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与运送
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

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一、标本采集1.标本采集时间: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确定标本采集时间。
2.采集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标本,采用适当的采集方法,确保采集到符合要求的标本。
3.采集人员资质:医院临床检验科工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并获取相关证书,具备标本采集资质。
二、标本储存1.储存条件: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储存条件的设定,如温度、湿度等。
2.储存容器:选择适当的储存容器,确保标本在储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变质。
3.标本分类:按照不同类型的标本,进行分类存放,确保标本易于查找和管理。
三、标本运送1.运送方式: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运送方式,如冷藏车、常温车等。
2.运送温度控制:确保运送过程中标本的温度符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如冰袋、冷藏箱等。
3.运送时间:根据标本的特性和要求,合理安排运送时间,确保标本能够及时送达检验科。
四、标本管理1.标本登记:对每个标本进行登记,记录标本的相关信息,如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病患信息等。
2.标本留存:对一定比例的标本进行留存,以备再次检验、质控等需要。
3.标本销毁:对一定时限内未使用的标本,进行及时销毁,确保标本的安全和保密。
五、标本质量控制1.标本采集培训:对所有参与标本采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质控标本:每日选择一批质控标本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后才可进行日常工作。
六、标本安全管理1.标本标识:对每个标本进行标识,如标本管上贴有病患姓名、住院号等信息,以确保标本能够准确归属。
2.标本保密:保护病患隐私,禁止使用病患个人信息做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使用。
3.标本丢失和污染处理:对于出现标本丢失和污染的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和处理,并进行相关调查。
以上即是医院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送制度的详细内容。
通过规范、严格的流程和管理,能够保证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与安全。
同时,相关人员也应重视相关培训和质量控制,以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
医院关于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制度

医院关于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的采集、运送和管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标本采集、运送和检测规范》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的采集、运送、接收、处理、储存、分发、废弃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确保标本质量,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第四条医院设立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和完善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管理制度;(二)监督和检查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的实施情况;(三)协调解决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四)组织培训和考核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相关人员;(五)定期评估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七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工作人员职责:(一)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标本采集、运送;(二)确保标本质量和完整性,防止标本污染、损坏和丢失;(三)及时、准确地将标本送达实验室,确保检验结果的及时性;(四)参与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相关培训和考核;(五)报告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标本采集与运送第八条临床实验(检验、病理)标本的采集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负责,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医院操作规程进行。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

临床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控制分析一、采集前准备1.了解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和要求;2.明确采集时机,根据不同检测项目确定采集时间;3.熟悉相应标本采集培训,了解采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5.准备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6.做好病人的辅助准备工作,如饮食控制、用药情况等。
二、标本采集1.疏导病人情绪,提供安全感,确保标本采集时的合作度;2.按照规范操作流程,正确采集标本;(1)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穿刺技术正确、干净;(2)尿液:采集中段尿,避免第一段和终末段污染;(3)粪便:选择新鲜、清洁的粪便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4)分泌物:遵循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3.确认标本采集完成后,包装标本,避免漏液、溢出及感染风险;4.及时填写采集记录,包括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
三、标本保存1.将采集好的标本妥善保存,避免失效;2.严格控制标本温度,根据标本要求保存在不同的温度和环境中;3.尽量保持标本稳定,避免振荡和高峰冲击;4.避免标本遭受化学物质、紫外线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5.不同类型的标本应进行合理分类和标识,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四、标本运送1.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如存在感染风险的标本应运送到指定的传染病实验室;2.采用特制的容器和包装材料,防止漏液、破损及污染;3.填写标本运送单,包括标本类型、数量、运送时间等信息;4.监测温度,确保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运输;5.运送途中避免震荡和振荡,减少标本破损的风险;6.及时报告实验室,并核实标本的收取情况。
五、数据录入1.在标本接收时核对收到的标本和相应标本单的信息是否一致;2.及时录入信息,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3.不同的检测项目应当有专人进行录入,避免交叉录入造成的错误;4.录入后应进行校验,确认信息准确无误;5.建立信息追溯机制,便于查找和纠错。
针对以上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采集过程中,病人的配合度可能会影响标本的采集结果,因此可以通过病人教育和沟通来疏导病人情绪,提供安全感;2.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采集,同时要提醒采集人员注意无菌操作;3.在标本保存过程中,要控制好标本的温度和环境,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4.在标本运送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和包装材料,避免漏液、破损和污染;5.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设立校验措施来确保录入正确。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最新版】目录一、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重要性二、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采集时机2.无菌操作3.采集量4.标本保存5.标本运输三、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1.运送条件2.运送时间3.运送包装四、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意义正文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环节,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基本原则。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采集时机: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应在抗生素使用前,以避免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在感染初期或病情加重时采集标本,可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
2.无菌操作: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正常菌群和其他杂菌的污染。
采集非无菌部位的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污染。
3.采集量:微生物标本的采集量要充足,以便进行后续的培养和检测。
不同类型的标本有不同的采集量要求,一般要求采集足够量的标本。
4.标本保存:微生物标本在采集后应及时保存,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夏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冷藏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8 小时。
5.标本运输:微生物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无菌状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剧烈震动。
运输包装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防止标本破损或泄漏。
二、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1.运送条件:微生物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高温、低温和干燥。
不同类型的标本有不同的运送条件要求,一般要求在 2-8℃的条件下运送。
2.运送时间:微生物标本的运送时间应尽量缩短,以减少病原体的死亡或活性降低。
一般要求在采集后 24 小时内送检。
3.运送包装:微生物标本的运送包装应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防止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破损或泄漏。
包装材料应无毒、无菌、防渗漏。
三、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意义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结果。
正确采集和运送微生物标本,可以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感染提供可靠的依据。
临床试验检验标本采集及运输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试验检验标本采集及运输标准操作规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前言临床试验是评价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而标本采集及运输是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之一。
合理的标本采集和运输操作规程对于保证临床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标本采集及运输工作,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操作规程。
二、术语定义1. 临床试验:指对人体进行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2. 标本:指用于生化检测、药物浓度测定等分析的生物组织或体液。
3. 采集者:指从受试者身上采集标本的人员。
4. 运输者:指将标本从采集点送至检验点的人员。
三、采集操作规程1. 采集前准备(1)采集者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采集标本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采集器具应事先消毒,并准备好采集所需的标本管、采血针等工具。
(3)标本采集应在合适的环境中进行,保证采集者和受试者的安全和舒适。
2. 采集过程(1)根据临床试验方案要求,确保采集正确的标本类型和数量。
(2)遵循标本采集的标准流程,依次进行手部消毒、标本采集、采集管标记等操作。
(3)采血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和针头,避免造成受试者不必要的疼痛和伤害。
3. 采集后处理(1)采集完毕后,采集者应及时将标本管密封并标记好受试者信息。
(2)遵守标本储存和运输的规定,确保标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1. 运输前准备(1)运输者应对标本进行分类和包装,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运输前应检查标本信息是否完整,并与采样者信息进行核对。
2. 运输过程(1)运输标本应选择符合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避免标本泄漏和污染。
(2)在运输途中应避免标本受到振动和温度变化,保证标本的稳定性和质量。
(3)运输者应妥善保管标本,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杂,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3. 运输后处理(1)标本送达检验点后,应立即进行登记和接收,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2)对标本进行处理时应遵守相关规程,确保标本能够及时送检并得到准确分析。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规范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规范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是医学检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以下是关于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的详细规范。
一、标本采集规范1. 采集前的准备(1)采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采集技能和知识,了解检验项目的相关要求。
(2)准备所需的采集工具,如注射器、试管、棉签、消毒液等,并确保工具的清洁、无菌。
(3)核对患者信息,确保采集的标本与患者信息相符。
2. 采集方法(1)采集血液标本时,应根据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如空腹采血选择肘正中静脉,非空腹采血选择股静脉或头皮静脉等。
(2)采集过程中,注意止血带的使用,避免过度压迫血管。
(3)采集尿液标本时,应确保尿液标本来自清洁的尿道,避免污染。
(4)采集粪便标本时,应使用无菌棉签或试管进行采集,避免标本污染。
(5)采集唾液标本时,使用无菌试管,指导患者在采集前避免进食和口腔清洁。
3. 采集注意事项(1)采集标本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2)采集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3)采集血液标本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晕血、过敏等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采集标本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服用药物等信息,以便检验人员分析检验结果。
二、标本运送规范1. 运送前的准备(1)将采集好的标本放入合适的容器中,确保容器密封、防漏。
(2)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运送方式,如冷链、常温等。
(3)填写标本运送单,包括患者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
2. 运送过程(1)标本的运送应尽快进行,避免延迟。
(2)运送过程中,注意保持标本的稳定性,避免剧烈震动、温度变化等。
(3)对于特殊标本,如细胞学标本、微生物标本等,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运送。
(4)运送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标本的运送要求。
3. 运送注意事项(1)运送过程中,确保标本的安全,防止标本丢失、损坏等。
标本的采集及运送

标本的采集及运送在医学领域,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了后续的实验结果和诊断分析。
本文将介绍标本采集及运送的一般流程,包括标本采集的准备工作、采集过程、标本的分类及包装方式、以及标本的运送及储存等内容。
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标本采集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检查所需的采集工具和材料是否齐全,如采血器、采样管、标签、酒精棉球等。
其次要确认被采集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另外,要对采集现场进行清洁消毒,确保采集过程的卫生。
标本的采集过程标本的采集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首先要对被采集者进行身份确认,核对相关信息。
然后选择适当的采集部位,进行标本的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需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标本的无污染。
采集完成后,要正确标注标本信息,如采集时间、采集部位等,并及时进行标本的分类和包装。
标本的分类及包装方式标本的分类及包装是保障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
根据标本的性质和类型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包装方式。
常见的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组织等,不同类型的标本需要采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和方法。
一般情况下,标本应当放入密封标本盒中,并在外部标注相关信息。
标本的运送及储存标本采集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标本的运送和储存。
运送过程中应选择符合规定的运输箱,并在外部标注易损标签。
运送标本时要确保标本不受振动、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
标本到达实验室后,要及时存放在指定的存储条件下,如4摄氏度冷藏或冷冻等。
结语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是医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保障实验结果和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按照标本采集和运送规范进行操作,可以有效提高标本质量,为医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希望本文对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流程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标本的采集及运送的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有:
第一,要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第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和避免污染。
第三,标本采集之后,要立即送到实验室,床旁接种可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第四,尽量的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这样对于结果的影响比较小一些。
第五,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伤口拭子要立刻送检。
第六,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不要使用消毒剂。
第七,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第八,对于混有正常菌群的污染标本,要做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然后判断是感染菌和定植菌。
第九,对分离到的病菌,要做药敏实验,提倡分级报告和现实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பைடு நூலகம்
血液样品采集前患者的准备
• 8. 血脂检测:血脂分析采血前3天禁止食用高脂肪食物, 应在禁食12小时后采血检测。并于前3天至采血前禁饮咖 啡或酒类。患者若服用降血脂类药,需在检查前24小时内 停止服用,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 9.血气分析:采血前及采血时,患者应消除恐惧心理。患 者应处于安静呼吸稳定的状态,静坐或静卧30分钟。
.
10
血液样品采集前患者的准备
• 11.糖耐量试验(WHO标准化的OGTT)
– 试验前3天,患者可正常饮食(如果患者食量少,试验前2天每天 要进食碳水化合物250-300g),每日食物中糖含量应不低于150g ,且维持正常运动。
– 影响试验的药物需在3天前停用,如停用胰岛素和肾上腺皮质素等 药物;
.
8
血液样品采集前患者的准备
• 4.一般采血前要避免吸烟或少吸烟。 • 5.某些用药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尽量避免药物干扰。一般
要求病人停用药物2天后采血。放化疗患者要求在放化疗 前采集样品,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 6.体位影响血液循环,门诊一般采用坐位采血,采血前应 让病人有10分钟的时间稳定自己的体位;住院病人可选取 卧位采血,对某些医嘱要求卧位采血的项目谨遵医嘱执行 。(由于血浆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尤其细胞成分和
• 抗凝剂:EDTA-K2、EDTA-Na2、枸橼 酸钠、草酸盐、肝素钠等。
.
19
血常规管
• 适用于血常规、血型鉴定、交叉 配血试验及临床血液学检查等
• 抗凝剂:EDTA-K2、 EDTA-K3
• 血液标本量不小于1ml
• 采血后立即颠倒180度摇匀5-8次
.
20
血沉管
• 适用于血沉(ESR)检测 • 抗凝剂:柠檬酸0.129mol/L • 抗凝剂与血样的体积比(1:4 ) • 采血后立即颠倒180度摇匀5-8次
• 红色帽(短管):真菌β-D葡聚糖可使用。(在检验科7 号窗口)
.
18
常见检验项目试管选择
• 黄色帽(促凝管):生化类项目可使用。 • 绿色帽(肝素钠抗凝管):结核感染T细胞、
骨髓标本(淋巴瘤/浆细胞瘤免疫分型)。 • 灰色帽(EDTA抗凝管):肝炎病毒、EB病毒
核酸检测
• 检验血需要的标本类型:全血、末梢血 、血浆、血清。
.
3
标本采集前准备
.
4
医生申请
• 由于临床检验样品对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 ,医生在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后,根 据病情需要开具相应的检验申请单,向患 者告知检验目的、样品采集时的注意事项 及要点和采集时间。
.
5
护士采集标本
1.采集标本前应先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反应与合作 程度。
2.向患者解释采集标本的目的方法、 以消除顾虑,取 得合作。
3.采集时认真核对床号、姓名、检验项目等 4.根据检验目的选择相应的标本容器 5.在容器外贴上标本检验条码
.
6
血液样品采集前患者的准备
• 1.采血前应向患者做适当的解释,以消除患者的疑惑及恐 慌。由医护人员告知患者需要静脉或动脉采血及采血时间 。做糖耐量试验,还需向患者解释该试验可能需要多次采 血。
– 受试前应空腹10-12小时,次晨空腹采血。 – 坐位采血,根据医生要求5分钟内饮入250ml含75g无水葡萄糖的
糖水或100g的馒头。服糖或吃馒头后,于30分钟、1小时、2小时 、3小时各采血一次,前后共五次。 – 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水及进食。
.
11
血液样品采集前患者的准备
.
17
常见检验项目试管选择
• 紫色帽(EDTA-K2抗凝管):血常规、糖化血红蛋白、 全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标本需要全血。
• 黑色帽(枸橼酸钠抗凝管):血沉ESR,抗凝剂与血比 例为1:4,管子上有刻度。
• 蓝色帽(枸橼酸钠抗凝管):凝血功能,抗凝剂与血比 例为1:9,管子上由刻度。
• 红色帽(普通长管):传染病类、结核抗体、激素类均 可使用。
• 2. 在采血的前一天晚上不应有剧烈的运动,采血当日早晨 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劳动,采血前应有10分钟的休息。采血 时,患者要保持相对安静和情绪稳定。冬季采血时应要求 患者暖和后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并休息10分钟后采血。
.
7
血液样品采集前患者的准备
• 3.一般采血前24小时要素食。 – 避免食用或少食用高脂类食物,同时停止饮用咖啡∕咖 啡类饮料、浓茶类饮料及酒类(血浆乳酸、甘油三酯 、尿酸增加)。因此,最好是空腹8-12小时采血,尤 其是早晨空腹采血。 – 尿、便检查也需要注意饮食影响,如进食富含葡萄糖 的食物,可引起一过性尿糖阳性,进食动物血、肉、 内脏及富含铁质的蔬菜时,可引起化学法检测大便隐 血的假阳性。
.
2
如何看待检验工作
• 检验科的工作就像法医,法医是为公安提供证据 ,而检验科是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数据直接影响医生的诊断,所以检验结果是否准 确的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送检的标本 本身就有问题,再先进的设备、再高的检测技术 ,结果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由此可见 ,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从医生开具医嘱就已经开 始了。
• 制定治疗措施
.
•观察病情
14
• 遵照医嘱 •充分准备 • 严格查对
•标本采集的原则 • 正确采集
• 及时送检
.
15
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
为保证标本的检验质量,应合理地选 择标本采集方法、采样容器(如采血管 、培养管等)、采样部位、采样时机和 频次、及采集量并应尽快送检。
.
16
常见检验项目试管
•湖南省肿瘤医院
•HUNAN PROVINCIAL TUMOR HOSPITAL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检验科 黄宏君
.
1
主要内容
➢ 如何看待检验工作 ➢ 标本采集前准备 ➢ 标本采集
➢ 意义和原则 ➢ 常见检验项目试管选择 ➢ 常用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 标本的运送与拒收 ➢ 常见问题反馈和处理 ➢ 小结
• 必须空腹的项目 – 1.肝功能 – 2.血糖 – 3.血脂 – 4.真菌 D葡聚糖(血脂高患者) – 5.凝血功能(血脂高患者) – 6.血液流变的检查如全血粘度、血清粘度、血 浆粘度等 – 7.甲胎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粘蛋白
.
12
标本采集
.
13
•明确疾病诊断
•推测病程进展
•标本采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