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整理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重点知识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重点知识整理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 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 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6.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7. 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地多。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汇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汇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1、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特征:⑴、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⑵、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⑶、质量在各地区有差异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具有不均匀性;⑸、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3、矿产资源的分布:⑴、主要油田:⑵、主要煤矿:⑶、主要铁矿:⑷、有色金属分布:⑸、太阳能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的特点: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3。

2、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其中,草地面积最大)。

3、土地资源的分布:⑴、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⑵、林地: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⑶、草地: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⑵、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兴修水利工程:⑴、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68—69图 3—19 《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等图上识三个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

⑵、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如:黄河干流上(最大的)小浪底水库、长江干流上正在建设中的三峡水利枢纽。

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1、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2、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全国最大)、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3、盐场:北方——长芦盐场(全国最大),南方——莺歌海盐场。

计算力学(有限单元法)第三章重点整理

计算力学(有限单元法)第三章重点整理

第三章一、三角形单元(常应变单元)1)三角形单元位移函数:123456u a a x a yv a a x a y =++⎧⎨=++⎩2)位移函数用形函数来表示:i i j j m mi i j j m mu N u N u N u v N v N v N v =++⎧⎨=++⎩其中1()(,,)2i i i i N a bx c y i j m A =++,,(,,)i j m m ji j m ij m a x y x y b y y i j m c x x ⎧=-⎪=-⎨⎪=-+⎩,11121i i j j mmx y A x y x y = 形函数用单元节点位移分量来描述位移函数的插值函数,反映了单元的位移形态,数学是反映了节点位移对单元内任一点位移的插值。

矩阵形式:0000i i ijm j ijm jm m u v N N N u u N NN v v u v ⎧⎫⎪⎪⎪⎪⎪⎪⎡⎤⎧⎫⎪⎪=⎨⎬⎨⎬⎢⎥⎩⎭⎣⎦⎪⎪⎪⎪⎪⎪⎪⎪⎩⎭或{}[]{}[][]{}i j m f N N N N δδ⎡⎤⎡⎤==⎣⎦⎣⎦4)单元应变:{}[]{}B εδ=(其中[]B 为常量)由x y xy u x v y u v y x εεγ⎧⎫∂⎪⎪∂⎪⎪⎧⎫⎪⎪∂⎪⎪=⎨⎬⎨⎬∂⎪⎪⎪⎪⎩⎭⎪⎪∂∂+⎪⎪∂∂⎩⎭得到[]001002ii i i i i i i i Nx b N B c y Ac b N N yx ⎡⎤∂⎢⎥∂⎢⎥⎡⎤⎢⎥∂⎢⎥==⎢⎥⎢⎥∂⎢⎥⎢⎥⎣⎦⎢⎥∂∂⎢⎥∂∂⎣⎦应变和节点位移关系式:00010002i i x i j m j y i j m j xy iijjmm m m u v b b b u c c c v A c b c b c b u v εεγ⎧⎫⎪⎪⎪⎪⎧⎫⎡⎤⎪⎪⎪⎪⎢⎥⎪⎪=⎨⎬⎨⎬⎢⎥⎪⎪⎪⎪⎢⎥⎩⎭⎣⎦⎪⎪⎪⎪⎪⎪⎩⎭5)单元应力:{}[][]{}{}[]D B S σδδ==其中36[][[][][]]i j k S S S S ⨯=平面应力问题2[],(,,)2(1)1122i i i i ii i b c ES b c i j m Ac b μμμμμ⎡⎤⎢⎥⎢⎥=⎢⎥-⎢⎥--⎢⎥⎣⎦平面应变问题将上式中的21E E μ=-6)单元平衡方程:{}{}[]d k F δ=,{}{}{}{}d V S c F F F p =++7)单元刚度矩阵:[][][][]TVk B D B dv=⎰(表示单元力和单元位移关系间的系数,代表单元的刚度特性)性质:(1)三角形单元刚度矩阵与坐标系无关,即单元刚度矩阵[]k 不随单元或坐标轴的平行移动或作n π角度的转动而改变(平面问题的单元刚度矩阵可以认为是结构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没有坐标变换问题) (2)单元刚度矩阵中每个元素ij k 的物理意义表示单元第j 个自由度产生单位位移,其它自由度固定时,第i 个自由度产生的节点力。

民法课本整理 第三章

民法课本整理 第三章

第三章:民事权利通论第一节:民事权利概述一、民事权利的概念及意义民事权利是权利的下位阶概念,是指权利主体以实现其正当利益为目的而自由行使意志的范围。

*民事权利的意义在于:1.权利是私法秩序维持的手段。

2.权利是个人人格发展的自由空间。

(权利为人的自由意志划定了范围,也就为个人人格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二、权利的对应物——利益(一)义务的意义义务是权利的对应物,一方权利的实现是依靠另一方义务的履行。

义务的意义在于保障权利的实现,所以,义务的内容就表现为不利已,不履行就有责任课定。

(二)义务的分类1.作为的义务与不作为的义务。

2.真正义务与不真正义务。

第二节:民事权利的分类一、绝对权与相对权这是以权利所及的人的范围为标准进行的划分。

(一)绝对权如果一项权利相对于所有的人产生效力,即可以对抗所有人的权利,就是绝对权。

典型的绝对权是所有权,任何人都不得侵犯这种权利,否则就要负赔偿责任。

(二)相对权如果一项权利仅仅对某个特定的人产生效力,这种权利就是相对权。

债权是典型的相对权。

(三)说明1.这种区分的意义在于从学理上掌握权利的性质和适用的规则。

2.相对权例外地具有绝对权的特点,主要的例外表现在(1)债权的不可侵犯性。

债权的不可侵犯性无论是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只是作为相对性的例外。

(2)买卖不破租赁,承租人有权以债权对抗任何人。

二、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这是以权利的作用与功能对权利进行的划分。

(一)支配权支配权是指排除他人干涉而权利人仅凭自己的意志对标的物进行处分的权利。

这种权利的利益实现不需要他人的积极协助(二)请求权请求权是要求他人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权利。

至于要求什么样的作为与不作为,则由法律行为或者法律予以具体规定。

(三)形成权形成权是仅凭当事人一方的意志就能够使权利形成、变更或者消灭的权利。

(四)抗辩权抗辩权是组织请求权的权利,也就是说,义务人对权利人提出的权利请求可以予以有理由的拒绝,以阻止权利人实现权利。

第三章--统计整理-幻灯片(1)

第三章--统计整理-幻灯片(1)

如某班学生按年龄分组:17岁,18岁,19岁, 20岁, 21岁,22岁。
组距式分组
将作为分组依据的数量标志的整个取 值范围依次划分为若干个满足互斥性
和包容性的区间,用这些数值区间作
为组的名称。
某班学生统计 学原理成绩分 组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以上
组距式分组中的一些概念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对教师 的分类
按性别分类
男性 女性
高级 按职称分类 中级 共计7组
初级 2+3+2
青年 按年龄分类
中年
复合分组体系
对教师 的分类
按性别 分类
按职称 分类
按年龄 分类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共计12组 男 2×3×2
女 高级
中级
初级 青年 中年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统计资料的再分组
• 统计资料的再分组就是把统计分 组资料按某种要求,重新划定各 组界限,再将资料中的单位数或 比重分布重新做出调整。
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即将性质相同的 个体组合起来,在同一组内则保持着相同的性 质。
分组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 统计整理
25%
33%
分组前
分组后
42%
作用:1·区分事物的性质
例:按所有制性质划分,我国现有8种经济类型: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 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 澳台投资经济
将统计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
统计整理 学的分类和汇总,使之成为系统化、
条理化的综合资料,以反映研究总 体的特征。
地位 是统计调查的继续,统计分析的前提 和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汇总(世界的人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汇总(世界的人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整理汇总(世界的人口)
第一节、世界人口的增长
1、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减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

3、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美洲的东部等。

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少。

4、世界人口问题:⑴、大气污染,环境恶化;⑵、水资源污染,淡水等缺;⑶、乱垦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⑷、建筑用地过大,导致耕地减少等。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属黄种人)。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

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国境内。

第三节、世界语言和宗教
1、语言:⑴、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⑵、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宗教:⑴、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世界上教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

《圣经》为经典);伊斯兰教(《古兰经》为经典);佛教。

⑵、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四、世界的聚落
聚落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

城市规模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的活动;乡村居民居住地较分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第三章 拒水拒油整理

第三章 拒水拒油整理
2020/2/24
工艺流程: 二浸二轧烘干焙烘 皂洗 水洗 烘干
40℃, 70%轧余率
150℃,3min.
整理液处方:维兰PF

60ml
(接受HCl) NaAc
20g/L
至1000
60g/L 乙

(2)有机硅类拒水剂 含氢硅氧烷:—Si—H ,氧化、水解反应,交联成膜。
为改善织物手感,通常将两种不同结构的聚硅氧烷混用。 聚甲基含氢硅氧烷
这样的工艺称为拒水和拒油整理。
2、拒水和防水的区别
以疏水性化合物沉积 于纤维表面,织物表 面留有孔隙,空气和 水汽还可透过
以不透水的化合 物充填织物表面 的孔隙,不仅防 水,而且不透气
防水性织物
孔隙 透水汽性
透气性
防水 填塞 无到很小 无到很小
拒水 敞开 小到大 一般较大
即使在外界水压作 耐水渗透性 用下,也有高抗水
第三章 拒水拒油整理
一、定义 二、拒水和拒油的原理 三、影响织物拒水拒油性的因素 四、常见拒水拒油剂 五、整理工艺 六、拒水拒油性能测试
一、定义
1、拒水拒油整理

在织物表面施加一种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整理剂,
改变纤维表面层的组成,并牢固地附着于纤维或与纤维
化学结合,使织物不再被水和常用的食用油类所润湿,
工艺流程:
浸轧 烘干 焙 烘
净洗 烘干
整理液: 有机氟FC-208
133g/L Velan PF
80 乙醇
3、拒水拒油涂层
涂层整理: 在织物表面涂覆或粘合一层高分子材料,使
其具有独特的性能。
涂层的工艺方式: 轧挤法、刮刀法、挤塑法、粘合法、喷涂法、
浸涂法

毛概整理第三章

毛概整理第三章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1、近代中国国情根本性变幻: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演变过程: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半殖民地:主权不完整,经济不独立;半封建:封建社会解体,封建剥削制仍保持)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提(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目的和归宿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1单选(2分)关于问题与问题求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问题求解中,提出假设就是对问题求解结果的一种假设。

B.问题求解是人们为寻求问题答案而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C.问题是客观存的,提出问题与发现问题与人对事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无关。

D.所有问题都是有科学研究价值的。

E.人类进行问题求解的一般思维过程可分为问题分析、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F.问题的发现与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关,与人的知识和经验无关。

正确答案:B、E2单选(2分)关于贪心算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贪心算法所做出的选择只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选择。

B.贪心算法并不从整体最优考虑。

C.贪心算法无法求得问题的最优解。

D.贪心算法的时间效率最高。

E.选择能产生问题最优解的最优量度标准是使用贪婪算法的核心。

正确答案:A、E3单选(2分)关于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和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学建模包括模型准备、模型假设和模型建立三个基本步骤。

B.数学模型是问题求解的逻辑模型,与时间变量无关。

C.数学模型是研究和掌握系统运动规律的有力工具,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求解。

D.数学建模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E.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等对实际问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画。

正确答案:D、E4单选(2分)关于问题的算法复杂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P问题就是时间复杂性为O(2n)的问题。

B.NP问题都是不可解的。

C.问题求解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该问题实例规模n的多项式函数,则这种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的问题称为P类问题。

D.NP问题虽然不能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但对于所有解,都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验证它是否为问题的解。

E.NP问题就是时间复杂性为O(n!)的问题。

F.不能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的问题为NP问题。

正确答案:C、F5单选(2分)设数据表共有n=10个元素,其关键值为{2,5,6,10,15,21,26,30,56,78},要查找的关键字为K=30,则查找成功时,所做的比较操作的次数是()。

A.8次B.3次C.2次D.1次E.4次正确答案:C6单选(2分)关于算法(Algorith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算法设计中,设计师和程序员之间采用流程图工具。

B.在算法描述中,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不能混合使用。

C.算法是问题求解方法及求解过程的描述。

D.自然语言描述常用于细节的描述。

E.在算法设计中,用户和分析师常采用伪代码描述算法,沟通思想。

正确答案:C7单选(2分)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指()。

A.所有算法都与问题的规模有关,问题规模越大,时间复杂性越大。

B.同一个算法,可以编写不同的程序,程序的执行时间不同,因此一个算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时间复杂性。

C.时间复杂性是衡量一个算法优劣的唯一标准。

D.指根据该算法编写的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所需要的时间。

E.通常以算法的元操作重复执行的次数作为算法的时间度量。

F.算法时间复杂性越低,算法就越好。

正确答案:D、E8单选(2分)在计算机问题求解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计算机问题求解中,计算机通过执行求解算法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B.利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就是用机器代替人,属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应用。

C.计算机问题求解主要适应于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无法建模。

D.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把问题分成了数据和算法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D9单选(2分)关于枚举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枚举类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O(n!)。

B.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度,枚举法都是轻而易举的。

C.理论上讲,枚举法一定可以求得问题的解。

D.枚举类算法的时间复杂性是O(2n)。

E.枚举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枚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并逐个测试,从而找出符合问题条件的解。

F.枚举法算法都是NP-hard的。

正确答案:C、E10单选(2分)关于查找和排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排序只能对数字进行。

B.冒泡排序属于选择排序。

C.所有的排序类算法,其效率与对象的原始状态无关。

D.折半查找只能在有序数据序列中进行。

E查找类算法的元操作是比较。

正确答案:D、E11多选(3分)下列方法属于问题分析的是()。

A.提出假设B.问题归约C.检验假设D.问题抽象E形式化描述正确答案:B、D、E12多选(3分)考察一个算法,应该考察的方面有()。

A.空间复杂性B.正确性C.时间复杂性D.文件大小E程序质量F压缩比正确答案:A、B、C13多选(3分)关于递推法和递归算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递推法是一种根据递推关系来一步步递推求解的问题求解策略。

B.递推法都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

C.递归法是一种问题规模的递推,属于一种编程技术。

D.递推法比递归算法效率更高。

E递归法算法的程序更加简洁,时间效率更高。

正确答案:A、C、D14多选(3分)提高一个查找类算法的时间效率,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对象比较的次数B.对象的查找概率C.对查找对象排序D.对象的数据类型E高性能计算机正确答案:A、B、C15多选(3分)关于冒泡排序(Bubbles Sortin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冒泡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n*n)。

B.冒泡排序每一遍都选出最小的数,因此属于选择类排序。

C.冒泡排序属于标准交换分类。

D.冒泡排序在最好情况下可以不进行任何交换。

E在最坏情况下,算法需要进行n遍比较和交换操作。

正确答案:A、C、D16判断(1分)问题求解是人们为寻求问题答案而进行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A.×B.√正确答案:B17判断(1分)问题归约就是对问题进行归纳和简化,从而把一个复杂问题转换为相对简单的问题。

A.√B.×正确答案:A18判断(1分)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可以用递推算法和递归算法来求解,递推算法的运行效率更高。

A.√B.×正确答案:A19判断(1分)从思维的角度,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和人工问题求解之间毫无联系。

A.×B.√正确答案:A20判断(1分)采用启发式问题求解策略,一定可以得到问题的解。

A.√B.×正确答案:B21填空(3分)指将一个记录插入到一个已经排序好的有序序列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个数加1的有序序列,这样的排序称为()。

正确答案:插入排序或Insert Sorting 或insert sorting22填空(3分)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问题求解策略分为算法式和启发式两大类,按照逻辑来求解问题的策略称()。

正确答案:算法式23填空(3分)设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 (n3),设该算法每ms执行一次基本运算,则计算机在1秒钟内可求解的问题长度约为()。

正确答案:31若算法的执行时间与问题长度无关,则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正确答案:O(1) 或o(1) 或O(1)或o(1)25填空(3分)在问题求解中,“试探-失败返回-再试探”的问题求解方法称为()。

正确答案:回溯法5单选(2分)在“八皇后问题”的问题求解中,采用“试探-失败返回-再试探”的问题求解方法,该方法属于()。

A.分治法B.枚举法C.贪心法D.回溯法E递推法正确答案:D12多选(3分)关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欧拉通过数学建模,找出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解。

B.欧拉将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抽象成了一个图的问题。

C.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是由大数学家欧拉提出的。

D.欧拉在解答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同时,开创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图论。

正确答案:B、C、D16判断(1分)抽象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产生概念,认识万千世界的工具。

A.√B.×正确答案:A18判断(1分)人类的思维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属性,与哲学和数学训练无关。

A.√B.×正确答案:B20判断(1分)对于长度为n的序列,采用冒泡排序法进行排序,一定要进行n-1遍比较和交换操作。

A.√B.×正确答案:B22填空(3分)对于长度为n=1000的线性表,假设查找每个元素的概率相等,采用顺序查找,则查找成功的平均检索长度约为()。

正确答案:500 或500.523填空(3分)算法中的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定的含义,不能产生二义性,称为算法的()。

正确答案:确定性24填空(3分)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采用长度为64位的密钥(实际密钥56位,8位用于奇偶校验),采用穷举搜索密钥,设计算机每秒钟判断一亿个密码是否正确,则要穷举所有的可能密钥需要花费的时间约为()年。

正确答案:22.85 或22 或22.8 或232单选(2分)将多个有序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属于()。

A.归并排序C.插入排序D.基数排序E交换排序正确答案:A8单选(2分)关于抽象(Abstractio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抽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B.抽象就是把那些空洞不易捉摸的事物,描述成具体的事物。

C.抽象是对本质特征的抽象,本质特征是确定的,因此抽象是唯一的。

D.抽象是产生概念,认识万千世界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抽象具有特定的模式。

E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

正确答案:A、E11多选(3分)对事物进行抽象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下列方法属于抽象所采用的方法是()。

A.简略B.假设C.形式化D.分离正确答案:A、D14多选(3分)关于排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排序可以提高检索效率B.排序就是指按照指定的关键字排列成一个有序文件(或表)的过程C.排序只能对数字进行D.受计算机内存大小的限制,排序类算法只能对有限数量的数据进行排序。

正确答案: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