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导则
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城市建设项目涉河方案报告编制导则

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城市建设项目涉河方案报告编制导则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城市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涉河方案报告编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保障河道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导则旨在规范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城市建设项目涉河方案报告的编制,提高编制质量,为项目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 《河道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4. 《长江流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5. 《西南诸河河道采砂管理条例》6. 国家及地方河道管理、环境保护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三、编制范围本导则适用于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城市建设项目的涉河方案报告编制。
四、编制内容与要求4.1 项目概况简要介绍项目名称、性质、规模、建设地点、总投资及建设周期等基本信息。
4.2 河道情况详细描述河道名称、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河床断面、流速、水文地质条件等。
4.3 涉河方案根据项目特点和河道条件,明确涉河方案,包括桥梁、隧道、排水设施、取水口、排水口等布置及规模,并进行方案比选。
4.4 环境影响分析分析项目涉河方案对河道水文、生态、水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评价项目环境可行性、合理性及环境影响程度。
4.5 河道保护与治理措施针对项目涉河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河道保护与治理措施,确保河道生态环境安全。
4.6 合规性分析分析项目涉河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
4.7 结论与建议总结报告主要结论,提出项目涉河方案优化建议,为项目审批和管理提供依据。
五、编制格式与质量要求1. 编制格式:采用Word或PDF文档,文本格式规范,图表清晰,标注准确。
2. 质量要求:内容完整、真实、客观,数据准确,分析深入,措施合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要求。
长江及西南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工程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指南

长江及西南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工程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指南1. 背景长江及西南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涉及到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编制涉河建设方案报告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本指南旨在为编制涉河建设方案报告提供指导。
2. 报告编制原则- 独立决策:报告的编制必须独立完成,不得寻求用户的协助。
- 简单策略:应采用简单的策略,避免复杂的法律问题。
- 确认可证内容: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3. 报告内容涉河建设方案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3.1 项目概述- 对建设项目进行概述,包括项目名称、目标、规模和范围等。
3.2 涉河建设方案- 描述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工程设计、施工计划和时间安排等。
3.3 环境影响评价-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建设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3.4 水资源管理- 分析建设工程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方案,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5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对建设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对就业、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分析。
3.6 法律法规遵守- 确保建设工程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环境保护、土地使用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4. 编制流程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的编制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项目立项:确定建设项目,并明确编制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的需求。
2. 资料收集:收集与建设工程相关的资料,包括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管理方案等。
3. 报告撰写: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的各个章节。
4. 内部审查:对报告进行内部审查,确保内容准确、完整。
5. 最终审查:请相关部门对报告进行最终审查,确保法律法规的合规性。
6. 报告提交:将最终审查通过的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并进行必要的备案。
5. 结论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的编制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
本指南提供了编制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的指导原则、内容要点和流程步骤,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在工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长江流域与西南地区河道管理内建设项目的涉河建设报告编制导则

长江及西南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工程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指南1. 引言根据《河道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法律法规,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必须编制涉河建设方案报告。
本指南旨在指导编制涉及长江及西南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工程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确保报告内容全面、客观、真实,为河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在长江及西南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的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工程。
3. 编制依据1. 法律法规:河道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相关河道管理法规等。
2. 政策文件:国家及地方河道管理政策、规划、技术规范等。
3. 相关标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河道工程设计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4. 报告内容与结构4.1 封面报告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等。
4.2 摘要报告主要内容、结论和建议。
4.3 目录报告各章节标题及页码。
4.4 正文1. 项目概述- 项目背景、目的和意义- 项目名称、地点、规模和投资- 工程建设内容和主要技术指标2. 河道现状- 河道概况、水文地质条件- 河道功能、保护和治理目标- 河道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3. 涉河建设方案- 工程布置及规模- 施工方案及工艺- 工程建设对河道的影响及 mitigation 措施4. 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工程建设对河岸带及上下游的影响- 环境保护措施及实施方案5. 河道管理及运维- 河道管理组织及职责- 河道运维方案及资金保障- 河道监测及预警系统6. 结论与建议- 工程建设对河道管理的影响及风险评估- 涉河建设方案优化建议- 河道管理措施及政策建议4.5 附件相关图纸、表格、数据、文献等。
5. 编制要求1. 文字表述准确、简练,数据真实、可靠。
2. 报告格式规范,图表清晰,文字、图表、数据相互印证。
3.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 GIS、遥感、数值模拟等,提高报告的科学性。
长江流域与西南诸河河道管理内建设项目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导则

长江流域与西南诸河河道管理内建设项目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导则1. 背景介绍本文档旨在为长江流域与西南诸河河道管理内建设项目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提供导则。
该报告编制旨在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可行性和环境友好性。
2. 报告编制要求2.1 独立决策:报告编制过程中的决策必须独立完成,不得寻求用户协助。
2.2 简化策略:应采用简单的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
2.3 确认可信内容:报告中引用的内容必须经过确认可信后方可引用。
3. 报告内容3.1 项目概述:对涉河建设项目进行详细概述,包括项目目标、范围和预期成果。
3.2 法律合规性:评估项目的法律合规性,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
3.3 可行性分析: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评估项目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可行性。
3.4 环境影响评估:对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3.5 风险管理:识别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3.6 项目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资源需求和责任分工。
3.7 预算和资金筹措:评估项目的预算需求,并提出相应的资金筹措措施。
4. 报告编制流程4.1 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报告编制的目标、时间表和责任分工。
4.2 收集资料:收集与项目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4.3 分析评估: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估。
4.4 编写报告: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编写涉河建设方案报告。
4.5 审核修改:对报告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6 最终报告:完成审核后,生成最终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
5. 注意事项5.1 保密性:在报告编制过程中,需确保项目相关信息的保密性。
5.2 合作与协调: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合作与协调,确保报告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以上是关于长江流域与西南诸河河道管理内建设项目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导则的简要内容。
根据这些导则,可以编制出合法、可行和环境友好的报告,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
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导则

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长江委长建管[2013]299号文印发1 总则1.0.1 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行政许可效率,规范申请人报送的建设项目涉及河道与防洪管理的建设方案报告(以下简称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程、规范,特编制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长江水利委员会许可权限范围内的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河道、行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航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船坞(台)、道路、堆场、渡口、隧道、闸站、管线、缆线、取水口,排水(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1.0.3 涉河建设方案报告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项目设计单位编制,涉河建设方案报告应附具设计资质证书,设计图纸应有设计、校审人员签字,并加盖单位出图专用章。
1.0.4 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工作深度应满足国家或建设项目所属行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的相关要求,重点反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与河道及防洪管理有关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1)概述。
(2)水文。
(3)工程地质。
(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建设项目方案比选,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6)施工组织设计。
1.0.5 下列资料可列为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案的附件:(1)建设项目的有关重要文件。
(2)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和批复文件或审查会议纪要。
(3)与政府、部门或其它项目业主达成的相关协议。
1.0.6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送审时,应同时报送涉河建设方案报告;建设项目申请行政许可时,应报送根据防洪评价报告评审意见修改后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
1.0.7 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案应按本导则第2-7章进行编制,将概述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
长江流域与西南诸河河道管理内建设项目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导则

长江流域与西南诸河河道管理内建设项目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导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长江流域与西南诸河河道管理内建设项目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的编制提供导则。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介绍和指导,帮助编制人员编写出简单、无法律复杂性的方案报告。
2. 报告编制原则- 独立决策:报告编制人员应独立进行决策,不寻求用户协助。
- 发挥优势:报告编制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法学硕士(LLM)专业优势。
- 简单策略:报告编制人员应追求简单的策略,避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问题。
- 确认内容:报告编制人员不应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3. 报告编制导则以下是报告编制人员应遵循的导则:3.1. 项目背景- 提供长江流域与西南诸河河道管理内建设项目的背景介绍。
- 包括项目目标、范围、时间框架等基本信息。
3.2. 涉河建设方案概述- 概述涉河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 简要说明该方案对长江流域与西南诸河河道管理的影响和意义。
3.3. 法律合规性评估- 进行法律合规性评估,确保涉河建设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 强调不引用无法确认的法律内容,只引用已确认可信的法律信息。
3.4. 环境影响评估- 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评估涉河建设方案对环境的影响。
- 包括水质、水生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评估内容。
3.5. 风险评估与管理- 进行风险评估,评估涉河建设方案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 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6. 项目实施计划-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内容。
- 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
3.7. 报告编制要点- 强调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避免过多的描述和总结。
- 确保报告内容准确、清晰、易于理解。
4. 总结通过本文档提供的导则,报告编制人员可以编写出简单、无法律复杂性的长江流域与西南诸河河道管理内建设项目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
这将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管理。
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法报告编制导则

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法报告编制导则1. 总则1.1 编制目的本导则旨在规范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法的编制工作,确保报告内容完整、准确、科学、合理,为河道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1.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涉河建设方法报告编制。
1.3 编制依据本导则依据《河道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法》、《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编制。
2. 报告内容与结构2.1 报告内容涉河建设方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项目概述: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总投资、建设周期等。
2. 河道概况:河道名称、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河道断面、水文地质条件等。
3. 涉河建设内容:建设项目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具体建设内容、工程规模及工程量。
4. 影响分析:分析建设项目对河道水文、水质、生态环境、防洪安全等方面的影响。
5. 建设方法:详细阐述建设项目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方法,包括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施工期管理等。
6. 环境保护措施:针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7. 河道管理措施:提出建设项目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河道保护、治理及管理措施。
8. 应急预案:针对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9. 结论与建议:总结报告内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和建议。
2.2 报告结构涉河建设方法报告的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封面2. 编制说明3. 目录4. 项目概述5. 河道概况6. 涉河建设内容7. 影响分析8. 建设方法9. 环境保护措施10. 河道管理措施11. 应急预案12. 结论与建议13. 附录3. 编制要求与方法3.1 编制要求1. 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
2. 报告应采用国家规定的计量单位、图标和术语。
3. 报告文字应简练、明确,图表清晰,符号规范。
4. 报告应采用 Word 或 PDF 格式,字迹清晰,排版规范。
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涉河方案报告编制导则

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涉河方案报告编制导则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设施建设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日益增多,为确保河道行洪安全、保护水资源、维护河道生态环境,本文档旨在明确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涉河方案报告的编制要求,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4. 《长江流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5. 《西南诸河河道管理条例》6. 相关河道管理和保护规划、技术标准及规范三、编制范围本导则适用于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涉河方案报告编制,包括但不限于:1. 水利工程2. 交通设施3. 城市基础设施4. 环境保护设施5. 的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四、编制内容与要求4.1 项目概况简要介绍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投资估算、项目进度及预期效益等。
4.2 河道概况1. 河道基本情况:河名、河道级别、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河道断面形态及演变趋势等;2. 河道管理范围:左右岸管理范围边界、管理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水域及湿地分布等;3. 河道行洪能力:历史洪水位、设计洪水位、现状行洪断面、行洪不畅段及其成因等;4. 河道生态环境:水生生物种类、栖息地条件、水质状况、湿地功能等;5. 河道保护规划:河道治理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水资源规划等。
4.3 涉河方案1. 涉河建筑物:桥梁、码头、管道、隧道等建筑物的规模、结构形式、材料及施工工艺等;2. 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法及工艺、临时设施布局等;3. 河道影响分析:施工期间及运行后对河道行洪、水质、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4. 河道整治措施:根据河道影响分析,提出相应的河道整治措施,确保河道行洪安全、生态保护等;5.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水患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项目施工及运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长江委长建管[2013]299号文印发
1 总则
1.0.1 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行政许可效率,规范申请人报送的建设项目涉及河道与防洪管理的建设方案报告(以下简称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程、规范,特编制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长江水利委员会许可权限范围内的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河道、行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航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船坞(台)、道路、堆场、渡口、隧道、闸站、管线、缆线、取水口,排水(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1.0.3 涉河建设方案报告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项目设计单位编制,涉河建设方案报告应附具设计资质证书,设计图纸应有设计、校审人员签字,并加盖单位出图专用章。
1.0.4 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工作深度应满足国家或建设项目所属行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的相关要求,重点反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与河道及防洪管理有关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1)概述。
(2)水文。
(3)工程地质。
(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建设项目方案比选,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6)施工组织设计。
1.0.5 下列资料可列为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案的附件:
(1)建设项目的有关重要文件。
(2)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和批复文件或审查会议纪要。
(3)与政府、部门或其它项目业主达成的相关协议。
1.0.6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送审时,应同时报送涉河建设方案报告;建设项目申请行政许可时,应报送根据防洪评价报告评审意见修改后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
1.0.7 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案应按本导则第2-7章进行编制,将概述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
2 概述
2.0.1 概述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具体建设地点,项目背景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和过程。
2.0.2 概述建设项目的自然条件,水文主要成果,区域地质及工程地质的主要结论。
2.0.3 概述建设项目的任务、作用、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及建设规模。
2.0.4 概述建设项目的方案论证结论及推荐方案的总布置和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
2.0.5 概述建设项目的主要施工方案及进度安排。
2.0.6 有关附图、附表
(1)建设项目所处地理位置示意图
(2)建设项目所在河段河道形势图
(3)建设项目总布置图
(4)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见附录一)
(5)主要涉河建筑物基本情况表(见附录二)
3 水文
3.1 河道概况
说明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自然地理概况、两岸边界条件、河湖水系及河道特征等。
3.2 气象
概述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气象特性。
3.3 水文基本资料
说明建设项目设计依据的主要水文测站、观测资料情况及主要水文特征等。
3.4 设计洪水
3.4.1 说明建设项目设计、校核及施工期防洪标准。
3.4.2 提出建设项目设计、校核及施工期相应防洪标准的洪峰流量、水位。
4 工程地质
4.1 概述
概述地质勘察工作情况、承担单位、勘察项目、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4.2 区域地质
4.2.1 概述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
4.2.2 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确定建设项目场址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其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
4.3 工程地质
4.3.1 概述建设项目主要建筑物所在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河床及两岸组成物质、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
4.3.2 叙述建设项目所在地段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4.4 天然建筑材料
说明各种天然建筑材料的产地位置、数量、质量和运输开采条件。
4.5 主要附图、附表
4.5.1 附图
(1)区域地质图
(2)河道管理范围内主要建筑物钻孔平面布置图及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
4.5.2 附表
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5 项目建设必要性
5.0.1 企业投资的建设项目主要从企业发展战略、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有关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符合性等方面论述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主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防洪减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布局优化、提升竞争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等方面论述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5.0.2 需占用河道滩地、水域、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应从建设项目总布置及其限制因素、运行要求、有无替代方案等方面,详细说明其占用理由。
6 建设项目方案比选、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6.1 工程等别和标准
说明建设项目的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的级别、相应的洪水标准及地震设防烈度。
6.2 方案比选
简述建设项目主要比选方案的基本情况、比选论证工作及方案比选结论,提出建设项目推荐方案。
6.3 推荐方案工程布置
6.3.1 简述建设项目的工程布置原则。
6.3.2 说明建设项目推荐方案的平面布置方案及其主要平面尺寸;列出建设项目主要控制点坐标表;说明建设项目与河道(堤防、涵闸及其他水利工程)的交叉或连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及建筑设施情况等;叙述建设项目与水利工程和其他涉水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标明相关距离。
6.3.3 标明建设项目所在场址的河道管理范围。
建设项目所在河段两岸(或一岸)有堤防时,应在其平面布置图上标明堤防所在位置;建设项目所在河段两岸(或一岸)无堤防时,应在其平面布置图上标明与建设项目所在位置对应历史最高洪水位或防洪设计水位的等高线;建设项目处于水库库区时,应在其平面布置图上标明对应位置的移民搬建线及与正常蓄水位或防洪设计水位对应的等高线。
6.4 主要建筑物
6.4.1 介绍建设项目主要建筑物推荐方案采用的结构型式,描述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尺寸、控制高程等,并应标明其主要建筑物与堤防及所在河段防洪设计水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码头栈桥梁(板)底高程、穿堤建筑物的埋深、跨堤(河)建筑物与堤顶间的净空及跨径布置等。
6.4.2 在建设项目主要建筑物结构图中,应标明对应位置的地层岩性。
6.5 主要附图、附表
6.5.1 附图
(1)建设项目场址现状地形图。
(2)建设项目比选方案平面布置图及主要建筑物结构图。
(3)建设项目推荐方案平面布置图及主要建筑物纵、横剖面图。
6.5.1 附表
建设项目推荐方案控制点坐标表。
7 施工组织设计
7.1 施工条件
7.1.1简述工程布置特点、施工场地条件、水文气象、冰情等基本情况。
7.1.2 简述天然建筑材料的来源及料场布置。
7.2 施工临时设施
7.2.1 简述河道管理范围内主要施工临时设施的平面布置方案及结构型式。
7.2.2 施工过程中采用围堰施工的建设项目,应说明施工围堰的设计洪水标准、平面布置、结构型式、平面尺寸和控制高程等。
7.2.3 施工过程中需进行导流、截流的建设项目,应说明各期导流及拦洪渡汛标准、施工时段、导流流量、导流渡汛方式以及导(截)流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结构型式、平面尺寸、控制高程等。
7.3 主体工程施工
介绍主体工程及主要临时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度安排。
7.4 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
说明对外交通方案和场内主要交通干线布置,介绍主要施工工厂、生活设施的规划布置,简述弃渣场布置方案、弃渣量及施工占地情况。
7.5 施工总进度
提出施工总进度并说明安排原则。
7.6 主要附图、附表
7.6.1 附图
(1)对外交通图。
(2)施工总布置图。
(3)主要临时工程平面布置图。
(4)主要临时工程结构图。
7.6.2 附表
施工总进度表。
附录一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
附录二
主要涉河建筑物基本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