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效率知识整理

科目:行政管理学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文秘教育班级:20110241

学号:2011024115 姓名:宁功宪

教师:高老师

作业一:

请查阅有关材料,梳理国内关于“公平与效率”争论的有关材料,总结在“公平与效率”争论中,我国政府职能调整过程。

要求:

1、字数不少于1000字。

2、关于“公平与效率”争论的有关材料,材料内容真实,有据可查。

3、我国政府职能调节过程,时间要截止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

4、试分析及预测未来调整的方向。

从“公平与效率”之争看我国政府职能调整

效率与公平,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重点权衡的问题。把市场的经济效率与共同富裕的公平目标结合起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在经济学中,效率是指社会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生产所提供的效用满足的程度,它不是生产多少产品的简单的物量概念,而是一个社会效用或社会福利概念。公平是一个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与评价,其原则和标准因时代和社会制度而已,内容涉及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现代的经济社会面临这样的选择:以效率为主要目标,还是以公平为主要目标,抑或两者并重?

一、改革开放初期,解决公平与效率之争的理论与实践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主要是涉及分配制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我们党第一次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当时收入分配的总原则。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由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效率优先原则,对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劳动者都是平等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有利于打破长期形成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适当拉开个人收入差距,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改变经济效率低下的状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必须在分配上兼顾公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差距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有的来自按劳分配的因素,来自于劳动者的个人天赋和工作能力的差异;还有体制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等。只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个人收入差距存在就有其合理性。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还要求在促进和提高效率,允许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前提下,防止收入分配高低悬殊,建立起比以往社会形态更公平的分配制度。

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重申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对公平与效率的调整

党的十六大报告继续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新思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三、以习近平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对公平与效率的调整。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基

本经济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一年来,我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推进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

四、未来的调整方向。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我国政府根据改革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完善分配制度,为更好的实现公平与效率作出了很多的努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提法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重要价值。但如今的中国改革已经结束了初期的启动阶段,而进入现代制度建设时期,在这样的时期这个提法就逐渐显示出局限性。第一,这一提法没有区分价值观和具体政策这样两个层面上的公正。第一层面是作为基本价值观的公正,这个公正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基本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讲,现在社会在基本制度建设安排方面必须以公正这样的价值观为基本的依据,在这样的层面上公正是最为重要的,不存在公平和效率谁是优先的问题。第二层面上的公正问题是具体的政策制定,这涉及到我们经常谈论到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也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段经济效率和再分

配两者的分量谁轻谁重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解决公正和效率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某个历史时段偏重于效率是正常的,但是这种趋向应以不损害社会的基本制度为前提。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这样的定位是不全面的。社会公正是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基本依据,无论是在社会再分配领域还是初次分配领域都必须遵循,初次分配领域如果不重视公正问题会增大再分配的难度,从而形成整个社会的严重问题。现在中国社会的收入差距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重视初次分配的公正问题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第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意味着政府主要职能的错位。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公正,在改革开放以前政府扮演着全能型的政府角色,而在开放以后试图扮演经济型的政府,以取代企业家和相关职业群体的位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就是一个经济型政府职能定位的明确表述,这是它的局限。

正是由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说法存在上述的缺陷,所以这一提法对中国经济发展、对于现代社会的制度建设必定产生不利的影响。现在的制度建设必须以现代的价值观包括现代的社会公正观来进行,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样的提法是轻视了现代的基本价值观,尤其轻视了社会公正观,从而会延误中国社会的建设发展。由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在更注重公平的同时也要注重效率。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时,应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虽然这是之

前的人大会上所提到的,但确实也是我国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应该有针对性。应该在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来促进效率的提升。就如同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最后经济发展了才来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不明智的。

总之,目前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分析国内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原则,通过构建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税收制度,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力度等手段,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把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以达到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