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盖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某高层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

某高层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

某高层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层混凝土楼盖的结构设计原理,了解楼盖的受力特点及影响因素。

2. 使学生了解高层混凝土楼盖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掌握相关工程技术规范。

3. 帮助学生了解高层混凝土楼盖的养护、维修及加固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高层混凝土楼盖结构设计计算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针对高层混凝土楼盖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楼盖结构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信心。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高层混凝土楼盖的结构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技术,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伦理观念,为我国建筑行业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高层混凝土楼盖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类型与受力特点- 设计荷载及组合- 混凝土及钢筋材料性能- 楼盖截面设计计算2. 高层混凝土楼盖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工程及模板工程-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3. 高层混凝土楼盖养护、维修及加固技术- 混凝土楼盖养护方法- 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楼盖加固技术及案例分析4. 高层混凝土楼盖施工组织与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 进度计划与资源调配- 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现场协调与沟通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工程实际,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涵盖高层混凝土楼盖的设计、施工、养护、维修及加固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楼盖工程的技术要点,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楼盖课程设计摘要

楼盖课程设计摘要

楼盖课程设计摘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楼盖的基本概念、设计和施工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楼盖的种类、功能和构造原理。

2.分析楼盖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

3.应用楼盖的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的楼盖设计。

4.评价楼盖设计和施工的质量标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楼盖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和质量评价。

具体内容包括:1.楼盖的种类和功能。

2.楼盖的构造原理和设计要求。

3.楼盖的施工技术和工艺。

4.楼盖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楼盖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楼盖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楼盖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评价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楼盖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图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楼盖设计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在每个章节都有充分的学习时间。

2.教学时间: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3.教学地点:选择适合教学的教室,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本课程将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现浇混泥土楼盖课程设计

现浇混泥土楼盖课程设计

现浇混泥土楼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浇混凝土楼盖的基本结构原理,掌握其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

2. 使学生掌握楼盖体系中各类构件的作用,了解其相互关系及对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

3. 帮助学生了解现浇混凝土楼盖的材料性能、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现浇混凝土楼盖设计计算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楼盖结构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楼盖结构建模、分析和优化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专业、追求卓越的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工程质量、安全及环保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建筑结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所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原理:讲解楼盖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梁、板、柱等构件的作用,分析各构件间的相互关系及对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

2. 现浇混凝土楼盖设计方法:介绍楼盖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荷载计算、内力分析、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等内容,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3. 现浇混凝土楼盖施工技术:讲解楼盖施工的工艺流程,包括模板制作、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养护等环节,强调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 材料性能与选择:介绍现浇混凝土楼盖所用材料的性能指标,包括混凝土、钢筋等,分析不同材料对楼盖结构性能的影响。

5. 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楼盖结构建模、分析和优化设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多层厂房楼盖课程设计

多层厂房楼盖课程设计

多层厂房楼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层厂房楼盖的基本结构原理,理解楼盖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

2. 使学生了解多层厂房楼盖的材料选择、构造要求及其对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掌握楼盖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参数,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楼盖设计的合理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多层厂房楼盖结构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工程需求,运用楼盖设计原理进行初步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楼盖设计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建筑结构专业的兴趣,培养其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合作中学会沟通、交流和分享。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多层厂房楼盖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多层厂房楼盖结构原理:包括楼盖的分类、结构组成、受力特点等,结合课本第3章内容进行讲解。

2. 楼盖材料与构造要求:分析不同材料的性能,如混凝土、钢材等,以及楼盖构造的基本要求,对应课本第4章。

3. 楼盖设计流程及关键参数:介绍楼盖设计的基本步骤、关键参数及设计规范,以课本第5章为基础展开讲解。

4. 楼盖设计与计算:结合实际案例,教授楼盖设计方法、计算公式及注意事项,参考课本第6章内容。

5. CAD软件应用:教授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多层厂房楼盖结构图,结合课本附录部分进行实操训练。

6.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探讨楼盖设计中的环保理念,引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参考课本第2章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多层厂房楼盖结构原理及分类;第2周:楼盖材料与构造要求;第3周:楼盖设计流程及关键参数;第4周:楼盖设计与计算;第5周:CAD软件应用;第6周: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楼盖课程设计土木09

楼盖课程设计土木09

楼盖课程设计土木09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楼盖结构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楼盖结构的类型、受力分析、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楼盖结构的绘图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提高他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楼盖结构的类型和特点:包括梁式、板式、框架式等楼盖结构的分类和应用。

2.楼盖结构的受力分析:介绍各种楼盖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计算方法。

3.楼盖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4.楼盖结构的计算方法:讲解楼盖结构的力学计算方法和设计计算步骤。

5.楼盖结构的施工技术:介绍楼盖结构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楼盖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实验法:安排楼盖结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楼盖结构设计原理》等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工程案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4.实验设备:准备楼盖结构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全面考核学生对楼盖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楼盖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楼盖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楼盖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楼盖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楼盖结构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楼盖结构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2.理解楼盖结构的受力分析及设计原则。

3.熟悉常见楼盖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楼盖结构的设计计算。

5.能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楼盖结构类型。

6.能够分析楼盖结构的受力性能并判断其稳定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楼盖结构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包括梁式楼盖、板式楼盖、框架式楼盖等。

2.楼盖结构的受力分析及设计原则:包括受力性能、设计原则、荷载计算等。

3.常见楼盖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梁的设计计算、板的设计计算、框架的设计计算等。

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楼盖结构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2课时)2.楼盖结构的受力分析及设计原则(4课时)3.常见楼盖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6课时)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楼盖结构的设计过程。

3.实验法:进行楼盖结构受力性能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加深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楼盖结构设计》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设计规范和学术论文供学生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楼盖结构受力性能实验所需的设备,如加载装置、传感器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20%。

公寓楼楼盖课程设计

公寓楼楼盖课程设计

公寓楼楼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寓楼楼盖的基本结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建筑楼盖系统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描述公寓楼楼盖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

•解释楼盖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阐述楼盖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流程。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楼盖系统在设计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楼盖设计的模拟和计算。

•具备楼盖施工的基本技能,如模板制作、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能够在楼盖设计和施工中提出改进方案,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益。

•增强学生对建筑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使其能够积极投身于建筑事业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公寓楼楼盖的基本结构:介绍楼盖的组成部分,如梁、板、柱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楼盖设计原理:讲解楼盖设计的依据和方法,包括荷载分析、内力计算、构件尺寸确定等。

3.楼盖施工技术:介绍楼盖施工的准备、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包括模板制作、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

4.楼盖施工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楼盖施工案例,从中学习施工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楼盖施工安全管理:讲解楼盖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个人防护、现场管理等。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楼盖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施工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楼盖施工案例,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验法:学生进行楼盖结构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加深对楼盖结构的认识。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楼盖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工业仓库楼盖课程设计

工业仓库楼盖课程设计

工业仓库楼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工业仓库楼盖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分类。

2. 使学生了解工业仓库楼盖的施工工艺、材料及设备。

3. 引导学生掌握工业仓库楼盖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仓库楼盖工程案例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工业仓库楼盖图纸的技能。

3. 培养学生针对工业仓库楼盖进行结构计算和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工程学科,关注工业建筑发展,增强职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工程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质量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以工业仓库楼盖为研究对象,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部分学生对工程实践缺乏了解。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

3. 强化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1. 熟悉工业仓库楼盖的结构类型、功能及施工工艺。

2. 能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工业仓库楼盖图纸。

3. 掌握工业仓库楼盖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结构优化能力。

4. 增强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工程素养。

5. 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质量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工业仓库楼盖概述- 仓库楼盖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常见工业仓库楼盖结构类型及特点2. 工业仓库楼盖结构设计原理- 结构设计基本原理- 工业仓库楼盖结构设计要求- 荷载作用及组合3. 工业仓库楼盖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流程- 常用施工材料及设备-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4. 工业仓库楼盖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工业仓库楼盖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及优化5. 教学实践与操作- CAD软件绘制工业仓库楼盖图纸- 结构计算与优化方法- 模拟施工现场,进行实践操作6.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 工业仓库楼盖概述(1课时)- 工业仓库楼盖结构设计原理(2课时)- 工业仓库楼盖施工技术(2课时)- 工业仓库楼盖案例分析(2课时)- 教学实践与操作(3课时)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任务书
2.1.1题目:某市轻工业厂房楼盖设计
图一
2.1.2设计条件
某市轻工业厂房承重体系为钢筋混凝土内框架,四周为370mm砖墙承重,厂房平面尺寸见下图,二楼可变荷载为7.0kN/mm2,设计只考虑竖向荷载,要求学生完成二层钢筋混凝土整浇楼盖的设计。

二层平面尺寸见图一。

1.永久荷载:楼面面层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重度20kN/m3;板底、梁侧及梁底抹灰层15mm厚混合砂浆,重度17kN/m3;钢筋混凝土重度25kN/m3。

2.二楼楼面可变荷载7.0kN/m2。

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25;主梁、次梁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余钢筋采用HRB235级钢筋。

4.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

5.柱断面尺寸400×400mm。

2.1.3设计内容
1.学生承担的具体设计题号见表一。

2.设计计算书一份,内容包括:
(1)二层楼面结构平面布置: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现浇板、次梁的承载力计算(内力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考虑)。

(3)主梁的承载力计算(内力计算按弹性理论考虑)。

3.A2图纸一张,内容包括:
(1)二层楼面结构布置图,板的配筋图,板的配筋图画在结构布置图上(板采用分离式配筋)。

(2)次梁的配筋图,主梁的配筋图。

(3)必要的结构设计说明。

2.1.4时间安排(一周)
结构计算2天
绘制结构施工图 2天
计算书整理、修改施工图 1天
2.2 课程设计指导书
2.2.1初步选择梁、板的截面尺寸
1.板的尺寸除满足承载力、刚度、裂缝宽度要求外,尚应满足施工要求。

板厚
取h≥l0/40;按施工要求,一般楼板厚度不少于60mm,密肋板厚度不少于50mm,工业建筑楼板厚度不少于70mm,本设计楼板厚度选80mm。

2. 次梁截面尺寸:次梁高度取,宽度取。

本设计次梁截
面尺寸选b×h=200×450mm。

3. 主梁截面尺寸:主梁高度取,宽度取。

本设计主梁截面尺寸选
b×h=300×600mm。

2.2.2在计算书上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
在计算书上画出图二,并标注出柱、主梁、次梁和板的名称(或编号),布置上板、次梁和主梁的计算单元及荷载的取值范围。

图二
2.2.3 板的设计
本设计采用单向板整浇楼盖,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

对多跨连续板沿板的长边方向取1米宽的板带作为板的计算单元。

1.计算简图(见图三)
计算跨度边跨:取,两式较小值
中间跨:
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若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本设计为九跨连续板超过五跨按五跨计算内力。

图三
2 板的荷载计算(见表二)
荷载种类荷载标准值
(KN/mm2)
荷载分项系数
荷载设计值
(KN/mm2)
永久荷载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80mm厚现浇板自重15mm厚板底抹灰
小计(g)
可变荷载(q)
总荷载(g+q)
3. 板的内力计算
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α值按图四采用,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按式计算。

图四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所以只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计算B支座负弯矩时,计算跨度取相邻两跨的较大值。

板的弯矩计算见表三。

板的弯矩计算表表三
截面边跨中M1B支座M B中间跨中M2、M3中间支座M c 弯矩值(KN·m)
4.板的配筋计算(见表四)
b=1000mm,h0=h-20=60mm。

各截面配筋计算过程见下表,中间板带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M2、M3及M c应降低20%,计算结果应填在表四括号内。

5.绘制板的配筋施工图
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板的配筋图按1∶100的比例绘制在A2图纸上。

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表四
截面边跨跨中
(1)
第一内支座
(B)
中间跨中(2)(3)中间支座(C)
边板带 (中间板带) 边板带 (中间板带)
选配钢筋
验算配筋率
2.2.4 次梁的设计
1.次梁计算简图
计算跨度边跨:取,两式较小值
中间跨:
次梁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本设计次梁仅为五跨,按五跨连续梁计算内力。

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

次梁的构造简图如图五所示,计算简图如图六所示。

图五
图六
2. 次梁荷载计算(见表五)
荷载种类荷载标准值(KN/m)荷载分项系数荷载设计值(KN/m)
永久荷载由板传来次梁自重梁侧抹灰
小计(g)
可变荷载(q)
总荷载(g+q)
3.次梁内力计算(见表六)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α值、剪力系数β值分别按图七(1)和图七(2)采用。

图七
次梁内力计算表表六
截面M1=-M B M2=M3M c截面V A V B左V B右弯矩值(KN·m)剪力值
4. 次梁配筋计算
(1)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取h0=415mm。

次梁翼缘计算宽度取,
两式较小者。

次梁跨中截面按式判别T形截面类型。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七。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表七
边跨跨中(1)第一内支座(B)中间跨跨中(2)中间支座(C)截面
选配钢筋(实配AS)
(2)次梁按仅配箍筋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八。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表表八
截面边支座A 第一内支座B左第一内支座B右中间支座C 选配箍筋肢数、直径
实配钢筋间距S(mm)
5 绘制次梁的配筋图
由于次梁的各跨跨度相差不超过20%,且q/g≤3,次梁纵筋的截断可直接按教材的次梁配筋构造要求图布置钢筋。

次梁配筋图按1∶50、剖面图按1∶20的比例绘制在2#图纸上。

2.2.5 主梁的设计
主梁的荷载较大,且结构的重要性超过板和次梁,为保证主梁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1. 主梁计算简图
计算跨度边跨:取,两式较小值
中间跨:
梁计算跨度相差小于10%,计算内力时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及剪力系数。

主梁构造简图如图八,计算简图如图九所示。

图八
图九
2. 主梁荷载计算
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折算成集中荷载,并作用在次梁位置。

主梁荷载计算见表九。

主梁荷载计算表表九
荷载种类荷载标准值(KN)荷载分项系数荷载设计值(KN)
永久荷载
由次梁传来
主梁自重
主梁抹灰小计(G)
可变荷载(Q)
总荷载(G+Q)
3. 主梁内力计算
(1)弯矩,式中系数K1、K2由教材附录3中相应的系数可查得。

应先将及值计算出来,在计算及值时B支座计算跨度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

根据及值及相应的K1和K2系数可求得各跨中及支座弯矩值,主梁弯矩值计算见表十。

主梁弯矩计算表表十
项次荷载简图
(1)
(2)
(3)
(4)
组合项(1)+(2)(1)+(3)(1)+(4)
(2)剪力,式中系数k3、k4由教材附录3中相应的系数可查得。

根据G、Q值及相应的k3和k4系数可求得各支座左、右剪力值,主梁剪力值计算见表十一。

主梁剪力计算表表十一
项次荷载简图
(1)
(2)
(4)
组合项(1)+(2)(1)+(4)
注:项次(3)的活荷载布置对任何支座截面均不产生最大剪力,故不必计算。

4. 主梁配筋计算
(1)主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取mm,翼缘计算宽度取,两式较
小者,主梁跨中截面按式判别T形截面类型。

主梁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取
mm(两排钢筋)。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十二。

(2)主梁按仅配箍筋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十三。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表十二
截面边跨跨中(1)支座(B)中间跨跨中(2)

选配钢筋(实配AS)
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表表十三
截面V A V B左V B右
选配箍筋肢数、直径、间距
5. 主梁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由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荷载为:
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本设计按每侧设置5根、直径同主梁抗剪箍筋,间距取,然后按式
验算附加箍筋是否能够承担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荷载。

若附加箍筋不足以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再按式计算所需附加吊筋的面积。

6. 绘制主梁的配筋图
由于主梁是重要构件,主梁纵筋的截断需按弯矩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确定,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基本上是面向施工单位,对绘制主梁配筋施工图进行简化,主梁纵筋的截断不按弯矩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确定,主梁纵筋的截断以及其他钢筋的设置要求按图十构造尺寸绘制。

主梁上部架立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小于钢筋受拉的锚固长度,架立钢筋与负弯矩钢筋的搭接长度取150~200mm。

下部钢筋伸入端支座的锚固长度,伸入中间支座的锚固长度。

图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