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农产品城市流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农产品物流是指从农田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运输过程,其中包括了采摘、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产品物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一:生鲜农产品货品质量难以保证生鲜农产品对温度和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在物流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波动、湿度不当等因素影响导致质量下降。
此外,采摘前后的处理方式不当也会对货品质量造成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规范化储存设施:合理划分不同类别食材的储存空间,并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食材能够在最佳条件下保存。
2. 加强供应链管理:从源头开始,规范采摘和加工过程,确保生鲜农产品在采摘后能尽快进行处理和包装,并减少时间上的滞后。
三、问题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农产品滞销由于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通存在障碍。
生产者无法准确了解市场需求,无法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调整生产计划,从而导致农产品的过剩或滞销。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一个供应链平台,将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连接起来,及时传递市场信息和需求变化。
2. 加强市场调研: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变化趋势,根据市场反馈调整生产计划和物流配送方案。
四、问题三:农产品运输成本高由于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并且一些偏远地区的交通条件较差,导致农产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时也限制了大规模发展农产品物流行业。
为降低运输成本,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与生产者建立合作关系,尽量减少中间商的参与,以降低物流成本。
2. 发展冷链物流技术:采用先进的冷链技术和设备,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质量和新鲜度。
五、问题四:通路单一容易导致价格垄断目前,农产品物流通路主要依靠传统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关键信息项1、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昂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农产品质量监管困难问题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具体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良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化策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薄弱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约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往往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包括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等。
111 描述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中,农产品通常需要经过产地收购、运输至大型批发市场、再分销至各级零售市场,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每个环节都可能增加成本和时间,降低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和价格竞争力。
112 影响增加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导致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成本增加。
同时,过多的环节延长了流通时间,容易造成农产品的损耗和质量下降。
113 解决建议发展农产品直供模式,减少中间环节。
鼓励农民与零售商或消费者直接对接,通过电商平台、农超对接等方式实现农产品的快速流通。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大全五篇]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d3503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c.png)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大全五篇]第一篇: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我國鮮活農產品流通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2010.09.13每輪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都會引起各方對農產品流通的關注,而當市場價格平穩時,農產品流通的影響又往往容易被忽視。
實際上,我國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的流通有其固有的形式和特點,需要正確認識,客觀分析,不能將價格的波動片面的歸咎於流通環節。
同時,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需要積極採取措施,搞活流通,提高流通效率。
一、我國鮮活農產品流通的特點主要呈現“大規模流通、跨區域流通、多渠道流通、多環節流通”四大特點。
大規模流通。
我國是世界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農產品總量位列世界首位。
同時,農產品商品率高,流通規模大。
2009年,我國蔬菜產量達6.18億噸,占世界份額的50%;水果產量2.04億噸,占世界份額的18%;水產品產量5120萬噸,占世界份額的40%;肉類產量7650萬噸,占世界份額的28%。
以蔬菜、水果商品化率90%計算,2009年我國蔬菜和水果的流通量分別達到5.56億噸和1.84億噸;以水產品和肉類產品商品化率70%計算, 水產品和肉類產品的流通量分別達到3584萬噸和5355萬噸。
農產品流通以原產品為主,占70%以上。
此外,農產品的一部分還用於出口,蔬菜、水果出口量占總產量的1%-2%,其中80%是初級產品。
跨區域流通。
受氣候條件和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我國農產品形成“區域集中生產、全國跨區流通”的局面,已形成“南品北運”、“北品南運”、“西品東運”的農產品流通格局,目前我國40%左右的農產品實現跨省流通。
蔬菜方面,形成了“華南冬春蔬菜區”、“長江中上游冬春蔬菜區”、“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區”、“雲貴高原夏菜蔬菜區”、“黃土高原夏秋蔬菜區”等5個重點蔬菜產區,這些產區重點縣的蔬菜產量占了全國產量的44%,位於5大產區的山東、河南、河北三省蔬菜產量占全國產量的36%。
鲜活农产品调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鲜活农产品调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鲜活农产品的调运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鲜活农产品调运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措施需要采取。
一、问题分析1.质量损失:鲜活农产品在调运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湿度、震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品质下降甚至腐烂。
这会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同时也会影响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信任度。
2.信息不对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导致订单配送和货物跟踪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
这会给调运中的各方带来困扰,也影响了调运效率和准确性。
3.运输成本高:鲜活农产品的保鲜要求较高,调运过程中需要采用冷链运输等技术手段,增加了运输成本。
此外,长途运输和配送风险也会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成本。
4.部分地区基础设施不足: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调运设施和设备缺乏,包括冷库、包装设备等,这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和保鲜能力。
5.动力源的问题:农村地区供电不稳定或无法满足冷链设备的电力需求,也会导致农产品调运中的问题。
供电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冷链设备的异常工作,从而影响鲜活农产品的质量。
二、改进措施1.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调运环节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时监控产品的状态和位置,提高配送效率和准确性。
2.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推进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提升冷链运输的能力。
投资建设冷库、冷藏车、冷链运输装备等设施,确保货物在调运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培训与技术支持:开展农产品调运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使之能够熟练操作调运设备,合理保鲜、储运农产品。
4.加大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农产品调运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冷链物流设施,提供税收和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这个领域。
5.完善包装技术:改进农产品的包装技术,设计合理的包装材料和结构,保护农产品的完整性和质量,减少损失。
城市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城市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居民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城市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从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冷链物流的现状当前,城市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以下问题:1. 冷链物流设施不完善:城市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专业化、标准化的冷库、货车等设施,导致冷链物流效率低下。
2. 冷链物流配送通路不畅: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排污、能耗等问题严重,导致冷链物流配送通路拥堵,影响鲜活农产品的运输速度和品质。
3. 冷链物流管理体系不规范:城市冷链物流管理体系不健全,冷链物流企业存在资质不符、违规操作等问题,导致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失控。
二、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1. 四季鲜活农产品的供应不足:由于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很多农产品只能季节性供应,导致四季鲜活农产品的供应不足。
2. 鲜活农产品运输链条中的信息不透明:农产品的运输链条中缺少有效信息的传递,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鲜活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3. 冷链物流成本高:由于冷链物流设施投资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高,冷链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三、冷链物流发展的解决办法1. 建设专业化、标准化的冷链物流设施:通过加大对冷库、货车等设施的投资,建设专业化、标准化的冷链物流设施,提高冷链物流效率。
2. 优化冷链物流配送通路:加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拥堵,改善冷链物流配送通路的畅通度。
3. 健全冷链物流管理体系:加强对冷链物流企业的监管,完善资质审批及追责机制,规范冷链物流企业的操作行为。
4. 建立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农产品运输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全面记录和共享,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5. 提高冷链物流技术水平:加强冷链物流科研,推动冷链物流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提高冷链物流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推动城市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共同参与。
农产品流通行业的质量问题与整改措施

农产品流通行业的质量问题与整改措施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加。
然而,农产品流通行业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安全或低质量的食品。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农产品流通行业存在的质量问题2.1 检测标准不完善目前,我国农产品检验标准制定不够完善,在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漏洞。
有些地区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实施体系,导致一些低端粗放型企业没有得到有效监管。
2.2 假借绿色概念误导消费者一些企业通过虚假宣传打上“无公害”、“绿色”等概念标签,误导消费者购买。
而实际情况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化肥、农药等有毒物品,并且未经过正规检测和认证。
2.3 冷链运输不到位部分地区在销售季节性蔬果时缺乏适当的冷链运输系统,导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易受到污染。
特别是夏季高温时节,很多蔬果保存不佳,质量下降。
2.4 配送环节问题一些农产品在配送环节中存在着短板问题。
由于物流管理不到位、包装脆弱等原因,仍有相当比例的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耗和变质的情况。
三、整改措施3.1 完善监管体系与标准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并制定严格的标准对农产品进行检测和认证。
加强对生产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监督、抽查和重点执法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2 加强信息公示与消费者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食品,鼓励他们从信誉良好且可追溯的渠道购买。
同时,在食品包装上注明原产地以及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通过各类媒体向广大消费者普及相关知识。
3.3 建设完善的冷链运输网络推动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加强冷链运输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
3.4 加强配送环节管理完善农产品包装标准,并加大对物流企业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运输和存储能力。
合理规划线路、优化车辆使用,减少损耗和变质。
四、结论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行业存在的质量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鲜活农产品城市流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

当前我国鲜活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
在整个鲜活农产品的营销中,销售环节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因为市场的因素,从菜地到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往往加价25%;而从批发市场到城内的零售市场,鲜活农产品加价往往超过50%,其中少数菜品价格甚至翻倍。
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现象:造成鲜活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市场的力量,也有非市场的力量。
对此政府采取了遏制其价格过快上涨的一系列措施,投资于一些菜市场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试图从生产、运输、销售环节让鲜活农产品价格“虚高”的部分降下来。
农产品在市场中存在的营销方式通常是鲜活农产品城市流通直营店一、鲜活农产品的及概念物流特点(一)鲜活农产品的概念鲜活农产品是指生产地没有加工或只有少量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农产品。
鲜活农产品具有生、鲜、活的特点,与其他农产品的区别主要在于消费、储藏、运输等方面。
2005年交通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界定了鲜活农产品范围,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等农产品。
本文中的鲜活农产品的界定采用上述的表述。
(二)鲜活农产品的营销过程流通特点鲜活农产品是流通销售是系列环节的综合,包括储存、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其不同的任务和需求。
1、储存需求。
任何农产品都有其生长的物理性特点,不是同时生产同时消费的。
鲜活农产品是典型的“季产年销”的产品,在其生产出来以后,总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进入消费。
这段时间是由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与空间、集中与分散上发生的矛盾所形成的2、加工需求。
鲜活农产品加工是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产品进行再生产的活动,是鲜活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重要环节。
3、包装需求。
包装是对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鲜活农产品采用一定的容器或材料加以保护和装饰。
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薄弱点与优化建议

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薄弱点与优化建议一、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薄弱点1. 农产品信息不对称:农民对市场需求和价格缺乏有效了解,无法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种植结构和产量,导致供求失衡。
2. 流通中间环节较多: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经过了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加工、储存、运输等损耗,使得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3. 冷链物流不完善:部分地区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缺乏冷链设施,导致农产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失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二、优化建议1. 提高信息透明度a) 建立市场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及时向全社会公布各类重要农产品的供销情况、价格走势等信息,帮助农民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
b)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培训班、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农民对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的认知,引导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产销决策。
2. 精简流通环节a)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民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产品集中化经营程度,减少中间环节。
b) 推广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及农户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产品销售,降低流通环节成本。
c)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不正当流通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长效机制。
3.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a) 增加投资建设冷链设施:加大对冷链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向重点地区倾斜,提高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保鲜条件。
b) 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保温箱等设备。
c) 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推动冷链物流过程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溯源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水平。
4. 引导消费升级a) 加强消费者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供消费指南等方式,引导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b) 推动农产品加工深度发展:鼓励企业对农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和附加值,提高利润空间。
c) 增设绿色通道:为优质农产品提供便捷的销售渠道,并给予支持和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鲜活农产品城市流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摘要:在整个鲜活农产品的供销环节中,销售环节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现象:从菜地到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往往加价25%;而从批发市场到城内的零售市场,鲜活农产品加价往往超过50%,其中少数菜品价格甚至翻倍。
造成鲜活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市场的力量,也有非市场的力量。
遏制其价格过快上涨,政府除了投资于一些菜市场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从生产、运输、销售环节让鲜活农产品价格“虚高”的部分降下来。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城市流通直营店一、鲜活农产品的概念及物流特点(一)鲜活农产品的概念鲜活农产品是指生产地没有加工或只有少量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农产品。
鲜活农产品具有生、鲜、活的特点,与其他农产品的区别主要在于消费、储藏、运输等方面。
2005年交通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界定了鲜活农产品范围,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新鲜的肉、蛋、奶等农产品。
本文中的鲜活农产品的界定遵循上述的表述。
(二)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特点鲜活农产品物流是一系列环节的综合,包括储存、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其不同的任务和需求。
1、储存需求。
任何农产品都不是同时生产同时消费的。
鲜活农产品是典型的“季产年销”的产品,在其生产出来以后,总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进入消费。
这段时间是由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与空间、集中与分散上发生的矛盾所形成的2、加工需求。
鲜活农产品加工是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产品进行再生产的活动,是鲜活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重要环节。
3、包装需求。
包装是对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鲜活农产品采用一定的容器或材料加以保护和装饰。
这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条件。
4、运输需求。
由于各地生产有不同的产品,需要互通有无,不同地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有集中或分散,多余或缺乏,需要长短互补。
5、市场信息需求。
传统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出现了农民“卖难”和消费者“买难”的信息不对称矛盾。
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一)批零价格差距大通过对某市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及超市等地进行了调查,并对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进行了对比(详见下方市场价格表)。
通过比较发现:批发市场中鲜活农产品的价格和零售市场的价格是有很大差距的。
以芹菜为例,二级市场中芹菜的价格为一级市场的价格的4倍;再以白萝卜为例,二级市场中白萝的价格是一级市场的2.6倍。
抽样鲜活农产品在不同市场的价表格鲜活农产品名称价格(元)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居民小区摊点市区菜市场大型超市土豆0.55 1 2 1.5 1.1 白菜0.4 1.5 2 1 1.25 莲花白0.2 1 1.5 1.2 0.95 芹菜0.5 2 3 2 2.1 香葱 2 3 5 3 4.5 韭菜 1.5 2.5 3.5 2.5 3.3西红柿1.52.5 3 2.5 1.45蒜苔 3.1 4 5 4 5.2白萝卜0.3 0.8 1.5 1 1 (二)流通环节多传统的流通方式,蔬菜从农民手中到居民的家中一般至少要经过四个环节:农民——蔬菜收购商——蔬菜批发商——蔬菜经销商——居民。
这是简单的一个模式,有的还可能存在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等等,流通环节多。
(三)保鲜效果差一般蔬果批发市场内卫生状况十分不好,主要原因是批发上采用的鲜活农产品保鲜方法较为落后。
大部分鲜活农产品批发商是采用向鲜活农产品加注雪水的方式对鲜活农产品进行保鲜,这样虽然能使得鲜活农产品在短时间内进行保鲜,但是如果鲜活农产品滞销,就会造成大量鲜活农产品腐烂。
还有些批发商为了使其鲜活农产品看起来十分新鲜,对鲜活农产品上喷洒大量的水,这样会加快鲜活农产品的腐烂速度。
真空包装不仅可以延长鲜活农产品的保鲜时间度,而且安全系数高,不会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产生。
但是,与前两种鲜活农产品保鲜方式相比,真空包装的成本最高。
所以,鲜活农产品批发商对自己的鲜活农产品一般是不会采用真空包装保鲜的方式。
三、流通成本分析(一)运输成本鲜活农产品收购商收购到鲜活农产品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一是鲜活农产品收购商要寻找收购鲜活农产品的中间代理商。
二是代理商为鲜活农产品收购商收购鲜活农产品。
三是对鲜活农产品进行包装、装车。
四是路途运输费。
(二)保鲜成本从鲜活农产品的采购成本上看,用于鲜活农产品包装的成本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鲜活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要保证鲜活农产品的新鲜,降低鲜活农产品的损失,减少流通过程中由于浪费所产生的成本,特别是冬季运输鲜活农产品时,由于气候比较寒冷,路途比较长远。
为了防止鲜活农产品在途中被冻坏,就必须采用优质的保温材料来进行保质,优质的包装材料费用很高,所以导致保鲜成本增加,使得冬季的鲜活农产品价格比夏季价格高出数倍。
(三)隐性成本鲜活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隐性成本主要有以下几种: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流通成本增加,气候、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流通成本增加、人员迁移以及菜农子女的教育费用等等。
四、发达国家流通模式借鉴(一)美国流通模式根据流通的主体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以批发市场为主体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在美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产地批发市场。
由于美国的农业生产区域集中程度高,绝大多数的农产品由少数的大农场主生产经营,销往全国各地和国外市场,这就使得美国的农产品产地市场比较集中,并且以大农场主的产地批发市场为主导。
二是销地批发市场。
由于处于流通的末端,所以也被称作重点市场,他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份额逐渐减少,市场内批发商的销售量只占到鲜活农产品交易总量的20%左右。
2、农场主主导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美国这种农场主主导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与日本、中国的生产者具有显著差异。
因为在美国农产品都是农场主生产的,所以这些农场主有能力也有条件去自己寻找鲜活农产品的需求者,可以直接为鲜活农产品需求者提供大量的多品种的鲜活农产品。
因此,这种流通模式也被形象的称为“产销直挂”模式。
3、超市主导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大型的零售企业像大型超市、连锁店等,由于自身的实力强大,拥有自己的产品配送机构,可以直接到产地进行采购,从而减少流通成本。
随着超市和餐饮业的发展,这种以超市为主导的流通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二)日本流通模式1、以中央市场为核心的“市场内”流通模式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市场内”流通模式,是日本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
批发市场包含市场事务所、中间批发商、买卖参加人和相关的市场服务机构,同时配备了运输、冷藏、检验等设施。
在交易过程中主要采用拍卖的形式。
农民将鲜活农产品委托给当地农业协会,由农业协会对这些鲜活农产品进行分类、分级加工包装,然后再委托给批发商,批发商通过拍卖的方式对其进行竞拍,出价最高的获得鲜活农产品,然后得到鲜活农产品的中间商再把鲜活农产品配送给零售商,最后到达消费者的饭桌。
拍卖所得收入在扣去批发商和农业协会的费用后,余款打到农民的账上。
2、以超市为核心的“市场外”流通模式在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市场内”流通模式中,鲜活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中间一般要经过多个中间商之手,流通环节负责,流通成本较高。
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以超市为核心的“市场外”流通模式,主要由农民团体将鲜活农产品进行分类、分级检测包装后,通过鲜活农产品物流公司,把鲜活农产品直接供应给零售商和大型超市,大大的减少了流通中间环节,减少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
五、打通流通“最后一公里”的建议(一)建立健全市场体系一是需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的服务和辐射能力。
应加强对批发市场尤其是产区批发市场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尤其需要加强鲜活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及农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
二是建立供销合作社,积极组织和推进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打造地区品牌。
三是应加强临时鲜活农产品市场建设。
在市区内建设临时鲜活农产品市场。
市区内的闲置空地,废弃的工地,都可以进行简单平整,建成临时性菜市场,每天早上定时开市、散市。
四是应合理布局鲜活农产品市场。
以批发市场和超市为中心,坚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根据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方向、交通运输渠道、鲜活农产品仓储设施等条件合理布局。
(二)创新流通模式1、“农超对接”模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超对接”的发展模式是提高鲜活农产品农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径。
对于一些保质期比较短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就要依靠本地区市场来实现“农超对接”。
由于一些资产专用性成本存在,“农户与超市对接”模式的发展对要进入的企业经营农产品规模有一定限制要求。
因此,“农户与超市对接”模式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同时,要优先选取进入鲜活农产品市场的企业。
2、“直销店”模式一是批发直销门店。
批发商在一级批发市场,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自己的鲜活产品。
这种模式因为没有其他中间商,流通环节最少,所以也是流通费用最少,销售价最低的模式。
二是直接为生活小区的生鲜店供货。
这类生鲜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小而全”,生活中常用的生鲜品几乎都能在店里买到。
因此对这类商店采用“直销模式”,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实惠,最大限度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三是直接为二级批发市场分类供货。
同一种鲜活农产品批发商实行联合,对市区内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分片供货。
在各自负责的片区内,鲜活农产品批发商对所有的商户同时供货。
(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一是需要多渠道化鲜活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
随着科技的发达,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能够在网上全方面、多渠道的发布鲜活农产品的信息,不仅能使卖家高效地销售产品,而且能够使买家在最短时间里买到符合自己意愿和独特需求的产品。
二是需要加强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和农业信息化培训。
应以鲜活农产品为营销主体,将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农户和经纪人作为农业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对象,建立专业的农业信息传播渠道,将农民现阶段对鲜活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及时发布出去。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补贴。
对于鲜活农产品零售商来说,租赁费用占据着销售收入的绝大部分,降低摊位费用、卫生费用的支出就可以降低鲜活农产品的零售价格。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
建立鲜活农产品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将新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基金和部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鲜活农产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固定来源。
强化新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对划定的保供鲜活农产品实行更为严格的占补平衡和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1]张巧云.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以北京市为例[M].[2]杨顺江、彭莺.中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构建:一个比较分析的启示.中国农村经济[J].[3]李忠旭.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制度变迁—关于农产品市场改建成超市的问题探讨.农村经济[J].[4]吴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与现代物流.物流技术[J].[5]王莺.成都市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物流科技[J].[6]扈立家、李天来.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研究.长江鲜活农产品[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