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更好地润泽生命
润泽生命,奠基璀璨人生

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秉承“ 润泽生命,奠基 人生,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以“ 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全面增强师生素质, 全面和谐自主发展”为办学宗旨,用“ 润泽儿童生命成长 的教育”理念统领学校工作,全力搭建“ 润泽教育”平台, 追求一种温润柔和的教育效应和如水的教育境界,让学校 成为“ 润泽生命”的文化场域基璀璨人生
贾大为 | 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校长
润泽,意为不干枯而富有光泽,体现的是一种生命状 态,它是和谐、快乐、闪耀光泽、具有正能量的,也是一 种行为方式。一方面是个体从外部环境汲取能量,浸润、 吸纳、丰盈和成就自我;另一方面是个体向外部社会释放 自己的能量,关爱泽被他人,惠泽集体和社会。
润行赋能——雅行少年。在小学阶段抓好习惯养成教 育,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和谐统一与发 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学校通过“ 起步滋润”的准备期教 育、“ 水到渠成”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等举措,利用《 好 习惯养成手册》落实各年级学生的习惯培养。学校通过常 规检查、评比、推进养成教育纵深化发展,逐步培养学生 良好习惯;重视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体验教育, 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素质,外显于良好行为能力。
EDUCATOR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用爱滋润 用心教育

用爱滋润用心教育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力量,它能够温暖人心,激励人前行。
而教育,更是塑造未来的关键。
当爱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便能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无限可能。
用爱滋润,用心教育,这是我们对教育的最美好期许。
爱是无私的,教育也是如此。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他们不计较回报,只是默默地为孩子付出。
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是这样,他们用心灌溉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努力让他们开出绚丽的花朵。
用爱滋润教育,就是要让教育充满温情和关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精心呵护和关爱。
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才能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地度过他们的童年和青春期。
用爱滋润,就是要给予教育更多的关怀和理解。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也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用爱滋润的教育,就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理解和尊重,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主人翁。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用心教育,就是要让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成长需要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指导。
用心教育,就要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更宽广的成长空间。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我们应该为他们量身定制,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权。
多元化的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用心教育,就是要让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孩子们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
用心教育,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在美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不仅仅要注重学业的成绩,更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品质,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和成熟的青春。
身心健康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基石,只有健康成长的孩子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课程点化和润泽生命

等。 ★
澳 大利 亚 中小学教 育在 课程 设置和 实施 中把 生命 的本质 、 特征 、 需要体 现 在 教 育 的 全 过 程 中 , 正 做 到 教 育尊 重 生 命 的 需 要 、 善 生 命 的发 展 、 真 完 提 升 生命 的 意 义 。
■王
杰
一
、
课 程 目标— — 提 升 生 命 质 量
环 境 、 康 与 体 育 。在 义 务 教 健
生 要 参 与 职 业 学 习 ,把 职 业 项 目作 为 学 习 的 一 部 分 ,并
澳 大 利 亚 虽 然 只 有 2 0多 年 的建 国 0
21 0 0年 8月 至 1 0月 ,我 参 加 了 由
小 学 教 育 目标 达 成 共 识 , 重 申 在 义 务 并 教 育 阶 段 ,学 生 应 当 在 八 个 领 域 获 得 较 高 的知 识 和 技 能 。 这 八 个 领 域 分 别 是 英 语 、 学 、 学 、 术 、 语 、 术 、 会 与 数 科 艺 外 技 社
问题的能 力和 技巧 ,能够 交
历 史 , 它 的教 育 事 业 发 展 迅 速 。 原 住 但 从
天 津 市 教 委 组 织 的 天 津 市 中 小 学 未 来 教 育 家 奠 基 工 程 学 员 、 骨 干校 长 赴 澳 大 利
民文化 到殖 民地教 育 , “ 从 白澳 政策 ” 到 多 元文化教育 ,它的基础教 育管理体 系
息 ,筹 划 和 组 织 各 种 活 动 ,
作 : 是 具 有 自信 、 观 向 上 、 二 乐
体 现 生 态 意 识 、 注 人 的 生 命 高 度 、 足 关 立 于 人的生命发展 , 我以很大启 示。 给
为生命奠基 让教育出彩

为生命奠基让教育出彩教育是社会的基石,为每个个体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所谓,教育是人生的奠基石,而生命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格和素质,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们要为生命奠基,让教育出彩。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每个人生命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学习知识,更是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教育通过知识的传授和人格的培养,能够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正是因为有了教育,我们才能够拥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从而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要关注教育的整体发展,为每个个体的生命奠基。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学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在社会中立足;家庭要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社会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教育资源得以有效使用。
只有教育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每个个体的生命奠基,让教育真正出彩。
我们要关注教育的质量,让每个人都能够受益。
教育的质量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键,也是关系着每个人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为每个人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我们也要关注教育的公平,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不因为家庭条件的差异而受到歧视。
只有提高教育的质量,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够受益,为生命奠基。
我们要注重教育的实效,让教育的成果得到实现。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中取得的成绩,更是在社会中实现的结果。
教育的成果要能够得到实现,让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有所作为。
我们要注重教育的实效,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且取得实质性的成就。
只有实现了教育的实效,才能让教育真正出彩,为生命奠基。
为生命奠基,让教育出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对每个人生命的重要性,关注教育的整体发展和质量,以及注重教育的实效。
以“泽”为教,“润”生永盛学子

以“泽”为教,“润”生永盛学子发布时间:2022-08-02T07:47:33.34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68期作者:蒋蕊[导读]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发展方向的思考,正是对这一个着眼点的思考,郑州市郑东新区永盛小学经历了从认同到落实再到积淀,形成自觉的文化建设之路,彰显着文以载道、文以化成的力量。
建校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文化重构,着手文化,着眼优质,着力发展,以“润泽生命、立身做人”为校训,以“让教育与生命同行”为办学理念,以文化建设为灵魂,以精致管理为基础,以润泽课堂为核心,努力打造规范+特色的学校教育品牌。
蒋蕊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永盛小学450046“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发展方向的思考,正是对这一个着眼点的思考,郑州市郑东新区永盛小学经历了从认同到落实再到积淀,形成自觉的文化建设之路,彰显着文以载道、文以化成的力量。
建校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文化重构,着手文化,着眼优质,着力发展,以“润泽生命、立身做人”为校训,以“让教育与生命同行”为办学理念,以文化建设为灵魂,以精致管理为基础,以润泽课堂为核心,努力打造规范+特色的学校教育品牌。
一、以爱“润泽”学子:幸福指数+2021年2月21日,郑东新区美好教育再次美好绽放。
郑东新区白沙白坟小学、郑东新区白沙大有庄小学、郑东新区白沙岗李小学、郑东新区高庄小学、郑东新区李湖桥小学五所学校合并成立了郑东新区永盛小学。
永盛小学的启用标志着郑东新区教育向优质均衡、高位均衡前进了一大步。
东强战略为这个区域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教育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这个区域的百姓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学上变成了上好学。
怎样在五校合并基础上扬长避短,办出水平和特色,是我不停思索的问题。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获得幸福感。
于是,我在心中给未来学校绘制了一幅蓝图:将永盛小学打造成一所人性化(学校环境的人性化设计,管理制度,育人模式的人性化)、现代化(教学理念方法现代化、教学环境、设施设备现代化)、品质化(环境及办学品质、育人品质)、生态化(校园环境的生态化、校园文化的生态化建设,特别是开展环境教育课程,学校活动的生态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四化校园,造就永盛花园、启智学园、成长乐园、精神家园。
润泽生命的教育理念

润泽生命的教育理念
润泽生命的教育理念是以关爱和人文关怀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生命意识。
首先,润泽生命的教育理念强调关爱。
教育者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为他们提供温暖和支持。
通过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并根据这些信息来个性化地开展教育工作。
其次,润泽生命的教育理念强调人文关怀。
教育者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和多样性,鼓励他们追求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情感智慧、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等。
通过这种关怀,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润泽生命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指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注,以及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和行为。
润泽生命的教育理念认为,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通过教育活动和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外部环境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实践生命的真谛。
综上所述,润泽生命的教育理念以关爱和人文关怀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生命意识。
这一理念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并且使他们成为关爱他人、关怀社会的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做润泽生命的教育

做润泽生命的教育作者:马文华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7年第02期北京师范大学包头附属学校始建于2012年,是北京师范大学与包头稀土高新区合作办学的体制创新型十二年一贯制公立学校。
“十二年一贯制的学制”“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的体制”和“体教融合的足球国际化特色训练育人机制”等,决定了北师大包头附校办学的独特性、超前性与优越性。
学校将北师大“弘文励教,止于至善”的百年文化基因,与包头的“兼容并蓄”的草原文化、蒙元文化精华融为一体,提出了“做润泽生命的教育,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开发了基于尊重生命的教师培训计划、基于学生成长的课程体系以及践行学思结合的课堂理念。
一、基于教师生命成长的师训计划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首要条件北师大包头附校拥有年轻,富有活力的教师团队,教师主要毕业于北师大、东北师大、华中师大等国家重点师范院校。
其中,研究生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1%,教师平均年龄28岁。
年轻教师既有学历高的优势,也有因授课经验不足导致的劣势,所以,规划引导教师成长是学校的重要工作。
学校提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最高追求:“升华生命价值,大踏步走向教育家”。
学校为教师的生命成长创设的路径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专家型教师→教育家,即教师既有丰富的育人实践经验又有正确的教育理论。
学校为教师的生命成长创造的生态环境,是在尊重教育规律下的个性化教学。
倡导教师要有教育思想,并依托自身特点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
提倡教师队伍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求同存异。
学校推行小班化教学,推行导师制引领,初中每班班额不超过30人,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成长的导师。
切实落实教育责任,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让教师有时间学习、读书、思考、创新。
学校注重教师成长,制定了教师的“鹿鸣杯”赛课制度、教师轮训制度、导师制、请专家讲学制度、同伴研修制度、教师基本功岗位大练兵制度、教师读书制度、教师奖励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多项制度,保障青年教师在入职初期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较高的定位,有高远的追求,有可操作的实施路径。
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核心

点 化 或 润 泽 生 命 ”之 时 ,又 指 出 : “ 识 若 没 有 智 慧 烛 照 其 中 ,即 使 知 再 多 , 只 是 外 在 牵 累 ; 慧 若 没 也 智 有 生 命 隐 帅 其 间 ,那 或 可 动 人 的
智 慧 却 也 不 过 是 飘 忽 不 定 的 鬼 火 莹 照。” 以 , 识是 教育 的边 缘 , 所 知 知识的意义就 在于内化为智慧 ,
人 带 来 自 由 , 来 幸 福 , 挥 着 享 带 发
用 性 功能 。
的 能 力 以 及 对 知 识 的 好 奇 心 ” 。 当 然 , 正 如 一 句 西 方 格 言 所 说 的 “ 袋 不 能 直 立 ” 一 样 的 道 空
教 育是 人 的 一 种 生 存 方 式 。
教 育 源 于生 命 发 展 的原 始 需 要 。
科 学 研 究 表 明 , 遗 传 上 , 与 动 在 人
物 的 最 大 差 别 , 在 于 人 的 未 特 性 化 。人 是 所 有 动 物 中 最 无 能 的 , 但
・
膏年 教 师
20 ・ 0 2 5/1 6
口个 体的创造性 不是本能 的产物 , 而是后天 社会生活 的结果
口创 造 性 的 火 花 只 有 在 一 个 畅 所 欲 言 、 松 自 由 的 环 境 中 , 过 相 互 宽 通 的 碰 撞 , 能 进 发 出 来 才
.
口 教 育 是 基 于 生 命 的事 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爱 尔 乌 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育更好地润泽生命
----学生评价改革在武汉近年来,特别是新课改实施的三年来,评价改革备受关注。
在评价这一领域,大家都在努力探索,试图突破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
在有着良好的教育改革基础和浓厚氛围的武汉,“评价”被作为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全面而深入地进行着改革与探索。
1.建构适合儿童的教育武昌区中华路小学的余芳老师,创造了一种叫“双自”的作业评价方式。
作业过程,由学生“自定目标,自我评价”。
“目标”分为课时性和阶段性两种,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量身自定。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制定的目标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个性。
而达到目标,则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
对于自己试行的这一“双自”评价,余老师作了这样的描述:在以往的作业中,教师最爱提的要求是“把字写好”,可“好”是个什么概念呢?标准在老师手上。
现在学生有自己的标准。
如一个中等生给自己定了这样一个目标:“把字写好,获甲等。
”作业中,她写得认真,但字写得特别大,把格子撑得满满的。
教师批改时加了批语:“字写小一点是不是好看一些?”于是在自评中她写道:“字写大了,不太好,得甲(减)。
”下一次,她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把字写小,获甲等”。
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被细致化、个性化。
发展全面的同学给自己定的目标也会很全面,在一般要求的基础上加上“全对,答问精彩”等出彩冒尖的要求,有时还会和同学进行横向比较,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在“比”中给自己定出更高的目标。
在评价过程中,一般学生都能客观地看待自己,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表现出充分的自信。
如有的学生设定了“全对,得甲”的目标,但作业中没有全对,该生就会这样自评:“虽然没有全对,但订正十分认真,可以得甲。
”自信和进取精神兼含其中。
还有学生在实际情况与目标有差距时,能分析没有达到目标的原因,客观地给自己评定等级,体现出可贵的责任意识和自审意识。
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还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心中有了先进的理念,评价是可以大有可为的。
余芳老师在作业中开辟了一块小小乐土,在那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取“教育”,教育是为了他“这一个”最适宜的发展而量身定做的。
充分认识评价的教育性,让评价为儿童的发展服务,在武汉的大多数学校里已形成共识。
在江汉区,教科研人员饶有兴味地观摩了这样一幕:在二年级的数学测试中,张彤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材料,编好了一道应用题。
自评时,他给自己贴了一颗橙色星(评价等级标志依次是红、黄、橙)。
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评价自己,他回答:“因为我觉得自己编的应用题还可以,但又好像有点不流畅,所以就给了自己一颗橙色星,好让自己以后在数学上更努力。
”但同学们不这样看,认为应该给他红星。
在互评这一环节中,同学甲说:
“张彤今天的字写得比以前好多了。
”同学乙说:“他编的应用题很正确,速度也比以前快了。
”同学丙说:“他很好地运用了我们这学期学的知识。
”张彤认真地听着大家的评价,神情中显示出他从同学们的话语和老师的点头中获得了力量。
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内在动力,这是武汉许多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一再提到的共同话题。
由于评价已摒弃了某一评价者主宰一切的做法,实现了自评、互评、师评以及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促进了学生内心世界的活跃,内在激情的焕发。
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取心灵的力量,这种听起来像是很理想化的情境,在武汉的好多学校里正在成为一种真实的写照。
哲人说,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本。
当红领巾小学发出“享受教育”的呼唤,当崇仁路小学力倡“让儿童的生命自由舒展”,当大兴路小学引进“绿色评价”的理念,当武昌区力图破除中考“一考定终身”的樊篱,教育实现的正是自己的本真。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