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拉伸试验记录

合集下载

钢筋拉伸实验

钢筋拉伸实验

钢筋拉伸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钢筋在纯拉应力条件下直至破坏的整个过程;了解拉伸过程的四个阶段,即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掌握钢筋拉伸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从图中得出上、下屈服强度;计算钢筋的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二、实验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示值误差不大于1%)、游标卡尺(精度为0.1mm)。

三、实验步骤1.钢筋试件一般不经切削。

图1 试件示意图a—直径;l—标距长度;h1—(0.5~1)a;h—夹头长度2.在试件表面,选用小冲点、细划线或有颜色的记号做出两个或一系列等分格的标记,以表明标距长度,测量标距长度l0(l0=10a或l0=5a)(精确至0.1 mm)。

调整试验机测力度盘的指针,对准零点,拨动副指针与主指针重叠。

3.将试件固定在试验机的夹具内,开动试验机机进行拉伸。

屈服前,应力增加速度按表1规定,并保持试验机控制器固定于这一速率位置上,直至该性能测出为止;测定抗拉强度时,平行长度的应变速率不应超过0.008/s。

应力速率(N/mm2)·s-1材料弹性模量(Mpa)最小最大<150000 2 20≥150000 6 604.钢筋在拉伸试验时,读取测力度盘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恒定力或首次回转时指示的最小力,即为屈服点荷载F s(N);钢筋屈服之后继续施加荷载直至将钢筋拉断,从测力度盘上读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F b(N)。

5.拉断后标距长度L1(精确至0.1mm)的测量。

将试件断裂的部分对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如拉断处到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l0/3时,可直接测量两端点的距离;如拉断处到邻近的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l0/3时,可用移位方法确定l1:在长段上从拉断处O点取基本等于短段格数,得B点,接着取等于长段所余格数(偶数)之半得C点;或者取所余格数(奇数)减1与加1之半,得到C与C1点,移位后的l1分别为AO+OB+2BC或AO+OB+BC+BC1(如图2所示)。

钢筋拉伸试验

钢筋拉伸试验
1
%
料称为塑性材料,如钢材、铜、铝等;把 <5%的 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铸铁、混凝土、石料等。
值越大,其塑性越好。一般把 ≥5%的材 、
(3)强化阶段 抗拉强度
b
经过屈服阶段后,曲线从 c 点又开始逐渐上升,说
明要使应变增加,必须增加应力,材料又恢复了抵抗变 形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作强化,ce段称为强化阶段。曲 线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值记作 b ,称为材料的抗拉强 度(或强度极限),它是衡量材料强度的又一个重要指标。
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屈比)σb/σs是 评价钢材使用可靠性的一个参数。 强屈比愈大,钢材受力超过屈服点工作时可靠 性越大,安全性越高,但是,强屈比太大,钢 材强度的利用率偏低,浪费材料。 强屈比≥1.25 超屈比是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 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塑性指标 试件拉断后,弹性变形消失,但塑性变形仍保 留下来。工程上用试件拉断后遗留下来的变形 表示材料的塑性指标。常用的塑性指标有两个:
L1 L 伸长率: 100 % L A A1 100 断面收缩率 : A L —试件拉断后的标距
L —是原标距 A1 —试件断口处的最小横截面面积 A —原横截面面积。
应力没有增加,而应变依然在增加,材料好像失去了抵
抗变形的能力,把这种应力不增加而应变显著增加的现 象称作屈服, bc段称为屈服阶段。屈服阶段曲线最低点 所对应的应力
s
称为屈服点(或屈服极限)。在屈服
阶段卸载,将出现不能消失的塑性变形。工程上一般不
允许构件发生塑性变形,并把塑性变形作为塑性材料破
坏的标志,所以屈服点 s 是衡量材料强度的一个重要指 标。

钢筋原材拉伸试验方法

钢筋原材拉伸试验方法

钢筋原材拉伸试验方法1.仪器设备①万能材料试验机及不同规格夹具。

②连续式标距打点机。

③钢尺。

2.试样准备原始标距L o的标记:在试样自由长度范围内,均匀划分为10mm或5mm 的等间距标记。

可以用标点机进行打点标距。

3.试验步骤①将试样夹紧在试验机上后,进行加荷。

②屈服强度的测定:试验机平稳加荷,控制速率在6~60MPa/s(可参照表中力值数据)在显示盘数值第一次出现回落时的最大读数,将其除以试件原始横截面积(S O)得到下屈服强度。

③继续平稳加载,直至试件破坏或钢筋出现颈缩现象,停止加载。

④测定断后伸长率,应将试件断裂的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并采取特别措施确保试件断裂部分适当接触后测量试件断后标距(测量区的范围应处于距离断裂处至少5d)。

原则上只有断裂处与最接近的标距标记的距离不小于原始标距的三分之一情况方为有效。

但断后伸长率大于或等于规定值,不管断裂位置处于何处测量均为有效。

4.结果计算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R m=F b/S o 伸长率按下式计算:δ=(L1-L0)/L0*(100%)式中: R m――抗拉强度,计算精确至5MPa F b――极限荷载值,kNδ――伸长率,计算精确至0.5%L0――试样原标距长度,mmL1――试样拉断后标距长度,准确到0.25mmS0――试样原横截面积,mm2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试验结果无效,应补做同样数量试样的试验:①试样断标距外或在机械刻线的标距标记上,而且断后伸长率小于规定最小值;②试验期间设备发生故障,影响了试验结果任何检验如有某一项试样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再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目的复验。

复验结果(包括该项试验所要求的任一指标)即使有一个指标不合格,则该批视为不合格。

钢筋拉伸试验屈服强度,极限抗拉强度,伸长率应符合下表要求。

钢筋拉伸弯曲试验报告

钢筋拉伸弯曲试验报告

断后标距 弯曲压头 伸长率(%) (mm) 直径(mm) 133 131批准:
经检验,该组钢筋试验结果符合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HRB335钢筋的标准要求。 复制报告未加盖检测专用章无效 审核: 主检: 日期:2012.05.13
钢筋拉伸弯曲试验报告
报告编号: 委托单位 试验规程 主要仪器 设备 试件编号 1 2 黑龙江盛达建筑公司 GB/T 228-2002、GB/T 232-1999、GB 1499.2-2007 委托单编号 拟定用途 2011009 试验室评审 工程名称 试验日期 样品名称 / 2012.05.13 Φ 20热轧带肋钢筋 弯曲角度 试验结果 (°) 180 180 合格 合格 断裂特征 塑断 塑断
万能试验机(WE-1000B/SNT07)、弯曲装置(LX01)、手摇打印机、游标卡尺(JL06)等 公称直径 (mm) 20 公称截面 积(mm²) 314.2 屈服荷载 (kN) 117.33 117.61 屈服强度 (MPa) 375 375 极限荷载 (kN) 190.31 187.01 抗拉强度 (MPa) 605 595 原始标距 (mm) 100 100

钢筋拉伸试验规范

钢筋拉伸试验规范

钢筋拉伸试验规范1. 引言钢筋拉伸试验是用来确定钢筋的拉伸性能和力学性质的一种方法。

它是评估钢筋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档旨在规范钢筋拉伸试验的操作步骤、试验设备和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试验设备2.1 西门子拉伸试验机:用于施加拉力并测量钢筋的拉伸力。

2.2 示值器:用于测量钢筋的伸长量。

2.3 钳口:用于夹紧钢筋并确保其在拉伸过程中不发生滑动。

3. 操作步骤3.1 样品准备:从现场采集的钢筋中随机取样,并按照标准尺寸剪切成适当的长度。

3.2 样品编号:为每个样品分配唯一的编号,以便于后续的数据记录和比较。

3.3 钳口夹紧:将钢筋的两端分别夹在拉伸试验机的夹具上,确保钢筋在拉伸过程中不会发生滑动。

3.4 施加荷载:以恒定速度施加荷载到钢筋上,直到发生断裂。

3.5 记录数据:在试验过程中记录拉伸力和伸长量的变化,以供后续分析和评估使用。

4. 试验结果评定方法4.1 极限抗拉强度:根据试验结果,取最大荷载值,并除以钢筋的原始横截面积,得到钢筋的极限抗拉强度。

4.2 屈服强度:根据试验结果,找到应力-应变曲线上的比例极限点和流动点,并通过插值法计算钢筋的屈服强度。

4.3 断后伸长率:根据试验结果,计算钢筋断裂后的伸长量与原始长度之间的比值,得到钢筋的断后伸长率。

5. 结论钢筋拉伸试验规范规定了钢筋拉伸试验的操作步骤、试验设备和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

通过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试验,可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钢筋的拉伸性能和力学性质对于评估钢筋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钢筋拉伸试验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钢筋拉伸、弯曲试验记录表模板

钢筋拉伸、弯曲试验记录表模板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委托单位名称 委托单编号 试验完成日期 现场桩号 试样描述
XXX-XXX高速公路项目
钢筋拉伸、弯曲试验记录表模板
XXXX工程总公司
合同号:
XX
XXXX公路工程监理公司 编 号:
XXXX工程总公司
试验单位
XX高速公路XX标工地试验室
试验规程
#N/A
2020年2月17日
试验人签字
kXXX+XXX~kXXX+XXX 复核人签字
主管签字
试样名称
试样编号
试样尺寸
直径mm 长度mm
质量g
截面积mm2强度Mpa 伸长率
冷弯
极限 屈服点 拉伸强度 断后标距 伸长率% 弯心直径 弯曲角度 结果
反复冷弯
弯曲半径mm 弯曲次数
断口形式
结论:
技术负责人:
试验监理工程师:

钢筋试验报告范文

钢筋试验报告范文

钢筋试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钢筋进行试验,分析其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以评估钢筋的质量。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实验仪器:拉力试验机、显微镜、测量卡尺。

2.实验材料:试验用钢筋。

三、实验原理钢筋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拉伸强度是指在拉伸试验中,钢筋断裂时所承受的最大拉力,屈服强度是指钢筋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的拉力,断裂伸长率是指钢筋在拉断前的单位长度的伸长量。

四、实验步骤1.将待测钢筋放入拉力试验机夹具中,根据试验要求调节夹具间距和夹具形状,使其适合钢筋的尺寸。

2.开始试验前,先对拉力试验机进行零位校正。

3.启动拉力试验机,逐渐施加拉力,直至钢筋断裂。

4.记录拉力试验机显示的拉力数值。

5.使用显微镜观察断裂面,测量断裂面的宽度和长度。

6.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钢筋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计算试验结果如下:1. 钢筋长度:100 mm2. 钢筋断裂前的伸长量:30 mm3. 钢筋断裂面的宽度:10 mm4. 钢筋断裂面的长度:40 mm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到以下结果:1.拉伸强度=施加的拉力/钢筋截面积2.屈服强度=施加的拉力/钢筋原始截面积3.断裂伸长率=(钢筋断裂前的伸长量/钢筋长度)×100%六、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可得,钢筋的拉伸强度为XXXMPa,屈服强度为XXXMPa,断裂伸长率为XXX%。

通过对钢筋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钢筋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能。

而断裂伸长率的数值较大,说明钢筋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能够在受到较大外力时发生延展而不容易断裂。

七、实验结论通过对钢筋的试验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钢筋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具备较好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能。

2.钢筋具有较高的断裂伸长率,具备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

八、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钢筋的试验,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

钢筋原材(拉伸强度、断后伸长率)试验评分表

钢筋原材(拉伸强度、断后伸长率)试验评分表
附件 13
钢筋原材(拉伸强度、断后伸长率)试验评分标准
分值 构成
基本 得分
时间 得分
试验 考核 过程 内容
试 验 准备
工作 前
试 现场 验
操作 中
原始 记录 与计
算 试 验 后
仪器 整理 设备 使用 记录 试验用时 (分钟)
分 值
评分说明
结果
未检查仪器设备及其所需物品是否齐全的,扣 3 分; 未检查游标卡尺、钢筋标距仪等是否能正常开机的,扣 3 分; 15 选用的万能材料试验机量程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扣 3 分; 万能材料试验机未预热的,扣 3 分; 试验室的环境温度超出 10~35℃范围且未采取措施的,扣 3 分。
样品长度不满足试验要求的,扣 5 分; 使用钢筋标距仪打点刻痕不清晰的,扣 5 分; 夹持试样时未检查试样是否稳固的,扣 5 分; 试验时应全程关闭防护装置,未规范操作的,扣 5 分; 试验时不得离开试验区域,应随时关注万能材料试验机是否有
异常,不满足要求的,扣 5 分; 50 试样拉断后应及时取下残样,未规范操作的,扣 5 分;
未清洁仪器,扣 2 分; 5 试验后万能材料试验机未及时断电的,扣 2 分;
未将仪器摆放整齐,扣 1 分。
5 未按要求及时填写,扣 2 分; 填写错误,扣 2 分。
填写不完整,扣 1 分;
开始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
,结束时间
,用时:
分钟,
10 在 30 分钟完成所有内容,得 10 分,每超时 1 分钟扣 1 分,最多 扣 10 分。不足 1 分钟按 1 分钟计。
扣分 1、每项分数扣完为止; 说明
最终得分
裁判签字:
选手签字(编号):
取下残样后应及时进行回油,未规范操作的,扣 5 分; 将取下的钢筋拼接顺直后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伸长量,操作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