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业有限公司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

合集下载

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以镇城底矿为例

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以镇城底矿为例

镇城底矿位于山西省古交市镇城底镇境内,井田面积223.8396km ,核定生产能力160万t/a,未来五年矿井主要开采2.3号、8号煤层。

矿井现布置生产采区7个,分别为南一、南二、南三、南六采区,西一采区,东一、东二采区。

其中西一、东一、东二采区已采完,采区已封闭。

目前主要在南一、南二、南三和南六采区生产。

1 矿井水文地质查明程度1.1 含水层井田内含水层主要有奥陶系石灰岩岩溶含水岩组、太原组石灰岩岩溶含水岩组、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及第四系全新统砂砾含水岩组。

其中,奥陶系上马家沟组含水层属富水性中等到富水性强的含水层(图1);峰峰组含水层富水性南北差异较大,东南部地段甚至可视作非含水层(图2);太原组、山西组及石盒子组含水层富水性弱;第四系含水层富水丰富。

1.2 矿井水患查明程度镇城底矿开采主要水患是地表水、顶板水、采空区积水(本矿采空区积水及周边煤矿小窑积水)、奥灰水及隐伏构造导水。

1.2.1 地表水及顶板水[3]2.3号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为29.18m,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下石盒子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但煤层底板较高处位于西一采区小窑分布区,离地表仅仅50m,上覆还有松散层、破碎带等,有可能会导通浅层地表水。

但五年采掘远离该区域,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威胁不大。

8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上部K2、L4灰岩水,富水性弱,对安全生产威胁不大。

陈 敏(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以镇城底矿为例图2 Of 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2图1 O s 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图21.2.2 采空区积水采空区面积虽不断增大,但井巷工程实测控制,各煤层采空范围清楚,采空积水量根据相邻工作面积水情况、探放水情况类比分析,积水量和水位比较准确。

8号煤层导水裂缝带高度大于2.3号煤层间距,上部采空区积水对下伏煤层开采影响较大,疏放不及时会有重大安全隐患。

五年采掘计划内应提前对金之中煤矿2.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及22620工作面积水进行探放。

某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系统论证报告材料

某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系统论证报告材料

XXXX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XXXX aaaa二〇一七年十月报告编号HZI-2017-10-28aaaa目录前言 (1)1 矿井概况 (2)1.1煤矿基本情况 (2)1.1.1 煤矿位置 (2)1.1.2 矿井围 (2)1.1.3 交通状况 (3)1.1.4 自然地理 (4)1.1.5 四邻关系 (5)1.2煤矿生产建设概况 (6)1.2.1 矿井开采历史 (6)1.2.2 矿井生产现状 (10)1.2.3 矿井未来五年采掘规划 (10)1.3煤矿以往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11)1.3.1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 (13)1.3.2 物探工作 (15)1.4矿井水文类型划分及煤矿水患补充调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16)1.4.1 矿井水文类型划分报告评述 (16)1.4.2 煤矿水患补充调查报告评述 (17)2 地质概况 (17)2.1矿井地质 (17)2.1.1 地层 (17)2.1.2 含煤地层 (19)2.1.3 构造 (20)2.2可采煤层 (24)2.3水文地质概况 (25)2.3.1 区域水文地质 (25)2.3.2 井田水文地质 (27)2.3.3 矿井充水因素 (29)3 矿井水患分析 (37)3.1地表水 (37)3.2老空水 (37)3.3煤层底板奥灰承压水 (38)3.4煤层顶板含水层水 (38)3.5隐伏构造 (39)3.6未封堵及封堵不良钻孔、废弃(关闭)井筒 (39)4 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 (40)4.1水害防治分区划分 (40)4.1.1 可采区 (40)4.1.2 缓采区 (44)4.2分区管理措施 (44)4.2.1 可采区防治措施 (45)4.2.2 缓采区 (48)4.2.3 禁采区 (48)5 结论及建议 (49)5.1结论 (49)5.2问题建议 (49)附图目录附件目录附件1:《XXXX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评审意见附件2:《XXXX地面三维地震勘探报告》评审意见书附件3:《XXXX地面瞬变电磁勘探工程成果报告》评审意见附件4:皖北煤电集团公司文件皖北煤电秘发[2016]135号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关于《XX煤矿矿井水患补充调查报告》评审意见的批复及评审意见附件5:《XXXX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评审意见附件6:皖北煤电集团公司文件皖北煤电生技[2017]89号关于《XXXX带压开采安全性评价报告》评审意见的批复及评审意见附件7:《XXXX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评审意见附件8:矿方承诺书附件9:编制单位承诺书附件10:采矿许可证附件11:编制单位勘查资质证书前言1、目的、任务XXXX为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生产矿井,该矿井前身为岚县地方国营候家岩煤矿附属一矿,始建于1962年,1966年投产。

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编写提纲1 前言扼要叙述本次编制报告的目的、任务、编制依据。

2矿井概况2.1煤矿基本情况简述矿井的位置,所在行政辖区,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水文气象,交通概况,四邻关系。

(附交通位置图及四邻关系示意图)。

2.2煤矿生产建设概况矿井生产建设现状及近3-5年采掘规划。

2.3煤矿以往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简述以往煤矿水文地质工作,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煤矿水患补充调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煤矿水患补充调查是否覆盖全井田。

积水量5000m3以上采空区是否经过钻探验证。

勘查是否采用两种不同物探方法、利用钻探或其他方式验证是否满足要求。

勘查成果利用以前物探资料要进行重新评价。

带压开采矿井要通过专门水文地质勘查,分析评估矿井受承压水威胁程度,将全井田划分为非突水危险区、突水威胁区和突水危险区。

3地质概况3. 1矿井地质简述矿井地层、构造(附构造纲要示意图)。

3.2可采煤层简述各可采煤层特征(包括批采、开采情况)。

3.3 2.2矿井水文地质简述矿井水文地质,矿井充水因素。

4矿井水患分析叙述矿井水患类型,按危害程度对地表水、采空积水、承压水等分别进行分析论证。

采空积水要提供采空位置、范围和积水量确定依据;带压开采区域要提供勘查程度和评价结果。

5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对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进行分别论述,超前探测或地面勘查经采掘作业验证的情况要说明。

5.1水害防治分区划分按照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标准对煤矿全井田进行划分。

可分为“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

可采区:即达到水文地质条件清楚、水害防治措施到位的区域。

资源整合矿井通过水患补充调查达到老空积水分布的位置、范围、积水量(包括引起积水量动态变化的因素)清楚的区域。

缓采区:存在老空积水、承压水等水害隐患的区域,因资金、技术等原因还未达到水文地质条件清楚或水患有效治理的区域。

目前正在进行的勘查或治理工程要说明。

禁采区:经安全论证,通过现有技术、装备等难以达到安全开采的区域;因各种原因弃采区域要说明开采情况和水患查明情况。

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

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管理报告

矿井防治水“三区”管理报告编制时间:2022年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一、设计目的 (1)二、设计依据 (1)三、设计的主要任务 (1)第二章概述 (3)一、位置及交通 (3)二、采矿权设置 (3)三、气象与地震 (3)四、地形地貌 (4)五、开采煤层 (4)六、开采条件 (4)第三章煤矿建设生产概况 (5)一、矿井建设情况 (5)二、矿井生产系统简述 (9)三、矿井现有防治水情况 (12)第四章矿井地质条件 (13)一、构造情况 (13)二、井田地层 (13)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6)一、区域水文地质 (16)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25)第六章矿井老空水分区管理设计方案 (25)一、矿井老空水现状 (25)二、矿井老空水害分区管理 (26)三、老空水害防治分区划分 (27)四、分区管理措施 (27)第七章结论 (30)第一章前言一、设计目的为认真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细则》第77条“煤矿应当根据老空水查明程度和防治措施落实到位程度,对受老空水影响的煤层按威胁程度编制分区管理设计,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

老空积水情况清楚且防治措施落实到位的区域,划为可采区;否则,划为缓采区。

缓采区由煤矿地测部门编制老空水探查设计,通过井上下探查手段查明老空积水情况, 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后,方可转为可采区;治理后仍不能保证安全开采的, 划为禁采区”的规定,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和煤矿老空水害的治理,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等相关要求,编制了《煤矿老空水分区管理设计方案》。

二、设计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22年4月)2、《煤矿防治水细则》(煤安监调查〔2018〕14号)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矿井防治水的管理规定及要求;3、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4、矿井日常积累防治水各类资料、台账和图纸;5、《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防治水“三区”管理办法的通知》(矿安〔2022〕85号);三、设计的主要任务对煤矿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井田内老空(窑)水分布情况总结、细化,通过分析、论证,确定“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划分防治水保安煤柱和探放水“三线”,同时,编制和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和装备。

防治水论证报告

防治水论证报告

新安煤矿采掘工作面防治水技术论证报告大有能源新安煤矿2012年11月(盖章)新安煤矿采掘工作面防治水技术论证报告——会审记录【会审意见】目录一、矿井基本情况 ..........................................................................- 1 -二、矿井水害分析 ..........................................................................- 1 -三、现有采掘工作面布置情况..........................................................- 3 -四、采掘面防治水措施及效果分析...................................................- 3 -五、组织保障措施 ..........................................................................- 5 -新安煤矿采掘工作面防治水技术论证报告为了认真落实10月24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及10月26日集团公司扩大安全办公会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安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按照义煤发〔2012〕377号文《关于对受自然灾害威胁严重矿井采掘头面进行技术论证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矿立即开展了采掘工作面防治水自查技术论证工作。

现将防治水技术论证情况汇报如下:一、矿井基本情况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安煤矿于1978年筹建,1988年建成投产,井田面积50.3km2,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180万吨/年,矿井开采单一煤层,即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煤种为贫瘦煤。

煤厚0-18.88m,平均煤厚4.22m,倾角5-15°,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煤矿防治水汇报(以往做的工作)

煤矿防治水汇报(以往做的工作)

打造“一查、一震、两电、一钻”模式实现防治水管理流程化、标准化为认真做好我矿防治水工作,提高防治水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到位,在省集团公司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矿认真落实了《煤矿防治水规定》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从基础工作着手,通过狠抓防治水的现场管理,使我矿在开展防治水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效果。

现将我煤矿防治水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矿位于,现核准生产能力210万T/a。

矿区面积16.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6亿吨,批准开采3#、15#煤层,现采3#煤层,煤层平均厚度5.17m,属低瓦斯矿井。

矿井采用斜、立井加平硐混合开拓方式,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及辅助运输平硐,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0m3/h,最大涌水量为130m3/h,矿井主斜井井底设有3台MD280-43*3主排水泵,最大排水能力为560m3/h,完全满足我矿安全排水的要求。

资源整合后,我矿井田范围内分布有80年代已关闭的等4座小煤矿破坏区;2011年矿井经过进一步整合后,又先后关闭了位于井田西部的原光煤矿,这些煤矿的前期私挖滥采在我区内遗留了大量的越界采空区。

加上我矿井田范围内煤炭开发历史较长,古空区、采空区、小煤窑破坏区较多,使我矿在水害治理上增加了很大难度,防治老空积水已成为我矿主要灾害防治任务。

二、主要做法一)做好走访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给生产提供较为详实的水文地质资料。

我矿组织对采、掘工作面地表裂缝、裂隙的勘察工作;工作面开采前和老顶初次垮落后,还要组织专人到空区地表勘察地表塌陷情况,确保综采工作面老塘无地表溃水的威胁。

在做好水文地质调查和补充勘探工作的同时,我矿时刻没有忘记对周边小煤矿采空区,特别是兼并重组后井田内的小煤矿采空情况的走访调查。

去年4月我矿在布置3045回采工作面过程中,经过实地勘察和走访调查,发现在井田东部边界区域存在雄山煤矿越界采空区并有积水现象,另外,由于整合矿井在移交矿井资料时,水文地质情况不清,无法准确定位,我矿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老工人、老技术员家中走访调查,了解其以往的采掘情况,并结合物探和电法勘探资料,积极调整探放水设计。

某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

某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

某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某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一、背景说明某煤矿位于山西省某地,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煤矿企业。

该矿井的矿区地势复杂,水文地质条件较为严峻。

在常年开采过程中,煤矿井下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水灾,特别是在矿井底部水分区,水文条件更加复杂。

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煤矿管理部门制定了防治水分区管理措施。

二、防治水分区管理目标1. 确保矿井安全生产,预防水灾事故的发生;2. 提高水文地质灾害预警能力,及时采取应对措施;3. 保护矿井环境,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4. 提高煤矿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三、防治水分区管理措施1. 水文地质勘查和监测:对矿井底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查和监测,包括水位、水质、水流速度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

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水文地质预警系统,实现对水文地质变化的实时监测和预测。

2. 加强排水工程建设: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

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地下水抽排、引水、灌浆、隔离等,确保矿井底部水位的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 加强矿井工作面的环境管理:对矿井工作面进行严格管理,控制工作面的水平和垂直进度,确保矿井的安全开采。

4.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制定应急预案,做好水灾事故的应对工作。

5. 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强对防治水分区管理措施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确保防治水分区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四、论证结果通过对防治水分区管理措施的实施和监测分析,取得了以下成效:1. 矿井安全生产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发生重大水灾事故;2. 水文地质灾害预警能力明显提高,事故处理及时有效;3. 地下水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避免了地下水外溢和污染;4. 煤矿生产效益显著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五、结论与建议防治水分区管理措施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某煤矿的防治水分区管理措施的论证,证明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某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

某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

某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的论证,明确其在保护地下水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的相关理论、要求和方法;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的效果评估和优化方案;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搜集相关文献,对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的相关理论、要求和方法进行综述。

2.对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根据调研结果,对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其优劣势。

4.提出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的优化方案,包括技术改进、管理措施等。

5.对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研究成果和结论经研究发现,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管理力度不够,管理人员对防治水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管理措施不落实;二是技术手段单一,缺乏先进、高效的防治水技术设备;三是监测手段不够完善,无法准确掌握煤矿防治水效果;四是防治水分区划定不合理,存在地下水互通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优化方案:一是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防治水工作的认识和技能水平;二是引进先进、高效的防治水技术设备,提高防治水效果;三是建立完善的防治水监测系统,对煤矿防治水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四是优化防治水分区划定,确保地下水的有效隔离。

经过优化后的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将取得以下效果:一是能够更好地控制煤矿对地下水的开采压力,保护地下水资源;二是减少煤矿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减少水处理成本,节约资源;四是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研究论证的局限性和展望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缺乏大规模实验数据的支持,仅仅通过调研和理论分析来得出结论。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实验,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另外,可以综合考虑人文因素,探索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防治水管理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业有限公司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 XX煤业有限公司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编制:总工程师:编制单位:XX煤业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O一七年五月文字目录前言11、矿井概况11.1煤矿基本情况11.2煤矿生产建设概况21.3煤矿以往水文地质勘查工作12、地质概况32.1矿井地质3可采煤层42.3矿井水文地质73、矿井水患分析84、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 154.1水害防治分区划分34.2分区防治措施45、结论与建议15附图目录1、井上下对照图2、综合水文柱状图3、水害防治分区图4、采掘工程平面图5、充水性图附件目录采矿许可证前言1、目的根据**省煤炭工业厅关于全面推行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进一步加强防治水工作的通知晋煤行发[2020]128号文件要求。

为全面提升矿井防治水工作水平和水害治理能力,在去年资源整合矿井水患补充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晋煤行发[2020]42号)文件和以**省人民办公厅关于**省煤矿老空水害防治工作规定的通知晋政办发[2020]36号文件规定。

搜集以有地质、水文地质等成果,为了有效的评价矿井充水条件变化的因素进行合理分区,提出针对性措施,更好的指导矿井生产建设。

2、本次编制报告的主要地质任务是:1、全面收集已有地质、水文地质、井巷揭露资料和补充地质、水文地质工作成果综合分析煤矿水患类型。

2、分析评价引起矿井充水条件变化的因素。

3、按要求科学合理划分区域(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

4、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

5、提出报告的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3、本次编制报告的主要地质依据和资料来源为:1)2020年8月**地宝能源有限公司对该矿进行了物探电法,并编制完成了《XX煤业有限公司地面瞬变电磁法勘探报告》及评审意见书;2)2020年11月**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的《XX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及评审意见书;3)2020年10月**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的《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及评审意见书;4)2020年11月,**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编制了《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该报告已由**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规发[2020]157号)文件批复通过;5)2020年2月**地宝能源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XX煤业有限公司水患补充调查报告和设计》及评审意见书;6)在生产建设中实际揭露的地质成果4、本次编制报告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有关文件1)**省煤炭工业厅发《关于下发《全省煤矿分区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晋煤发[2020]128号)文件。

2)**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省煤矿老空水害防治工作规定》的通知》(晋政办发[2020]36号)文件。

3)**省煤炭工业厅发《关于下发《全省资源整合矿井水患补充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晋煤行发[2020]42号)文件。

4)朔州市煤炭工业局关于转发省煤炭厅《关于下发全省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朔煤发[2020]81号)文件。

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调[2020]135号文件颁布的《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及释义(2020年3月起实施)。

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局令第28号颁布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及释义(2020)。

7)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煤矿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MT/T1091-2020)。

1、矿井概况1.1煤矿基本1.1.1煤矿位置、范围、交通1、XX煤业井田位于右玉县城东南26km的元堡子镇辛屯村南,行政区划隶属于右玉县元堡子镇。

地理坐标为:北纬:39°44′14″~39°45′40″,东经:112°34′24″~112°36′16″。

根据2020年11月**省国土资源厅为XX煤业有限公司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20111220201775,井田面积5.5593km2,批准开采9-11号煤层,生产规模120万t/a,批采标高:1360.00-1250.00m,有效期2020年11月1日至2033年11月1日;井田范围拐点由以下9个坐标点圈定(详见表1-1):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1点号1954年北京坐标系(6°带) 1980年西安坐标系(3°带) XYXY14404300.0019635000.004404039.2538377853.0424404300.0019637500.004403955.5238380351.5534403915.0019637500.004403570.7638380338.6644402500.0019636857.004402178.1554402500.00 19636580.00 4402187.42 38379371.84 64401650.00 19636580.00 4401337.93 38379343.39 74401681.00 19634887.00 4401425.57 38377652.43 84403100.00 19634839.00 4402845.34 38377651.96 94403100.00 19635000.00 4402839.95井田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约2.66km,南北宽约2.65km,井田面积5.5593km2。

2、交通XX煤业有简易公路直通右玉(油坊)-山阴(岱岳)公路,南距北同蒲铁路线岱岳站30km,东至金沙滩站40km,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1)。

交通位置图图1-11.1.2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本区位于大同盆地西缘,洪涛山以北,属山前丘陵区,地势平缓,井田内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南部土梁,海拔为1516.60m,最低点位于西北部的大沙沟河漫滩上,海拔为1409.00m,相对高差107.60m。

2、地表水系:本区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

区内无常年性河流,只在井田北部有源子河,平时干涸无水,仅雨季时有短暂洪水排泄。

源子河雨季最大流量达980m3/h,河床宽度在井田内30-140m,于井田西北侧由北向南流过,为井田附近主要河流。

3、气象:本区地处在**黄土高原之西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

昼夜温差较大,夏季午间较热,早晚凉爽,气温多变。

据右玉县气象站截止2020年观测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4.5℃,最高气温和昼夜温差显著,最高气温在7月份,平均21.5℃,极端最高温度33.4℃(1977.07.15),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18.5℃,极端最低温度-34.1℃(1970.01.05),平均日温差为15℃左右;受季风影响,降水极不均匀,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份,多年降水量为157~706mm,平均降水量430.5mm,七、八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55%,降水量最少是一月份,一般降水量为0mm;全年蒸发量为1556.7~1926.7mm,平均蒸发量为1705.9mm,其中4-8月蒸发量大,约占全年的40%,最小的是一月份,仅占全年蒸发量的0.5%,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4倍;每年结冰期从10月上旬至翌年4月下旬,最大冻土深度163cm,最大积雪厚度为30mm;全年无霜期170天;全年最多风向为西北风,西北风几乎贯穿全年,5月份风力最大,风速在14.0~22.0m/s。

4、地震:据史料记载和地震台监测,区内记载最早的历史地震是公元前231年发生于蔚县盆地的6.5级地震,此后至2000年,大同-朔州地区及周边共发生中强级地震170多次,其中以1022年大同-应县、1305年大同-怀仁两次ML6.5级的地震破坏最为严重。

在大同盆地的现代地震活动中,自1989年10月前后在大同-阳高地区发生了6.1级地震后,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近年来发生震级最大的大同一阳高6.1级地震,震中地理位置为北纬39°58′、东经113°50′,由于距本井田较远,只是波及本区,没有发生较严重的破坏;震源中心距井田较近的一次是1962年右玉-左云地震,震级4.0级,震中地理坐标为北纬40°00′、东经112°36′,由于震级较低亦没有造成较严重的破坏。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20),本区属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的第二组。

1.1.3四邻关系XX煤业井田北部为**右玉东洼北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生产矿井),东南部为**教场坪集团玉岭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生产矿井),东部为大同煤矿集团铁峰煤业有限公司南阳坡煤矿(单独保留生产矿井),西部及南部无煤矿(详见四邻关系图1-2)。

井田四邻关系示意图图1-21.2煤矿生产建设概况XX煤业有限公司是资源整合的重组矿井,2020年11月22日批准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了改扩建项目改造,完成了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地通过了竣工验收,**省煤炭工业厅2020年7月24日以晋煤办基发[2020]836号文件对我公司竣工验收批复,2020年1月份正式转为生产矿井。

1.2.1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共布置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3个井筒(详见表1-4)。

保留原南阳坡西煤矿主斜井作为整合后矿井的回风斜井,保留原南阳坡西煤矿副斜井作为整合后矿井的副斜井,新建一条主斜井作为整合后矿井主斜井,关闭原吐儿水煤矿主、副井。

1、主斜井(新建井筒)进风、行人、运输,坡度为18°,长度607m,净宽3.8m,为半圆拱断面,断面积11.5m2,装备胶带输送机、洒水管、通讯电缆行人台阶和扶手,担负全矿井煤炭提升任务,兼作进风井,为矿井安全出口之一。

2、副斜井(利用已有井筒)进风、运料,坡度23°,长度276.1m,净宽4.2m,为半圆拱断面,断面为13.6m2,装备提升绞车,行人台阶、扶手、下井电缆和管路,担负全矿井矸石、材料及设备等辅助提升任务,兼作进风井和安全出口,为矿井安全出口之一。

3、回风斜井(利用已有主斜井井筒改造),坡度29°,长度333.5m,净宽3.2m,为三心拱断面,断面为7.4m2,装备矿井主要通风机、灌浆管、洒水管,行人台阶和扶手,担负全矿井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

井筒特征一览表表1-4序号井筒特征井筒名称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154坐标纬距(X)4403365.000 4403580.179 4403711.533经距(Y)19636115.000 19635823.735 19635872.687 80坐标纬距(X)4403317.432 4403532.616 4403663.971经距(Y)19636044.847 19635753.581 19635802.533 2井口标高(m) +1422.750+1419.952+1422.9603方位角(度)282°09’36’’285°10’258°43’4井筒倾角(度)18°23°29°5落底水平标高(m) +1229.000+1313.423+1271.2206井底垂深或斜长(m) 607276.1333.57井筒净径或净宽(m) 3.84.23.28井筒支护支护形式表土段钢筋砼砌碹料石砌碹料石砌碹基岩U25钢棚+喷砼料石砌碹料石砌碹支护厚度(mm)表土段350400400基岩350+1104004009(m2)断面形状半圆拱半圆拱三心拱净断面11.513.67.4掘进表土段15.317.810.8基岩16.417.810.810井筒装备装备胶带输送机、洒水管、通讯电缆行人台阶和扶手装备提升绞车,行人台阶、扶手、下井电缆和管路装备矿井主要通风机、灌浆管、洒水管,行人台阶和扶手 11新建井筒利用已有井筒利用已有主斜井井筒改造1.2.2水平及采区划分采区布置:全井田共划分为6个采区,9号煤层划分为1个采区,11号煤层划分为5个采区,9、11号煤层划分为一个水平开采,水平标高为+1262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