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各类折弯公式

各类折弯公式

3 展开计算原理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变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
4 计算方法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备注:
a标注公差的尺寸设计值:取上下极限尺寸的中间值作为设计标准值.
b孔径设计值:一般圆孔直径小数点取一位(以配合冲头加工方便性),例:3.81取3.9.有特殊公差时除外,例:Φ3.80+0.050取Φ3.84.
c 产品图中未作特别标注的圆角,一般按R=0展开.
附件一:常见抽牙孔孔径一览表
料厚
0.60.8 1.0 1.2类型
M3 3.5 3.7 4.0 4.2 M3.5 3.9 4.2 4.4 4.7 M4 4.4 4.6 4.9 5.1 #6-32 3.8 4.1 4.3 4.6
附件二:常见预冲孔孔径一览表
料厚
0.60.8 1.0 1.2类型
M3 1.2 1.5 1.5(1.8) 1.8 M3.5 1.2 1.5 1.5(1.8) 1.8 M4 1.2 1.5 1.5(1.8) 1.8 #6-32 1.2 1.5 1.5(1.8) 1.8说明:
1以上攻牙形式均为无屑式.
2抽牙高度:一般均取H=3P,P为螺纹距离(牙距).
3.内径:M3 Φ2.75 M3.50 Φ3.20 M 4 Φ3.65 #6-32 Φ3.10。

折弯精准计算公式及系数!

折弯精准计算公式及系数!

折弯精准计算公式及系数!
一.铁板90度折弯,正常折弯上模R0.5,下模V=5T,折弯系数为0.4T,V槽选用V=5T+R(R>0.5)
展开尺寸=L1+L2-2T+系数
备注:1. 2.5/SGCC孔边到折弯内寸是3.8MM时不会拉料,孔径
5.4,R0.5,V12
二、铁板6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三、铁板3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四、铝板90度折弯,正常折弯上模R0.5,下模V=5T,折弯系数为0.4T,V槽选用V=5T+R(R〉0.5)
展开尺寸=L1+L2-2T+系数
五、铝板6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六、铝板30度折弯(使用插深下模)
展开尺寸=L1+L2+系数
七、压死边系数(先使用插深下模折小角度,再用压平模压死边)
上图:展开尺寸=L1+L2-0.55T
上图:展开尺寸=L1+L2-0.55T+0.7W(W≤T)
上图:展开尺寸=L1+L2+3.14*(R+m)(2R>T)
T≤2.0,m=0.4T;
2.0<T≤
3.2,m=0.3T;
八、压段差系数
1、当W≥2T时:展开按照两次单折计算;
2、当W<2T、H≥2T时:展开按照两次单折计算;
3、当W<2T、H<2T时:展开尺寸=L+(H-T)*0.7;
4、当W<2T、H=T时:展开尺寸=L+0.15T;。

折弯补偿计算公式

折弯补偿计算公式

折弯补偿是在金属加工中,为了弥补材料在折弯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回弹和变形而进行的修正。

以下是常用的折弯补偿计算公式之一,称为K-Factor公式:
L = A - (K ×R ×α)
其中:
L:折弯后的有效长度
A:折弯前的长度(折弯线的长度)
K:折弯系数,表示材料的变形程度,是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厚度进行实验测定得到的常数R:折弯的内半径
α:折弯角度(以弧度表示)
这个公式通过将折弯前的长度减去由折弯系数、折弯内半径和折弯角度计算得出的修正值,得到折弯后的有效长度。

这样可以补偿材料的弹性回弹和变形,使折弯后的零件尺寸更接近设计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K-Factor公式是一种经验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具体的折弯工艺中,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以获得更精确的折弯补偿结果。

此外,不同的材料和折弯设备可能会有不同的折弯系数和公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公式和参数。

折弯力的计算公式

折弯力的计算公式

折弯力的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折弯力的计算公式”的文章:咱先来说说啥是折弯力。

想象一下,你要把一块铁板折成一个特定的形状,就像折纸一样,但是这铁板可没那么好摆弄,得费不少力气,而这个力气大小就是咱们要说的折弯力。

那这折弯力咋算呢?这可得有个公式。

一般来说,折弯力 = (板厚×板宽×屈服强度×折弯长度)÷(下模开口宽度×2)。

这里面每个因素都挺关键的。

比如说板厚,那板子越厚,你要折弯它就得使更大的劲,就像掰厚树枝比掰细树枝费劲一个道理。

板宽也是,宽的板子自然比窄的更难折弯。

屈服强度呢,这是材料本身的一个特性,有的材料天生就硬,屈服强度高,折弯它就得多出力。

我给您讲个我之前碰到的事儿。

有一回在工厂里,师傅让我算一个零件的折弯力。

我当时心里还挺没底的,拿着尺子量这量那,把数据往公式里套。

那零件的板厚有 5 毫米,板宽 20 厘米,屈服强度 300 兆帕,折弯长度 30 厘米,下模开口宽度 40 毫米。

我就赶紧算啊,(5×200×300×30)÷(40×2),算出来这折弯力可不小。

师傅在旁边看着,还时不时指点我两句,说我哪个数据量得不准,哪个单位没换算对。

最后算出来,师傅点点头,说还不错,就是以后要更仔细点。

从那以后,我对折弯力的计算就更上心了,每次都反复核对数据,生怕出错。

再说说折弯长度,这长度越长,折弯力也跟着涨。

下模开口宽度呢,开口越大,相对需要的折弯力就小一些。

在实际工作中,准确计算折弯力可太重要了。

如果算少了,机器可能带不动,折不出想要的形状;算多了呢,又浪费能源和成本。

所以啊,咱们得把这个公式牢记在心,还得会灵活运用。

您想想,要是一个厂家生产一大批零件,折弯力没算对,那得浪费多少材料,耽误多少工夫啊!所以说,这小小的折弯力计算公式,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总之,折弯力的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搞清楚每个参数的含义,多实践,多琢磨,就一定能把它玩转,让咱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折弯工作压力计算公式

折弯工作压力计算公式

折弯工作压力计算公式1.弹性折弯压力计算公式:在弹性折弯过程中,材料会恢复到折弯前的形状和弯曲轴线,不发生永久形变。

a.典型的弹性折弯材料的折弯压力计算公式:P=K*Y*T*S其中P为折弯工作压力(N或lbs)K为材料系数,与材料的弹性模量有关Y为折弯角度的计算系数T为板料的厚度(mm或in)S为板料的刚度系数。

b.弹性折弯角度的计算系数Y:Y=(1+K*(D/T)^2)^0.5其中D为折弯模的顶边至折弯轴心的距离(mm或in)。

c.板料的刚度系数S:S=(1+(2*R)/T)*(T/W)^2其中R为板料的弯曲半径(mm或in)W为板料的宽度(mm或in)。

2.塑性折弯压力计算公式:在塑性折弯过程中,材料会发生永久形变。

a.典型的塑性折弯材料的折弯压力计算公式:P=K*R*L*S其中P为折弯工作压力(N或lbs)K为材料系数,与材料的弹性模量有关R为板料的弯曲半径(mm或in)L为折弯模的长度(mm或in)S为板料的刚度系数。

b.板料的刚度系数S的计算方式同样适用于塑性折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适用于标准的折弯工艺和材料,对于特殊材料或折弯方式(如U型折弯、V型折弯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此外,公式中的材料系数K、弯曲半径R、折弯模的顶边距离D和长度L等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计算。

对于折弯工作压力的计算,还可以通过折弯力试验来确定。

通过在实际折弯中测量所需的压力,然后反推出材料的压力。

这种方法更为准确,但需要在实际生产中进行试验,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折弯计算

折弯计算

折弯计算(直角)一、一般方法:计算零件的展开尺寸一般有2种方法,一种是计算所有外形尺寸(即下图中的ABC尺寸)的总和,然后减去折弯个数与2倍板厚(折弯系数)的乘积,公式为:A+B+C-2*2t,另一种方法是计算所有内形尺寸(即下图中的abc尺寸)的总和即可,公式为:a+b+c;二、零件R443586A(DD005486)为例:三、细节图:四、试计算:以计算该零件的展开尺寸为例,依方法一计算公式为:40+(210+2t)+(25+35+2t)-5*2t分析:尺寸210=118+38+54,但是需要计算外形尺寸,故尺寸38和54与实际的外形尺寸各相差一个板厚t,所以最后需加2t。

同理可得25+35+2t。

最后减去折弯即可。

依方法二计算公式为:(40-t)+(210-3t)+(25+35-2t)五、建议:目前TP使用的是方法一,简便的计算方法为:先计算尺寸较复杂的一侧总尺寸(210),然后观察尺寸中间共通过几个板厚(2个),不包括上下边界的板厚,在总尺寸(210)上加上经过的板厚即可快速计算出该侧的外形尺寸(210+2t)。

六、其他:目前厂内除了村田流水线以外,所有自制零件的折弯系数均简单计算为2倍板厚。

实际操作上的折弯系数是与2倍板厚稍有差别的,另外不同厂商提供的板材,折弯系数也有差别。

当然,这是题外话,只是介绍下,大家了解即可。

下面介绍下村田钣金流水线的折弯计算。

村田流水线简单来说,折弯系数不是2倍板厚,而是2.2。

以R424774A为例,展开尺寸计算为:35+40+414+40+35-2.2*4=555.2,实际使用为555。

长边尺寸可自行计算为:25+41.5+2108+41.5+25-2.2*4=2232.2,实际使用为2232。

以下内容了解即可,若上述内容掌握稍显吃力者,下面的内容建议先不要看:上述折弯系数2.2为理论值,实际村田流水线的长边机和短边机的折弯系数是不一样的,而且铁板和不锈钢也不一样,具体尺寸为:短边为2.4,长边铁板为2.16,长边不锈钢为2.18。

木工圆弧折弯角度计算公式

木工圆弧折弯角度计算公式

木工圆弧折弯角度计算公式在木工加工中,经常需要对木材进行弯曲加工,而圆弧折弯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

在进行圆弧折弯加工时,需要准确计算出所需的折弯角度,以确保加工出符合要求的曲线形状。

本文将介绍木工圆弧折弯角度的计算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木工加工。

圆弧折弯角度的计算公式如下:θ = (180 / π) arctan((2 R sin(α / 2)) / (L R (1 cos(α / 2))))。

其中,θ代表所需的折弯角度,R代表圆弧的半径,α代表圆弧的弧长,L代表木材的长度。

在使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圆弧的半径R。

圆弧的半径R是计算折弯角度的重要参数。

在进行圆弧折弯加工前,需要先确定所需的圆弧半径。

通常情况下,圆弧的半径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也可以根据木材的弯曲性能和加工设备的限制来选择。

2. 确定圆弧的弧长α。

圆弧的弧长α是指圆弧的长度,也是计算折弯角度的重要参数。

在进行圆弧折弯加工前,需要先确定所需的圆弧弧长。

通常情况下,圆弧的弧长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也可以根据木材的长度和弯曲形状来选择。

3. 确定木材的长度L。

木材的长度L是指待加工的木材的长度。

在进行圆弧折弯加工前,需要先确定木材的长度。

通常情况下,木材的长度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来确定,也可以根据加工设备的限制和木材的原始长度来选择。

通过以上计算公式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好地计算出木工圆弧折弯的角度,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加工。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计算公式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

除了上述的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来计算木工圆弧折弯的角度,比如使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或者通过实验测量来确定折弯角度。

不同的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总之,木工圆弧折弯角度的计算是木工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准确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加工,得到符合要求的成品。

希望本文介绍的计算公式和注意事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在木工加工中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圆弧折弯加工。

各类折弯公式

各类折弯公式

各类折弯公式
以下是常见的几类折弯公式:
1. 弧形折弯公式:
- 弧形折弯长度公式:L = π * (R + t * K)
其中,L为弧形折弯长度,R为弧形半径,t为折弯板材厚度,K为K值(由折弯机具体设定而定)。

2. V型折弯公式:
- V型折弯长度公式:L = 2 * (t + R * tan(α/2))
其中,L为V型折弯长度,t为折弯板材厚度,R为V型半径,α为V型角度。

3. U型折弯公式:
- U型折弯长度公式:L = 2 * π * R + π * H
其中,L为U型折弯长度,R为U型内半径,H为U型高度。

4. Z型折弯公式:
- Z型折弯长度公式:L = 2 * (t + H + R * tan(α/2))其中,L为Z型折弯长度,t为折弯板材厚度,H为Z型高度,R为Z型弧形半径,α为Z型角度。

这些公式是常见的折弯公式,具体使用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两本书,一本是钣金手册,桔黄色皮的,很厚,另外一本是冷加工手册,绿色封面的,薄一些。

如果是简单的直角折弯,一般来说,算料的时候,数一下有多少个弯就行了,每个弯减一个板厚。

L=外形长-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为30度可者90度,R为弯曲半径
展开尺寸是把每段相加,在减去你每道弯有1,8倍SECC,SPCC和如果折弯数连续有4折以上的建议你先试样。

折弯件上面折边如果要开孔,一般将它们画出来,找到延长线(按照中线),按几何法计算:
L=外形长-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为30度或90度,R为弯曲半径;如你折的是1.0的板子,折弯件的宽度加高度再减1.0X折弯的刀数。

理论计算法:1,圆角很小(R<0.5δ)的弯曲件展开法。

L=L1+L2+Kδ ,式中K——介于0.48~0.5之间,软料取下限,硬料取上限。

多角弯曲时:L=L1+L2+.......+Ln+K1δ(n-1),
式中 L1,L2.....Ln——各直边的内线长度(毫米),n——直边的数量。

K1——在双角弯曲时,介于0.45~0.48之间;在多角弯曲时为0.25(对于塑
性更大的材料可减至0.125).
如何算折弯尺寸
现在经常要算一些板金及铁线的下料,但碰到折弯的地方,算出来总会差1—2mm(一般用1.6x厚度来减),如果碰上角度问题,那就差更远了。

哪位师傅能帮忙讲解一下如何算?越详细越好!
我也有个折弯公式,但不会用。

BA=P(R+KT)A/180
算你问对人了。

我发明的一个最简单公式:
L=k*(1.6r+0.5t)
其中:L----圆弧部分的展开长度;mm
k----圆心角除以直角的值;
r----工件园角的内半径;mm
t----工件板厚;mm
计算板金下料时经常总是相差1-2mm,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
1、可能你在计算长度时,不是用中性层来计算,因为板材在折弯时,里
层组织受压,外层组织受拉,一定要用中性层来计算。

2、你可能没有考虑折弯时的变薄系数,系数可以《板金下料手册》中
查到。

建议去买一本《板金下料手册》来看,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直角展开公司:0,28*1,57*t(料厚)
角度展开公司:0,28*1,57*t(料厚)*角度/90度
反折平:1,5t(料厚)
以上为五金模具设计经验值。

希望能帮上你
Q235B材料的话一般是用材料厚度的1.75至2倍,要求不高的话就用2倍计算,要求高的话那就要看下模大小,还有材料的拉申度的,这个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去试了,不同批次的材料都不一样的,有时就是同一张钢板上剪下来的也会不一样。

比如我做过一批出口产品,414的材料4.75mm,在折四次的情况下公差要在50丝之内,我用的是1.85倍,下模36,供参考。

折弯一次的:外型尺寸相加减去两个材料厚度再加一个材料厚度X折弯系数。

折弯二次的:外型尺寸相加减去三个材料厚度再加两个材料厚度X折弯系数。

折弯三次的:外型尺寸相加减去四个材料厚度再加三个材料厚度X折弯系数。

依次类推。

折弯系数在公式中的代号是K
求钣金折弯开料计算方法和系数表
铁材及白铁钣厚系数 -2T+K 适用范围 (内尺寸) 0.3 0 -0.60 > 2.3 0.4 0.1 -0.70 > 2.3 0.5 0.15 -0.85 > 2.3 0.6 0.2 -1.00 > 2.4 0.8 0.3 -1.30 > 2.4 1.0 0.4 -1.60 > 3.5 1.2 0.5 -1.90 > 4.0 1.4 0.55 -2.25 > 4.5 1.5 0.6 -2.40 > 4.5 1.6 0.6 -2.60 > 4.5 1.8 0.7 -2.90 > 5.5 2 0.7 -3.30 > 6.5 2.3 0.8 -3.80 > 7.5 2.5 0.8 -4.20 > 8.0 2.6 0.8 -4.40 > 8.0 3.0 1.0 -5.00 > 10.0 4.0 1.2 -6.8 > 13.0 4.5 1.3 -7.7 > 13.0 5.0 1.3 -8.7 > 22.0 6.0 1.5 -10.5 > 22.0 6.3 1.2 -11.4 > 27.0 6.35 1.2 -11.5 > 27.0 10 3.6 -16.4 > 36.0 铝钣厚系数 -2T+K 适用范围 (内尺寸) 0.50 0.25 -0.75 > 2.3 0.60 0.30 -0.90 > 2.4 0.80 0.40 -1.20 > 2.4 1.00 0.50 -1.50 > 3.5 1.20 0.60 -1.80 > 4.0 1.50 0.75 -2.25 > 4.5 1.60 0.80 -2.40 > 4.5 2.00 1.00 -3.00 > 6.5 2.30 1.10 -3.50 > 7.5 3.00 1.50 -4.50 > 10.0 4.00 2.00 -6.00 > 13.0 5.00 2.50 -7.50 > 22.0 举个例子,1mm铁板就按0.4,最后两组数字不用看.
xx =6 推荐答案钣金工艺参数90°钣金扣除非90°钣金扣除序号厚度钣金扣除材料用K因子 1 1.0mm 1.75mm 铁板 0.2 2 1.2mm 2.15mm 不锈钢 0.5 3 1.5mm 2.65mm 4 2.0mm 3.5mm 5 2.5mm 4.3mm 6 3.0mm 5.3mm 拔眼底孔序号规格底孔序号规格底孔 1 M3 Φ1.75 3 M5 Φ2.5 2 M4 Φ2.0 4 M6 Φ2.5 压铆螺柱序号规格底孔序号规格底孔 1 M3*高Φ4.2 3 M5*高Φ7.2 2 M4*高Φ7.2 4 M6*高Φ8.75 压铆螺母序号规格底孔序号规格底孔 1 M3 Φ4.25 3 M5 Φ6.4 2 M4 Φ5.4 4 M6 Φ8.75 攻丝牙底孔

夕,只因有你,
总有一些人牵肠挂肚难以忘记,
总有一些日子温暖甜蜜最为珍惜
从春夏到秋冬,从陌生到熟悉,
虽不能时时联系,却总在特别的日子想起你,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因为有你,再苦生活也不觉得累,
再大的险阻也无所畏,
再大的波折也不担忧,
再痛的经历也会忘记,
因为有你,我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相识,是最珍贵的缘分,
牵挂,是最真挚的心动,
思念,是最美丽的心情,
问候,是最动听的语言,
更是我们情谊永远不变的纽带,
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爱是种体会,即使心碎也觉得甜蜜,
爱是种感受,即使痛苦也觉得幸福,
爱是种缘分,即使分离也觉得快乐,
七夕到了,最真诚的祝福送给你,
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单身人士找到爱的方向,
愿情侣们找到幸福的天堂,
愿夫妻找到温暖的避风巷,
愿岁月抚平生活的忧伤,愿爱的花瓣轻舞飞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