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分析及对策摘要】本院是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困扰着医院院领导及护理管理人员,不同层次地制约了该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难点是:①医务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认识不足;②护理人员缺编;③就医环境不理想;④后勤保障不到位;⑤健康教育流于形式;⑥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对策: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②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③实行目标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规范优质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行为,推动优质护理的深化;④改善病房环境和后勤保障;⑤建立护理绩效考核等竞争激励机制;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优质护理难点对策本县地处大西南边远山区,属纳西族自治县,是省级贫困县,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群众卫生意识较为淡薄。

病床实际开放500张,在职在岗护士11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6人,床护之比为1:0.25,60%护士为新分或新调入,造成护士素质参差不齐。

在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中,由于人力、物力、后勤保障等这诸多因素,给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现就基层医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所遇到的难点及对策介绍如下:1 难点分析1.1 医务人员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一是医院及科室领导层对该项活动重视不够;二是部分护士仍未能深刻理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没有正确全面理解基础护理的丰富内涵;三是缺少医生的大力支持。

1.2护理人员严重不足1978年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明确规定床位与护士之比为1:0.4,而我院的床护之比仅达1:0.25,护理人员与床位的比例数字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进一步提高,面对基层医院的治疗输液给药量过大的情况下,护士完成常规的治疗、护理都很紧张,在某些特殊时段很难为病人提供及时、周到、满意的服务,反之,由于工作强度的增大,使得护理人员的职业疲惫感增强,迫于各种制度的约束,往往采取回避与病人的交流沟通,冷落病人的现象。

浅谈县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与对策

浅谈县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与对策

浅谈县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与对策县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是:①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认识不足;②护理人员严重不足;③就医环境不理想;④后勤保障不到位;⑤健康教育流行于形式;⑥缺乏竞争机制。

针对上述难点采取了如下对策:①转变观念,加强培训;②合理利用人力资源;③实行目标管理和质量控标准,规范优质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行为,推动优质护理的深化;④改善病房环境和后勤保障;⑤建立竞争激励机制;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我院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县、本院实际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开展以老年病、慢性病等为主的基础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使患白内障的老年人不再担心住院无人照看,长期卧床的患者家属不再担心在家不会护理病人,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医改的实惠,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真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职业文化和护理服务。

现将我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所遇的难点及采取的对策介绍如下: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难点1.1 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认识不足。

夯实基础护理就是无陪护,就是为病人洗脚、洗脸、洗头、为病人接送热水,毫无技术含量,护士地位再次降低。

而县级医院在病床与护士之比不足1:0.3的情况下要完成以上护理是不可能的。

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和观念的落后,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思想障碍。

1.2 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我院正式编制床175张,实际开放床位260张,临床护理人员72名,床护之比仅为1:0.27,护士完成常规的治疗、护理都很紧张,而没有时间去与病人交流、沟通,更谈不上理解、关心、解决病人的基本需要。

1.3 就医环境不理想。

我院2幢住院部楼分别于85年和97年建盖,病区设计不够规范,病房内无卫生间和热水,无病人食堂,给病人住院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1.4 后勤保障系统不到位。

基层医院创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医院创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医院创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我院在升等达标的同时,分别在内外科创建了两个优质护理示范岗位,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我们针对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满足了病人的生活需求,护理管理水平与护理质量、安全得到持续改进,受到等级医院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由原来的90%-95%上升为98.8%-99%,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扬。

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存在的问题1.1医院因素:由于基层医院环境条件有限、设备配置不能一一到位、人员编制存在一定的缺口、人们的观念(重医疗,轻护理);后勤支持无保障因后勤人员分配不完全合理和后勤人员缺乏为临床服务的意识,以致许多杂务性的工作也要由护士完成,护士超负荷的工作,已没有精力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部分基础护理不得不由病人或其家属代为完成,由此产生了护理不到位的现象。

1.2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观念(重治疗,轻护理),认为生活护理属于家属(或陪护)干的,认为读几年书,辛辛苦苦考执照,给病人喂饭、洗脸、洗脚等不值得;年轻护士多,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代,从小在家中娇生惯养;护士业务能力有限基层医院护士除忙于常规治疗、护理外,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很少,无法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长时间在基层医院工作的护士,很多安于现状,缺乏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对高标准,严要求的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不能适应。

1.3病人因素:由于当地经济水平较低,认为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是增加收入的一些手段,不愿配合;认为没有自已家里人做的贴心,缺乏信任;由于收费标准未改变,认为做那么多事,费用和以前差不多,那啥都是该护士做。

1.4社会因素:由于人们“看病贵、看病难”的观念形成已久,政府的投入不足,医疗收费远远不能跟上飞速猛涨的物价(我们仍用的是2003年当地医疗物价收费标准);病人的有意欠费、逃费给医务人员带来的无赖;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开展优质护理,减少陪伴,那么病人在住院期间拿了钱的,就该护士做,不配合、不理解,一旦有病情变化或稍有不妥之处,就发生医疗纠纷,有理无理,为了和谐、保护弱者,先赔了钱再说,造成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束手束脚,顾虑重重。

优质护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优质护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优质护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病患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然而,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和提升。

本文将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护理人员的培训水平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护士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护理培训。

这使得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胜任复杂的护理任务,从而影响了病患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2. 护理质量不稳定由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护理质量的不稳定性较大。

有些护理人员工作细致认真,专业水平较高,能够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而有些护理人员工作敷衍了事,甚至存在疏忽和失误,严重影响了病患的治疗效果。

3. 护理工作量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压力也增加,导致现代疾病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多。

而护理人员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导致护理工作量大、压力大,容易出现疲劳和工作失误。

4. 护理设施设备陈旧部分医疗机构的护理设施设备较为陈旧,不能满足目前的护理需求。

比如,有的病房空气不流通,环境不卫生;有的医疗器械过时,无法满足病患的诊疗需求。

5. 护理工作流程不规范部分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流程不规范,存在着护理记录不完整、护理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这会严重影响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也会给病患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改进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提升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医疗机构可以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同时,还可以建立护理人员的轮岗制度,让护理人员在不同岗位上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

2.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可以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和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护理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3. 合理安排护理工作量医疗机构应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避免出现护理人员工作过度疲劳的情况。

可以适当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或者调整工作班次,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优质护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优质护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优质护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优质护理是现代医疗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我国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包括专业技能、沟通能力、服务态度等。

但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中仍存在部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足的现象,影响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2.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

然而,我国部分医院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负担过重,影响了护理服务质量。

3. 护理管理体制不健全: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需要完善的护理管理体制作为保障。

目前,我国部分医院在护理管理方面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

4. 护理教育与实践脱节:我国护理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与临床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导致护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适应临床需求,影响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

5. 护理服务收费不合理:优质护理服务涉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但目前我国护理服务收费普遍较低,难以体现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6. 患者及家属对优质护理认知不足:部分患者及家属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对护理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值较低,影响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广和实施。

二、改进措施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通过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选拔优秀护理人才、优化护理队伍结构等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人才保障。

2. 加强护理人员配置:根据医院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确保护理服务质量。

3. 完善护理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操作流程,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优质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工作计划

优质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工作计划

优质护理服务是我国医疗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通过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舒适的护理服务。

近年来,我国在优质护理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工作计划。

一、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在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态度。

然而,目前我国护理队伍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素质参差不齐现象。

一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够熟练,服务意识不强,难以满足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

2. 护理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需要充足的护理资源作为保障。

然而,目前我国护理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现象,一些大医院护理人员相对充足,而基层医院和农村地区护理人员短缺,影响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普及和推广。

3. 护理管理体制不完善护理管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我国护理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一些医院在护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配置、培训与考核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

4. 护理服务模式有待创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目前我国护理服务模式相对传统,难以满足患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护理需求。

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为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工作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2)建立完善的护理人员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护理服务质量。

(3)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

2. 优化护理资源配置为优化护理资源配置,工作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加大对基层医院和农村地区的护理资源投入,提高基层护理服务水平。

(2)建立护理人员流动机制,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护理事业,发展多元化护理服务。

3. 完善护理管理体制为完善护理管理体制,工作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制,确保护理安全。

优质护理服务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优质护理服务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优质护理服务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优质护理服务是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的重要服务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优质护理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对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不足护理人员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重,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 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理服务的质量。

然而,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 护理服务流程不规范护理服务流程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我国护理服务流程不规范,部分护理操作不符合规范,容易引发患者的不满和投诉。

4. 护理服务内容不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交等多个方面的护理服务。

然而,目前我国护理服务内容不够全面,部分护理人员只注重生理方面的护理,忽视了患者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

5. 护理服务沟通不足护理服务沟通是护理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目前我国护理服务沟通不足,部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够,不能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影响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二、整改措施1. 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数量和护理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数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2.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医疗机构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

3. 规范护理服务流程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护理服务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护理服务流程的规范执行。

4. 完善护理服务内容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护理服务内容的完善,注重患者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提高护理服务的全面性。

5. 加强护理服务沟通医疗机构应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优质护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优质护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优质护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优质护理服务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必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主体,但目前我国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护理人员不足导致护理工作量大,无法为患者提供足够的关爱和照顾,影响了护理服务质量。

2. 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部分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表现为护理技能操作不熟练、理论知识匮乏、沟通表达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

3. 护理服务流程不完善当前,我国部分医院的护理服务流程仍存在不足,如护理工作流程繁琐、护理记录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导致护理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4. 护理资源分配不均护理资源分配不均主要表现在护理设备、物资和人力方面的配置不合理。

部分医院护理设备陈旧,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部分医院护理物资不足,导致护理工作难以落实;护理人员配置不均,使得部分科室护理工作压力大,而部分科室护理人员过剩。

5. 护理管理体制不健全护理管理体制是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部分医院护理管理体制不健全,如护理管理体系混乱、护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导致护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影响了护理质量。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配备医院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招聘和选拔,提高护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 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开展护理技能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提升护理水平。

3. 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梳理和完善护理服务流程,简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3-03-01T16:02:33.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7期供稿作者:李兆秀[导读] 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护士长是科室的护理领头羊,知识的更新需要不断的挑战,要求各科护士长进行竞争上岗。

李兆秀(云南省玉龙县人民医院云南玉龙 6741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329-02 【摘要】本院是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困扰着医院院领导及护理管理人员,不同层次地制约了该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难点是:①医务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认识不足;②护理人员缺编;③就医环境不理想;④后勤保障不到位;⑤健康教育流于形式;⑥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对策: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②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③实行目标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规范优质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行为,推动优质护理的深化;④改善病房环境和后勤保障;⑤建立护理绩效考核等竞争激励机制;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优质护理难点对策本县地处大西南边远山区,属纳西族自治县,是省级贫困县,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群众卫生意识较为淡薄。

病床实际开放500张,在职在岗护士11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6人,床护之比为1:0.25,60%护士为新分或新调入,造成护士素质参差不齐。

在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中,由于人力、物力、后勤保障等这诸多因素,给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现就基层医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所遇到的难点及对策介绍如下: 1 难点分析 1.1 医务人员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一是医院及科室领导层对该项活动重视不够;二是部分护士仍未能深刻理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没有正确全面理解基础护理的丰富内涵;三是缺少医生的大力支持。

1.2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1978年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明确规定床位与护士之比为1:0.4,而我院的床护之比仅达1:0.25,护理人员与床位的比例数字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进一步提高,面对基层医院的治疗输液给药量过大的情况下,护士完成常规的治疗、护理都很紧张,在某些特殊时段很难为病人提供及时、周到、满意的服务,反之,由于工作强度的增大,使得护理人员的职业疲惫感增强,迫于各种制度的约束,往往采取回避与病人的交流沟通,冷落病人的现象。

1.3病人及家属因素本院就医的病人大多数来自农村山区,大多为少数民族,相当一部分患者不会讲汉语,在交流方面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大多患者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为了节约开支,陪护者均为亲属,家属自请护工极少;有的病人心理上不太习惯护士代替家属为其洗脚、擦身、协助其大、小便等生活护理;二是担心接受了基础护理服务后,住院费用会增加;三是减少陪护,病人及家属受传统观念影响,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不理解,难以接受无人陪护的观念,很多患者及家属都希望在院陪护意愿。

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高,造成护士实施优质护理产生负面影响,护士不能从中体会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的价值所在。

1.4就医环境不理想病区管理难度大,一是本院占地面积狭小,房屋总体规化布局不合理,病区设计不够规范,病房条件较差;二是病人未统一着装病员服,病人自带衣物、行李、杂物;三是病人缺乏卫生意识,被服难以保持整洁,病房管理难度增大;四是无单独病人食堂,不能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给住院病人带来不方便。

1.5后勤保障不到位后勤人力不足,为临床服务能力有限。

1.6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由于护士所掌握的健康教育知识不够,能力低下,不能突出个性化健康教育,护士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仅限于简单的入院介绍,使病人的遵医行为和健康指导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1.7缺乏竞争机制护士长期在同一科室工作,工作机械缺乏挑战,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基层医院护理工作考核制度不健全,特别是绩效考核制度,不能更好激励护士发挥护士个人潜能与工作积极性;临时护士待遇过低,流失过多,护理队伍不稳定。

2 对策 2.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提高全院工作人员的认识水平,使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深入每名医护人员的心中,使其认识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为临床一线保驾护航,才有可能将优质护理做得更好。

2.2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老年资护士的临床护理经验和发掘年轻护士的工作、学习热情,保证科室治疗护理工作的落实和健康教育的完成。

2.3实行目标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规范优质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行为,推动优质护理的深化,真正让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2.4改善病房环境和后勤保障根据现有的条件,不断改善住院条件,满足病人基本的需求;尽量减负护理人员的非临床性工作时间,把更多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为全面加强临床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

2.5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护士长是科室的护理领头羊,知识的更新需要不断的挑战,要求各科护士长进行竞争上岗。

完善分配制度,不同岗位、不同风险、不同工作质量,住院病人、病区医生对责任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表为依据的考核方法,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质多得的合理分配原则,进一步推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6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开展优质护理的基础,管理者应重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3 总结
在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只能在工作中摸索、总结,形成一种适合基层医院的优质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一项工程,它是国家医改政策的深入,它绝对不是护理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需要全院职工的参与,后勤、财务系统的支持保障,更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努力。

只有全院都有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服务好每一位病人”为目标,齐心协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才能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护士满意、医生满意、医院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