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拉伸实验
钢筋拉伸试验

%
料称为塑性材料,如钢材、铜、铝等;把 <5%的 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铸铁、混凝土、石料等。
值越大,其塑性越好。一般把 ≥5%的材 、
(3)强化阶段 抗拉强度
b
经过屈服阶段后,曲线从 c 点又开始逐渐上升,说
明要使应变增加,必须增加应力,材料又恢复了抵抗变 形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作强化,ce段称为强化阶段。曲 线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值记作 b ,称为材料的抗拉强 度(或强度极限),它是衡量材料强度的又一个重要指标。
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屈比)σb/σs是 评价钢材使用可靠性的一个参数。 强屈比愈大,钢材受力超过屈服点工作时可靠 性越大,安全性越高,但是,强屈比太大,钢 材强度的利用率偏低,浪费材料。 强屈比≥1.25 超屈比是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 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段
塑性指标 试件拉断后,弹性变形消失,但塑性变形仍保 留下来。工程上用试件拉断后遗留下来的变形 表示材料的塑性指标。常用的塑性指标有两个:
L1 L 伸长率: 100 % L A A1 100 断面收缩率 : A L —试件拉断后的标距
L —是原标距 A1 —试件断口处的最小横截面面积 A —原横截面面积。
应力没有增加,而应变依然在增加,材料好像失去了抵
抗变形的能力,把这种应力不增加而应变显著增加的现 象称作屈服, bc段称为屈服阶段。屈服阶段曲线最低点 所对应的应力
s
称为屈服点(或屈服极限)。在屈服
阶段卸载,将出现不能消失的塑性变形。工程上一般不
允许构件发生塑性变形,并把塑性变形作为塑性材料破
坏的标志,所以屈服点 s 是衡量材料强度的一个重要指 标。
钢筋拉伸试验

H:热轧;R:带肋;B:钢筋;F:细晶粒; C:冷加工;P:光圆;E:抗震 HRB335E ? 通常称HPB300为一级钢筋,HRB335为二级 钢筋,HRB400为三级钢筋。
(4)缩颈断裂阶段
曲线到达e点前,试件的变形是均匀发生的,曲线到
弹性极限与比例极限非常接近,工程实际中通常对二者不 作严格区分,而近似地用比例极限代替弹性极限。
(2)屈服阶段 屈服点 s
曲线超过b点后,出现了一段锯齿形曲线,这—阶段 应力没有增加,而应变依然在增加,材料好像失去了抵 抗变形的能力,把这种应力不增加而应变显著增加的现 象称作屈服,bc段称为屈服阶段。屈服阶段曲线最低点
一、试件和实验条件
二、试件仪器
二、试件仪器
三、低碳钢拉伸曲线
三、低碳钢拉伸曲线
低碳钢受拉的应力-应变图
(1)弹性阶段 比例极限σp
oa段是直线,应力与应变在此段成正比关系,材料符合虎
克定律,直线oa的斜率tan E 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直
线部分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值记作σp,称为材料的比例极 限。曲线超过a点,图上ab段已不再是直线,说明材料已不符 合虎克定律。但在ab段内卸载,变形也随之消失,说明ab段 也发生弹性变形,所以ab段称为弹性阶段。b点所对应的应力 值记作σe ,称为材料的弹性极限。
所对应的应力 s 称为屈服点(或屈服极限)。在屈服
阶段卸载,将出现不能消失的塑性变形。工程上一般不 允许构件发生塑性变形,并把塑性变形作为塑性材料破
坏的标志,所以屈服点 s 是衡量材料强度的一个重要指
标。
(3)强化阶段 抗拉强度 b
经过屈服阶段后,曲线从c点又开始逐渐上升,说
钢筋的拉伸实验报告

钢筋的拉伸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钢筋的拉伸实验,了解钢筋的力学性能,掌握钢筋强度、屈服强度等基本概念,以及了解拉伸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钢筋的拉伸实验是测定钢筋受力后拉伸变形的实验。
钢筋在拉伸过程中,会直线变形,即在小应变下,应力与应变成比例关系,符合胡克定律,称为弹性阶段。
然而,当力作用增大时,钢筋会出现塑性变形,应变增加的速率比应力增加的速率慢,弹性阶段结束,进入塑性阶段。
当力作用继续增大时,钢筋最终会达到极限强度,即断裂。
实验过程:1.准备工作:取一段长度为30厘米左右的钢筋样本作为实验材料,并清除表面的油脂和杂物。
为了减小扰动,我们采用了比较长的试验样品。
2.将钢筋放置于拉伸实验机上,并调整试验机的压力大小,以使得钢筋以相对缓慢的速度受力,并观察钢筋受力过程中的形变情况。
3.对试验样本进行拉伸测试,并不断记录并画出应力-应变曲线图。
4.当钢筋直线变形阶段结束后,即出现塑性变形时,观测并记录其塑性变形值,然后继续增大拉伸力,直到钢筋的极限强度出现断裂。
5.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钢筋的强度指标,如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等物理参数。
实验结果:经过拉伸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1.钢筋的屈服强度为150MPa,极限强度为250MPa。
2.当钢筋受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此时应变逐渐增加,但应力不再增加。
3.当拉伸力作用到一定程度时,钢筋最终断裂。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钢筋的基本力学性能,在拉伸实验中掌握了应力-应变曲线的基本形态,弹性阶段、塑性阶段等基本概念,掌握了拉伸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了解钢筋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等物理指标,这些指标是衡量钢筋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
此外,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如何改进钢筋材料的办法。
钢筋拉伸和冷弯实验

建筑钢材实验一、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通过拉伸试验测定钢筋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评定钢筋的强度等级。
弯曲实验,对钢筋塑性进行检验,也间接测定钢筋内部的缺陷。
(二)主要仪器设备万能材料实验机 游标卡尺等。
(三)实验步骤1.在每一验收批次钢筋中的任意一根上任意端截取500mm (一般取1000mm )取一组试件(拉伸、弯曲各两根),拉伸试验的钢筋不得进行车削加工。
原始标距的长度(L 0)一般取L 0=5d 或是L 0=10d(d 为钢筋直径),测量原始标距L 0为200mm (标据点1到标据点6之间的距离)。
2.??接通电源,按下油泵启动按钮(绿色为启动按钮、红色为关闭按钮),预热5min 。
回油阀 关闭按钮 启动按钮 送油阀3.将第一根试件(直径20mm, L=10d+200=400mm )的上端固定在实验机上夹具内,再用下夹具固定试件下端(上下端必须加满)。
标距点标距点标距点标距点标距点标距夹具距夹具距4.开动实验机进行拉伸,控制好加荷速率(详钢筋加荷速率一览表,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的弹性模量都大于*105≥150000N/mm 2), 直至试件拉断,记录破坏荷载。
屈服值为 KN 极限抗拉强度值。
5.将已拉断的试件两端在断裂处对齐,尽量使其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测量试件拉断后的标距长度251mm 。
6.同样的方法做完第二根钢筋,记录破坏荷载。
屈服值为 极限抗拉强度值167KN7.打扫实验室清洁卫生。
二、冷弯实验步骤1.将钢筋放在试验机验机平台支辊上,调整冷弯冲头接近钢筋。
平稳地加荷(5-10KN/s ),钢筋弯曲至规定角度(90°或180°)后,停止冷弯,见下图。
数显峰钢筋断面标距点上夹下夹标距点 标距点冷弯冲头支辊支辊90°弯曲2.结果评定在常温下,在规定的弯曲角度下(90°或180°)对钢筋进行弯曲,检测两根弯曲钢筋的外表面,若无裂纹、断裂或起层,即判定钢筋的冷弯合格,否则冷弯不合格 三、原始数据记录评定 级别公称直径(mm ) 面积(mm 2)屈服点(KN ) 抗拉强度(KN ) 原始长度 拉伸后的长度 冷弯 HRB33520200 251 合格20200244 合格1.钢筋的屈服点s 和抗拉强度b 按下式计算:式中 s σ、b σ——分别为钢筋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MPa );s F 、b F ——分别为钢筋的屈服荷载和最大荷载(N );A ——试件的公称横截面积(mm 2)第一根:s σ ==393 Mpa>335 MPab σ ==499 Mpa>455 Mpa第二根:s σ == Mpa>335 MPab σ == Mpa>455 Mpa180°弯曲2.钢筋的伸长率5δ或10δ按下式计算如果直接测量所求得的伸长率能达到技术条件要求的规定值,则可不采用移位法。
钢筋拉伸实验报告

钢筋拉伸实验报告钢筋拉伸实验报告引言在工程建设中,钢筋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材料。
它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延展性,被广泛用于加固混凝土结构、桥梁和高楼大厦等项目中。
钢筋的性能评估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钢筋进行拉伸实验,探究其力学性能和变形特点。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取了一根直径为10毫米的钢筋作为实验样本。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对该钢筋进行了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氧化物。
2. 实验装置搭建我们使用了拉伸试验机来施加力量并测量钢筋的拉伸性能。
首先,我们将钢筋夹在试验机的两个夹具之间,并确保夹具紧固牢固。
接下来,我们调整试验机的参数,如加载速率和测量精度,以满足实验要求。
3.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逐渐增加试验机施加的拉力,并记录下每个拉力水平下的钢筋变形情况。
我们将拉力和钢筋的伸长量绘制成应力-应变曲线,以分析钢筋的力学性能。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组应力-应变曲线数据。
在开始阶段,钢筋的应变与施加的拉力成正比增加。
然而,随着拉力的增加,钢筋的应变增速逐渐减缓。
当拉力达到一定水平时,钢筋开始出现塑性变形,应变增加的速度明显变慢。
根据应力-应变曲线,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钢筋具有良好的弹性特性,即在拉力作用下能够恢复原状。
其次,钢筋的强度随着拉力的增加而增加,直到达到极限强度。
此后,钢筋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强度不再增加。
最后,钢筋的断裂点通常位于塑性变形区域,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韧性。
讨论与应用钢筋的拉伸性能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实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用于计算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从而优化设计方案。
其次,钢筋的强度参数可以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钢筋的韧性特点可以有效吸收外部冲击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果仅代表特定条件下的钢筋性能。
在实际工程中,钢筋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和腐蚀等。
钢筋拉伸试验

精选ppt
10
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之比(强屈比)σb/σs是 评价钢材使用可靠性的一个参数。 强屈比愈大,钢材受力超过屈服点工作时可靠 性越大,安全性越高,但是,强屈比太大,钢 材强度的利用率偏低,浪费材料。 强屈比≥1.25 超屈比是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 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 值越大,其塑性越好。一般把 ≥5%的材 料称为塑性材料,如钢材、铜、铝等;把 <5%的
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铸铁、混凝土、石料等。
精选ppt
14
钢筋拉伸试验
精选ppt
1
一、试件和实验条件
精选ppt
2
二、试件仪器
精选ppt
3
二、试件仪器精选ppt4、低碳钢拉伸曲线精选ppt
5
三、低碳钢拉伸曲线
精选ppt
6
低碳钢受拉的应力-应变图
精选ppt
7
(1)弹性阶段 比例极限σp
oa段是直线,应力与应变在此段成正比关系,材料符合虎克
定律,直线oa的斜率 tanE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直线
部分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值记作σp,称为材料的比例极限。 曲线超过a点,图上ab段已不再是直线,说明材料已不符合虎 克定律。但在ab段内卸载,变形也随之消失,说明ab段也发 生弹性变形,所以ab段称为弹性阶段。b点所对应的应力值记 作σe ,称为材料的弹性极限。 弹性极限与比例极限非常接近,工程实际中通常对二者不作 严格区分,而近似地用比例极限代替弹性极限。
允许构件发生塑性变形,并把塑性变形作为塑性材料破
坏的标志,所以屈服点 s 是衡量材料强度的一个重要指
标。
精选ppt
钢筋的拉伸试验

钢筋的拉伸试验
钢筋拉伸试验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力学试验方法,也是评判钢
筋质量的标准之一。
在这种试验中,钢筋会承受拉力,直到断裂为止,通过测量拉伸过程中钢筋的变形和应力变化,来评估钢筋的材料性质。
在进行钢筋拉伸试验之前,需要先将标准长度的钢筋悬挂在试验
机上,然后逐渐增加拉力,测量钢筋拉伸变形和应力的变化。
随着拉
力的增大,钢筋的长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应力也会逐渐增加,
直到钢筋达到极限拉力,开始出现应力集中和应变突变,最终导致钢
筋断裂。
通过分析钢筋拉伸试验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钢筋的重要力学性能
参数,包括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这些数据可以为工
程设计和使用提供重要的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钢筋拉伸试验也暴露出了很多安全隐患。
设备的
质量、试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实际工程中,也要注意钢筋的质量和使用条件,防止因
为使用不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钢筋拉伸试验是一项重要的力学试验,可以对钢筋的
材料性能进行准确评估,为工程设计和使用提供指导。
同时,我们也
需要关注实验安全问题,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钢筋拉伸实验报告

钢筋拉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钢筋拉伸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钢筋拉伸实验,掌握钢筋的力学性能,更好地理解钢筋的实际应用,为钢筋的工程应用提供有效的方法。
实验原理:
钢筋的拉伸性能是钢筋的重要性能之一,是指在钢筋受到拉力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钢筋的伸长量与外力的关系。
在钢筋拉伸实验中,通常测量钢筋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等指标。
实验方法:
将样品钢筋切割成符合试验标准的长度,在实验机上夹紧,按照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在试验过程中,记录相应的数据。
实验结果:
经过上述方法,测得以下实验结果:
1. 样品钢筋的直径:8mm
2. 先锋型试验机
3. 破坏荷载:45kN
4. 抗拉强度:370MPa
5. 屈服强度:320MPa
6. 断后伸长率:16%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钢筋拉伸实验,我们成功地测试了样品钢筋的性能指标,并得到了上述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本次实验的样品钢筋抗拉强度为370MPa,属于中等水平,
但可以满足大多数建筑物的使用需求。
2. 样品钢筋的屈服强度为320MPa,较为合理,表明在钢筋使
用过程中可以有良好的安全保障。
3. 样品钢筋断后伸长率为16%,表明钢筋具有较好的延性,适
合用于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
综上所述,钢筋拉伸实验是检测钢筋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本
次实验结果具有参考意义,也为钢筋工程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数据
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拉伸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钢筋在纯拉应力条件下直至破坏的整个过程;了解拉伸过程的四个阶段,即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掌握钢筋拉伸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从图中得出上、下屈服强度;计算钢筋的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二、实验设备
万能材料试验机(示值误差不大于1%)、游标卡尺(精度为0.1mm)。
三、实验步骤
1.钢筋试件一般不经切削。
图1 试件示意图
a—直径;l
—标距长度;h1—(0.5~1)a;h—夹头长度
2.在试件表面,选用小冲点、细划线或有颜色的记号做出两个或一系列等分格的标记,以表明标距长度,测量标距长度l0(l0=10a或l0=5a)(精确至0.1 mm)。
调整试验机测力度盘的指针,对准零点,拨动副指针与主指针重叠。
3.将试件固定在试验机的夹具内,开动试验机机进行拉伸。
屈服前,应力增加速度按表1规定,并保持试验机控制器固定于这一速率位置上,直至该性能测出为止;测定抗拉强度时,平行长度的应变速率不应超过0.008/s。
应力速率(N/mm2)·s-1
材料弹性模量(Mpa)
最小最大<150000 2 20
≥150000 6 60
4.钢筋在拉伸试验时,读取测力度盘指针首次回转前指示的恒定力或首次回转时指示的最小力,即为屈服点荷载F s(N);钢筋屈服之后继续施加荷载直至将钢筋拉断,从测力度盘上读取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F b(N)。
5.拉断后标距长度L1(精确至0.1mm)的测量。
将试件断裂的部分对接在一起使其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如拉断处到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l0/3时,可直接测量两端点的距离;如拉断处到邻近的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l0/3时,可用移位方法确定l1:在长段上从拉断处O点取基本等于短段格数,得B点,接着取等于长段所余格数(偶数)之半得C点;或者取所余格数(奇数)减1与加1之半,得到C与C1点,移位后的l1分别为AO+OB+2BC或
AO+OB+BC+BC1(如图2所示)。
图2. 伸长率断后标距部分长度用移位法确定
(a )长段所余格数为偶数;(b )长段所余格数为奇数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屈服强度s σ和抗拉强度b σ按下式计算。
A F s
s =
σ A
F b b =σ
式中s σ、b σ——分别为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MPa );
F s 、F b ——分别为屈服点荷载和最大荷载(N );
A ——试件的公称横截面积(mm 2)。
当s σ或者b σ≤200MPa ,修约间隔1 MPa (小数点数字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方法修约)。
当200MPa ≤s σ或者b σ ≤1 000Mpa ,修约间隔5 MPa 。
当s σ或者b σ>1 000MPa ,修约间隔10 MPa 。
伸长率δ10(δ5)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0.5%)。
(%)100)(0
110⨯-=
l l l s δδ 式中δ10,(δ5)——分别表示 l0=10a 和l0=5a 时的伸长率。
如试件拉断处位于标距之外,则断后伸长率无效,应重做试验。
在拉力试验的两根试件中,如其中一根试件的屈服点、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三个指标中,有一个指标达不到钢筋标准中规定的数值,应取双倍钢筋进行复验,若仍有一根试件的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则判拉力试验项目为不合格。
表2. 钢筋拉伸试验实验记录与结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