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实习报告 1488121
园艺育种学实习报告

园艺育种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园艺育种学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学习,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深入理解园艺育种的过程与技术,掌握基本的育种实验技能,并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与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任务包括:学习园艺育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参与植物育种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了解实验的全过程。
掌握植物遗传变异的观察与分析方法。
进行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整理,了解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应用。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习的第一阶段,我们进行了园艺育种学相关理论的复习与学习。
通过对园艺育种学基础理论的回顾,我重新学习了植物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遗传变异的来源、遗传规律的基本原理、遗传育种的方法与技术等。
我们还学习了园艺植物的分类与栽培管理知识,了解了不同园艺植物在育种中的应用特点与挑战。
2. 实验操作(1)种子处理与播种我们对实验所需的种子进行了处理,包括种子的清洗、消毒与催芽。
之后,我们在育苗盘中进行播种,记录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发芽情况与生长进展。
这一过程帮助我了解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与影响因素,掌握了科学播种的方法。
(2)植物杂交与育种我们进行了园艺植物的人工杂交实验,学习了花粉授粉的技术,观察了不同亲本组合下杂交后代的表现。
通过对亲本选择、杂交操作、果实与种子的管理等环节的学习,我掌握了基本的植物杂交技术与育种策略。
(3)植物生长观察与记录在实验中,我们定期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与记录,包括植物的生长速度、叶片数量、花期与果实成熟情况等。
通过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监控与记录,我学会了如何系统地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初步的分析。
3. 数据记录与分析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实习使我将课堂上学到的园艺育种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从种子处理到植物杂交,再到数据分析,我深刻地体验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
理论知识为实验提供了指导,而实际操作则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增强了我的综合应用能力。
牛场育种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牛场育种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我国牛的品质和产量,我于2021年7月1日至8月31日在某大型牛场育种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牛场育种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目的1. 学习牛场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了解牛场育种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3. 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为今后从事牛场育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牛场育种基本理论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牛场育种的基本理论,包括牛的品种、遗传、繁殖、育种目标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牛场育种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种特性制定育种计划。
2. 育种计划制定在育种部,我参与了育种计划的制定。
根据市场需求和牛场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育种目标:(1)提高牛的产奶量;(2)改善牛肉品质;(3)提高牛的抗病能力;(4)优化牛场经济效益。
3. 繁殖管理在繁殖管理方面,我学习了以下内容:(1)发情鉴定:通过观察牛的外部表现,判断其是否处于发情期;(2)人工授精:学习人工授精的操作流程,包括精液采集、处理、保存、输精等;(3)妊娠诊断:通过超声波等方法,判断牛是否怀孕;(4)分娩管理:了解分娩前的准备工作、分娩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以及分娩后的处理。
4. 品种改良品种改良是牛场育种工作的核心环节。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品种改良工作:(1)选择优良品种:根据育种目标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牛进行繁殖;(2)遗传评估:对牛群进行遗传评估,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3)基因检测: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对牛群进行遗传缺陷检测,排除遗传疾病;(4)育种记录:详细记录育种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5. 数据分析与应用在育种部,我学习了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育种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主要包括:(1)生产性能分析:对牛群的生产性能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育种效果;(2)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牛群的遗传多样性,为育种工作提供依据;(3)经济效益分析:对育种工作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为牛场决策提供参考。
育种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育种工作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育种流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暑期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育种实习。
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育种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践操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实习目的1. 理解育种的基本原理,掌握育种的基本技术。
2.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 了解育种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实习内容1. 育种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初期,我重点学习了育种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相关理论。
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讲座和与导师交流,我对以下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育种目标:明确育种目标,包括产量、品质、抗病性、适应性等。
(2)育种材料:选择合适的育种材料,包括亲本材料、育种材料等。
(3)育种方法:掌握育种方法,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育种等。
(4)育种程序:了解育种程序,包括选育、鉴定、推广等环节。
2. 实践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以下实践操作:(1)田间调查:了解作物生长状况,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记录相关数据。
(2)亲本材料筛选:根据育种目标,筛选合适的亲本材料。
(3)杂交育种:进行杂交操作,包括花粉采集、授粉、杂交组合设计等。
(4)诱变育种:进行诱变处理,包括辐射诱变、化学诱变等。
(5)田间管理: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具体包括:(1)记录数据:详细记录田间调查、亲本材料筛选、杂交育种等环节的数据。
(2)数据处理: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3)结果分析: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育种效果。
四、实习体会与收获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育种的基本技术,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2. 深化了对育种理论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我对育种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林木育种实习报告

林木育种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在林业学院的课程安排中,林木育种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林木育种的理论与实践,并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
本次实习报告将记录我在林木育种实习中的所学所感,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二、实习内容1.实习地点本次林木育种实习我被分派到了某知名林业研究所,这是一个专门从事林木育种研究和应用的机构。
在这里,我有机会亲眼目睹并参与到各种育种实验和项目中。
2.实习学习任务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任务:(1)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学会合理设计育种实验,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为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2)病虫害防治:了解病虫害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学习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林木育种抗性。
(3)DNA标记辅助选择:了解基因组学和分子遗传学知识,学习使用分子标记进行育种选择,提高传统育种方法的效率。
(4)杂交种选择:学习遗传学和杂交育种理论,了解不同杂交种的特点与应用,为林木育种项目提供可选方案。
3.实习心得体会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让我对林木育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首先,我认识到育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树种特性、环境适应性、抗性等。
其次,我也发现育种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从实验设计到结果分析,整个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最后,在实际操作中,我也理解到了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三、实习收获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习,我对林木育种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对于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我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我学会了一些常用的防治措施;在分子育种方面,我了解了DNA标记的应用及其意义;对于杂交育种,我学习了相关的遗传学知识,明白了杂交育种的原理与方法。
2.思维方式与科研素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仅学到了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科研思维方式和科研素养。
我学会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
育种学实习报告4篇

育种学实习报告4篇育种学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了解种子园在现实林木良种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种子园的分类方式,和园址的选择要求,还有种子园内无性系的数目、树种传份距离、无性系配置距离、无性系或家系的同步程度、去劣伐疏强度等。
了解种子园内无性系的配置的方式和施工管理方法,知道怎样提高种子园的产量的措施。
在课堂上学习到了理论知识,育种学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它以遗传理论为指导进行林木改良和选育以及林木的良种繁育,以提高森林生产力,我们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种子园的生产实际情况,进行林木育种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实际操作,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最终目的。
实习内容:一、都匀市马寨种子园介绍:贵州省都匀市马寨马尾松1.5代无性系种子园。
该种子园位于北纬26。
16 ,东径107。
31的贵州省南部。
属中亚热带湿润区,年平均气温16℃,最低气温一6.9 ℃≥lO ℃积温4 879.9℃,年平均降雨量1423 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9%,全年日照时数1145.5h,生长期达300 d以上。
园区为低山丘陵。
海拔860~950 m,地势开阔,坡度平缓,土壤为pH值在5.03—5.2之间的原积型山地黄壤。
土壤屑状至块状结构,肥力中等。
贵州省都匀市马寨马尾松1.5代无性系种子园现有5个大区,65个无性系配置小区。
I一Ⅳ大区初植株行距为4m×5 m,V 大区株行距为6 m×8 m。
无性系配置方式采用顺序错位设计。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通知》(林场发〔〕11号)文件精神,为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林业建设对林木良种的需求,推动我国林木良种基地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国家林业局充分调查研究、严格筛选和科学评定的基础上,贵州都匀马寨马尾松良种基地被列入我国第一批131处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之一。
贵州都匀马寨马尾松良种基地建于1992年,基地位处马寨营上石榴坡,基地建设的核心项目为综合遗传增益达15%以上的48个优良无性系营建,面积为38.33公顷,主要营建马尾松1.5代种子园。
育种学实习报告

育种学实习报告实习背景本次育种学实习课程是我们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遗传学知识和育种原理,培养学生育种实践能力。
本次实习课程由我校植物学教师团队主持,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育种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育种环节的效率和成功率。
实习内容本次实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学习环节,第二部分是实践环节。
理论学习实习一开始,我们的老师首先介绍了植物生殖、受精、花器官结构和功能等基本知识。
我们了解了植物生殖的原理和植物基因的遗传模式,学习了植物育种方法和育种目标的确定。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常用的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TALEN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我们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各自负责一个植物育种实验项目。
我们的实验项目包括玉米杂交育种、小麦品种改良以及蒜的混交育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不同的交配方法和育种技术,包括手授粉、自交系育种和双倍体育种等方法。
我们还了解了育种前后的基础工作,如品种筛选、品种鉴定和品种保持等。
在实践环节中,我们体验了育种全过程,从设想到实施,再到观察和评估结果。
在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育种实验项目。
实习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植物育种技术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践中,我也收获了不少经验和体会。
体会一:培养耐心和细心的精神育种实验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耐心的等待,从授粉到收获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
在实验过程中,耐心和细心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体会二:协作是成功的关键在育种实验中,需要相互协作,密切沟通,合理分工,才能取得成功。
在我的小组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并且相互交流,互相协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实验的成功。
体会三: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但是我们把这些问题和困难作为挑战,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法,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
花生育种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XXX花生育种基地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实习内容:在花生育种基地的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花生的播种、管理、收获和种子处理等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花生育种的全过程,掌握了相关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对花生产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一、播种在播种阶段,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种子和播种时间。
根据基地的技术人员的指导,我了解到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包括清选、消毒和浸泡等步骤。
我还学会了如何计算播种量和播种密度,以确保合理的生长空间。
二、管理在花生生长的过程中,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参与了花生的施肥、灌溉和除草等工作。
通过实习,我了解到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施肥。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天气和土壤状况进行灌溉,以保证花生的水分供应。
除草也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学会了使用除草剂和手工除草的方法。
三、收获在花生成熟时,我参与了花生的收获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判断花生的成熟度,以及如何使用收获机械进行收获。
我还了解到收获后的花生需要进行晾晒和脱壳等处理,以保证种子的质量和保存。
四、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阶段,我学会了如何对花生种子进行清选、消毒和包装等处理。
这些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纯度,保证下一季的种植效果。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花生育种实习,我不仅学到了花生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还培养了我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深入了解了花生产业的全过程,对花生的种植和加工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这次实习对我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次花生育种实习,我对花生的种植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同时,我也要感谢花生育种基地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有机会参与这次实习,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育种学实习报告三篇

育种学实习报告三篇育种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理解和掌握水稻种子覆土育苗过程基础知识,熟练操作多种水稻品种分类覆土育苗的基本技术。
为以后理论联系实际打下基础。
二:实习地点:原延边大学农学院龙井校区试验基地三:实习时间:20__年4月15日四:实习内容:1.晒种,浸种消毒:在浸种前,选择晴暖天气将种子翻晒1天,可以增强种皮的透性,使种子内部有足够的氧气,促进种子内部酶的活性,消除种子间含水量的差异,浸种后吸水均匀,提高发芽率并使出苗整齐。
另外,晒种还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用浸种灵、强氯精等浸种,可以防治通过种子传染的恶苗病、白叶枯病、干尖线虫病等。
浸种时间最好5天左右,浸种时间过短或过长对发芽都有不利影响。
2.做床,施肥和土壤消毒:床土要选肥沃、无病菌、无草籽、偏酸性、通透性能好的土壤,如山地腐熟土、草炭土、葱地土、坝边土等,做床时,要干整地干做床,使床土平整细碎,土质疏松。
做好床后浇透水,不用抹平,以免破坏床土的理化性状。
把壮秧剂均匀施入床土里就可以了。
如床土肥力低,可增施一部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化肥。
注意未腐熟好的有机肥不能在苗床上施用。
3.播种,撒土:将苗床分成15cm平方的小格子,分撒多种水稻品种稀播是育壮苗的一个关键措施,播种密度一般4-5两/m2,如怕苗不够,可增加苗床面积,但不要增大播种密度。
用筛子将沙子筛过与通透性能好的土壤,如山地腐熟土、草炭土、葱地土、坝边土等,均匀拌匀,轻撒在苗床上覆土。
五:实习总结:通过一天的水稻育种实习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觉悟和专业水平,尤其是在实践中解决了很多理论上的误区。
实习充实了我们专业课的理论知识,把我们课堂上的知识全面的应用在实习中,提高了我的个身能力。
育种学实习报告篇2一、实习背景种子园是由优良遗传特性的林木组成的人工林,其目的是生产大量优质的.种子。
种子园在实现林木良种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学习和了解种子园的总体规划和区划、建园技术等对我们的林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小白菜的杂交育种实践活动,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去雄和杂交的原理,熟练掌握去雄和人工授粉的操作方法及要领。这次实习也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巩固了我们理论知识,知道如何利用杂交育种技术来得到我们想要的后代个体。为今后工作中,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地点
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
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雄性不育系选育植株结籽情况表
处理
花数
结籽数
结籽率
21-S-02×21-矮脚黄-02
19
101
5.3
21-S-02×21-矮脚黄-03
17
53
3.1
21-S-02×21-蜀绿-02
17
47
2.8
21-矮脚黄-02自交
19
21-矮脚黄-03自交
17
114
6.7
21-蜀绿-02自交
17
126
通过这次实习也培养了我仔细,耐心的精神。育种实验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特别是拨蕾和去雄那个环节,本来我性子就急,手大,感觉总是拿不稳那和花蕾,再加上实验用量那么大,刚刚开始的时候心很烦,等后来慢慢静下来,耐心的去做,也顺利完成了。做实验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一定要学会仔细和认真。
这次实习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江浦农村那边环境还是很恶劣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长这么大第一次下地干活,然后吃大锅饭,其实这个感觉也蛮好的,现在蛮有成就感的。
花数
结籽数
亲和指数
蕾期与花期自交
亲和指数比
21-蜀-02
花期自交
19
56
2.9
蕾期自交
15
110
7.3
21-蜀-01
花期自交
20
62
3.1
蕾期自交
13
203
15.6
21-矮-04
花期自交
21
77
3.7
蕾期自交
15
200
13.3
首先,亲和指数计算方法为:亲和指数=结籽数/花数。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花期亲和指数普遍比蕾期亲和指数低,这说明这三株植株均存在一定的自交不亲和性。对三株植株进行比较,花期亲和指数存在一定差异,21-矮-04的花期亲和指数最高。作为自交不亲和系应该具备蕾期亲和指数高的特点。本次实验所用三株植株蕾期亲和指数均较高,相比之下以21-蜀-01最高,可获得自交不亲和系。
心伤害柱头,或者是同一花茎上其余已经开放的花、未去雄的花蕾和已结果的果荚没有去除干净,或是消毒处理不彻底雄蕊去除不彻底等原因都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在收种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有几组实验材料凭空消失了,这也让我损失大量种子。
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植株结籽情况及亲和情况表
植株编号
处理
全部人工操作结束后,将进行试验植株上所有未进行任何操作的花茎去除,包括已结果荚。
收种:
在一个月后,我们来到江浦农场进行收种。先将套袋去掉,将做的实验用植株剪下,注意保留吊牌,然后放入套袋中。装好后,把工具收拾好,结束实验。回去后,将种子收好,便于计数。
六.结果分析
杂交育种:
正反交植株结籽情况表
组合
花数
三、实习时间
4月8日选株--小白菜有性杂交技术、雄性不育系的鉴定与选育
4月9日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四、实习材料与工具
材料:矮脚黄4株、蜀绿4株、雄性育株4株、NH-05 4株
工具:铁锨、纸袋、大头针、挂牌、铅笔、镊子、酒精、棉球、玻璃皿、竹竿。
五、实习内容
准备工作:
1、选取并移栽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在苗圃中选择成熟、健壮、长势良好的、未感染病菌的植株,共四组16株。我选用的分别为矮脚黄4株,蜀绿4株,雄性不育品种4株,还有一个随机品种,我选的是NH-054株。将选好的植株移栽到实验田中,放入已经挖好的土坑中,覆土,压实。定植结束后,给植株浇水,一定浇透。定植时要保证,同一种植株定值在一行,共四行。
10、收种是要小心仔细,以防漏装和错装种子
11、统计种子数目时一定要仔细,以免损失种子和漏数种子
八、总结:
首先感谢王老师这学期对我们的悉心教导。这学期我因为要考GRE和Toefl,所以占用了几次育种课的时间去参加模考,我表示很深的歉意,希望王老师原谅。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记得王老师在第一节课上说过,育种即使一种科学,更是一种艺术。科学需要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保证,这个平时上课,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已经初步具备了。但艺术需要是我们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个是我们非常欠缺的。我们平时上课只是硬性的去接受,我们脑中晓得什么事育种,怎么去杂交,怎么去授粉,但确缺少实际的动手能力。这次实习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通过实习,我们学会了怎么去雄,怎么授粉,怎么做杂交,我发现在实战中,有很多细节是平时书本上面没有讲到的,需要在实验中不断体会和总结经验。这次实习使我们很好的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更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1、第一次给植株套袋时,纸袋上部要留出一定的空间,这样当植株的花开放时,可以有一定的伸展空间。
2、用酒精消毒时,酒精不要太多,浓度不宜过高,会对植株造成伤害。
3、对每一枝植株进行操作前,都要仔细消毒,不能只消毒一次。
4、去雄时一定要把雄蕊去除干净,不能留下花粉囊,否则将产生自交,影响纯度。
5、去雄时,要保留一定花瓣和花萼,可以保护柱头,有利于授粉。
7.4
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1-S-02×21-矮-02这一测交组合的结籽率较高,说明这一测交组合的亲和力较高,可获得较多F1代用于后续保持系的筛选,对于实验成功的帮助较大。然而,其他两个测交组合的结籽率明显比这一组合低,说明这样的组合亲和力较小,不利于后续实验的进行。另外,对比各父本自交的结籽率也可以看出,与雄性不育系测交后结籽率明显下降,说明该雄性不育系亲和力较低。而且与雄性不育系测交所得种子质量较差,种粒较小且不饱满,而自交所得种子则质量相对较好。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得结籽率真的很不理想,而且每组差异也有,现在分析一下原因。首先亲本的植株品种不一样,在雄性不育选育的实验中,母本的不同植株结子率不同,从而导致最终结子粒数不同。第二花粉活性不同,即使同为矮脚黄作为母本的杂交也会因其花粉活性不同而导致结实率不同。一般来说,开花当天花粉活性较高,8℃可结实。但是我们做的时候,由于本身经验不够对开花时间判断不够准确,而且因开花的花数限制,使我们所授的花粉未必活性都很高,从而影响了结实。第三植株营养供应情况不同。尽管在实验结束后,我已经将没有处理的花全部去掉,但对于每一株来说,其营养供应不尽相同,营养供应不足则会影响其结子。第四,我的操作一直不仔细,技术不好。由于我是第一次做这种实验,没有经验。在剥蕾和去雄的时候,可能会不小
2、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每人做三组测交用于雄性不育体系中保持系的筛选,同时将待筛选的三个父本分别自交。测交母本为雄性不育品种,父本分别为矮脚黄、蜀绿。其具体过程与前面的杂交大致相同,消毒、剥蕾、授粉,最后套袋挂牌。前面已经对方法进行阐述,这里不详细说明。
3、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自交不亲和系指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植株,经多代自交选择后,其自交不亲和性能稳定遗传,同一株系的后代株间相互授粉亦不亲和的系统。任何品种都含有自交不亲和基因,我们要选择优良的自交不亲和系,可用于杂种种子生产,降低制种成本,提高种子纯度。优良自交不亲和系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高度的花期系内株间交配自交不亲和性,且遗传性稳定,不受环境条件、株龄、花龄等因素影响;(2)具有较高的自我繁殖能力,即采用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方法,能够恢复其亲和性,如蕾期授粉有较高的亲和指数;(3)具有较多的优良经济性状,自交多代生活力衰退不显著,胚珠和花粉有正常的生活力,抗病性强;(4)具有较高的配合力。
1、杂交育种:正反交和自交
先在老师那边领取实习用工具,如镊子、玻璃皿、酒精、棉球等。在操作前要先进行消毒,用酒精棉认真擦拭双手、镊子。注意在每次操作前都要消毒,防止植物感染病菌。
首先对母本进行去雄。选择昨天已经套袋的两株不同品种植株,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将套袋去掉。将花枝上已开放花朵摘除,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花蕾的基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花柄,右手持镊子顺着花瓣中心线将花瓣剖开一条缝,去除距花蕾顶部约1/3处的部分花瓣,使柱头露出,将花药连带部分花丝去除。注意不要损伤雌蕊的柱头,为保持
花期自交:先消毒,然后将套袋取下,用镊子夹取同株的花药,将花粉轻轻点在已经开放的花的柱头上,大致授粉20朵花即可。然后将未授粉的花,花蕾和已结果荚全部去除,最后套袋挂牌。
蕾期自交:先消毒,然后将套袋取下,接着剥蕾,在剥蕾结束后,用镊子夹取同株的花药,将花粉轻轻点在已剥蕾的花的柱头上,大约授粉15朵花左右。然后将已经开放的花,未授粉的花蕾和已结果荚全部去除,最后套袋挂牌。
亲和指数有花期亲和指数和蕾期亲和指数之分,我们做的是最基本的单株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需要选择配合力高的优良单株,在同一株上进行两种人工自交,即花期自交,和蕾期自交,分别测定花期亲和指数和蕾期亲和指数,蕾期自交的同时还能够获得自交种子,供继续选择之用。选择花期亲和指数低而蕾期亲和指数高的植株为宜,可继续自交分离、选择,一般4-5代直到自交不亲和性和经济性状遗传性趋于稳定为止。因为不结球白菜花期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不同,所以每人自选三株植株,在同一株上分别进行花期和蕾期自交。
2、标记实验材料并编号。在每个植株旁,插上竹竿,然后给每组材料编号。将编号吊牌放在竹竿上。
3、套袋。等植株开花后,在杂交前的一天对第二天需要做实验的植株,进行套袋。套袋前,要选择长势好的部分进行套袋,然后用大头针别住固定。
正式实验:
我的实验分三个部分,分别是杂交育种,雄性不育系的选用,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下面一个个介绍
七、实验的体会和注意事项
我感觉我这次实验做的很失败,相比周围的同学,我无论在结籽率,还是在结籽个数,种子的品质方面都做的不够还。这是我第一次做这种育种实验,我刚开始真的表现的很不耐心。首先在种植植株时就显得很不耐心,第一次下地,显然有些不适应。然后实验前要消毒,我有时候会偷懒,经常忘记每次换植株都要消毒,这也可能对实验造成很大影响。在实验过程中,特别在剥蕾那个环节,因为我手比较大,对植株的损坏也很大,估计是伤到了柱头,很多没有结籽,或者结籽很少。在授粉的时候,可能损坏了花药,或者是授粉不均匀,使种子不够饱满。总之这次实验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作为一个励志在农业特别是育种方面想取得成就的学生,我这样肯定不行,以后在实验过程中,我会选择静下心来,仔细,耐心的处理好每个环节。下面是一下需要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