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

合集下载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骨科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疾病特点。

了解骨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护理技术。

熟悉骨折、关节置换和矫形手术等骨科疾病的护理要点。

2. 技能目标:能够进行骨科患者的评估和护理计划制定。

能够运用正确的护理技术进行骨科患者的护理,如伤口护理、石膏固定、牵引护理等。

能够进行骨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3. 情感目标:培养对骨科患者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二、教学内容:1. 骨科基本概念:介绍骨科的定义、分类和疾病特点。

2. 骨科护理原则:讲解骨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3. 骨折护理:介绍骨折的分类、诊断和治疗,重点讲解骨折患者的护理要点。

4. 关节置换护理:介绍关节置换的适应症、手术过程和护理要点。

5. 矫形手术护理:介绍矫形手术的类型、手术过程和护理要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科基本概念、分类和疾病特点,骨折、关节置换和矫形手术的护理要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病例,讨论骨折、关节置换和矫形手术的护理措施。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骨科护理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病例分析的深度和护理措施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骨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外科护理学教材,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案例资料:提供具体的骨折、关节置换和矫形手术的病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视频资料:播放骨科护理操作视频,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六、教学内容:6. 骨科常见疾病概述:介绍骨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7. 骨科患者的评估与护理计划:讲解如何对骨科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8. 骨科患者的营养支持:讨论骨科患者营养支持的必要性、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第一章:骨折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骨折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2. 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熟悉骨折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1. 骨折的定义和分类2. 骨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 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4. 骨折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折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小组讨论法:讨论骨折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外科护理学教材相关章节。

2. 案例:骨折患者病例。

3. 投影仪:用于展示骨折的图片和动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骨折定义、分类和病因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的掌握。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骨折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的理解。

第二章:骨折的诊断与评估一、教学目标1. 掌握骨折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2. 学会评估骨折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局部症状。

3. 熟悉骨折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二、教学内容1. 骨折的诊断方法:X线片、CT、MRI等。

2. 骨折患者的全身状况评估:生命体征、血常规、电解质等。

3. 骨折患者的局部症状评估:疼痛、肿胀、出血等。

4. 骨折的并发症及其护理:休克、感染、血管损伤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折的诊断方法和并发症。

2. 演示法:演示骨折患者的评估流程。

3. 小组讨论法:讨论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外科护理学教材相关章节。

2. 投影仪:用于展示骨折的诊断方法和并发症的图片。

3. 评估工具:用于示范骨折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局部症状评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骨折诊断方法的掌握。

2. 评估演示:评估学生对骨折患者评估流程的掌握。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骨折并发症及其护理的理解。

第三章:骨折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一、教学目标1. 掌握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第一章:骨折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骨折的定义、分类及病因。

2. 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熟悉骨折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1. 骨折的定义与分类2. 骨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 骨折的临床表现4. 骨折的诊断方法5. 骨折的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折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分析骨折的护理案例,让学生了解骨折的护理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骨折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掌握程度。

2. 护理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骨折护理措施的运用能力。

第二章: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一、教学目标1. 掌握骨折的诊断方法,包括X线片、CT、MRI等检查。

2. 熟悉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二、教学内容1. 骨折的诊断方法a. X线片检查b. CT检查c. MRI检查2. 骨折的治疗方法a. 保守治疗b. 手术治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2. 实地演示:展示X线片、CT、MRI等检查结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诊断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骨折诊断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地演示:评估学生对骨折治疗方法的运用能力。

第三章:骨折的护理措施一、教学目标1. 掌握骨折患者的的一般护理措施。

2. 熟悉骨折患者的专科护理措施。

3. 了解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二、教学内容1. 骨折患者的一般护理措施a. 病情观察b. 休息与活动c. 饮食护理d. 疼痛管理2. 骨折患者的专科护理措施a. 的石膏固定护理b. 牵引护理c. 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3. 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折患者的一般护理措施、专科护理措施和康复护理。

2. 模拟演练:进行石膏固定、牵引等护理操作的模拟演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骨折患者一般护理措施、专科护理措施和康复护理的掌握程度。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

外科护理学教案(骨科部分)第一章:骨折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骨折的定义、分类及病因。

2. 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 熟悉骨折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护理。

二、教学内容:1. 骨折的定义与分类2. 骨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 骨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4. 骨折的治疗原则5. 骨折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护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折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骨折的护理案例,讨论骨折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护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骨折概念、分类和病因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骨折护理措施及康复护理的应用能力。

第二章:骨折的急救与护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骨折的急救处理原则。

2. 熟悉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

3. 了解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1. 骨折的急救处理原则2. 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3. 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折的急救处理原则、护理措施及并发症预防。

2. 演示法:演示骨折患者的护理操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骨折急救处理原则的掌握情况。

2. 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骨折患者护理操作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骨折的康复护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骨折康复护理的目的和原则。

2. 掌握骨折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技巧。

3. 熟悉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内容。

二、教学内容:1. 骨折康复护理的目的和原则2. 骨折康复护理的方法和技巧3. 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内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折康复护理的目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骨折康复训练的操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骨折康复护理目的和原则的掌握情况。

2. 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对骨折康复训练操作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常见骨折的护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骨折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外科学教学大纲骨科部分

外科学教学大纲骨科部分

第六十一章骨折概论目标要求:掌握: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机制;骨折的临床表现、X 线检查和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了解: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方法;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重点:骨折的分类、移位机制、临床表现、X线检查、常见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难点:骨折愈合过程,骨折的固定方法,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2、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3、骨折的并发症。

4、骨折愈合过程。

5、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6、骨折的急救。

7、骨折的治疗原则。

8、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9、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10、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第六十二章上肢骨、关节损伤目标要求:掌握: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和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及治疗。

了解: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肘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重点: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与分类、移位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难点:上肢骨骨折移位特点和治疗原则。

1、锁骨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肩锁关节脱位: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治疗。

3、肩关节脱位:分类;肩关节前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4、肱骨外科颈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无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和粉碎型骨折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肱骨干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6、肱骨髁上骨折:解剖概要;分类。

骨科护理实践教学教案(3篇)

骨科护理实践教学教案(3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骨科患者的一般护理知识;(2)熟悉骨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3)了解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要点。

2. 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进行骨科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2)掌握骨科患者的伤肢护理;(3)熟练操作骨科患者的翻身、搬运技巧;(4)了解骨科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

3.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骨科患者的一般护理2. 骨科常见疾病的护理3. 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4. 骨折患者的护理5. 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6. 骨肿瘤患者的护理三、教学时间四、教学地点医院骨科病房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科护理理论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骨科患者护理案例;3. 角色扮演法:模拟骨科患者护理情景;4. 实操演示法:演示骨科患者护理操作。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介绍骨科护理的重要性;(2)阐述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2. 讲解骨科患者的一般护理知识(1)讲解骨科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方法;(2)讲解骨科患者的伤肢护理要点;(3)讲解骨科患者的翻身、搬运技巧。

3. 案例分析(1)选取骨科患者护理案例,分析患者的病情及护理措施;(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针对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

4. 角色扮演(1)分组模拟骨科患者护理情景,让学生扮演患者、护士等角色;(2)观察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如何与患者沟通,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 讲解骨科常见疾病的护理(1)讲解骨折患者的护理要点;(2)讲解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要点;(3)讲解骨肿瘤患者的护理要点。

2. 实操演示(1)演示骨折患者的伤肢护理操作;(2)演示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护理操作;(3)演示骨肿瘤患者的护理操作。

3. 角色扮演(1)继续模拟骨科患者护理情景,让学生扮演患者、护士等角色;(2)观察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如何针对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

外科护理学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教案

外科护理学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教案

徐州医学院教案讲授章节第四十三章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授课专业护理学授课班级13级本科及华方授课日期2016年4月教学时数3学时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1.李乐之,路潜. 外科护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郭桂芳,姚兰主编《外科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3.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教学目的1.掌握牵引术的定义、目的和作用、种类、并发症、护理;★2. 掌握石膏固定术的常见并发症、护理;★3. 熟悉石膏的特性、制作及注意事项;4.熟悉石膏类别、剪开、开窗及拆除;3. 了解运动系统的检查法,人体力学的概念、原理及其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牵引术的目的、作用和并发症及护理;2. 石膏固定术的常见并发症、护理。

教学难点牵引和石膏固定的并发症及护理板书、版图或多媒体课件图文的设计(可添加附页)第四十三章骨科病人的一般护理第一节运动系统的检查一、理学检查的原则1.检查用具2.检查体位3.检查顺序4.检查手法二、理学检查的内容与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动诊和量诊三、周围神经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尺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特殊检查四、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确诊第二节牵引术【适应症】【护理措施】★【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足下垂、压疮、坠积性肺炎、便秘、血栓性静脉炎第三节石膏绷带固定术【适应症】【护理措施】★【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石膏拆除】教具或课件、或实验器材、或见习病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和课外预习内容能熟练说出骨科常用检查方法及识别常用检查用具课堂教学环节与学时安排运动系统的检查40分钟牵引术40分钟石膏绷带固定术40分钟集体备课纪要通过3个学时的讲授,要求学生掌握牵引术的定义、目的和作用、种类、并发症、护理;石膏固定术的常见并发症、护理。

熟悉石膏的特性、制作及注意事项;石膏类别、剪开、开窗及拆除。

了解运动系统的检查法,人体力学的概念、原理及其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外科护理学骨折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护理学骨折病人的护理教案

外科护理学骨折病人的护理教案一、引言骨折是人体骨骼受到外力冲击、被压等作用而断裂或折断的一种损伤,常见于事故受伤、跌倒、运动等。

骨折病人需要在医院接受外科护理,进行护理前要对病情进行评估,并对骨折部位进行详细的检查。

本文将围绕骨折病人的护理展开,制定一份外科护理学骨折病人的护理教案以提高外科护理师对骨折病人的护理水平。

二、骨折病人的护理步骤2.1 骨折病人的评估骨折病人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是确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基础,评估包括病史、现病史、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等。

病史中要了解是否有肝肾疾病,是否有需要长期服药等慢性病等。

现病史中要详细了解骨折发生的场合和情况,包括外伤机制、疼痛情况、出血情况、有无突出、畸形等。

体检部分包括生命体征、全身和局部体检,重点是对骨折部位进行检查和评估。

辅助检查包括X线、CT、MRI等检查,对骨折部位的损伤程度进行评估。

2.2 骨折病人的处理对于骨折病人,首先要进行止血处理。

出血量较多或无法止血的可通过给予输液、血管加压绷带等方法进行处理。

其次是进行疼痛缓解,因为骨折病人通常处于剧烈疼痛状态,可以给予镇痛药物。

骨折病人的患肢需要固定,可通过石膏、气垫等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2.3 骨折病人的护理①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骨折病人在长时间卧床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压疮、尿路感染等疾病,需要及时给予护理,包括换床位、翻身、按摩、肢体的活动等。

②皮肤的护理骨折病人的患肢需要放置在高垫上,保持肢体抬高,以减轻肢体肿胀、疼痛和感染的发生。

另外,要对患肢进行清洁、按摩、涂抹防腐剂等护理,以防止皮肤的感染或损伤。

③饮食的护理骨折病人需要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以保证抵抗力。

推荐饮食包括乳制品、瘦肉、鱼、蛋、豆类、蔬菜等。

3.外科护理学骨折病人的护理教案3.1 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对骨折病人进行全面、规范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恢复健康。

3.2 对象外科护理人员。

3.3 内容及实施方法3.3.1 骨折病人的评估对所有骨折病人进行病史、现病史、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专业护理学
学科外科护理学容腰腿痛
授课对象
科室骨科
教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总医院教案续页
授课容方法、手段、时间
新课导入:我们骨科患者大多数是以“腰腿痛”为首要症状而入院进行检查治疗的。

同学们实习这段时间应该深有感受。

一、腰腿痛◆
腰腿痛是一组临床常见症状,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常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和马尾神经症状。

(一)病因◆
➢腰部疾病
✓损伤性:抬重物用力不当,长时间固定体位,工作强度过大或运动量大腰部手术等,导致腰部肌肉、筋膜、韧带
等急性或慢性损伤。

如腰椎骨折、腰椎间盘损伤等。

✓退行性:腰部长时间承受各种负荷,使椎间关节、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

✓先天性:先天性脊椎裂,脊柱侧凸畸形等
✓肿瘤:转移癌,原发于脊柱的血管瘤、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等。

✓其他:姿势性脊柱侧弯;炎症性,如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脏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胰腺癌、直肠癌
✓泌尿系统疾病: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等
✓妇科疾病:子宫体炎、附件炎、盆腔肿瘤等
➢其他:代性疾病,如软骨病、甲亢等
(二)腰椎解剖概要
注:★——掌握
●——熟悉
◆——了解
◎——难点
3min
通过图片举例加深同学对腰腿痛病因的理解
2min
通过图片、腰椎模型讲解复习腰椎解剖概要,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好铺垫
中国人民军区总医院教案续页
中国人民军区总医院教案续页
授课容方法、手段、时间➢体征
✓腰椎侧凸:为减轻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姿势性代偿畸形
✓腰部活动障碍:前屈受限最明显
✓压痛、叩痛:病变椎间隙的棘突间,棘突旁侧1cm处有深
压痛、叩痛,向下肢放射。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皮肤麻木、发凉、皮温下降等
(三)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
➢X线:直接反映腰部有无侧突、椎间隙有无狭窄
➢CT:显示黄韧带是否增厚及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方向
➢MRI:显示椎管形态、神经根和脊髓受压情况
(四)处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初次发作,病程短且休息后可明显缓解,影
像学无严重突出者,80%-90%可痊愈
✓绝对卧床休息
✓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7-15kg,持续2周
✓物理治疗:理疗
✓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激素可减轻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
✓髓核化学溶解法:胶原酶-突出髓核-溶解-减轻症状
图片
图片
简略讲解1min
简略讲解2min
中国人民
军区总医院教案续页解放军
中国人民
军区总医院教案续页
解放军
第5页
授课容方法、手段、时间
(七)护理目标●
➢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
➢病人能够使用适当的辅助器具增加活动围
➢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能够被及时发现和护理(八)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卧硬板床:卧位时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降低50% ✓佩戴腰围:加强腰椎稳定性
✓保持有效牵引:减压保护贴预防髂缘部压疮
✓有效镇痛:遵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
✓完善术前准备:戒烟、训练床上大小便,讲解手术方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心理护理:增加交流
➢术后护理
✓观察病情:生命体征;下肢皮肤温度、感觉及运动恢复情况;观察手术切口敷料;疼痛情况;
✓体位护理:术后平卧,2h后轴线翻身;
✓引流管护理:防止管道脱出、折叠;观察记录引流液颜色、性状、量,有无脑脊液流出;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功能锻炼
✧四肢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卧床期间
✧直腿抬高锻炼:术后1日,防止神经根粘连
✧腰背肌锻炼:,根据术式及医嘱,术后7日,腰椎破
坏性改变,感染性疾病,固定植入物年老体弱及心肺
功能障碍者不宜进行简略讲解
1min
结合临床实际,重点详细讲解,6min
提问轴线翻身
提问脑脊液性状
如何判断活动性出血
图片
中国人民
解放军
军区总医院教案续页
中国人民军区总医院教案续页
中国人民军区总医院教案续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总医院教案尾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