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例分析的地质钻探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措施
矿区水文地质钻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矿区水文地质钻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矿区水文地质钻探是矿山勘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保障矿山安全、开展高效采矿的重要基础。
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钻探效率低、钻孔质量不稳定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矿山勘探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有必要对矿区水文地质钻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问题一:钻探效率低矿区水文地质钻探是一项体力劳动,现场工作条件差,多因险、滑、窄等原因限制操作效率。
传统的人工推进式钻探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因此,提高效率成为当前矿区水文地质钻探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改进措施:1.引进高效先进设备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许多新型的水文地质钻探装置,可以帮助矿工提高操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例如,采用新一代液压钻探机具有节能、环保、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地完成钻探作业,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让钻探作业更快捷、高效。
2. 加强人员培训通过对员工的培训能提升钻探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钻探作业需要注意的细节、操作方法都是可以通过培训加以改进,帮助矿工更好的掌握操作技术,提高作业效率。
问题二:钻孔质量不稳定矿山地质条件不同,导致矿区地质钻探所得到的数据存在差异,而现有的水文地质钻探装置稳定性差,很容易出现易损坏、易漏车等问题,严重影响钻孔的质量。
1.确保设备稳定性钻探设备的稳定性对于钻孔质量来说非常重要。
因此,选择品牌稳定的设备才能确保钻孔质量稳定。
2. 加强设备维护对钻探设备每一次完成工作后需要及时清洗,特别是对于钻头等易损件需要及时更换,确保每次工作的质量。
3.加强现场管理加强现场管理,严格遵守规定的钻孔标准,检验钻探后的数据恰当性处理,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钻孔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总之,矿区水文地质钻探所存在的问题要想得到解决,必须采取更加高效、科学、规范化的措施,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的更新和人员培训,以保障矿山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
钻井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钻井效率的对策

钻井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钻井效率的对策钻井工程技术在石油钻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遇到顶碎、钻杆卡钻、井眼坍塌等,都会对钻井效率造成影响。
本文将就钻井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钻井效率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钻井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1. 顶碎问题顶碎是指在地层岩石强度大或者孔隙度小的情况下,钻头在钻井过程中进入地层后无法顺利前进,导致地层岩石碎裂,影响钻井效率。
2. 钻杆卡钻问题在钻井过程中,由于油田地质情况复杂,容易造成钻杆卡钻,严重影响钻井进度和效率。
3. 井眼坍塌问题井眼坍塌是指钻井过程中,由于地层条件和钻井技术原因,导致井眼壁面发生塌陷的现象,给钻井作业带来极大的困难。
以上问题直接影响到钻井效率的提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提高钻井效率的对策1. 钻井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钻井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钻井技术方案,选用合适的钻井设备和工具,是提高钻井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优化钻井工艺流程,提高钻井效率和作业水平。
2. 加强勘探工作通过对油田地质勘探工作的深入研究和评价,准确了解井下地层情况,提前做好预警和应对措施,可有效避免在钻井中遇到的更多问题。
3. 优化井眼设计通过合理优化井眼设计,采用合适的钻井技术和工艺,预防井眼坍塌问题的发生。
钻井中使用深井钻头、合理的钻进液压力及注水量,保持井眼稳定,减少井眼塌方,提高钻井效率。
4. 提高油田开发水平采用先进的油田开发技术和设备,加强地层地质勘探,通过改进油田开发技术,提高开采效率,减少钻井作业中的问题和障碍。
5.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队伍管理和培训,确保钻井操作人员具备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钻井队伍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钻井效率提高。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化,钻井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提高钻井技术水平,优化井眼设计,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努力,将进一步提高钻井效率,确保钻井工程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试析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和解决对策

试析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和解决对策石油钻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诸多环节和操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隐患,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
钻井施工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存在的潜在危险,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石油钻井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试析存在的隐患及解决对策。
一、钻井前的隐患及解决对策1. 地质勘探不足导致的钻井位置选择错误隐患地质勘探不足会导致对地质情况认识不足,选择了错误的钻井位置,可能钻井遇到岩层、地下水等问题,影响钻井作业的顺利进行。
解决对策: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充分了解钻井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钻井位置,避免钻井过程中的各种不必要麻烦。
2. 钻井地点环境保护隐患在选择钻井地点时,若未对周围环境进行充分评估,可能导致对环境污染或者破坏,影响当地生态平衡。
解决对策:在选择钻井地点时,要做好环境保护评估,尽量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地点,并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规进行施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钻井过程中的隐患及解决对策1. 钻井井眼稳定性隐患钻井过程中,井眼稳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井眼不稳定,将会导致钻井设备的损坏和事故的发生。
解决对策:采用合适的钻井液,根据不同地层情况选择合适的钻井技术,以确保井眼稳定,预防因此带来的安全隐患。
2. 钻井液处置隐患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钻井液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周围的水源和土壤造成影响。
解决对策:采用环保的钻井液,并在钻井结束后对废钻井液进行合理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钻井器材损坏隐患钻井器材的损坏可能导致钻井过程中的停工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解决对策:加强对钻井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更换老化的设备,减少因此带来的安全隐患。
三、钻井结束后的隐患及解决对策1. 井口污染隐患在钻井结束后,井口的污染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当地水源的安全。
解决对策:在钻井结束后,对井口周围进行清理和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矿区水文地质钻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矿区水文地质钻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矿区水文地质钻探成为了矿区勘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由于矿区水文地质钻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技术不成熟、安全隐患多、环境风险大等。
本文将围绕矿区水文地质钻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矿区勘查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不成熟目前矿区水文地质钻探技术相对较为落后,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传统设备完成。
这种方式存在效率低下、精度不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勘查工作进度,还可能导致钻探结果不准确,给后续工作带来隐患。
2. 安全隐患多矿区水文地质钻探作业面临诸多安全隐患,比如地质灾害风险大、设备操作存在风险等。
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环境风险大矿区水文地质钻探作业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比如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从而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改进措施探讨1. 推动技术创新为了提高矿区水文地质钻探的效率和精度,必须推动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
比如引入自动化钻探设备,采用新型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提高钻探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加强对钻探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 加强安全管理钻探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做到安全第一。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现场监管,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救援装备,并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强化环保意识在进行钻探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比如选择环保型钻探液、合理排放废水和废渣、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加强对钻探作业的社会风险评估,预防和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
通过上述措施的改进,我们相信矿区水文地质钻探作业可以得到更好的改进和提高,从而更好地为矿区勘查工作服务,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地质探矿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CHENGSHIZHOUKAN 2019/26城市周刊88地质探矿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曹 梁 山东省核工业二四八地质大队摘要:地质探矿工程是我国矿业产出的重要工程,但此项工作的施工环境十分复杂,说明其工作难度较大,很容易出现施工问题,同时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此时在工程质量原则以及安全原则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通过相应应对措施来进行改善。
对此本文主要结合相关理论以及案例普遍表现来展开分析工作。
关键词:地质探矿工程;施工问题;应对措施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矿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作为不可再生的地质资源,只有借助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才能保证整个地质探矿工程工作的稳定执行。
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提高地质探矿工程水平,要对地质勘探技术进行不断强化,从而确保地质勘探工作的安全性,保证地质探矿工程的合理性[1]。
一、地质探矿工程中常见的问题1.探矿方法不合理。
现阶段,地质探矿工程作业中运用的方法较多,比如钻探和物探等,不同的方法应用安全风险不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例如,槽探方法的运用。
若没有做好作业前的通风措施,极易引发人员呼吸困难或者窒息死亡事件等。
2.机械故障。
机械设备作为地质探矿工程当中必然存在的施工设施,其运行是否正常、参数是否满足标准,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但地质探矿工程是一项高负荷、周期长的工作,所以部分机械设备在长期高负荷状态下,难免会出现故障问题,此类问题不但对地质探矿工程的质量有巨大影响,其引发安全事故的概率更大。
例如在某实例工程当中,其升降设备突然出现断裂,导致设备上的工作人员当场跌落地面而死亡,由此可见机械故障的影响对于地质探矿工程的安全性具有巨大影响,因此应当得到处理[2]。
3.安全防护不到位。
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围绕地质探矿工程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营造安全作业环境,能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常遇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常遇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摘要:本文对现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可供同行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常见问题,勘察,解决措施工程勘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甚至关系到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然而很多建设单位对勘察行业不懂不重视,只图便宜,不管质量,宁可在桩基或基础施工中多花钱,从而导致工程勘察中常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1常见问题分析1.1现场钻探中常见问题社会上的个体钻机越来越多,但对个体钻机的管理几乎是空白,最多只是到工地后临时签个安全责任状和技术交底而已,有的甚至都没有进行技术交底就大规模开工。
个体钻机的钻探劳务费(钻探、取土样、标贯等综合单价)很低,而钻机工人工资近年不断提高,且钻探设备、耗材等不断涨价,钻探成本不断提高。
个体钻机业者要挣钱就无法按规范要求进行钻探,必须违规才能盈利。
现场常见的违规行为有超管钻进、不取岩芯或少取芯、开水扫孔钻进、不做标贯或不按规范要求进行标贯;取土样不规范或采用人工包芯样;甚至编造钻孔资料等。
1.2土工实验中常见问题规范要求采样密度大,大多工程工期较短,有的工程甚至要求外业结束后3一5天出勘察报告,扣除报告编写、审核、修改的时间,留给土工实验的时间只有1一2天,而不管有多少土样、不管实验仪器有多少,因此除个别实验室外,大多实验室无法100%满足工期要求,加上目前实验室大多实行经济责任制,满足客户的工期要求是其生存的前提,迫使实验室对一些占设备、费工时的项目(如剪切、固快、压缩、三轴等)不按规范步骤做,或只做部分就编出实验报告。
1.3现场技术管理中常见问题很多勘察单位的现场作业不是由专业人员承担,而这些人员又未进行过专业技术培训,其技术水平远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程勘察工作,从而导致现场作业出现大量的不规范行为,还有少数技术人员不能自觉加强对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
钻探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钻探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摘要: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钻探工程,钻探工程是地质勘查中对查明地下矿体、采集样本最直接有效的探矿手段;同时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资料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运营。
钻探工程施工是一项较专业而复杂的工艺,施工中涉及的安全问题较多,本文主要分析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施工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就问题的对策提出看法。
关键词:勘查;钻探施工;安全问题;对策1岩土工程勘察中钻探施工的不安全因素1.1安全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一些企业和个人老板以钻进工作量为主要核算标准,忽略安全的重要性,不发放劳动保护用品、不购买保险,不设安全员,无安全交底,等事故发生后为时已晚。
1.2施工前的场地安全问题在进场施工前如果不收集地下、地上及周边地质环境资料,就容易钻穿地下电缆光缆、燃气管道、墓穴,若是在采空区或是地质塌陷区会出现人机下陷的安全事故。
部分施工点上空离高压线较近,不控制好安全距离,将引起触电伤亡事故。
1.3施工中人的安全问题钻探工程施工工作属于露天作业,条件艰苦,体力劳动多,劳动强度大,导致在一线的施工中大多是农民工,其安全意识不高,存在侥幸心理,经常习惯性违章;工人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岗前培训,缺乏有效的技术方面的指导,专业性不强;在安装、拆卸、操作的过程中不按操作规程实施,增加了砸、碰、撞等人员伤亡事故的机率。
1.4施工中设备的安全问题良好的地质钻探设备是有效进行地质钻探工作的先行保障。
但是,目前我国的地质钻探设备和施工技术相对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施工依然采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立轴式岩心钻机,动力主要为单杠柴油机或柴油发电电动机,移动设备主要靠人力,无形中产生了不安全因素;施工中大多设备陈旧老化,性能下降,传动部位没有安全防护措施,易发生“机械吃人”事故。
1.5施工中电的安全问题施工中离不开电的运用,因施工中用电不规范,人员疏忽等原因出现了不少安全事故,包括以下常出现的不安全现象:1、电线摆放凌乱,没有进行埋地或架空处理,有些出现老化、破皮等现象,更换不及时;2、设备及电箱安放位置不规范,且没有接地线;3、用电区不设警示牌、警示围栏;4、没有漏电保护开关,或漏电保护开关已失效没有及时更换等现象。
矿区水文地质钻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矿区水文地质钻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矿区水文地质钻探作为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手段,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实际的钻探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钻探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的进展和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必要对矿区水文地质钻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勘查效率和降低勘查成本。
一、存在的问题1. 钻探过程复杂矿区水文地质钻探的采样工艺复杂,需要采用专业设备和技术,包括岩芯钻探、岩芯采样、地下水采样等,并需要考虑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这使得整个钻探过程十分复杂。
2. 成本较高由于钻探设备、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投入,矿区水文地质钻探的成本较高。
尤其是在复杂地质环境下进行钻探,更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
3. 效率低下由于钻探过程复杂,同时受到地下水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导致钻探效率较低。
在相同的时间内,所获取的样品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勘查的需要。
二、改进措施1. 技术创新针对矿区水文地质钻探过程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改进。
例如利用无人机和遥感技术进行勘查,可以更快速地获取地质信息,降低钻探的复杂度和风险。
还可以引进先进的钻探设备和采样技术,提高钻探效率和降低成本。
2. 数据分析在进行钻探前,可以通过对地质勘查数据和地下水模型的分析,来预先判断地下水和地质条件的变化,从而选择更合适的钻探地点和采样点,提高勘查效率。
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对钻探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快速获取地质信息和水文地质信息,为勘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3. 严格管理加强对矿区水文地质钻探的管理,规范钻探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钻探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加强对钻探队伍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钻探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技术,提升钻探效率。
4. 合作共享促进矿区水文地质钻探的合作共享,可以通过与相关单位和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利用钻探设备和资源,共同承担钻探成本,降低勘查的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实例分析的地质钻探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措施【摘要】本文结合一些探矿工程实例,总结出钻前预留一级孔径、钻中采用套管与钻井液堵漏等方法,为后续钻进工作达到又快又好的效果,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关键词】岩心钻探;复杂地层;防治措施;护肇堵漏;套管;钻井液1.复杂地层的性质分析按地层形成的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地质构造的运动作用下形成的复杂破碎地层,即由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挤压、张拉、剪切等作用,使岩层产生节理、裂隙、裂缝、断层和片理,其中坚硬的脆性岩石受构造力的剧烈作用最容易形成复杂破碎地层。
二是由外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破碎地层,即风化层、河流冲积层、洪积层,风积层。
岩层经风化作用变为岩性较松散、胶结不良的风化层,而冲积、洪积、风积作用形成的各种沉积层一般含有粘土、流砂、卵石、砾石、漂石成为复杂的地层。
由于在破碎地层中,碎块状岩石的大小不均、胶结性差、结构松散、换层频繁、软硬悬殊、颗粒级配悬殊等特点,所以在钻进过程中碎块不能稳定受力,容易发生滚动,产生多个切削面,使得破岩效率降低,岩心采取率低,容易出现垮孔、掉块和卡钻等事故;再者因为破碎地层渗透性强,容易造成冲洗液漏失,或者出现涌水等事故。
钻探实践表明,在复杂破碎地层钻进施工,技术上主要存在“三难”——钻进难、护壁难、取心难。
2.预防措施2.1 采用大于常规口径一级的口径开孔采用大于要求口径一级的钻孔口径开孔,目的是应对上部复杂地层。
由于采用的口径级别大两级,当钻遇复杂地层时,即使下入套管,换用小一级口径钻头继续钻进时,仍能保证采取岩心的直径符合要求。
以某金矿钻探为例。
其要求取心的钻具为?75mm的绳索取心(或76mm普通双管),开孔口径便选取了?110mm,钻头入岩时便下入?108mm的孔口套管。
?108mm的孔口套管下过后,换s95绳索取心钻进100—300m(现在有深孔复杂地层系列绳索取心钻具s95一sf),此时便遇到钻井液漏失严重等复杂状况,钻至此段钻孔时,使用堵漏泥浆快速穿过,然后下入?89mm套管,隔离上部复杂地层。
这时,再换?75mm(钻头6.5~77.5mm)绳索取心钻进。
注意不可看到岩心稍完整便下人孔口套管,应该选择没有复杂情况的岩层时下人,如蚀化层与破碎地层等就不适宜下人孔口套管。
同样,如果要求使用取心钻具为?59mm绳索取心或?66mm普通双管,孔径大一级,便需要开孔直径是?91mm,但现在一般要求常规钻进口径为?75mm。
2.2 深孔不可小径“一径到底”深孔,一般指设计孔深为1000~3000m的钻孔。
小径,目前即指?75、59mm的绳索取心口径或?66mm的普通双管口径。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技术管理处要求的钻孔口径≮59mm(原则上不允许采用?56mm的口径)。
在深孔施工中,不可在下过孔口管后,没有过渡孔段而直接换成 ?75、59或66mm的钻具转入常规口径钻进,并一径到底。
原因在于:在钻进中遇复杂地层孔段,由于采用“一径到底”的方式,不能下套管,因此无法发挥套管应对复杂地层的优势。
特别在孔深200m上下,甚至300m以内,若扩孔下套管隔离,孔段太长,造成的经济损失太大;若不下套管隔离,复杂地层孔段难以治理,继续向深孔段钻进,上部孔段仍有隐患。
简单地说,常规的护孔堵漏措施中,套管隔离是最有效且高效的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套管护孔这一可靠的技术手段。
2.3 钻井液选配一般的钻探工作中,尤其在水资源丰富地区,均采用清水钻探。
清水钻探经济易得,而且减少钻进阻力,提高机械钻速。
但是,当遇到复杂地层时,清水就显得力不从心,往往会与选用清水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在钻进工作中,首先应查看此地以前的钻孔资料,如果曾经发生过复杂情况,为了全局的经济性,应该选用低固相泥浆。
如sm—khm超低固相泥浆与普通泥浆及sm植物胶泥浆相比,性能稳定,悬浮力强,流变性好,可稳定井壁,保证岩心的采取率。
适用于结构松散,钻进中孔壁稳定性差,水敏性强,自然造浆严重,孔壁易出现缩径现象的地层。
这种钻井液在深孔勘查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治理措施在某些地区,即使事先采取预防措施,孔下的复杂情况仍然难以对付。
通过上面复杂地层性质分析可以知道,常见的地层复杂情况包括力学不稳定地层和漏通地层。
这两种复杂情况成因不同,应该分而治之。
3.1 力学不稳定地层力学不稳定地层也即指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层,由于受地质成因或受构造运动产生多向挤压作用,地层内部受力不均匀,一旦被钻穿后,就破坏了原始的平衡状态,加之受重力作用使孔壁产生不稳定的坍塌、掉块现象。
对付这种地层,一开孔就采用传统的泥浆,调整稠度使其达到流塑状态,然后用擅长输送泥浆的螺杆泵给钻孔送浆循环,来保证钻孔施工,此护孔工艺基本上能完成该地层的护孔要求;在采心要求严格的卵砾层,采用sm植物胶钻井液,浓度4%,粘度在30s以上,钻进时护孔效果较好,而且能取出胶结成柱状的岩心;对于地层深部的断裂破碎带,本着“少振动,快通过”的原则,用大分子性能优良的钻井液快速通过。
实践证明,在不憋泵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治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不会再发生掉快、卡钻的现象。
在施工时应该注意,换用“三高”钻井液时,由于绳索取心钻具的环状空隙小,不利于“三高”钻井液的循环,应该及时换成普通钻具,等到成功穿过复杂地层时,再换成绳索取心钻具。
套管下入孔内,可能因技术措施不妥,终孔后难以起拔,这是钻进现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提高钻探成本的重要因素。
假若200m套管全拔不上来,目前?73mmx45mm的套管每米市价约80元,200m×80元/m=16000元。
套管下孔前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2 漏通地层漏通地层是指构造运动作用f形成的复杂破碎地层。
其中地层中裂隙空洞连通的漏失模式是对钻探工作影响较大的类型。
未连通的空涧只会引起少量漏失,不会对钻探工作产牛较大影响。
漏失地层又分为孔段漏失与孔底漏失。
常用的判断漏失类型的方法有:(1)从钻进过程中判断。
如果在钻进过程中突然漏失,并伴有钻速突然加快或钻具坠落。
则应考虑是否遇到了破碎带大裂隙或大溶洞。
(2)从孔内水位判断。
当在不含水地层中发生孔底漏失时,则孔内没有稳定水位,即所谓全孔漏失;当在含水的地层中发生孔底漏失,稳定水位与地下水水位一致;孔壁产生漏失时,若漏失层为非含水层,则稳定水位将在漏失层之下;若漏失层为含水层,则稳定水位可能在漏失层之上。
也可能在漏失层中,根据动水位与稳定水位可以大致判断漏失量。
3.2.1 孔段漏失孔段漏失有地层连通漏失与未连通地层漏失2种形式。
在某金矿钻探过程中,遇到安山岩碎裂带和蚀化岩带。
碎裂带岩层破碎严重,所取岩心均为2—3cm的青色安山岩砾石;蚀化岩带岩心为白色、灰白色,用手可捏碎成粉状,极为松软。
两个岩层相邻。
在两个岩层出现漏失,少最返浆或完全不返浆。
提钻后,发生塌孔缩径,再下钻下不去或找不到原孔。
停钻后,有涌水现象,钻井液被稀释。
针对这种漏失现象,现场制定了2种方案:(1)使用高粘、高密度、高分子“三高”钻井液。
考虑到泥浆泉的承受能力,确定泥浆密度为1.15g/cm3/sup>,粘度为40s,采用“三高”泥浆后,漏失得到一定的抑制,塌孔缩径稍微改善,钻井作业得以继续。
(2)换用无固相泥浆,泥浆配方选用聚丙烯酰胺0.15%,纤维素0.3%。
使用尤固相泥浆后.泥浆携带岩屑能力明显提升,返泥浆中岩屑含量明显增加,包钻现象消失;钻进时钻速不变,钻压为10—15kn,转速577r/min,电流表读数降为70—80a,最低降至60a,钻探效率明显提高。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遇到连通的漏失地j去的治理步骤与力学不稳定地层的基本相同,但连通漏失地层应该及时选用堵漏剂进行封堵,以免造成后面的钻探事故。
而力学不稳定地层只需要先期护壁,之后下套管隔离即可。
孔段中未连通地层的漏失,这种漏失通常发生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
如某地质队在一勘探项目中钻遇的花岗岩层中形成的复杂裂隙。
这种地层漏失特点明显,如同一个气球吸水放水的过程,当钻遇此种地层时,钻井液漏失严重,钻井液进人孔内引起钻孔一定程度的缩径,对钻孔质量有较大影响。
同时由于钻井液的漏失很大,容易形成对地层情况的误判。
当起钻时,由于抽吸压力的影响,孔中钻井液会大量涌出,形成小规模的井喷。
刚开始处理这种地层时,按照经验,应用对付连通漏失地层的方法,向钻井液中掺入堵漏剂并循环,当提钻时,井喷现象依然明显。
后经现场分析诊断,认为应该减小抽吸压力的影响,必须采取对钻井液降牯降密度这种方法钻进。
通过现场试验,降低参数之后的钻井液漏失得到明显改善。
在钻井液密度降到1.02g/cm3/sup>,粘度降到30s的时候,钻井液漏失量由原来的2m3/sup>/h降至0.5m3/sup>/h,效果改善明显。
待钻穿此种地层之后,便采用灌注器灌注法注入水泥浆,彻底封堵这种地层。
从而钻探工作顺利进行。
3.2.2 孔底漏失孔底漏失常见于天然裂缝和溶洞或者原有采空地层的地区,其诱发因素是因为地下的复杂压力环境被钻通。
当钻透漏失层上盘时,出现泥浆瞬间大量在孔底漏失,泥浆中的岩粉及井壁上的泥皮等,在泥浆的抽吸作用下迅速下落,造成埋钻事故。
在以往的钻探工作中,曾遇到这种孔底漏失复杂情况,由于发生孔底漏失地层的深度都远远超出50m,不适合再下入技术套管封堵,因此便采用水泥封堵的方法。
起初,采用向孔内泵入水泥的措施,试图封堵漏失地层。
但当注完水泥提钻后,待水泥候凝时间达到,再次下钻扫孔时,钻具有坠落的趋势,钻压突然降低。
这一现象说明一开始的水泥封堵没有效果,注入漏失层中的水泥在钻具提升过程中,由于抽吸压力的作用,随钻具一起上升,没有起到封堵效果。
在后来的会诊中,经专家提出,先用清水替换钻井液以降低抽吸压力,然后应用容器装载水泥,由钻杆中投入孔底,用钻头边搅拌,边缓缓提钻。
通过实际应用,证明此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孔底漏失被成功封堵。
3.3 孔内造斜绕开复杂地层如果孔内漏失十分严重,如存在大溶洞等复杂地质情况,采用钻井液堵漏与水泥浆均不现实。
这时就可以采用定向钻探的技术,在原孔壁上确定造斜点,当然定向钻探也不是万能的,应用起来要考虑它的经济性。
这就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来综合考虑是否选用。
4.结论(1)设计钻孔时,对于孔内复杂情况应预防为主,套管封堵是简单有效的方式。
(2)遇到复杂情况,要辨清漏失类别,采取相应对策。
(3)钻井液的性能决定钻探工作的效率,根据地层状况,选择适当性能的钻井液。
参考文献[1]张敬荣,邓明杰,谢永斌等.川东北地区河坝1一id井综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