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运输事故案例
机电运输管理事故案例

机电运输管理事故案例(一)机电运输管理事故案例事故经过:1997年8月6日一时30分,大明煤矿煤掘区103队工人梁宝龙、陈明、郭军三人正在往掌子面串溜子机尾和连接板。
此时,该队电工张振宇入井来到开关处,准备检查开关,但本人违章作业,没有到工作面查看现场工作人员工作情况就启动溜子开关,当梁宝龙、陈明、郭军三人将溜子机尾和连接板串开2.5米时,这时,因电工张振宇启动溜子开关,溜子底链突然拉动,将溜子机尾和连接板带回,将正在机尾连接板的梁宝龙左脚夹在连接板和溜子中间,梁宝龙左脚当场被切断。
事故原因:(1)、电工张振宇严重违章作业,在入井后检查溜子开关前,没有到工作面查看现场人员作业情况,盲目启动溜子开关,是造成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当班跟班干部和班长工作安排不细,安全防范措施不严密,是造成此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检查机电设备前必须确认现场生产情况,杜绝盲目操作现象。
(2)、生产过程中,跟班干部必须详细安排每项工作,杜绝工作出现失误。
(3)、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
(二)电工违章事故案例事故经过:2002年4月27日16时30分,大明矿综采队东三西一工作面溜子双链拉断,在处理过程中溜子发生顶电现象。
此时,跟班电工蒋柏龙便将800电站低压头停电输出侧停电开盖排查故障隐患。
后经检查发现,开关内保险丝管烧断,当即进行更换,换完后送电,但故障仍未排除,蒋柏龙判断保险丝管接触不良,继而违章作业,外接5A 保险丝,之后,在未关开关盖的情况下,人为解锁送电,后因项间距离过近,导致弧光放电,将正在作业的蒋柏龙面部烧伤。
事故原因:(1)、电工蒋柏龙严重违章作业,在未关开关盖的情况下,人为解锁送电,外接保险丝处理事故是造成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现场跟班干部、班组长对蒋柏龙违章行为不加制止,管理松懈是造成此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3)、单位对职工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力度不够,导致职工安全意识差也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之一。
煤矿死亡事故案例-(机电事故)

1993年度(一)、“2.6”事故1、基本情况月亮田煤矿于1966年开工建设,1971年12月投产,矿井设计三个采区,能力60万吨/年, 通过技术改造,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75万吨/年,两个采区生产。
矿井开拓为斜井开拓,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运输方式为大巷采用机车运输,主井皮带运输,副斜井绞车提升运输。
12613工作面为南二采区一个6#煤层的高档普采工作面,采用锚链牵引式单滚筒割煤机落煤,单体液压支柱配合绞接顶梁支护顶板。
2、事故经过1993年2月6日8时50分南二采区12613工作面机组下滑挤伤工人陈仕蛮头部、双腿经抢救无效死亡。
3、发生事故的时间1993年2月6日8时50分。
4、发生事故的地点月亮田矿南二采区12613工作面。
5、事故类别机电事故。
6、事故伤亡人员情况死亡1人。
7、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略)8、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9、事故直接原因(略)10、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略)11、防范措施(略)12、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意见(略)1998年度(一)、“9.30”事故1、基本情况月亮田煤矿于1966年开工建设,1971年12月投产,矿井设计三个采区,能力60万吨/年。
通过技术改造,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90万吨/年,两个采区生产。
矿井开拓为斜井开拓,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总排风量为11240立方米/分,运输方式为大巷采用3吨低卸式矿车,主井皮带运输。
该矿井有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层10层,总厚度为16.3米,现有可采储量7438.8万吨,主采煤层为12#层,煤层自然倾向Ⅳ类,属无自燃发火倾向煤层。
111013采煤工作面位于南一采区南翼,为10#煤层的一个高档普有工作面,采用锚链牵引式单滚筒采煤机落煤,单体液压支柱配合绞接顶梁支护顶板。
2、事故经过一九九八年九月三十日八点班,朱恩伟和杨所文两人当班分在6段作业,9时55分工作面开始割煤,11时15分机组割到机尾返刀,11时40分机组到机头往上40多节时,工作面机尾电机单相,顺槽减速机花键坏了,14时50分顺槽花键换好,工作面正常出煤,机组到机头返刀至机头往上53.6米处,机组牵引锚链忽然断裂,机组下滑,此时朱恩伟在距机组21.3米处清扫机道浮煤,因躲闪不及,被下滑的机组撞在机头往上8.4米处机组滚筒下导致死亡。
机电运输事故案例汇编课件

4、交接班时,上班没有停止生产前,接班人员任何人不得进入作业区域,有 特殊情况时,必须由跟班队干负责,在破碎机处栅栏外发出信号(红绿灯和对讲 机),得到许可后,方可进入作业区域。
保德煤矿9·25煤机伤人事故
(2006年9月25日)
辅助运输管理办法
柳塔煤矿5.31车辆挤伤事故
(2011年5月31日)
事故概况
2011年5月31日中午11:50分左右,柳塔煤矿综采队下料工 (兼司机)王建军在东部12107综放工作面运顺距3联巷5m处, 被车辆挤伤。矿调度接到综采队汇报后,立即通知跟班矿领 导及相关部门组织抢救,于12:10分升井后,矿通勤车及时送 往伊旗人民医院,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13:05分确定死亡。
3、所有区队必须坚持队干部跟班作业制度,现场指挥安全生产。 4、加大现场督查工作力度,督查“三大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在生产 过程中的执行情况; 5、加大对辅助运输司机的安全培训教育力度。
大柳塔煤矿“7.23”铲车伤人事故
2010-7-23
事故经过
2010年7月23日八点班人员到工作面时,零点班掘进作业已结束, 支护到位,人员正在搞标准化工作,零点班班长牛晓斌驾驶铲车正在清理 6号支巷浮煤。 当牛晓斌铲满浮煤后,驾驶铲车从6号支巷退出,在对面1 联巷掉头后直接将铲车开到破碎机处卸掉浮煤,此时在破碎机行人侧栅栏 外的八点班辅助工周桂春看到铲车已退出,准备进入破碎机前清理破碎机 铲斗处洒下的浮煤。周桂春刚走到破碎机栅栏处,看到破碎机的铲斗外侧 有人爬着,意识到出了事故,立即大声喊叫并停止破碎机,牛晓斌听到喊 叫立即停下后退的铲车(此时铲车距破碎机3.5米)。吴涛听到喊叫后到 达现场,发现韦强面向破碎机铲斗半蹲着(自己起身),矿灯被夹在刮板 下,矿帽落地,面部左侧受伤,跟班队干吴涛立即汇报调度室,组织担架 并在第一时间升井抢救(安监员检查车此时刚好到工作面)。
煤矿机电事故案例大全

煤矿机电事故案例大全[object Object]案例一:2024年煤矿机电事故该煤矿一次供电系统中的电缆线路老化严重,未能及时更换,导致电缆发生短路爆炸,引发火灾。
火势迅速蔓延,造成10名矿工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后,煤矿进行了电缆线路的全面检修和更换,并加强了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案例二:2024年煤矿机电事故该煤矿的一台采煤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导致切割头失控。
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未能及时切断电源,结果采煤机失控冲撞到支护设备上,导致支护设备倒塌,造成5名矿工死亡。
事故原因是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和培训,对设备的操作不熟悉。
事故后,煤矿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并制定了更严格的操作规程。
案例三:2024年煤矿机电事故该煤矿的一台通风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工作,导致矿井内煤尘浓度迅速积累。
由于煤矿未能及时检修通风机,煤尘爆炸导致事故。
事故造成20名矿工死亡,多人受伤。
事故后,煤矿进行了通风系统的全面检修和改造,并采取了更严格的煤尘防爆措施。
案例四:2024年煤矿机电事故该煤矿的一台提升机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断电故障,导致矿工被困井下。
由于煤矿的应急救援措施不完善,矿工被困长达48小时,最终有3名矿工死亡。
事故后,煤矿加强了应急救援演练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并制定了更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
以上是一些煤矿机电事故案例的简要介绍,这些事故的发生都给煤矿安全教育和设备维护管理提出了警示。
煤矿应加强对机电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完善应急救援措施,以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煤矿机电事故案例汇编

煤矿机电事故案例汇编1、大隆矿“1980.2.5”电梯事故1980年2月5日早8时40分,电工班长许××去副井1.85米绞车室处理过卷开关,11时5分许××想要下楼,见电梯在一楼,就直接爬到电梯控制盘处,用手直接按动控制盘上继电器,使电梯开上五楼。
与此同时,绞车司机刘××正要乘电梯返回绞车室,刚迈步上电梯时,电梯突然被许××在五楼上控制盘处开动。
刘××被电梯带起,挤在一楼厅门上横梁处摔下,掉进电梯窝子里,造成重伤医治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1、电工班长许××违章作业,擅自操作是这次亡人事故的直接原因。
2、制度不健全,没有电梯操作规程,也没有岗位责任制,是这次亡人事故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按标准操作杜绝各类事故发生。
2、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职工安全生产意识。
3、对电梯在检修期间,严禁乘人运转,如需乘人,必须由专职司机操纵,并上下联系清楚无吴后方可操作。
2、晓南矿“1983.3.17”机械事故装备、管理、培训三并重,是煤炭部为了做好安全生产的举措之一,尤其岗前培训是提高工人安全技术素质和自主保安能力的有效途经。
晓南矿综采一区贾×,没有受到岗前培训,技术不熟练,产生误操作,殒命身亡。
1983年3月17日19点40分,综采一区检修班有18人去南二701上岗。
据白班交待,工作面的输送机只有预警报先信号而不转动,本班要进行处理。
贾×主动要求去负责输送机的按钮操作,其它人员分别去做各自的检查项目。
贾×本人没有经过培训,但组长刘×认为这项工作并非什么技术难事,就允许了贾×,同时原负责按钮操作的王×也详细地向贾××作了交待;哪个是输送机按钮,哪个是采煤机按钮,千万不要弄错,贾×完全明白以后,王×才离开。
机电、运输事故案例.

照公司和矿安全处罚办法,严厉打击“三违”人员,严格 落实安全隐患整治措施。
▪ 5.4.6坚持矿领导和科队长跟班制度,加大安全监察监
管力度,重点盯住中班和夜班的安全薄弱环节。
5.4.7加强综采和连采搬家倒面及其它重点工程的安全 管理工作,消除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盲区死角。
▪ 1.4.4抓好每台设备的安装和检修,要按规程规定和质量标准进行逐台出厂
和入井二级验收,机电管理部门要立即制定二级验收制度,对达不到质量标 准和完好要求的设备,必须进行整改,直到符合要求后方可入井。同时要严 格落实机电设备包机制度,采取包机人包设备、包区域“三包”措施,抓好 设备的日常检修、检查,提升机电运行管理水平。
▪ 1.3.2支架设备不完好,四个侧护板穿销只剩一个不起
联结作用多半截穿销,与支架联结的两个下穿销座开焊脱 落。根据现场勘查,三个穿销丢失和一个半截穿销及穿销 座损坏隐患已长时间存在,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 1.3.3机电设备使用管理存在严重管理漏洞,无设备
“三率”检查、考核制度,设备不完好的欠账隐患长期存 在,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 7.4.5公司各相关技术业务部门必须严把设备订货与进
货质量验收关,严禁不合格的设备进入各个生产领域。
▪ 7.4.7各矿严格必须执行动力部下发的公司机电设备“三率考核办 法 ”加强各类机电设备的检修与维护,保障各种安全保护灵敏可靠, 定期进行电气设备及保护装置的检查、检修和试验,消除各种隐患, 预防各类机电设备事故和误动作的发生。
▪ 1.3.4补连塔煤矿配采队在生产过程中对支架检修、检
查不到位,设备移交时遗留严重安全隐患,未向移交的生 产服务中心作出说明,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煤矿机电运输专业事故案例(10例)

机电运输专业事故案例(10例)
案例1 约时停送电导致触电伤人事故
XXXX年XX月XX日,某矿机电队郭某、王某在西区排水巷更换2.2kW潜水泵时,事前约定时间进行停送电,按约定时间送电时工作未结束正在接线,导致郭某触电死亡。
一、事故地点概况
该矿西区排水巷位于12采区上部,在巷道中部低洼处安装有两台2.2kW潜水泵,由西区上部平台变电所供电。
二、事故经过:
XXXX年XX月XX日,某矿井西区排水巷排水期间,配电房值班电工擅自甩掉漏电继电器供电运行。
机电队职工郭某、王某在西区排水巷更换2.2kW潜水泵时,与配电房值班电工约定好了送电时间。
在更换工作没有结束正在接线时,由于约定送电时间到,变电所值班电工刘某按约定时间送了电,致使正在接线的郭某当场触电死亡。
三、事故原因:
1、郭某、王某在进行更换潜水泵时约时进行送电,由于约定时间送电时现场接线工作未结束,导致正在接线的郭某触电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案例

煤矿机电事故案例1、小青矿“2005.7.14”提升事故2005年7月14日10时28分,副井检修完工后,开始提升,副罐提升一次后,主罐开始上提。
车到减速点后,低频制动没有投入,司机开始施闸,2m/s保护及过卷保护动作,停车。
主罐过卷4.3米,经检查,井筒设施完好无损,11点10分恢复正常提升。
事故原因:副井利用检修期间给绞车喷漆,作业期间施工人员误碰触深度指示器主罐侧自整角机连杆,造成位置改变,没有复位。
绞车运行后,由于速度给定为最大,致使过减速点后,绞车虽减速,但由于反馈小于给定,低频没有自动投入,绞车速度较高,造成事故发生。
2、大兴矿“1998.3.18”提升事故1998年3月18日零点班,运输区一队机车组组长王xX和推车工赵XX、王X在井下作业,1时30分大罐到副井下装车平台,内装2个空车,王xx与赵xx将空车推出,赵xx用木楔在罐内车出侧打掩,之后他们三人共同将一回收铁梁车推入罐内,王xx去关罐门,并示意打点提罐,开车10多分钟后听到井筒内有响声,有物体从井筒坠下,此时照明灯停了,王xx立即打点停车,此时大罐提起130〜140米位置。
事故原因:1、这是一起典型的人为责任事故,装有U型铁梁的叉车没有推到位,车轮没有进入轨面的凹坑内,而且入车侧又没有用木楔打掩,提罐运行时,叉车在罐内向南侧移动,造成铁梁窜罐体,插入罐道横梁间,由于撞击力很大,U型铁梁腾起后坠入井筒。
2、人车入罐后没认真进行检查是否到位,是否打掩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1、认真接受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坚决按规程办事。
2、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并以此为反面教材,全面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3、严格落实各级责任制,重点地点,关键部位要严把守。
3、晓明矿“1980.3.15”提升事故1980年3月15日四点班,副井正常提升物料和人员。
22时37分,副罐在井下,上层装一车岩石,下层乘15名升井人员。
井下信号工马X向井上发出提人信号,井上信号工李x接到信号后,将提岩信号变成提人信号,当副罐提至井上副罐上层装上空车后,井上信号工李X又将信号变为提岩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机电事故案例1、小青矿“2005.7.14”提升事故2005年7月14日10时28分,副井检修完工后,开始提升,副罐提升一次后,主罐开始上提。
车到减速点后,低频制动没有投入,司机开始施闸,2m/s保护及过卷保护动作,停车。
主罐过卷4.3米。
经检查,井筒设施完好无损,11点10分恢复正常提升。
事故原因:副井利用检修期间给绞车喷漆,作业期间施工人员误碰触深度指示器主罐侧自整角机连杆,造成位置改变,没有复位。
绞车运行后,由于速度给定为最大,致使过减速点后,绞车虽减速,但由于反馈小于给定,低频没有自动投入,绞车速度较高,造成事故发生。
2、大兴矿“1998.3.18”提升事故1998年3月18日零点班,运输区一队机车组组长王××和推车工赵××、王×在井下作业,1时30分大罐到副井下装车平台,内装2个空车,王××与赵××将空车推出,赵××用木楔在罐内车出侧打掩,之后他们三人共同将一回收铁梁车推入罐内,王××去关罐门,并示意打点提罐,开车10多分钟后听到井筒内有响声,有物体从井筒坠下,此时照明灯停了,王××立即打点停车,此时大罐提起130~140米位置。
事故原因:1、这是一起典型的人为责任事故,装有U型铁梁的叉车没有推到位,车轮没有进入轨面的凹坑内,而且入车侧又没有用木楔打掩,提罐运行时,叉车在罐内向南侧移动,造成铁梁窜罐体,插入罐道横梁间,由于撞击力很大,U型铁梁腾起后坠入井筒。
2、人车入罐后没认真进行检查是否到位,是否打掩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1、认真接受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坚决按规程办事。
2、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并以此为反面教材,全面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3、严格落实各级责任制,重点地点,关键部位要严把守。
3、晓明矿“1980.3.15”提升事故1980年3月15日四点班,副井正常提升物料和人员。
22时37分,副罐在井下,上层装一车岩石,下层乘15名升井人员。
井下信号工马×向井上发出提人信号,井上信号工李×接到信号后,将提岩信号变成提人信号,当副罐提至井上副罐上层装上空车后,井上信号工李×又将信号变为提岩信号。
副井下对好主罐上层,打了一个停点后,此时井上付罐下层低于摇台200mm。
井上信号工李×也打了停点,副罐下层乘罐人员开始陆续下罐。
在副罐下人的过程中,副井下主罐上层已装好了岩石车,信号工马×向井上发出了可以动罐的信号(5个点)。
井上信号工李×接到信号后,即没有观察乘罐人员是否下完,也未询问罐笼两侧的拥罐工,就向绞车司机发出了对罐信号。
北摇台拥罐工杨×正在查下罐人数,没有注意到信号,南摇台拥罐工冯×到南码头门推空车,虽听到信号也没有给予制止。
副井绞车主司机赵×,误把向上对罐的5个点听成向下动罐的4个点。
因主罐在井下,又装了2台岩石重车,副罐在井上仅装1台空车,在这种情况下,司机赵×给换相加1y,绞车不动,紧接着又加2y,但是没有带好闸,使本来准备向上慢速提升的副罐突然快速下降了1.4米。
此时,采煤一队工人赵×正由副罐北侧一脚罐里一脚罐外下罐,由于罐笼快速下降,将其挤在罐笼与摇台的空隙之间,当即死亡。
事故原因:1、井上信号工在没有观察乘罐人员是否全部下完,也未询问罐笼两侧拥罐工的情况下,就向绞车司机发出了对罐信号,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2、绞车司机工作时精力不集中,误听信号,并操作失误,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3、北码头门拥罐工精神不集中,没听到对罐信号;南码头门拥罐工听到对罐信号,但没有及时制止,是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1、所有岗位人员必须忠于职守,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2、加强对岗位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工作责任心,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杜绝错误操作。
4、完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4、南山矿副井1#绞车主轴装置主轴轴径磨损事故一、案例(1996年11月9日0点30分)南山矿副井1#DMT—2.25×4A型绞车,交流拖动,电机功率400KW,最大提升速度6M/S,提升高度499.5米,提升容器双层单车罐笼。
1996年11月9日0点30分,司机宋某从一水平提岩至地面9,5米过程中,听到绞车后备保护仪报警(即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并看到灯光指示,立即施闸停车,汇报动力科调度和维修工,经检查发现深度指示器传动装置与主轴轴端联接的传动齿轮推齿,啮合不上,进行检修装配,装配不上,经继续检查发现主轴轴头处联接轴中心向下偏移10毫米,(原两齿轮中心距为81毫米);拆下主轴轴头处联接轴,检查轴承情况,发现3003264双列向心球面滚子轴承内套与主轴有6毫米间隙,确认主轴轴径磨损。
鹤岗地区无法修理,决定运至齐齐哈尔和平机器厂修理,停产14天。
二、原因分析1、由于3003264滚动轴承内径与主轴轴径的配合出现间隙,产生轴承内套与主轴轴径相对转动,从而造成主轴轴径磨损;2、根据图纸的技术参数,轴承内套与主轴轴径的公差配合为基孔制,轴为¢320gc(+0.004~+0.040),为第三种过度配合,3003264轴承内套为¢320(—0.04~+0.00), 因此轴承内套与主轴轴径的配合必须是过盈配合。
轴承内径与主轴轴颈的配合出现间隙,才会产生滚动轴承内圈和相对主轴轴颈的相对转动。
产生这种配合间隙可能有三种不同情况的公差配合。
第一种情况,滚动轴承内径是合格的,而主轴轴颈不符合图纸要求,出现了负公差,因而造成配合间隙。
第二种情况,主轴轴颈加工制造是合格的,但轴承内径超过公差,出现0以上的正公差,造成配合间隙。
第三种情况,主轴轴颈在制造时超差(为负公差);轴承内径亦超差(为正公差)两者配合产生间隙。
上述三种情况中,出于第一、三种情况,则属于主轴轴颈小,若为第二种情况,则属于轴承内径超差。
3、检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轴承内径与主轴轴颈的配合出现间隙,致使隐患不断扩大,造成主轴轴径严重磨损事故;三、预防措施1、对设备难于检查的部位,要进行强制性检查;2、做好点线流程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改落实工作;3、加强计划检修工作,完善检修制度;4、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
5、益新矿老副井井筒下铁管坠落事故一、案例(2008年8月19日)益新矿中部老副井采用НКМЗ2×5×2.3型缠绕式提升机,单绳提升,井架为钢式立井架,服务水平一、二、三水平,担负提人、下料、提矸石等提升任务,直流拖动,Z710—500型电机,功率1000KW,提升高度550米。
2008年8月19日下午2时巷修区从井口往三水平下铁管(φ108,6米长)每次下10根,采用的方法是在罐笼底部悬吊下放,先从主罐底下一趟后,第二趟从副罐底下放,2时45分副罐下到离井底5米左右司机听点停车,三水平巷修区接管子人员汇报有4根管落入井底,其余6根下落不明,副罐中间罐道侧上下导向板全部出轨。
动力科接到汇报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先将落入井底的4根拽出,然后将罐笼导向板入轨,后乘坐罐笼将落入井筒中的6根找到,在副罐侧距二水平往下50米左右处发现三根铁管叉在罐梁上,在主罐距二水平往下130米左右处发现三根铁管叉在罐梁上,依次将6根管子提到二水平及三水平,处理完后,试运行无问题,影响正常运行5个半小时。
二、原因分析:1、没按措施作业,措施要求每次下4根而实际下10根。
2、悬吊不正确,铁管倾斜,没有同井筒平行。
3、捆绑不正确,铁管下部用8#铁线捆绑不牢造成罐笼在运行过程中铁线松脱。
三、预防措施:1、要严格按措施作业。
2、捆绑方法要有图示说明,捆绑要牢固,起吊物在井筒内必须在井筒中心,起吊物稳住后方可打开车点。
3、悬吊要对称布局。
4、绞车提升速度不得超过2米/秒。
5、22kg/m铁轨一次只限下4根,2寸铁管一次只限下10根,4寸铁管一次只限下6根,6寸铁管一次只限下4根,8寸以上只限1根。
6、信号工及安检人员要现场监督,不按措施作业要立即制止。
7、每次下长物料前要向参加人员贯彻措施并有区、队长现场指挥。
6、大隆矿“2000.4.1”机电事故2000年4月1日白班大隆矿更换主井副斗东北侧罐道绳的工作已准备就续,10时50分将罐道引绳缠在提升机的滚筒上,然后紧此绳,上提副斗。
提斗前拆除井架天轮处旧罐道绳锚固铁和三道卡板,并将防撞梁下端断7丝已松散的旧罐道绳作绑扎处理。
此时上部一切准备工作全部结束,准备提升,指挥的副队长张×和井下联系准备动车。
这时井下准备工作已完,队长、技术员上箕斗监护提升,另有四人在箕斗上准备升井,运转队副队长警告箕斗上人员,不准乘坐箕斗,装载信号工也与地面联系,告之箕斗上有人,但井上指挥人员误认箕斗上人员是监护提升罐道绳人员,同时下令动车,当绑扎处运行到锚固装置下口时,有一根断丝卡弯过不去锚固装置口而停车。
为处理断丝要求绞车慢回500mm,当绞车回放时旧绳先慢放下滑100mm,而后引绳和罐道绳联接卡子在天轮平台上,停顿片刻后,卡子滑过平台急速下滑300mm-400mm后加速下滑,随即挣脱联接装置,造成坠绳,旧罐道绳坠入井底后正好砸在箕斗上部,将箕斗上人员砸成两死一伤,造成了严重后果。
事故原因:1、队长张××违反措施规定,不在措施规定位置监护,且不听劝阻强行站在箕斗上监护提绳。
2、死者唐××、李××等5人严重违章,擅自乘坐箕斗,在运转队副队长强令下仍不下箕斗,造成严重后果。
3、检查人员,相关人制止不利,采取措施不当,未能使违章者中止违章。
4、施工队副队长张×违章指挥,在井下乘坐箕斗人员不清的情况下,盲目下令提升罐道绳。
5、天轮平台处的人员监护不利,未能及时发现V型卡子刮在天轮平台上,造成卡子卡住后存绳300mm-400mm,卡子滑过平台产生冲击,造成引绳与罐道绳脱离坠绳。
6、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不制止,听之任之,没有尽到各自的安全责任。
防范措施:1、在主井天轮出绳口处焊接园弧钢板,避免钢丝绳反弹现象发生。
2、施工前检查好新、旧绳子是否有断丝现象,如新绳有断丝禁止更换,旧绳有断丝采取特殊方式穿过绳孔,避免旧绳回放,且引绳同旧罐道绳打卡子处距断丝超过15米,并增加4道卡子。
3、同类作业时,要设专人监护和检查卡具,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从严治矿,狠反“三违”,避免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7、小青矿“2000.7.23”机电事故2000年7月23日白班,通风队书记梁××安排监测班拆除W1S705运顺风电闭锁电源,当时他不清楚开关是否有电,也没有安排办理停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