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选材之四性
把握“四性”,改革阅读教学

把握“四性”,改革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见,阅读教学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我认为,改革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一、要强调主体性。
主体性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问题为载体,只有阅读与问题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性。
在语文阅读中,学生思维的惰性和单向性积习已成常态,课堂阅读教学缺少活力,教学过程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教师指疑多,学生质疑少。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质疑能力无疑有着积极和现实的意义。
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逐步培养以下方面的质疑意识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理解性质疑这种质疑为读透文章服务。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常常自己向自己提问题。
如:(1)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2)为什么要这样写?(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怀疑性质疑这种质疑就是对文章大胆地提出怀疑或补充。
如:(1)前人或教师的理解分析正确吗?(2)这样的分析深刻吗?(3)能否更深一层地说明?3.实践性质疑就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写作对阅读材料再作思考。
如:(1)怎样把别人的说法与写法吸收到自己的文章中?(2)这样的吸收,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应作哪些改动?等等。
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挥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
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的培养,主要的方式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来实现。
学生的自读自悟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读,达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目的。
二、要注重探究性。
阅读教学往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
作文评语“四性”浅谈

作文评语“四性”浅谈作者:黄斌梅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4年第6期文/黄斌梅写好作文评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语文教师思想水平、教学意识及教学能力的综合运用。
运用得精当,未来的“大器”就有可能萌芽于每个教师的笔下。
反之,如果只把诸如“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之类概念化的评语进行排列组合写给学生,甚至不顾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写上诸如“基本功太差,不可救药”、“狗屁不通”等评语,不仅于学生写好作文毫无益处,而且会大大挫伤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作文评语应具备四方面的特性,即:针对性、鼓励性、鉴赏性、民主性。
做到有针对性地评价,就要把评语的着眼点放在文章对写作训练意图的体现上。
教师布置指导的每一篇习作训练,都是有目的的,或是训练组织结构能力,或是训练想象描写能力。
批改时应注意将既定的写作意图作为点评的焦点和靶子,有的放矢,只要学生作文在某一方面有可取之处,就应着重评价“可取之处”,主要缺陷在某一方面,就应以这“主要缺陷”为契机,给予必要的点拨、辅导,使其既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
有针对性地评,还指教师在评改时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启发学生扬己所长避己所短。
学生对有针对性的评语往往会在思想上引起强烈的共鸣,因而获得长足进步,终身受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就是指要注意培养、爱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作文评语,要把眼光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上,不遗余力地鼓励学生写作。
对写作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应激励其不断向新的、更高的目标迈进,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说恨铁不成钢的“打棍子”话,更不该粗暴批评、讽刺、挖苦,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评语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身的价值。
当然,鼓励性赞语不是说要对学生作文中明显的或暗藏的毛病视而不见,闭着眼睛说内容空泛的套话或不着边际的褒言。
对一些败笔及词不达意之处,教师要指出其错误所在,评论其词不达意原因,明示其改正方法。
浅谈小学生作文评价的四个特性

于激励 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 。对小学生作文的 这一切 , 你们家的小鸡不仅令你喜爱 , 也令我喜欢。谢 给我带来的快乐 ! ” 没料到的是这位 评价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一环 , 如何在评价 中 谢你的这篇文章 ,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 发挥评 价的导 向功能和激励 女同学在这段评语后认认真真地写下 了两个端正的大 功能呢?我想教师要站在理解 、 尊重学生的角度 , 改变 字 : “ 谢谢 ! ” 这样富有情趣的评语往往在不经意间轻轻 以往评语 中教师作为说教者 的形象 , 与学生进行平等 拨 动 了学生 心灵 的琴 弦 , 培 养 了乐 于表达 、 勇 于表达 的 的、 耐心 的心灵交流 , 用一种清新 、 亲切 的语句 , 激发学 良好 习作心 态 。
结合 , 自己构思画的内容 , 根据 自己构思 的步骤 、 内容 激励 了这位 同学更加认真地写作 , 特别是作文草稿本
画画 , 然后给每一幅画写上几句话 。结果没有一句是 上删改得那么细密令人吃惊 。从那 以后 , 他 的作文水
病句 , 内容 丰 富 , 真 是一 本生 动 的连环 画 。在评改 作 文 平也提高得很快 , 有几篇文章还在征文 比赛中得了奖。
心理 , 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 、 很苦 的事 。其实学生作文
为此我改变了以往“ 一刀切” 的评价方法 , 根据学
只是一种 练笔 , 他们 的作文多半是半成 品, 缺点 、 毛病 生的作文水平分成 甲、 乙、 丙几个层次 , ( 名为飞速组 、 自然很多 , 这是很正常的 , 教师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 快步组、 起步组) 根据每个层次学生作文水平 的不 同起
学生 的生活与处事 , 以成人 的语言评述学生 的思想与
过程。在作文批 改教学实践中, 尝试 着用富有情趣性、 感情 , 如果这样 , 小学生 的作文最终将成为老师 、 家长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语文实践活动应突出“四性”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语文实践活动应突出“四性”人教版新课标《课标》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如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活动效果,我认为必须突出以下“四性”。
一、学习的计划性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严密的计划性,语文实践活动也应根据语文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不同年龄段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制定实践活动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使语文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
比如,根据五年级学生识字量、读写水平及实践活动能力,一学期来,我组织学生开展了长征故事会、课本剧《奴隶英雄》表演、制作新年贺卡、唐诗宋词擂台赛、社会调查报告、做读书笔记等,并精心设计每次活动过程。
如:学习第一组课文《长城》、《桂林山水》、《林海》、《迷人的天山牧场》后,组织学习开展“祖国风景名胜知多少”实践活动:1.翻阅收集有关祖国风景名胜的资料、图片;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欣赏;3.每一组选一位同学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4.写活动后的收获。
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
实践证明,计划性是语文实践活动活而不乱,有序运作的必备条件。
二、内容的知识性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注意内容的知识性。
一方面,未来的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另一方面,青少年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时期,他们富有好奇心、求知欲强。
因此,要使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对学生产生吸引力,首先要注意活动内容的知识性,只有让学生感到活动能够获得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新知识,求知欲得到满足,他们才能保持活动的积极性。
作文选材四要诀

有人曾说:一篇作文成功与否,不在动笔之际,而在动笔之前。
这主要指的是选材,因为材料的优劣往往决定着作文的成败。
那么,怎样选材呢?一、选材要“真”“真实”是选材的第一要素,因为唯有真实,才能看出你对生活的观察;唯有真实,才能看出你对世界的认识。
真实的材料,不需要雕饰,不需要夸张,散发着一种原汁原味的清香。
它或是童心的天真,或是爱心的纯真,或是慈母心的诚真,或是爱国心的至真,无论哪一种“真”都是事物的真实写照,都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有一篇《我的理想》的习作这样写道:父亲早逝,我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生性胆小,她怕鬼,怕走夜路,但为了生活,她不得不经常早出晚归。
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时时偎依在妈妈身边,这样妈妈就不用担惊受怕了。
全文选材真实,感情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二、选材要“小”有些同学选材总喜欢贪大求全,结果往往受阅历、认识水平和作文字数的限制,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实选材的开口小一点,往往容易写深写透。
写议论文,不妨抓住一点,议深议透;写说明文,不妨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细细解说;写记叙文,不妨用一滴水去折射太阳的光辉。
很多作文高手用小材料写出了异彩纷呈的佳作。
有一篇写“父爱”的习作,它没有去写父亲的方方面面,而“只取一瓢饮”,将选材对准父亲每天催我起床的那一句话——“起床啦”,以此为线索串起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这一声声“起床啦”,在“我”生病时是轻言细语,在“我”取得好成绩时是热情的鼓励,在“我”做噩梦时是亲切的呼唤。
一句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起床啦”细腻地表现了深挚的父爱,具有以小见大的表达效果。
三、选材要“新”选材新颖,一要体现时代特色。
或描写新人物,或歌颂新风尚,或诠释新理念,或解说新知识,或关注新问题,或援引新材料,在文中引入时代的活水。
二要有独创的选材眼光。
善于在普通处发现独特,在陈旧处翻出新意,在肤浅中挖掘深刻。
三是要有全新的选材角度。
不要仅仅局限于正面选材,要善于侧向选材、逆向选材、纵向选材、横向选材。
掌握选材的四个原则

二.掌握选材的四个原则
生活中可用素材很多,怎样才能从中挑选出最好的呢?可以依照以下四个原则进行。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也就是要选择准确,真实的材料。
应把真实视为文章的生命,文章应该情真,理真,事真,否则文章就没有了生命力,所以我们选材时,要注意选择那些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人和事。
只有用真实的材料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代表性原则
代表性原则,也就是精选与中心密切相关的,最能深刻表现主题的,有代表性的材料。
作文不是普通的堆砌材料。
我们在选材时应该注意甄别和优中选优,不能是材料就用上,把作文写成了叙事的流水账。
3.时代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也就是要选新鲜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材料。
文贵于新,选材时注意将目光移到大家所关注的热点上,从生活的海洋中捕捉哪些闪烁着时代风貌的浪花,可以让作文新颖独到,让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4.感情性原则
感情性原则,就是要精选你最熟悉,最动情的材料。
选材时要尽量挖掘真正打动过我们内心的东西,让故事中渗透真挚浓厚的感情,让景物里包含朴实浓郁的感情,只有充满感情的生动描绘,做到以事感人,以情动人,才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兼异迁移开放递进——作文评价的“四性”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226000) 吴丹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全新的作文评价理念,为我们今后的作文评价指明了方向。
一、作文评价的兼异性作文评价的兼异性,就是指在进行作文评价时,不统一或少统一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体验自信,在作文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写片段练习《蓝色》,有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片段一:我一看到蓝色就想到远山,远山是蓝色的。
见到远山我就遐想,除了山石和树木还会有什么呢?小鸟?浮云?山泉?瀑布?嗯!也许还有矿藏呢!什么金矿、银矿&&最好是蓝宝石矿。
片段二:我一看到蓝色就想到大海,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海洋,所以地球是蓝色的。
作文评语要体现“四性”

作文评语要体现“四性”•相关推荐作文评语要体现“四性”作文评语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既具有评价的功能,又具有导向的作用。
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写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恰如其分的评价,常常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指点迷津,明确改进方向,使得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语文教师写作文评语时,一定要注意斟词酌句,使作文评语具有针对性、文学性、幽默性、情感性。
一、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指教师在评改时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针对性强,不要求其全面,而要能给学生指明方向,使他们能有所领悟和收获。
具体地说,一篇评语可以从大处落笔,如文章的中心、内容、思想感情、条理、选词用语等,但着眼点要放在对写作意图的体现上。
批改时要注意将既定的写作意图作为点评的焦点,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作文的实际,切准要害,给予适当的.指正,或相应的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批改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真正明确教师之用意,且能用之于此后之实践”。
比如我为学生《第一次做饭》写的一段评语:第一次独自做饭,免不了要手忙脚乱。
作者按照做饭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淘米、煲饭、洗菜、炒菜的全过程。
因为经验不足,就要格外细心,而越细心,就越慌神儿,好在作者挺机灵,关键时刻能急中生智,转危为安,文字不多,却写得小有波澜。
作者抓住了“第一次”做饭的特点,虽然有点手忙脚乱,但文章写得有条有理哦。
这段评语从训练目的出发,着眼于所评作文是否圆满地完成了写作要求,如过程是否完整,顺序是否清晰,标题中的“第一次”是否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就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文章在什么方面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训练目标,从而进一步努力。
二、文学性一条好的评语应该具有文学性,那种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义,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种文学的熏陶,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享受,让学生永记不忘。
因此,教师的作文评语应该给学生一个示范,通过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老师也是一个文章高手,因为示范是最好的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作文选材指导
厦门市集美区兑山小学陈经灌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是什么?作文。
特别是每到小学毕业考时,作文这一幽灵就困挠着大多数学生,甚至包括一些学业优良的尖子生。
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的作文错误百出,错别字连篇,文不对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便是如何在这薄弱的基础上尽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要解决这一难题,多写多练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方法。
但写什么?怎么练?不同的语文老师自有不同的做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对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把握材料的真实性
现在学生的作文雷同之处越来越多。
比如写到助人为乐的事,他们就会写出五子登科式的笑话(扶瞎子,推车子,让座子,拾夹子,死老子);写到母爱就会写母亲在雨中送雨伞,在雨夜深一脚浅一脚地背他去看病,织毛衣到深夜之类;写到教师就是如何带病上课又如何在深夜批改作业。
这些文章给人“假、大、空”的感觉。
怎样才能让学生作文内容真正充实起来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已提出作文“由教师命题,学生见题而知的,审题而立意,此其程序与实际作文违异。
”所谓的作文,本应是作者“情郁于中,发之于外”,“有所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更非瞎编乱造。
应鼓励学生大胆写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命题作文至今流行,其实是应试的思想在作祟,提倡不得。
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在写作时把握材料的真实性呢?
有人主张多写日记,日记确是遵循了写作的规律,是一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极好手段,但老师毕竟精力有限,哪有时间天天去批改学生的日记呢?所以我们提倡写周记,它既避开了命题作文的弊端,语文教师又可以从容批改学生的周记而不会耽误其他教学工作。
初写周记,学生也会觉得困难重重,但只要经过三、四个学期的训练,大多就能过关,所以学生不会像写命题作文那样对写周记畏如虎蛇的。
特别是对于周记内容,老师无需限定,应让学生把内心想说的话说出来,想表达的情感抒发出来,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可写入周记中,渐渐地,学生周记写得多了,材料的选择,字词的运用,自然也“水涨船高”了,这也可以
叫做“不锻自练”,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也有很大作用。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命题作文是“拔苗助长”,而周记是“自然生长”。
周记集锦:
一个学生写道:“到了夏天,龙眼成熟了。
龙眼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淡绿色的、有浅褐色的,可爱极了,要是现在你到我们的家乡来,热情好客的农民们,准会摘下最甜最大的龙眼让你吃个够。
不过老人们常说龙眼吃多了要喝酱油的。
收成的龙眼有人来收购,也有的加工成龙眼干或罐头等,总之我们厦门是个好地方。
”
红龟粿。
厦门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许多食物,其中两种食物特别有意思:红龟粿和甜果(年糕),有人解释为“年年高升”,这两种意义是代表甜头甜尾的祭品与食物。
做红龟粿的果模十分精致,雕有龟甲纹、龟甲形,有的中间有福禄寿三个字。
果模各种图案富有艺术形态,是吉祥的象征。
二、把握材料的典型性
选材的典型性,就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能表现中心的人物或事件。
只有典型的材料才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但是有的同学就喜欢给材料戴高帽,认为立意越大,就会越典型。
比如要写好人好事,就写希望工程,捐钱捐物,救人救火;写最崇拜的人就写雷锋、张海迪、爱迪生。
其实典型的素材不一定是重大的素材,只要是能引起读者共鸣,有积极意义的素材都可以称为典型。
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选取谈“水浒传”、抨击旧社会、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这几件小事,就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伯父的深深爱戴。
再如《理想的风筝》一课中,选择了老师上历史课,课堂提问,春天放风筝,这些材料其实都很普通,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大事,就生动地写出了孩子对老师的深深爱戴,且发挥了以一当十的功效,“平凡中见伟大”、“平常中见神奇”,就是这个道理。
三、把握材料的细节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写好细节需要把握好两点:
①“真实” 真实是细节的生命,也是整个文章的生命。
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而去虚构生活的细节,文章写出来了也打动不了读者。
《一夜的工作》一文,作者就很注重细
节真实性的描写,写出了他陪同周总理审稿时,在总理身边所看到、感受到的一切。
总理工作到天将破晓吃夜宵的情况是这样写的:“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象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份量。
”几句朴实的话就把总理生活简朴的形象描绘出来了,本文的作者并没刻意的用一些大事件来烘托总理的伟大形象但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
②“准确”能否描写出典型细节,还需要同学们有准确生动的描写能力,即能真切地再现生活中的典型细节。
又如《游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本文作者叶圣陶可称得上文学大师,文学素养之深更不必说,但他的这篇文章却风格独特,不像一般的游记,为了表现山水之美,游兴之浓,多用一些瑰丽的词句加以夸饰。
而是特别注重准确性的细节描写:如作者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时写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语言虽朴实,但我们读后却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班优秀习作:
五香卷是我们闽南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菜肴,家家户户都会做,可请客可拜拜。
采用原料有猪五花肉、鲜虾仁、净荸荠、淀粉、豆腐衣、油炸葱花、鸡蛋、葱白、芫荽、五香粉、花生油等。
制方法:1、将猪五花肉切成丝状,把虾仁、葱白切成粒状, 2、将猪五花肉丝、虾仁放入盆中,加精盐、味精、白糖、五香粉、鸡蛋搅拌均匀,稍稍微腌一会,然后放入干淀粉再拌匀,最后加入葱白、荸荠、油炸葱花,搅拌成馅料。
3、把豆腐衣平放在案板上,将馅料放在豆腐衣的一端,弄成圆条状卷,卷成长条,即成五香卷。
这篇习作的细节做到了准确:如把豆腐衣平放在案板上,将馅料放在豆腐衣的一端,理成圆条状卷,即成五香卷的生坯。
真实:如制作方法的每个步骤。
让我仿佛看到我的母亲在做五香卷一样很有亲切感,我喜欢这样的文章,虽无精妙之语,但细节真实,准确。
常言说:“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
”作者牢牢地抓住“视线”的落眼点——五香卷的制作方法,准确写出了平常、细小的生活画面。
于细微之中展现了生活的真实性,收到了以小见大,以细节凸显主题的作用。
四、把握材料的新鲜性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作文的选材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体现时代性。
而要做到材料鲜活而不老套,就要到生活中去体验,所以大力提倡学生多看课外书和多写周记。
把发生在身边的有意义的新鲜的人和事记下来,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有目的到社会上去观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多多了解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新潮流、新风尚、新观念,然后分析感悟,把它写到你的文章中去。