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合集下载

博文学校中学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博文学校中学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博文学校中学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目录前言 (2)深圳市宝安区博文学校学生校园行走规范要求 (3)第一章社会生活安全 (4)第二章家庭生活安全 (10)第三章学校生活安全 (15)第四章生理、心理、情感 (21)第五章防灾(伤)害安全 (27)前言抓好中学的安全保护工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基础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首先学校、家庭、学生都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和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对小学生来说,一定要多学习一些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常识,加强安全意识,多掌握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和逃生的技能。

才能远离危险,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为此我们特意编排了《博文学校中学生安全教育》这一校本教材,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减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深圳市宝安区博文学校学生校园行走规范要求为切实加强学生在校园内行走的规范,根据《校园安全法》、《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学生在校园行走规范要求:进入校园行走规范:1、乘车的学生下车后排队从上操场的跑道上走到下操场,下台阶时不允许推挤。

三楼学生从西边楼梯回教室;二楼西边教室的学生从西边楼梯回教室;二楼东边教室的学生从一楼西边饮水处出口经过一年级、四年级教室内走廊从东边出口出来走东楼梯回教室;一楼学生从西边饮水处出口回教室。

2、走读学生进入校园后,三楼学生从东楼梯回教室;二楼东边学生从东楼梯回教室;二楼西边学生从一楼东边出口经四年级、一年级教室内走廊从西边出来走西楼梯回教室;一楼学生从东边出口回教室。

抬饭行走规范:1、一楼学生排队从西出口到食堂抬饭菜。

2、二楼和三楼学生排队从西楼梯到食堂抬饭菜。

课间规范:1、二楼铺瓷砖的地方不允许学生走动,二楼的学生上下请选择东楼梯或者西楼梯,不允许小学生从中楼梯上下。

放学行走规范:1、三楼坐车的学生在自己教室外排队从西楼梯下来到候车地点候车;二楼西边教室坐车学生在自己教室外排队从西楼梯下来到候车地点候车,东边教室坐车的学生在自己教室外排队从东楼梯下来经东出口、四年级、一年级教室走廊外从西出口出来到候车点候车;一楼学生在自己教室外排队从西出口出来到候车点候车。

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第一章预防溺水

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第一章预防溺水

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第一章预防溺水1.为什么要学习游泳?游泳,是在水上靠自身漂浮,借自身肢体和躯体的动作在水中运动前进的技能。

游泳姿势一般可以分为自由泳、蛙泳、蝶泳和仰泳。

自由泳速度最快,蛙泳姿势比较优美,蝶泳爆发力最强,仰泳最省体力。

会不会游泳,没有准确的衡量标准,一般来说只要自己在水里,不再害怕水,在水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应对自如,不需要别人陪在身边,这样就算会游泳了。

生活中离不开水,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溺水事故,掌握游泳这项技能无疑是预防溺水的好办法。

因为游泳能够锻炼我们的水性。

所谓水性,就是一个人对水的掌握程度,对水的浮力与阻力的控制能力,和掌握在水中的呼吸熟练程度。

水性好,我们在水中游泳就更加游刃有余。

学会游泳这项技能,对我们的健康、生活都有很大好处。

首先是游泳有助于我们增强心肌功能、肺部功能,增强抵抗力。

第二是长期的游泳训练有利于健美形体,使全身的线条流畅、优美。

第三是游泳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促进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

所以如果学会了游泳,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灵,也掌握了一项基本的求生技能,对我们未来生活是有所裨益的!2.你知道溺水是学生非正常死亡事故中排第一的吗?游泳是一项深受同学们喜爱的体育运动,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在清凉的水中畅游,更是不少同学消暑纳凉、愉悦身心的方式。

但是,游泳也是一项有危险的运动,每年都有不少中小学生因游泳而溺水身亡的事故发生。

尤其放暑假期间,在乡村的学校,因家长对孩子疏于监管,发生溺水事故更为普遍。

2012 年6 月9 日,教育部通报山东省莱芜市7 名初中学生溺水死亡,湖南省邵阳市5 名小学生溺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4 名学生溺亡,同一天中 16 名中小学生溺水身亡。

2015 年5 月1 日,江西省南城县株良镇 3 名四年级女生相邀前往附近河段捉螃蟹,不慎滑入深水中,全部溺亡; 5 月2 日,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十余名初中学生自行组织在该镇一水库附近游玩时,部分学生下水游泳,返回岸边时发现少了 1 名男生,另外2 名男生立即下水营救,导致3 人不幸溺亡......类似例子举不胜举。

徐州八中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徐州八中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徐州八中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安全教育校本教材2020.6.20.目录第一课校园安全教育 1 第二课中学生自我爱护 2 第三课游泳健身防止溺水 3 第四课防火安全教育 4 第五课远离网吧做文明学生 5 第六课交通安全教育 6 第七课认识自然灾难 7 第八课预防爱滋病 9 第九课解读青青年中的〝早恋〞 10 第十课加强自我修养处理好人际关系 11 第十一课正确面对〝哥们义气〞12第十二课急救小常识13 第十三课远离毒品14第一课校园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涉及到青青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几种之多:包括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害、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

这些都时时威逼着青青年的健康成长。

【信息】校园意外损害事故频发,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

2000年,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确实是说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逝〞。

【小知识】一、学校损害事故及种类1安全事故2暴力损害3体罚与变相体罚二、校园有哪些不安全隐患?1、学生之间的暴力、打斗行为。

2、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化。

3、校外不良人员对在校学生的侵害。

4、在厕所、校园死角学生违规行为。

5、商店、食堂、小卖点的食品安全。

6、大型活动、体育运动中的意外损害。

7、校园内部的丢窃。

8、失火、触电。

9、实验中不规范的操作。

10、课间活动、上下楼或违纪攀爬等。

三、校外安全十大隐患1、校门外道路交通事故。

2、学校周边发生的暴力、打斗、损害行为。

3、学校周边的不良环境对学生的阻碍。

4、校外不良人员对在校学生的侵犯和威逼。

5、在网吧等社会文化娱乐场所引发的侵权和损害。

6、因学生旷课、逃学、离家出走在社会上发生的不安全因素。

7、上网游戏、谈天、不健康书刊音像作品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8、社会黄赌毒现象阻碍学生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9、社会不法分子对青青年的引诱、拉拢、教唆。

10、不良家庭教育的阻碍。

中学生校本课程教材《安全教育读本》

中学生校本课程教材《安全教育读本》

第一章教育教学类事故的预防与应对人最可贵的莫过于生命。

安全是学生生存、成长、发展、幸福的前提,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生命不保谈何学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安全知识教育对于他们非常重要。

通过安全知识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树立安全意识,了解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应变能力,尽可能减少和杜绝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本章指出了中学生在学校门卫、课堂教学、体育教学、实验教学、校外活动等各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介绍了这些安全问题的防范、处理方法;另外,还增加了人体伤害与急救常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

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可读性,安全教育首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危险和灾害。

“关注安全,珍惜生命。

”永远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

只有拥有了生命并掌握生存技巧,我们才能得以享受学习、享受生活。

第一节学校门卫事故校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上课期间,维持其安宁是绝对必要的。

而学校的门卫则是学校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学校门卫的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安全。

门卫人员肩负着学校及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重任,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忱。

以人为本,坚持原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团结和谐,文明值班。

我国在近些年接连发生了多起因学校门卫管制的疏漏,使犯罪份子、精神异常的人趁虚而入,滋生事端,甚至进行恐吓、勒索、猥亵、伤害、性侵害等恶性犯罪。

因中学生本身防制歹徒侵扰的能力不足,更需要学校加强门禁管制、建立校园巡逻制度、设置隔离措施、实行人车分道,以透视死角、消灭死角,确保学生在校时的安全,使学习活动能顺利的进行。

一、事故案例湖南某中学七年级(11)班学生王强(化名),在校外结识了一名外地社会无业青年,王强好几次和他泡在一起,上网聊天、玩游戏,并了解到王强家庭富裕。

2014年9月5日上午,这名无业青年因为赌博债台高筑,便打起了主意,竟然来到他就读的学校,敲响了门卫室的金属防盗门。

学校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学校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学校安全教育校本教材目录前言 (3)第一部分:交通安全常识 (4)第二部分:消防安全常识 (6)第三部分:用电安全常识 (8)第四部分: 社会生活安全常识 (10)第五部分: 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常识 (12)第六部分: 饮食卫生常识 (16)第七部分: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17)学生安全知歌 (18)前言抓好学校的安全保护工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基础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首先学校、家庭、学生都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和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对学生来说,一定要多学习一些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常识,加强安全意识,多掌握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和逃生的技能。

才能远离危险,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为此我们特意编排了《学生安全教育》这一校本教材,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减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一部分:交通安全常识一、道路交通安全常识1、指挥灯信号的含义(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2)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3)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4)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2、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2)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

(3)不准穿越、倚坐道口护拦。

(4)不准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5)列队通过道路时,每横列不准超过2人。

儿童的队列,须在人行道上行进。

3、横穿马路注意事项: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

(1)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

(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3)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中学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第一章防道路交通事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车辆的保有量剧增,道路交通管理逐步走向健全和完善的法制轨道。

随之而来的是道路交通运输日趋繁忙,交通流量不断增大,但是,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不强,以致因交通违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屡有发生,给人民尤其是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认识和防范交通事故就成为当前我们的要务之一。

第一节交通事故的特点和类型一、交通事故的特点根据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五项的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据此,经过对学生道路交通死亡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道路交通事故呈现以下特点:1.就事故发生的时间而言,周末、长假、寒暑假等节假日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

2.就事故对象而言,死亡的学生中,中学生、男生是发生车祸的高危人群。

3.就交通肇事车辆而言,土方车、集装箱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肇事比例最高,而且危害性也最大。

4.就交通工具而言,学生骑乘摩托车遭遇交通事故的比例最高。

5.就交通肇事地点而言,国道、人车混杂的公路等机动车道上是高危地带。

针对以上特点,同学们出行时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引发交通事故或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保障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交通事故的类型站在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交通事故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造成的损害后果的程度,可以将交通事故划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类。

(1)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2)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到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初中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初中安全教育校本教材

前言青少年正值人生的春天,对中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

俗话说,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

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是社会中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首先,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通过安全教育,使中学生基本上做到“三懂”、“三会”,即认识到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危险性,从而增强安全意识;懂得各种危险危害形成原理,注意了解各种安全事项的细节;懂得预防各种危险危害,积极开展安全宣传;学会报警方法,学会预防危险,学会自护自救方法。

其次,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是向全社会普及安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每个学生身后都有一个关心、爱护着他(她)的家庭,每个家庭又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因此,面向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可以从校园拓展到家庭和全社会,从而推动全社会安全意识和防犯能力的提高。

学校的安全教育搞好了,就能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再次,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可以培养社会及专业的后备安全防范队伍。

通过良好的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认识安全防范事业的崇高,为我们安全防范事业培养后备人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今天一个受到良好安全教育的学生,明天必定是一个安全防范事业的热情支持者、参与者,也可能成为安全防范专业骨干力量。

目录第一章交通安全伴我行 (1)第一节交通事故的特点和类型 (3)第二节交通事故的预防 (5)第三节交通事故的救助 (9)第二章防校园火灾 (10)第一节校园火灾的类型和原因 (10)第二节校园火灾的预防 (12)第三节校园火灾的扑救 (14)第三章防校园周边暴力 (16)第一节校园周边暴力的特点与类型 (16)第二节如何预防校园及周边暴力 (18)第三节校园周边暴力的救助 (20)第四章防食品中毒 (21)第一节食品中毒的特点及其类型 (21)第二节食品中毒的预防 (23)第三节食品中毒的救助 (24)第五章防溺水 (25)第一节溺水的特点和类型 (25)第二节溺水事故的防范 (26)第三节溺水事故的自救及急救 (28)第四节社会各界在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 (31)第六章防集体活动事故 (32)第一节集体活动事故的特点和种类 (32)第二节集体活动事故的预防 (33)第三节集体活动事故的救援 (35)第四节防踩踏事故 (36)第七章防触电 (39)第一节触电的特点及类型 (39)第二节触电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40)第三节触电的救助 (41)第八章防雷击 (43)第一节雷电的特点和类型 (43)第二节雷击的预防 (44)第三节遭遇雷击的救助 (45)第九章防煤气中毒 (46)第一节煤气中毒的特点和类型 (46)第二节煤气中毒的预防 (48)第三节煤气中毒的救助 (50)第十章防地震 (51)第一节地震的特点和类型 (51)第二节地震的预防 (52)第三节地震的救助 (53)第十一章防性侵害 (56)第一节性侵害的特点和类型 (56)第二节性侵害的预防 (57)第三节遭遇性侵害的救助 (59)第十二章防流行病 (60)第一节春季流行病的防治 (60)第二节夏季流行病的防治 (62)第三节秋季流行病的防治 (64)第四节冬季流行病的预防 (65)第一章交通安全伴我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车辆的保有量剧增,道路交通管理逐步走向健全和完善的法制轨道。

学校校本教材 安全篇 第六课 校舍安全教育

学校校本教材 安全篇 第六课 校舍安全教育

学校校本教材·安全篇
第六课校舍安全教育“九做到”
一、热爱学校,爱护学校一草一木、房屋、课桌、设施,不破坏学校财产。

二、关注校舍安全,房屋裂缝,梁檩变化,不上墙爬屋,不在残墙断壁下玩耍。

三、保护好校舍,不损坏墙皮,不在墙壁上乱刻乱划。

四、爱护门窗,不乱扔石块,不砸坏玻璃等。

五、爱护桌凳,不刻划、踏坏桌凳。

六、提高防火常识,不玩火,遇火灾有秩序撤离。

七、了解防震常识,做到遇地震不慌乱,能安全避震。

八、根据天气变化,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防雷击,防洪涝。

九、做好校舍修缮护理和看管工作,加强值班,确保校舍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防道路交通事故 (3)第一节交通事故的特点和类型 (3)第二节交通事故的预防 (5)第三节交通事故的救助 (9)第二章防校园火灾 (10)第一节校园火灾的类型和原因 (10)第二节校园火灾的预防 (12)第三节校园火灾的扑救 (14)第三章防校园周边暴力 (16)第一节校园周边暴力的特点与类型 (16)第二节如何预防校园及周边暴力 (18)第三节校园周边暴力的救助 (20)第四章防食品中毒 (21)第一节食品中毒的特点及其类型 (21)第二节食品中毒的预防 (23)第三节食品中毒的救助 (24)第五章防溺水 (25)第一节溺水的特点和类型 (25)第二节溺水事故的防X (26)第三节溺水事故的自救及急救 (28)第四节社会各界在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 (31)第六章防集体活动事故 (32)第一节集体活动事故的特点和种类 (32)第二节集体活动事故的预防 (33)第三节集体活动事故的救援 (35)第四节防踩踏事故 (36)第七章防触电 (39)第一节触电的特点及类型 (39)第二节触电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40)第三节触电的救助 (41)第八章防雷击 (43)第一节雷电的特点和类型 (43)第二节雷击的预防 (44)第三节遭遇雷击的救助 (45)第九章防煤气中毒 (46)第一节煤气中毒的特点和类型 (46)第二节煤气中毒的预防 (48)第三节煤气中毒的救助 (50)第十章防地震 (51)第一节地震的特点和类型 (51)第二节地震的预防 (52)第三节地震的救助 (53)第十一章防性侵害 (56)第一节性侵害的特点和类型 (56)第二节性侵害的预防 (57)第三节遭遇性侵害的救助 (59)第十二章防流行病 (60)第一节春季流行病的防治 (60)第二节夏季流行病的防治 (62)第三节秋季流行病的防治 (64)第四节冬季流行病的预防 (65)第一章防道路交通事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车辆的保有量剧增,道路交通管理逐步走向健全和完善的法制轨道。

随之而来的是道路交通运输日趋繁忙,交通流量不断增大,但是,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不强,以致因交通违章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屡有发生,给人民尤其是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认识和防X交通事故就成为当前我们的要务之一。

第一节交通事故的特点和类型一、交通事故的特点根据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XX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五项的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据此,经过对学生道路交通死亡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道路交通事故呈现以下特点:1.就事故发生的时间而言,周末、长假、寒暑假等节假日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

2.就事故对象而言,死亡的学生中,中学生、男生是发生车祸的高危人群。

3.就交通肇事车辆而言,土方车、集装箱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肇事比例最高,而且危害性也最大。

4.就交通工具而言,学生骑乘摩托车遭遇交通事故的比例最高。

5.就交通肇事地点而言,国道、人车混杂的公路等机动车道上是高危地带。

针对以上特点,同学们出行时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引发交通事故或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保障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交通事故的类型站在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交通事故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造成的损害后果的程度,可以将交通事故划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类。

(1)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2)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到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4)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2007年6月28日我市发生的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就是三名初中生骑乘同一辆摩托车与汽车相撞,摩托车上的4人当场死亡。

2.根据交通事故的主体,可以将交通事故划分为车辆之间的交通事故和车辆与行人、乘车人之间的交通事故两类。

我市发生的学生交通死亡事故主要是这两类。

3.根据事故发生的形态,可以将交通事故划分为具体形态的交通事故和其他形态的交通事故两类。

同向或相向的碰撞、刮擦、碾压等三种具体形态是我市学生交通死亡事故的主要形态。

其他还有根据交通事故的侵害对象划分为财损事故、人员伤亡事故和人员伤亡与财损混合的事故,根据交通事故的成因划分为意外交通事故、过错交通事故和过错与意外的混合交通事故等类型,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节交通事故的预防众所周知,影响交通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人。

参与交通的主体是人,车辆靠人驾驶和保养,道路靠人修筑和维护,交通管理靠人实施和加强,交通环境靠人创造和改善,人在交通中的主体性是显而易见的。

人人都是道路交通的参与者。

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使每一个交通参与者收益,恶劣的道路交通环境使交通参与者经常受到威胁。

良好的交通环境需要有较高法制观念和文明素质的交通参与者来共同营造。

中小学生每天上学和放学时,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车流量最大的时段,因此,同学们作为道路交通的主要参与者,更应该学习一些最基本的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和运用来进行自我防X,从而既能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又能维护社会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这也是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基本常识1.红绿灯请同学们自觉严格遵守信号灯的指示:红灯停、绿灯行,交通安全才有保证。

2.汽车的制动特性同学们首先必须明确一点:汽车不是一刹就能停下的。

因为驾驶员从发现危险,采取紧急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住,这期间需要两个过程:制动停车过程和制动停车距离。

制动停车过程有反应和制动两个阶段,因而制动停车距离也有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段。

(1)反应阶段和反应距离当司机发现险情,判断要紧急刹车到采取紧急刹车措施,这个阶段叫“反应阶段”,此阶段刹车还没有生效,汽车还以原来的速度前进,这阶段汽车走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

反应距离的计算公式是:车速×反应时间。

(2)制动阶段和制动距离刹车生效后,车轮被刹住了,但由于惯性的作用,汽车还得向前冲出一段才能完全停住,这就是“制动阶段”,此阶段汽车向前滑行的距离就叫“制动距离”。

驾驶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反应的快慢,空车与重车,制动性能较好与较弱,路面的干与湿,砂石路与柏油路,上坡与下坡,这些条件的不同,制动停车距离也不同。

所以汽车临近时,切不要以为急穿马路不要紧,反正汽车会刹车。

俗话说“人行一尺,车行一丈,与车抢道,不死也伤”就是这个道路。

3.汽车信号灯的含义汽车上装有种种车灯,这些等既使汽车美观,而且还有实用意义,遇到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车灯就会亮起发出信号。

同学们了解这些车灯的含义后,再遇到车灯亮起时,才能够会意并及时避让,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行人、车辆通行的基本原则通行的基本原则是行人和车辆在道路上通行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包括:1.安全原则2.靠右通行原则3.各行其道原则4.服从指挥原则三、走路应遵守的交通法规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走路。

走在繁忙的马路上,要怎样才能保证安全呢?简单讲就是:行人走人行道,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但是,在有些道路没有人行道、人行横道,该怎么办呢?在这个时候,走路时,应尽量靠右走在马路的侧边,不要走车道中央;过马路时,有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就走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如果也没有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要“先看左、后看右”,看看有没有车辆通行,确信安全了,才可直行通过,不能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或中途倒退、折返。

另外,《道理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还规定:1.不准穿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铁道口的护栏,不准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

道理很简单,上述这些行为既不文明,而且对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潜在的危险,是滋生交通事故的隐患。

2.不准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滑行工具稳定性能差,道路上车来车往,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到车轮下,酿成惨剧。

3.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抛物击车等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

4.走在马路上不要看书或做其它活动。

大家都知道一心不能二用,一边走路一边看书或玩游戏机、听随身机、踢球等,不注意周围的路况,都是非常危险的。

总之,同学们在道路上行走的时候,与车要各行其道,服从交通指挥,切不可无所顾忌地在道路中央随意行走,更不要在马路上打打闹闹、追逐嬉戏,车前不抢道、车后不随便乱插,这样才能保证道路的通畅和自身的安全。

四、乘车应遵守的交通法规同学们在乘坐机动车时,有条件的,应系好安全带;如果站在公交车、地铁车厢内,则应站稳扶好,以确保安全。

另外,为了保障乘车人的安全,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乘坐机动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1.乘车要在站台和指定地点依次候车,不得在机动车道上拦乘车辆。

这是为了维护交通站台的秩序,同时避免妨碍车道上正常行驶的车辆,防止因拥挤而影响行车和乘车人的安全。

2.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在机动车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

3.机动车行驶中,不得干扰驾驶,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不得跳车。

4.乘坐两轮摩托车应当正向骑坐并戴头盔,不得乘坐轻便摩托车,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

5.乘车时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

6.不要乘坐超员超载车辆。

7.不得乘坐货运机动车的车厢。

总之,同学们乘车时不仅要讲文明、讲礼貌,更要守秩序、求安全。

五、骑车应遵守的交通法规摩托车、自行车及其他非机动车虽较汽车易于驾驶,但稳定性差。

在没有划分车道的道路上,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

如果不按一定的规定行驶,也容易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和行人的正常行走,并给自身带来不安全因素,甚至可能与其它车辆、行人发生交通事故。

为保证安全行驶,《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1.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驾驶摩托车,不得在非机动车上加装机动装置。

2.未满十二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

未满十六周岁的的未成年人不得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3.骑车转弯前应当减速慢行,注意后面来车,伸手示意,不得突然猛拐,并要让直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

4.超越前车时不得妨碍被超越的车辆行驶。

这是为了防止任意超车而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而发生碰撞。

5、不得扶身并行,不得牵引、攀扶车辆或者被其它车辆牵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