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教学提纲
2018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华南地区划重点

(八)特产与美食( )
顺德不仅是中国厨师之乡 , 2014 年 12 月 1 日,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还授予广东 顺德“世界美食之都” 的称号。成为中国第二个 获此殊荣的城市
(九)民俗风情( )
1.人龙舞被为“东海一绝” 2.。明末清初南海黄飞鸿以武术、醒狮闻名于世,其飞花采青、竹梯青、蟹青 等技艺,开了广东醒狮技艺的先河。 3.民间娱乐色相,有春色、秋色、火色,水色等。 4.赛龙舟,俗称扒龙船,在珠江三角洲水乡地带盛行已久。
*
2018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划重点知识
*
2018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1、熟悉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气候、区划、 人口、经济、交通 、资源等概况。() 2、了解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公园。 () 3、了解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资源概况; () 掌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产地景观,() 熟悉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地质公园名录》的中国 项目景观。 () 4.了解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 5.熟悉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饮食特点、主要美食和风物特产。 ()
1.广西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 2.广西白头叶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稀有的猴类 3.广西金花茶、银杉、桫椤、撃天树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4.红水河被誉为中国水电的“富矿”“能源的宝库”,是中国 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建设基地之一。
【历史沿革】
1.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地域纳入中央王朝版图,分属桂林郡和象郡 。 2.秦末汉初,赵佗割据岭南而建立的南越国。 3.汉武帝平定南越,在今广西区域设置苍梧、郁林、合浦3郡。 4.宋至道三年(997),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西之名源 于此。
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课件 第三节 宫殿与坛庙

第五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
第三节 宫殿与坛庙
第五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
第三节 宫殿与坛庙
一、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 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 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 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 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 小简单。这种明显反差, 体现了皇权至上; 中轴线纵长深远,更 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 贵。
4、嘉量是古代的 ( ),象征( )。 5、吉祥缸古代称为 ( ),比喻缸中水深 似海可以( )。 6、( )是古代的一种 礼器,举行大典时用来燃檀 香和松枝。 7、龟和鹤是中国文化中的 神灵动物,用来象征 ( ),最有名的被称为 ( )和( )。
பைடு நூலகம்
授课环节到此结束 进入说课环节
本节课到此结束
图八:石狮1(故宫太和殿门口)
图九:石狮2(雄狮)
图十:石狮3(雌狮)
二、宫殿外陈设
(1)华表:皇家建筑的标志。 (2)石狮:统一环宇无上权力;子孙绵延。
(3)日晷 即日影,它利用太 阳的投影和地球自转的 原理,借指针所生阴影 的位置来显示时间。 象征?
图十一:日晷1
图十二:日晷2
二、宫殿外陈设
课堂练习(二)
1、华表是古代设在( )、 ( )、( )前作为标 志和装饰用的大柱,竖立于 皇宫或帝王陵园之前,将其 作为( )的特殊标志。 2、“三王狮”中“三王” 指的是( )、( ) 和( )。 3、雄狮脚下为( ),象 征( )和( );雌 狮脚下为( ),象征 ( )。
二、宫殿外陈设
(1)华表:皇家建筑的标志。 (2)石狮:统一环宇无上权力;子孙绵延。
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大纲(山西).doc

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大纲(山西)第一章山西地理、历史、文化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考查考生对山西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人口构成与经济发展、山西历史发展概要、古代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山西地理、历史、文化的识记、欣赏和讲解能力。
考试内容一、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了解山西植被形态与动物种类,山西的建置沿革,山西工业、农业、交通等发展情况。
熟悉山西山脉走向与河流分布,山西的地质结构、代表性的山川地貌,山西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动,山西不同历史阶段交通的发展情况。
掌握山西地理位置与地域形势、地貌类型与气候特征,山西居于全国首位的矿产资源,山西的行政区划,山西的人口结构及分布,人口的民族构成,山西在全国规模最大的代表性企业。
二、历史发展概要了解山西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尧、舜、禹时期的传说故事。
熟悉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中涌现的山西将领,两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隋末农民起义和李渊起兵太原,五代时期政权的建立过程,宋辽对峙时期的抗辽事件,元明清时期对山西的统治,阎锡山地方统治的确立,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掌握晋国霸业的建立、三晋称雄的过程和三晋法家文化的发展,明代初期山西的大移民,山西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役。
三、古代文学艺术了解山西古代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的产生、发展和艺术特征。
熟悉山西地方戏曲的主要剧种及特征。
掌握山西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山西代表性的曲作家和代表作品。
四、宗教信仰了解伊斯兰教、基督教在山西的发展过程。
熟悉不同历史阶段佛教、道教在山西的发展过程。
掌握佛教、道教在山西的代表人物及影响。
第二章山西古代建筑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考查考生对山西祠庙与墓葬、楼阁古塔与壁画、佛寺道观与石窟、衙署关隘与民居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山西底蕴深厚的古代建筑的认知和导游宣讲水平。
考试内容:一、祠庙与墓葬熟悉山西古代祠庙的建筑布局,山西上古传说中的帝王陵墓。
《导游基础知识》教案第5章jc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基本构件,熟悉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2.了解古代宫殿的布局特征、内外陈设,熟悉古代庙与坛的功能,掌握古代著名庙坛的主要特点。
3.了解陵园的地面建筑布局,墓室用材和结构,墓中随葬品的内容,掌握古代著名的陵墓资源。
4.了解古代楼阁的基本知识,了解佛塔的主要分类;
5.了解古代城市的组成部分,掌握现存著名的古城垣,熟悉古代城防的特点。
6.了解古代的著名桥梁,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宫殿、陵园、楼阁、城市和著名桥梁的建筑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
掌握古代建筑的建造和设计特点。
四、课时安排
8课时。
五、教学大纲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中国古代宫殿与坛庙
一、宫殿
二、坛
三、庙
第三节中国古代陵墓
一、陵墓的封土形式
二、陵园的地面建筑布局
三、墓室用材和结构
四、随葬品
五、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陵墓
第四节中国古代楼阁、佛塔和古桥
一、古代楼阁
二、佛塔
三、古桥
第五节古代城市
一、中国古代城市的组成部分
二、中国现存著名的古城
六、主要概念
楼阁、陵园、古代建筑、桥梁、古代城市、佛塔、随葬品七、实训。
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的古代建筑课件--第三节--宫殿与坛庙-2

社稷坛
位于天安门西,为明清两代 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 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 记》“左祖右社”的规定, 置于皇宫之右(西)。 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 象征。社稷是“太社” 和“太稷”的合称,社 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 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 的根基。不仅在京城有 国家的祭坛,地方各级 城市也都有祭祀社稷的 场所。社稷坛于1988年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宫殿
Leabharlann 一、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 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 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 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 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 小简单。这种明显反差, 体现了皇权至上; 中轴线纵长深远,更 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 贵。
图一:故宫俯视图1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今 河南洛阳东; 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北; 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北。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 都城在今河南洛阳。 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后迁都京 师,今北京。 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 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北京。
年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PPT课件

2020/2/17
2
一、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4)秦汉:木构架结构日渐完善,主要结构方法 是抬梁、穿斗;石料大量使用,宫殿、陵墓—万里 长城—驰道、水利工程 (5)魏晋南北朝: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 佛教建筑兴起 (6)隋唐:缜密的设计、宏大的工程,例如:京 杭大运河,长安城、赵州桥、佛教建筑兴盛。
2020/2/17
3
一、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 (7)宋朝:比唐朝建筑规模偏小,但设计装横更 加规范、精细。 (8)元朝:娱乐性建筑兴起,各种宗教建筑、各 民族、乃至异邦建筑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9)明朝:中国古代制砖业发达朝代,例如明长 城,各地城建;琉璃瓦的制造登峰造极 (10)清朝:清承明制,皇家园林
2020/2/17
19
二、陵园的建筑布局 第一部分:祭祀建筑区 第二部分:神道 第三部分:护陵监
2020/2/17
20
三、墓室结构 (1)土穴墓 (2)木椁墓 (3)砖石墓 从汉代开始
2020/2/17
21
四、中国现存著名古代陵寝 1.秦始皇陵:秦始皇 2.汉茂陵:汉武帝 3.唐乾陵:唐高宗、武则天 4.北宋陵:北宋七帝(7+1) 5.明陵:孝陵、十三陵、显陵(在钟祥) 6.清陵:永陵(努尔哈赤追封爱新觉罗先辈,在辽宁新宾)
6
三、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木构架结构为主,以间为单位 通常为南北向 采用对称方式 3.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2020/2/17
7
四、古代建筑的等级 1.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 2.面阔 3.台基 4.柱色 5.门色 6.彩画
2020/2/17
14
第三节 古城、古镇古村与古长城
一、古城 1.城池的含义(城是墙、池是护城河) 2.城池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大纲-江西

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大纲(江西)第一章江西自然地理一、考试目的考核考生对江西自然地理概况、重要气候、山脉、水系及动植物资源等基本知识的全面熟悉与掌握情况,为将来在导游工作中宣传推介江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一)江西的面积与区位1.掌握江西得名及简称由来。
2.掌握江西的地形特征及面积大小。
3.掌握江西的区位条件、地理优势。
(二)江西的气候、土壤与矿产1.掌握江西四季的气候特征、环境质量。
2.掌握江西著名景区的独特气候、气象景观。
3.掌握江西重要土壤资源--红壤的特征及在江西境内的分布情况。
4.掌握江西主要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大小等。
(三)江西的地形与地貌1.掌握江西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地形结构。
2.掌握江西境内主要山脉(怀玉山脉、武夷山脉、九连山脉-大庾岭、罗霄山脉、九岭山-幕阜山脉等)的地理位置、山脉走向、海拨高度、涵盖旅游景区等情况。
3.掌握江西丘陵的主要特征。
4.熟悉江西著名平原(赣鄱平原、赣抚平原)、盆地(吉泰、赣州、信丰、兴国、瑞金、南丰、弋阳)的主要特征。
(四)江西的河流与湖泊1.掌握江西五大河流(赣江、抚河、饶河、修河、信江)的长度、流向、水文特点、流域面积、流经的主要城市及景区等。
2.掌握江西主要湖泊的数量、分布区域、湖泊水资源状况。
3.掌握江西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的总体情况、主要特征、重要地位。
4.熟悉江西水库的修建情况,掌握江西著名水库的地理位置、水库旅游开发的基本情况。
(五)江西的名泉与瀑布1.掌握江西境内的名泉、矿泉、温泉、瀑布的特点、分布情况。
2.掌握江西各地名泉、矿泉、温泉、瀑布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地位及目前开发与建设现状。
(六)江西的动植物1.掌握江西野生动物资源的品种、数量及在省内的分布情况。
2.掌握江西湿地、鄱阳湖湿地的主要特征及面积大小。
3.了解江西植物资源的特点,掌握以著名植物为主体的自然景观在省内的分布情况。
第二章江西历史文化一、考试目的通过考核,了解考生对江西历史文化的基本概况、历史沿革、灿烂的文化、历史上所取得的各种突出成就以及江西的宗教及独特风土人情的熟悉、掌握情况。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版)第5章 华南地区各省自治区 第二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

矿产 资源
动物 资源
植物 资源
水 资源
海洋 资源
交通 资源
广西
一 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 区内野生植物珍稀种类众多, 金花茶、银杉、桫椤、擎天 树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矿产 资源
动物 资源
植物 资源
水 资源
海洋 资源
交通 资源
广西
一 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一 基本概况
气候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 广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 南倾斜状。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 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部 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状,有“广西 盆地”之称。
广西
地理 位置 简称 地势 地貌 河流
一 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南疆, 东连广东省,南临北部湾并与海 南省隔海相望,西与云南省毗邻 ,东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贵州省 ,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 壤。
广西
地理 位置 简称 地势 地貌 河流
一 基本概况
气候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 广西简称“桂”,省会南宁。
广西
地理 位置 简称 地势 地貌 河流
广西
一 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地理
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17℃-23℃。
年平均降水量
广西
一 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地理
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
是全国降水量比较多的地区之一,大部 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2000毫米 ,时空分布差异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华南地区各省自治区基本概况第一节广东省基本概况【地理与气候】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性。
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最高峰为石坑崆。
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市。
【气候特征】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且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
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呈多中心分布。
全省年平均气温21.8℃。
【区划与人口】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4个区域。
广州和深圳为副省级城市。
深圳为计划单列市,深圳、珠海和汕头为经济特区。
全省共119个县级行政区,包括6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
广东省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人口8636万。
【交通与资源】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已成为中国国内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
到2020年,广东铁路出省通道将由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广深铁路、黎湛铁路、赣韶铁路、柳韶铁路、粤海铁路和梅坎铁路8条增至12条,形成以广州为中心,“三纵二横”的主干线。
高铁线路有武广高铁、广深港高铁、厦深高铁、贵广高速铁路、南广高铁、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在建)等。
广东省正完善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国际复合型门户枢纽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及粤西国际机场为区域性枢纽机场,其他支线机场为补充的全省民用机场布局。
到2016年年末,全省已建成机场19座。
广东水资源相当丰富,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全省已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8种。
广东动植物种类繁多。
属于国家1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银杉和虎颜花3种;属于二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
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列入二级保护的有金猫、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
广东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374万吨,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位于中国首位。
广东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广东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
【历史沿革】●考古发现显示,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
●秦统一六国后,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
当时,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底盘。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
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
●魏晋南北朝,吴景帝永安七年(264年),东吴把南海、苍梧、郁林、高粱4个郡(今西广大部)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
西晋时,今广东省腹地属当时的广州。
●隋朝时,隋炀帝废州为郡,改为郡、县两级,今广东省境分属10郡、74县。
●唐初,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
●宋代,今广东省境包括广南东路14州和广南西路境内的7州,共61县。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
“广东”即广南东路的简称。
●元朝,今广东省境分为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
●清初将明朝时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称为省。
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
清设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两省,称“两广总督”,初驻肇庆。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省会为广州市。
1988年,中央政府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另设海南省。
【文化艺术】岭南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它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
岭南文化主要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州文化、雷州文化等分支。
广东的戏曲剧种有粤剧、潮剧、广东汉剧、粤北采茶戏、粤西白戏等,以粤剧、潮剧、广东汉剧三种流行最广、影响最大、观众最多。
粤剧是岭南最重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粤语方言地区。
粤剧唱腔优美、多样化,具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影响遍及粤语华人地区,有“南国红豆”的盛誉。
粤剧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其实是指广府音乐,它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传统丝竹乐的一种,代表性剧目有《步步高》《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
岭南建筑文化极具特色。
广州骑楼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客家围屋(也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是中华客家文化中注明的特色民居建筑;开平碉楼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岭南园林呈现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它不同于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南粤民众在岭南大地上繁衍生息了十余万年,他们创造了许多具有地域特点的民风民俗,虽然岭南是全国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但是这些古老的习俗惯制并未在现代化的风云中黯然失色,仍然是岭南的象征。
例如:龙舟竞渡、舞狮舞龙艺术、飘色等。
岭南工艺美术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特色。
广绣、广彩、端砚、石湾陶塑、潮州金漆木雕等,无不包含独特的艺术个性,体现丰富的岭南文化内涵。
【民族与宗教】广东省是56个民族成分齐全的省份。
少数民族人口341.0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0%。
世居少数民族有壮族、瑶族、畲族、回族、满族。
广东省设立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3个自治县和连州市瑶安瑶族乡、三水瑶族乡、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阳山县秤架瑶族乡、东源县漳溪畲族乡7个民族乡。
广东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除中国本土的道教由北往南传入广东外,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皆由海路经广东传入中国。
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宗教徒415.23万,登记宗教活动场所2941处,认定宗教教职人员6068人。
宗教院所2所:广东佛学院和基督教广东协和神学院。
【旅游资源】广东旅游吸引力首先在于其社会、经济环境,同时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海岸线绵长,多温泉,地貌形态复杂,丹霞山为丹霞地貌典型,肇庆岩溶地貌发育明显,西樵山熔岩地貌构成美景,汕头海蚀地貌奇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岭南园林别具一格,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合称为四大名园。
而近代史迹数量多,分布广。
从鸦片战争起,历次革命斗争中的名故居、重要遗址、陵园等不胜枚举。
近来各开放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成为旅游吸引力之一。
广东旅游资源种类丰富,主要有:罗浮山、西樵山、丹霞山等山峦风光;飞沙滩、大梅沙、小梅沙等滨海沙滩;惠州西湖、肇庆星湖、湛江湖光岩等湖泊水库;九泷十八滩、三榕峡、大鼎峡等川峡险滩;七星岩、宝晶宫、古佛岩等岩溶奇景;从化温泉、银盏温泉、金山温泉等温泉;光孝寺、开元寺、佛山祖庙等宗教寺庙;佗城、珠玑巷、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等文物古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中山纪念堂、孙中山故居等近现代史迹;六榕塔等古塔;可园、余荫山房、清晖园等古园林及仿古园林;锦绣中华微缩景区、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游乐园和主题公园;端砚、石湾陶瓷、刺绣等工艺品;观澜湖高尔夫球场等高尔夫球场。
截至2017年年初,广东有韶关丹霞山、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两处世界遗产;有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广州白云山景区、梅州梅县雁南飞茶田景区、深圳观澜湖高尔夫景区、清远连州地下河景区、韶关丹霞山景区、佛山西樵山景区、惠州罗浮山风景区、佛山市德顺区长鹿旅游休博园、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孙中山故里旅游区12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肇庆星湖风景区名胜区、西樵山风景名胜区、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广州、潮州、佛山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座;广东省东部华侨城旅游度假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特产美食】广东物产丰富,特产众多。
广东特产主要有:荔枝、槟榔、阳桃、波罗蜜、荔枝蜜、香蕉、椰子、椰雕、香包、广式点心、广式腊味、清平鸡、东江盐焗鸡、潮汕膏蟹、沙井鲜蚝、万宁燕窝、透明马蹄糕、沙河粉、拉肠粉、及弟粥、春饼、盲公饼、油头烙饼、黑皮冬瓜、帝一神酒等。
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之一。
粤菜因其选料严格、做工精细、中西结合、质鲜味美、养生保健等特点而名扬天下,2010年入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在中国,自古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的民间谚语,顺德不仅是中国厨师之乡,2014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授予广东顺德“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成为中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民俗风情】南粤民众在岭南大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许多具有地域特点的民风民俗,例如:龙舟竞渡、舞狮舞龙艺术、飘色、水色、秋色、木偶戏、皮影戏、元旦花车巡游、迎春花市、元宵灯会、冼太诞、乞巧节、盂兰节、龙舟节、中秋灯会、荔枝节、波罗诞等。
1.人龙舞。
人龙舞是湛江市雷州半岛一带流行的民间舞蹈,被誉为“东海一绝”。
2.狮舞。
根据表演风格的不同,狮舞可以分为北狮和南狮两种。
3.民间娱乐色相。
广东民间娱乐色相异彩缤纷,有春色、秋色、火色、水色等。
这里的“色”内涵相当广泛。
4.传统龙舟活动。
赛龙舟,俗称扒龙船,在珠江三角洲水乡地带盛行已久。
清楚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中,对珠三角每年赛龙夺锦以及赛后的喜庆场面都有描述。
第二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概况【地理与气候】广西壮族自治区,通称广西,简称“桂”,首府南宁,南临北部湾,是中国唯一沿海的自治区。
广西地处中国华南地区,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并与海南隔海相望,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
广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与东南之间呈盆地状,素有“广西盆地”之称。
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和桂东北,发育类型之多世界少见。
猫儿山主峰2141米,是华南第一高峰。
区内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以红河水-西江为主干流树枝状水系,河流分属珠江、长江、桂南独流入海、百度和四大水系。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北以贺州——东兰一线为界,此界以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区划与人口】截至2016年8月,全区辖14个地级市,县级行政区111个(包括40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2个县、12个自治县),乡级行政区1247个(包括120个街道、722个镇、346个乡、59个民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