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

3.4 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
3.4 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

中性层位置确定后,对于形状比较简单、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弯曲件,可直接采用下面介绍的方法计算坯料长度。而对于形状比较复杂或精度要求高的弯曲件,在利用下述公式初步计算坯料长度后,还需反复试弯不断修正,才能最后确定坯料的形状及尺寸。

图3.4.1 中性层位置

1.圆角半径r>0.5t的弯曲件

2.圆角半径r<0.5t的弯曲件

对于r<0.5t的弯曲件,由于弯曲变形时不仅制件的圆角变形区产生严重变薄,而且与其相邻的直边部分也产生变薄,故应按变形前后体积不变条件确定坯料长度。通常采用表3.4.2所列经验公式计算。

图3.4.2 r>0.5t的弯曲

3.铰链式弯曲件

图 3.4.3

例3.4.1

计算图3.4.4所示弯曲件的坯料展开长度。

图3.4.4 V形支架

弯曲余量和展开长度

关于弯曲余量和展开长度 弯曲余量是一种用来计算构建特定半径和角度折弯所需的平整钣金件展开长度的方法。计算考虑了钣金件厚度、折弯半径、折弯角度及其它材料属性(如Y 和K 因子)。 展开长度计算还对折弯区域中的拉伸进行了补偿。当折弯或成形钣金件时,中性折弯轴外的材料通常受拉伸,中性折弯轴内侧的材料受压缩。通过建立适当的材料说明和精确计算展开长度的公式,可自动考虑此材料特性。 精确的展开长度计算可用来在实体模型中捕捉设计意图,还可开发出制造商在制造实际产品时可使用的精确展平模型。养成先确定如何计算展开长度的习惯。 使用以下方法之一来在设计中计算展开长度: 1.系统缺省方程(System default equation) - 只用Y 或K 因子计算展开长度。 2.提供的折弯表(Provided bend table) - 用预定义的、标准折弯表计算展开长度。 3.定制的折弯表(Customized bend table) - 用在Pro/Table 中定制的折弯表计算展 开长度。 如果未将定制的折弯表指定给零件,则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展开长度: 注意:如果展开长度计算不准确,可直接修改该值或将唯一的折弯表指定到设计中,从而覆盖该值 关于Y 和K 因子 Y 和K 因子是由钣金件材料的中性折弯线(相对于厚度而言)的位置所定义的零件常数。中性折弯线位置基于在设计中所用的钣金件材料类型的数字参照。数字参照范围从0到1。如果引用Y 和K 因子,数字参照可以是负数,数字越小代表材料越软。在设计中,Y 和K 因子是计算展开长度(在制作特定半径和角度的折弯时需要的平整钣金件长度)所必需的元素。但是,中性线的长度等于展开长度。 K 因子是从中性折弯直线到内部折弯半径的距离与材料厚度之间的比例。K 因子的计算公式为k 因子= δ/T。 使用K 因子确定Y 因子。

钣金件折弯展开计算方法

一、折床工作原理 折弯就是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伺服电机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 二、展开的定义和折弯常识 ★折弯展开就是产品的下料尺寸,也就是钣金在折弯过程中发现形变,中间位置不拉伸,也叫被压缩的位置长度,也叫剪口尺寸。 ★折弯V槽选择公式:当R=0.5时,V=5T;当R>0.5时V=5T+R 折弯展开会根据上模和下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更换模具时必须考虑进去。 ★折床的运动方式有两种: 上动式:下工作台不动,由上面滑块下降实现施压; 下动式:上部机台固定不动,由下工作台上升实现施压。 ★工艺特性 1.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由内到外进行折弯;由小到大进行折弯;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 2.90°折弯及大于90°小于180°折弯选模:一般在SOP没有特殊要求或没有 特殊避位的最好选用刀口角度为88°或90的折弯上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折弯角度的稳定性。

三、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如右图: <1>直角展开的计算 方法 当内R 角为0.5 时折弯系数(K )=0.4*T , 前提是料厚小于5.0MM , 下模为5T L1+L2-2T+0.4*T =展开 <2>钝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如图,当R=0.5时的展 开计算 A+B+K=展开 K= ×0.4 a=所有折弯角度 1800-2 900

<3>锐角展开的计算方法 900折弯展开尺寸=L1+L2-2T+折弯系 数(K),如右图: 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 =0.4*T,L1和L2为内交点尺寸 展开=L1+L2+K K=( 180—@) /90 *0.4T <4>压死边的展开计算方法 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 先用 4.4.1所选的模具将折弯角度折到约300-650. 展开=L1+L2-0.5T 死边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K因子计算方法: K系数是指钣金内边缘之间的距离与钣金厚度之间的比率。通常,金属薄板的外层会受到拉应力的拉伸,而内层会因压应力而缩短。在内层和外层之间有一个纤维层,称为中间层。根据中性层的定义,弯曲部分的毛坯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展开长度。因为在弯曲过程中坯料的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变形大时中性层将向内移动,这就是为什么不能仅使用横截面的中性层来计算展开长度的原因。如果中性层的位置用P表示(见图1),则可以表示为 其中R为内弯曲半径/ mm;t为材料厚度/ mm;K是中性层位移系数。 图1中性层位置 钣金弯曲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中性层展开的原理,毛坯的总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直线部分和弧形部分的长度之和。弯曲部分

图2钣金弯曲图 其中,l是零件的总展开长度/ mm;α是弯曲中心角/(°);L1和L2分别是超出弯曲部分的起点和终点的部分的直线端长度/ mm。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确切的弯曲展开长度。可以看出,只要确定参数k,就可以计算出l,并且参数K取决于钣金厚度T和内部弯曲角度R。通常,当R / T为0.1、0.25、0.5时,1、2、3、4、5,≥6,相应的K因子分别为0.23、0.31、0.37、0.41、0.45、0.46、0.47、0.48、0.5-通用零件的R / T值均在1,因此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计算出的钣金弯曲的展开长度仍然非常准确。对于R / T≥6的情况,金属板在弯曲时不会再次变形,因此中性层等于中心层,并且K因子相应地变为0.5。计算相对容易。唯一的影响是弯曲过程中的回弹问题。这种繁琐的计算最适合计算机完成。下面的三维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NX,Pro / E,CATIA等也引入了钣金模块,并且K系数已成为这些软件的首选参数,K系数的合理选择大大地减少了流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

折弯展开计算标准[详]

一.产品展开计算标准 一.目的 统一公司部标准,使产品展开快速标准,使公司部产品制作,测量标准统一. 二.适用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薄板的展开计算. 三.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层受到压应力,理论上外层之间有一既不受拉也不受压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为一假想层,在弯曲过程中中性层被假想为与弯曲前状态保持一致,即长度始终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侧的距离用A表示。(图1) 折弯方法的确定 折弯方法有单发冲床模具折弯和折弯机模具折弯两种方法. 单发冲床模具折弯的方式及精度是由模具来实现的.因此只要做出合格的模具,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折弯产品.而采用折弯机折弯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折弯模,还必须调试折弯参数.因此,如采用折弯机折弯,计算展开尺寸时就必须考虑折弯机的折弯方法. 1.一次一道弯.此种折弯由普通通用折弯模来完成.包括折直角,钝角和锐角.(如图2) 2. 一次折两道弯--------压锻差.此种折弯由专用特殊模来完成,但折弯难度比普通折弯大.(如图3)

3. 压死边.此种折弯也须用特殊模来完成.(如图4) 4.大R圆弧折弯。些种折弯如R在一定围,可用专用R模压成形,如R值过大,则须用小R模多次压制成形。 (如图5) 图5 这四种折弯的展开计算是不同的。因此在看图时,要根据零件的折弯尺寸来确定使用何种折弯方法。一般使用的NC数控折弯设备都是日本AMADA(天田)公司所生产的。其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通用折弯模具V形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如采用一次折一道弯的方法,必须考虑到折弯模的V形槽的宽度W1及V形槽一边到模具外侧的宽度L1。如图6: 折弯高度H的经验值根据产品形状有如下三种(以90度为例,钝角和锐角与直角相近相似):1.简单的90度单边折弯。(如图7) 如图7,此种折弯只需考虑下模V形槽中心到折弯机定位挡块的距离即可确定.通常H值为H≥3.5 T+R (R 在1mm 以下) 2.U形折弯.

折弯计算公式

买两本书,一本是钣金手册,桔黄色皮的,很厚,另外一本是冷加工手册,绿色封面的,薄一些。 如果是简单的直角折弯,一般来说,算料的时候,数一下有多少个弯就行了,每个弯减一个板厚。 L=外形长-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为30度可者90度,R为弯曲半径 展开尺寸是把每段相加,在减去你每道弯有1,8倍SECC,SPCC和如果折弯数连续有4折以上的建议你先试样。折弯件上面折边如果要开孔,一般将它们画出来,找到延长线(按照中线),按几何法计算: L=外形长-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为30度或90度,R为弯曲半径;如你折的是1.0的板子,折弯件的宽度加高度再减1.0X折弯的刀数。 理论计算法:1,圆角很小(R<0.5δ)的弯曲件展开法。 L=L1+L2+Kδ ,式中K——介于0.48~0.5之间,软料取下限,硬料取上限。多角弯曲时:L=L1+L2+.......+Ln+K1δ(n-1), 式中 L1,L2.....Ln——各直边的内线长度(毫米),n——直边的数量。K1——在双角弯曲时,介于0.45~0.48之间;在多角弯曲时为0.25(对于塑 性更大的材料可减至0.125). 如何算折弯尺寸 现在经常要算一些板金及铁线的下料,但碰到折弯的地方,算出来总会差1—2mm(一般用1.6x厚度来减),如果碰上角度问题,那就差更远了。哪位师傅能帮忙讲解一下如何算?越详细越好! 我也有个折弯公式,但不会用。BA=P(R+KT)A/180 算你问对人了。我发明的一个最简单公式: L=k*(1.6r+0.5t) 其中:L----圆弧部分的展开长度;mm k----圆心角除以直角的值; r----工件园角的内半径;mm t----工件板厚;mm 计算板金下料时经常总是相差1-2mm,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 1、可能你在计算长度时,不是用中性层来计算,因为板材在折弯时,里 层组织受压,外层组织受拉,一定要用中性层来计算。 2、你可能没有考虑折弯时的变薄系数,系数可以《板金下料手册》中 查到。 建议去买一本《板金下料手册》来看,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直角展开公司:0,28*1,57*t(料厚) 角度展开公司:0,28*1,57*t(料厚)*角度/90度 反折平:1,5t(料厚) 以上为五金模具设计经验值。希望能帮上你 Q235B材料的话一般是用材料厚度的1.75至2倍,要求不高的话就用2倍计算,要求高的话那就要看下模大小,还有材料的拉申度的,这个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去试了,不同批次的材料都不一样的,有时就是同一张钢板上剪下来的也会不一样。比如我做过一批出口产品,414的材料4.75mm,在折四次的情况下公差要在50丝之内,我用的是1.85倍,下模36,供参考。 折弯一次的:外型尺寸相加减去两个材料厚度再加一个材料厚度X折弯系数。

钣金件的展开计算---准确计算

钣金中的展开计算 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 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总结起来,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较为流行的钣金折弯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折弯补偿的算法,另一种是基于折弯扣除的算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钣金设计的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先了解以下几点: 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 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 3、K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因子值的适用范围 二、折弯补偿法

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1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LT = D1 + D2 + BA (1) 折弯区域(图中表示为淡***的区域)就是理论上在折弯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区域。简而言之,为确定展开零件的几何尺寸,让我们按以下步骤思考: 1、将折弯区域从折弯零件上切割出来 2、将剩余两段平坦部分平铺到一个桌子上 3、计算出折弯区域在其展平后的长度 4、将展平后的弯曲区域粘接到两段平坦部分之间,结果就是我们需要的展开后的零件

钢筋弯起长度计算

预算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135°弯钩11.9d,对转半圆180°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锚固长度参考03G101-1 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 4、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取的钢筋的中轴线长度。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范规定的长度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11.9d,同样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则。 5、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箍筋弯钩还是拉筋弯钩,弯折角度都是135度,这在03G101-1第35页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如果在计算拉筋弯钩长度时取12.5d是错误的。

各种板厚、折弯角度展开尺寸计算方式.doc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1. 90?无内R轧形展开 K值取值标准: a.t≦0.8mm,K=0.45 b.0.8mm3.0mm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软料t≦1.6mm,K=0.5(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2. 非90?无内R轧形展开 L=A+B+Kt(C?/90?) K值取值标准: a. t≦0.8mm,K=0.45 b. 0.8mm3.0mm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软料t≦1.6mm,K=0.5(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7.3. 有内R轧形展开

备注:当客户部品图中没有特别要求做轧形内R时,我们尽量按尖角设计.有要求时按以上方式进行展开. 中性层系数确定: 弯曲处的中性层是假设的一个层面.首先将材料延厚度方向划分出无穷多个厚度趋于0的层面,那么在材料弯曲的过程中长度方向尺寸不变的层面即为材料弯曲处的中性层.由上述可知中性层的尺寸等于部品的展开尺寸. 铝料/ Al料中性层系数 角度( 0?180? )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5.00 0.5t 5.00 0.5t 2.80 0.5t 4.00 0.475t 4.00 0.49t 2.60 0.49t 3.00 0.47t 3.00 0.48t 2.40 0.48t 2.00 0.455t 2.00 0.47t 2.20 0.46t 1.80 0.45t 1.80 0.46t 2.00 0.44t 1.50 0.44t 1.50 0.45t 1.80 0.42t 1.00 0.42t 1.00 0.44t 0.80 0.405t 0.80 0.43t 0.60 0.385t 0.60 0.42t 0.50 0.38t 0.50 0.41t 角度( 0?180? )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0.30 0.42t 0.30 0.38t 0.20 0.41t 0.20 0.36t 0.10 0.31t 0.10 0.35t 0.01 0.255t 2)SPCC,SECC,SUS301,SUS304,SUS430,SPTE,SK5,SK7,铜料中性层系数 角度( 0?180? )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侧往外) 5.00 0.5t 5.00 0.5t 2.80 0.5t

钢筋弯钩计算

钢筋弯钩计算 03G101-1 直筋长度计算:构件长度-两端保护层(无弯钩) 带弯钩:构件长度-两端保护层+2*弯钩增加值弯钩:先按设计规定.若无规定参考:180度加6.25d 90度加3.5d 135度加4.9d(d 钢筋的直径) 弯起钢筋计算:构件长度-两端保护层+弯起增加长度+弯起增加值箍筋长度:构件端面周长-8*保护层+弯钩增加长度根数=构件长度/间距+1 准确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实用公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钢筋配料加工的依据。其精确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成型后能否符合设计尺寸,而且有时直接影响钢筋绑扎、构件定位尺寸甚至构件受力性能。 1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一般公式 对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目前多数教材和手册采用下式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 量度差计算可用理论公式或近似值公式。 理论公式为 式中D为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α为钢筋弯折角度。 近似值可按表1取值。 表1钢筋弯曲量度差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 端部弯钩增值理论公式为

近值可按表2取值。 表2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 钢筋直径d/mm ≤68~10 12~18 20~28 32~36 一个弯钩长度/mm 4d 6d 5.5d 5d 4.5d 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无论按理论公式还是按近似值公式计算,其结果误差甚小,精确度高。而外包尺寸的计算,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其结果相差较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弯起钢筋外包尺寸计算的精确公式及与通常方法的比较 以图1弯起钢筋为例,按通常计算外包尺寸的方法为 (1) 图1弯起钢筋 为了分析其误差,下面按外包尺寸的含义,寻求计算外包尺寸的准确公式。如图1所示,在斜段上任取横截面DC,将钢筋分成凹向相反的两段ABC和DEF。按外包尺寸的含义计算整个钢筋的外包尺寸如下: 外包尺寸=(AB+BC)+(DE+EF) =AB+(BC+DE)+EF 其中,AB=α, BC+DE=GD+DE=GE=HE-HG=h/sinα-d.ctgα EF=b+HB-HK=b+d/sinα-h.ctgα 代入后可得 (2) (2)与(1)式相比,h值增加了当α=90°时,增值为d。当α=60°时,增值为0.58d。当α=45°时,增值为0.41d。此值与量度差相比,并非小量,当为元宝筋时增值将成倍增加。 3结束语 在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仍用原公式计算。 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按现行教材或手册提供的通常方法进行计算,但在计算钢筋的外包高度h时应增加h+d(d为钢筋直径),以弥补计算的误差

弯曲零件展开料长的计算

弯曲零件展开料长的计算 第一节钢板(扁钢、圆钢、钢管)弯曲时展开料长的计算 钢板、扁钢、圆钢、钢管的弯曲形式、展开料长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因此,下面均以钢板弯曲零件为例,来说明它们之间计算料长的方法。 一.圆角弯曲零件展开料长的计算 (一)圆角部分展开料长的计算 图4—1甲所示是一块准备进行弯曲的钢板,在它的侧面画上正方形网格,及Ⅰ—Ⅰ弯曲始线和Ⅱ—Ⅱ弯曲终线,然后通过一定的外力,使钢板弯曲成一个90°圆角零件(图4—1乙),从这一现象出发,我们就不难作出如下几点分析: 1.钢板经过弯曲后,只在圆角部分产生变形,直线部分不产生变形。 2.圆角弯曲部分的变形,在O—·—O线的内侧与外侧是不相同的,内侧为压 缩缩短变形,外侧为拉伸伸长变形。压缩与拉伸时外层变形量最大,同时并向 O—·—O线逐渐减少。 甲 图4-1 板料弯曲过程 甲——未弯曲前的板料 3.钢板经过弯曲后,其中总有一层材料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即图中O—·—O线),这层叫中性层,这一层很重要。弯曲零件圆角部分的展开料长,即按此层材料的长度来确定。中性层位置的改变与弯曲半径R内和板料厚度t的 比值大小有关,若5 > t R内 时,中性层位置近似于板料厚度t的二分之一(即与板料中心层相重合),若5 ≤ t R内 时,中性层位置即向板厚中心内侧一边移动。在各

种不同情况下,中性层位置移动系数X0的数值列于表4—1。 4.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弯曲零件的弯曲半径及弯曲角度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标注方法:弯曲半径包括有内弧圆角半径(表4—2图例1)、外弧圆角半径(表4—2图例2)及圆角中径(表4—2图例3)三种标注方法。弯曲角度包括有α及β(表4—2图例3、4)两种标注方法。所以计算时须注意,切勿搞错。现将各种不同标注情况下圆角部分展开料长的计算公式列于表4—2。 中性层位置移动系数X0 表4—1 内

钣金展开图计算方法

钣金展开图计算方法 一般铁板0.5—4MM之内的都是A+B-1.6T。(A,B代表的是折弯的长度,T 就是板厚) 例如用2.5mm的铁板折180mm*180mm的直角,那么你下的料长就是 180mm+180mm再减去2.5mm*1.6也就是4mm就好了,也就是356mm 钣金展开图的计算是要用一个系数来计算的,这个系数一般都用1.645! 计算方法是工件的外形尺寸相加,再减去1.645*板厚*弯的个数, 例如,折一个40*60的槽钢用板厚3的冷板折,那么计算方法就是40+40+60(外形尺寸相加)—1.645(系数)*3(板厚)*2(弯的个数)=130.13(下料尺寸) 一般6毫米之内都是这样计算的了 展开的计算法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0.3时, K=0≤T'1. 当0 2. 对于铁材:(如GI,SGCC,SECC,CRS,SPTE, SUS等) 1.5时, K=0.4T'T'a. 当0.3 2.5时, K=0.35T'T≤b. 当1.5 2.5时, K=0.3T/c. 当T 3. 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 0.3时,?当T K=0.5T 2.0时, 按R=0处理.≤注: R 一般折弯(R≠0 θ=90°) 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5 时'1. 当T λ=0.5T 1.5时/ 2. 当T λ=0.4T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 环境条件 构件名称 砼强度等级 低于C25 C25及C30 高于C30 室内正常 环境 板、墙、壳 15 梁、柱 25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板、墙、壳 35

弯曲零件展开料长的计算

弯曲零件展开料长的计算 第一节 钢板(扁钢、圆钢、钢管)弯曲时展开料长的计算 钢板、扁钢、圆钢、钢管的弯曲形式、展开料长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因此,下面均 以钢板弯曲零件为例,来说明它们之间计算料长的方法。 ?圆角弯曲零件展开料长的计算 (一)圆角部分展开料长的计算 图4—1甲所示是一块准备进行弯曲的钢板, 在它的侧面画上正方形网格, 及I — I 弯曲始 线和n — n 弯曲终线,然后通过一定的外力,使钢板弯曲成一个 90°圆角零件 (图4 — 1乙),从这一现象出发,我们就不难作出如下几点分析: 1. 钢板经过弯曲后,只在圆角部分产生变形,直线部分不产生变形。 2. 圆角弯曲部分的变形, 在0—?— 0线的内侧与外侧是不相同的, 内侧为压 缩缩短变形,外侧为拉伸伸长变形。压缩与拉伸时外层变形量最大,同时并向 0 ----- 0线逐渐减少。 3. 钢板经过弯曲后,其中 总有一层材料的长度不发生变化 (即图中0 ------ 0线),这层叫中性层,这一层很重要。 弯曲零件圆角部分的展开料长,即按 此层材料的长度来确定。中性层位置的改变与弯曲半径 R 内和板料厚度t 的 R 内 比值大小有关,若R - 5时,中性层位置近似于板料厚度 t 的二分之一(即与板 t R - 料中心层相重合),若 5时,中性层位置即向板厚中心内侧一边移动。 在各 '0' R~ 甲一一未弯曲前的板乙一一弯曲后的零件n

t

种不同情况下冲性层位置移动系数X0的数值列于表4—1。 4.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弯曲零件的弯曲半径及弯曲角度有以下几种不同的 标注方法:弯曲半径包括有内弧圆角半径(表4—2图例1)、外弧圆角半径(表4 —2图例2)及圆角中径俵4—2图例3)三种标注方法。弯曲角度包括有a及 3 (表4—2图例3、4)两种标注方法。所以计算时须注意,切勿搞错。现将各 种不同标注情况下圆角部分展开料长的计算公式列于表 4 —2。 中性层位置移动系数X 0 表4 —1 R内t 0.25 0.5 0.8 1 2 3 4 5 >5 X0 0.2 0.25 0.3 0.35 0.37 0.4 0.41 0.43 0.5 注:表中R内一弯曲零件内弧圆角半径;t—板料厚度。 圆角部分展开料长的计算公式表4—2 80圆角弯曲 计算公式 L 弧长 (R 内X o t) a 180 当90时, (R内x°t) n L 弧长 2 式中说明 L弧长一圆角部分展料长 t —板料厚度 x0—中性层位置移动系 数 R内—内弧圆角半径 —圆心角 L弧长 (R 外t x o t) n 180 当90时, L 弧长 (R外t x°t) 2 L 弧长 (R 中0.5t x°t) n 180 R中一圆角中心半径当90时, R中0.5t R内 L 弧长 (R 中0.5t x°t) 2 、 R外—外弧圆角半径

钢筋搭接与计算(内包含钢筋公式大全)

钢筋的搭接 施工准备 作业条件 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按规格、使用部位、编号分别加垫木堆放。 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 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浮锈、水泥砂浆等污垢清除干净。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混凝土施工缝处要剔凿到露石子并清理干净。 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根据设计图纸及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材料要求 钢筋原材:应有供应单位或加工单位资格证书,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和见证敢样试验。当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型号、尺寸、形状、数量,并应进行标识。成型钢筋必须进行覆盖,防止雨淋生锈。 铁丝:可采用20~22#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铁丝切断长度要满足使用要求。 垫块:用水泥砂浆制成50mm见方,厚度同保护层,垫块内预埋20~22#火烧丝,或用塑料卡、拉筋、支撑筋。 施工机具 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质量要求 具体要求请参照本书“箱型基础工程”章节中“钢筋工程”的相应部分。 工艺流程 柱钢筋绑扎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剪力墙钢筋绑扎 立2~4根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梁钢筋绑扎 模内绑扎: 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模外绑扎(先在粱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 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一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板钢筋绑扎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钢筋 楼梯钢筋绑扎

冲压件展开计算方法

冲压件展开计算方法 冲压件是常件的金属件,在冲压前,要对冲压件下料,这时,往往要对冲压件展开计算: 1 90?无内R轧形展开 K值取值标准: a. t≦,K= b. c. d. t>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 软料t≦,K=(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2 非90?无内R轧形展开 L=A+B+Kt(C?/90?) K值取值标准: a. t≦,K= b. c. d. t>材料展开长度不易准确计算,应先试轧,得出展开系数后再调整展开尺寸. e.软料t≦,K=(主要有铝料,铜料). 注意:无内R是指客户对内R无要求,或要求不高时,为便于材料的折弯成形,我们的下模做成尖角的形式.有时客户的部品图中有内R,一般客户没有特别指出的条件下我们均以尖角起模. 3 有内R轧形展开

备注:当客户部品图中没有特别要求做轧形内R时,我们尽量按尖角设计.有要求时按以上方式进行展开. 中性层系数确定: 弯曲处的中性层是假设的一个层面.首先将材料延厚度方向划分出无穷多个厚度趋于0的层面,那么在材料弯曲的过程中长度方向尺寸不变的层面即为材料弯曲处的中性层.由上述可知中性层的尺寸等于部品的展开尺寸. 1)铝料/ Al料中性层系数 角度( 0?角度( 90?角度 ( >180? ) R内/T S(从弯曲内 侧往外) R内/T S(从弯曲内 侧往外) R 内 /T S(从弯曲内 侧往外)

钢板冷弯曲件展开尺寸的计算

钢板冷弯曲件展开尺寸的计算 集装箱吊具是码头港口机械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的重要搬运设备,此吊具设备的安全性是确保码头进行安全作业的重要保障。集装箱的主体结构是由以钢板为原材料,通过对钢板切割、冷弯曲成形、然后采用先进焊接工艺进行组装而成的钢结构设备。由于吊具的结构特点,此产品的好多结构型零件都是钢板的弯曲成形件,为了保证这些冷弯曲零件的板材下料时的准确性,非常有必要对这些冷弯曲件展开尺寸的计算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满足生产的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充分提高材料的合理利用率。文章详细简述了相关弯曲零件展开尺寸的计算方法。 标签:集装箱吊具;板材的冷弯曲成形;冷弯钢板弯曲件展开下料尺寸;冷弯曲半径R;板材厚度T;冷弯钢板弯曲件中性层;中性层偏移量;冷弯钢板弯曲件展开下料尺寸的计算 常熟众达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加坡独资企业,其投资人是新加坡众达公司,新加坡众达公司创立于1961年,是世界著名的钢铁工业和建筑业工程材料制造商。2005年,新加坡众达公司在江苏常熟沿江经济开发区建立了独资工厂—常熟众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常熟众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位于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沿江工业园出口加工區,生产各种规格和吨位的码头港口集装箱运输吊具,产品主要销往亚太、中东和欧美地区。集装箱吊具(见图1)是码头港口机械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的重要搬运设备,此吊具设备的安全性是确保码头进行安全作业的重要保障。集装箱吊具的主要结构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1)集装箱吊具的箱梁结构(吊具的主体结构);(2)集装箱吊具的伸缩梁(臂)结构(以便满足吊运不同尺寸的集装箱箱柜);(3)电气控制和液压系统动力装卸;(4)驱动伸缩梁(臂)伸缩的牵引装置;(5)同集装箱柜连接的旋锁机构;(6)其他相关的附属设施机构。 图1 集装箱的主体结构是由以钢板为原材料,通过对钢板切割、冷弯曲成形、然后采用先进焊接工艺进行组装而成的钢结构设备。由于吊具的结构特点,此产品的好多结构型零件都是钢板的弯曲成形件,为了保证这些冷弯曲零件的板材下料时的准确性,非常有必要对这些冷弯曲件展开尺寸的计算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以便满足生产的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充分提高材料的合理利用率。 1 钢板弯曲时中性层位置的确定 板料弯曲,当变形较小时,中性层在板料中间;当变形较大时。中性层逐渐向内移动。通常当弯曲内半径R与钢板材料厚度T之比小于12,即R/T<12时,就必须考虑中性层向内的移动量。该移动量可以用材料力学的方法计算出来,但是计算比较复杂。我们通常是借助试验的方法得到钢板中性层位置系数K(见表1)。

钢筋算量计算规则大全

钢筋算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XM,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超简单】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超简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折弯等钣金设备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在钣金展开中,影响展开长度计算精度的因素有: 折弯内弧半径r下模V型槽宽,板料实际厚度t',和弯曲曲角度α。自由折弯板料在展开长度计算时,没有明确的公式来计算折弯系数,只能查到不同折弯内弧半径的折弯系数。而内弧半径与加工工艺有关,使用不同的下模V型槽宽,内弧半径也不相同,导致无法获得折弯系数的准确性。一般是凭经验判断折弯系数,不同的人判断的折弯系数也不相同。 在钣金中折弯中,经常用到形式分为L折N折和Z折几种。下面我们对几种钣金的展开做个探讨。 1、L折,L折分90°折和非90°折。 在90°折方面,根据经验折弯系数总结如下表

在非90°方面,根据经验折弯系数总结如下。 L=A+B+补偿量*仅供参考 T=0.8 R=0.5 120°≤q≤160° 补偿量为0.1 160°<q≤180° 可忽略不计 T=1.0 R=0.5 120°≤q≤145° 补偿量为0.2 145°<q≤170° 补偿量为0.1 170°<q≤180° 可忽略不计

T=1.2 R=0.5 补偿量与T=1.0相同 T=1.5 R=0.5 120°≤q≤130° 补偿量为0.3 130°<q≤150° 补偿量为0.2 150°<q≤170° 补偿量为0.1 170°<q≤180° 可忽略不计 180& deg;-q L=A+B+------ (2*∏*r) 360°

折弯计算公式

如果是简单的直角折弯,一般来说,算料的时候,数一下有多少个弯就行了,每个弯减一个板厚。 L=外形长-2*R/tan(α/2)+α/180**R 其中,α为30度可者90度,R为弯曲半径 展开尺寸是把每段相加,在减去你每道弯有1,8倍 SECC,SPCC和如果折弯数连续有4折以上的建议你先试样。折弯件上面折边如果要开孔,一般将它们画出来,找到延长线(按照中线),按几何法计算: L=外形长-2*R/tan(α/2)+α/180**R ;其中,α为30度或90度,R为弯曲半径;如你折的是的板子,折弯件的宽度加高度再减折弯的刀数。 理论计算法:1,圆角很小(R<δ)的弯曲件展开法。 L=L1+L2+Kδ ,式中K——介于~之间,软料取下限,硬料取上限。多角弯曲时:L=L1+L2+.......+Ln+K1δ(n-1), 式中 L1,L2.....Ln——各直边的内线长度(毫米),n——直边的数量。K1——在双角弯曲时,介于~之间;在多角弯曲时为(对于塑性更大的材料可 减至). 如何算折弯尺寸 现在经常要算一些板金及铁线的下料,但碰到折弯的地方,算出来总会差1—2mm(一般用厚度来减),如果碰上角度问题,那就差更远了。哪位师傅能帮忙讲解一下如何算?越详细越好! 我也有个折弯公式,但不会用。BA=P(R+KT)A/180 算你问对人了。我发明的一个最简单公式: L=k*+ 其中:L----圆弧部分的展开长度;mm k----圆心角除以直角的值; r----工件园角的内半径;mm t----工件板厚;mm 计算板金下料时经常总是相差1-2mm,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 1、可能你在计算长度时,不是用中性层来计算,因为板材在折弯时, 里层组织受压,外层组织受拉,一定要用中性层来计算。 2、你可能没有考虑折弯时的变薄系数,系数可以《板金下料手册》中 查到。 建议去买一本《板金下料手册》来看,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直角展开公司:0,28*1,57*t(料厚) 角度展开公司:0,28*1,57*t(料厚)*角度/90度 反折平:1,5t(料厚) 以上为五金模具设计经验值。希望能帮上你 Q235B材料的话一般是用材料厚度的至2倍,要求不高的话就用2倍计算,要求高的话那就要看下模大小,还有材料的拉申度的,这个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去试了,不同批次的材料都不一样的,有时就是同一张钢板上剪下来的也会不一样。比如我做过一批出口产品,414的材料4.75mm,在折四次的情况下公差要在50丝之内,我用的是倍,下模36,供参考。 折弯一次的:外型尺寸相加减去两个材料厚度再加一个材料厚度X折弯系数。折弯二次的:外型尺寸相加减去三个材料厚度再加两个材料厚度X折弯系数。折弯三次的:外型尺寸相加减去四个材料厚度再加三个材料厚度X折弯系数。

准确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实用公式

准确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实用公式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钢筋配料加工的依据。其精确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成型后能否符合设计尺寸,而且有时直接影响钢筋绑扎、构件定位尺寸甚至构件受力性 能。 对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目前多数教材和手册采用下式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 量度差计算可用理论公式或近似值公式。 理论公式为 式中 D为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α为钢筋弯折角度。 近似值可按表1取值。 表1 钢筋弯曲量度差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 端部弯钩增值理论公式为 近值可按表2取值。 表2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 钢筋直径d/mm ?6 8~10 12~18 20~28 32~36 一个弯钩长度/mm 4d 6d 5.5d 5d 4.5d 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无论按理论公式还是按近似值公式计算,其 结果误差甚小,精确度高。而外包尺寸的计算,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

其结果相差较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图1弯起钢筋为例,按通常计算外包尺寸的方法为 (1) 图1 弯起钢筋 为了分析其误差,下面按外包尺寸的含义,寻求计算外包尺寸的准 确公式。如图1所示,在斜段上任取横截面DC,将钢筋分成凹向相反的两段ABC和DEF。按外包尺寸的含义计算整个钢筋的外包尺寸如下: 外包尺寸=(AB+BC)+(DE+EF) =AB+(BC+DE)+EF 其中,AB=α, BC+DE=GD+DE=GE=HE-HG=h/sinα-dctgα EF=b+HB-HK=b+d/sinα-hctgα 代入后可得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