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经主要地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课外阅读长征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课外阅读长征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课外阅读长征考试知识点一、长征路径及主要历史事件长征是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性战略转移。

以下是长征路径及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知识点:1. 长征路径: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终点是陕西延安,全程约12000公里。

长征路径经过云南、贵州、四川、甘肃等地,跨越了五岭十八川,途经大渡河、金沙江、岷江等大江大河。

2. 中央红军突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开始了长征。

红军党中央通过实施分兵计划,分成多个纵队,采取突围战术,努力寻找出口。

3. 渡过大渡河: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了渡过大渡河的考验。

红军采取了木筏、皮筏等多种方式,成功渡过了急流险滩,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4. 渡过金沙江:红军长征途经的金沙江水势湍急,对红军来说是一道巨大的难关。

红军通过筹措船只、攀登悬崖等方式,最终成功渡过了金沙江。

5. 瑞金会师: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艰苦的考验,然而在瑞金会师时,红军又得以重新汇合,增强了士气,为继续长征积蓄了力量。

二、长征的意义和影响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长征的一些意义和影响的知识点:1. 提升红军战斗力:长征是红军进行锻炼和提升战斗力的重要历练。

长征途中,红军面对重重困难和艰险,坚持斗争,锻造了铁一般的红军队伍。

2. 扩大了红军影响力:长征过程中,红军通过与当地群众的交流互动,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进一步扩大了红军的影响力。

3. 统一了共产党的领导:长征期间,党中央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下,通过坚定领导和正确指导,统一了红军的行动,确立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地位。

4. 吸引了大量青年参加红军:长征的英勇壮举吸引了大量的青年人参加红军队伍,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三、长征文学作品长征是一段充满英雄主义和鲜明战斗精神的历史,激发了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长征文学作品的知识点:1. 《红岩》:这是一部由冯至创作的长征小说,通过描写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长征生活,展现了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长征简介 (2)

长征简介 (2)

长征简介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长征行动。

这次行军是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进行的,途经中国的西南地区,跨越了18个省份。

长征被称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起因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后,为了逃离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围剿,决定实行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长征的起因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敌人包围下必须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

行军路线长征的行军路线全长约12000公里,经过了川陕、湘鄂渝、滇桂黔等地区。

红军经历了泸定桥、毛儿盖、若尔盖草地、夹金山、大渡河、小金县、千岛湖、湘江、四渡赤水、贵阳、贺兰山等重重困难和艰险。

纪念意义长征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开始从农村武装转向新的革命出发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影响和意义长征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首先,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壮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红军的英勇斗争精神。

其次,长征中产生的一系列战略和策略的创新为红军在解放战争中获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最后,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了一种坚定的思想,即“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牢记使命”。

长征也为世界革命提供了启示。

长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和艰险的条件下坚定而有力的领导能力,为其他国家的共产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结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次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树立起一支紧密团结且坚定无比的领导核心,展现了红军的英勇斗争精神。

长征的成功不仅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世界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壮举,也是世界革命的榜样。

长征的路线简单概括

长征的路线简单概括

长征的路线简单概括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逃离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以及革命继续发展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和战斗行动。

在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从江西苏区出发,穿越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最终到达陕北,历时约一年, 来回长达两万五千多公里,被称为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为伟大的行军之一。

长征的路线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节点:1. 出发点:长征的起点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政权所在地,也是红军的根据地。

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于1934年10月开始出发。

2. 途经云贵川:红军先是向西南方向进军,穿越了云南和贵州两个省份。

途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战斗,与当地群众结成游击队,并通过游击战争的方式破坏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并保持了相对的战略优势。

3. 横渡大渡河:红军在贵州遇到了寒冷的冬季和人力物力的严重不足,被迫于1935年1月横渡了险峻的大渡河。

这一举动不仅使红军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短暂休整,还成功躲过了敌军的严密包围。

4. 超越长江:红军继续北进,途经湖南和湖北两省,最终于1935年10月成功渡过了长江。

这是长征路线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红军通过巧妙的战术避免与国民党军队正面交战,以免陷入被消耗的局面。

5. 西进陕北:红军继续向北,穿越湖北和陕西两个省份,最终于1936年10月抵达陕西省。

陕北成为了红军新的根据地,也标志着长征的结束。

红军在陕北成功扩大了影响力,也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征路线的成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和毛泽东的军事智慧。

长征这段漫长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和诸多挑战,但红军始终坚持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革命信念,最终成功完成了长征的使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长征路线及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路线及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路线及重要事件概括
长征主要路线:
瑞金——红军集结于渡——湘江战役——乌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安顺场)——勇夺泸定桥——懋功会师(红一四方面军)——翻雪山(夹金山等)——过草地(松藩大草原)——激战腊子口——陕甘宁大会师——延安
红军七次会师:
各路红军经历过七次大的会师,即红二、红六军团的木黄会师,红一、红四方面军的懋功会师,红二十五军同陕甘红军的会师,中央红军同红十五军团在陕北刘志丹陕北红军的会师,红二、红四方面军的甘孜会师,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宁会师,红一、红二方面军的将台堡会师。

其中会宁会师和将台堡会师,才是最有历史意的三大红军主力大会师。

长征最初的目的地不是延安,而是向西进军,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中共中央决定让湘赣地区的红六军团先行出发探路,先到达湘西同贺龙所率领的红二军团会师。

过程中不断的评估敌我实力,不断调整方向,审时度势,走出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长征知识点

长征知识点

长征知识点
长征是指中华民族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34年10月16日至1936年10月这两年半的时间里,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青海、甘肃等地,最终到达陕北的一次战略大转移行动。

长征的知识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背景: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围剿而进行的战略撤退行动,也是为了寻找革命发展的新道路。

2. 路线:长征主要分为红军长征和工农革命军长征两条线路,红军长征主要经过四川、贵州、云南,最终到达陕北,而工农革命军长征主要经过西北地区。

3. 困难和牺牲: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恶劣的自然条件、敌人的围剿与追击,战士们需要经受长时间的徒步行军、缺乏食物和药品等一系列困难与艰苦。

4. 战略转移:长征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实现战略转移,通过长征,使红军得以在敌军围剿中保存实力并积蓄力量,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基础。

5. 知名事件:长征中发生了一系列著名的事件,如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草地会议等。

这些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6. 影响: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一个里程碑,不仅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领导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长征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_长征时间起点和终点

202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_长征时间起点和终点

202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_长征时间起点和终点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那么你知道今年202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几周年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_长征时间起点和终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2021年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1936年,红军三个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因此,2021年是长征胜利85周年!<<<返回目录长征时间起点和终点红军长征起点:江西瑞金。

红军长征终点:陕西吴起、甘肃会宁。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1、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2、红二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22日,历时12个月零5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

3、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藏、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返回目录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

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

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长征的路线简单概括

长征的路线简单概括

长征的路线简单概括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了转移红军主力,在敌人的追击下艰难跋涉的一次伟大行军壮举。

红军经历了长达一年的千里跋涉,总里程约25000公里,跨越了十几个省份。

长征的路线可以简单概括为四段:第一段是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湖南、湖北、贵州,向西北方向突围;第二段是穿越大渡河,攻克蒋介石军队的命门,进入四川;第三段是穿越四川盆地,通过川西北进军甘肃;第四段是穿越青藏高原,最终进入陕北。

首先,长征的第一段路线,经历了激烈的战斗和艰苦的行军。

红军经过湖南、湖北、贵州等地,顶着敌军的猛烈进攻,艰难突围,进入了四川。

这段路线中,红军风雨兼程,利用地形和游击战术,成功躲避敌人的围剿,粉碎了敌人的围堵。

接下来,穿越大渡河是长征的第二段路线。

大渡河被誉为蒋介石军队的命门,红军需要攻克这个难关。

红军通过搭建木筏、水泉渡河等方式,顽强地渡过了大渡河,成功打破敌人的封锁,真真正正地站在了四川土地上。

第三段路线是穿越四川盆地,进军甘肃。

四川盆地地势险要,敌人在这里设置了重重的防线。

然而,红军依靠群众基础和灵活的战术,顺利穿越了四川盆地,打破了敌人的封锁。

最后一段,红军要穿越青藏高原,进入陕北。

青藏高原地势险峻,气候恶劣,是红军长征路上最具挑战的路段。

红军需要面对高海拔、严寒、缺氧等困难,在极端的环境下艰难前行。

但红军勇往直前,最终成功越过青藏高原,踏上了陕北的土地。

长征的路线远比以上所述复杂,它涉及了更多的具体地点和战斗细节。

然而,我们可以从这个简洁的概括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长征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敌人的追击,我们不能气馁和退缩,而是应该奋勇向前,寻找突破口、利用有利条件,坚持抗战、坚持信仰。

这是长征给予我们的宝贵指导意义。

七律长征经过的五个地方

七律长征经过的五个地方

七律长征经过的五个地方
一、南泥湾
南泥湾是长征的起点之一。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在江西瑞金南泥湾集结,准备开始长征。

南泥湾地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军民困于山区,生活十分困苦。

但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红军培养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革命意志。

二、大渡河
大渡河是长征的第一个大河障碍。

红军在穿越大渡河时,遭遇了敌军的猛烈炮火和阻击,战斗异常激烈。

红军英勇奋战,最终成功渡过大渡河,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三、四川
四川是长征的重要经过地之一。

红军经过四川时,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支持。

四川地势复杂,红军在行军中遭受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顽强地前行。

四、云南
云南是长征的又一道难关。

红军在云南地区遭遇了严峻的战斗和生存环境。

他们在与敌人的殊死搏斗中,不断壮大自己,争取战略上的主动。

五、贵州
贵州是长征的最后一站。

红军在贵州地区取得了重大胜利,打击了
敌人的气焰,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同时,贵州也成为了红军休整和补给的重要地方。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获得胜利的关键之一。

长征经过的南泥湾、大渡河、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见证了红军的艰苦奋斗和取得的伟大胜利。

长征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途经主要地点
箭头1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
箭头2 红两方面军长征路线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
箭头4 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
箭头6 红六军团西征路线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
箭头7 红七军团北上路线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
箭头10 红1十军团北上路线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
箭头25 红二十五军西征路线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
红体字为革命根据地以及游击区泸定、天全、名山、懋功、两河口、炉霍、甘孜、苍溪;
敌军进攻方向
黑色箭头为敌军进攻方向巴中、毛儿盖、阿坝、巴西、山阳、柞水、卢氏、腊子口;
黑色锯齿标记为敌军封锁线淳化、会宁、将台堡、延安、永坪镇、吴起镇、神木。

主要路线:瑞金→遵义→胶平渡→安顺场→泸定桥→雪山草地→毛儿盖→静宁→吴起镇→会宁
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时间: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

1928年9月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西康特别区正式建为行省。

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员会。

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

按现在行政区划为15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

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六万五千余里。

其中: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二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年零7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一万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