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景物记
{欣赏}散文《天山景物记》原文

{ 欣赏 }碧野的 写景散文 《 天山景物记 》 原文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象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不断的山峦,象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
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
它有丰饶的水草,有绿发似的森林。
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象少女似的含羞,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象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
人们会同时用两种甜蜜的感情交织着去爱它,既象婴儿喜爱母亲的怀抱,又象男子依偎自己的恋人。
如果你愿意,我陪你进天山去看一看。
雪峰·溪流·森林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是骑马上天山。
新疆北部的伊犁和南部的焉耆都出产良马,不论伊犁的哈萨克马或者焉耆的蒙古马,骑上它爬山就象走平川,又快又稳。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象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象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象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婉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象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初中现代文】《天山景物记》阅读答案

【初中现代文】《天山景物记》阅读答案《天山景物记》阅读答案——《天山景物记》原文及《天山景物记》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练习及自我检测,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提高有所帮助!关于《天山景物记》阅读答案我们一起来分享吧!天山景物记①再往里跑,天山越来越变得迷人。
②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就是__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是无数牵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甘露水斑斑点点枯叶的日影。
③骑马穿梭林中,只听到马蹄飞溅起至在岩石上d的水的声音,更平添了密林的清幽。
④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太少飞去,只偶尔能够听见远处的几声鸣叫。
⑤当你回营趴在一块岩石上抽烟歇息时,虽然林外就是阳光灿烂,而在这盖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手挥着烟头的红火光。
(6)从偶然辨认出的一棵两棵着火的枯树认为,这里也许去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生火毕宿过营,持过稚鳕的野味。
(7)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①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
②山色逐渐变得___,山形也逐渐变得__,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③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丽.](4)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
⑤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6)在马上作用不着高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天山景物记写作题:1.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1分)白皑皑凝脂飘荡绚丽a.ai2zhi3yang4xuan4bai2zhi1yang4xuan4c.kai3zhi1yang1xun4dai2zhi3yang4xun22.给文中“________”处选择正确答案()(1分)a.连绵不断浸流爽滑轻盈b.连绵不绝慢流轻柔柔软c.绵延无尽没流爽滑轻盈d.蜿蜒无尽慢流轻柔柔和3.文中第1自然段描写了天山的原始森林,其中第①句的促进作用就是_____________;第③句写下了树林的____________;第③④句写下了林中的____________,运用的就是以________衬________的读法;第⑤句写下了森林的____________;第(6)(7)两句写下了这就是一片__________森林。
《天山景物记》教案

《天山景物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天山景物记》。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相关知识点。
(3)了解天山的基本地理、气候特征和自然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对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对天山等自然景观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的学习。
3. 对天山地理、气候特征和自然景观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的掌握。
2. 对天山地理、气候特征和自然景观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天山景物记》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词和难点的讲解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天山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天山的美景。
(2)学生朗读课文《天山景物记》。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学习课文,解释生词和难点。
(2)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与思考(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课文是如何描绘天山的美景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4. 欣赏与表达(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天山的美景。
(2)学生分组讨论,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天山景观,用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5. 小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完成作业:朗读并背诵课文《天山景物记》。
六、教学延伸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参观天山附近的自然景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天山的美丽。
2. 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景观相结合。
七、课堂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课堂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之处。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天山景物记》.doc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天山景物记》①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
②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__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③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D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④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⑤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
从偶然发现的一棵两棵烧焦的枯树看来,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生火宿过营,持过猎获的野味。
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①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
②山色逐渐变得___,山形也逐渐变得__,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③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丽。
]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
⑤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作用不着高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天山景物记阅读题:1.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白皑皑凝脂荡漾绚烂A.ai2zhi3yang4xuan4B.ai2zhi1yang4xuan4C.kai3zhi1yang1xun4D.ai2zhi3yang4xun22.给文中“________”处选择正确答案A.连绵不断浸流柔嫩柔和B.连绵不绝慢流轻柔柔软C.蜿蜒无尽没流柔嫩柔和D.蜿蜒无尽慢流轻柔柔和3.文中第1自然段描绘了天山的原始森林,其中第①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第③句写出了树林的____________;第③④句写出了林中的____________,运用的是以________衬________的写法;第⑤句写出了森林的____________;第两句写出了这是一片__________森林。
天山景物记阅读答案

天山景物记阅读答案导读:正文①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
②在那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__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③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D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④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⑤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休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
(6)从偶然发现的一棵两棵烧焦的枯树看来,这里也许来过辛勤的猎人,在午夜生火宿过营,持过猎获的野味。
(7)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①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
②山色逐渐变得___,山形也逐渐变得__,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③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丽.](4)这密密层层成丈高的野花,朵儿赛过八寸的玛瑙盘。
⑤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6)在马上作用不着高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阅读题:1.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分)白皑皑凝脂荡漾绚烂A.ai2 zhi3 yang4 xuan4B ai2 zhi1 yang4 xuan4C.kai3 zhi1 yang1 xun4D ai2 zhi3 yang4 xun22.给文中________处选择正确答案( )(1分)A.连绵不断浸流柔嫩柔和B.连绵不绝慢流轻柔柔软C.蜿蜒无尽没流柔嫩柔和D.蜿蜒无尽慢流轻柔柔和3.文中第1自然段描绘了天山的原始森林,其中第①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第③句写出了树林的____________;第③④句写出了林中的____________,运用的是以________衬________的写法;第⑤句写出了森林的____________;第(6)(7)两句写出了这是一片__________森林。
美,在其中——美文《天山景物记》赏析

美,在其中——美文《天山景物记》赏析“天山景物记”是一篇于1903年发表于上海《新世界报》上的经典美文。
它是著名作家徐志摩先生以自己登山观赏天山景象为素材,描述天山景物的作品。
文章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语言描绘出天山的美景,表达出徐志摩登山之余的感受,以及他对美的崇尚。
整篇文章以徐志摩先生登山观赏天山景物为起点,生动描写了太行山脉的秀丽景色。
当登上最高峰时,他发现不论西还是东,无论朝南还是朝北,都是一片景致无穷的景象。
文中提及的“百门百户的山湖”,“无边无际的使者”,“褒贬不一的色彩”以及“变化多端的景象”,直击读者的内心,让我们感受到了极具魅力的自然风光。
在描写天山景物的过程中,徐志摩先生不仅表达了对山川景色的陶醉,他还对自然界的纯粹和清新有着深刻的认识,甚至把这种认识融入到他的作品中。
“一路落花流水,一路烟雨楼台”这样的文字,已十分准确地描绘了我们在登山观赏天山景物时所感受到的气氛。
除此之外,文中还有“荒漠青松绿柳”,“烟波浩渺湖山深”,“万籁俱寂潭若默”等描述,犹如把自然界的宁静与美好完美地表达出来了。
此外,本文还把壮丽的天山景物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
文中描绘的“雄篷碧贯”,“灵山雪域”,“灵秀云隐”,更显得清新脱俗,把地精神大气融会贯通了起来。
他把自己心中的灵秀,山水绿意,热情洋溢,都放进了文字里。
让我们看到了徐志摩对大自然的崇拜,以及他对美的挚爱。
最后,必须说徐志摩先生是一位超越时空,深受读者追捧的伟大作家。
他的作品一直被推崇为经典美文。
他对天山景物的描写,体现了他强烈的艺术审美以及对美的崇尚,为中国文学艺术添砖加瓦。
综上所述,《天山景物记》是一篇具有深刻意义的经典美文,它用准确客观的语言勾勒出天山无限的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徐志摩对自然界的崇拜,也感受到了他对美的热爱。
《天山景物记》不仅有着优美的语言,更有着深刻的哲理,是世代传承的经典美文,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典范之作。
天山景物记读后感

天山景物记读后感《天山景物记》以其丰富多样的景观和精彩纷呈的实地考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徐霞客以笔者亲身经历和感受为基础,详细描绘了天山的山川、景物、风情。
他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完整的天山世界。
我看到了雄伟壮观的雪山、碧波荡漾的湖泊、绵延起伏的山谷和险峻陡峭的峡谷。
徐霞客以生动的笔锋,描写了这些景物的瑰丽和壮美,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心旷神怡。
与此同时,他还介绍了周边的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使得整个天山地区的风貌和特色得以展现出来。
在《天山景物记》中,徐霞客不仅以旅行者的视角描述了景物,还以独立的思考者的身份对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他通过观察和感受,对天地万物产生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他对山的形成过程、河流的变迁以及动植物的习性等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论述。
同时,他也通过天山的历史和民俗,揭示了其中隐含的深层次的人文内涵。
他谈论了当地人的信仰、传统文化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问题,使得读者对于天山不仅仅停留在它的壮丽景色,更加能够了解它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徐霞客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将自己的见解呈现给读者,使得我们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内涵。
另外,《天山景物记》中也反映了徐霞客对于人类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倾诉和关注。
在他的笔下,天山的草原和部落生活得以展现。
徐霞客描绘了民族的风貌、家族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与当地人民的交流和友好。
他特别强调了当地人民善良淳朴的品质,以及他们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活态度。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触动了我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同时,他也提到了天山的历史遗迹和重大事件,如农历8月15日的敬山祭祀等。
通过这些内容,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对人类的历史和发展产生了新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阅读《天山景物记》,我对于天山的壮美景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了解到了当地的人文底蕴和历史传统。
我被徐霞客那种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的关注所感动。
【K12学习】天山景物记(教案)

天山景物记(教案)天山景物记碧野[教学目的]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学习交错运用时间和空间顺序组织材料,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3.了解天山奇丽的景色和丰饶的物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运用比较复杂的记叙方法写景状物;写景,按一定的顺序;状物,须抓住景物的特征。
2.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专业链接]天山中的名贵药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欣赏、PPT、图片、天山视频 [课堂拓展]与天山有关的影视剧和人物:《七剑下天山》、天山童姥、歌曲、 [教学步骤及内容]【课文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天山景物记》,天山是位于我国新疆的一座神奇、雄伟的山脉。
今天我们就要随着作者碧野,一天去领略天山之美。
在进入天山之前,我们要做好一些知识准备工作。
首先了解一下美丽的新疆。
师生互动:我对新疆知多少?。
知识补充:妙解新疆的“疆”字形结构:“畺”——三山夹两盆”。
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
其地形可用“三山夹两盆”形象的概括。
三横代表三座山脉,即北面的阿尔泰山脉,南部的昆仑山脉,中部的天山山脉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即“两田”。
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1尔盆地。
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
新疆气候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降水量少,空气干燥,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号称“火洲”的吐鲁番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居全国之冠。
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在新疆人眼中,南疆与北疆是截然不同的:北疆意味着高山和草原,意味着喀纳斯和那拉提草原;南疆则意味着沙漠和戈壁;北疆意味着草原文化,南疆则意味着农业文明;北疆意味着哈萨克和卫拉特蒙古,南疆意味着维吾尔和塔吉克;北疆意味着骏马和歌声,南疆意味着木卡姆和舞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山景物记
导读:一.教学要点
1.础知识
⑴掌握字词的形、音、义:
⑵把握本文景物的组织顺序
⑶理解本文的色彩和感情基调。
⑷体会本文优美的意境。
⑸.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⑹学习本文运用小标题的艺术
⑺,映衬与比喻⑴等修辞方法。
2.阅读
二.教学设想:
鬣(lie4)鬃(zong1)、飘(piao1)曳(ye4)旱(han4)獭(ta3)急(ji2)湍(tuan1)、凝(ning2)脂(zhi1)、横(heng2)亘(gen4)金(jin1)碧(bi4)辉(hui1)煌(huang2)、融(rong2)化(hua4)、消(xiao1)褪(tui4)、五彩(wu3cai3)斑斓(ban1lan2)、皑皑(ai2ai2).焉(yan1)耆(qi2)、遐(xia2)、、嬉(xi1)、酥(su1)、矫健(jiao3jian4)、驰骋(chi2cheng3)、汲取(ji2qu3)、瑰丽(gui1li4)、蜿蜒(wan1yan2)。
有关背景、题旨、中心、结构、写作特点、语言。
特点等.
2教时。
第一教时
一作者·背景
1.作者
碧野,原名黄潮洋,现代著名作家。
1916年2月生于广东省大埔县。
早年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并从事文学创作。
1948年春,来到解放区,投身于革命洪流,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他的作
2.背景
品较多,至今共出版了二十多部中、长篇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集。
长篇小说《阳光灿烂照天山》和散文集《月亮湖》是其代表作。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
50年代上半期,中国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中,有一批被称为少壮派的中年作家住在北京安定门外的一幢楼房里,碧野就是其中的一个,那时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祖国欣欣向荣。
这批中年作家身逢盛世,团结友爱,在政治思想上互相帮助,在生活创作上互相关心。
他们经常在一起谈深入生活,谈创作,显得很活跃。
1955年初,碧野满怀热情到新疆深入生活,于1956年秋回到北京。
边疆壮丽的景色和牧民幸福的生活,给作家以丰富的营养,于是他写了这篇《天山景物记》。
二.题旨·中心,结构
1.题旨:
(引导学生分析.)
2.中心:
天山两字限制描写范围,
景物两字确定描写内容,题目朴实、明确。
2.本文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热情地歌颂了祖国西北边疆富饶秀丽、雄奇壮观的大自然和牧民幸福美满的新生活,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3.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了解全文内容
4.结构分析
开头
主体部分
第一节
第二节
全文分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交代天山的地理位置并概括描写它的壮丽景色,使读者对天山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按小标题分成四节。
从大处着墨,描绘天山的自然风光,展现一幅境界开阔、优美动人的风景画。
集中地反映了千里牧场的迷人景色和哈萨克牧民的幸福生活,是一幅感人至深的幸福生活图画。
第三节
第四节
有重点地介绍了天山的奇珍异品;
描绘了天然湖壮美的景色,介绍了果子沟的丰饶。
三、四两节告诉人们天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待我们去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这四节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天山景物的某一侧面,又有机地组成天山景物的长轴,既能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作者重游天山的意愿,进一步抒发了对天山景物的热爱之情。
三.讨论完成练习二:
课文中能概括全文所描绘景物共同特点的词语是:
艳丽迷人优美幽静五彩摈纷奇丽辽阔灿烂耀眼
四.作业:
1.通读全文,继续了解课文内容。
2.为课文中的生字词注音释义。
3.完成练习三.
第二教时
一.重点研读
1.材料的特点订正练习一:
全文记叙顺序
各节记叙顺序
请生读迷人的夏季牧场,作具体分析
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一般是从山的外围和低处写到深处和高处。
有各自的顺序,或按内外,或按远近,或按上下,或按时间和景象的变化。
基本上是以时间和景象的变化为序,写了牧场一个昼夜的变化。
前三段写晴天的景象,第四段写阵雨,都是白天的情形;后四段依次写了黄昏、晚饭时、晚饭后和深夜的情景。
前三段和六、七两段都是由远而近地写,其余三段则由上而下地写。
这里,作者不是单一地按照一种顺序。
二.讨论完成练习三
请生读练习三,按要求做题:
1.用得传神的动词
有绣、抛、镀。
这几个动词不仅突出了景物的特征,而且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本来它们是用于写人的动作行为的,现在用来写景物,把自然景物写活了。
如果把绣改为印,就显得呆板,改为印,显得俗气,只有绣才能把云影投在雪峰上的美准确地表达出来。
如果把抛改为丢、扔、摔都显得粗俗,丢、扔词义太轻,摔词义太重,有损浪花之美,只有抛才能贴切地把水石相激而成浪花的美姿表现出来。
如果把镀改为染、涂,不但太俗,而且与金碧辉煌的世界这一特定环境不合拍,用上镀,显得贵置,才能与金碧辉煌的世界协调起来,把落日红光之美表现得真切动人。
2.词语比较
①汇成形成,汇成,汇合而成,文中指许多雪水聚集在一起而变成溪流。
形成,变化而成,文中指浪花由于水石相击,往上抛而变成
白莲。
②透射透射透射,穿透照射,文中指阳光穿透水层照射到水底。
映射,照射,文中指雪峰的红光照射到牧场上。
两词的区别在于透射含有穿透阻挡物之义;映射却无此义。
③融化消褪融化,文中指雪变成水。
消褪,文中指红光逐渐消失。
两词区别在于前者指状态变化,后者指东西消失了。
④五彩斑斓金碧五彩斑斓,文中指水石在阳光照射下灿烂多彩。
金碧辉煌,文中指牧场在雪峰的红光映射下变得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两词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色彩的鲜艳,后者强调色彩的华丽。
3.能够反映色彩的词语有:
蓝、白、银灰、银(银练)、红、金、碧、玫瑰红。
这两段文字有八种色
色彩映衬有:
异色映衬
同色映衬
彩。
如监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作者把白色的雷峰放置在显示着无极空间的蓝色天幕之下,更加突出了天山雪峰的巍峨壮观。
这蓝天、雪峰、白云,不仅给人以色彩明朗的美感,而且给人以无限的空间开阔感。
如落日映红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
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
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黄田,红日映红草原,色彩是较为单一的,然而作者却能独具匠心地利用这单一色彩,让它呈现出大自然的美。
这里,作者采用连锁映衬的手法,先写落日把红光映射到雷峰上,再写雪峰把红光映射到牧场上,又写牧场把红光镀到蒙古包上、牧群和牧女身上。
这样一来,就烘托出一派红光四射、金碧辉煌的世界。
3.从写作顺序来看,
(一)是以空间转换为序,从高到低;
(二)段是以时间变化为序,从落日映红到落日沉没。
从写作方法来看,两段基本相似,都用上比喻、映衬的修辞手法。
三讨论完成练习四,体会比喻的作用:
几个比喻句的本体及各句比喻的作用分别是:
1.那融化的雪水。
写出了七月天山冰雪融化而成为飞流瀑布的奇特景观。
2.密密的塔松。
写出了松树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的姿态。
3.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
写出了七月天山山色柔嫩,山形柔和的丰姿。
4.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
写出了野花众多、醒目、艳丽的特点。
5.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
写出了草原辽阔平静的样子。
6.“缀满草尖上的水珠。
显现了雨后的大草原被雨水冲洗尽了尘埃的洁净、安宁和清新。
更换本体,这几个比喻句可写成:
1.雨下得很大,无数小溪在山石间流淌,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
2.故乡河边那棵古老的椿树像把撑天的巨伞。
3.春天到了,山野一片碧绿,望着那柔嫩的山色,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4.春风…吹。
一幢幢高楼大厦前开满了一排排五颜六色的鲜花,像织锦那么华丽,像彩霞那么耀眼,像长虹那么绚烂。
5.家门前那片一望无际的稻田,长着嫩绿的秧苗,远远望去,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
6.-场春雨刚过,那挂满竹叶的水珠,多像数不清的金钢钻。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