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指导:白血病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内科学冲刺要点:白血病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内科学冲刺要点:白血病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内科学冲刺要点:白血病白血病:诊断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白细胞某一系列细胞异常肿瘤性增生,并在骨髓、肝、脾、淋巴结等脏器广泛浸润,外周血中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红细胞与血小板量减少,导致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

【白血病分类】
一、按病程缓急和细胞分化程度分类:1.急性白血病(AL);2、
慢性白血病(C L)。

二、按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分类:1、急性白血病;2.慢
性白血病;3.特殊类型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临床表现:
1、起病:高热、贫血、出血倾向。

2、发热和感染:约半数以上患者以发热起病。

3、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均为常见症状。

4、贫血。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一般不困难。

临床有发热(感染)、出血、贫血等症状,体检有淋巴结、肝脾肿大及胸骨
压痛,外周血片有原始细胞,骨髓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其某一系列原始细胞30%即可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依据】
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脑脊液压力增高200mmH2O;
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增高,找到白血病细胞;
脑CT检查。

中医辨证论治白血病

中医辨证论治白血病

中医辨证论治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温热病毒深伏人的骨髓中,发病率至今日增,西医用化疗,中医则用辨证论治对症施治,本所应用发明专利方药红宝丹治疗白血病。

标签:白血病;化疗;辨证论治;方药红宝丹白血病是指人体血液的组成成份和血液的生成发生异常变化而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循环系统中红细胞,各种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血浆中大多数化学成份的数量都保持在一个相当稳定的范围内。

这些血细胞或血浆成份如果发生了明显数量改变,或质量改变,就可以发生白血病。

目前,白血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死亡率也很高。

近几年来,中医药对白血病治疗的研究有很大进展,但是,祖国医学没有白血病专业学科,又没有比较明确地诊断标准,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在探索中认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白血病的良好途径。

白血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出血、贫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骨痛等,骨髓和周围血象中的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变化。

西医根据病情缓急和白细胞的成熟程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根据幼稚细胞的类型不同,大致可分为淋巴细胞型、非淋巴细胞型等。

中医至今没有明确的分型标准,根据临床表现,本病与祖国医学的“血证”、“虚劳”、“积聚”等证相近。

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和参考有关文献记载分为:毒热炽盛型、阴虚血热型、痰淤郁结型、气血双虚型。

白血病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国内外目前尚无明确结论。

笔者从中医辨证治角度,认为本病应属“瘟病”范畴,是热毒侵入(内蕴)机体,在生理异常时由于某种诱因而发病,这种病毒与一般病毒不同,而是蕴藏在血和骨髓之中,称为“毒入营血”、“毒火归心”深入骨髓和心包不易诱发也不易杀灭,故而难治,这种病毒在体内长期潜伏蕴酿,不得及时顺利诱发,导致生理失调,阴阳失恒,如遇某种外因,六淫外侵,环境污染,电离辐射,有毒化学物质扩散,劳伤过度,久病不愈,气血双虚,疔疮疖肿感染,用药不当均可诱发此症。

本病属本虚标实之症,标实为热毒,热入营血,阴精受损而发热;毒侵骨髓,使阴阳失调,血不循经,迫血离经而出血;失血过多而致贫血;瘀血渗透肌肤成紫瘢;瘀血在脏腑,则成疒徵积,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由于热毒灼髓,生血机能严重受害而致本虚,是因病致虚非因虚而病。

中医是怎么辨证治疗急性白血病的

中医是怎么辨证治疗急性白血病的

中医是怎么辨证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急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简称AML),是一种由于骨髓白血病细胞增殖异常所引起的恶性肿瘤。

中医辨证治疗急性白血病多以“痰瘀证”为主,并结合辨证施治,针对各个不同证型进行治疗,以达到调理机体、消除病变、恢复健康的目的。

首先,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急性白血病的辨证要点主要包括“虚实夹杂,痰瘀为脏,重痰不血,浸润不化”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诊、脉诊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情性质,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其次,针对痰瘀等证型进行辨治。

中医认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多有痰瘀内阻的表现,治疗重点是疏通经络、化痰活血。

常用药物包括陈皮、半夏、神曲等,具有疏肝理气和化痰开窍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三七、当归、赤芍等,以及清热解毒的药物如黄芩、黄连等。

同时,中医辨证治疗急性白血病也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助治疗。

例如,针对患者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中医可采用扶正祛邪、益气养阴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黄芪、人参、党参等。

对于精神状态差的患者,可采用安神补脑、调节情绪的药物来辅助治疗,如丹参、首乌藤等。

此外,中医还非常注重调节患者的饮食。

根据中医理论,病人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忌食辛辣、腥膻、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同时,适量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肉、鸭肉、鱼类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并促进机体的康复。

最后,还需要注意运动与休息的平衡。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也不能过度运动,以免消耗过多体力,影响疾病的康复。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会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急性白血病主要以疏通经络、化痰活血为主线,结合辨证施治和辅助治疗,在副方面也注重调节饮食和适当运动。

当然,中医治疗急性白血病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

此外,中医治疗急性白血病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证据支持,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1.痹病:儿童急性白血病因发热、关节肿痛、心悸而易与痹病混淆,应注意鉴别。

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

痹病以肌肉、
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
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白血病时可有骨关节疼痛,但多伴有胸骨下
端压痛、发热、出血、痰核等临床表现,起病多急。

实验室的周围血
象及骨髓象对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2.温病:温病是由感受四时不同的温热毒邪引起的多种急性外感
热病的总称,起病急,传变迅速,发热,容易动风痉厥及伤阴耗血,
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等特点。

白血病的发热、出血等表现与
温病相似,但无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也无传染性、流行性和季节性。

实验室的周围血象及骨髓象对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3.血证:急慢性白血病都可以出现多种多样的出血见症,以出血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白血症应属于血证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出血的同时
伴有发热¨肝脾肿大、骨关节疼痛等临床表现,周围血象和骨髓象具
有符合白血病的明显改变,治疗上白血病在一般血证治疗原则的基础上,还须配合中西医的抗肿瘤治法,以治病求本。

4.虚劳: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出现以气血亏虚证为主要临床
表现时,应属于虚劳的一种特殊类型。

气血亏虚证的同时伴发热、出血、痰核、肝脾肿大、骨关节疼痛等临床表现,周围血象和骨髓象符
合白血病的明显改变,治疗上白血病在一般虚劳治疗原则的基础上,
还须配合中西医的抗肿瘤治法,以治病求本。

自古中医怎么认识白血病

自古中医怎么认识白血病

自古中医怎么认识白血病中医无“白血病”之说,但中医“热劳”、“急劳”、“虚劳”、“癥瘕”、“血证”、“温病”、“痰核”等病症中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类似。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证并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劳伤,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素问》:“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急,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

”这与白血病出现的高热及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相近。

《圣济总录》:“急劳之病,其症与热劳相似,而得之差暴也。

”又日:“热劳之证,心神烦躁,面赤,头痛,眼涩,唇焦,身体壮热,烦渴不止,口舌生疮,食饮无味,肢节疼痛,多卧少起,或时盗汗,日渐瘦者是也。

”这与急性白血病出现的高热或者肢体疼痛,以及贫血高热出现的衰竭症状极为相似。

《圣济总录》:“积气在腹中,久不差,牢固推之不移者。

”又云:“按之其状如杯盘,牢结久不已,令人身瘦而腹大,至死不消。

”《金匮要略》:“马刀”、“侠瘿”。

据曹颖甫注文说:“马刀之状若长形小蚌,生于腕下,坚硬如石”“侠瘤生于颈项、连连如贯珠。

”这些论述与白血病出现的肝、脾、淋巴结增大表现类似。

《外科正宗》:“口破色淡为虚,色红为实。

”急性白血病细胞浸润或因免疫力低下引起感染所导致的口腔炎与“口破”确实相似。

《诸病源候论》:“肾主骨而生髓,虚劳损血耗髓。

”这句话表明虚劳的病位在肾,而白血病出现的虚劳证候,现代医家也多从“肾”论治。

根据古代医家的论述,并参考临床医学对白血病的认识:虚劳相当于白血病所导致的贫血;热劳相当于白血病所导致的高热;癥瘕相当于白血病所导致的肝、脾大;血证相当于皮肤紫癜、尿血、便血、吐血、齿衄、鼻衄等总称;急劳相当于急性白血病或慢性白血病的急变期;痰核则为急慢性白血病出现的颈下、腋窝、腹股沟及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增大。

西溪读医系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医诊断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医诊断

辨证:
(1)⽓滞⾎瘀:证候:腔腹胀满、肋下有块,软⽽不坚,固定不移,苔薄脉弦。

证候分析:肝⽓郁结,脉络不和,积证初起,积犹未久,块物软⽽不坚,⽓滞则⾎⾏不畅,块物固定,胀痛⼀处,并⽆攻窜,弦为肝脉。

(2)正虚瘀结:证候:积块坚硬,疼痛不移,神疲倦怠,不思饮⾷,消瘦脱形,⾯⾊萎黄,⾃汗盗汗,肌肤甲错,头晕⼼慌,唇甲少华,⾆淡或暗,脉弦细或沉细。

证候分析:病势已久,正⽓已衰:脉络瘀阻故积块坚硬,疼痛加剧,脾胃运化⽆权,⽓⾎来源不⾜,故形体消瘦、神疲倦怠,不思饮⾷,⾯⾊萎黄,唇甲少华等。

⽓虚卫外不固,阴液外泄、见⾃汗阴虚则盗汗。

⾎虚肌肤失其营养则肌肤甲错。

⾆淡、暗,脉细为⽓⾎两亏挟瘀之象。

(3)热毒炽盛:证候:壮热持续,汗出不解,烦躁不安,甚则谵语神昏,⼝燥⽽不甚渴,肋下肿块继增,硬痛不移,倦怠乏⼒,形体消瘦,⾯⾊晦暗,⾻节剧痛,或衄⾎不⽌,⾆红⽆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邪热壅盛,汗出不解,内传营⾎,营阴受伤,⼼神被扰,以致烦躁不安,甚则热⼊⼼包,神志被蒙,故神昏谵语。

邪热内的营阴,阴液已伤,虽⼝燥⽽不甚渴。

若迫⾎妄⾏则衄⾎不⽌。

病久不愈,⽓⾎两伤,⽓虚⾎瘀,结块增甚则肿⼤硬痛不移,⾻节剧痛。

⽓⾎不能上荣故⾯⾊晦暗,⾻筋形体失其⽓⾎荣养则倦怠⽆⼒,形体消瘦。

⾆红⽆苔,脉细数为热邪深⼊营分,伤阴劫津之象。

中医内科指导:白血病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指导:白血病辨证分型

1.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无华,头昏,神疲乏力,动则气促,心悸气短,唇淡口干,懒言,自汗出。

舌淡或淡胖,苔薄,脉细弱。

2.气阴两虚头晕乏力,时有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盗汗,或见衄血,甚至消瘦,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遗精滑泄等。

舌淡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或沉细无力。

3.热毒炽盛壮热,烦躁,头晕唇焦,口舌生疮,周身骨痛,或见发斑,衄血,神昏谵语,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或秘而不通。

舌红或紫,津少,边有瘀斑,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4.痰热瘀毒胸闷纳呆,头昏肢软,发热或不发热,肝、脾或淋巴结肿大,倦怠乏力,皮下微量出血,面色晦暗,唇暗淡微红。

舌质暗,边有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

有学者从伏气温病的角度辨证论治,从虚劳与伏气温病的关系上,分析阴阳偏衰与伏火的辨证特点,指出白血病与一般的内伤杂证及新感温病都迥然有别。

中医对白血病的解释

中医对白血病的解释

中医对白血病的解释
中医对白血病的解释主要是从气血失调的角度来理解。

中医认为,白血病是由于体内的气血失调引起的。

其中,气指人体的生命活力,而血则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根据中医理论,白血病可以分为虚实两类。

虚型白血病主要是由于体内气血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无法正常抵抗病毒或恶性细胞的侵袭,进而导致白血病的发展。

实型白血病则是由于体内湿热、痰火等致病因素导致气血郁结,进而引发白血病。

中医对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是调节体内气血的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气功疗法等。

其中,中药疗法常常通过调理脾胃、益气补血的功效来改善患者的气血状态。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体内的气血流通,进而达到平衡的效果。

气功疗法则是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改善体内的气血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白血病主要是辅助治疗,不能完全替代西医的治疗方法,患者还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并接受西医的专业治疗。

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下,可以综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痹病儿童急性白血病因发热、关节肿痛、心悸而易与痹病混淆,应注意鉴别。

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

痹病以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白血病时可有骨关节疼痛,但多伴有胸骨下端压痛、发热、出血、痰核等临床表现,起病多急。

实验室的周围血象及骨髓象对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2.温病温病是由感受四时不同的温热毒邪引起的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起病急,传变迅速,发热,容易动风痉厥及伤阴耗血,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等特点。

白血病的发热、出血等表现与温病相似,但无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也无传染性、流行性和季节性。

实验室的周围血象及骨髓象对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3.血证急慢性白血病都可以出现多种多样的出血见症,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白血症应属于血证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出血的同时伴有发热¨肝脾肿大、骨关节疼痛等临床表现,周围血象和骨髓象具有符合白血病的明显改变,治疗上白血病在一般血证治疗原则的基础上,还须配合中西医的抗肿瘤治法,以治病求本。

4.虚劳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出现以气血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应属于虚劳的一种特殊类型。

气血亏虚证的同时伴发热、出血、痰核、肝脾肿大、骨关节疼痛等临床表现,周围血象和骨髓象符合白血病的明显改变,治疗上白血病在一般虚劳治疗原则的基础上,还须配合中西医的抗肿瘤治法,以治病求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