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合集下载

金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金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中,金融科技行业迅猛发展,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融科技是指通过创新和应用科技手段,改善金融服务的方式和流程。

本文将探讨金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影响方面。

一、金融科技的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金融科技的出现,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金融科技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通过采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改善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传统模式。

例如,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便捷、低成本的贷款服务,这促进了更多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二、金融科技的普惠金融促进了金融包容性传统金融体系在普惠金融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地域限制、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而金融科技通过数字化和移动化技术的应用,为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提供了更便捷、安全和可信赖的金融服务。

移动支付、电子银行等技术的普及,让更多没有银行账户的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从而促进了金融包容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挑战与促进随着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虚拟货币、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引发了金融体系的一系列挑战与变革。

虚拟货币的兴起可能对传统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产生影响,需要相关监管机构持续跟进和改善监管体系。

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望提高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从而促进金融稳定和风险管理。

金融科技的进步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平衡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金融科技对金融监管的挑战与改进金融科技的发展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统监管模式难以适应金融科技的创新速度和复杂性,监管机构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监管能力建设,以掌握金融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及时出台相应的监管政策。

同时,金融科技的应用也为监管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例如监管科技、智能合约等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金融科技对就业市场的影响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的兴起和扩张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技术人才和金融专业人才。

普惠金融论文范例论文

普惠金融论文范例论文

普惠金融论文范例论文标题:普惠金融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摘要:普惠金融是指为那些被传统金融机构忽视的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

本论文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普惠金融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研究表明,普惠金融可以促进低收入人群的经济融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并推动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然而,普惠金融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问题等。

为了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相关监管政策和建立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

关键词:普惠金融,低收入群体,经济融入,包容性增长,风险管理引言:在发展中国家,很多低收入人群往往无法获得传统金融服务,这限制了他们融入正规经济和改善生活的机会。

普惠金融作为一种以低收入群体为目标的金融模式,通过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机会,推动他们的经济融入。

本论文旨在探讨普惠金融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其中的挑战。

一、普惠金融促进低收入人群的经济融入普惠金融通过提供小额贷款、储蓄和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地帮助低收入人群克服贫困陷阱,实现经济融入。

举个例子,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通过“小额信贷”模式,为妇女和农民提供贷款以创业,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

同样,肯尼亚的移动支付服务M-Pesa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支付和储蓄工具,促进了金融包容和经济增长。

二、普惠金融提升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通过普惠金融,低收入人群可以更好地投资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基本需求,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比如,印度微型金融机构Sarvajal通过提供廉价的饮用水服务帮助农村地区改善饮水条件,提高健康水平。

在中国,蚂蚁金服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了更多选择,方便了他们的日常交易和消费,提升了其社会地位。

三、普惠金融推动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降低贫富差距,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作者:翟菲吴玲霞殷子淇来源:《中国市场》2024年第10期摘要: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刺激居民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产生有利影响。

文章以江苏省13个城市2017—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按照人均GDP水平将江苏省各市分为A、B、C三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区域差异性。

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促进江苏省经济增长,其正向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增长;固定效应模型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0-0020-04DOI:10.13939/ki.zgsc.2024.10.0051引言普惠金融于2005年首次被提出,并被定义为一个能够为社会所有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可以克服传统金融“金融排斥”“金融抑制”“长尾现象”等缺点,以较低成本为社会各个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拉动经济普遍上涨。

2016年,我国制定了首个普惠金融发展的国家级战略规划,确定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原则与目标。

“十三五”期间,普惠金融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普惠金融也随之迈上了新台阶,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技术,促进了金融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有效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2022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江苏省是经济大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文章以2017—2021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先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再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将样本分为A、B、C三个区域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该影响是否存在地区异质性表现。

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 影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普惠金融概述与发展背景 • 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 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具体应用 • 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

目录
• 案例分析:普惠金融在农村的 成功实践
• 结论与展望:普惠金融助力乡 村振兴战略实施
01
普惠金融概述与发展背景
普惠金融定义及特点
普惠金融将不断创 新服务模式
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的金 融服务需求,普惠金融将不断 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和效率,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 、高效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将与科技 深度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普惠 金融将与科技深度融合,利用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智能 化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加个性 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国外普惠金融发展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较为 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经 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普惠金融发展背景与意义
发展背景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普惠 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热点话题。
发展意义
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促进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 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案例三:某地区农村支付结算业务成功实践
总结词
便捷支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详细描述
某地区通过推广便捷的支付结算方式,降低农村地区的 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该地区积极推广电子支付、 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快速 的支付服务。同时,该地区还通过优化支付结算流程, 降低支付成本和时间成本。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农村 地区的支付效率和便利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支持。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

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多维度内涵与实证分析。

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全方位、便捷、可负担的金融服务,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在理论层面,本文将系统梳理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包括其定义、特点、发展背景等,并深入探讨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普惠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实证层面,本文将利用相关数据和统计方法,对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本文将检验普惠金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普惠金融发展的差异性。

本文还将对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和学术界提供有关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的全面、深入的认识,为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普惠金融,作为一种金融体系的发展理念,旨在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全方位、便捷、可负担的金融服务。

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普遍”和“包容”,即无论个体或企业身处何地、规模大小、收入高低,都能以合理成本享受到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广泛且深厚,它涵盖了金融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从金融学的角度来看,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源于金融体系的功能和结构。

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促进资本的形成和流动。

而普惠金融则强调这一功能的普遍性和包容性,即金融体系不仅要服务于大型企业和高收入群体,更要覆盖到小微企业、农村地区、低收入人群等被传统金融体系所忽视的领域。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密切相关。

普惠金融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普惠金融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普惠金融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普惠金融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普惠金融的核心机制,包括金融包容性、小额信贷和金融服务创新,以及社会资本和金融教育,我们揭示了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包括促进就业机会和创业激励,改善收入分配和减少贫困,以及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我们也分析了普惠金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风险管理挑战和不良贷款的潜在增加,以及可能导致金融不平等和社会环境问题的可能性。

在结果与讨论部分,我们总结了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强调了其复杂性和政策制定的挑战。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改善监管环境和风险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普惠金融的潜力。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深化对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普惠金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金融包容性,风险管理;一、引言普惠金融作为一种金融服务模式,旨在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平等的金融机会,尤其是那些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触及的人群。

在发展中国家,普惠金融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改善社会福祉的有效途径之一。

随着全球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重要政策议程之一。

然而,尽管广泛支持和实施,普惠金融的影响仍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加速经济增长,改善社会平等;而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风险积聚和不平等加剧。

因此,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普惠金融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包括其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以更全面地理解其在不同背景下的作用。

通过分析普惠金融的核心机制,以及其对就业、收入、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我们将为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提供有关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普惠金融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见解。

这项研究有望为实现可持续和包容的经济发展目标提供重要的指导,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应用。

二、普惠金融的核心机制普惠金融是一项旨在将金融服务带给更多人群的全球性行动,其核心理念是通过金融创新和政策支持,为弱势群体提供可持续、便捷和负担得起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服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普惠金融服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普惠金融服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信息时代的到来,金融领域的变革不断加快。

在这个背景下,普惠金融服务成为了全球金融业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普惠金融服务是指为普通民众提供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机构。

普惠金融服务的出现,既是金融领域对消费者需求的响应,也是金融服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普惠金融服务增加了金融产品的覆盖面和金融便利性,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

由于普通民众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所不同,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在销售和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普惠金融服务的出现则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不足,为不同人群提供了不同的金融服务,包括贷款、储蓄、投资、保险等方面。

尤其是在日益增多的小微企业等中小企业群体中,普惠金融服务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普惠金融服务能够增加金融消费的频率和规模,使金融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普惠金融服务的推广,使更多的人能够更频繁地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了整体金融消费的频率。

同时,由于普惠金融服务的金融产品更具代表性,当消费者知道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时,消费的规模也会相应增加。

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把高频高量的用户吸引进来,进而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普惠金融服务能够缓解金融资源的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加速发展。

传统金融机构由于受到法规限制和风险控制的压力,通常只向“新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而普通民众由于金融知识的不足和银行网点的不便利性,很难被视为理想的“新客户”。

因此,很多人只能无法获得金融服务而被被遗漏。

普惠金融服务的推广则能够解决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人群问题,从而解决了大量金融资源的浪费问题。

通过普惠金融服务的提供,可以把更多的金融服务提供给普通民众,从而缓和金融资源的稀缺性,加速经济发展的步伐。

总之,普惠金融服务的兴起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其独特的销售模式和服务体系,普惠金融服务能够有效满足各类用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缓解金融资源的短缺问题,促进金融消费的频率和规模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加速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6)2.1 数字普惠金融的定义与特点 (7)2.2 全球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 (8)2.3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10)三、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求 (11)3.1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2)3.2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13)四、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 (15)4.1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 (16)4.2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17)4.3 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18)4.4 推动农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9)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1)5.1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22)5.1.1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3)5.1.2 金融风险防范压力增大 (24)5.1.3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足 (25)5.2 应对策略与建议 (27)5.2.1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28)5.2.2 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29)5.2.3 激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 (30)六、结论与展望 (31)6.1 研究结论 (32)6.2 研究展望 (33)一、内容概要本文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对农村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普惠金融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其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影响。

从理论框架、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文章指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使用率和满意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如移动支付、网络贷款等,为农村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还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在提升农村产业集聚、优化农业产业链、改善农村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者:李梦雨李奕来源:《价值工程》2019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选取了2011、2014和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计算了各国的普惠金融指数,并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经济的增长,特别是金融服务地理渗透性维度的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此外,根据空间杜宾模型,“一带一路”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即一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推动邻国的经济增长。

本文对“一带一路”国家普惠金融的推进与区域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the transnational panel data of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in 2011, 2014 and 2017, then calculates the inclusive finance index, and finally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inclusive finance on economic growth by constructing panel model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lusive finance can restrain economic growth to some extent,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in the dimension of geographical penetra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 addition, the inclusive finance of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has a positiv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that is,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in one country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growth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has some policy inspiration for both the inclusive financ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of these countries.关键词:“一带一路”;普惠金融;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inclusive finance;economic growth;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中图分类号:F014.35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12-0007-051 ;引言及文献综述普惠金融这一概念2006年被首次引入我国,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国内背景下,普惠金融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普惠金融强调各个群体都有平等的权利享受金融业的各项服务,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推进传统金融业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实现全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

2017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提到“发展普惠金融”,由此可见普惠金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现有的关于普惠金融的研究主要是从影响普惠金融的因素和分析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些角度展开的。

就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而言,Anderlon(2008)在对欧盟金融排斥问题的研究中发现,金融自由化程度、人口数量、政策扶持等7个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王婧和胡国晖(2013)则结合2002~2011年中国银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影响普惠金融的因素划分为宏观经济、收入差距、接触便利、金融调控四大类。

在普惠金融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前,学术界更多地是站在金融深度这一视角来研究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普惠金融则立足于金融广度。

至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最终促进一国经济的增长。

Beck(2009)的研究指出,普惠金融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增长和收入的公平,还有利于实现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徐敏和张小林(2014)的研究指出,普惠制金融发展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但是还有一些学者持有相反的观点,李涛(2016)采用跨国截面数据对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总体而言,普惠金融各项指标中,仅有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这一指标对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

杜强和潘怡(2016)运用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模型,也证明了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倒U型”关系。

2 ;研究假设既有的研究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影响的方向并没有一致的结论。

根据李涛(2016)的观点,与资本市场相比,在普惠金融体系中,金融中介的作用更加值得关注,它们是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因此,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落脚在金融中介的发展广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上。

然而,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中介为了减少信用风险往往倾向于服务资质优良的大客户,资金的使用并不能惠及到各个群体,因此,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金融中介发展广度越大,则对经济的增長反而会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地理上相隔较近,贸易往来频繁,因此,各国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这也就是说,一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不仅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会对邻国产生溢出效应。

一方面,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会降低本国企业融得资金的成本,这将有利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规模扩张,这样一来,本国企业会在邻国投资建厂,带动相邻经济体的企业成长和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普惠金融的推进还能使本国居民更便利地获得金融服务,其跨国消费的热情也会相对高涨,如跨境旅游或是跨境教育,这样一来也会使周边地区的经济出现新的在增长点。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1和假设2:假设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

假设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3 ;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与分析3.1 构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200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使用了金融可获得性和使用情况这2个维度对世界各经济体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印度经济学家Sarma则从金融机构渗透度、金融服务的可利用性以及使用情况三个维度构造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还编制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其涵盖了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这三大维度共计24个指标。

参考现有的普惠金融评价指标,并考虑相关数据的可得性,我们剔除了不丹、马尔代夫等13个国家,选取了“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中52个国家,从以下三大维度共9个指标(见表1)来刻画各国普惠金融水平。

3.2 普惠金融指数的测算3.2.1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3.3 普惠金融指数的特征根据上文的测算方法,我们编制了“一带一路”沿线52个国家在2011、2014、2017年的总体普惠金融指数和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地理渗透性以及可获得性维度分别的指数。

详见表2-表4。

通過分析这三年总体的普惠金融指数可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普惠金融水平并不均衡。

其中,阿富汗、伊拉克等国由于历经多年战乱,经济破坏殆尽;柬埔寨、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则由于工业基础薄弱,金融服务的开展相对欠缺,普惠金融的发展因此滞后。

反观普惠金融最为发达的“一带一路”国家,新加坡、以色列和黎巴嫩表现出众。

近年来,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泰国和科威特发展势头也很强劲,普惠金融水平相对较高。

特别地,在这三年中,中国总体和三大维度的指数排名都在稳步上升,可见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国普惠金融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4 ;数据变量与统计分析4.1 数据描述及变量构造就描述经济增长的指标而言,詹韵秋(2018)选用了各年度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本文则选取了2011、2014和2017年这52个经济体平均的人均实际GDP增长率(gdp)作为测度指标。

就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解释变量而言,我们选取了这52个国家在2011、2014、2017年总体的普惠金融指数(IFI)以及三大维度分别的普惠金融指数(IFI1、IFI2、IFI3)作为测度指标。

就经济增长的其他解释变量而言,陈雅琳(2017)选取了进出口总额、城镇化率、CPI、就业人员文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投资额这六大指标,我们则参照Barro(1997)和李涛(2016)构造了以下八个变量:反映人口增长率的期间平均总生育率(fertility),反映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的期初实际人均GDP(gdpinitial),反映政府直接干预程度的期间平均的政府一般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govconsumption),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期间平均CPI (inflation),反映贸易开放程度的期间平均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openness),反映民主程度的期间平均的个人享有的政治权利(politicalright),反映人力资本水平的期间平均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schoolenrollment)以及反映期间平均的法治水平(law)。

其中,为了剔除异常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我们对各变量进行了5%的winsorize处理。

4.2 统计分析表5给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一带一路”各国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的均值为3.148%,高于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人均GDP增长率1.86%;人均GDP的均值为11269.818美元,低于高收入国家12 000美元的标准。

由此可见,本文所选取的沿线52个国家绝大多数不是发达国家,但经济增速较快。

5 ;计量结果及分析5.2 实证结果5.2.1 面板模型的回归结果本文分别使用了混合回归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各国总体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均表明:这52个国家总体的普惠金融指数对经济的增长呈现负相关,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

该回归结果印证了假设1中的结论,普惠金融显著地抑制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的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