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促排卵药物及作用机制

合集下载

促排有几种方案

促排有几种方案

促排有几种方案促排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来帮助女性排卵,增加受孕机会的过程。

在不同情况下,可以采取不同的促排方案。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促排方案。

1. 自然促排自然促排指的是通过监测女性的自然月经周期来确定排卵期,并在排卵期进行性生活。

这种方法适用于女性排卵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的排卵障碍的情况。

自然促排没有使用任何促排药物,它简单、方便、成本较低,不会对女性身体产生额外的药物负担。

2. 药物促排药物促排是通过使用促排药物来刺激卵巢功能,促使卵泡发育并排卵。

常用的促排药物包括避孕药、促性腺激素、胸腺肽类药物等。

药物促排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女性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使用何种药物和剂量。

药物促排可以提高排卵率和受孕机会,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和风险,如多胞胎风险、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等。

3. 人工辅助排卵人工辅助排卵是在女性自然周期或促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手段来协助排卵。

常见的人工辅助排卵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人工排精:通过手术或其他技术手段将男性的精子直接注入女性的子宫内,以增加受精机会。

- 人工受精:将精子和卵子在体外进行受精,然后将受精卵移植回女性子宫内。

- 试管婴儿: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方式来辅助受孕,适用于多种不孕不育原因。

这些人工辅助排卵方法多数需要在专业的生殖医学机构进行,并由医生进行操作和监测。

4. 其他促排方案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促排方案,还有一些其他的促排方案可供选择。

比如,对于不排卵或排卵异常的女性,可以使用促性腺激素注射剂来刺激排卵。

对于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来促进排卵。

此外,一些中药也被认为具有促排作用,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综上所述,促排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具体的促排方案应根据女性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孕原因来确定。

在选择和实施促排方案时,应该充分了解和尊重女性的意愿,配合专业医生的指导,共同制定出最适合的促排方案,以提高受孕成功的机会。

GnRHa作用机制大盘点

GnRHa作用机制大盘点

龙源期刊网 GnRHa作用机制大盘点作者: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9年第09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GnRH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其种类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

目前这两类激素,尤其GnRH-a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多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

1; GnRH-a; (1)作用原理:正常情况下,下丘脑分泌的GnRH可刺激垂体分泌FSH和LH,进而刺激卵巢分泌性激素,构成下丘脑-垂体-卵巢调节系统。

当外源性GnRH-a占据了垂体的GnRH受体后,垂体就不再对正常GnRH起反应,结果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被阻断,卵巢激素分泌减少至绝经后水平。

(2)自身特点:首次给药初期,具有“flare up”效應(点火效应),即短暂刺激FSH和LH升高的作用,从而使卵巢分泌激素短暂升高,大约持续7 d。

停药后垂体功能会完全恢复,具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女性停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约需6周。

(3)不良反应:主要引起的低雌激素血症有关症状,用药后患者可提前出现绝经期症状,如潮热、出汗、烦躁、失眠、情绪不稳定、性欲减退、关节疼痛以及骨质疏松等。

(4)常用药物:戈舍瑞林(诺雷德)、曲谱瑞林(达菲林)和亮丙瑞林(抑那通)。

(5)应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辅助生殖、异常子宫出血、性早熟、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

2 GnRH-A; (1)作用原理:主要通过快速竞争性结合GnRH受体结合来阻断GnRH与其受体结合,从而阻断二聚体复合物的形成和信号的传递,从而抑制LH及FSH的释放。

(2)自身特点:不发生“flare-up”效应。

常用促排卵药物

常用促排卵药物

常用排卵药物常用促排卵药物有:性激素①低剂量雌激素。

少量雌激素有调整脑垂体功能的作用,特别是LH的分泌。

常用乙烯雌酚0.125~0.25毫克,每晚口服一次,连续20天,共3个疗程。

②雌、孕激素疗法。

乙烯雌酚1毫克,每晚口服一次,连续20天。

于最后5~7天每日肌注黄体酮10~20毫克,3个疗程。

其作用为推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负反馈作用,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增加或恢复平衡,达到诱发排卵的目的。

克罗米芬国内外普遍认为本药对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下丘脑病因引起的排卵障碍(包括多囊卵巢综合症)有良好的作用。

它具有抗雌激素作用,能与雌激素竞争位于下丘脑的受体,阻断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从而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而恢复排卵。

用法为: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每日50毫克,连用5天。

若3个疗程仍无排卵,剂量可增加到100~150毫克/日,连用5~10天。

有人主张同时加用小剂量雌激素可提高受孕率。

促性腺激素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由于HCG有类似LH的作用,因此若脑垂体能分泌足量的FSH,而生成LH不足时,可在卵泡发育到接近成熟时,给予HCG诱发排卵。

常用剂量为3000~5000单位,肌肉注射,一日一次共1~2次,常与克罗米芬或HMG合用。

②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应用于脑垂体性低促性腺激素的无排卵者,或应用克罗米芬无效的对象。

每安瓿HMG含FSH75单位、LH75单位,[虹来商城版权所有]可促使卵泡发育及成熟。

自月经第6天起,每日肌注1次,共7天。

当宫颈粘液出现高雌激素反应,尿雌激素水平在100~150微克/24小时,或血雌二醇达600~800微微克/毫升,B超提示卵泡直径Z18毫米时,停用HMG,用HCG诱发排卵。

排卵率可达80%以上,但需严密监护,防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发生。

溴隐停溴隐停是一种麦角生物碱,具有多巴胺类作用,可抑制脑垂体泌乳素(PRL)的分泌,并促进下丘脑合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增加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适用于治疗闭经泌乳综合症或高泌乳素血症合并排卵障碍的病人。

促排卵的方案

促排卵的方案

促排卵的方案导言:促排卵是提高女性受孕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一些排卵功能异常或有不孕症状的女性来说,促排卵可以帮助她们解决受孕难题。

本文将介绍促排卵的一些常用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措施,以帮助想要怀孕的女性更了解促排卵的方法和效果。

一、药物治疗方案1. 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s)注射促性腺激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药物,主要功能是模拟女性生理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即促使卵巢发育和成熟卵泡的生长。

这种药物通常以注射的形式使用,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注射的时间和剂量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整。

2. 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s,OC)避孕药在促排卵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通过用避孕药控制女性周期,可以提高卵巢对其他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排卵时间。

避孕药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个体特点进行调整。

3. 抗雄激素药物(Anti-Androgens)抗雄激素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雄性激素过多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

这种药物可以通过抑制雄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来促进排卵。

对于那些有雄性激素分泌异常的女性,抗雄激素药物可以成为促排卵的有效辅助手段。

二、辅助措施1. 生活习惯调整合理的饮食和睡眠习惯对促排卵非常重要。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提供所需的营养和维生素,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

充足的睡眠可以调节激素水平,促进卵巢功能的正常运作。

此外,减少烟酒的摄入量对于促排卵也是有帮助的。

2. 中医调理中医药的理论认为,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循环,可以促进排卵和改善受孕环境。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包括服用中药、针灸和艾灸等。

中医调理需要由专业中医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3. 心理调适心理压力对促排卵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心理咨询、舒缓放松的方法如瑜伽、冥想等,可以减轻压力,帮助女性放松心情,提高排卵机会。

结论:在选择促排卵方案时,每位女性都应当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

促排方案有几种都用什么药物做

促排方案有几种都用什么药物做

促排方案有几种都用什么药物做促排方案有几种都用什么药物做一、引言促排方案是指通过使用药物来促进女性排卵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现在有多种不同的促排方案可供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种常见的促排方案,包括药物的种类以及其作用机制。

二、短效促排方案短效促排方案是指通过使用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MG)或卵泡刺激素(FSH)等药物来刺激卵巢,促进排卵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案适用于排卵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有效增加排卵的成功率。

然而,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使用短效促排方案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

三、长效促排方案长效促排方案是指通过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来调控患者的生理周期,从而实现促排卵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案适用于需要更为精确地控制排卵时间的患者,如体外受精(IVF)等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的患者。

长效促排方案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以确保药物的使用效果。

四、双重促排方案双重促排方案是指将短效促排方案与长效促排方案结合使用,以提高排卵成功率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案可以在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的特定阶段使用,从而更好地控制排卵周期。

然而,双重促排方案的副作用较大,需要患者和医生密切合作,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

五、促黄体生成素方案促黄体生成素方案是指通过使用黄体生成素(hCG)等药物来刺激黄体的生长和分泌,从而增加受孕机会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案适用于黄体功能不足的患者,可以有效提高受孕的成功率。

促黄体生成素方案需要在排卵后的特定时间内使用药物,并且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黄体功能。

六、个体化促排方案个体化促排方案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定制化的促排方案。

这种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生殖健康状况等因素,通过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来达到最佳的促排效果。

个体化促排方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七、结论促排方案是一种治疗女性排卵障碍的有效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促排方案。

促排卵药物的研究综述

促排卵药物的研究综述

促排卵药物的研究综述促排卵药物主要包括人类绒毛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卵泡激素释放激素(GnRH)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刺激卵巢的发育和排卵过程。

hCG模仿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促进卵泡破裂和卵巢黄体形成;LH直接刺激卵巢排卵;FSH促进卵泡的发育和生长;GnRH则能够刺激垂体释放FSH和LH。

在不孕症治疗中,常使用FSH和hCG等促排卵药物,通过模拟正常排卵过程来增加卵巢的排卵数量和质量。

促排卵药物在辅助生殖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试管婴儿(IVF)等技术,促排卵药物常用于提供足够的卵子数量,增加受孕的机会。

这些药物能够刺激多个卵泡的发育,使卵巢同时排卵多个卵子。

此外,促排卵药物还能够帮助调节卵巢功能,提高生育成功率。

然而,促排卵药物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风险。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多发性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卵巢囊肿等。

多发性妊娠是因为促排卵药物引发多个卵子同时受精和着床。

OHSS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卵巢肿大、液体聚集和血液凝固等症状。

卵巢囊肿则是卵巢发育异常导致的囊状肿物。

这些不良反应和风险需要在使用促排卵药物时密切监测和管理。

为了减少不良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近年来对促排卵药物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改进。

一方面,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更加安全和有效的促排卵药物。

例如,目前已有第三代促排卵药物的应用,比如颗粒细胞刺激素(G-CSF),它能够提高卵泡生长和促进卵内成熟。

另一方面,研究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调节治疗方案和剂量,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药物的种类和用量,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综上所述,促排卵药物在不孕症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风险,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这些药物的认识和使用也在不断完善。

未来的研究将着重于寻找更安全和有效的促排卵药物,并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不孕症患者的生育成功率。

促排卵的方案

促排卵的方案

促排卵的方案促排卵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来刺激卵巢发育和排卵的过程。

对于一些女性来说,促排卵是实现怀孕的重要步骤。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促排卵方案。

1. 药物促排卵方案药物是促排卵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药物促排方案:1.1 雌激素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加卵巢的雌激素水平,刺激卵泡发育。

常见的雌激素类药物有雌二醇、地屈孕酮等。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控,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1.2 黄体酮类药物黄体酮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加黄体素的水平,促进卵泡的破裂和排卵。

黄体酮类药物有助于维持受精卵着床所需的黄体功能。

常见的黄体酮类药物有左旋酮、天然黄体酮等。

1.3 促性腺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和促卵泡激素(FSH)类似物。

这些药物可以刺激卵巢产生更多的卵泡,并促进排卵的发生。

常见的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agonist)和促卵泡激素类似物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MG)。

2. 辅助技术促排卵方案除了药物促排卵方案,还有一些辅助技术可以帮助女性实现排卵。

2.1 基础体温法基础体温法是通过每天测量体温的方法来判断排卵的时机。

在女性排卵期前,体温会略微下降,然后在排卵后升高。

通过监测体温曲线,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受孕时机。

2.2 排卵试纸排卵试纸是一种简单的家庭测试工具,可以检测尿液中的黄体生成素水平,判断排卵时机。

当试纸呈现阳性结果时,表示排卵将在24-36小时内发生,这是性行为的最佳时间。

2.3 超声排卵监测超声排卵监测是通过超声波技术来观察卵泡和排卵的过程。

医生可以监测卵泡的大小和数量,并确定最佳的排卵时机。

这种方法通常与药物促排卵方案结合使用,以确保排卵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注意事项在选择促排卵方案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3.1 医生指导促排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控。

促排卵药物及综合应用方案 (1)

促排卵药物及综合应用方案 (1)

肥胖患者中发生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的比例较高,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也常与其他促排卵方法合用或单用。

3.3 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手术 1984年,G j nnaess首次将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aparoscopic ovarian drilling, LOD)应用于PC OS患者。

3.3.1 适应证 氯米芬治疗有抵抗,又无条件作促性腺激素治疗;血游离睾酮高,LH≥10U/L;手术时可对盆腔其他病因作诊断。

3.3.2 治疗机制 LOD是在腹腔镜下在每个卵巢上打孔,为CC抵抗的PC OS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其主要机制在于破坏产生雄激素的卵泡基质细胞,并将卵泡局部较高的雄激素释放。

3.3.3 治疗效果 LOD可以获得大约92%的排卵率和69%的妊娠率。

在一项9年的术后长期随访中,有1/3的患者能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与使用FSH相比, LOD后的6~12个月和使用FSH促排卵3~6个月的临床妊娠率相似,LOD可明显减少多胎的发生,降低流产率,无OHSS;与卵巢楔切相比,LOD的盆腔损伤小,引起盆腔粘连可能较小,特别是体型消瘦伴高LH血症的患者预后较好。

LOD后再用CC、FSH或CC加FSH治疗后的多胎妊娠率明显高于单独用FSH的患者。

手术后仍有43%的PC OS患者不能自行恢复排卵,手术效果明显与不孕年限、身高、体重指数有关;高游离雄激素水平也有影响。

手术副反应是仍有可能发生盆腔粘连和麻醉意外。

手术操作中激光对卵巢皮质的热辐射作用,在理论上还有可能引起卵巢早衰。

因此,虽有证据能确定LOD对PC OS患者的治疗作用,但是不推荐将其作为有CC抵抗的PC OS患者的第一线治疗。

4 多胎妊娠不是促排卵的目的人类的生育主要是单胎,促排卵是希望能够获得一个成熟卵泡,使患者有正常妊娠机会。

药物促排卵也可能导致多胎妊娠,这不是促排卵的目的。

因为多胎易引起许多并发症,如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发育异常等,故应尽量避免多胎妊娠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笔谈#
促排卵药物的规范应用及并发症防治
常用促排卵药物及作用机制
张迎春1,石玉华2,陈子江2
(1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济南250013;2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促排卵药物常用于辅助生殖治疗,如何选择药物、剂量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关键。

现将常用的促排卵药物及作用机制简述如下。

1枸橼酸克罗米芬(CC)
CC为非类固醇类抗雌激素制剂,具有弱雌激素效应,因此能竞争性结合下丘脑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刺激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释放,间接使促卵泡素(FS 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升高,促进卵泡生长发育,常作为诱导排卵的首选药物。

CC促排卵有效性约80%,但妊娠率仅35%~40%。

其主要原因是CC局部抗雌激素作用使宫颈黏液稠厚不利于精子穿行,并影响子宫内膜发育,虽有优势卵泡生长但子宫内膜过薄影响受精卵着床。

CC副作用较轻,约10%可能发生卵巢增大、腹部不适,少数有头痛、恶心、呕吐。

单用CC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 SS)的可能性较小,停药数周即可消失。

不推荐长期应用促排卵药物,不利于卵巢的休息和功能恢复。

2促性腺激素(G n)
G n是体外受精常用药物,也用于诱导排卵。

G n促排卵方案基于卵泡发育的阈值理论,效果满意。

常用的G n制剂有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 G)、高纯度FS H(FS H-HP)、基因重组FS H(r-FS 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 G)等。

HM G是一种糖蛋白激素,每支含F S H、LH各75I U。

FS H刺激卵泡发育成熟,所产生的雌激素通过正反馈使垂体分泌足量LH而诱发排卵。

对宫颈黏液及子宫内膜影响不明显,因此对CC效果不佳者疗效较好,且价格优势明显。

但HM G易诱发OH SS及多胎妊娠;且使用不当易造成募集卵泡期间和卵泡发育早期LH浓度超过大部分成熟卵泡的/阈值0水平,会抑制颗粒细胞增生,导致卵泡闭锁或卵泡过度黄素化,影响卵子质量。

纯FS H制剂由于糖基化部分的细微区别、异构体的差异,具有生物活性的FS H量明显高于HMG,可有效避免内源性LH过高或LH峰提早出现,提供更完善的生殖生理环境,有利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优势卵泡发育,获得高质量成熟卵母细胞。

HCG与垂体分泌的LH结构、作用相似,均系异二构体糖蛋白,最大区别在于B亚单位序列、分泌的调控、药代动力学。

H C G/LH受体结合的半衰期较LH/LH受体结合长,HCG与L H的效应比为1B6,即200I U H C G相当于1200I U LH。

临床应用HCG的目的在于模拟和加强LH在卵子的发生过程和卵巢的激素生成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其与FS H联合使用促进卵泡生成和成熟、诱发排卵。

3G nRH及其类似物(G nRH-a)
G n RH是由下丘脑脉冲式分泌的多肽类激素,90~120 m i n释放1次,促进垂体F S H、LH分泌。

G n RH已经人工合成。

GnRH-a是G n RH的高效类似物,不同分子结构的Gn-RH-a生物学效价存在显著差别,是天然GnRH效价的25~ 100倍,常用制剂有布舍瑞林、组氨瑞林、亮丙瑞林等,目前以曲谱瑞林生物学效价最高,临床应用最广泛。

G n RH-a具有较天然GnRH强10~20倍的受体亲和力和抵抗酶降解能力。

给药初期先出现垂体激发作用,促进垂体G n分泌,产生一过性fl are-up效应,并促使血清Gn水平暂时性升高;持续给药表现为持续的垂体)卵巢轴抑制效应,造成垂体G n RH受体降调节,脉冲式分泌节奏消失,G n 合成释放显著减少,血清FS H、LH水平降低不足以维持卵泡发育,雌激素下降。

这是一种可逆的垂体降调节作用,可促进垂体G n细胞脱敏,防止早发月经中期LH高峰、卵泡过度黄素化,提高妊娠率。

同时可抑制高雄激素血症。

但使用GnRH-a过量,对垂体和下丘脑的过度抑制可导致卵巢反应降低,需增加Gn用量,否则可致卵母细胞减少,胚胎质量下降。

另外,G n RH-a可抑制颗粒细胞E
2
合成,造成可能的溶黄体作用,不利于胚胎着床和妊娠继续。

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
G n RH ant较GnRH与G n RH受体(GnRH-R)亲和力强,通过竞争性结合G nRH-R而达到快速抑制内源性G n RH对垂体的兴奋作用,应用数小时即出现FS H/LH释放减少。

GnRH ant的优势:¹没有类G n RH的fl are-up作用,占据受体位点后不产生受体脱敏效应,能立即发挥抑制性腺轴和性激素释放的效应;º对女性性腺轴有较强抑制作用,所用剂量、用药时间及副作用均较小,使用方法简单,因而可能成为更理想的促排卵兼具卵巢保护性药物。

来曲唑的临床应用
赵军招1,石玉华2
(1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温州325000;
2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来曲唑(LE)为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其在促排卵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有望成为新的一线促排卵药物。

110
山东医药2009年第49卷第1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