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ppt
合集下载
为政以德ppt35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
虽:即使。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 草,草上之风,必偃。”
(1)于:向 (2)草上之风,必偃:上,动词,加上。 之,无义。“草加上风”,意为“风吹 草”。风吹着草,草一定会倒伏。
一、朗读正音
第一章:譬()如 共()之
①②③④⑤⑥
第二章:道()之以政
第三章:冉()有 既庶()
第五章;道()千乘()之国
第六章:颛臾( ) 社稷( ) 何以伐为( )彼相 () 相()夫子 虎兕( ) 柙( ) 椟( ) 近于费 ( )
第一章:譬(pì )如 环绕)之
共(共:通“拱”,读gǒng,环抱,
二、以德治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从各章中找出关 键词语回答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①富之教之(让百姓富裕起来,并对他们进行道德礼仪的 教育) ②足食足兵民信(储备粮食与军备,取得百姓的信任) ③敬事而信,节用爱人,施民于时(办事认真,恪守信用, 节约用度,惠爱百姓) ④均财富,修文德,反战争 ⑤反对统治者敛财 ⑥减轻赋税,还富于民 ⑦统治者自己要“身正”“欲善”“庄重”“孝慈”“举 善”,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 ⑧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残民虐民,要广施仁政,关心人 民
五、课后思考与练习
一、
二者不矛盾。先富后教的做法是正确的, 温饱问题不解决,何来精神品质的提高?如果 “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故必立学校,明礼 义以教之”(朱熹语)。后者孔子讲的是治国的 三方面的条件,孔子更看重的是百姓的信任, 对于统治者而言,如果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 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这也体现 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所以角度不一样,不矛盾。 (后一问同上)
论语第一课《为政以德》课件 (54张PPT)

总结归纳
当政者以身作则
办法5:
“羿、奡”“禹、稷”
恃德者昌,恃对力比者,亡
突出“
”的政治观点
提出问题
论点:为政以德
论据1:“刑”“德”对比,突出“德治”重要
分析问题
论据2:“庶-富-教”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论据3:“食-兵-信”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如何实施德政?办法1: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 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 :“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 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1)以德、礼导民;(2)富而后教; (3)节用爱人,使民
民富,君(国)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 ,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点: 为政以德
论据1:“刑 ”德“ ”对比,突德出治“
重要
分析问题
论据2:“庶 富- 教- ”递进,突出德“治
要
论据3:“食 -兵 信- ”递进,突出德“治
要
如何实施德政?办法1: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 ”重 ”重
办法2: ①反对战争;②主张均平
解决问题
办法3: 反对聚敛和破坏礼制
办法4: 民富,君(国)富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课件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 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那 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围。”
•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 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 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 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表明儒家治 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故事背景:鲁国的三家(史称“三桓”, 即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 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 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 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 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 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 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 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 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 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
太史公曰:《传》(《论语》)曰“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 也。余睹李将军悛悛quan1如鄙人,口不能 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那 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围。”
•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 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 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 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表明儒家治 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故事背景:鲁国的三家(史称“三桓”, 即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 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 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 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 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 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 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 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 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 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
太史公曰:《传》(《论语》)曰“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 也。余睹李将军悛悛quan1如鄙人,口不能 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政(政令)和刑(刑罚) 对比
德(道德)和礼(礼教)
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 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用法令规定人民不能做什么, 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 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小结: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 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不会有羞 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 遵守。
思考: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 人民,孔子持什么态度?
孔子不赞同,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 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批评冉有搜刮民财行径。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 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 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 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 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 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 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 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 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 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 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 风,必偃。
——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子欲善而民善矣:形做名,善道;形做动,从善。 风:名词做动词。好比风 草:名词做动词。好比草
上:加
偃:倒伏,这里比喻被感化。
孔子两次言政
2.20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 教不能,则劝。
——主张爱民、举贤、教民
•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由 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内容涉及政治、 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
• 《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 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 幅都不长。
德(道德)和礼(礼教)
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 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用法令规定人民不能做什么, 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 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小结: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 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不会有羞 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 遵守。
思考: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 人民,孔子持什么态度?
孔子不赞同,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 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批评冉有搜刮民财行径。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 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 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 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 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 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 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 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 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 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 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 风,必偃。
——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子欲善而民善矣:形做名,善道;形做动,从善。 风:名词做动词。好比风 草:名词做动词。好比草
上:加
偃:倒伏,这里比喻被感化。
孔子两次言政
2.20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 教不能,则劝。
——主张爱民、举贤、教民
•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由 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内容涉及政治、 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
• 《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 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 幅都不长。
为政以德PPT

险却不护持。 颠而不扶:即将跌倒却不搀扶。 尔言过: 你的话是错误的。
言,话。过,错误。 聚敛:用重税等搜括(民财)。 附益: 增加,增益。
用不足:用度不足。用, 用度,费用。 其身正:他自身端正。 虽令不从:即使下了命令老 百姓也不服从。虽,即使。
敬、忠以劝:严肃认真、
尽心竭力并且勤勉努力。 以,连词,而。
六、通假字
共:通 “拱”,gǒng,环抱,
环绕。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通 “导”,dǎo, 训导。道之以政。 道:通 “导”,dǎo, 治理。道千乘之国。 与:同 “欤”,yú,句末 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七、古今异义
无耻:没有羞耻心。 有事:有战事,指采取 军事行动。事,特指战 事、祭祀等军国大事。 以为(东蒙主):以之
十三、作业布置
找出本课中你认为重 要的句子,背诵它。 整理后面几课的文言 特点。
再见,弟子们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既来之,则安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大动干戈 7.祸起萧墙 8.鸣鼓而攻之 9.风行草偃 10.化若偃草
十二、 试水练习
言,话。过,错误。 聚敛:用重税等搜括(民财)。 附益: 增加,增益。
用不足:用度不足。用, 用度,费用。 其身正:他自身端正。 虽令不从:即使下了命令老 百姓也不服从。虽,即使。
敬、忠以劝:严肃认真、
尽心竭力并且勤勉努力。 以,连词,而。
六、通假字
共:通 “拱”,gǒng,环抱,
环绕。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通 “导”,dǎo, 训导。道之以政。 道:通 “导”,dǎo, 治理。道千乘之国。 与:同 “欤”,yú,句末 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七、古今异义
无耻:没有羞耻心。 有事:有战事,指采取 军事行动。事,特指战 事、祭祀等军国大事。 以为(东蒙主):以之
十三、作业布置
找出本课中你认为重 要的句子,背诵它。 整理后面几课的文言 特点。
再见,弟子们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既来之,则安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大动干戈 7.祸起萧墙 8.鸣鼓而攻之 9.风行草偃 10.化若偃草
十二、 试水练习
《为政以德》ppt

又讯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加第二大党保守党的支持率继续攀升 ,已经领先连续执政12年的自由党13个百分点。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 世纪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传统文化爱好者胡祖尧老人根据曲阜市档案 馆提供的信息,从国家图书馆得到了一张报道诺 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的《堪培拉时报》(1988 年1月24日)复印件,该报一篇名为“诺贝尔奖获 得者说要汲取孔子智慧”的报道说,从事等离子 物理学研究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 斯·阿尔文在1988年1月举行的主题为“面向21 世纪”的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会上说:“人 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前,去汲取 孔子的智慧。”
13.9章:富民、教民 12.7章:富民、正己 1.5章:正己 16.1章:正己 11.17章:举贤(去恶) 12.9章:富民 13.6章:正己 12.19章:正己、教民 2.20章:正己、教民、举贤
14.5章:正己
从政思想 以德为政
:
以礼为政
从政手段 :
富民、教民 举贤、正己
为政以德现实意义的思考
客观地讲,无论有什么样的原因,官员说话不算话,承诺不兑现,都应视 为不讲诚信、官德缺失,偶尔一次,或是无心之过,可以原谅,但若是频频食 言,那么官员的品质就值得怀疑,就真该讨论他(她)是否该继续担任这一职
为政以德必先取信于民,取信 于民必须诚实无欺,讲究信用 。 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 政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 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 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家训
任人唯亲 任人唯贤
黑龙江省长喝哈尔滨恢复供水后第一口水 11月27日18时,在哈尔滨市民庞玉成家中,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从容地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 世纪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传统文化爱好者胡祖尧老人根据曲阜市档案 馆提供的信息,从国家图书馆得到了一张报道诺 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的《堪培拉时报》(1988 年1月24日)复印件,该报一篇名为“诺贝尔奖获 得者说要汲取孔子智慧”的报道说,从事等离子 物理学研究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 斯·阿尔文在1988年1月举行的主题为“面向21 世纪”的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会上说:“人 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前,去汲取 孔子的智慧。”
13.9章:富民、教民 12.7章:富民、正己 1.5章:正己 16.1章:正己 11.17章:举贤(去恶) 12.9章:富民 13.6章:正己 12.19章:正己、教民 2.20章:正己、教民、举贤
14.5章:正己
从政思想 以德为政
:
以礼为政
从政手段 :
富民、教民 举贤、正己
为政以德现实意义的思考
客观地讲,无论有什么样的原因,官员说话不算话,承诺不兑现,都应视 为不讲诚信、官德缺失,偶尔一次,或是无心之过,可以原谅,但若是频频食 言,那么官员的品质就值得怀疑,就真该讨论他(她)是否该继续担任这一职
为政以德必先取信于民,取信 于民必须诚实无欺,讲究信用 。 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 政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 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 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家训
任人唯亲 任人唯贤
黑龙江省长喝哈尔滨恢复供水后第一口水 11月27日18时,在哈尔滨市民庞玉成家中,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从容地
为政以德PPT321

“君子哉若人!” 这个人真是君子啊! “尚德哉若人!” 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
主谓倒装
补充说明: 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表示
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
六 固定句式
①“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 ……吧?表示推测语气 。
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 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
阅读12.7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1)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让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对政
府就信任了。
使动用法要译出来。 (2)必不得已而去: 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 “必”是假设连词。
•
1、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伐为?”
为什么……呢?表示反问语气。还可 译为“还用……做什么”“哪里……呢” 等。
③“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对……怎么办?表示疑问语气,还可 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
④“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怎么能?表示反问语气。“其”与 “如之何”配合使用,加强反问语气。
相关成语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 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 拥戴。
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 北,北辰,北极星。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 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相关成语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 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
•
5、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
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
为政以德ppt实用课件27

《论语》选读 ——《为政以德》
阅读 思考
一、概述每一章的内容。
二、孔子“德政”手段分为几个方面?
三、优秀统治者的标志?
纲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1)为政以德: 以,用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季氏将伐颛臾》复习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 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 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 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 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 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对于攻伐颛臾,孔子列举了哪几条 反对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问:
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 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引用名言——既在其位,须 谋其政。
巧设比喻——既为辅助,难 辞其咎。
问:
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 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 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 样做?
风: 好比风 名词做动词
草: 好比草 名词做动词
反对通过杀伐使百姓遵纪守法,主张用善道来感化 百姓
楚灵王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即位不 久,便大兴土木,筑章华台,造章华宫,并 尽选细腰美女藏于宫内,故章华宫又称"细腰 宫"。灵王在宫内寻欢作乐,过着骄奢淫逸的 生活。那些被选入宫的女子因害怕腰身变粗 而不敢饱食,多被折磨致死。楚灵王不仅喜 好细腰女子,也宠幸细腰大臣。腰粗者或弃 之不用,或降罪于身,人们不得不减餐节食, 勒紧裤带。留下了"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 "的千古遗恨。楚灵王这种怪癖曾导致楚国国 势一度衰落,灵王的倒行逆施也激起天怒人 怨,最后落得孑然一身,吊死于荒野之中。
阅读 思考
一、概述每一章的内容。
二、孔子“德政”手段分为几个方面?
三、优秀统治者的标志?
纲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1)为政以德: 以,用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季氏将伐颛臾》复习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 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 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 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 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 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对于攻伐颛臾,孔子列举了哪几条 反对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问:
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 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引用名言——既在其位,须 谋其政。
巧设比喻——既为辅助,难 辞其咎。
问:
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 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 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 样做?
风: 好比风 名词做动词
草: 好比草 名词做动词
反对通过杀伐使百姓遵纪守法,主张用善道来感化 百姓
楚灵王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即位不 久,便大兴土木,筑章华台,造章华宫,并 尽选细腰美女藏于宫内,故章华宫又称"细腰 宫"。灵王在宫内寻欢作乐,过着骄奢淫逸的 生活。那些被选入宫的女子因害怕腰身变粗 而不敢饱食,多被折磨致死。楚灵王不仅喜 好细腰女子,也宠幸细腰大臣。腰粗者或弃 之不用,或降罪于身,人们不得不减餐节食, 勒紧裤带。留下了"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 "的千古遗恨。楚灵王这种怪癖曾导致楚国国 势一度衰落,灵王的倒行逆施也激起天怒人 怨,最后落得孑然一身,吊死于荒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