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小学五年级科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

合集下载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作用;2.理解河流的运动和侵蚀作用;3.认识河流管理在土地保护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河流的运动和侵蚀作用;2.认识河流管理在土地保护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河流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河流。

2.开启学生思维,提问:“你认为河流对土地有什么作用呢?”请学生回答。

(二)讲解河流的运动和侵蚀作用1.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河流的运动和侵蚀作用。

2.通过投影仪或课件展示一些河流的侵蚀现象,如河床的改变、河岸的冲刷等。

3.请学生观察和分析,总结河流的侵蚀作用。

(三)展示河流管理案例1.教师通过投影仪或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有效的河流管理案例。

如修建防洪堤坝、加固河岸等。

2.请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河流管理措施的目的和效果。

(四)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河流对土地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记录下来。

2.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整理学习成果1.请学生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报告并展示。

2.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课堂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附近的河流观察和记录河流的运动和侵蚀作用。

2.布置小作业,要求学生调查本地区的河流管理情况,并撰写观察报告。

五、课堂总结1.请学生回答:“你觉得河流对土地有什么作用?”2.教师总结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强调河流管理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河流对土地的作用1.河流的运动和侵蚀作用2.河流管理的重要性七、教学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到了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并强调了河流管理在土地保护中的重要性。

结合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同时,在课后的调查和报告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河流的认识和理解。

3.7教学设计: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3.7教学设计: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在探究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后,本课继续探究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不同的是本课侧重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方面。

学生对河流不陌生,许多地方都有河流。

人们往往把城市建立在河流的两岸,沿河而居,是因为河流为人类提供了维持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们常常把河流比喻为哺育我们的母亲,说明河流对人类的重要。

但是类似“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特别注意观察过河流的孩子很难回答。

但是地球表面的很多地形地貌的形成都与河流有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流水怎样改变地形又是很重要的,本课将指导学生通过河流的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过程与方法(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4)尝试解释冲积平原的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3)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课件。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word教案(6)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word教案(6)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4.尝试解释冲击平原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3.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

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

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讨论交流。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河流与土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观察能力,但对河流对土地的作用的理解还需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侵蚀、搬运、沉积等概念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知道这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学会探究河流与土地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2.难点:侵蚀、搬运、沉积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和实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河流与土地的关系。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塑料河流模型、沙子、计时器等。

3.图片和实例:有关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的图片和实例。

4.讨论话题:关于河流对土地作用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河流与土地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介绍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让学生初步理解侵蚀、搬运、沉积等概念。

3. 操练(10分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侵蚀、搬运、沉积等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科版科学五上《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上《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上《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主要影响及作用;2.掌握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方式来认识河流的作用;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4.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河流对土地的主要影响和作用;2.学习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的方式来认识河流的作用;2.学会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内容及学习活动1.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展示不同河流对周围土地的影响,激发学生对河流作用的认识和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后续教学内容。

2. 学习内容(30分钟)(1)河流对土地的影响分小组学习,提取河流对土地的影响因素:土壤肥力、水源、水利、农业、旅游等方面,领取素材并进行归类整理。

(2)实地考察组织实地考察活动,每位学生前往自家附近的河流进行实地调查,并记录一些基本信息,包括河流长度、宽度、流速、河岸景观、附近居民们使用对河流的影响等等。

3. 实验设计(40分钟)3.1 实验目的通过马克思温夫法探究河流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2 实验器材丙酮、硝酸钠、硫酸亚铁、酚酞、滴定管、酒精灯(或燃气灯)、容量瓶、提取器、干燥皿、石英砂等。

3.3 实验步骤1.将采集回来的土壤进行干燥、研磨处理。

2.取0.5g土壤样品,加入提取器中,加入10mL丙酮,混合均匀,放置于黑暗环境中浸泡18-24小时。

3.取新鲜太阳能促进玉米发芽的存在的洛阳土样品1g,加入容量瓶中,加入8mL磷酸根试剂,14mL硝酸试剂,加入20mL稀硫酸。

4.用石英砂将提取器内的土壤样品提取至干燥皿中。

5.加入0.1%的水氧化钠后,用硝酸钠酸化滤液。

6.用酚酞指示剂滴定结果。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数据表明,加以环境河流的土壤肥力比较高,这恰恰显示出河流对土地的帮助。

4. 总结反思(2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自我分析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学习,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加深对河流及土地作用的认识。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word教案(4)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word教案(4)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4.尝试解释冲击平原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3.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

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

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讨论交流。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第7课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7课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7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二)过程与方法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尝试解释冲积平原的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意识到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并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在观察、实验中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本课相应课件,恒速泄水器(自制教具)、湿润并混有沙的土壤、长方形塑料水槽(打孔及不打孔各1个)、塑料水桶、一次性手套、尺子、两杯500ml的水、实验记录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引入】同学们,连续降雨2个多星期,上周六老师去爬山,发现地面上出现了这样的小径流,思考,这些径流会去向哪里?汇聚更多形成什么?最终会去向哪里?从河流形成到它进入大海,河流会对土地产生怎样的影响哪?【课件】小径流→小溪→河流→大海的图片【揭题】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1.提出猜测【ppt】整条长江和3幅不同河段的风景照。

【提问1】这是长江不同区域拍摄的三组风景图,abc,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猜测,它们可能位于长江的哪一段?你的理由是什么?(此处可出示土壤实验图片)、(预设1)大石头上游,鹅卵石中游,沙下游(评价)这是你的想法,真会思考。

(预设2)A水流速度快,b比较平缓,C基本就静止了(评价)你和她的观点相同,理由不同,很棒。

(预设3)一般上游才会出现瀑布,下游会出现沙滩(评价)恩,你是生活的有心人。

你去过的地方真多。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科版

第七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尝试解释冲击平原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对人类有利有弊。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烧杯、清水、标志小旗(9组)。

教师: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标志贴片(3组)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河流会侵蚀土地吗?2、学生思考后举手表决,教师大致统计意见人数。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1、河流对土地有侵蚀作用(1)、同学们对于河流是否会侵蚀土地这个问题有两种看法。

那到底哪种看法是正确的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观看不同河段的图片,分辨一下分别属于哪个河段。

(2)、学生举手回答,并说出理由。

(3)、教师总结,帮助学生回忆沉积实验:重的先沉积下来,轻的后沉积下来。

我们看不同河段河道的两岸的岩石大小就可以发现符合沉积实验的规律,所以河流对土地是有侵蚀作用的。

2、河流对土地的其他影响(1)如果我们想知道河流对土地除了有侵蚀作用,还会有哪些影响呢?我们可以怎样做?(2)学生回答。

三、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的模拟实验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实验过程。

2、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小学五年级科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

整理小学五年级科学《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问:
1、你知道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

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

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板书课题)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回忆沉积实验,观看课本60页插图。

3、学生做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记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慢有土沉积的地方。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学生动手实验。

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

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 注水。

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

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

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

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
结果。

6、教师小结。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思考: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学生讨论回答。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课件。

四、课外拓展活动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请课后阅读单元资料库,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