。

2 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m DI = μIP 13.3.25-2 式中,m DI ---第i 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P i —第i 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3 网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m DI =[]ndd 2 3.3.25-3式中,m DI ---平均测距中误差(㎜)。

3.3.26 测距边长差的归化投影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3.3.26-1)式计算: D H = D P (1+AMP R H H -) 3.3.26-1式中,D H —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边长度(m ); D P —测线的水平距离(m ); H P ---测区的平均高程(m );H M —测距边两端点的平均高程(m );R A ---参考椭圆体在测距边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径(m ).2 归算到参考椭圆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3.3.26-2)式计算: D O =D F (1-mm A mm h H R h H +++)) +3.3.26-2式中,D O —归算到参考椭圆面上的测距边长度(m ); H m-=---测区大地水准面高出参考椭圆面的高差(m ); 3 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应按(3.3.26-3)式计算:D g = D 0(1+222m m R y +2224mR y ∆) (3.3.26-3) 式中,D g+---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m ) Y m ---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平均值(m )R M ---测距边中点处在参考椭圆球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径(m ); ∆y---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增量(m ).一级及以上等级的导线网计算,应采取严密平差法;二、三级导线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

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成果表中的方位角和边长应采用坐标反算值。

导线网平差时,角度和距离的先验中误差,可分别按3..3.24条和3。

3。

25条中的方法计算,也可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求得的经验公式估算先验中误差的值,并用以计算角度及边长的权。

平差计算时,对计算略图和计算机输入数据应进行仔细校对,对计算结果应进行检查。

打印输出的平差成果,应包括起算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必要的中间数据。

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点位误差椭圆参数或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边长相对中误差或点位中误差等。

当采用简化平差时,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可作相应简化。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表3.3.31的规定。

表3.3.31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