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_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技术与设计1 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技术与设计1 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3. 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涉及多个学科知识。
(2)技术与科学两者的区别: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
科 象进行观察、分类、归 学 纳、演绎、分析、推
理、计算和实验,从而
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
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
技 术
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 然进行的改造。
侧重: 认识自然 力求: 有所发现
回答:
助听器的发展史
• 1878年,美国科学家Bell发明了第一台炭精式助听 器。这种助听器是由炭精传声器、耳机、电池、电 线等部件组装而成 。
• 1890年,奥地利科学家Ferdinant Alt制备出了第 一代电子管助听器。
• 到二十世纪40年代,已经有气导和骨导两种类型的 助听器了。这个时期的助听器在技术上已经有了较 大的发展和提高,虽然能够满足一些聋人的需要, 但是,还有许多缺点,如噪声太大,体积笨重如17 寸电视机,不易携带等。
技术革新
自行车的发展
3. 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案例:杂交水稻技术
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 种专家, 具有全面、深厚的农业 科学知识。1973年, 袁隆平和他 的助手终于成功地实现了水稻的 三系配套,使水稻的产量提高了 20%。这一成果轰动了世界。
杂交水稻技术是植物学、作 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 料学、植物保护学等诸多学科知 识的综合应用。
(2) 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
(3) 满足了什么具体的需求?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 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 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2.技术的创新性
技术革新
技 术 创 新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梳理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梳理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I》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1、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⑴、人类需要着衣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⑵、人类学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⑶、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⑷、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⑸、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⑹、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通讯技术。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技术的作用: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身体器官,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具体为:⑴、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⑵、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

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⑶、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⑷、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⑴、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

如: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⑵、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4.3收集创意的方法-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课件

4.3收集创意的方法-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课件

阅读材料
思维导图法的具体做法
起点:从一个中心主题(问题)开始。
结果:关于中心主题(问题)的想法的总览图表。
操作步骤:
(1)准备一张白纸,将主题(问题)作为中心词写在纸中央。 (2)由中心词开始发散,得到相关的几个主要方面。 (3)对各个主要方面进行思维发散,并在图纸中以发散的方式扩散和记录。 (4)以线性或放射性的方式为不同的方面增加分支。
技术探究
活动一:四名同学一组,由两名同学随机给出10组词并书写下来,另两名同学从中任意挑选词与“教师办 公室用生态垃圾桶”结合,看能产生多少种有趣的创意。
活动二:两名同学一组,由一名同学根据当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随机写出一组词,由另一名同学将该词与 “教师办公室用生态垃圾桶”结合,看能产生什么样的创意。
(2)以量求质:量变产生质变,创意的数量越多,越可能 产生好的效果。
(3)延迟评判:不要轻易地评价别人的创意,不管是赞同 还是批评。
(4)综合改善:鼓励在别人创意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创意。
阅读材料
头脑风暴法的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
讨论前,教师收集一些资料给同学们做参考,以便大家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和动态。教室也可做适当布 置,如把座位排成便于小组讨论的方式。此外,在头脑风暴活动正式开始前还可以出一些智力测验题, 以便活跃气氛(图4-17)。
注意:请及时用文字和图画记录你的创意。
二、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讨论的方法,是一种激发思维的方法,一般是从对间题的准确阐明开始 的(图4-16)。因此,必须在讨论前确定一个目标,使与会者明确通过这次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不限制解决方案的范围。
头脑风暴法需遵循的基本规则:( 1)自由谈:鼓励大胆地讲出自己的创意。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_PPT幻灯片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_PPT幻灯片
眼镜 原子弹 印刷术 时钟 水管设备 马镫 阿拉伯数字 橡皮和涂改液 电脑 古典音乐
第一台计算机
集成电路
电脑的运用
集成电路的发明,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
代,同时对航空、航天、通信以及家用电 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技术发明对人类生活有哪些 深刻影响?
贝尔于1876年3月申请了电话的专利权
13~15世纪中国的四大发明
蒸汽机
电的运用Leabharlann 技术是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的
第三次技术革命
核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网 络技术的发明、利用和推广,都说明了技 术是伴随着人类的劳动而产生的。
结论
回顾技术发展的历程,人们通常认为,技 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 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 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 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 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 总和。这就是技术的内涵。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含义不同:科学属知识体系,技术属应用体系。 成果形式不同:科学类不具有商业性,技术类具有
商业性。 任务不同:科学是回答问题,技术是解决问题。 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关系,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
离开了实践就无法体现技术的价值。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 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思考
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例子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试举例说明。
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新中国成立初期,蝗灾波及7省2市,灾情十分严重、1952年,国家 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和昆虫生态学研究室、委派中国生态 学奠基人马世骏先生带领一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找出根治蝗灾的办 法。在中央政府和有关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科学家们对 蝗虫的繁殖、迁飞、天敌以及危害区的地理环境。旱涝灾情等因素 做了详尽调研,并调动国内有关科研力量反复进行科学试验、从湿 地生态系统的整体调控着手,提出了按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制定“改 治结合,根治蝗害”的方案,采用“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 技术进行灭蝗,成功地使大面积蝗灾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

6.3模型的制作-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课件

6.3模型的制作-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课件

(2)制作踏板:先用细齿锯 进行直线锯割,然后对其 进行曲线锯割、钻孔、打 磨,如图647所示。
(3)弯曲铁丝:将铁丝和直径合适的圆木棒夹持在台钳上,再用手锤锤击,弯曲成所需角度,如 图6—48所示。
(四)组装
( 1)先将踏板与桶体底部的内侧板进行拼装(图6-49),然后将其余各构件进行拼接,在接合处 涂上白乳胶。由于白乳胶固化时间较长,可用木工夹进行固定。
(三)制作组件
1.画线
根据构件尺寸,在板材上画线。 画线时可利用直角尺以一条平直 的边为基准,将垂直线、平行线 画准确(图6-42)。
一般情况下,图形的长边方向 与木纹方向保持一致。画线时, 尽量保证图形之间的间距控制 在5 mm以内,以免浪费材料,如 图6—43所示。
2.断料
本环节是粗加工。沿着构 件图形之间的间隙,对板 材进行横切和纵切,将各 构件依次锯下来(图6-44)。 可用中、小齿的木工锯,也 可用粗齿钢锯代替。
3.加工构件
(1)加工桶体、桶盖:主要是对 各结构件的直桦结构进行加工。 按照画好的图形轮廓线,用细齿 锯进行锯割。对于凹槽部分,可 以先锯割再凿削,如图6-45所示。 注意锯的时候,不要糜多了,可 稍徽留多一点余量,最后再用木 工修平整。
个别零部件的曲线部分 可先用曲线锯进行锯割, 然后使用木工"进行锉削。 所有构件的圆孔均可使 用手电钻钻削(图6-46)。
技术实践
从下列实践活动中任选一项,也可选择其他项目。
(1)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把踩踏式垃圾桶改装成智能垃圾桶。比如,桶盖的开合可以通过红外感应或 者语音控制,或者改装成你认为更智能的方式。 (2)选择合适的电动或手动工具,参考创意拼插垃圾桶的设计圈样制作模型或原型,并根据设计要求对其 结构、功能进行检验,提出改进意见。 (3)根据自己在上一章完成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模型材料及加工工具完成实物模型制作。

明确问题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明确问题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因,时常出现停电现象。在没有电的夜晚,
学生只能在烛光下做作业,不仅影响学习
还会伤害眼睛。
可充电使用、可插电使用
? 直流电池 板
太阳能电池
灯泡方便更换,易维修
亮度可调 ……
旋钮式开关 使用成本
使用环境 限制
使用对象
光敏传感器检测自动 调节光线亮暗程度
设计对象
3、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
视力距离报警 手机互联控制
功能结构要求:使支用柱功高度可调、可折叠;灯源和支架 可分离,并拆卸方便能;灯源方便携带;家里照明时结
构 材 选稳;料定要…性求…好:;主体底设座计和支撑技架术标采指用木材设,计其对余象材要料自求
技术指标:照度照要度求≥250 lx(距光源300 mm处),
3800 耐K≤用色性温≤4成2本00要K,频外闪观求≥要3125技H术z;规范要求
满足实际需求
3、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 能行吗?
频闪
夜晚阅读灯
灯泡
护眼

无蓝光;减蓝光
在我国,2020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色温 显色…… 达52.7%,6岁儿童14.3%,小学生35.6%,初 中生71.1%,高中生80.5%。儿童青少年近视 防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健康中国” 战略中关键一环。 国标 GB/T9473-2017《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
使用对象 目的、产生原因
1、明确问题的内容 (是什么?)
抓住解决问题 1.问题的目 明确问题的要素 4.问题的应用 抓住问题情境
的目的和需求 的是否明确
环境是否明确 的变量和变化
2.问题产生的 原因是否明确
抓住过程要素 和形成因素
3.问题表述本 身是否明确
抓住核心概念 和主要逻辑

5.3材料与制造工艺-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课件

5.3材料与制造工艺-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课件
(一)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是指不改变其在自然界中保持的状态,或只施加低度加工的材料,如木材、竹材、棉、 毛、皮革、石材等(图5-22)。
(二)加工材料
加工材料是指自然界存在的、不能直接使用的,或者自然界不存在的,需要经过人为加工或合 成后才能使用的材料。如金属、玻璃、尼龙、塑料、橡胶等(图5-23)。
(3)塑件接合及装配:把塑料件接合起来的方法有焊接和粘接等。用黏合、焊接以及 机械连接等方法,将制成的塑料件组装成完整制品。
(4)机械加工:用于制造尺寸精确或数量不多的塑料制品,也作为成型的塑料加工辅 助工序。对塑料进行机械加工时,所用刀具及其切削速度等都要适应塑料热导性差、 热膨胀系数低的特点。常用机械加工方法有锯、剪、冲、刨、钻、磨、抛光、螺纹加 工等。
技术探究
材料除了可以按其来源进行分类外,还可以按照材料的物质结构、形态进行分类。请查阅相关资料,对 材料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性能可以分为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等。材料的物理性能主要包括与外力有关 的性能、与温度有关的性能和与电有关的性能,其中,与外力有关的性能通常又称为材料的机 械性能或力学性能。材料的化学性能是指材料对外界接触物的耐受性,也就是化学稳定性。在 一般的工程领域,材料的机械性能与设计工作的关系甚为密切,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教材p83-p94
第三节 材料与制造工艺
在完成产品深化设计之后,设计人员还需要了解材料的具体特性及其制造工艺,这是确定设计 方案的一个重要环节。
技术探究
当你为你的设计选择材料时,首先会考虑什么材料适合做这个产品。例如,雨伞伞面的布料需要有良好 的防水性、延展性和弹性;灯罩的面料需要有较好的光线穿透性,防触电并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除此之 外,还要考虑美学特征。 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图5-21),你能将制造它们所用的材料一一列出来吗?

人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 必修一 技术与设计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   必修一  技术与设计教案全套
[讨论]:
如果没有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回到原始社会,成为赤裸的人)
[小结]:体现了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
由此引出本课学习内容:一、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
[展示课件]: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得出假设,然后教师总结。
(1)人类对于光明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学生回答)
【由次引出技术的涵义】技术是什么?
[课件展示]:技术的涵义
技术就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对大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设问]:技术在我们身边可谓无处不在,谁来说说你所知道或周边有哪些技术?
[学生]……
[观看幻灯图片]:衣服、灯、建筑、汽车、电话机、航天飞船、基因工程等。
[实物展示]:穿针引线工具,收音机,MP3等。
人为了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生存下来,需要依靠技术来保护自己。于是产生了技术。
(3.)疟疾、天花、鼠疫、肺结核等疾病曾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什么现代人对它们不再恐慌?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疫苗),医学技术克制了这些疾病。
(4)结合自己身边(眼镜、鞋子等)
【结论】:1、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
[思考2]:以下技术怎样解放人?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劳动中,为荷兰历史上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陆地。
重点总结:技术的自然属性
• 技术的产生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才 能和谐统一发展!
技术的自然属性
澳大利亚兔子的启示 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 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兔子是 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 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到1880 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 业。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到 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 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但是 ,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1950年,澳大利亚的 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 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 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 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针 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 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 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个20世 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荷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1/3的土地在海平面6m以下,是一个“底地之国”。几千年 来,荷兰的土层持续缓慢下降,荷兰人不仅要防止海水吞没国土,还要围海造地,不 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修筑堤坝和围海造地都需要大量的排水,古代没有电力,荷 兰人便利用当地极为丰富的风力资源。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 供动力的风车,后来还创造了高达9m的抽水风车。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 的强有力的武器,大小风车日夜转动,起到了排出海水、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荷 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风车还广泛用于榨油、脱谷等
固氮作用,增加土壤的含氮量。
改善近地表层的小气候,缩小昼夜温差,增加空气 和土壤的温度,提高干旱土壤养料的利用。
“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违反自然规律(科学定律)的做法
原因
没有本钱的能量
直接从大气或海洋中吸收热量 使之完全转变成机械能
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案例分析:
血吸虫病古今防治对比
技术的自然属性
讨论交流:
• 阅读案例:一项立体农业生态工程 “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技术的自然属性
• 技术要遵循自然规律,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 自然规律,这是技术的自然属性。
立体农业生态工程
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
原因
种植果树
落花、落枝、落叶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 机质。
种植豆科植物 树木植被的形成
《》导学Βιβλιοθήκη 什么是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 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 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 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移价值的技术。
•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 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
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
•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 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 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 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 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 必须修学的课程。
• 国际形势与我国现状 • 个人的发展
《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事例: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事例:飞机的诞生
思 考: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满足了人类哪方面的需求?
满足
造纸术和印刷术
人们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需求
飞机的诞生满足了人类什么愿望?
满足
飞机
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愿望
目的
技术
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探究思考
自然界的 客观规律
• 事例2:全国免费治疗!
重点总结:技术的社会属性
• 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到社会条件 的制约.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技术与科学的联系:
核物理学
(科学研究 )
产生的基础
表现手段
核能技术
(技术 )
1、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
2、技术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 事例1:毛守白,医学寄生虫学家。 194 8年,他在市郊栖霞山选了一个范围不大的 血吸虫病流行区拟进行灭螺试验。当地血吸 虫的中间宿主——钉螺仅孳生在一段长不足 1公里的河道内。他想试用土埋法灭螺以根 除血吸虫病的危害,所需经费只需250公 斤谷子的代价。可是,从当地的乡公所到国 立的中央卫生实验院,他一次次恳求,一次 次碰壁。冷酷的现实迫使他作罢。
总结:
• 技术是有目的性,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 需求和愿望。
总结:
•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技术的世界里, 生活处处是技术!
讨 论交 流
技术项目内容或技术产 品名称
电话
电视机
风洞
计算机技术
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远距离信息交流 远距离图像及信息交流 飞机及航天器实验 信息交流,存储,传输
讨 论交 流

10大技术:
• 第六项:避孕节育技术 它对于人类控制自身繁殖功不可没。
• 第七项:时钟 时钟的发明,使得人类的生活节奏更加规律和精确,它也
引起了人们对效率的重视。 • 第八项:数字
数字及数学成了人们生活、工作、创造的有力工具。 • 第九项:音乐技术
它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思想,还有一定的医疗功能。 • 第十项:电脑
可以通过技术发明弥补。 • 第二项:原子弹
人类文明,可以在一瞬间被捶毁。它告诉人们,核 武器是多么的危险,争取和平是多么的重要。 • 第三项:印刷术
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容量。 • 第四项:管道技术
把洁水带到各家各户,又把污水带走。 • 第五项:骑兵马战术
马战技术出现后,促成了强大国家的产生。
技术项目内容或技术产品名称 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印刷技术
文化传播的需要
农耕技术 摄像技术 B超技术
温饱的需要 信息传播的需要 身体健康的需要
分组讨论:
• 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出你认为对人们工作 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十项技术。看看同 学们是不是也有与科学家们在认识上的相 同之处.
10大技术:
• 第一项:眼镜 眼镜使眼睛有缺陷的人对世界更加亲近。人类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