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作文指导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作文指导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新人教版

方法方加加减减第三单元同步作文指导学习描述光景1.知识与技术目标:运用多种描述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述光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将经典美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解析相结合,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3.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觉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能多角度描述光景。

解说法、练习法。

多媒体。

一、优秀导入激发兴趣从前有这样的故事,好多人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都到清华园参观,想一睹他笔下那迷人的景色,痛惜却无望而归。

可为什么让大家无望的荷塘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显得这样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怎样多角度描述光景,并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二、例文领路感觉特色品读经典,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怯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佳丽。

细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忧如远处高楼上迷惑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刹时传过荷塘的那里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犹若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够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1.选段从哪些角度写月下的荷塘?【交流点拨】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2.若是让你拍摄月下荷塘的画面,你怎样安排镜头?【交流点拨】远——近,上——下,静——动。

3.选段运用了哪些描述手法表现荷塘的美?【交流点拨】比喻、拟人、夸张、通感、动静结合。

4.作者观察的角度有什么变化?【交流点拨】由上到下。

三、文题显现小试牛刀若是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周边观察一处光景,想想能够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样的角度观察有什么新发方法方加加减减现。

把这些角度和观察收效写下来,字数不限。

【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议论】四、课后反思查漏补缺授课过程中,在引导学生理解多角度描述光景的方法时,我自己讲得很多,有些急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没有让学生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思虑,拘束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不能够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学习描写景物【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到,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缺乏描写的记叙文,总是内容空洞、枯燥乏味的。

新课标的阶段教学目标中还强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而有创意的表达现事物的特征,首推描写。

统编教材写作专题,八年级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能够自如地“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地表达”。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点是“学习描写景物”,教材主要从“抓住景物特征”“讲究描写角度”“注意融入情感”三方面进行指导。

三个“写作实践”贴近学生生活,从校园、家园、季节景致入手,涵盖了生活最熟悉的时空,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本单元为自然山水单元,是写景的经典美文,从长江三峡高猿长啸,到苏轼与故友共赏明月淡雅;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奇异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情思。

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3.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预习提示】1.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自己印象深刻、感触最多的自然景观,看看打算从哪些角度来进行描写?2.自己读过的写景类文章中,你最欣赏的是那几篇?为什么?【教学过程】一、我赏我学(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四季,风景各不同,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使同一风景,因角度不同也会给人不同感受。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学会从多方面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寓情于景,尝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

4.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自然中,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观察图片来绘景出示图片,学生观察,感受其美。

课件出示:设问1:同学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预设湖水、植物、太阳。

追问:还有吗?大家往远处看。

预设房屋。

再问:请大家注意,当问你看到了什么时,一定要说具体。

可以说你看到了什么植物,它的形态是怎样等。

预设蒲苇好像在摇动;黄昏前阳光温暖昏黄;湖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房屋静默着。

设问2:哪位同学能描绘一下这幅图画的景物特征?预设夕阳徐徐落下,水面上泛起一道道美丽的涟漪,一抹一抹的橙红似乎都溶解在湖里了。

湖边的蒲苇随风摇曳、向前铺展,远处的房屋在温暖的阳光下静默着。

追问:此种景色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我想要拥抱它,拥抱这一天里最后一抹灿烂!【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并感受画面的景物之美,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描绘美的兴趣与欲望。

三、诵读推敲学写景师:同学们赏读下列语段,推敲推敲,学习其写景方法。

课件出示: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预设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

【设计意图】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明确描写景物需先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景物描绘得更生动形象。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摘录课标相关内容)①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③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感情丰富,对待生活热情积极,审美观正在形成。

美丽的景色,漂亮的服饰,形象气质好的明星等等,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不过,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完善,欣赏角度比较单一,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或是描绘的景物角度单一,缺乏生动形象的美感。

但是他们置身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山水树木是最熟悉不过的了。

如果指导得法,一定会比平时有所超越。

本堂作文课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描写景物。

3.教材分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

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

本单元为自然山水单元,是写景的经典美文,从长江三峡高猿长啸,到苏轼与故友共赏明月淡雅;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奇异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情思。

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3. 在写作与交流评改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八上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实现景物描写的生动性、形象性,抒发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实现景物描写的生动性、形象性。

教学难点: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情有独钟,在你的心中,家乡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加入探索家乡之美、发现家乡之美的小分队,在此基础上,给家乡美景制作一份宣传手册,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家乡、喜爱你的家乡。

二、寻找家乡最美的风景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

亲不亲,故乡人。

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在我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请同学们找出家乡最美的风景。

1、生思考。

2、师提问并归纳总结小山小溪日出日落晨雾炊烟广袤田野一草一木一砖一三、为家乡美景贴上标签1、把美景罗列出来,还不足以引起别人的关注。

要想让家乡的美景呈现出来,我们还要把凸显家乡美景的特征。

如下图:2、请参考名家名作,试着从形状、色彩、声音等角度,写出家乡美景的特点。

3、学生练习。

4、学生展示,教师总结四、为家乡美景制作视频脚本1、如果把家乡美景制作成视频,我们就要让家乡的美景动起来。

这时,我们就要选取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家乡的美景,可以仰视、俯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景,更需要写动景,还可以写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色。

如:(1)仰观:高峰入云(《答谢中书书》)(2)俯视:清流见底(《答谢中书书》)(3)动静结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与朱元思书》)(4)一天中不同时刻之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2、请同学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让家乡美景动起来。

3、生写作。

4、生展示,师总结。

(1)仰观:瞧,这是银杏树。

风来了,它抖抖身子,继续傲视苍穹。

雪来了,它晃晃枝头,让雪片无处安身。

几片残叶高高地挂在枝Y上,叶片时不时地抱抱雪花,与雪花共跳一曲曲摇摆舞。

2019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教案(推荐).doc

2019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教案(推荐).doc

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经典美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学法指导一:【多选角度,描绘立体图画】自然景物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而要把它展示出来,给读者立体的感受,就要善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描绘。

如在写景时,很多人只习惯于描绘看到的事物,这样难免单调。

其实,我们不妨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

学法指导二:【善用修辞,绘出景物的个性】修辞好比语言的调色板,在描绘景物时,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不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

学法指导三:【寄寓深情,增强景物的魅力】写景不能呆板地对景物进行介绍说明,要融进自己的感情,并以此来感染和启迪读者。

带着感情写作,就能给景物涂上一层鲜明的色彩,即使平凡的景物也会变得充满魅力。

学法指导四:【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生气】自然万物,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的则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因此,描写景物,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这样文章才不会呆板沉闷、缺乏生机。

写这类文章,一般是先采取静态描写,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动态描写。

这样写,文章才会生动活泼。

精彩导入激发兴趣曾经有这样的故事,许多人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都到清华园参观,想一睹他笔下那迷人的景色,可惜却失望而归。

现实中的清华园显得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景致在哪里都能看到,可为什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写作的能力。

例文引路把握技巧品读经典,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总第17课时)
教学要点:1.范文评析
2.小组互改作文
一、[范文评析]《春夏秋冬的表演》
春夏秋冬的表演
春、夏、秋、冬,像四位神奇的演员,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绝招。

瞧,翠绿的大幕拉开了。春姑娘穿着五彩的霓裳,轻盈地走上了舞台,她把长袖一挥,大地上的草丛树木都被染上了绿色。春姑娘又从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篮,用纤巧的手从里面拿出一束束五色缤纷的鲜花,向台下撒去。鲜花飞向绿色的大地,飞向绿色的树木。立刻,嫩绿的翠叶间缀满了朵朵鲜花。鲜花在万绿丛中开放,恰似在绿色的锦缎中,用五色相间的丝线绣出了怒放的花朵。春姑娘红艳艳的面颊上浮现出醉人的春天微笑。她笑着,轻轻地退下台去。
2、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空间顺序——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
•游览顺序——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3、点与面的结合
四、写作实践
(一)扩写景物片段练习
1、填充扩展,写一个景物描写片段。
的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ຫໍສະໝຸດ 叶子上。2、请同学展示作品。
早晨,晶莹的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翠绿的叶子上,像一颗颗璀璨的小珍珠在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又像许多顽皮的孩子在叶间眨巴着大眼睛。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二、小组互改作文
三、教师点评。
教学反思: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写作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不能热衷于让学生讲经论道。语文教育应当让一个人学会尊重并运用自己的表达权;学而无用,教育教学也就没有价值。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新人教版
3.调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甚至可以从现实之景延伸到想象之景。例如朱自清《春》中的这段描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天到了,那一片草地显得更绿了,它们像士兵站岗似的,挺直了腰杆,精神抖擞,把夏的火热和激情,奋发和向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而那群小伙伴,却没有出现,耳边响起的是他们琅琅的读书声。积极、刻苦、向上……在这个夏天,他们用夏的热情,去描绘他们的宏伟蓝图。
“叶落知秋”,徐徐凉风吹过,树上的叶子摇摇欲坠,最终,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翩跹着,投入大地的怀抱。那片草地,已开始泛黄。而草地上,伙伴们在散步、玩耍,也不知道那些草被踩疼了没有,或者,这是对草们的考验,就如伙伴们也会面临着一个个考验,尽管那一个个考验会像暴风雨般残酷……
环节四板Biblioteka 书设计定点观察
移步换景
学习描写景物调动各种感官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
环节五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
在本次写作课的教学中,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多个角度去写景,抓住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是,课堂上给的写作时间和展示时间太少,很多学生的作品没得到展示,只能在课后点评。作文课重在多练笔,以后课堂上要多留时间给学生写作和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描写景物【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到,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缺乏描写的记叙文,总是内容空洞、枯燥乏味的。

新课标的阶段教学目标中还强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而有创意的表达现事物的特征,首推描写。

统编教材写作专题,八年级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能够自如地“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地表达”。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点是“学习描写景物”,教材主要从“抓住景物特征”“讲究描写角度”“注意融入情感”三方面进行指导。

三个“写作实践”贴近学生生活,从校园、家园、季节景致入手,涵盖了生活最熟悉的时空,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本单元为自然山水单元,是写景的经典美文,从长江三峡高猿长啸,到苏轼与故友共赏明月淡雅;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奇异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情思。

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观察景物的习惯。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3.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预习提示】1.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自己印象深刻、感触最多的自然景观,看看打算从哪些角度来进行描写?2.自己读过的写景类文章中,你最欣赏的是那几篇?为什么?【教学过程】一、我赏我学(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四季,风景各不同,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使同一风景,因角度不同也会给人不同感受。

如何让美景在你的笔下鲜活生动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大屏)(二)知识链接1.什么是景物描写?所谓景物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大屏)作文中往往要进行景物描写,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以描写景物为主,如《春》。

一种是在写人记事中插入景物描写,如《秋天的怀念》。

2.阅读经典片段,尝试比较景物描写的妙处。

A. 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放了。

B.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大屏)A段文字是景物叙述,只是简单的景物状态介绍。

B段文字是典型的景物描写。

作者抓住春花的特征,通过动静、色味、虚实、高低等多个角度,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放的特点,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画面。

)二、我读我悟同学们,到底怎样描景状物呢?我们最少要做到细致观察、生动描绘。

今天,老师和大家从两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观察篇1.定点观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2.移步换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动用多种感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二)描写篇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即便是同一事物,在同一时间,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为了避免其单调,就应该结合各种手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

4.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点面结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屏)三、我品我析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思考、带着好奇心一起走进描写,一探究竟。

学生根据老师提示的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举例分析;教师只是随机点拨,相时而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一)定点观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1.老师引导:观察景物时立足点不变,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变换各种观察角度。

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把镜头摇远,一会把镜头拉近呈大特写,一会仰视、一会俯视,一会平视,这样文章才有富有动感。

2.预设《答谢中书书》片段:“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大屏)(明确:先是仰视,再是俯视,接着再平视,写景秩序井然,文章多了几分灵动。

)(二)移步换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老师引导: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或者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2.预设《桃花源记》片段:“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大屏)(预设:陶渊明抓住渔人一路上走来看见的不同的景物,将我们一同带进了这个神秘仙境:世外桃源。

这样激发的读者的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

)3.教师补充:移步换景类的文章,我们通常在描写的时候采用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有由中心到四周,或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由前至后等多种形式。

(三)动用多种感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1.老师引导:充分调动我们心灵的扫描器——眼、耳、口、鼻、肤等感官来体会眼前的景物。

2.预设《社戏》片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大屏)3.学生讨论交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比较。

(预设:鲁迅善于调动多种感官来写看社戏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使人如临其境。

)(四)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点面结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预设《桃花源记》片段:“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属于正面描写,“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侧面描写。

(大屏)(学生讨论后明确:正面侧面描写结合,更突出桃源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2.预设《记承天诗夜游》片段:“庭下如积水空明”突出月光明亮,环境静谧,写的是静态美;“水中藻、荇交横”突出月色清丽淡雅,写的是动态美。

(大屏)(明确:动静结合,运用两个精当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月色的空明澄澈和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使得景物描写摇曳多姿、鲜活灵动。

)3.预设《春》片段:“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是桃儿、杏儿、梨儿。

”(大屏)(明确:作者运用想象,把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副色彩艳丽,层次多样的春花图。

)4.预设《紫藤萝瀑布》片段,完成体验与交流。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大屏)体验与交流:(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观察顺序写作的?请你在文中圈画出重要的词语。

(2)请你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描摹紫藤萝形状、色彩的词句。

(3)请你谈谈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修辞。

(学生讨论后明确:描摹静态景物多用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的类似于镜头推进的方法,可以将你的镜头推近进行特写镜头式的工笔描绘。

正如上文,便是先由花瀑写起,然后到花穗到花朵,范围逐渐缩小,镜头在逐渐聚焦、细化。

扣住景物的形状、色彩等特点,准确地使用形容词,如上文中的“上浅下深”“小小的帆”。

作者还运用多种修辞,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五)随“机应变”:一种景物,四时风情教师点拨:我们知道同一处的风景,时令不同,哪怕是朝暮不同,都会引起景色的变化,如泰山上日出前后的景色;家乡的四季变换等。

我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按照时间的变换来观察景物,以时间作为景物变化的线索,观察景物的变化,可以写出不同的味道。

(六)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学生个别发言后明确: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要在写景中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

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预设:上文《紫藤萝瀑布》句子:“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这里充分表现了作者为繁盛、美丽的紫藤萝所深深吸引、陶醉,内心充满了喜爱之情。

(七)归纳总结:景物描写知多少学生发言,总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要点:(大屏显示)1.抓住景物特征;2.选好观察角度;3.安排描写顺序;4.运用多种技巧(形色态味、感官、修辞、动静、虚实、点面);5.务必融情于景。

四、我练我评(一)初级训练:训练要求:1.将景物叙述与景物描写相结合,用第一人称再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情景,体会景物描写的妙处,语言要尽量丰富生动、形象贴切,尤其注意形容词、动词的恰当运用。

2.学生准备1分钟后进行说话训练,即时全班进行评价。

(大屏显示)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升级训练:微型写作:《花开》训练要求:1.抓住特征。

2.按照一定的顺序。

3.调动感官,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描摹其形色。

4.恰当运用修辞,让文字绘形绘色、传神传情。

5.200字左右。

(大屏显示)(三)课堂展示:《花开》片段多数学生完成后,进行课堂展示(可以由学生现场朗读,智慧教室直接投影展示)。

1.我写我说:展示前先由该生简介所写景物的特征、描写顺序、描写方法,为什么选取这种花?字里行间传达了怎样的感情?2.我评我说:学生互评,为作文亮点点赞,提出修改建议。

3.我改我说:进行自我修改,然后在小组内展示自己修改后的习作,交流修改体验。

4.我赏我评:教师进行下水文片段展示,请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优秀作文:花开1该怎么去形容它的美好?远远望去,紧贴在墙面上的喇叭花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紫色的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