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污水处理工艺比较
污水处理工艺比选

污水处理工艺比选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通过七个部分,详细比较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一、活性污泥法原理:利用活性污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优点:处理效率高,技术成熟。
缺点:能耗高,易产生污泥膨胀。
应用场景: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
案例:某市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二、生物膜法原理:通过生物膜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
优点:节能,操作简便。
缺点:易堵塞,需要定期反冲洗。
应用场景: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案例:某乡村采用生物膜法处理生活污水,有效降低了污染。
三、自然生物处理法原理: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优点:成本低,维护简便。
缺点:处理效率不稳定。
应用场景:适用于农村地区或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
案例:某农村地区利用自然生物处理法处理生活污水,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
四、化学处理法原理: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优点: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
缺点:成本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应用场景:适用于特定行业的污水处理。
案例:某化工厂采用化学处理法处理高浓度废水,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五、厌氧生物处理法原理:利用厌氧微生物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优点:能耗低,可回收沼气。
缺点:处理效率慢,臭味大。
应用场景: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案例:某造纸厂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法处理制浆废水,实现了能源回收与环境改善双重目标。
农村生活污水的几种处理工艺

农村生活污水的几种处理工艺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经济的进展,我国的城乡进展不平衡现象日益严重。
在此背景下,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成为环保工作的紧要部分。
农村地区污水的处理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环境质量,也关系到农业生产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因此,对于农村污水的处理工艺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讨论和开发。
常见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1.填埋法处理工艺填埋法是指将污泥和污水混合起来,然后掩埋在地下4—5米的处所,在污水处理后简单就地消化。
填埋工可以削减处理过程中的化学消耗量和能量消耗量,但也存在人工填埋和占用土地等诸多问题。
2.塘沉淀法处理工艺这种方法通过将污水流入潭塘或沉淀池来清除垃圾和悬浮物,再将剩余的水流进构筑物中处理,或者直接使用作为浇灌或农业用水。
虽然这种方法是工业和民用领域中最广泛接受的方法,但塘沉淀法处理仍旧存在处理效率低下、简单污染漏出等问题。
3.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使有机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将净化后的污水排出。
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
此工艺可处理多种类型污水,对有机物去除率达到90%以上。
4.建筑化(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建筑化处理即为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也成为流域湿地整治的紧要构成部分。
人工湿地不仅可有效地去除各种污染物、但同样也可净化构建修整的运河、河流和池塘的污水。
常见的人工湿地处理包括:人工潜水植物园、人工浮岛、沉水植物湿地、流水式植物湿地等。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优点1.填埋法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经济资源,比较适合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
2.塘沉淀法净化效率高,将废物充分发挥并达到很好的再利用。
3.活性污泥法净化效率高,过程稳定性强,适用于稠密城市,对处理负荷、水质条件变化其处理本领不受影响。
4.人工湿地处理技术适用条件广泛、适用范围广、维护简单,流量适用性强。
缺点1.填埋法填埋污泥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在地下水中流动的情况下。
2.塘沉淀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地盘,维护条件较差期需要更换设备。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分析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日益严重化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如果不得当地处理污水,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故而需要建立一种全面有效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体系,促进农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污水处理的方法和工艺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1、物理法处理物理法是最简单常见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蒸发、冷却等方式将污水中悬浮的有机和无机物质进行去除。
物理法处理简单易操作,但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很难达到排放标准。
2、化学法处理化学法的污水处理主要是采用反应氧化、还原等方式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变为无害或降低其毒性,达到排放标准。
但是化学药剂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3、生物法处理生物法贯彻工业废水处理中的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从而达到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作用。
生物处理方法里面较常用的是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1、A/O 生化处理工艺A/O生化处理工艺是生物法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也是一种经济、易操作、易维护、处理效果较好、技术和适应性都很好的方案,被广泛运用在城市和乡村污水处理中。
A/O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厌氧菌与好氧菌分别生长代谢的差异性,通过厌氧生物反应器、缺氧池、好氧生物反应器三部分的处理,从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去除。
2、磷铵氮淀积反应法磷铵氮淀积反应法是利用磷铵盐和氨氮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来实现污水中磷和氮的去除。
该方法属于化学法处理,处理工艺较为复杂,但是使用过程中有很好的可控性,效果显著,能够达到国家纯水排放指标。
3、植物池法植物池法是一种以自然植物生长为主体,通过植物根系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和重金属等物质进行吸收,与微生物一起完成对污水的净化。
植物池法因为采用了天然植被纤维,在处理过程中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实现多种水质指标的高效净化。
三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

处理 效 率 、适 用 范 围等 方 面进 行 比较 ,这 对 实现 我 国广 大 农村 地 区生 活 污水 的有 效 处理 有 借 鉴 意 义。
、
涤废水 和马桶 冲水等所 产生 的污水 。长久 以来 ,由于
1 . 1 农 村生活垃圾来源及特 征
自然 界土壤和水体 的吸纳和降解作用 ,我 国广 大农村
的生 活污水一直处 于直 排状 态 ,大量生活污水未 经处 理直接排 入小溪 、河流 和湖泊 ,导致农村地 区很 多河
农 村生 活污 水 ,主要来 源 于厨 房用 水 、卫 生 间
收 稿 日期 :2 0 1 7 — 0 3 — 2 3
目前 ,我 国南 方很 多地 区农 村将 生 活污水 收集 后排入化粪池发酵 , 之后直接排放 或者用 于灌溉用水 。 由于化粪池对污水 的处理能 力不足 ,大部 分生活污水
经简单处理后就排入 自然水体 ,仍然会造成污染 。
洗浴 、洗涤废水和马桶冲水等 ,还有部分是禽畜养殖 废水 。数据 显示 ,我 国农 村每天排放 的生活污水量 可
流 、湖泊 水体遭到污染 ,如湖泊的富营养化 。这会 引 起我 国农 村地 区水体 的面源污染 ,并会对农村 生活饮
用水 的水 源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 ,迫切需要做好农村 生活污水 的收集 、处理工作 ,并从 节约水资源 的角度 积极做好水 的综 合 回收利用 。
Xi o n g Zh i q i a n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对和推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对和推荐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小城镇、农村等分散的人群聚居地,处理率相对较低,已成为改善人居环境和水资源保护的关键。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根据项目区范围内村庄布局、人口规模、地形条件、污水集中收集难易程度、土地资源、周边水面分布、经济条件、种养结构等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和工艺。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对1.1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农村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人工湿地、A2/O、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工艺等。
(1)人工湿地工艺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有研究表明[1]:技术上,人工湿地对有机物去除率较高,可达60%~99%,采用系统完善、组合湿地、联合其他工艺等改进方法后,人工湿地对氮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经济上,人工湿地投资运行费用远远低于传统工艺,经济可行性好.指出虽然人工湿地存在气温影响、系统堵塞、植物选择等问题.但作为一种在国外农村地区广泛成功应用的处理工艺,在我国农村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2)A2/O工艺A2/O工艺是通过附着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变成CO2、N2、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最后通过固液分离,实现生物污泥与净化水有效分离的一种处理工艺。
该工艺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污泥沉降性能好;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
在处理过程中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响,除磷效果则受回流污泥中夹带DO和硝酸态氧的影响,因而脱氮除磷效率不是很高。
在同时脱氮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工艺中,该工艺流程最为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同类其他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比较

污水处理工艺比较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变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比较,以匡助选择最适合的工艺。
二、传统工艺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在污水中加入活性污泥,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等优点,但需要较大的土地面积和较长的处理时间。
2. 厌氧消化法厌氧消化法是一种将污泥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产生沼气的工艺。
该工艺可以有效降解有机物质,同时还能产生可再生能源。
但是,厌氧消化法对温度和PH值有较高的要求,且产生的沼气需要处理。
三、先进工艺1. 膜生物反应器(MBR)MBR工艺是将膜技术与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的一种处理工艺。
该工艺具有高效、占地面积小、出水质量好等优点。
但是,MBR工艺的能耗较高,膜的维护和更换成本也较高。
2. 反渗透(RO)反渗透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质分离出来的工艺。
该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固体、重金属和微生物等。
但是,RO工艺的能耗较高,处理过程中还需要处理产生的浓水。
四、工艺选择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污水性质:不同工艺对污水的适应性不同,需要根据污水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工艺。
2. 处理效果:不同工艺的处理效果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出水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
3. 运行成本:不同工艺的运行成本不同,需要综合考虑能耗、设备维护等因素。
4. 土地面积:不同工艺对土地面积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可用土地选择合适的工艺。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工艺。
例如,对于小型污水处理厂,可以选择MBR工艺,因为其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对于大型污水处理厂,可以选择活性污泥法,因为其成熟、稳定,并且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总之,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污水性质、处理效果、运行成本和土地面积等因素。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以达到高效、经济、环保的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优缺点对比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优缺点对比污水处理各种工艺优缺点对比1: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多种污水处理工艺。
本文将对常见的几种污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进行比较。
2:物理处理工艺2.1 筛网过滤2.1.1 优点: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初级处理,能有效去除较大的悬浮固体。
2.1.2 缺点:无法完全去除微小颗粒,对于高浓度污水处理效果较差。
2.2 沉淀2.2.1 优点:能有效去除悬浮固体、悬浮物和部分胶体,适用于初级处理。
2.2.2 缺点:处理效果受水质和水量变化影响大,处理周期长,设备占地面积大。
2.3 气浮2.3.1 优点:对悬浮物和胶体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设备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
2.3.2 缺点:处理效果受水质和水量变化影响较大,需要较高的能耗。
3:化学处理工艺3.1 硬脱钙3.1.1 优点: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碳酸钙,适用于软化处理和防垢处理。
3.1.2 缺点:对于除水垢以外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有限,化学药剂投加量难以控制。
3.2 沉降3.2.1 优点:对于胶体和悬浮固体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以用于中级处理。
3.2.2 缺点:处理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对污水中轻质微小颗粒去除效果有限。
3.3 活性炭吸附3.3.1 优点:能有效去除有机物和异味,适用于高级处理和后处理。
3.3.2 缺点:吸附剂容易饱和,需要定期更换,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4:生物处理工艺4.1 好氧处理4.1.1 优点:对有机物和氮磷去除效果好,操作稳定,适用于中级处理。
4.1.2 缺点: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对温度和水质变化敏感。
4.2 厌氧处理4.2.1 优点:能有效去除有机物和沉淀污泥,适用于高级处理和污泥处理。
4.2.2 缺点:对温度和PH值要求较高,处理周期长。
5:总结综合比较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工艺组合,以达到高效、低成本、环保的污水处理效果。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污水处理工艺:指将污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的一系列工艺步骤。
污水处理工艺比较

污水处理工艺比较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比较几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法、膜分离法和化学沉淀法。
二、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工艺,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
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 处理效果好:活性污泥法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污染物。
2. 运行稳定:经过长期运行,活性污泥法的稳定性较高。
3. 投资和运营成本低:相对于其他工艺,活性污泥法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较低。
然而,活性污泥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 对进水水质要求高:活性污泥法对进水水质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有机物质的浓度和种类有一定限制。
2. 污泥产量大:活性污泥法产生的污泥量较大,对后续的污泥处理和处置带来一定压力。
三、厌氧消化法厌氧消化法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质的处理工艺。
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 产生能源:厌氧消化过程可以产生沼气,可以用作能源。
2. 减少污泥产量:相比于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法产生的污泥量较少。
3. 适用范围广:厌氧消化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有机废水处理。
然而,厌氧消化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 处理效果较差:厌氧消化法对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处理效果较差。
2. 运行要求高:厌氧消化过程对温度、PH值等条件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进行严格控制。
四、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一种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分离污水中的固体和溶解物质的工艺。
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 处理效果好:膜分离法可以有效去除微小颗粒、胶体和溶解物质。
2. 占地面积小:相比于传统的沉淀池等设备,膜分离法占地面积较小。
3. 可回收利用:通过膜分离法处理后的水可以回收利用。
然而,膜分离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 能耗较高:膜分离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增加了运行成本。
2. 膜污染问题:膜分离法容易受到污染,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膜。
五、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一种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质发生沉淀的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选择一、工艺方案选择原则根据进出水水质要求,XXX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流程为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工艺,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段、生物处理段、后处理段及污泥处理处置段。
其中预处理段由粗格栅、提升泵、细格栅、沉砂池等组成;生物处理段由曝气、沉淀、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后处理主要是消毒;污泥处理处置段由污泥贮存、浓缩和脱水等组成。
在进行污水处理方案选择的时候,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应该先进可靠,处理效果良好,保证达到排放标准。
2、基建投资省,能耗和运行费用低。
3、尽量减少占地面积。
4、污泥产量少且性质稳定。
5、操作运行管理简单。
二、预处理工艺选择1、格栅格栅是污水处理厂第一道预处理设施,其功能是拦截污水中的漂浮和悬浮固形物,以保证后续处理设施顺利运行。
按清渣方式,格栅可分为人工清渣格栅和机械清渣格栅两种。
为改善管理人员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本工程预处理阶段宜采用机械清渣格栅。
(1)粗格栅目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机械清渣粗格栅主要有:旋转式、高链式、钢丝绳牵引式等。
a、旋转式机械格栅是一种可连续清除流体中杂物的固液分离设备,是城市污水处理、自来水厂、电厂进水口、纺织、食品加工、造纸、皮革等行业生产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专用设备,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固液筛分设备。
其主要特点为:1、连续自动固液分离,对场地无特殊要求。
2、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时无震动、无噪音、分离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3、正常运转时有自净力、无堵塞现象、设备动力消耗少。
b、高链式格栅:高链式格栅的工作原理为除污耙上的三角形杆架结点与链条铰结,另一结点上的滚轮位于平行于栅条的槽钢导轨中,齿耙则固定于三角形杆架的底边上,当链条由顶部的驱动装置带动后(链轮顺时针转动),齿耙架受链条和导轨的约束作平面运动,在链条运行一周内完成齿耙闭合水下取渣、上行输渣泄渣等循环动作。
其主要特点是:动作可靠,构造简单,故障率低;水下无运转部件,使用寿命长,维护保养方便;但适用水深一般不大于2.0m。
c、钢绳牵引式格栅:钢绳牵引式格栅的工作原理为耙斗处于张开位置沿轨道下降至底部,在控制部件的作用下,完成合耙,耙齿插入栅隙上行将栅条拦截的栅渣、杂物等捞入耙中,至出渣口处借助除污耙推杆将栅渣卸出,耙斗停止上行并张开,完成一个除污动作循环。
其主要特点是:适用范围广,渠道宽度可达4.0m,深度可达30m;自我保护措施齐全,运行安全可靠,故障率低;易损件少,水下无运转部件,使用寿命长,维护保养方便;但格栅机高度较大,吊装较困难。
综上所述,结合上述三种格栅在国内及省内其他工程上的运用情况,本工程预处理阶段宜采用旋转式机械清渣格栅。
(2)细格栅细格栅的作用是在粗格栅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除污水中较小的漂浮物及直径大于5mm的固体物质,以保证生物处理系统及污泥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由于该污水处理厂的水量较小,本工程细格栅宜采用人工清渣格栅,选用时根据格栅的池深、池宽、污物量、污物性质、安装角度及安装位置等因素综合确定。
2、沉砂池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污水中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沉砂池类型主要有曝气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旋流沉砂池三种。
曝气沉砂池:通过池中一侧的空气管控制曝气,使污水形成具有一定速度的螺旋形滚动(垂直于水流方向),具有稳定的除砂效果;旋流沉砂池则是利用水力涡流除砂,污水从沉砂池切向流入,回旋270°或360°出流,粒径在0.20毫米以上的颗粒沉砂去除率达85%,砂粒含水率低于60%。
为保证除磷效果,按生物除磷设计的污水处理厂,一般不采用曝气沉砂池。
平流沉砂池:水流在水平流动过程中,砂子依靠重力下沉。
平流沉砂池构造简单,除砂效果好。
旋流沉砂池: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旋流沉砂池主要为钟氏(Jones-Attwood Jeta)和比氏(Pista)两大类。
从国内应用情况看,比氏池进入国内较早,过去采用较多,但因砂泵磨损厉害,更换频繁,所以目前已普遍采用钟氏池。
这两种沉砂池在池型、除砂机理以及提砂方式上均有很大区别,究竟孰优孰劣,仍无第一手的对比测试资料。
钟氏沉砂池采用270°的进出水方式,池体主要由分选区、集砂区两部分构成,其构造特点是在两个分区之间采用斜坡连接。
钟氏池的斜坡式设计,使砂粒主要依靠重力沉降。
砂粒通过斜坡自然滑入集砂坑,在滑入集砂坑之前,在旋转桨片产生的斜向水流作用下将附在砂粒上的有机物剥离开。
旋流沉砂池在目前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应用较多。
综上所述,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采用旋流沉砂池。
三、生物处理工艺的选择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工艺均为生物处理法,这种处理方法能有效地去除各种有机物,并积累了一定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经验。
本工程可生化指标BOD5/COD大于0.5,因此本工程采用生物处理法。
无论何种规模的处理厂,在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时,除了保证处理效果达标这一基本条件外,主要目的是降低基建投资,节省日常的运行费用,以求在保证达标排放的前提下,使经营成本最小。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乡镇污水厂处理厂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1)由于负担的排水面积小,污水量较小,一天内水量水质变化较大。
(2)结合贵州省的山区地形地势变化大的特征,乡镇污水厂厂址选址地块面积一般不大,其占地往往受到限制。
(3)一般要求运行管理较简便。
(4)尽量减少污泥量,同时使污泥部分好氧稳定。
鉴于乡镇污水处理厂以上的特点,改良SBR法、一体化氧化沟法、生物接触氧化法为首先考虑的工艺方案。
这三种工艺都具有以下优点:(1)适应水量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2)处理单元应当尽量布置紧凑,节省占地。
(3)处理效果好,污泥好氧稳定,同时可减少污泥产量。
(4)操作管理简便。
下面对改良SBR法、一体化氧化沟法、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深入的经济技术分析比较,以确定最优方案。
1、改良SBR工艺SBR工艺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它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其反应机制以及污染物质的去除原理均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
但其运行模式与传统活性污泥法有很大差别:SBR工艺的运行由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阶段组成,五个阶段是在单一的SBR反应池内在时间上依次完成的。
而传统活性污泥法是在空间上设置不同的处理构筑物来完成上述五个阶段的。
改良SBR工艺是SBR工艺的一种派生形式。
改良SBR工艺与常规SBR的区别在于:改良SBR反应池在主反应区前增加了预反应区。
污水与回流污泥连续不断的进入主反应区前部的预反应区,在预反应区内较高的污泥负荷将有利于絮凝性细菌的生长,并可提高污泥活性,快速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易降解有机物,对难降解有机物起到良好的水解作用,有效抑制丝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克服污泥膨胀,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预反应区内还有较显著的反硝化作用(该区内去除的氮约占总去除率的20%左右),并使污泥中的磷在厌氧条件下得到有效的释放。
在主反应区内混合液在“厌氧-缺氧-好氧”的反复交替过程中完成脱碳、脱氮和除磷。
改良SBR工艺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优点:(1)省去初沉池、二沉池且无回流污泥泵站,工艺流程简洁,占地面积小。
(2)系可变容积运行,提高了对冲击负荷的适应性及运行操作的灵活性。
(3)沉淀阶段不进水,为静止沉淀。
泥水分离效果较好,沉淀污泥浓度较高,出水中SS浓度低,有利于降低出水中磷的浓度。
•(4)池底微孔曝气头曝气,氧转移效率高;同时较大的池深延长了气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优化了输氧效果,降低了能耗。
(5)自动化程度高,运转灵活,生产管理方便。
但改良SBR 工艺存在以下缺点:(1)SBR 工艺运行工序变化频繁,必须配套自动化控制系统及相应仪表设备,因此投资较大。
(2)管理人员需有较高技术水平。
(3)主要设备目前尚需进口,而且设备利用率较低(设备常有闲置),导致投资及成本增加。
SBR 工艺经济指标:污水处理吨水造价:1200~1500元污水处理吨水电耗:0.50~0.60 kw·h /m 3改良SBR 工艺流程图见附图-1:砂水分离器钟式沉砂池泥饼外运至 泥棚 粗 格 栅 井 镇区污水 上 清 液 进 水 泵 站 细 格 栅 井 剩余污泥 改良SBR 工艺流程图絮凝剂 污 泥 调 节 池出水 改良SBR 沉砂外运上清液 反 应 池 二 氧 化 氯 接 触 池 鼓风机房回流污泥 附图-1污 泥 脱水间 污 泥 泵 房垃圾填埋场2、一体化氧化沟氧化沟是一种连续环形曝气池,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循环流动,流动过程具有推流特性,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在沿池长方向形成浓度梯度,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的条件,从而完成脱碳、脱氮和除磷。
一体化氧化沟又称合建式氧化沟,将生物处理净化和固液分离合为一体,无须建造单独的二沉池。
而从生物处理工艺来讲,该一体化氧化沟又是一个集厌氧、缺氧、好氧为一体的A2/O体系的一种变型。
一体化氧化沟设置的相对独立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同时又共为一体。
在保证有机碳、氮、磷有效去出的同时,工艺简洁、结构紧凑、经济合理。
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等三区的设置,以及氧化沟稳定的水力循环流动,特殊的水力流态,形成了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功能区,实现了有机碳、氮、磷的有效去除。
在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实现了水力自动回流,省去了一套机械回流装置;厌氧区利用来自缺氧区的低硝态氮回流混合液,创造更佳的除磷条件,有利于厌氧区聚磷菌的释放,但传统一体化氧化沟也存在厌氧状态不稳定,剩余污泥含磷率低,除磷效果一般的缺点。
针对传统一体化氧化沟除磷效果一般的缺点,现在设计的一体化氧化沟在厌氧区前面增设了预缺氧区,20%的进水进入预缺氧区,与此同时,从缺氧区回流的经反硝化脱氮的污泥也进入预缺氧区,预缺氧区中只有混合搅拌没有曝气。
设置预缺氧区的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脱氮,减少进入厌氧区的硝酸盐,为磷的厌氧释放创造良好的条件。
经预缺氧区强化脱氮后,污泥与80%的进水进入厌氧区。
在厌氧区中只有混合搅拌,没有曝气,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所谓厌氧条件是既无分子氧也无化合态氧的条件),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能源贮存于体内,同时释放磷。
磷释放越充分,后续好氧段中聚磷菌超量吸收磷的效果就越好,出水中磷的浓度就越低。
故在良好脱氮效果的基础上强化了除磷效果,使磷的去除更加彻底。
一体化氧化沟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且在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以下优点:(1)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和设备少,不设初沉池和单独的二沉池。
污泥自动回流,投资低、能耗低、占地面积相对于单独设置二沉池的延时曝气工艺较小,管理简单。
(2)氧化沟设置相对独立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并增设预缺氧区,脱碳、脱氮和除磷效果较好、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