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漫画作文---利己和利他不矛盾导写(审题指导+写作素材+典型范文+论证思路)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利与义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利与义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利与义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

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

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

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見在国外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

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婢,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

写作指导材料叙述的对象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材料中的两个学生只是议论的对象,材料主要表述的是孔子对这两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重点写这两个学生的行为。

所以材料的主要陈述对象是孔子,选取的角度应是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

孔子赞成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因为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这里产生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会看重钱财?解决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一题目的关键之所在,即如何辩证地看待金钱与道德的关系。

金钱与道德不是完全对立的,孔子倡导对做好事之人回报以钱财,不是纯粹为了个人获利,而是对社会加以引导,让更多人有做好事的动力,获得做好事的尊严。

同学们在写作时应立足价值取向,做好辩证分析。

一方面对原材料作正向对比分析,辅以正反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对自己熟知的材料恰当运用正反对比作分析。

另外,辩证分析时需要做到详略得当。

佳作一摒利益之意,修仁道之心李若冰孔子的两个学生,一个救人后接受了被救者赠送的一头牛,而另一个垫钱赎回本国的奴隶后没有按规定报销垫资,前者得到孔子的称赞,后者却被批评。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利己”还是“利他”》材料题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利己”还是“利他”》材料题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利己”还是“利他”》材料题解析及范文【作文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

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题解】1.审原材料--此一模作文属于“话题型”材料作文,作文的核心话题是“利己和利他”。

原材料以老子名言引出“利他“精神,然后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贤人“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之境界,即,融利己于利他之中,完成自他二利。

最后是现代不少人的狭隘甚至错误观点: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2.审情境限制--本次命题的情境限制是“班会发言稿”与同学们交流,班会是学校的德育教育主阵地,班会场合发言目的,不能止于思想观点的争鸣,关键是促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发言主题要积极向上,有正能量。

演讲稿发言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

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 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入心。

好的演讲稿发言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审驱动任务--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是: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联系实际”就是要求所写作文不能只说空话、套话,要求文章有真我、真生活。

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的作文

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的作文

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的作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在中国传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

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有个必须避开的雷区,注意题干,你知道问题在哪吗?在于题干中的观点,都是错的。

为什么要把这错误的观点代入自己呢?没必要去认同这两个观点,再去思考。

材料中的观点可以作为批判出现。

借用来做反面然后对立提炼自己的正确观点。

解题过程回归解题初衷,就是完整性。

不止要一直围绕着利己和利他,分析两者的关系。

试图用一个解释另一个是很困难的,也许利他可以解释利己,但是利己解释利他就是有些牵强的。

我的建议是:分析绝对的利己、绝对的利他,以及利他就是利己这三方面。

分析是指剖析现象后的本质。

(答疑:那可不可以写损人不利己)可以,这种人是蛀虫级别。

(答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那不就是利他就是利己么?然后再深化一下,利为何?物质么?不止。

我们做一件事所能够得到的除了物质还有什么?精神。

也就是说,在利他的过程中,一些情况下你似乎失去了你原有的物质或者应该得到的物质,但你同样收获到了某种精神,在这样的比较下,利他等于利己。

用这种方式去剖析观点,分析的是事物的过程。

在这样的比较下,利他等于利己。

用这种方式去剖析观点,分析的是事物的过程。

【答疑:绝对的利己也不一定会损人】自己分析一下,不用分析它的好处,分析失去了什么。

或者说,绝对的利他适合于谁?加上这三者的适用性,进一步丰富你的论点。

分情况绝对到相对来补充自己的观点使之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这就是从大纲结构图开始深化至文章内容丰富性了。

【答疑:绝对利他能不能说是主席一类的人】可以,你可以结合“我将无我”回到题目,再想想大纲怎么完善,先做好结构。

不要在举例上纠结,首先提炼关键词。

高中作文_作文导写之“自利与利他”话题

高中作文_作文导写之“自利与利他”话题

请以“自利与利他”为话题,写 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自拟文题。
关系型话题,需要既 写自利,又写利他, 而且还要明确二者之 间的关系。
我也下水:
茶叶· 甘泉· 紫砂壶
·
如果生命是一只精美的紫砂壶,那么, “自利”就是青碧的茶叶,“利他”就是那 一股清澈甘洌的泉水。将沸腾的“利他”之 清泉注入装有“自利”之茶叶的紫砂壶中, 少顷,便会有沁人心脾的清香浸润到紫砂壶 的纹络中,散发到空气中,香远益清。 在自利的基础上利他,自利不忘利他, 利他也热爱自己生活的人,其生命的价值将 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如一只紫砂壶,精 致,美丽,散发幽幽的清香。
真希望每个人都像一只精致美丽盛满 香茗的紫砂壶,散发的袅袅清香氤氲出 一个芳香四溢的和谐世界。
附:在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 着德国新教教士马丁· 尼莫拉的一首短诗: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 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 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 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三)泉茶相拥品砸香茗, 自利利他芬芳生命。 人先要自己幸福,才能为他人带去幸福。自 利是利他的前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若是真 诚的,那么这种奉献并不能长久,就像汶川地震 中牺牲的武文斌,如果他在救灾时注意一下休息, 补充体力,他年轻的生命就不会迅速陨落,有了 生命,他难道不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吗? 自利时不忘利他,人心会洁净;利他时记得自 利,人心会安详。人心的洁净安详,世界才会芬 芳。
利他最终利己。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
在民间及商界广为流传。当年,76台冰箱在 张瑞敏的一声令下被当众砸烂销毁以作为警 示,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 一位工人两年的收入,并且在那个物质匮乏 的时代,这是一个惊人的举动。张瑞敏这种 宁肯自己吃亏也不伤害消费者的行为奠定了 海尔品牌成长的基础。“海尔集团”成为中 利他可获 国企业中的王者之师,正是张瑞敏自利不忘 利他生存哲学的必然结果。 得物质利

2021高三二模松江作文题解析及范文(利他与利己)

2021高三二模松江作文题解析及范文(利他与利己)

2021高三二模松江作文题解析及范文(3篇65分,2篇63分)原题回放:人的本质是利他还是利己?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目类型:思辨型材料侧重:题目要求我们围绕“人的本质”展开思考。

行文时我们可肯定“利他”,也可肯定“利己”,但无论是肯定哪一方,阐述时都要兼顾另一方,在对照中加以分析。

材料中“利己”与“利他”看似矛盾的概念,所以我们要思考:什么是“利己”、“利他”、“人的本质”?利他和利己怎么对立的?利己和利他一定是非此即彼吗?利他与利己关系怎样?利他和利己怎么统一……一、界定概念利己:考虑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展开行动。

是生存本能,是人在生存危机下的行为逻辑----这本身无可厚非。

利他:对他人有利,给予他人利益、方便,且不求回报,即以他人的利益为主。

自然属性---利他是动物以个体的自我付出换取物种存在和延续的本能;社会属性---利他是社会交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本质: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属性。

人是灵长类动物,本质上有其自然属性;人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本质上还有社会属性。

人的本质:是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它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是具体的、历史的。

它是个哲学问题,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二、人会利己的原因1.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自私是先天自带的,人的本性都是利己---不爱自己,怎会爱他人。

2.人本能地为自己的权益考虑,这是生命体与生俱来的生存需要。

3.利己注重自我本身,注重自我意识的觉醒,这本身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4.保护自己,保障生命,延续生命,这是生物的本能。

利己没有错误,只是不能通过伤害他人的方式利己。

三、人会利他的原因1.利他可提高自我价值的实现,减少焦虑和不安。

利他有利于社会上的他人,有利于社会文明的延续、发展。

2.利他,既是利益的互惠,也是道义的彰显。

3.大同社会理想状态是有利他意识,每个人都跳出了自己,渴望利他。

2021届高三语文写作训练《“利己亦利他”》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点评

2021届高三语文写作训练《“利己亦利他”》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点评

2021届高三语文写作训练《“利己亦利他”》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

但现在某些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

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本题在材料中列举了关于利己和利他的不同观点,进而要求考生完成写一篇在班会上和同学们交流的发言稿的写作任务。

材料将关于利已和利他的观点分成了两类。

第一类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做人既要自利更要利他。

第二类观点则是现在某些人认为的利他违背人的本性,坚持做人应该利己。

由此可见,本道作文题的目的是通过引导考生对利己和利他进行思考,让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考生立意时可选择其中一类,明确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展现自己的思考,但选择第一类观点立意更佳。

【立意】①利己之时,莫忘利他;②利他之路,应该有“我”;③活出本我,活出精彩;④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等等。

【参考素材】时代楷模卢永根卢永根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曾荣获“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他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祖国同成长、共奋进;他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长期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现代农业专家;他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毕生积蓄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

他不愧为时代楷模!其美多吉:雪线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川藏邮路甘孜至德格这条险路,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是雪线邮路上最危险的路段,途中的雀儿山被称为“雄鹰都飞不过去的山”。

【高考作文模拟】关于“利已、利他”作文解析、导写、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关于“利已、利他”作文解析、导写、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关于“利已、利他”作文解析、导写、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云演讲时曾说:做任何生意,必须想到三个赢,第一个是客户赢,第二个是合作伙伴赢,第三才是你赢。

三个赢,少任何一个,生意都没法做下去。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最了不起的利他主义。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问题的要害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没有责任感和承担意识,必然将个人私欲作为唯一追求。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院院长李淼说:最善于利己的人,往往也最善于利他。

与之相反,理想色彩过重的人,在牺牲自己的时候,牺牲起别人也轻而易举。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论述类文章。

【解析】本题中,考生可以用捕捉关键词的办法,展开快速有效的审题。

通读材料可以比较容易地提取出这几个关键词——利己、利他、时代、社会,于是我们的论题便可以确立为“当今时代利己与利他的选择”。

综合比较,在立意上,可以有三个角度:(1)摒弃“利己主义”,积极为人。

(2)拒绝伪善,善于利己。

(3)化解“利己”与“利他”的冲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比较上述三个立意,(2)(3)两个优于(1),而(3)句又在利己与利他的选择上做足了思辨功夫,更具内涵与逻辑张力,是写作中的优选项。

【多维立意解读】方向1:摒弃“利己主义”,积极为人名师支招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厘清概念。

“利己”是人的必然需求,“自己”本身是“人”的一员,让每一个个体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因此“利己”无可厚非。

而“利己主义”则不然,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利己”,而是将“利己”发挥到极致,具有极强的排他性。

奉行“利己主义”的人,以“利己”为最高追求和最终目的,将“利己”作为处事原则和宗旨,凡是有碍于自己发展的一律踢开,凡是能帮助自己获利的则全部拿来。

这样的人眼里只有自己,枉顾他人、秩序、道德,是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当摒弃之。

【高考作文模拟】关于“利已、利他”作文解析、导写、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关于“利已、利他”作文解析、导写、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关于“利已、利他”作文解析、导写、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云演讲时曾说:做任何生意,必须想到三个赢,第一个是客户赢,第二个是合作伙伴赢,第三才是你赢。

三个赢,少任何一个,生意都没法做下去。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最了不起的利他主义。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问题的要害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没有责任感和承担意识,必然将个人私欲作为唯一追求。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院院长李淼说:最善于利己的人,往往也最善于利他。

与之相反,理想色彩过重的人,在牺牲自己的时候,牺牲起别人也轻而易举。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论述类文章。

【解析】本题中,考生可以用捕捉关键词的办法,展开快速有效的审题。

通读材料可以比较容易地提取出这几个关键词——利己、利他、时代、社会,于是我们的论题便可以确立为“当今时代利己与利他的选择” 。

综合比较,在立意上,可以有三个角度:1)摒弃“利己主义” ,积极为人。

(2)拒绝伪善,善于利己。

(3)化解“利己”与“利他”的冲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比较上述三个立意,(2)(3)两个优于(1),而(3)句又在利己与利他的选择上做足了思辨功夫,更具内涵与逻辑张力,是写作中的优选项。

【多维立意解读】方向1:摒弃“利己主义” ,积极为人名师支招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厘清概念。

“利己”是人的必然需求,“自己”本身是“人”的一员,让每一个个体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因此“利己”无可厚非。

而“利己主义”则不然,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利己” ,而是将“利己”发挥到极致,具有极强的排他性。

奉行“利己主义” 的人,以“利己”为最高追求和最终目的,将“利己”作为处事原则和宗旨,凡是有碍于自己发展的一律踢开,凡是能帮助自己获利的则全部拿来。

这样的人眼里只有自己,枉顾他人、秩序、道德,是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当摒弃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漫画作文---利己和利他不矛盾导写(审题指导+写作素材+典型范文+论证思路)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材料:
本题考查对漫画内涵的分析能力以及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看图,把握画面中的关键内容,将这些重点内容客观地解释成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注意语言组织。

分析时要联系现实,理解画面背后的内涵。

漫画中两位家长牵着自家的孩子正在教育孩子,而图中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显然是两位家长教育孩子的素材。

图1右边的家长指着环卫工人一脸严肃的告诫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

”从家长的话语中能够看出,她是把环卫工人当成社会底层的代表,让孩子引以为戒,她的教育目的是希望孩子脱离社会底层,出人头地。

对他人没有同情心,对别人的处境漠不关心,这是问题。

而图2中左边的家长则对孩子说:“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将能够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同样是把环卫工人视为社会底层人物,同样是渴望孩子变得更好,但这位家长能充分体谅他人处境,教育目的是希望孩子能给他人创造美好,引导孩子造福社会,改变世界,改善社会人群的处境和命运。

立意时,我们需要从两幅图中找到共性,即两位家长都在教育孩子,都期盼孩子变得更好,所以作文要围绕着教育的话题展开,而两幅图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位家长的教育的目的不同,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指出家长的格局影响孩子的高度。

也可以探讨学习的意义,指出学习不仅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还要让别人、让社会因自己而变得更好。

最好不要泛泛地谈学习的意义。

参考立意:
①莫让孩子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②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高度,③学习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④教育不应太功利。

写作素材:
(1)名校生缺乏胸怀天下的气概将是教育的失败
在一档电视谈话节目中,即将毕业的清华博士生梁植,纠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但甫一开口,就被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某嘉宾严厉指责,该嘉宾说,清华是一个名校,名校是镇国重器,而对于名校生,名校培养你,不是让你用来找工作的,而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

显然梁植缺乏该嘉宾所说的名校生胸怀天下的气概,如果名校生皆如此,那将是教育的失败。

(2)教育应当利己亦利他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2018年毕业典礼上,戴锦华教授深情地祝福毕业学生,“愿你们有承当,首先承当起自己,进而承当起时代和社会。

愿你们做个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
社会。

”寥寥数语,道尽教育的真谛。

北大对学生的教育,当然看重个体的成功,但除了关注个体,还应该关注他人与社会。

教育应该从利己走向利人
好好学习的意义何在?图1的家长告诉孩子,好好学习能够摆脱社会底层的繁重劳动,让自己过得更好;而图2的家长则让孩子相信,学习是为了让那些社会底层的劳动者过得更好。

一曰利己,一曰利人。

现实中,我们不排斥前者,但又不能止步于前者。

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利己走向利人,从收获走向奉献。

我们通常认为利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但实际上,人类的进步一定程度上是利己思想在推动。

我们看到别人的生活充满艰辛,自然会心有感触,也会更加警醒,努力提升自我。

古代儒家对读书人素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引导,其中放在首位的“修身”,就是在教导学生要涵养自己的能力和德行,而修身于己身有利,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一味的追求利己,又会限制人们的视野,且显得过于功利。

正如冰心所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当一个人的眼里、心底都只有自己时,他就再也“看不到”他人了。

正如图1中那位开口讲话的家长,她苦口婆心的劝说,只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至于环卫工人的处境如何糟糕,又与其何干呢?假如这些教育皆如此,未免过于冷漠。

那么应当如何教育才更好呢?即在利己的基础上,追求利人。

古时学者往往“学而优则仕”,即在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的话就去做官。

他们做官纯粹是为了自己吗?杜甫做官,是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让国家昌明、百姓富足才是他的理想;辛弃疾做官,固有“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利己之私心,但更多的,是“了却君王天下事”的爱国情怀。

有利己之心,亦有利人之志,如此成就了他们的千古名声。

古人既如此,今人何以堪?从个体出人头地到为社会牺牲奉献,这才应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

利己可以是起因,但利人应该是结果。

利己,最终不能沦为自私,而应该发展为更好的服务他人与社会。

遥想当年,有青葱少年在学校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物候学的奠基者指出“诸位求学,应不仅在科目本身”“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他们
才应该作为家长教育孩子的榜样。

好好学习,始于利己,终于利人。

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从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才是家长对孩子应有的期待!
本文论证思路:
中心论点“教育应该从利己走向利人”做标题
第1段提出疑问+漫画内容转述+分析过渡+中心论点。

第2段教育孩子从利己出发没问题,即利己教育有意义。

错误观点(树靶子)+反驳错误观点+道理论证。

第3段教育孩子一味追求利己又有危害,即利己教育有不足。

分论点+名言+回扣材料。

第4段过渡句+再次提出中心论点。

第5段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古人既修身又治国,有利己之心,也有利人之志。

回答为什么教育要从利己走向利人。

总说古人学优则仕,+举例杜甫和辛弃疾+论证分析。

第6段过渡句+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7段举例周恩来、竺可桢+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发出号召。

本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

开篇借漫画内容点出主题;主体部分从利己式教育具有的意义谈到其存在的不足,进而过渡到利人式教育;结尾再次点题,指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在利己的基础之上利人。

论证手法上,文中借古时杜甫、辛弃疾和现代周恩来、竺可桢的事例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