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最终)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3、书法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 ( B )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 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 知识群体的形成, 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 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 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D
)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B、市民阶层兴起,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B、市民阶层兴起,社 宋代重文轻武 ;B、市民阶层兴起 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D、国家一统, ;D、国家一统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D、国家一统,注重规范法度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
(
C
)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考情定位】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胡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主干梳理】汉字与书法1.汉字(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
②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书法艺术的发展(1)历史条件⎩⎪⎨⎪⎧①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①魏晋: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 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③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
④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 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基本特点⎩⎪⎨⎪⎧①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 抒情达意。
②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 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 内容有机融合。
【深化拓展】1.中国汉字主要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总趋势(1)特点①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②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稳定。
③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极高的审美价值。
④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较强的实用价值。
⑤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2)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
2..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1)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时期既有张旭、怀素的草书,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岳麓版)

自发阶段
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实用性
李 斯 《 泰 山 刻 石 》
艺术性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性出 现的原因??
1.社会危机使士人群体 出现,书法成为表达自 我情意的形式;
汉 隶
2.文具的发展改进。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
(303-361)
王献之(344-386)
作品:中秋帖
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为羲之第七子。幼时 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 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 “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 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 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 书以《鸭头丸帖》、《中秋帖》最著。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 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 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 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 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 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 地位和声望。
1、汉字字体的演变历程: ------ 草 --------甲 --- 金 --- 篆 --- 隶 行 ----- 楷 ----2、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图画 -- 线条 -- 笔画)
中国的印章 篆刻与书法 并称为姊妹 艺术,秦汉 时以小篆为 基础,融合 隶书风格。 到明代与书 法、绘画合 为一体。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在韩国,韩汉之 争由来已久。 2009年年初,在韩 汉之争久未停战 的韩国,20名前总 理共同签名上书 青瓦台,呼吁李明 博强化汉字教育, 提议在韩国的小 学正式开设汉字 教育课程。汉字 应和韩文一起被 视为“国字”来 教育。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日本汉字产业一直 在赚钱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 读错汉字发音后,一 本名为《看似会读实 则不会读的易错汉字》 的实用书,在几个月 里高居日本畅销书排 行榜榜首,该书在发 行后的短短一年时间 售出60万册。
第7课汉字与书法

三、印宗秦汉(书法艺术的姊妹---篆刻艺 术)
1、秦汉:篆刻艺术的标志性时代 特点:秦印—— 雍容大度,精致不苟
汉印—— 方正质朴,端庄豪放 2、明中叶以后:成为独立艺术 代表:文彭
用刀“写”的汉字:篆刻
篆刻,就是镌刻印章,也就是用刀在硬质材 料上“写”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型艺 术。
课堂小结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楷书繁体-简体
二、书法艺术:原因、历程、特征 补充:篆刻艺术
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 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 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图画文字“旦”
二里头遗址出土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一、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1、汉字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2、演变过程 商、周: 甲骨文、金文
秦: 秦末,盛 行于汉: 魏晋:
小篆
隶书
楷书、草书、行书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
汉字形体演变 的总趋势:
由繁到简
二、书艺历程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①②④ D、②③④。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 重要组成部分
A、书法; C、篆刻; B、绘画; D、京剧
6、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 的书法艺术的原因: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 社会进行深刻反思 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 人群体逐渐形成 ③书法成为士人表 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 形式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 这一时期的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文化史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程标准:
1、汉字的起源演变
2、书法艺术的发展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小篆
隶书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新石器时代
隶书 秦朝
商代
小篆
商周
广泛频繁
秦朝
楷书、行书、草书
秦朝
春秋战国
演变规律:由繁到简;越来越规范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阶段一:秦汉——自发阶段 阶段二:自觉阶段 (1)魏晋——成为自觉的书法 艺术
原因:社会危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以书法表达个性追求 笔墨纸张的改进
东晋“书圣”王羲之,名作“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2)隋唐——新的高峰
原因:国家一统、政治稳定 经济繁盛 表现: 草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欧阳询、颜筋柳骨)
(4)明代——呈现个性化趋势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进一步平民化、 世俗化
明 祝枝山 明· 唐寅
时代发展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社会危机 魏晋 士人群体形成 南北朝 文具改进
朝代
社会状况
书法名家
艺术风格
王羲之
虚玄灵动
隋唐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草 国家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 欧阳/颜/柳 规范法度 楷 重文;市民 阶层;社会 生活丰富 追求个性 (苏、黄、 忽略法度 米、蔡) 有意无法 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等 强调个性化 四大家
宋
明
商品经济 生活丰富
练习一
1、(2011广东学业)据目前所知,商朝 出现的成熟文字有 A .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原始
高中历史三 第7课汉字与书法 (教学素材)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素材)
1、材料一:
张旭草书颜真卿《多宝塔碑》
观察上述两图,说明张旭和颜真卿书法的特点,并总结出隋唐时期书法有什么特点?
2、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
“我书意造本无法"。
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
请根据材料二回答宋代书法的特点有哪些?
3、明代,几乎同时生活于苏州的祝枝山、文徵明虽为好友,但书法情态迥然有别,祝枝山书法潇洒风流,
如斜雨疾风;文徵明书法则温柔婉约,如春日柳莺.
请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明代书法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答案】
1、张旭是草书圣手,他的狂草“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颜真卿所作的楷书端正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象,忠贞的个人品质以及高超的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
唐朝书法特点:唐朝统一,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张旭等的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2、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3、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吴昌硕。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书 法 绘 画 诗 歌 小 说
戏 曲
第七课 汉字与书法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 历程,记忆“六书”理论、书家姓名,学会欣赏汉字 独特的特征。 (2).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 (3).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 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 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东汉《曹全碑》(隶书)雄健、给人以疏阔 大度之感的独特字体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特点)
(一)过渡: 秦小篆、汉隶 (二)自觉的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
1、原因(1)(2)(3) 2、代表:
(三)新高峰: 隋唐
1、代表及其特点: 2、书法理论的成熟
(四)各具情态的宋四家:
1、代表及其特点: 2、时代背景:
9、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开始成为中国古代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明中叶以后 D、西周晚期
10、对中国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表述不准确的是: A、有了文字,就形成了印章艺术
B、明代中期,思想活跃、文化自由,篆刻成为中 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篆刻艺术上,秦汉时代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D、其创制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5.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秦始皇二六年诏铭
图二 柳公权《玄秘塔碑》 图三 王羲之《兰亭序》
请回答:⑴指出上面三副图片所示汉字各是什么书体? ⑵指出上面图片所示那些是实用性文字?那些是自觉的书 法艺术? 答案: ⑴图一是小篆、图二是楷书、图三是行书 ⑵图一是实用性文字;图二、图三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第7课文字与书法

书法的发展脉络
①秦汉时期
②魏晋时期
自发阶段 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实用性
李 斯 《 泰 山 刻 石 》
艺术性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性出 现的原因??
1.士人表达自我情意; 2.文具的发展改进。
汉 隶
(三)发展历程:
1、自发阶段——秦汉时期:小篆、汉隶具美 感、多为实用性文字
2、自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什么是书法?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规则、法度,写字 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 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 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 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 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 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 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 勉强。”
文字)、金文(籀文) 4、春秋战国:文字紊乱 5、秦:“书同文字” 小篆(官)、隶书
秦朝统一文字(以“马” 、“安”两字为例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 的样式,后人认为秦小篆笔画委婉曲折,圆润 纤细,布局匀称,具有书法的美感。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泰山石刻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3、商周: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
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 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 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之称。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他们用的“笔”是芦秆或木
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所以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 提笔处较为细狭,后来人们就把两河流域的这种古文 字称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 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
梵文,最早的起源推断
在公元前4000年甚至更早。 而现代梵文“是十七世纪 以后的梵文”,是西方学 者在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之后为了研究印度文化的 方便而造出来的。
张旭 《肚痛帖 》
怀素《论书帖》 “颠 张 狂 素”
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 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就是漫无章法, 随心所欲。这种几乎无法辨识的“狂草”实际上不再是一种实用 的书写字体了,而只是一种艺术观赏形式罢了。
“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 字体。楷书把扁形、方形的隶书变成竖长方形,并且把 波折的笔法变为平直。写楷书时得一笔一笔、整整齐齐 地写。
文房四宝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王羲之
魏晋南 A.社会危机 北朝 B.士人群体 (定型) C.文具改进
艺术特色 虚玄灵动Fra bibliotek狂放不羁 A.国家统一 张旭、怀素 隋唐 B.经济繁荣 欧阳询、颜真 注重规范法度 (高峰) C.科举制促进 卿 柳公权 D.文化繁荣 A.重文国策 苏轼、黄庭坚、 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宋 B.市民阶层兴起,米芾(fú)、 “有意无法” 社会生活丰富多 蔡襄四大家 彩 明 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征 个性化创造
特想人为合书术同得的通 的和追一在写的时宜线过汉 艺个求种一的情将的条自字 术性自表起内境绘布和由的 。的我现,容美画局疏变书 独理士成融和艺,密化法
观察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鱼”字 的 演变可以推断汉字 演变的过程;
(2)从“鱼”字 的 演变中总结汉字演 变的基本规律; (3)简要分析汉 字演变的原因。
秀雅精准 豪迈雄壮 挺拔瘦硬
欧阳询(初唐)
颜真卿(中唐)
柳公权(晚唐)
苏 东 坡 仅 存 的 一 幅 行 草 作 品
• 黄庭坚(1045--1105) “苏门四学士”之一。 以文学著称,尤以书 法为世所重。为宋四 家之一。黄庭坚书法 的最大特点是重 “韵”,持重风度, 写来疏朗有致,如朗 月清风,书韵自高。
(一)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 和上面刻画的符号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二)商周:甲骨文、金文
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相传1899年,中国 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 药“龙骨”里发现了距 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 —甲骨文。图为王懿荣。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 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 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 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 “殷墟文字”、“殷契”, 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 的文字。它是中国商代后期 (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 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 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 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 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世 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 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 的“活化石”。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 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 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 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 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 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 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 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 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 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 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 《东巴经》。由于这种 文字由东巴(智者)所 掌握,故称东巴文。
草书 楷书
甲 骨 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行书
汉字的发展演变:
• 演变过程: •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 演变规律:由复杂到简单; 由具体(形象)到抽象; 由不规则到规则、稳定 •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行书 草书 楷书
汉字的发展演变:
• 演变过程: •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 演变规律:由复杂到简单; 由具体(形象)到抽象; 由不规则到规则、稳定
小篆也叫秦篆,在大篆的 基础上省改而成,是秦统一六 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在 全国推行的标准字体。小篆的 主要特点是:笔画粗细均等、 讲究均匀对称、能给人以整齐 美的感觉。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 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 “隶”本是隶人的意思, 也就是管罪犯的官吏。秦始皇 统一中国初始,严法酷刑,犯 法的人很多,因此每天要抄写 的报告文件也就很多,于是管 件的官吏就用这种早已在民间 流行的俗体来写,人们说它是 隶人们用的字体,所以把它叫 作隶书。秦朝的书叫做秦隶或 古隶,到汉代叫汉隶也叫今隶。
大盂鼎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三足圆鼎,西周康王时制器,清道光初年 出土于陕西。鼎腹内壁有铭文19行291字,记载周康王 册命贵族盂的史实。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三)秦:“书同文字”——小篆、隶书
战国时期,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 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削弱了文 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发展和生产进步。
第 7 课
汉字与书法
中 国 印 · 舞 动 的 北 京
特时 书 难 程的 重 征代 法 点 。起 点 。背 的 : 源: 景发了 和概 和展解 演述 基脉中 变汉 本络国 过字 、
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
它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 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但这种文字最初仅仅是一种图画文字,后来才发展成 象形文字。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 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人们遗 忘。
二、书法、篆刻艺术
(一)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以中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 1、含义: 工具——毛笔写的方式,依据我国汉字 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 手法,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 艺术。 2、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条件:
①材料: 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 具有艺术修养和精神追求的 ②人力准备: 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 ③文具: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祝枝山 作品
文徵明
作品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 “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 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 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 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 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 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 公国内新闻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 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1)秦朝为什么要统一文字?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文字紊乱,
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②秦始皇为了消除 这种混乱情况和便于推行政令、巩固统一。
(2)统一文字有什么影响? 影响:①克服了人们的交流障碍;②有利
于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从 此汉字结构基本定型;③有利于形成国家 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 从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
蔡襄(1012-1067)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
应在苏、黄、米之前。苏、黄、米都以行草、行 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浑厚端 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学识渊博, 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宋 米 芾 《 珊 瑚 复 官 二 帖 》
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 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 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 了汉字。图为仓颉像。
仓颉造字虽只是传说,但据考 证,仓颉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 理和规范的第一人。图为传说 中的仓颉造字台。
原始汉字何处是?
图画是人类文字的共同起源。看看世界上几种最古老 的文字,你会发现它们的原始字形都是图画性的。
探寻汉字之源
汉字产生前,中国先民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但是, 语言不能传到外地,也无法留存后世。于是,先民们 想出了多种记事方法。
八卦:是古代中国人创 造的由符号“-”和“-”组成的八种图形,分 别代表不同的事物。
结绳:在绳子上打不同的 结,记录不同的事情。象 征着吉祥如意的中国结就 是从上古结绳演变而来。
文字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表意文字 (非字母文字),汉字被认为是表意文字的典型代表, 如汉字中的“日、月、山、木、水”等,字的形体是对 所表示事物的临摹;一种是表音文字(字母文字),英 语是表音文字的典型代表,英语的26个字母代表了英语 中有限的音素,人们可以通过字形读出字音。目前世界 上的大部分文字都是表音文字。
行书
草书
楷书
•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二、书法、篆刻艺术
(二)篆刻艺术—— 印宗秦汉
1、秦汉——标志性时期
方 正 质 朴
雍白 容文 大秦 度汉 印
:
淮阳王玺
殿中司马 马充私印
2、宋元入画
体现了实用性,尚未 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3、明代中叶后,篆刻
成为与书法、绘画并立
的艺术门类
代表: 文彭(1498-1573,苏州人)为领军者 此外有吴昌硕、邓石如、齐白石等
例如“树”,其读音“shù”和“木本植物 的统称”的意义,便是“树”这个字的音和义。 因为汉字的形体是和它所表示的语素的音和义 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人们常说汉字是形、音、 义的统一体。
假设我们生活 在一个没有文字的 社会,那么你觉得 自己的生活会发生 什么变化?
文字(汉字)的重要性
文字在人类发展史上非常重要。其重要 性在于: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 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 录下来,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 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 和在时间上世代传承,对人类社会的文化积 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