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2

合集下载

乡土小说与问题小说

乡土小说与问题小说

【乡土小说】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

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乡土小说的兴起,是新文学小说对“五四”小说过于西方化的一次反拨。

“五四”小说以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追求和对西方近现代文学及语言的借鉴与中国传统小说划清了界限、实现了小说的革命,然而“五四”小说创作因此也存在很多弊端。

其一是概念化,小说成了作家演绎思想、表达观念的形式,这个弊端主要表现在问题小说中;其二是欧化,这主要集中在浪漫小说中。

浪漫小说不仅在抒情方式上直接借用了19世纪西方浪漫文学(尤其是卢梭的作品)的抒情方式,而且在抒情主人公的塑造上也过多受到卢梭及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影响,因而这一派小说在叙事上不象小说,而在语言上则又非本土化。

针对这种缺陷,新文学作家曾呼吁文学的“地方色彩”,提倡文学应有“从土里滋长出来的个性”,号召作家“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土气息、泥滋味透过了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

所以,乡土小说在20年代初、中期的崛起,实际是新文学在革命之后着手建设的象征,反映了新文学现实主义的追求。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并证明其艺术魅力的,是鲁迅。

但是,无论是鲁迅还是那些后来被称为乡土作家的青年作家,在20年代初、中期都不曾明确使用过“乡土文学”或“乡土小说”的概念,更未以此相标榜。

最早将这批作家回忆故乡、抒写乡愁的小说称为“乡土文学”的,是鲁迅1928年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

后来人们便沿用这一概念指称这一时期的这批作家的创作。

乡土小说作家很多都是直接受鲁迅的影响并有意识地模仿鲁迅而开始创作的,大都师承了鲁迅小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较少造作,克服了概念化,以一种质朴和真实的面貌为当时小说创作界吹进一股清风。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概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概说

《缀网劳蛛》
主人公尚洁原是童 养媳,后与帮助她逃 离婆家的长孙可望结 婚。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 爱、博爱与道德、人 性的冲突,表现了顺 其自然,与世无争的 观点。 对人生和命运的隐喻: 人生如网,任其而过, 与世无争,顺应天命。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 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 放出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远;可是等到粘着 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的破发。 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 再结一个好的。 ...... 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 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任自然罢了”。
艺术特点:
提问:与庐隐 小说比较
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 物的心理活动; 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 的温婉之心来观照生活; 风格清新、飘逸、感伤; 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 远、含蓄疑练、诗情洋 溢
二、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 笔名落华生。祖籍广 东,生于台湾,文学 研究会成员。 主要作品: 《命命鸟》、《缀网 劳蛛》、《春桃》等。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
周作人:提出一种问 题,借小说来研究它, 求人解决的,是问题 小说

1、时间: 1918—1920 2、代表性作家: 叶绍钧 许地山 冰心 庐隐 王统照等 3、题材: 家庭伦理、婚姻痛苦、女子地位、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国民性改造等
《春桃》
标志着许地山走上了现实 主义的创作路向。 写春桃、李茂、向高之间 的情感纠葛。 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 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 春桃心中,已无男女,众 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 媳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 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 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 “空”的观念。

第三章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第三章   第一个十年的小说
中篇小说《鼻涕阿二》里,主人公菊 花不甘处于受人歧视的卑微地位,但她 的反抗带来的却是更大的不幸,从“贱 小娘”到新少奶奶,她的命运始终处于 遭人嘲弄和役使的悲剧境地,贫病而死。 《石宕》描写一个世代以凿石为生的山 村发生的悲惨事故。
5)许杰(1901-1993),浙江台人 。
许杰的小说以描写故乡浙东乡民强悍好斗的习 俗和宗教观念见长,代表作是短篇小说《 俗和宗教观念见长,代表作是短篇小说《惨 小说透过两个村落、 雾》。小说透过两个村落、两大家族之间的械 斗,写出了在争权夺利的背后更为深层的封建 宗法意识和族权观念, 宗法意识和族权观念,表现了乡民们的愚昧是 如何掩护了腐朽的传统思想的。 如何掩护了腐朽的传统思想的。 许杰的《赌徒吉顺》 许杰的《赌徒吉顺》较早记录了浙东一带的另 一种野蛮习俗——典妻。 典妻。 一种野蛮习俗 典妻
叶绍钧小说多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 题材,称为“教育小说家”。通过对 教育界的黑暗内幕,来把批判的矛头 指向整个旧的社会。 对知识分子弱点的关注和审视是叶绍 钧小说主题的又一个重点。 《潘先生在难中》刻画了教育界一个 患得患失、自私精明的卑琐小人物形 象。
《倪焕之》(1928)把中国辛亥革 命、“五·四”到大革命失败前十 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作为人物成长 的舞台,刻画了执著追求崇高理想 的知识分子倪焕之的典型形象。倪 焕之经历了事业悲剧、爱情悲剧和 政治悲剧。 小说以广阔的时代背景、生动的历 史场面、丰富的生活细节、鲜明的 艺术形象,显示出叶绍钧在小说创 作中的现实主义的成熟。
许地山《命命鸟》 许地山《命命鸟》写一对缅甸青年加陵 和敏明的爱情故事。小说揭露封建婚姻 和敏明的爱情故事。 制度的罪恶,宣扬人生是苦, 制度的罪恶,宣扬人生是苦,涅槃最乐 的宗教精神。 的宗教精神。 最充分表现许地山宗教思想的是《 最充分表现许地山宗教思想的是《缀网 劳蛛》 主人公尚洁的“我像蜘蛛, 劳蛛》。主人公尚洁的“我像蜘蛛,命 运就是我的网”的人生哲学, 运就是我的网”的人生哲学,既体现着 勇对命运的坚韧精神, 勇对命运的坚韧精神,也包含着佛家 “人生苦多乐少,变幻无常”的宿命意 人生苦多乐少,变幻无常” 识。

现代文学史第三讲20年代小说一

现代文学史第三讲20年代小说一

问题小说作家(二)庐隐(1898——1934)
1、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创作一开始多为问题小 说,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小说月报》第 12卷上发表。随后又写了《两个小学生》《一封信》 《灵魂可以卖吗?》等。但都不太出色。
2、1921年以后她以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生活为蓝本,写出 了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以及中篇《海滨 故人》,才真正显示出她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 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是表现一代青年女性 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 景。
• (3)离异。平衡再次被打破。
• “贼”入室。 “他是苦难人”,不是“贼”。 (4)“弃妇”。流落南洋。当秘书。另外给采 珠工人传播宗教。 由采珠而人生感受。 “他对前途一点都不灰心,且要更加奋勉” (5)丈夫忏悔,请求原谅。 “我的行为本不求人知道……”
• (6)归来。丈夫却无颜相见,“已经到槟榔屿 了”。 “为爱情么?为爱而离开我?”
• 5、艺术特征:许地山小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发生在缅甸、马来亚等地, 即使是国内也多在福建、广东,弥漫着旖旎的热 带风情及异域色彩。二、爱情线索。故事多以男 女爱情贯穿其中,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庭扼 杀青年爱情的罪恶,写出青年的叛逆反抗,另一 方面将人世的“爱”寄托在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 上。三、宗教氛围。许地山精通教义,作品中不 仅有多种宗教场所的展示:乞食会、教堂、礼拜 等,作品还有宗教哲学内涵。
冲破了社会伦理规范,在底层人的生活困境中突出人物的 善良。
许地山
二、作品赏析
• 1、思想内容:《缀网劳蛛》的主人公尚洁是童养媳,逃离婆家, 同曾帮助过她的可望结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尚洁 出于慈悲之心搭救受伤的盗贼,遭到丈夫的妒嫉而被刺伤。丈夫 要与她离婚,她只身到土华岛,内心坦然,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尚洁对此并不感到多大痛苦,她认为命运的偃蹇和亨通,对于生 活并没有多大关系,犹如被虫蛀伤的花朵,剩余的部分,仍会开 得很好看。丈夫在牧师的启迪下,夫妇重归于好。丈夫到海岛受 苦偿过,她也不挽留,心情依旧坦然,过着安闲宁静的生活。别 人都为她高兴,她也并不感到格外的兴奋,她对人生有自己的看 法。

第03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03章  20年代小说(二)
教案
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意义: 1、社会现实对于正义感及具有合理愿望的主人公
的压迫是其“忧郁症”产生的主要原因。
2、主人公的情感苦闷和不幸遭际都与对于祖国
贫弱的哀伤紧密交织,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
思想。 3、 对主人公孤芳自赏、耽于忧郁,空有愤激、
短于行动的性格弱点的呈示,对“五四”时期及以后 的知识分子都有一定的警策作用。
教 叶圣陶纪念馆案
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在叶绍钧的全部小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他被称为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 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教案
《潘 先 生 在 难 中》:
以军阀混战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 市民习气颇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在虚惊来了时最先张皇失措,而在 略感得安全的时候他们又是最先哈哈地笑;是 一些没有勇气和环境抗争,揉揉肚子就把他的 “理想”折扣成为零的妥协者。” ——茅盾
教案
(四)蹇先艾: 贵州遵义人。
《到家的晚上》:以抒情化语言叙写主人公 在京城求学十年后重返故乡,目睹家境的衰败荒 凉,而产生的无限感伤。 《水葬》:揭示了贵州乡间“水葬”的野蛮 习俗。
教案
(五)彭家煌:
湖南湘阴人。 代表作《怂恿》描绘了农村因宗族矛盾而 引发的一场闹剧。
教案
(六)废名: 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语丝社成员。
教案
五、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1、自叙传的性质。 郁达夫坚信法郎士所说的关于“文学作品 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断言。 2、感伤的抒情。
教案
“人生百岁,年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年光景, 这最纯最美的七八年,我就不得不在这无情的 岛国里虚度过去, 可惜我今年已经是二十一了。 槁木的二十一岁! 死灰的二十一岁! 我真不如变了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 花的日子了。 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 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 肠! 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 从同情而来的爱情! 教案 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

20年代小说概况

20年代小说概况

主要创作 《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 《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 《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


《海滨故人》
由“心理问题小说”转向自叙传 抒情小说的界碑。

自传: 露莎、云青、宗莹、玲玉、
莲裳 ,“愁怨日多,欢乐时少”
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
( 1 )题材多是自己及同学、友人、家 人的浮沉与悲欢。 小说大体上写了三个字:我、情、愁
六、乡土小说的影响及流变

乡土小说是在近代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思 潮的作用下得以兴盛的。故二十年代只是中国 乡土小说形成的时期。 至三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已表现出明显不同 的创作倾向 —— “京派小说”返归自然的生命 体验和“田园诗”风格的张扬;“社会剖析派 小说”对农村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首重等, 其成就也多集中于中、长篇而非短篇。
着重抒写自我的心境,自我的情感,
又总被愁云惨雾笼罩着。
(2)“悲哀”的主旋律

成因:
死、夫亡、兄凋、友逝,苦浪迭至,心痂百结。
A、身世所致。自幼缺乏家庭温暖,开始创作后,母
B、时代原因。“五四”落潮,觉醒的知识女性找不
到出路。


冰心与卢隐比较
相同点: 福建人,北京 大学教育,五四运动, 问题小说, 文学研究会



3、夫妻反目
1938年7月5日,郁达夫在汉口《大公报》第四版刊 登《启事》,全文如下: 王映霞女士鉴: 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關系,及搬 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 惟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 郁达夫谨啟

王映霞致郁达夫的最后一封信

我马上要上船了,一切手续也都已经办妥。你们报 馆里知道我缺少路费,昨天送来了钱币两百元,这是 首先该向他们表示谢意的。以前的家用所积余的二十 余元,我留下了给你。 你我结婚十二年多,至少到今天为止,我还未曾做 过一件于心有愧的事情。今后如何,那就要看我的家 庭出身,我的本质如何了。当你我共同生活的初时, 你不但没有固定的收入,而且还给予我许多未曾偿清 的债务。就是后来的十二年里,在家庭的经济上,我 亦曾作过许多东凑西补的安排。而今天我所留下给你 的 , 债 务 是 没 有 的 , 你 已 经 有 足 够 开 支 的固 定 收 入 。 你 是饱受过经济的苦楚的,当你在尽情挥霍之时,望你 总要顾到三个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用。虽然他们都是从 艰苦朴素里成长起来,毕竟他们还都在学龄,没有自 立的能力,父亲若不以身作则的来管教,又让谁来管 教?

现代文学习题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现代文学习题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1.识记:(1)《新青年》;(2)文学革命;(3)“八不”主义;(4)三大主义;(5)新文化运动;(6)文学研究会;(7)创造社2.领会:(1)五四文学革命的重大实绩。

(2)文学研究会的成立、主张及贡献。

(3)创造社的成立、主张及贡献。

3.分析:五四文考核要求:1.识记:(1)问题小说(2)乡土小说(3)抒情小说(4)零余者2.领会:(1)问题小说及代表作、特点(2)乡土小说及代表作、特点(3)抒情小说及代表作、特点(4)叶绍钧、许地山、冰心作品3.分析:郁达夫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1.识记:(1)《狂人日记》(2)《呐喊》(3)前期杂文(4)《彷徨》(5)鲁迅的主要作品。

2.领会:(1)鲁迅思想的演变过程。

(2)《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

(3)《故事新编》的内容与艺术手法。

3.分析:(1)《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2)阿Q形象及意义。

1.识记:(1)自由诗;(2)小诗(3)新格律诗;(4)象征诗;(5)现代诗;(6)纯诗;(7)《尝试集》;(8)《女神》;2.领会:(1)20年代诗歌发展状况(2)徐志摩诗歌的特点3.分析:结合新月社创作谈新格律诗主张及特点。

第二章20年代小说习题1.问题小说: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流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

其主要作家由文学研究会成员构成。

主要作家:叶圣陶、冰心、庐隐、许地山等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 年代乡土小说的流派特征。

5.乡土小说:又被称为“流寓者的文学”。

是指二十年代一些流寓都市的作家在鲁迅的影响下,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主要作者有许杰、许钦文、鲁彦、蹇先艾、台静农、彭家煌等6.自我表现的抒情小说:指五四时期以创造社为主体,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一个小说群体。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是五四运动‚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 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 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几乎处处都有问题。这里 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 我只想把我所看到听到的种种问题,用小说的形 式写了出来‛ 。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Nhomakorabea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三、问题小说的缺失与不足: 1. 忽略了人物塑造、情节设置、氛围渲染和形 式等文学要素,小说的社会认识价值超过甚至 损害了其文艺审美价值; 2. 小说过重的哲理色彩和理性深度,有图解观 念的创作形式,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 3. 缺乏现实的生活基础,缺少鲜活的生活气息, 存在明显的主观臆想和向壁虚构的成分,影响 了作品的感染力。
得失随缘、逆来顺受的宿命论式人生哲 学;异乎寻常的坚强性格与生活意志,佛 教的忍让和基督的博爱。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命命鸟》:在尘世难以实现的爱情用平静地双
双赴水殉情来实现;(缅甸的仰光)
《换巢鸾凤》:宦门小姐与一位当差私奔,落
草为王,官兵围剿而调崖殉情;(新加坡、印度)
《枯杨生花》:一对年轻时的情人,40年后再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叶绍钧问题小说的特点: 一方面客观地揭露问题 ‚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 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是叶绍钧‛); 另一方面主观地想用“爱”和“美”来解决问 题。 ‚他以为‘美’(自然)和‘爱’(心与 心相印的了解)是人生最大的意义,而且是 ‘灰色’的人生转化为‘光明’的必要条件‛ (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一集 导言》)
第四讲 问题小说与乡土小说
但冰心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很深刻,态 度也不是很激烈,冲突是平缓的,人物 也是很软弱的。 冰心具有‚不偏不激的中庸思想‛, ‚极端派的思想,她是不喜欢的‛,其 人物是一些‚软脊骨的人‛。 ——茅盾《论冰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小说就是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

由于作者思想倾向不同,初期问题小说中有一部分作品专以“美”和“爱”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大部分则并不提供答案,是所谓“只问病源,不开药方”;而“不开药方”本身,也正是问题小说的特点之一。

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

它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需要,又是当时思想启蒙运动的一种结果。

后来,问题小说也体现著作家密切关心现实这一优良的传统。

了问题小说的创作。

发展1、“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

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2、宣扬爱的哲学。

如果说初期“问题小说”只是问病源,不开药方。

《超人》则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

《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步曲”,爱的核心是“母爱”。

3、《倪焕之》它通过一个大的时空跨度去展示社会生活。

小说从辛亥革命发生写到大革命失败。

写了十几年的历史变迁,包括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再现了这十年间中国社会从乡镇到都市的现实生活。

》)《倪焕之》重现了五四青年的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悲剧处境。

是现代文学“知识分子心里变迁史”中的重要一章。

问题小说的缺失与不足
1. 忽略了人物塑造、情节设置、氛围渲染和形式等文学要素,小说的社会认识价值超过甚至损害了其文艺审美价值;
2. 小说过重的哲理色彩和理性深度,有图解观念的创作形式,影响了作品的真实性。


3. 缺乏现实的生活基础,缺少鲜活的生活气息,存在明显的主观臆想和向壁虚构的成分,影响了作品的感染力。

乡土小说
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

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乡土小说作家很多都是直接受鲁迅的影响并有意识地模仿鲁迅而开始创作的,大都师承了鲁迅小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较少造作,克服了概念化,以一种质朴和真实的面貌为当时小说创作界吹进一股清风。

乡土小说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

其次,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
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住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抑郁的抒情调子。

意义:
1.突破了写知识青年的狭小天地,拓展了五四小说的题材领域;
2.改变了“问题小说”创作上的流弊,在人物、场面、细节描写上强化了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
3.标志着新文学作家关注目光的转向:转向社会、转向农民、转向客观写实,加强和巩固了现实主义在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