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件展开长度的计算

合集下载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
1.V型折弯计算公式:
V型折弯是最简单的一种折弯方式,常见于薄板的折弯加工。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展开长度=折弯线长度×π×弯曲角度/180
其中,折弯线长度指的是两个折弯边缘之间的直线距离,弯曲角度指的是两个折弯边之间的夹角,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
2.U型折弯计算公式:
U型折弯是将平板折弯成U形的一种方式,常见于制作箱体或管道。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展开长度=π×R×弯曲角度/180+2×t×弯曲角度/180
其中,R是U型折弯的半径,t是平板的厚度。

3.槽型折弯计算公式:
槽型折弯是在平板上制作一条槽,将其折弯成一种特定形状的方式,常见于制作复杂曲线形状的零件。

展开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展开长度=(2×L×e/h+π×R)×弯曲角度/180
其中,L是槽的长度,e是槽的宽度,h是平板的厚度,R是槽的曲率半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折弯展开计算公式只是一种近似的计算方法,实际折弯过程中还会受到材料的弹性变形、弯曲工具的半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各种折弯特征展开系数工科

各种折弯特征展开系数工科

各种折弯特征展开系数工科在工程领域中,折弯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成形技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弯曲来实现设计要求的形状和功能。

折弯特征展开系数是指在折弯过程中,为了保持金属材料的弯曲形式不改变,需要在原材料的展开图样上进行所需的尺寸调整。

因此,折弯特征展开系数在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折弯特征展开系数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折弯形状和材料。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弯特征展开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1.弯曲长度法弯曲长度法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折弯特征展开系数的方法,适用于细长的材料的折弯计算。

该方法的计算公式为:展开长度=弯曲长度×弧度展开长度指的是金属材料在折弯前的展开长度,弯曲长度指的是金属材料在折弯后的弯曲段的长度,弧度指的是折弯角度的弧度值。

通过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折弯特征展开系数,可以用于预测折弯后金属材料的展开图样。

2.K-因子法K-因子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折弯特征展开系数的方法,适用于较粗厚的材料的折弯计算。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折弯前和折弯后的长度差异,来计算折弯特征展开系数。

K-因子是一个与材料的物理性质和金属折弯工艺有关的系数,不同的材料和工艺会有不同的K-因子。

3.CAD软件模拟法现代工程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使用CAD软件中的模拟功能,可以模拟金属材料的弯曲过程,并根据所需的形状和尺寸来计算折弯特征展开系数。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准确地预测折弯后的尺寸和形状,并进行精确的设计。

工程领域中的不同折弯特征展开系数计算方法和应用有助于实现精确的设计和制造。

对于不同的折弯需求和材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实验和模拟结果来确定最终的设计参数。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

产品展开计算方法1.0目的为了使展开能够做到快速、准确,制定统一的展开计算方法。

2.0适用范围富运设备厂(二厂)3.0展开计算原理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一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4.0计算方法4.1展开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展开长度=料外+料外-补偿量4.2 冲朱嘴预冲底孔表(根据日东现有模具配置)4.3压铆紧固件系列预冲底孔表类产品)5、预开底孔5.1.展开过程中,除了对外形展开以外,对一些比如抽牙(翻边)攻丝,攻牙(挤牙.切削)翻边胀铆螺母(Z类产品).花齿压铆螺母(S类产品).压铆螺钉(FH类产品).压铆螺钉(NY类产品). 压铆螺母柱(SO、BSO、SOO、SOPC类产品)(注意3.5M3与M3底孔的差异).展开过程中,要先进行预开底孔(详细见附表五)6.开工艺孔:对于一些精度要求不高,需焊接打磨的产品,折弯转角处我们可以开一个折弯工艺孔,大小由板厚来决定,要比板厚大一些,也不宜过大,编程过程中尽量选用已使用过的合适的模具。

(便于减少模具及加工时间)。

6.1 图有三种情况:全包、半包、搭边。

①所有搭边关系的,无需开工艺孔;②对于有包边板厚T〈1.5mm,无需开工艺孔;③对于有包边且板厚T≥1.5mm,需在转角处加开工艺孔。

工艺孔有两种方式:圆和U形;长圆孔的圆心在折弯线上。

如图a.b所示1.展开后为线段的部分,将其处理成下图所示工艺孔形式:如图c所示工艺孔宽度取0.5(LASER)或2.0(NCT)。

1.1.当抽形边缘与折弯边(内尺寸)距离小于2.0mm,则会影响折弯加工,此时,相应折弯变形区作割孔处理或更改抽形尺寸,如附图e所示:1)在下列情况下,一律不允许开工艺孔:①有外观面或装配关系要求,未经客户允许的工件;②单独出货,未经客户允许的散件。

弯曲件展开的计算

弯曲件展开的计算

弯曲回弹
板料在塑性弯曲时有弹性变形的存在,使弯曲件产生角度和弯曲半 径的回弹,影响弯曲件的准确度,如下图所示。
影响回弹的因素:
1. 材料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σs愈大,回弹愈大。 2. 变形程度。相对弯曲半径R/t值愈大(零件变形程 度小),回弹大。反之R/t值小,回弹小。 3. 弯曲角度。弯曲角度大(即变形区大),累积回 弹最大。 4. 弯曲形状及弯曲方式。一般形状复杂的回弹小, 手工弯曲比模具弯曲回弹大。在生产中,一般通 过试弯曲后,再采取克服回弹的措施。
弯曲件展开长度的 计算
钣金制造
弯曲变形的特点
板料弯曲时,内层材料受压缩短,外层材料受拉伸长,中 性层在料厚度之间其长度不变。
最小弯曲半径——零件的弯曲极限
最小弯曲半径是指弯曲零件的内弯曲半径所允许的最小值,用Rmin表示
影响材料最小弯曲半径Rmin的因素: 1. 塑性指标(δ,ψ)越高, Rmin越小。
R/t Xo
0.1 0.32 0.25 0.35 0.5 0.38 1.0 0.42 2.0 0.46 3.0 0.47 4.0 0.48 4以上 0.50
例:图1-2所示零件的展开尺寸
直线段总长度:
∑L直=30 -(8+2)+ 40 -(8+2)+20+20+20
=110(mm)
弧线总长度(已知R/t=4,查表1-1,得Xo=0.48)
(a)单角弯曲件展开尺寸计算:如下图
L=L1+L2+kt
式中k——修正系数 (介于0.46~0.5之间, 软料取小值,硬料取 大)
(b)多角弯曲件展开尺寸计算
L=L1+L2+……+Ln+k1t(n-1)

钣金展开图计算规则

钣金展开图计算规则

3. 浮长销 3-1.为减少压痕,选用Φ10~12 的 LB 型, 3-2.销孔边到模具相应刃口边距离为 3.0~3.5mm 3-3.折弯边脱料,销孔间隔 20~30mm 3-4.抽孔,抽凸,铆钉亦配浮升销,也可做内打的形式顶料 3-5.折单边时,非折弯边可布 2~4 个浮升销 3-6.Φ8 顶料销配Φ10 荷重弹簧,止付螺丝为 M12, Φ10 顶料销配Φ12 或Φ14 弹簧,止付螺丝为 M14 或 M16, Φ12
K 值 0.32 0.33 0.34 0.36 0.38 0.39 0.4 0.42
R/T 5.0 6.0 7.0 >8.0
K 值 0.44 0.46 0.48 0.5
1-4. 拍平时: L=a+b-0.43t
1-5. 卷圆时: L=a+5.7*r+4.7*k1*t
1-6 N 折时: L=a+b+(0.5~0.6)t
圆角半径 R>T/2 的弯曲件: L=a+b+c+…L1+L2+L3…
R/T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L=π*(r+kt)*y/180
K 值 0.21 0.22 0.23 0.24 0.25 0.26 0.28 0.30
R/T 1.0 1.2 1.3 1.5 2.0 2.5 3.0 4.0
1-8.展开修正 针对我们目前的产品,新产品材料主要有 SECC,G1,SUS 等材料,同时在模具设计中,为达到新产品的形状来,
克服材料的反差,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工艺,加压,线压沟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新产品的展开,需针对不同的材料 及采取的工艺对新产品及展开进行修正.
1 螺丝 1-1. 紧固螺丝 1-1-1. 一般采用公制六角承窝螺丝 1-1-2. 螺丝孔边到边缘距离 D=(1.5~2.0)d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展开的计算方法
板材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部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处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过程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材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
到板材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钣金折弯展开计算

钣金折弯展开计算
4.7Z折2.
C≦3T时<一次成型>:
L=A-T+C+B+D+K
4.8 抽芽
抽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ABCD四边形面积=GFEA所围成的面积.
一般抽孔高度不深取H=3P(P为螺纹距离),R=EF见图
∵ T*AB=(H -EF)*EF+π*(EF)2/4
∴ AB={H*EF+(π/4-1)*EF2}/T
0 < R <Tλ=T/4
4.6 Z折1.
计算方法请示上级,以下几点原则仅供参考:
(1)当C≧5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要考虑到折弯冲子的强度)
L=A-T+C+B+2K
(2)当3T<C<5时<一次成型>:
L=A-T+C+B+K
(3)当C≦3T时<一次成型>:
L=A-T+C+B+K/2
4.13侧冲压平
图(a): 展开长度
L=A+B-0.4T
图(b): 压线位置尺寸 A-0.2T
图(c): 90°折弯处尺寸为A+1.0T
图(d): 侧冲压平後的产品形状
4.14 综合计算如图:
L=料内+料内+补偿量
=A+B+C+D
+中性层弧长(AA+BB+CC)
(中性层弧长均按“中性层到板料内侧距离λ=T/3”来计算)
以下Hmax取值原则供参考.
当R≧4MM时:
材料厚度T=1.2~1.4取Hmax=4T
材料厚度T=0.8~1.0取Hmax=5T

五金模具产品展开回单计算公式

五金模具产品展开回单计算公式

五金模具产品展开回单计算公式一、弯曲件展开长度计算。

1. 直角弯曲(90°弯曲)- 对于厚度为t的板料,弯曲内半径为r时,弯曲件展开长度L的计算公式为:- 当r/t≥0.5时,L = l_1 + l_2 - 0.4t,其中l_1和l_2分别为弯曲件直边部分的长度。

- 当r/t<0.5时,L = l_1 + l_2 - 0.5t。

2. 多角弯曲件。

- 对于有多个弯曲角的弯曲件,先分别计算每个弯曲部分的展开长度,然后将各直边部分长度相加。

例如,有两个90°弯曲角的弯曲件,内弯曲半径均为r,厚度为t,直边长度分别为l_1、l_2和l_3。

- 当r/t≥0.5时,展开长度L=l_1 + l_2 + l_3 - 2×0.4t。

- 当r/t<0.5时,展开长度L = l_1 + l_2 + l_3 - 2×0.5t。

二、拉伸件展开尺寸计算。

1. 无凸缘圆筒形拉伸件。

- 对于直径为d、高度为h、底部圆角半径为r的无凸缘圆筒形拉伸件,毛坯直径D的计算公式为:- D=√(d^2)+4dh - 1.72dr - 0.56r^{2}。

2. 有凸缘圆筒形拉伸件。

- 对于凸缘直径为d_f、筒部直径为d、筒部高度为h、底部圆角半径为r的有凸缘圆筒形拉伸件,毛坯直径D的计算公式为:- D=√(d_f)^2+4dh - 3.44dr - 0.56r^2。

三、翻边件展开尺寸计算。

1. 圆孔翻边。

- 对于圆孔翻边,预冲孔直径d_0的计算。

设翻边后孔的直径为D,翻边高度为h,材料厚度为t,翻边系数为K(K = d_0/D)。

- 当h≤(D - d_0)/2时,d_0 = D - 2h。

- 当h>(D - d_0)/2时,d_0 = D√(1 - frac{h){D}(1 - K)},其中翻边系数K一般根据材料的塑性和翻边工艺条件取值,常见材料的K值在手册中可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弯曲零件的展开长度计算
一、意义
压模具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产品弯曲部分展平成展开形状;展
定得准确与否直接涉及模具零部件的设计,所以零件展开长度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应力求准确。

二、说









































层。






L1——弯
曲前长度
L2——弯
曲后中性
层弧长
t——材
料厚度
r——弯
曲内圆角
半径
ρε—
—中性层
半径
(图一)弯曲件中性层
位置

⒉弯曲部分展开原则(见图一)弯曲部相等
⒊中







⌒⌒















ρε
=r+x*t
P2/5
ρε——中性层半径t——材料厚度
r——弯曲内圆角半径
X——中
性层位移
系数(见
图二)(图
二)
中性层
位移系
数X

三、弯曲件毛坯尺寸计算根据弯曲件结构形状不同、弯曲圆角半径不同和弯曲方法不同,毛
计算方法也不同。

㈠弯


r

0.5
t

r--





t--











如(图
三)示工
件,各处
r≥0.5t;
展开长度
是以弯曲
前、后中
性层长度
不变为原
则计算,
即:中性
层长=展
开长度
用下式表
示:
L=∑L直+
∑L弯=∑
L直+∑
[(π*α°
/180°)*
(r+x*t
)]
L——弯
曲件展开
长度
(mm)
∑L直——
弯曲件各
直线段长
度之和
(mm)
∑L弯——
弯曲件各
弯曲部分
中性层长
度之和
(mm)
α——
弯曲部分
角度
(°)
t——材
料厚度
(mm)
r——内
圆角半径
(mm)
P3/5
(图三)r≥0.5t 弯曲件
⒉示例
求(图
四)示毛
坯展开长
度,料厚
t=2
(图四)毛坯展开长度示例
解:
①L直
=L1+L2+L3 =17+20+1 5=52
②r1=3 t=2则
r1/t=1.5查(图二)得x1=0.36
③r2=5 t=2则
r2/t=2.5查(图二)得x2=0.39
④L弯=(π*90°
/180
°)*(r1+ x1*t)+(π*90°/180
°)*(r2+ x2*t) L弯=14.9
⑤展开长
L=L直+L弯
=66.9


r

0.5
t

r--





t--








尺㈡



(r

0.5t























P4/5




























L=∑L直
+K nt
L——弯
曲件展开
长度
(mm)
∑L直——
弯曲件各
直线段长
度之和
(mm)
n——弯
角的数量
t——材
料厚度
(mm)
K——系

K






单角弯曲

K=0.48-0.5软材料取下限(如铜、铝)
双角弯曲

K=0.45-0.48硬材料取上限(如不锈钢)
多角弯曲

K=0.125-
0.25
}
为了方便,在(图五)中列出了常见的毛坯展开(r ﹤0.5t )计算经验
(图五)r﹤0.5t
时毛坯
展开经
验公式
P5/5
㈢铰链式弯曲件及棒料弯曲件的展开计算又有别于上述方
















述四



由上面实例可以发现,理论计算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因材料
不同、弯曲工艺选择等造成);所以在实际中对于形状复杂或尺









































寸。

以上
五、
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